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鳅激素浸泡催产试验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胡廷尖 王雨辰 +5 位作者 陈丰刚 刘士力 周志明 李倩 宋竞时 徐海圣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8期82-86,共5页
为了寻找一种简易的泥鳅催产方法。浸泡催产激素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和地欧酮(DOM),以HCG250IU+LHRH-A22μg+DOM1mg/尾为基本剂量(X),食盐作为浸泡助渗剂,食用色拉油为消泡剂。分别进行不同浸泡... 为了寻找一种简易的泥鳅催产方法。浸泡催产激素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和地欧酮(DOM),以HCG250IU+LHRH-A22μg+DOM1mg/尾为基本剂量(X),食盐作为浸泡助渗剂,食用色拉油为消泡剂。分别进行不同浸泡时间、浓度和盐度的泥鳅催产试验。累计激素浸泡催产种鳅13.987kg,900尾,获受精卵80.218万粒,其催产率在0%~100%,平均催产率为34.66%;得泥鳅水花苗71.42万尾。孵化率为在45.6%~93.3%之间,孵化率平均值为81.21%。激素浸泡催产率高达80.0%,激素浸泡催产获得泥鳅受精卵的孵化率和注射激素催产获受精卵的孵化率差别不大,说明利用激素浸泡泥鳅催产方便省时,是一种有前途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激素 浸泡 催产 孵化
下载PDF
鳜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延华 朱永安 +3 位作者 王世雄 付佩胜 郑玉珍 王兰明 《齐鲁渔业》 1997年第5期28-30,共3页
专塘培育鳜鱼亲鱼,用HCG+LRH-A作为催产剂,胸腔2次注射,分4批催产,受精率90~98%。将受精卵放入孵化环道流水孵化,孵化率340~383%。以刚脱膜的团头鲂作为开口饵料,进行鱼苗环道培育,共育出25~... 专塘培育鳜鱼亲鱼,用HCG+LRH-A作为催产剂,胸腔2次注射,分4批催产,受精率90~98%。将受精卵放入孵化环道流水孵化,孵化率340~383%。以刚脱膜的团头鲂作为开口饵料,进行鱼苗环道培育,共育出25~30cm夏花鳜种12.5万尾,成活率3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 人工繁殖 鱼苗培育 催产 开口饵料
原文传递
鞍带石斑鱼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海发 王云新 +4 位作者 刘付永忠 黄国光 欧冲辉 黄培卫 梁伟峰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6-40,共5页
为建立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人工繁殖技术,研究了鞍带石斑鱼亲鱼培育、催产及胚胎发育过程。根据性腺检查及催产结果,判定鞍带石斑鱼在广东的繁殖季节为每年的7-9月份,产卵水温在28-31℃。使用10.12尾雌鱼和3尾雄... 为建立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人工繁殖技术,研究了鞍带石斑鱼亲鱼培育、催产及胚胎发育过程。根据性腺检查及催产结果,判定鞍带石斑鱼在广东的繁殖季节为每年的7-9月份,产卵水温在28-31℃。使用10.12尾雌鱼和3尾雄鱼搭配进行催产实验,亲鱼未出现发情和追尾现象,虽能产卵但均未受精,通过人工授精可得受精卵。对鞍带石斑鱼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8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表明,将鞍带石斑鱼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7±0.5)℃、盐度31.0、pH7.8的海水中,鞍带石斑鱼胚胎历时25h40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孵化出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带石斑鱼 人工繁殖 催产 胚胎发育
下载PDF
花鲈人工繁殖的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明云 赵志东 +2 位作者 陈国年 胡安宽 尤伟江 《水产科技情报》 1996年第2期61-65,共5页
1993~1995年,作者从浙江沿海三门湾及象山港采捕花鲈亲鱼,经暂养促熟处理(控制水温、盐度、溶氧水平,投喂、填喂活饵,不定期注射适量的LRH-A等),雌鱼的性腺可发育到Ⅳ_3期,对外源激素能引起正常的排卵反应。试... 1993~1995年,作者从浙江沿海三门湾及象山港采捕花鲈亲鱼,经暂养促熟处理(控制水温、盐度、溶氧水平,投喂、填喂活饵,不定期注射适量的LRH-A等),雌鱼的性腺可发育到Ⅳ_3期,对外源激素能引起正常的排卵反应。试验用的催产剂及剂量为:雌鱼每千克体重用1.5~2.5mgPG+1200~2200IUHCG+70~140μgLRH-A,或用6~10mgDOM+200~380μgLRH-A;雄鱼的注射剂量减半。在水温14.5~16℃的条件下,注射后的效应时间为36~97小时。本试验的平均受精率为89.22%,平均孵化率为75.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亲鱼培育 催情产卵 人工繁殖
