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olatiles induced by the larvae of the Asian corn borer (Ostrinia furnacalis) in maize plants affect behavior of conspecific larvae and female adults 被引量:10
1
作者 Cui-Hong Huang Feng-Ming Yan +2 位作者 John A. Byers Rong-Jiang Wang Chong-Ren Xu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11-320,共10页
Effects of maize (Zea mays L.) volatiles induced by larvae of the Asian corn borer, Ostriniafurnacalis (Guenee), on the orientation behaviors of Asian corn borer larvae and oviposition of the females were investig... Effects of maize (Zea mays L.) volatiles induced by larvae of the Asian corn borer, Ostriniafurnacalis (Guenee), on the orientation behaviors of Asian corn borer larvae and oviposition of the females were investigated. Nineteen volatile chemicals, with terpenes being the major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from maize plants attacked by third instar Asian corn borer larvae. Coupled gas chromatographic-electroantennographic detection (GC-EAD) analyses revealed some electroantennographic differences between female and male Asian corn borer antennae in response to larvae-induced maize volatiles; female responded to (E)-2-hexenal, nonanal, (Z)-3-hexen-l-ol and three unknown compounds while the male only responded to (E)-2-hexenal, nonanal and one unknown compound. In laboratory orientation bioassays, Asian corn borer neonate larvae were attracted to extracts collected from Asian corn borer-damaged plants as well as to synthetic farnesene, but were repelled by (Z)-3-hexen- 1 -ol. In laboratory oviposition bioassays, gravid females laid fewer eggs on plants damaged by larvae than on mechanically damaged plants or undamaged plants. Adult Asian corn borer females deposited fewer eggs on wax paper treated with (E)-2-hexenal or (Z)-3-hexen-l-ol than on wax paper treated with hexane (control).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sian corn borer can affect the behaviors of conspecific larvae and adults by changing host plant volati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haviors conspecific adults and larvae induced volatiles 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 Zea mays L.
原文传递
麦长管蚜对蚜害诱导小麦挥发物及蚜虫报警信息素的行为反应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时荣 尚哲明 +1 位作者 刘德广 崔晓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4-100,110,共8页
