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7年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与分析 被引量:36
1
作者 范胜男 王拓 +3 位作者 李梦雪 邓君 刘晓惠 孙全富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5-91,共7页
目的了解并分析2017年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与分析,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个人剂量登记系统,采集我国从事医学应用和工业应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 目的了解并分析2017年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与分析,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个人剂量登记系统,采集我国从事医学应用和工业应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等相关数据,运用Kruskal-Wallis H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Bonferroni法进行分析。结果收集2017年从事医学应用和工业应用工作人员共361727人,医学应用人数占81.6%,工业应用人数占18.4%。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353和0.270 mSv,从事医学应用的放射工作人员所受到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显著高于工业应用(Z=48.547,P<0.05)。医学应用中,不同职业类别间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36.217,P<0.05),从事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的放射工作人员所受到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显著高于其他职业类别(Z=2.877~26.967,P<0.05)。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一级及未定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361、0.397和0.308 mSv。工业应用中,从事工业探伤和测井的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显著高于其他5类工业应用职业类别(Z=4.172~36.908,P<0.05)。结论我国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满足国家法规标准要求。从事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工业探伤和测井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相对偏高,应进一步加强相关辐射防护措施、设施等,以减少职业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应用 工业应用 放射工作人员 个人剂量 职业照射
原文传递
挥发性有机化学物质和甲醛的室内空气污染动态调查与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戴红 朴丰源 +2 位作者 仲来福 浅川富美雪 实成文彦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337-340,共4页
[目的]阐明新装建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学物质(VOCs)和甲醛(HCHO)污染的动态变化趋势,探讨人类暴露的危险性。[方法]以GC-MS和HLPC法分析经时13个月新装建使用初某校舍不同用途的室内空气中VOCs、HCHO等污染浓度,及个人暴露水平。[结... [目的]阐明新装建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学物质(VOCs)和甲醛(HCHO)污染的动态变化趋势,探讨人类暴露的危险性。[方法]以GC-MS和HLPC法分析经时13个月新装建使用初某校舍不同用途的室内空气中VOCs、HCHO等污染浓度,及个人暴露水平。[结果]室内空气中HCHO污染水平以8月最高(教室230μg/m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值=100μg/m3),1年经过后降至使用初的60%,呈现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的动态趋势;HCHO的释放与室温变化呈正相关(r>0.6410,P<0.01,n=13)。室内空气中VOCs13项指标使用初均有不同程度检出,其中90%以上为甲苯,VOCs和甲苯的空气污染浓度随建成使用时间的推移而降低,3个月后达到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结论]新装建使用初室内空气中HCHO污染普遍存在,随使用时间的推移呈伴有夏季升高的螺旋样下降趋势。VOCs的污染以新装建使用初最高,之后迅速下降,1年后降至使用初的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挥发性有机化学物质 甲苯 室内空气污染 个人暴露 动态趋势
下载PDF
大亚湾核电站个人受照信息管理系统 被引量:9
3
作者 弟利民 李睿荣 +1 位作者 罗惠勇 甘亚洲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1-255,共5页