下载PDF
长肋日月贝个体发生观察及人工育苗初步试验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雨 叶乐 +3 位作者 杨其彬 陈旭 温为庚 吴开畅 《南方水产》 2009年第1期36-41,共6页
首次报道了长肋日月贝(Amusium pleuronectes)的诱导产卵及幼虫、稚贝培育。用阴干-流水刺激法,成功诱导亲贝产卵、排精。对胚胎和幼虫发生进行了观察。水温23.0~25.0℃,经诱导产卵的受精卵20h可发育至D形幼虫。水温22.0~24.0℃时,D... 首次报道了长肋日月贝(Amusium pleuronectes)的诱导产卵及幼虫、稚贝培育。用阴干-流水刺激法,成功诱导亲贝产卵、排精。对胚胎和幼虫发生进行了观察。水温23.0~25.0℃,经诱导产卵的受精卵20h可发育至D形幼虫。水温22.0~24.0℃时,D形幼虫经11d培育到眼点幼虫期。投放附着基后,眼点幼虫在10d内附着完毕。水温18.0~24.0℃时,稚贝经30d培育平均壳长达(2.0±0.18)mm。此试验共培育壳长(2.93±1.15)mm稚贝49.6万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肋日月贝 个体发生 诱导产卵 人工育苗 稚贝
下载PDF
暗纹东方鲀生殖洄游期性腺发育特点及人工繁殖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华元渝 杨州 +3 位作者 陈亚芬 钱林峰 王立新 顾美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共5页
1996~1998年,作者从长江下游扬中段采捕暗纹东方鱼屯亲鱼,经暂养促熟处理(微流水刺激、投喂鲜活饵料、不定期注射适量的LHRH-A2),雌鱼的性腺可发育到Ⅳ期末,对外源激素能引起正常的排卵反应。同时观察了Ⅲ、Ⅳ、... 1996~1998年,作者从长江下游扬中段采捕暗纹东方鱼屯亲鱼,经暂养促熟处理(微流水刺激、投喂鲜活饵料、不定期注射适量的LHRH-A2),雌鱼的性腺可发育到Ⅳ期末,对外源激素能引起正常的排卵反应。同时观察了Ⅲ、Ⅳ、Ⅴ期性腺发育的特点。催产药物为LHRH-A2和PG,三针注射,雌鱼剂量为35mgPG+60μgLHRH-A2/kg,雄鱼剂量减半。在水温18~22℃的条件下,效应时间为10~36小时;在21~22℃时,胚胎发育时间为139~210小时。1997~1998年的平均受精率为834%,平均孵化率为7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纹东方Tun 性腺发育 人工繁殖 亲鱼培育
下载PDF
催产时鳝卵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排卵的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周定刚 郑维明 钟妮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45-149,201,共5页
本实验采用Gomori组织化学法和磷酸苯二钠法,分别检测黄鳝卵ALP、ACP的细胞定位和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催产后72h,ALP活性显著高于临近注射时(Oh),催产后48h和96h(p<0.05);临产前(催产后96h),ACP活性极显著高于试验组其它各时程(p<... 本实验采用Gomori组织化学法和磷酸苯二钠法,分别检测黄鳝卵ALP、ACP的细胞定位和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催产后72h,ALP活性显著高于临近注射时(Oh),催产后48h和96h(p<0.05);临产前(催产后96h),ACP活性极显著高于试验组其它各时程(p<0.01)。提示ALP和ACP活性增强与卵母细胞成熟、排放有直接关系。本研究为探索排卵机制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产 排卵 黄鳝属 磷酸酶
下载PDF
外源激素对大黄鱼的催产效果 被引量:6
8
作者 严正凛 吴萍茹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02-205,共4页
关键词 大黄鱼 外源激素 催产 激素
下载PDF
中国蛤蜊的诱导产卵和胚胎发育 被引量:8
9
作者 沈永忱 郑宝太 +1 位作者 刘吉明 牟均素 《齐鲁渔业》 2005年第3期2-3,共2页
成熟期的亲贝经强化培育后,采用常规手段,进行人工诱导产卵,可获得大量的受精卵,并能正常分裂发育, 显微观察并记录了胚胎发育过程和形态特征。
关键词 诱导产卵 强化培育 人工诱导 亲贝 成熟期 胚胎发育 受精卵 中国 手段 记录
原文传递
紫红笛鲷繁殖特性及诱导产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蔡泽平 李沫 胡超群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29,共8页