【目的】探究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与蚜虫报警信息素反-β-法尼烯(EβF)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行为反应的影响,为麦长管蚜的绿色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四臂嗅觉仪,测试不同质量浓度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6-甲基-5-庚烯... 【目的】探究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与蚜虫报警信息素反-β-法尼烯(EβF)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行为反应的影响,为麦长管蚜的绿色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四臂嗅觉仪,测试不同质量浓度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6-甲基-5-庚烯-2-酮(MHO)、6-甲基-5-庚烯-2-醇(MHOH)、水杨酸甲酯(MeSA)和蚜虫报警信息素(EβF)对有翅型麦长管蚜行为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上述化合物按各自对麦长管蚜具备最佳驱避效果的质量浓度等体积混合,分析或比较不同混合物对麦长管蚜行为反应的影响;最后,比较MHOH、EβF及二者混合物对有翅型麦长管蚜F1代翅型分化的影响。【结果】MHO、MHOH、MeSA与EβF分别在100,1,1,10ng/μL时对有翅型麦长管蚜具备最佳驱避效果;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两两混合或三者混合后,对该蚜虫在处理臂与对照臂的停留时间无显著影响,丧失了对麦长管蚜的驱避作用;MHOH或MeSA与EβF混合后对麦长管蚜的驱避作用丧失,MHO与EβF的混合物对麦长管蚜仍然有强烈的驱避作用。翅型分化试验结果表明,EβF处理的麦长管蚜F1代有翅蚜率明显增加;MHOH与EβF混合后,不能引起有翅型麦长管蚜F1代有翅蚜率增加。【结论】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的不同组分对麦长管蚜的行为反应影响存在差异,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与蚜虫报警信息素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诱导挥发物 行为反应 翅型分化
下载PDF
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及不同诱导方式对桉树挥发物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华峰 陈顺立 +3 位作者 康文通 汤行昊 方晓敏 欧文胜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0-175,共6页
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分析了4种处理下桉树释放的挥发物组成和相对含量,以及萜烯类化合物时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桉树植株释放出的挥发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经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诱导后,桉树... 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分析了4种处理下桉树释放的挥发物组成和相对含量,以及萜烯类化合物时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桉树植株释放出的挥发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经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诱导后,桉树挥发物的种类与健康植株相比较有显著的增加,且相对含量有明显变化。虫害与机械损伤处理诱导释放出的挥发物的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但与喷施茉莉酸甲酯处理的相比较,有10种挥发物是相同的,且相对含量基本相近。不同诱导处理后,大部分萜烯类化合物在诱导后1-3 d大量释放,5-7 d后释放量逐渐减少。由此可见,不同诱导方式对桉树释放挥发物的种类和含量,以及萜烯类化合物的时序变化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危害 机械损伤 茉莉酸甲酯 诱导挥发物质
下载PDF
损伤与邻近健康复叶槭植株内脱落酸和茉莉酸含量变化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迪 李庆 +3 位作者 胡增辉 赵玲 沈应柏 陈华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38,共4页
 该研究以复叶槭 (Acernegundo)为材料 ,用GC MS检测了人为机械损伤 2、3、5、9、2 4、4 8h后损伤叶片、同株未受损伤叶片、邻近健康植株上的叶片中脱落酸 (ABA)及茉莉酸 (JA)的含量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损伤均可引起 3种叶片中ABA、J...  该研究以复叶槭 (Acernegundo)为材料 ,用GC MS检测了人为机械损伤 2、3、5、9、2 4、4 8h后损伤叶片、同株未受损伤叶片、邻近健康植株上的叶片中脱落酸 (ABA)及茉莉酸 (JA)的含量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损伤均可引起 3种叶片中ABA、JA含量增加 ,证明植物体受伤后 ,在损伤部位产生的某种原初信号分子启动了体内的防御系统 .这种防御反应不仅在受损伤的植株体内发挥作用 ,而且可通过空气中的某种物质传递到邻近的健康植株 ,引起邻近植物产生抗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落酸 茉莉酸 信号转导 植物通讯 植物创伤诱导挥发物