本文介绍了目前正在运行的自主开发的大亚湾核电站个人受照信息管理系统,对大亚湾个人剂量监测内容与方法、数据库结构的设计与分类、剂量监测结果的汇总分析与输出,以及对人员进出控制区的数据管理进行了报道。它对快速有效地分析评价... 本文介绍了目前正在运行的自主开发的大亚湾核电站个人受照信息管理系统,对大亚湾个人剂量监测内容与方法、数据库结构的设计与分类、剂量监测结果的汇总分析与输出,以及对人员进出控制区的数据管理进行了报道。它对快速有效地分析评价剂量监测数据,优化防护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管理系统 大亚湾核电站 数据库结构 自主开发 监测内容 个人剂量 汇总分析 监测结果 数据管理 监测数据 分析评价 防护措施 控制区
下载PDF
个人剂量监测信息查询应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9
4
作者 范胜男 邓君 +2 位作者 王拓 刘晓惠 孙全富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3期106-109,共4页
目的:为贯彻放射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研发一款方便快捷、功能完善的个人剂量监测信息查询应用程序(APP),以方便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信息查询。方法:个人剂量监测信息应用程序在安卓操作系统环境下进... 目的:为贯彻放射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研发一款方便快捷、功能完善的个人剂量监测信息查询应用程序(APP),以方便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信息查询。方法:个人剂量监测信息应用程序在安卓操作系统环境下进行设计开发,通过手机安装应用程序的方式,访问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数据库接口,读取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设计应用程序模块,实现个人监测数据的在线查询功能。结果:设计研发的一款人剂量监测信息APP,可用于手机客户端进行业务操作的个人剂量监测信息查询,并在部分省市进行初步试用,其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使放射工作人员能够准确了解自己的受照情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结论:个人剂量监测信息查询APP的开发与应用,对于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评价防护效果、提高放射防护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剂量 监测信息查询 职业照射 应用程序设计 安卓
下载PDF
两组空压工个体噪声暴露的测量及评价 被引量:8
5
作者 周盛林 成小如 +2 位作者 张超彦 Robert C Spear 赵一鸣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03-205,共3页
目的 测量和评价空压工的噪声暴露。方法 采用SH 12 6记录式声级计测量两组空压工在不同工作日内的噪声暴露 ,同时用声级计按经典方法在典型工作位多点测量噪声水平。结果 在 4小时工作期间 ,空压工的个体噪声暴露水平呈波动状 ,波... 目的 测量和评价空压工的噪声暴露。方法 采用SH 12 6记录式声级计测量两组空压工在不同工作日内的噪声暴露 ,同时用声级计按经典方法在典型工作位多点测量噪声水平。结果 在 4小时工作期间 ,空压工的个体噪声暴露水平呈波动状 ,波动范围可达 10dB (A) ,主要由空压机间歇工作和工人工作位移动所致。低压空压机操作工平均个体噪声暴露为 (85 8± 2 9)dB (A) ,高压空压机操作工平均个体噪声暴露为 (85 7± 2 2 )dB (A) ,每组内工人间和工作日间的噪声暴露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声级计测量低压空压机生产环境噪声 (86 1± 2 7)dB (A) ,高压空压机 (83 8± 2 7)dB (A)。结论 个体噪声暴露测量可以较好地解决现场复杂情况下的噪声暴露评价问题。个体间和工作日间噪声暴露的变异不容忽视 ,应有相应的设计和评价方法。本文使用的方法有待改进和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暴露 空压工 噪声 测量 评价
下载PDF
上海市区老年人群细颗粒物个体暴露评估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天一 陈非儿 +7 位作者 王侃 马学东 魏新萍 宋彩霞 张华 蔡云飞 夏昭林 赵卓慧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共9页
[背景]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表明颗粒物对老年人群危害重大,因此基于精准暴露评估发现暴露风险因素并提出保护措施,至关重要。[目的]评估上海市区老年人群细颗粒物(PM2.5)个体暴露水平和四季变化特征,与室外监测站进行同步比较,探讨个体暴... [背景]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表明颗粒物对老年人群危害重大,因此基于精准暴露评估发现暴露风险因素并提出保护措施,至关重要。[目的]评估上海市区老年人群细颗粒物(PM2.5)个体暴露水平和四季变化特征,与室外监测站进行同步比较,探讨个体暴露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固定群组重复随访的研究设计,在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募老年志愿者83名,分别在四个季节完成4次随访,每次随访间隔三个月。每次随访研究对象需要完成连续7 d的个体PM2.5暴露测量、个体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测量及活动模式和家居问卷调查,并收集同期国控监测站点(3 km以内)的大气颗粒物浓度数据。[结果]随访一年中,所有研究对象个体PM2.5暴露的日均值为38.0μg·m^(-3),高于同期室外大气监测站点PM2.5的日均值(35.7μg·m^(-3),P<0.05)。春、夏、秋三个季节个体暴露高于室外大气监测站,但冬季的个体PM2.5暴露低于室外大气监测站(35.3μg·m^(-3)vs.41.3μg·m^(-3))。