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反思智能化裁判的可能及限度 |
孙海波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64
|
|
2
|
现代管理伦理的公正理念 |
龚天平
尹伟中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4
|
|
3
|
服刑人员攻击行为特征及与公正感知的关系 |
孙霁
班永飞
杨嵘昌
班伟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16 |
6
|
|
4
|
论社会公正 |
蒋国保
|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2 |
3
|
|
5
|
关于公平的国家赔偿的思考 |
魏江
王中美
|
《行政与法》
|
2005 |
4
|
|
6
|
文学正义:文学理论概念体系的新范畴 |
刘锋杰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7
|
论坚持集体主义的公正观 |
李玲芬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1
|
|
8
|
医患关系探微——一个法社会学的视角 |
马宁
王斌
|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9
|
当代大学生正义感培养问题探析 |
黄永青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10
|
回到西方哲学的原创地:思辨与实践的交会——柏拉图《理想国》新解 |
黄颂杰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1
|
贵州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正感知与心理压力 |
孙霁
班永飞
|
《安顺学院学报》
|
2015 |
1
|
|
12
|
亚里士多德公正伦理的“实践智慧”——正义的“城邦”与“个人”时代思辨 |
姚站军
姚新良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3
|
个体正义、城邦正义与诗的正义——论《理想国》中的诗与正义 |
殷明明
|
《美育学刊》
|
2017 |
0 |
|
14
|
柏拉图的正义观及其思考 |
方典昌
|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15
|
论个体公正 |
肖霞
|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
2007 |
0 |
|
16
|
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的实践表达 |
梅华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2015 |
0 |
|
17
|
浅论刑罚个别化 |
杨琳
赵明一
|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8
|
以天津赵春华案为例分析我国枪支管理法规的相关问题 |
吴海波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
2017 |
1
|
|
19
|
构建法官保障个别正义的绿色通道 |
钮敏
黄祥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20
|
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 |
杨之林
|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