下载PDF
植株间伤害信息的传递:信号分子及感受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沈应柏 高海波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2-96,共5页
植物在遭受到机械损伤或昆虫取食后释放出的伤诱导挥发物,除了具有防御功能外,还可作为伤害信息在植株间传递,引起群体诱导抗性的产生.文中就伤诱导挥发物在植株间传递伤害信息的存在证据、伤害信息分子的可能标准以及植物对伤害信息的... 植物在遭受到机械损伤或昆虫取食后释放出的伤诱导挥发物,除了具有防御功能外,还可作为伤害信息在植株间传递,引起群体诱导抗性的产生.文中就伤诱导挥发物在植株间传递伤害信息的存在证据、伤害信息分子的可能标准以及植物对伤害信息的感知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信息 伤诱导挥发物 信号感知
下载PDF
双斑长跗萤叶甲取食玉米叶片的挥发物分析
6
作者 孟涵颖 郭丹丹 +3 位作者 何婉洁 张伟伟 张建萍 陈静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1-433,共13页
【目的】分析双斑长跗萤叶甲取食前后的玉米叶片挥发物组成和含量,为进一步研究玉米叶片挥发物对双斑萤叶甲的防御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并分析健康玉米叶片及双斑长跗萤叶甲不同取食时间(... 【目的】分析双斑长跗萤叶甲取食前后的玉米叶片挥发物组成和含量,为进一步研究玉米叶片挥发物对双斑萤叶甲的防御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并分析健康玉米叶片及双斑长跗萤叶甲不同取食时间(6、24、36和48 h)下玉米叶片挥发物组分变化。【结果】双斑长跗萤叶甲取食0、6、24、36和48 h后,分别检测到29、30、33、36、26种挥发物,主要为醛类、萜类、醇类及酮类等化合物。1-石竹烯、顺-11-十六醛、α-石竹烯、正己醛等20种挥发物随该虫取食为害后消失;新收集到2-己烯醛、(E)-2-己烯醛、α-蒎烯、β-月桂烯等42种化合物。α-蒎烯、2-己烯醛、β-蒎烯等物质是虫害6及24 h释放的主要化合物;十六醛、十四醛、正十五碳醛、β-紫罗酮、(E)-3-己烯-1-醇是虫害36 h释放的主要化合物;β-红没药醇、橙花叔醇、(1R)-α-蒎烯、β-罗勒烯、β-檀香烯、β-月桂烯、葎草烯是虫害48 h释放的主要化合物。【结论】双斑长跗萤叶甲不同时间取食玉米叶片的挥发物的组分和含量影响较大,取食6及24 h主要释放烯烃类化合物,取食36 h主要释放醛类和酮类化合物,取食48 h主要释放醇类、烯烃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斑长跗萤叶甲 玉米 虫害诱导挥发物
下载PDF
蓖麻挥发物与创伤诱导挥发物组成成分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凡 鲁继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0-142,共3页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extract the volatiles and wound-induced volatiles of Ricinus communis, the volatile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by GC-MS. The main volatile from intact l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extract the volatiles and wound-induced volatiles of Ricinus communis, the volatile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by GC-MS. The main volatile from intact leaves of Ricinus communis was 3 kinds of different constitution of dibutyl phthalate (87.81%), and dibutyl phthalate has the highest content (61.73%); besides the main volatile, a small quantity of decanamine, N-butyl (5.11%) and morpholine,4-octadecyl (7.07%) were identified too. When the leaves were broken to pieces, more volatiles were isolated, and 8 kinds of wound-induced volatiles were identified, they are unsaturated hexyl ester、hexyl aldehyde and hexyl-ol mostly, among them 3-hexen-1-ol, acetate was the main component, with content of 92.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挥发物 创伤诱导挥发物 固相微萃取