经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室外PM2.5浓度、个体环境温度、日均做饭次数与个体PM2.5暴露水平呈正向关联(P<0.05),而每日居家时间与个体PM2.5暴露水平呈负向相关(P<0.05)。个体PM2.5暴露在四个季节的上午和下午用餐时间段,均呈现暴露高峰区段。进一步逐小时的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室外大气PM2.5在凌晨到中午12时之间对个体PM2.5暴露的影响最大(室外PM2.5每升高1μg·m^(-3),个体PM2.5暴露增加0.6~0.8μg·m^(-3)),而其他时间段的影响较小(室外PM2.5每升高1μg·m^(-3),个体PM2.5增加0.4~0.6μg·m^(-3))。[结论]上海市区老年人群的个体PM2.5暴露水平在春、夏、秋季高于室外大气PM2.5水平。冬季低于室外大气PM2.5水平。室外PM2.5浓度高、个体环境温度高、日均做饭次数多可增加个体PM2.5暴露水平,每日居家时间长可降低个体PM2.5暴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个体暴露 老年人 大气污染
原文传递
个体大气污染暴露测量与可视化系统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旭 邹滨 +2 位作者 李沈鑫 赵秀阁 段小丽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26,56,共7页
针对常态化大气质量站点监测数据难以满足公众随时随地了解大气污染暴露风险的实际需求,集成ArcGISEngine组件式GIS、Android、Java、C#等技术,设计开发了基于用户实时位置响应的个体大气污染暴露测量与可视化系统,系统由浓度制图与发... 针对常态化大气质量站点监测数据难以满足公众随时随地了解大气污染暴露风险的实际需求,集成ArcGISEngine组件式GIS、Android、Java、C#等技术,设计开发了基于用户实时位置响应的个体大气污染暴露测量与可视化系统,系统由浓度制图与发布、浓度与暴露查询APP以及暴露可视化监控3个子系统组成。通过整合大气污染国控监测站点数据、个体实时位置数据及个体暴露参数数据,以Android手机服务形式向注册用户提供大气污染浓度与暴露剂量测量的实时位置服务和公众暴露可视化监控功能。系统为公众规避大气污染暴露风险和政府开展大气污染健康损害监控与调查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暴露风险 大气污染 个体暴露 可视化 地理信息系统 APP服务
下载PDF
双色测温法的分色曝光算法改进及验证 被引量:5
8
作者 邵力成 周志军 +4 位作者 吉伟 郭隆真 陈立平 刘奔 陶玉洁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36,共7页
基于CCD相机的图像法测温技术有其独特优势,但存在标定过程繁琐、高温测量时测温范围窄等问题。为此本文结合3CCD相机R、G、B通道的曝光时间可各自设定的特点,基于双色测温法,提出了分色曝光双色测温法,建立了3CCD相机各通道信号值和曝... 基于CCD相机的图像法测温技术有其独特优势,但存在标定过程繁琐、高温测量时测温范围窄等问题。为此本文结合3CCD相机R、G、B通道的曝光时间可各自设定的特点,基于双色测温法,提出了分色曝光双色测温法,建立了3CCD相机各通道信号值和曝光时间的关系,可换算得到任意曝光时间下的信号值。在黑体炉上的测温标定及验证结果表明:按分色曝光双色测温法处理的曝光时间组合,其有效测温范围拓宽了约140%;该方法在黑体炉上1 450~2 200℃的测温效果良好,相对误差均在±1.00%以内;在现场测温时可自由选择曝光时间,而不必重复黑体炉标定K值的过程,提高了CCD相机测温技术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色测温法 3CCD相机 分色曝光 黑体炉标定 高温测量 曝光时间
下载PDF
中物院职工个人剂量监测与剂量信息管理系统 被引量:4
9
作者 魏熙晔 雷家荣 +3 位作者 袁永刚 赵林 赵敏智 崔高显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62,共5页
个人剂量监测对于放射性工作人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中物院职工个人剂量的监测概况。根据中物院职工个人剂量数据有效管理的需求,开发了用于个人剂量信息管理的软件IDDMS。文中分析了程序数据库结构、主要模块及统计和打印等功能... 个人剂量监测对于放射性工作人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中物院职工个人剂量的监测概况。根据中物院职工个人剂量数据有效管理的需求,开发了用于个人剂量信息管理的软件IDDMS。文中分析了程序数据库结构、主要模块及统计和打印等功能。该系统是在总结多年个人剂量数据管理工作经验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语言Visual Foxpro 6.0进行开发的。经初步测试,IDDMS可直接用于职工个人剂量日常管理工作,并能方便的打印报表上报有关部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个人剂量 职业照射 数据库 信息管理系统
下载PDF
核工业职业性照射个人剂统计与评价(1985—1990年)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芸芳 杨连珍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67-175,共9页
本文介绍了核工业系统职业性照射个人剂量监测(1985—1990年)的概况和主要结果。统计结果表明,核工业各厂、院、所等单位放射性工作人员1985—1990年的外照射年集体剂量当量分别为29.88、26.95、19.16、14.26、9.08和9.22人·Sv;年... 本文介绍了核工业系统职业性照射个人剂量监测(1985—1990年)的概况和主要结果。统计结果表明,核工业各厂、院、所等单位放射性工作人员1985—1990年的外照射年集体剂量当量分别为29.88、26.95、19.16、14.26、9.08和9.22人·Sv;年人均剂量当量分别为4.98、4.66、3.65、2.79、2.40和2.27 mSv。对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给出了部分单位铀、钚、氚等核素的内照射剂量监测数据,各有关厂、院的年人均待积有效剂量当量均低于5.0 mSv。还概述了铀矿山职业性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最后,对个人剂量监测数据作了初步的评价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性辐照 个人剂量学 原子能工业
