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尔沁沙地70种草本植物个体和构件生物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43
1
作者 李雪华 李晓兰 +2 位作者 蒋德明 骆永明 王红梅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0-205,共6页
比较分析了科尔沁沙地70种草本植物盛花期时的个体和构件生物量特性。结果表明:43种植物个体生物量小于5.0 g,大部分物种根、茎、叶、花等构件的生物量均小于2.0 g,62种植物的根冠比小于1,说明70种草本植物中的大部分物种以地上生物量为... 比较分析了科尔沁沙地70种草本植物盛花期时的个体和构件生物量特性。结果表明:43种植物个体生物量小于5.0 g,大部分物种根、茎、叶、花等构件的生物量均小于2.0 g,62种植物的根冠比小于1,说明70种草本植物中的大部分物种以地上生物量为主,只有少数物种具有较发达的地下根系。植物各构件生物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对个体生物量的贡献率为:茎>叶>根>花。多年生和1~2年生物种的个体生物量以及各构件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但1~2年生物种的茎和地上生物量对个体生物量的贡献率显著高于多年生物种,而多年生物种的地下生物量对个体生物量的贡献率显著高于1~2年生物种,不同构件对生物量贡献率的差异有利于不同生活型植物的种群扩散和繁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植物 个体 生物量 构件生物量 根冠比 生活型 科尔沁沙地
原文传递
生长季内草原植物生长动态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及其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彩琴 杨持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96,共6页
本研究以数理统计为工具,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带的羊草+大针茅(Leymus chinensis+Stipa grandis)样地,对4种代表性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大针茅(Stipa grandis)、米氏冰草(Agropyro michnoi)、冷蒿(Artemisia frigi-da)单珠生物... 本研究以数理统计为工具,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带的羊草+大针茅(Leymus chinensis+Stipa grandis)样地,对4种代表性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大针茅(Stipa grandis)、米氏冰草(Agropyro michnoi)、冷蒿(Artemisia frigi-da)单珠生物量的动态变化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确定了主要水热环境参数,建立了植物生物量与主要气象因子累积关系的Logistic生长模型,分别对4种植物生长特征进行了模拟和比较。结果表明:(1)降水和积温因子对4种植物生物量的形成都是重要的影响因子,但降水较积温因子的影响更大(r12,3>r13,2;R21(2)>R21(3))。(2)同一气象因子对不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有差异,降水对4种植物影响的重要性次序为:羊草(0.964)>米氏冰草(0.937)>大针茅(0.928)>冷蒿(0.906);积温因子影响的重要性次序为:羊草(0.918)>大针茅(0.909)>米氏冰草(0.875)>冷蒿(0.754)。(3)植物单株生物量随降水量变化、积温变化的潜在最大值一致表现为:冷蒿>大针茅>羊草>米氏冰草,说明冷蒿具有较大的产量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单株生物量 水热环境参数 逐步回归分析 Logistic生长模型
下载PDF
Effect of Space Flight Factors on Plant Biomass Developed from Alfalfa Seeds Carried by the Satellite 被引量:10
3
作者 任卫波 赵亮 +2 位作者 王蜜 陈立波 郭慧琴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8年第5期78-80,98,共4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pace flight factors on plant biomass in the generation of alfalfa carried by the satellite.[Method]Seeds from three lines of alfalfa were carried by ...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pace flight factors on plant biomass in the generation of alfalfa carried by the satellite.[Method]Seeds from three lines of alfalfa were carried by the seed-breeding satellite Shijian-8.After the satellite returned to the ground,stem diameter,primary branch number and current-year individual biomass of alfalfa were studied.[Result]After space flight,primary branch number and current-year individual biomass of alfalf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while the stem diameter had no significant change.Using the value over(the mean value of control + three standard deviation)as a criterion to screen,the variants with enlarged stem diameter,increased primary branch number and individual biomass was two,five and twelve 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obtained variants can be used in the variety improvement of alfalfa and its new variety breeding,but whether its favorable variation can inherit stably to the progenies needs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 MUTATION ALFALFA individual biomass
