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思智能化裁判的可能及限度 被引量:64
1
作者 孙海波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0-99,共20页
人工智能为司法审判方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契机,智慧法院的探索、互联网法院的建立让司法变得更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司法改革的顶层设计者也开始运用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来统一法律在类案裁判中的标准和尺度。然而,在变幻万千的... 人工智能为司法审判方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契机,智慧法院的探索、互联网法院的建立让司法变得更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司法改革的顶层设计者也开始运用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来统一法律在类案裁判中的标准和尺度。然而,在变幻万千的智能化时代,司法权的本质并未发生改变,它仍然是一种在开放性的场域中依赖人类理性进行价值争辩和推论的活动。智能化司法采取的"简化裁判过程"和"消解价值判断"的双重策略均与司法的一般性质相悖。人工智能在司法裁判中只能发挥一种有限的辅助性角色,过度夸大甚至将其神化在现实中行不通。大数据预测在简单案件中或许能够实现同案同判的目标,但是在大多数情形下同案同判仍然要依赖人类自己的理性判断。因此,在智能化审判方式改革的进程中,应理性地审视人工智能的内在局限,防止司法裁判异化为仅仅以数据和符号为演算逻辑的机械司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裁判 同案同判 开放性 价值判断 个案正义
原文传递
现代管理伦理的公正理念 被引量:4
2
作者 龚天平 尹伟中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0-13,共4页
在管理伦理思想史上,公正一直就被思想家们指称为管理活动的伦理价值目标,一定社会的良好秩序的形成,都是靠公正这种道德信念进行整合才得以可能的。公正的实现依托于管理,公正可分为个体公正和社会公正,个体公正的实现有赖于个体对自... 在管理伦理思想史上,公正一直就被思想家们指称为管理活动的伦理价值目标,一定社会的良好秩序的形成,都是靠公正这种道德信念进行整合才得以可能的。公正的实现依托于管理,公正可分为个体公正和社会公正,个体公正的实现有赖于个体对自身行为的道德管理,社会公正的实现依赖于人们对社会的管理。作为管理伦理的理念,公正的原则包括自由和平等原则,其有效实现有待于人们作出各种管理措施,包括制订统一的管理标准,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实行民主的管理决策,按照贡献进行分配,建立保障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伦理 公正理念 个体公正 社会公正 管理制度
下载PDF
服刑人员攻击行为特征及与公正感知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孙霁 班永飞 +1 位作者 杨嵘昌 班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第3期362-366,共5页
目的:为了解服刑人员的攻击行为和公正感知的现状及关系。方法:以(罪犯)修订版AQ问卷、公正世界信念量表为工具,抽取贵州省某监狱和河南省某监狱791名轻刑犯为对象,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差异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结果:1服... 目的:为了解服刑人员的攻击行为和公正感知的现状及关系。方法:以(罪犯)修订版AQ问卷、公正世界信念量表为工具,抽取贵州省某监狱和河南省某监狱791名轻刑犯为对象,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差异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结果:1服刑人员攻击行为处于一般靠上水平,公正感知不高;2不同受教育水平的服刑人员在愤怒和敌意得分有显著差异(F=4.52,3.03;P<0.05)。不同刑期的服刑人员在愤怒、敌意和个人公正得分有显著差异(F=5.762,7.132,3.322;P<0.05)。不同家庭关系的服刑人员在愤怒、敌意和躯体攻击因子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3.679,6.074,2.643;P<0.05);3公正感知与攻击行为存在负相关,言语攻击和敌意对公正感知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Beta=-0.141,-0.095)。结论:服刑人员攻击行为影响公正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刑人员 攻击行为 一般公正 个人公正
下载PDF
论社会公正 被引量:3
4
作者 蒋国保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13-15,共3页
社会公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社会公正是社会基本制度的公正 ,是一种制度善 ,它优先于个人公正或个体善。社会公正的基本内容是社会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合理分配。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是社会公正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 社会公正 个人公正 以利 义务 社会制度 道德价值
下载PDF