下载PDF
2016至2020年天津市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雪莹 郝培 +2 位作者 于津伟 范丽娜 曾强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84-688,共5页
目的分析2016至2020年天津市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基本情况。方法于2021年3月,以2016至2020年纳入放射性疾病监测项目的2068人次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年龄、工龄、年份、医疗机构的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个人... 目的分析2016至2020年天津市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基本情况。方法于2021年3月,以2016至2020年纳入放射性疾病监测项目的2068人次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年龄、工龄、年份、医疗机构的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结果2068人次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中,男性1406人次(67.99%),女性662人次(32.01%),年龄44.6(39.2,50.3)年,工龄10.5(4.3,14.6)年,40~49岁和≥50岁年龄组个人年有效剂量高于30~39岁年龄组,5~9年工龄组高于工龄<5年组,10~29年工龄组高于5~9年工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164 mSv,个人年有效剂量<0.50 mSv/a者1976人次(95.6%),集体剂量分布比SR0.5为41.1%。不同年份个人年有效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9.23,P<0.05)。三级医疗机构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个人年有效剂量高于二级医疗机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津市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处于较低水平,应加强三级医疗机构、40~49岁、≥50岁年龄组和5~9年、10~29年工龄组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放射危害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 介入性 个人剂量 职业照射 人均年有效剂量
原文传递
工作人员内照射个人监测——ICRP第78号出版物简介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起发 黄超云 《核安全》 2005年第1期33-38,共6页
简要介绍了 ICRP 第78号出版物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为进一步了解放射性工作人员内照射个人监测的现状和发展动态。
关键词 内照射个人监测 ICRP 工作人员 出版物 简介 发展动态 放射性
下载PDF
沈阳市小学生秋季紫外线个体暴露剂量研究
13
作者 喻道军 刘扬 +1 位作者 小野雅司 陈研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3-485,共3页
目的 了解秋季沈阳市小学生个体紫外线暴露情况。方法 在秋分前后采用紫外线个体监测仪监测 30名小学生累计 1周的暴露值 ,同时记录户外活动时间。结果 小学生紫外线暴露量日间分布基本对应于户外活动时间 ,r=0 .833。上学日暴露量... 目的 了解秋季沈阳市小学生个体紫外线暴露情况。方法 在秋分前后采用紫外线个体监测仪监测 30名小学生累计 1周的暴露值 ,同时记录户外活动时间。结果 小学生紫外线暴露量日间分布基本对应于户外活动时间 ,r=0 .833。上学日暴露量占 1周的79.7% ,休息日暴露量日间分布没有明显集中趋势 ,体育课的暴露不容忽视 ,中午占全天的 32 .0 %。紫外线暴露量个体间差异很大。小学生日暴露量只占同时环境剂量很小部分 ,各时段暴露量占同时环境剂量的百分比在 1.16 %~ 5.0 6 %间。结论 小学生紫外线暴露量日间分布基本对应于户外活动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市 小学生 秋季 剂量 紫外线 个体暴露 学生
下载PDF
个体PM2.5暴露与老年人肺功能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莹 沈玉 +6 位作者 周慧婵 李湉湉 刘园园 董皓冉 张迎建 方建龙 张美云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9年第5期482-488,共7页