下载PDF
天然赤松个体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成 金永焕 +2 位作者 金春德 刘继生 金玉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8,共4页
对延边地区不同密度天然赤松林中不同生长势的赤松个体地上部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势赤松生物量变化受密度影响的顺序为:优势木<平均木<被压木;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受密度影响的顺序为:干>枝>叶>皮.不同... 对延边地区不同密度天然赤松林中不同生长势的赤松个体地上部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势赤松生物量变化受密度影响的顺序为:优势木<平均木<被压木;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受密度影响的顺序为:干>枝>叶>皮.不同生长势赤松的生物量结构在林分密度达到Ⅲ级时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平均木的变化与林分基本相同.不同生长势赤松的生物量垂直分布虽然各具特点,但都表现为:树干和树皮生物量主要分布在6m树高范围内,树枝则集中在6~10m范围,针叶在上、中、下3层林冠中均分,上层林冠的枝叶量受密度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 赤松 个体生物量 林分密度 生长势
下载PDF
土壤磷水平对柱花草株高、根长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郭轶敏 文亦芾 +5 位作者 史亮涛 金杰 陈达飞 彭健 何超 罗富成 《草业与畜牧》 2014年第1期1-4,21,共5页
通过对8个柱花草品种(系)进行4个不同磷水平处理,在收获前对柱花草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别测量其株高、主根长和单株生物量,研究土壤磷水平对柱花草株高、根长及生物量的影响,旨在初步筛选耐低磷的柱花草品种(系)。结果表明:随着施磷... 通过对8个柱花草品种(系)进行4个不同磷水平处理,在收获前对柱花草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别测量其株高、主根长和单株生物量,研究土壤磷水平对柱花草株高、根长及生物量的影响,旨在初步筛选耐低磷的柱花草品种(系)。结果表明:随着施磷量的减少,各柱花草品种(系)的平均株高、主根长和单株生物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1号品种即西卡柱花草最耐低磷,5号品种即热研5号柱花草较耐低磷,7号柱花草即GC1463品系最不耐低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花草 品种(系) 耐低磷 株高 主根长 单株生物量
下载PDF
卫星搭载对紫花苜蓿当代植株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任卫波 赵亮 +2 位作者 王蜜 陈立波 郭慧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15819-15820,共2页
[目的]了解卫星搭载对紫花苜蓿当代植株生物量的影响。[方法]3个品系的苜蓿种子搭载"实践八号"育种卫星进行飞行。返地后,对其植株茎粗、初级分枝数及单株当年生物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卫星搭载后,紫花苜蓿当代植株初级... [目的]了解卫星搭载对紫花苜蓿当代植株生物量的影响。[方法]3个品系的苜蓿种子搭载"实践八号"育种卫星进行飞行。返地后,对其植株茎粗、初级分枝数及单株当年生物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卫星搭载后,紫花苜蓿当代植株初级分枝数和单株生物量均显著增加,茎粗无显著变化。以高于(对照平均值+3倍标准差)为标准进行筛选,获得茎粗增加变异株2株,初级分枝增加变异株5株,单株生物量增加变异株12株。[结论]获得的变异株可用于苜蓿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但其有利变异能否稳定遗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诱变 紫花苜蓿 单株生物量
下载PDF
围封沙质天然草地植物的构件和个体生物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蕙 王辉 +1 位作者 罗永忠 马维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06-215,共10页
生物量是植物积累能量的主要体现,其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是植物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反映了植物的生长策略。调查甘肃省景泰县绿洲边缘围封沙质草地常见的27种灌木和草本,采用全挖法研究了各植物盛花期时的个体和根、茎、花、叶等构件的生物... 生物量是植物积累能量的主要体现,其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是植物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反映了植物的生长策略。调查甘肃省景泰县绿洲边缘围封沙质草地常见的27种灌木和草本,采用全挖法研究了各植物盛花期时的个体和根、茎、花、叶等构件的生物量特征以及地下-地上生物量关系(根冠比,R/S)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7种植物中,花、叶、茎干重小于1.0g的分别占到89%,70%,56%,27种植物的根冠比均小于1;2)随着封育措施和人工抚育措施的实施,4种灌木的根冠比(R/S):沙蒿(均值为0.32)、猫头刺(均值为0.78)、荒漠锦鸡儿(均值为0.24)和白刺(均值为0.10)在各样地中表现出显著差异性;3)大部分植物构件对地上生物量的贡献率为:茎>叶>花>根,植物构件对个体生物量的贡献率为:叶>茎>花>根;一年生草本地上(花、叶、茎)生物量与个体生物量的比率显著高于多年生草本和灌木(P<0.05),不同构件对生物量贡献率的差异有利于不同生活型植物的种群扩散和繁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生物量 构件生物量 根冠比 围封 沙质草地