描述紫红笛鲷Lutjanusargentimaculatus繁殖特性及人工诱导产卵的试验结果。紫红笛鲷养殖群体具有不完全的先雄后雌的性转化现象。1、2龄鱼全部为雄鱼,性腺成熟系数(GSI)为2.07%—4.85%;3龄亲鱼80%为雄鱼,20%转化为雌雄同体;4龄亲鱼性... 描述紫红笛鲷Lutjanusargentimaculatus繁殖特性及人工诱导产卵的试验结果。紫红笛鲷养殖群体具有不完全的先雄后雌的性转化现象。1、2龄鱼全部为雄鱼,性腺成熟系数(GSI)为2.07%—4.85%;3龄亲鱼80%为雄鱼,20%转化为雌雄同体;4龄亲鱼性别转化基本确定,多数亲鱼为纯粹具有生殖机能的雄鱼,而在雌雄同体的亲鱼性腺中具有明显雌性第一性征的雌鱼仅占30%左右;雌雄同体的亲鱼性腺GSI为4.12%—8.09%,其中的卵巢GSI小于2%,4龄雌鱼怀卵量约70—100万粒;紫红笛鲷卵母细胞属非同步性发育,一个生殖季节能多次产卵。试验结果表明:低剂量的LHRH A2(3μg·kg-1)多次注射能有效地促进性腺发育、逐步成熟,并最终产卵,但对卵径小于300μm的亲鱼卵巢没有明显的诱导效果。在5μgLHRH A2+1000I UHCG·kg-1或5μgLHRH A2+500IUHCG·kg-1两种不同剂量的混合激素作用下,亲鱼的性腺都能迅速发育成熟,并能在小型循环式产卵池中自然产卵和受精。在水温为26.0—29.5℃的产卵池中,激素效应时间为35—43h。LHRH A2和HCG混合激素对卵母细胞直径达到400μm以上的紫红笛鲷亲鱼具有良好的促熟和催产效果,催产率达100%。如何减轻亲鱼之间相互残杀是改善雄鱼生理状况、保证雄鱼质量和提高卵子受精率必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红笛鲷 繁殖特性 雌雄同体 性别转化 诱导产卵 性腺成熟系数
下载PDF
缢蛏亲见暂养及人工摧产方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学家 刘信艺 +3 位作者 贺先明 孙坤言 于惠亭 张常盛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4-29,共6页
本文根据缢蛏的生态习性和摄食特点等,设计了缢蛏亲贝模拟自然生态暂养方式,与挂笼暂养及底播暂养等进行了比较试验,并对暂养亲贝的性腺发育情况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发现,模拟自然生态暂养蛏成活率明显高于挂笼暂养和底播暂养,且... 本文根据缢蛏的生态习性和摄食特点等,设计了缢蛏亲贝模拟自然生态暂养方式,与挂笼暂养及底播暂养等进行了比较试验,并对暂养亲贝的性腺发育情况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发现,模拟自然生态暂养蛏成活率明显高于挂笼暂养和底播暂养,且亲贝暂养促熟效果明显。另外,作者对缢蛏的人工催产方法等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发现,阴干──低温处理对缢蛏亲贝具有良好的催产效果,其排卵率可达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亲贝 暂养 催产 人工催产法
下载PDF
大鳞鲃胚胎发育及仔鱼发育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于振海 安丽 +2 位作者 朱树人 孟庆磊 朱永安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6期38-42,86,87,共6页
对池塘养殖条件下的大鳞鲃(Barbus capito)经人工培育获得成熟亲鱼。2017年6月进行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其胚胎及仔鱼发育过程进行系统观察,并详细描述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表明,大鳞鲃的成熟卵为灰白色,属沉... 对池塘养殖条件下的大鳞鲃(Barbus capito)经人工培育获得成熟亲鱼。2017年6月进行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其胚胎及仔鱼发育过程进行系统观察,并详细描述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表明,大鳞鲃的成熟卵为灰白色,属沉性卵,弱粘性,卵径(1.3±0.1)mm,吸水后平均卵径为4.5mm。胚胎发育过程分为24个时期,仔鱼发育主要有4个时期。在孵化水温(26±0.5)℃,保持充氧状态下,从受精至出膜需50h12min。初孵仔鱼全长(7.11±0.26)mm,至平游摄食需128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鲃(Barbus capito) 胚胎发育 仔鱼发育 人工催产 人工繁殖
下载PDF
鳡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沈志刚 管赫赫 +3 位作者 丁运敏 何焱 高泽霞 樊启学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8-1266,共9页