目的探索个体PM2.5暴露与老年人肺功能之间的关系,为开展人群健康风险评估,制定相关的健康防护政策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定组研究方法,在济南市历下区甸柳社区招募社区老年居民。纳入(60~69)岁、常住本社区2年以上、生活作息规律、活动... 目的探索个体PM2.5暴露与老年人肺功能之间的关系,为开展人群健康风险评估,制定相关的健康防护政策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定组研究方法,在济南市历下区甸柳社区招募社区老年居民。纳入(60~69)岁、常住本社区2年以上、生活作息规律、活动范围固定、配合度较好者,排除吸烟、酗酒、肥胖、患有心肺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及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和肺功能异常的老年人。共纳入研究对象76名。调查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教育程度、收入等情况。于2018年9月10日-2019年1月21日,每月使用PM2.5实时监测系统对研究对象开展为期3 d的个体PM2.5暴露监测,在每次个体暴露监测结束后测量调查对象的肺功能,共开展5次。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在控制了季节、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个体特征等协变量后分析PM2.5和肺功能的关系。结果调查期间研究对象个体PM2.5的暴露量的中位数为47.86μg/m^3,研究对象的肺功能的用力肺活量(FVC)和用力呼气1秒量(FEV1)的中位数分别为3.14和2.30 L,FEV1/FVC的中位数为76.93%,25%肺活量时的用力呼气流速(FEF25%)、50%肺活量时的用力呼气流速(FEF50%)和75%肺活量时的用力呼气流速(FEF75%)的中位数分别为4.63、2.58和0.96 L/s。在lag 2 d(肺功能检测前2天)时PM2.5每升高10μg/m^3,FVC下降0.08%(95%CI:-0.28,0.12,P=0.45),FEV下降0.06%(95%CI:-0.3,0.2,P=0.67),在lag 02 d(肺功能检测当天至前2 d的移动平均)时PM2.5每升高10μg/m^3,FEV1/FVC下降0.05%(95%CI:-0.2,0.2,P=0.99)。结论本研究未发现PM2.5短期暴露对老年人的肺功能指标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暴露 PM2.5 肺功能
下载PDF
2021年福州市区老年人群夏冬季PM_(2.5)暴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康淑玲 周权 +4 位作者 林馨 吕燕萍 何陈周 吴传城 刘宝英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8-214,共7页
目的 评估福州市区老年人群PM_(2.5)的暴露水平,结合室内外环境监测和时间活动模式调查,探讨PM_(2.5)个体暴露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福州市某社区招募156名老年人,每名研究对象完成连续3 d的个体PM_(2.5)暴露测量、住宅室内PM_(2.5)... 目的 评估福州市区老年人群PM_(2.5)的暴露水平,结合室内外环境监测和时间活动模式调查,探讨PM_(2.5)个体暴露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福州市某社区招募156名老年人,每名研究对象完成连续3 d的个体PM_(2.5)暴露测量、住宅室内PM_(2.5)测量和时间活动模式记录,同期采集社区2 km内环境固定监测点的大气PM_(2.5)样本,并对研究对象进行环境因素与生活习惯问卷调查。结果 福州市区老年人平均每日有80%以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夏冬季PM_(2.5)个体暴露浓度分别为71.78 (57.89,90.90)和78.44 (61.23,92.70)μg/m^(3),均表现为个体>室内>室外浓度。个体、室内和室外PM_(2.5)浓度具有相同的季节分布特征(冬季>夏季)。多因素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PM_(2.5)个体暴露水平与室内外PM_(2.5)浓度呈正相关,与每日居家时间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福州市区老年人群PM_(2.5)个体暴露浓度大于室内外浓度;PM_(2.5)个体暴露水平与室内外PM_(2.5)浓度呈正相关,与每日居家时间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个体暴露 老年人群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室内环境浓度监测的大学生Pm2.5暴露评估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钰婕 孙丹一 +2 位作者 刘建伟 陈艳娇 曹红斌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05-1409,共5页
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对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典型室内场所Pm2.5及个体暴露浓度进行采样,记录3个最近室外监测站点的大气Pm2.5浓度,同时对在校学生的日常行为模式进行问卷调查,评估采暖季和非采暖季大学生群体的Pm2.5暴露浓度。结果表明:... 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对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典型室内场所Pm2.5及个体暴露浓度进行采样,记录3个最近室外监测站点的大气Pm2.5浓度,同时对在校学生的日常行为模式进行问卷调查,评估采暖季和非采暖季大学生群体的Pm2.5暴露浓度。结果表明:(1)采暖季室内Pm2.5为(31.60±12.49)μg/m^3,低于非采暖季((45.41±17.86)μg/m^3)。采暖季的Pm2.5室内、外质量浓度比(I/O)为0.67±0.25,低于非采暖季(0.84±0.16)。其中,宿舍、教室和食堂的I/O均高于其他室内场所。(2)采暖季、非采暖季Pm2.5个体暴露质量浓度实测值分别为(58.93±26.21)、(49.74±21.86)μg/m^3。(3)本科生和研究生群体的Pm2.5暴露浓度无明显差异,宿舍和教室对大学生群体Pm2.5暴露量的贡献率之和高于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个体暴露 行为模式 大学生
下载PDF