下载PDF
烟碱类杀虫剂对异色瓢虫搜寻猎物行为影响的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朱承美 张悦 曲爱军 《世界农药》 CAS 2012年第6期33-35,共3页
利用Y形嗅觉仪观测了烟碱类杀虫剂影响异色瓢虫对苹果叶片与绣线菊蚜、苹瘤蚜复合体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在正常生长状况下,苹果叶片释放的挥发物对异色瓢虫无明显引诱作用,而苹果叶片受到蚜虫危害后所释放的挥发性次生物质则对异色瓢... 利用Y形嗅觉仪观测了烟碱类杀虫剂影响异色瓢虫对苹果叶片与绣线菊蚜、苹瘤蚜复合体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在正常生长状况下,苹果叶片释放的挥发物对异色瓢虫无明显引诱作用,而苹果叶片受到蚜虫危害后所释放的挥发性次生物质则对异色瓢虫有明显的招引作用:在杀虫剂处理后,烟碱类杀虫剂并不会影响异色瓢虫的搜索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异色瓢虫 蚜虫 植物挥发物
下载PDF
复叶槭机械损伤后不同时间挥发物释放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高海波 沈应柏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9期299-301,共3页
研究了复叶槭在损伤后不同时间挥发物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己二酸二甲酯、丁二酸二异丁酯、乙酸-3-己烯酯、6-甲基-5庚烯-2酮、蒈烯、苯骈噻唑、苯甲酸和吲哚等挥发物是复叶槭遭受机械损伤后被诱导合成的,这些物质在复叶槭中可能具有... 研究了复叶槭在损伤后不同时间挥发物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己二酸二甲酯、丁二酸二异丁酯、乙酸-3-己烯酯、6-甲基-5庚烯-2酮、蒈烯、苯骈噻唑、苯甲酸和吲哚等挥发物是复叶槭遭受机械损伤后被诱导合成的,这些物质在复叶槭中可能具有直接防御、间接防御和作为报警信号分子在植株间传递伤害信息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叶槭 伤诱导挥发物 报警信号 机械损伤 释放规律 挥发物 时间 己二酸二甲酯 二异丁酯 苯骈噻唑
下载PDF
五种杀虫剂对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搜索烟粉虱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悦 井维霞 +1 位作者 刘英杰 曲爱军 《生物灾害科学》 2012年第3期279-282,共4页
利用Y形嗅觉仪观测了5种杀虫剂影响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对烟草叶片与烟粉虱复合体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在正常生长状况下,烟草叶片释放的挥发物对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无明显引诱作用,而烟草叶片受到烟粉虱危害后所释放的挥发性次生物质... 利用Y形嗅觉仪观测了5种杀虫剂影响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对烟草叶片与烟粉虱复合体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在正常生长状况下,烟草叶片释放的挥发物对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无明显引诱作用,而烟草叶片受到烟粉虱危害后所释放的挥发性次生物质则对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有明显的招引作用;在杀虫剂处理后,30%毒死蜱和25 g/L溴氰菊酯几乎不会影响到瓢虫的搜索行为,30%啶虫脒则会显著降低瓢虫对猎物的选择率,20%吡虫啉和1.8%阿维菌素处理后,则会明显有利于瓢虫寻找猎物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瓢虫 烟粉虱 挥发性次生物质
下载PDF
药剂处理有蚜烟叶对异色瓢虫选择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修堂 李新扬 +3 位作者 公玲玲 井维霞 王涛 曲爱军 《生物安全学报》 2013年第3期196-200,共5页
