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自知力和治疗态度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将11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分别于患者入组时、...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自知力和治疗态度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将11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分别于患者入组时、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及12个月,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the 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scale,SQLS)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s questionnaires,ITAQ)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6、12个月,SQLS各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入组时;出院后6、12个月,SQLS各分量表评分又高于出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6、12个月,研究组SQLS各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or P<0.01)。对照组出院后6、12个月,ITAQ评分明显低于出院时;而研究组出院后6、12个月,ITAQ评分高于入组时;出院时及出院后6、12个月,研究组ITA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或P<0.01)。结论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使精神分裂症患者从医院至社区都得到科学的管理,提升了患者的认知能力及治疗依从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展开更多
目的:设计一种基于服务对象与医院科室之间的个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帮助肿瘤患者或高危人群建立持续的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个体化的预防、筛查、咨询、诊疗和康复指导,并提供便捷的医患沟通平台。方法:采用B/S及多层体系结构并存的结构模型...目的:设计一种基于服务对象与医院科室之间的个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帮助肿瘤患者或高危人群建立持续的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个体化的预防、筛查、咨询、诊疗和康复指导,并提供便捷的医患沟通平台。方法:采用B/S及多层体系结构并存的结构模型,应用NET+RDBMS+Web Service等的技术路线,数据库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5,数据集采用国家卫生部的肿瘤病例管理行业标准(《WS 372.6—2012》)等自主设计开发。结果:肿瘤防治个案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了电子化资料存储和自动分类,肿瘤患者或高危人群可以通过外网(互联网)和医院内网的PC工作站及时掌握自己的健康信息和诊疗资料,并可以通过系统的医患沟通平台与医护人员进行个体化交流。系统应用实现了预期目标,改善了患者或高危人群的就医体验,提高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随访率。结论:该系统实现了肿瘤防治个案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在肿瘤防治单位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自知力和治疗态度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将11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分别于患者入组时、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及12个月,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the 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scale,SQLS)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s questionnaires,ITAQ)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6、12个月,SQLS各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入组时;出院后6、12个月,SQLS各分量表评分又高于出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6、12个月,研究组SQLS各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or P<0.01)。对照组出院后6、12个月,ITAQ评分明显低于出院时;而研究组出院后6、12个月,ITAQ评分高于入组时;出院时及出院后6、12个月,研究组ITA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或P<0.01)。结论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使精神分裂症患者从医院至社区都得到科学的管理,提升了患者的认知能力及治疗依从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文摘目的:设计一种基于服务对象与医院科室之间的个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帮助肿瘤患者或高危人群建立持续的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个体化的预防、筛查、咨询、诊疗和康复指导,并提供便捷的医患沟通平台。方法:采用B/S及多层体系结构并存的结构模型,应用NET+RDBMS+Web Service等的技术路线,数据库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5,数据集采用国家卫生部的肿瘤病例管理行业标准(《WS 372.6—2012》)等自主设计开发。结果:肿瘤防治个案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了电子化资料存储和自动分类,肿瘤患者或高危人群可以通过外网(互联网)和医院内网的PC工作站及时掌握自己的健康信息和诊疗资料,并可以通过系统的医患沟通平台与医护人员进行个体化交流。系统应用实现了预期目标,改善了患者或高危人群的就医体验,提高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随访率。结论:该系统实现了肿瘤防治个案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在肿瘤防治单位具有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