鳡(Elopichthys bambusa)是大型凶猛肉食性鱼类,在大型水体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种质退化、亲本数量锐减、养殖规模衰减、池塘规模化繁育技术不成熟等综合因素,导致其产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已无... 鳡(Elopichthys bambusa)是大型凶猛肉食性鱼类,在大型水体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种质退化、亲本数量锐减、养殖规模衰减、池塘规模化繁育技术不成熟等综合因素,导致其产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鳡亲本培育、亲本产后护理、规模化催产、驯食人工配合饲料、优良种质培育等领域仍然存在不成熟不完善之处,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建立完善的鳡繁育技术体系对推动鳡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近20年来,鳡人工繁殖技术取得突破,苗种培育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驯食人工配合饲料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给鳡产业发展提供了关键保障。文章系统总结了鳡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的研究进展,指出繁育环节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亲本培育与产后护理、驯食及优良种质培育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开展大量研究。文章进一步提出对应建议或对策,以期为鳡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也为其他大型肉食性鱼类产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繁殖 催产 苗种培育 肉食性鱼类 驯食
下载PDF
日本鳗鲡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乔振国 《海洋渔业》 CSCD 2007年第4期360-364,共5页
关键词 日本鳗鲡 雌性化处理 催产 卵质判别 白仔鳗 仔鱼饲料
下载PDF
养殖黄鲷繁殖特性及诱导产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施兆鸿 夏连军 +2 位作者 王建钢 陆建学 罗海忠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3-257,共5页
初步研究了黄鲷(Dentex tumifrons)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繁殖生物学特性,以及诱导产卵.根据养殖记录并辅以鳞片的年轮鉴定,可催产的初次性成熟最小雌性黄鲷为2龄,体长14 cm,体重110 g.按体长区分,20 cm以下的黄鲷雌雄比为1∶0.15; 20 cm... 初步研究了黄鲷(Dentex tumifrons)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繁殖生物学特性,以及诱导产卵.根据养殖记录并辅以鳞片的年轮鉴定,可催产的初次性成熟最小雌性黄鲷为2龄,体长14 cm,体重110 g.按体长区分,20 cm以下的黄鲷雌雄比为1∶0.15; 20 cm以上的黄鲷雌雄比为1∶0.45.每年有二个产卵期分别在3~5月和11月.黄鲷属卵巢发育不同步、分批产卵类型鱼类.黄鲷每个产卵季节的个体怀卵量为5 400-27 000粒,平均15 000粒左右.经催产后产出的黄鲷受精卵平均卵径886 μm,平均油球径184 μm.受精后围卵周隙约16 μm.在水温20.0~22.0 ℃、盐度34的条件下,历时36 h 40 min完成胚胎发育,孵化出仔鱼.在养殖条件下,对3龄以上的黄鲷亲鱼进行人工繁殖比较适宜,诱导产卵的成功率较高.用15 μg+5 mg/kg的LHRH-A2+DOM能有效地催产Ⅵ期性腺黄鲷产卵.水温等环境因子的改变能使黄鲷春季产卵比自然海区的黄鲷提前1~2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鲷 繁殖特性 诱导产卵
下载PDF
杭州湾咸淡水河蟹人工育苗技术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根玉 朱雅珠 +2 位作者 王建军 何正侃 张海明 《水产科技情报》 1997年第1期7-9,共3页
1995年,用杭州湾咸淡水和池塘养殖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亲蟹,在水温10~14℃、海水比重1.0125条件下催产,加温孵化;溞Ⅰ幼体放养密度为20万~40万/m^3,以丰年虫无节幼体为主要饵料,水温24.5~25.5℃。390m^3育苗水体中,两茬生产大眼幼体... 1995年,用杭州湾咸淡水和池塘养殖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亲蟹,在水温10~14℃、海水比重1.0125条件下催产,加温孵化;溞Ⅰ幼体放养密度为20万~40万/m^3,以丰年虫无节幼体为主要饵料,水温24.5~25.5℃。390m^3育苗水体中,两茬生产大眼幼体110.4kg,每立方水体出苗量0.28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咸淡水 孵化 育苗 杭州湾