【背景】植物挥发物的特性之一就是可变性,多种胁迫因子,如光照、干旱等,均可导致植物挥发物组分与含量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天敌搜索猎物的行为。【方法】本试验以杀虫剂作为影响植物挥发物的胁迫因子,利用“Y”形嗅觉仪观测8种杀虫... 【背景】植物挥发物的特性之一就是可变性,多种胁迫因子,如光照、干旱等,均可导致植物挥发物组分与含量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天敌搜索猎物的行为。【方法】本试验以杀虫剂作为影响植物挥发物的胁迫因子,利用“Y”形嗅觉仪观测8种杀虫剂处理有蚜烟叶后对异色瓢虫显明变种、显现变型和二斑变型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异色瓢虫对健康无蚜烟叶无明显趋性;与洁净空气相比,异色瓢虫对无药剂处理有蚜烟叶的选择率为70%~74%。在氧乐果处理后,异色瓢虫显明变种、显现变型和二斑变型对有蚜烟叶的选择率分别为32%、36%和34%,氟虫腈·高氯处理后,其选择率分别为36%、38%和36%,多杀霉素处理后,其选择率分别为40%、42%和38%,异色瓢虫对这3种杀虫剂处理有蚜烟叶的趋性明显降低;吡虫啉处理后,其选择率分别为64%、62%和60%,啶虫脒处理后,其选择率分别为62%、68%和66%,这2种杀虫剂可略微降低瓢虫的趋性反应;氯氰菊酯处理后,其选择率分别为80%、82%和80%,氯氟氰菊酯处理后,其选择率均为78%,氟氯氰菊酯处理后,其选择率分别为76%、78%和76%,这3种杀虫剂可增强瓢虫的趋性反应。【结论与意义】杀虫剂可能会对烟草挥发物的组分和含量产生影响,但不同的杀虫剂影响效果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烟蚜 杀虫剂 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
下载PDF
斜纹夜蛾对番茄挥发物的诱导作用及其对萝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少群 谭志勇 +1 位作者 徐涛 王建武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3-177,共5页
采用Tenax-TA吸附剂吸附法结合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仪,在不同处理的番茄中共分离鉴定了15种挥发性化合物。这些挥发物主要由绿叶性气味物质、萜烯类物质(包括单萜、倍半萜及其衍生物)和水杨酸甲酯等成分组成。并发现斜纹夜蛾危害与机械... 采用Tenax-TA吸附剂吸附法结合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仪,在不同处理的番茄中共分离鉴定了15种挥发性化合物。这些挥发物主要由绿叶性气味物质、萜烯类物质(包括单萜、倍半萜及其衍生物)和水杨酸甲酯等成分组成。并发现斜纹夜蛾危害与机械损伤对绿叶性气味物质具有相似的诱导作用,而萜烯类物质和水杨酸甲酯等物质在斜纹夜蛾危害植株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在健康植株与机械损伤植株中的含量。斜纹夜蛾诱导植物释放的几种挥发物,以及(E)-2-己烯-1-醇和茉莉酸甲酯对萝卜幼苗具有化感作用,表现为对萝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其中绿叶性气味物质((E)-2-己烯醛,(Z)-3-己烯-1-醇,(E)-2-己烯-1-醇)和茉莉酸甲酯对萝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其次为水杨酸甲酯,而芳樟醇和子丁香烯两种萜类物质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同时证实这些挥发物的化感活性有明显的浓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番茄 虫害诱导的挥发物 化感作用
原文传递
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基本特性、生态学功能及释放机制 被引量:153
13
作者 娄永根 程家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097-1106,共10页
植物在遭受植食性昆虫攻击时 ,能通过释放挥发物调节植物、植食性昆虫及其天敌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并由此而防御植食性昆虫。主要就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的基本特性、生态学功能及其释放机制进行了系统性综述 ,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虫害诱导 植物挥发物 释放机制 抗虫性
下载PDF
虫害诱导的水稻挥发物对褐飞虱的驱避作用 被引量:27
14
作者 周强 徐涛 +2 位作者 张古忍 古德祥 张文庆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39-744,共6页
水稻叶片在遭受害虫的危害时 ,释放一些特异性的挥发性物质。这些挥发性信息物质在调节植物、植食性昆虫及其天敌的相互关系中有重要作用。利用“Y”型嗅觉仪研究了褐飞虱对虫害诱导的 11种水稻挥发物 (浓度为 2 μL化合物溶解在 10 0 ... 水稻叶片在遭受害虫的危害时 ,释放一些特异性的挥发性物质。这些挥发性信息物质在调节植物、植食性昆虫及其天敌的相互关系中有重要作用。利用“Y”型嗅觉仪研究了褐飞虱对虫害诱导的 11种水稻挥发物 (浓度为 2 μL化合物溶解在 10 0 μL丙酮溶液中 )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 ,(E) 2 己烯醛、 (E) 2 己烯 1 醇、 2 庚醇和水杨酸甲酯等 4种化合物对褐飞虱成虫有显著的驱避作用 ,而 (Z) 3 己烯 1 醇、 2 庚酮、柠檬烯、罗勒烯、芳樟醇、β 子丁香烯和橙花叔醇等 7种物质对褐飞虱成虫的选择行为无显著影响。浓度梯度的实验表明 ,浓度 (不同体积的待测化合物用 10 0 μL丙酮稀释 )较低的(E) 2 己烯醛 (0 5 μL、 1μL)和芳樟醇 (0 5 μL、 1μL、 5 μL)对褐飞虱成虫的选择行为无显著影响 ,而较高浓度的 (E) 2 己烯醛 (5 μL、 10 μL)和芳樟醇 (10 μ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 驱避作用
