1
|
心理对照对目标追寻的影响 |
盖笑松
王国霞
Oettingen Gabriele
Gollwitzer MPeter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2
|
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主体限缩 |
赖隹文
|
《犯罪研究》
|
2023 |
0 |
|
3
|
内观、自忘、安时与纵欲:《列子》求乐释忧的四种范式——兼论《列子》一书的真伪问题 |
左福生
|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4
|
纵容之手、引导之手与企业自主创新——基于股权性质分组的经验证据 |
李玲
陶厚永
|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68
|
|
5
|
论存留养亲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存在的合理性 |
刘希烈
|
《当代法学》
北大核心
|
2005 |
21
|
|
6
|
吴玠死因辩诬 |
陶喻之
|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
|
2000 |
7
|
|
7
|
晚明文人士大夫居士化的多元景观——以刻经、念佛、纵欲为例 |
傅湘龙
|
《云梦学刊》
|
2010 |
2
|
|
8
|
中学生上网问题及教育对策 |
刘世杰
陈延梅
|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
2006 |
1
|
|
9
|
高职院校学生沉迷网络的心理原因、干预原则及对策思考 |
侯怡
|
《科教导刊》
|
2017 |
1
|
|
10
|
“散发”的儒、道取向与意象转化 |
侯文学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1
|
大学生沉溺网络透析及防范措施 |
赫玉生
|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AS
|
2005 |
1
|
|
12
|
大学生网络痴迷的儒家文化背景 |
林良华
严元
|
《黑龙江科技信息》
|
2009 |
1
|
|
13
|
论郁达夫的“隐逸” |
许海丽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14
|
不合时宜与烟霞痼疾——渐江的人生处境与精神品格 |
徐美玲
|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5
|
《文心雕龙》“傲岸泉石”词义考辨 |
吕晓洁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6
|
经验的沉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惑与反思 |
周君才
赵微
王宏丽
|
《科教导刊》
|
2014 |
0 |
|
17
|
关于沉迷网络学生教育的典型案例 |
薛红霞
王学禹
陈伟
|
《科教导刊》
|
2013 |
0 |
|
18
|
都云作者痴,谁解痴中味——《红楼梦》“痴”字在霍译本和杨译本中的再现 |
梁颖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9
|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追诉时效起算点研究 |
梁立宝
|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14 |
0 |
|
20
|
青少年群体移动短视频沉迷的影响因素研究 |
张舒涵
|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