关于公平的国家赔偿的思考 被引量:4
5
作者 魏江 王中美 《行政与法》 2005年第11期66-69,共4页
国家赔偿法不能单从公平的角度理解,在大多数时候它涉及再分配的效率问题。在中国,完善国家赔偿制度,必须防止两种极端:一是仍然有传统官本位思想作祟,不重视国家赔偿的意义,将国家赔偿视为不得已的应付之举,表现为条件过于苛刻和繁琐;... 国家赔偿法不能单从公平的角度理解,在大多数时候它涉及再分配的效率问题。在中国,完善国家赔偿制度,必须防止两种极端:一是仍然有传统官本位思想作祟,不重视国家赔偿的意义,将国家赔偿视为不得已的应付之举,表现为条件过于苛刻和繁琐;二是过度强调个案的绝对公平,将国家与公民个人权利对立化,表现为条件过于宽泛理想化和条文原则化,不具有可操作性。本文从国家赔偿法的价值取向出发,深入分析了归责原则、举证责任、损害赔偿范围、确认程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修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赔偿 个体公平 概括公平 再分配的效率
下载PDF
文学正义:文学理论概念体系的新范畴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锋杰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8-134,共7页
本文认为必须建立"文学正义"观,以便文学理论概念体系中增加新的范畴。文学正是坚持了在"同等情况"下必须"同等对待"所有公民这个原则而导致了它在解决社会上的普遍不能满足之际产生了公正、平等、关爱... 本文认为必须建立"文学正义"观,以便文学理论概念体系中增加新的范畴。文学正是坚持了在"同等情况"下必须"同等对待"所有公民这个原则而导致了它在解决社会上的普遍不能满足之际产生了公正、平等、关爱等一系列自我特性,这分别是生命正义、情感正义与个体正义,从而与其他的社会正义进行交流与对话,使得文学正义形成了作用于其他社会正义的独特方式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正义 生命正义 情感正义 个体正义
原文传递
论坚持集体主义的公正观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玲芬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54-56,共3页
能力本位论者把能力看作当代中国人惟一的做人标准和尺度 ,并认为这样的价值标准是最公正合理的。其实 ,“能力本位”的公正观本质上是功利主义的公正观 ,因而是错误的 ,当代大学生应树立集体主义的公正观。
关键词 公正 个人公正 社会公正 集体主义公正观
下载PDF
医患关系探微——一个法社会学的视角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宁 王斌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0-135,共6页
通过对患者权利内容以及医生现实困惑的阐释,从法社会学的角度对医患矛盾加以理论上的澄清,我们可以发现医患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一个方面,只有从狭隘的对立转为一种宽容的互动才能走向最终的和谐。
关键词 医患关系 病患权利 个别正义
原文传递
当代大学生正义感培养问题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永青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64-67,共4页
正义感关注个人行为的正当性,旨在规范个人的行为,维护与他人和社会间的和谐关系。大学生正义感的培养,需要借鉴西方社会对正义的正确认识,同时要考虑我国传统文化的实际情况;需要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自觉遵守相应的法律规范和社会主... 正义感关注个人行为的正当性,旨在规范个人的行为,维护与他人和社会间的和谐关系。大学生正义感的培养,需要借鉴西方社会对正义的正确认识,同时要考虑我国传统文化的实际情况;需要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自觉遵守相应的法律规范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养成正义的行为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 道德 正义
下载PDF
回到西方哲学的原创地:思辨与实践的交会——柏拉图《理想国》新解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颂杰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3-91,共9页
《理想国》讨论"正义",思路是从城邦正义引向个人灵魂正义;灵魂是复合体,有理性和非理性之分,个人走正义之路、按正义之道生活,就是让理性灵魂支配人的行为;个人灵魂的特性和功能是内在天赋的,是自然的本性,但要外化为现实须... 《理想国》讨论"正义",思路是从城邦正义引向个人灵魂正义;灵魂是复合体,有理性和非理性之分,个人走正义之路、按正义之道生活,就是让理性灵魂支配人的行为;个人灵魂的特性和功能是内在天赋的,是自然的本性,但要外化为现实须经教育,包括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锻炼;城邦的正义是在个人正义基础上经由选拔的最优秀的统治者领导实施,城邦之王须是精通理念论的哲人王。柏拉图哲学的论题缘起于社会实践,而其解决之道是思辨(理论);灵魂是思辨与实践的交会处,是柏拉图哲学的原创地,理念论是该哲学的核心。理念论以两个世界的划分为基础,以运用理性为方法,以终极性为追求目标,它为思辨哲学奠基,也为实践哲学提供理论依据。柏拉图哲学的理论观点可以过时,但它所提出和包含的问题将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存实践和理论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邦正义 个人正义 灵魂 哲人王 思辨与实践 理念论