下载PDF
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代谢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5
作者 穆丹 付建玉 +1 位作者 刘守安 韩宝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4221-4233,共13页
长期受自然界的非生物/生物侵害,植物逐步形成了复杂的防御机制,为防御植食性昆虫的为害,植物释放虫害诱导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herbivore-induced plant volatiles,HIPVs)。HIPVs是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三级营养关系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长期受自然界的非生物/生物侵害,植物逐步形成了复杂的防御机制,为防御植食性昆虫的为害,植物释放虫害诱导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herbivore-induced plant volatiles,HIPVs)。HIPVs是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三级营养关系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HIPVs的化学组分因植物、植食性昆虫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生态系统中,HIPVs可在植物与节肢动物、植物与微生物、虫害植物与邻近的健康植物、或同一植株的受害和未受害部位间起作用,介导防御性反应。HIPVs作为寄主定位信号,在吸引捕食性、寄生性天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HIPVs还可以作为植物间信息交流的工具,启动植株的防御反应而增强抗虫性。不论从生态学还是经济学角度来看,HIPVs对于农林生态系中害虫综合治理策略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前期的研究在虫害诱导植物防御的化学生态学方面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更多的研究转向阐述虫害诱导植物抗性的分子机制。为了深入了解HIPVs的代谢调控机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因为植食性昆虫取食造成的植物损伤是与昆虫口腔分泌物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首先阐述口腔分泌物在防御反应中的作用。挥发物诱导素volicitin和β-葡萄糖苷酶作为口腔分泌物的组分,是产生HIPVs的激发子,通过调节伤信号诱发HIPVs的释放。接着阐述了信号转导途径对HIPVs释放的调节作用,并讨论了不同信号途径之间的交互作用。就HIPVs的代谢过程而言,其过程受信号转导途径(包括茉莉酸、水杨酸、乙烯、过氧化氢信号途径)的调控,其中茉莉酸信号途径是诱发HIPVs释放的重要途径。基于前人的研究,综述了HIPVs的主要代谢过程及其过程中关键酶类的调控作用。文中的HIPVs主要包括萜烯类化合物、绿叶挥发物和莽草酸途径产生的芳香族化合物,如水杨酸甲酯和吲哚等。作为化学信号分子,这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 激发子 信号转导 代谢 调控机制
下载PDF
天敌昆虫利用信息化学物质寻找寄主或猎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6
作者 魏建荣 杨忠岐 杜家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563-2573,共11页
应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是传统生物防治中的主要内容。信息化学物质是天敌昆虫远距离向寄主或猎物栖息地进行定向,以及近距离对寄主或猎物进行定位所依赖的重要信号。综述了能够引诱天敌昆虫的信息化学物质的产生、分类、作用、异同及背景... 应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是传统生物防治中的主要内容。信息化学物质是天敌昆虫远距离向寄主或猎物栖息地进行定向,以及近距离对寄主或猎物进行定位所依赖的重要信号。综述了能够引诱天敌昆虫的信息化学物质的产生、分类、作用、异同及背景,并介绍了天敌昆虫对信息化学物质的行为反应和特异性。同时,对这类物质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及前景作了介绍与探讨。对不同营养层的种间化学通讯作为研究协同进化时的重要参考也作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学物质 天敌昆虫 虫害诱导挥发物 寄主搜寻 植物防御 三级营养
下载PDF
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及其对寄生蜂的招引作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许再福 《昆虫天敌》 CSCD 2000年第3期128-134,共7页