下载PDF
旗江珧早期胚胎发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余祥勇 王梅芳 +1 位作者 何志江 叶富良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2-65,共4页
以旗江珧(Atrina vexillum Born)为实验材料进行了诱导排放、人工授精及早期胚胎 发育的研究。实验表明,旗江珧可用升温刺激诱导排放精卵,也可用解剖法人工授精。解剖 授精时,适宜的氨海水浓度为 0.10‰~... 以旗江珧(Atrina vexillum Born)为实验材料进行了诱导排放、人工授精及早期胚胎 发育的研究。实验表明,旗江珧可用升温刺激诱导排放精卵,也可用解剖法人工授精。解剖 授精时,适宜的氨海水浓度为 0.10‰~ 0.15‰。本实验还对旗江珧受精到D形幼虫期的 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旗江跳 诱导排放 解剖授精 胚胎发育.
下载PDF
河蟹亲蟹促产及抱卵蟹培育技术要点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如卫 江锦坡 《水产科技情报》 1996年第2期66-67,共2页
河蟹人工育苗中亲蟹促产及抱卵蟹培育是关系到育苗成效的两个重要生产环节。作者通过多年来的生产性试验,亲蟹的抱卵率和抱卵蟹成活率均达90%以上。促产处理宜在3月上中旬进行(水温在10℃以上),促产地面积在1000m2上下... 河蟹人工育苗中亲蟹促产及抱卵蟹培育是关系到育苗成效的两个重要生产环节。作者通过多年来的生产性试验,亲蟹的抱卵率和抱卵蟹成活率均达90%以上。促产处理宜在3月上中旬进行(水温在10℃以上),促产地面积在1000m2上下,投放亲蟹密度为750kg/10-1公顷,雌雄性比掌握在2~3:1,待绝大多数雌蟹抱卵后应及时将雄蟹捕出。抱卵蟹培育的关键是防逃、合理投饲及水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促产处理 抱卵蟹培育
下载PDF
尖头金线鲃人工繁殖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严晖 高慧 +3 位作者 李德运 董文红 余春 黄云仙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3-145,共3页
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组合对尖头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oxycephalus)催产获得成功,用鲤脑垂体5mg/k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IU/kg组合催产失败。采取2次注射(第1次注射LR... 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组合对尖头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oxycephalus)催产获得成功,用鲤脑垂体5mg/k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IU/kg组合催产失败。采取2次注射(第1次注射LRH-A22μg/kg,第2次注射LRH-A28μg/kg+DOM3mg/kg+HCG1000IU/kg)催产效果明显;采取遮光孵化,孵化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头金线鲃 人工繁殖 催产 孵化
下载PDF
塔形马蹄螺人工促熟及催产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春芳 刘永 +1 位作者 梁飞龙 符韶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共4页
进行了塔形马蹄螺(Trochus pyramis Born)的人工促熟及催产实验。结果表明,塔形马蹄螺的生物学最小型为:雄性个体壳高1.33cm,雌性个体壳高1.42cm。塔形马蹄螺人工促熟的适宜温度为26~28℃,用叉珊藻(Jania arborescens Yendo)为饵料促... 进行了塔形马蹄螺(Trochus pyramis Born)的人工促熟及催产实验。结果表明,塔形马蹄螺的生物学最小型为:雄性个体壳高1.33cm,雌性个体壳高1.42cm。塔形马蹄螺人工促熟的适宜温度为26~28℃,用叉珊藻(Jania arborescens Yendo)为饵料促熟塔形马蹄螺的效果较好。经促熟的实验贝采用降温阴干的方法进行催产效果较好,实验贝的催产率最高可达9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形马蹄螺(Trochus pyramis Born) 人工促熟 人工催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