原文传递
贵州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正感知与心理压力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霁 班永飞 《安顺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95-97,共3页
通过调研分析,文章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正感知不高,心理压力水平较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个人自身压力、适应压力与自卑压力因子得分高于汉族。汉族大学生个人公正得分高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男生在个人自身压力、家庭压力、健康压力、适... 通过调研分析,文章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正感知不高,心理压力水平较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个人自身压力、适应压力与自卑压力因子得分高于汉族。汉族大学生个人公正得分高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男生在个人自身压力、家庭压力、健康压力、适应压力和恋爱压力因子得分高于女生;择业压力和情绪压力对公正感知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挫折压力对个人公正有显著的正向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一般公正 个人公正 心理压力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公正伦理的“实践智慧”——正义的“城邦”与“个人”时代思辨
12
作者 姚站军 姚新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39,共5页
亚里士多德公正伦理观明确提出了正义类型中的"城邦公正"和"个人公正",同时他的两分公正伦理观中富含哲学"思辨精神"和伦理"实践智慧"。他关于正义的"城邦"与"个人"的追... 亚里士多德公正伦理观明确提出了正义类型中的"城邦公正"和"个人公正",同时他的两分公正伦理观中富含哲学"思辨精神"和伦理"实践智慧"。他关于正义的"城邦"与"个人"的追求对新时代具有重要价值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公正伦理 城邦公正 个人公正
下载PDF
个体正义、城邦正义与诗的正义——论《理想国》中的诗与正义
13
作者 殷明明 《美育学刊》 2017年第1期80-85,共6页
对"正义"的诉求贯穿着《理想国》,在其中柏拉图坚信任何事物只有符合"正义"时,才是善和美的,诗亦不能例外。诗的正义在于能够陶冶和协调人的灵魂,造就正义的个体,而一个理想城邦就是一个由正义的个体组成的正义的... 对"正义"的诉求贯穿着《理想国》,在其中柏拉图坚信任何事物只有符合"正义"时,才是善和美的,诗亦不能例外。诗的正义在于能够陶冶和协调人的灵魂,造就正义的个体,而一个理想城邦就是一个由正义的个体组成的正义的城邦。这使他否定了诗的自主性,弱化了其审美价值和娱乐功能,以其伦理政治意义和教育功能为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国》 个体正义 城邦正义 诗的正义
下载PDF
柏拉图的正义观及其思考
14
作者 方典昌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7期31-33,共3页
柏拉图从个人正义开始,通过理性的归纳,把人们引导到对国家正义的认识上,提出个人的正义就是做自己该做的事,国家的正义就是和谐与秩序。国家的正义表现为智慧、勇敢、节制,与三种美德相对应的分别是统治者、护卫者和生产者,三个阶层各... 柏拉图从个人正义开始,通过理性的归纳,把人们引导到对国家正义的认识上,提出个人的正义就是做自己该做的事,国家的正义就是和谐与秩序。国家的正义表现为智慧、勇敢、节制,与三种美德相对应的分别是统治者、护卫者和生产者,三个阶层各安其分、各尽其责。但是现实社会并不如"理想国"那样理想,当代社会的正义是复杂的,甚至是以"畸形"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为了保证正义的有效实现,保证公共利益的良序发展,就必须加强教育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正义观 个人的正义 国家的正义
下载PDF
论个体公正
15
作者 肖霞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2期6-10,共5页
个体公正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不可或缺的,它既是对个体的基本道德要求,又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必要条件。长期以来,我们“跨越式发展”的教育模式着力于培养“无私的个人”,忽略了最基本的“公正的个人”的培养,导致了个体公正的缺失... 个体公正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不可或缺的,它既是对个体的基本道德要求,又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必要条件。长期以来,我们“跨越式发展”的教育模式着力于培养“无私的个人”,忽略了最基本的“公正的个人”的培养,导致了个体公正的缺失,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给社会公正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要建设公正的社会,必须通过荣辱观教育、公民权利教育、责任感教育来培育公正的个人,为社会公正的实现提供主体性基础和内在人格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公正 社会公正 公正教育