在植物—植食性昆虫—寄生蜂三级营养系统中 ,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是当前害虫生物防治、化学生态学和昆虫行为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概述了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的特性及其对寄生蜂的招引作用 。
关键词 寄生蜂 虫害诱导 次生物质 植物 害虫 生物防治 化学生态学 昆虫行为学 植食性昆虫 挥发性
全文增补中
虫害诱导的家榆挥发物对榆紫叶甲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程彬 付晓霞 +5 位作者 韩启 张宝民 张大明 李兴鹏 高长启 孙晓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6-82,共7页
采用动态顶空采样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GC-MS)研究受榆紫叶甲成虫危害的家榆挥发物的变化情况,并利用触角电位和"Y"型嗅觉仪比较分析榆紫叶甲雌雄成虫对主要成分的触角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特点。结果表明:受榆紫叶甲成... 采用动态顶空采样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GC-MS)研究受榆紫叶甲成虫危害的家榆挥发物的变化情况,并利用触角电位和"Y"型嗅觉仪比较分析榆紫叶甲雌雄成虫对主要成分的触角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特点。结果表明:受榆紫叶甲成虫危害的家榆释放19种成分,其中顺-3-己烯醇、α-蒎烯、柠檬烯、顺-3-乙酸叶醇酯、芳樟醇、水杨酸甲酯、石竹烯、α-法尼烯和(E,E)-4,8,12-三甲基-1,3,7,11-十三碳四烯(TMTT)9种化合物与健康家榆相比有显著差异。除了TMTT,对其余8种化学标准品进行生测的结果表明:雌性成虫对顺-3-己烯醇、芳樟醇和α-法尼烯有较强的趋性反应,而雄性成虫对α-法尼烯和石竹烯的趋性反应较强。这可为应用引诱剂进行田间监测和控制榆紫叶甲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害诱导挥发物 榆紫叶甲 质谱分析 触角电位反应 行为反应
下载PDF
虫害诱导植物挥发物(HIPVs):从诱导到生态功能 被引量:17
19
作者 蔡晓明 孙晓玲 +1 位作者 董文霞 陈宗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969-3980,共12页
植物被植食性昆虫危害后,其地上和地下部分均能释放虫害诱导植物挥发物(HIPVs)。HIPVs不仅能招引植食性昆虫的天敌,而且还可对植食性昆虫和临近植物产生影响,从而调节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最近的研究结果,主... 植物被植食性昆虫危害后,其地上和地下部分均能释放虫害诱导植物挥发物(HIPVs)。HIPVs不仅能招引植食性昆虫的天敌,而且还可对植食性昆虫和临近植物产生影响,从而调节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最近的研究结果,主要就HIPVs的诱导物类型、虫害后植物体内的早期信号和信号传导、HIPVs的合成、释放、组成,以及其生态功能等进行了系统性的综述,并提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害诱导植物挥发物 诱导物 早期信号 信号传导 合成 释放 组成 生态功能
下载PDF
稻飞虱卵期寄生蜂稻虱缨小蜂引诱剂的筛选与田间试验(英文) 被引量:15
20
作者 汪鹏 娄永根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31-440,共10页
植食性昆虫的天敌能够利用虫害诱导的挥发物进行有效的寄主或猎物定位。为了开发稻飞虱卵期天敌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的引诱剂,分别在室内和室外检测了多种褐飞虱诱导的水稻挥发物组分对褐飞虱卵期天敌稻虱缨小... 植食性昆虫的天敌能够利用虫害诱导的挥发物进行有效的寄主或猎物定位。为了开发稻飞虱卵期天敌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的引诱剂,分别在室内和室外检测了多种褐飞虱诱导的水稻挥发物组分对褐飞虱卵期天敌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Y型嗅觉仪实验结果表明,5种单一化合物,Z-3-己烯乙酸酯,1-戊烯基-3-醇,Z-3-己烯醛,芳樟醇和水杨酸甲酯,以及3种混合物,水杨酸甲酯+Z-3-己烯醛,Z-3-己烯醛+Z-3-己烯乙酸酯+芳樟醇,水杨酸甲酯+Z-3-己烯醛+Z-3-己烯乙酸酯+芳樟醇,对稻虱缨小蜂具有明显引诱作用。田间试验表明,3种单一化合物,Z-3-己烯乙酸酯,Z-3-己烯醛和芳樟醇,以及一种混合物,水杨酸甲酯+Z-3-己烯醛+Z-3-己烯乙酸酯+芳樟醇,能明显提高稻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卵的寄生作用。这些结果对于改善褐飞虱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稻虱缨小蜂 虫害诱导挥发物 引诱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