基于手机的个人受照剂量估算与监测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恺怡 郭文 拓飞 《中国辐射卫生》 2022年第1期93-98,112,共7页
在受到意外照射的情况下,辐射剂量的快速评估对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寻找一种可替代的便携式应急剂量计,对于受到意外辐射而未配备个人剂量计的人群至关重要。同时在正常环境状态下实现对所处环境辐射剂量水平的实时监测可以... 在受到意外照射的情况下,辐射剂量的快速评估对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寻找一种可替代的便携式应急剂量计,对于受到意外辐射而未配备个人剂量计的人群至关重要。同时在正常环境状态下实现对所处环境辐射剂量水平的实时监测可以满足公众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的需求,而手机的便携性与智能化吸引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工作。本文就基于手机的个人受照剂量估算与监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剂量 手机 剂量监测 意外照射
原文传递
苯作业工人遗传损伤的研究
18
作者 由莉 范亚光 +3 位作者 刘强 李克秋 王继先 赵永成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和胞质阻断微核法检测苯作业工人的遗传损伤,探讨检测苯作业工人遗传损伤和发生慢性苯中毒危险性的有效指标。方法选用各地已经确诊的慢性苯中毒患者40人为慢性苯中毒组,同单位的苯作业人员82人为对照组;检测... 目的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和胞质阻断微核法检测苯作业工人的遗传损伤,探讨检测苯作业工人遗传损伤和发生慢性苯中毒危险性的有效指标。方法选用各地已经确诊的慢性苯中毒患者40人为慢性苯中毒组,同单位的苯作业人员82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单细胞凝胶电泳的彗星尾长、CB微核以及CB微核+3AB指数等指标;选用相关的统计学方法分析相关指标。结果两组之间CB微核率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3.033,P=0.003);此外,苯作业工人发生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随3AB指数降低而升高(χ2趋势=9.100,P=0.003)。结论检测苯作业工人的遗传损伤应优选CB微核作为初筛指标,并且3AB指数在苯作业工人发生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评价中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凝胶电泳法 胞质阻断微核法(CB微核法) 遗传损伤 个体易感性 职业暴露
原文传递
铀燃料元件制造设施职业照射分析及改进措施
19
作者 汪世军 赵善桂 +5 位作者 吕丹 李小龙 刘运陶 刘新华 周海兵 申红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69-873,880,共6页
文章通过对我国某铀燃料元件制造设施职业照射数据的统计分析,并与国内统计数据对比,总结得出某铀燃料元件制造设施职业辐射防护中的薄弱环节,结合铀燃料元件制造设施的工艺生产现状及辐射防护特点,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相关设备的密封性、... 文章通过对我国某铀燃料元件制造设施职业照射数据的统计分析,并与国内统计数据对比,总结得出某铀燃料元件制造设施职业辐射防护中的薄弱环节,结合铀燃料元件制造设施的工艺生产现状及辐射防护特点,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相关设备的密封性、改善操作的自动化水平,以降低工作场所气溶胶浓度和工作人员的居留时间,从而降低个人剂量的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元件制造设施 个人剂量 职业照射
下载PDF
累计噪声暴露量与人听力损失的剂量反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43
20
作者 谢红卫 张美辨 全长健 《浙江预防医学》 2014年第4期340-344,348,共6页
目的研究个体噪声暴露水平的累计噪声暴露量(CNE)与人听力损失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选择98名接触非稳态噪声轧钢厂和钢结构厂工人以及26名接触稳态噪声色纺厂工人为对象。采用个人声暴露计测量工人8 h等效连续A声级(LAeq.8h),与噪... 目的研究个体噪声暴露水平的累计噪声暴露量(CNE)与人听力损失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选择98名接触非稳态噪声轧钢厂和钢结构厂工人以及26名接触稳态噪声色纺厂工人为对象。采用个人声暴露计测量工人8 h等效连续A声级(LAeq.8h),与噪声作业工龄合并为累积噪声暴露量,同时对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听力测试。结果在非稳态噪声组和稳态噪声组的CNE相似条件下,非稳态噪声组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率61.22%要明显高于稳态噪声组38.46%(P<0.05);CNE经分层分析和趋势卡方检验,CNE与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的发生率之间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CNE与听力损失程度的相关系数要大于LAeq.8h与听力损失程度的相关系数。结论基于个体噪声暴露水平的CNE能有效评估非稳态和稳态噪声所导致的高频听力损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噪声暴露 累计噪声暴露量 听力损失 剂量反应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