下载PDF
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的实践表达
16
作者 梅华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1期11-13,26,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是规范社会秩序、化解社会矛盾的普遍准则;是修养人德性和培育社会风尚的道德取向;是推进社会发展、创新社会规则的价值导向。正义是制度的首要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正义的实践体现,坚定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是规范社会秩序、化解社会矛盾的普遍准则;是修养人德性和培育社会风尚的道德取向;是推进社会发展、创新社会规则的价值导向。正义是制度的首要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正义的实践体现,坚定制度自信,实现社会主义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 社会正义 个人正义 制度设计 制度自信
下载PDF
浅论刑罚个别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琳 赵明一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5-120,共6页
刑罚个别化是基于个别公正和个别预防的理论形成的一项刑法原则,主要调整"刑罚"和"犯罪人"两大实体范畴关系。其核心要素是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包括主客观两方面的再犯可能性,可以通过量化考察人身危险性为法官量... 刑罚个别化是基于个别公正和个别预防的理论形成的一项刑法原则,主要调整"刑罚"和"犯罪人"两大实体范畴关系。其核心要素是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包括主客观两方面的再犯可能性,可以通过量化考察人身危险性为法官量刑提供依据。但是,刑罚个别化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与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冲突,通过彼此的协调融合,绝对的罪刑法定发展为相对的罪刑法定,同时,在罪刑相适应的基础上则需辅以人身危险性进行调整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个别化 人身危险性 个别公正 个别预防 冲突与协调
原文传递
以天津赵春华案为例分析我国枪支管理法规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海波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48-51,66,共5页
2016年春节期间,天津某射击游戏摊位经营者赵春华因非法持有枪支被逮捕。该事件引起了广大群众以及媒体的关注,使我国枪支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面临新的考验。案件的争议焦点是仿真枪的定性问题。以非法持有枪支罪对赵春华定罪,从法理和... 2016年春节期间,天津某射击游戏摊位经营者赵春华因非法持有枪支被逮捕。该事件引起了广大群众以及媒体的关注,使我国枪支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面临新的考验。案件的争议焦点是仿真枪的定性问题。以非法持有枪支罪对赵春华定罪,从法理和人情的角度来说都是不妥的。对此,应当从个案的角度出发,以小见大,分析、研究我国枪支管理法规的现存问题,从枪支的立法、司法以及普法等多方面,进行规范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枪支 非法持枪罪 仿真枪入刑 个案公正
下载PDF
构建法官保障个别正义的绿色通道
19
作者 钮敏 黄祥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0-135,共6页
以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探求法官在实现正义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认为法官应当成为实现个别正义的主要实践者,他们能够运用法律赋予的职权,最大限度地保护个案中各种主体的合法权益。为此,必须将法官独立制度、自由裁量权制度... 以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探求法官在实现正义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认为法官应当成为实现个别正义的主要实践者,他们能够运用法律赋予的职权,最大限度地保护个案中各种主体的合法权益。为此,必须将法官独立制度、自由裁量权制度和法官的道德建设机制结合起来,建构起一条达至个别正义的绿色通道,维护个案的公平和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别正义 法官 绿色通道
下载PDF
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
20
作者 杨之林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26-28,共3页
"正义"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重点探讨的一个问题。他首先针对当时流行的几种正义观逐一地进行了剖析和批驳,从而提出正义有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两种。最终,他从宗教神学的角度说明正义者比非正义者更能获得美好的报酬。
关键词 柏拉图 《理想国》 城邦的正义 个人的正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