下载PDF
江苏海州湾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分布──(Ⅱ)水母类(水螅水母和栉水母) 被引量:4
8
作者 苏翠荣 徐家铸 李忠武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1期64-67,共4页
对1990~1991年在江苏海州湾水域(119°10'~120°10'E,34°0'~35°10'N)采集的标本进行鉴定,共有18种,隶属12科14属.其中水螅水母类16种,栉水母类2种.其种类组成以... 对1990~1991年在江苏海州湾水域(119°10'~120°10'E,34°0'~35°10'N)采集的标本进行鉴定,共有18种,隶属12科14属.其中水螅水母类16种,栉水母类2种.其种类组成以暖温带近岸低盐种为主.在海州湾四个季度均有水母出现,分布范围较广,遍布本次调查海区各个站位,密集区位于119°20'~119°30'E,34°40'~35°00'N之间的海域.分布面以5月和8月最广,密集度也高,尤以5月的个体生物最最高,8月次之,11月和2月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湾 浮游动物 水母类 个体生物量
全文增补中
天山雪岭云杉个体生物量分配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罗庆辉 许仲林 +4 位作者 徐泽源 李路 常亚鹏 徐昕亿 宋昕妮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78-1386,共9页
为了探讨天山雪岭云杉林生物量在个体组织中的分配情况及其变化规律,在研究区进行了大量的野外测量,利用已有的雪岭云杉林估算方程,分析了天山雪岭云杉林生物量在各器官(干、枝、叶、皮、根)中的分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 为了探讨天山雪岭云杉林生物量在个体组织中的分配情况及其变化规律,在研究区进行了大量的野外测量,利用已有的雪岭云杉林估算方程,分析了天山雪岭云杉林生物量在各器官(干、枝、叶、皮、根)中的分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雪岭云杉林的平均生物量为388.74 t·hm^-2,树木各器官中,干、枝、根、叶和皮分别占生物量的43.65%、28.60%、13.49%、11.08%和3.18%。(2)各径级生物量所占百分比为:33.53%(40~50 cm)、20.13%(20~30 cm)、19.59%(30~40 cm)、18.19%(50~60 cm)和2.05%(10~20 cm);树木生物量在不同树高中的分配表现为:48.78%(20~30 m)>35.27%(10~20 m)>14.70%(30~40 m)>1.25%(0~10 m);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比例为:87.54%和12.46%,分别为340.30 t·hm^-2和48.44 t·hm^-2。(3)随海拔升高,天山雪岭云杉林生物量呈"单峰"变化,在海拔2100~2400 m处达到最大值611.58 t·hm^-2;干、皮生物量所占比例随海拔升高而减小,枝生物量逐渐增加,叶、根生物量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径级20~30 cm、30~40 cm和50~60 cm的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均呈"单峰型"变化趋势,都在海拔2100~2400 m处达到最大;雪岭云杉林不同树高生物量随海拔的升高呈现的趋势不同。天山雪岭云杉林生物量和年均降水量随经纬度的升高均呈降低变化,研究区林分生物量自西向东总体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林分密度、海拔和降水共同决定了森林生物量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海拔2100~2400 m是本研究区雪岭云杉林生长的最适宜场所。结果可为雪岭云杉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基础资料,对研究区进行综合管理与生态健康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岭云杉林 个体生物量 分配 器官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我国西南地区柏木单株生物量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蓉 李帅锋 +1 位作者 马国强 苏俊彦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5-181,共7页
为揭示区域尺度上影响柏木地上、根和全株生物量大小的因子及其贡献情况,对我国西南地区分布的150株柏木进行地上、根及全株生物量分析,建立影响柏木单株生物量驱动因子模型。结果表明,柏木全株生物量为0.564~1099.929 kg,年龄为3~88 a... 为揭示区域尺度上影响柏木地上、根和全株生物量大小的因子及其贡献情况,对我国西南地区分布的150株柏木进行地上、根及全株生物量分析,建立影响柏木单株生物量驱动因子模型。结果表明,柏木全株生物量为0.564~1099.929 kg,年龄为3~88 a。全株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根生物量、胸径、树高、年龄、土层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平均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胸径是影响柏木地上及全株生物量的主要因子,其次是年龄、木材密度与降雨量;随机森林模型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结论,此外,树高在生物量累积中也起到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影响单株柏木生物量的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贡献量中,除胸径(21.09%)发挥决定性作用外,年龄(18.83%)、木材密度(8.91%)、降雨量(7.16%)也相对较高。因此,在柏木生物量模型构建中应重视这3项因子,可以提高以柏木为主的林分生物量估算精度,为其森林碳储量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株生物量 年龄 气候因子 柏木 随机森林模型
下载PDF
基于积温因子的草地植物生长特征模拟及统计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彩琴 张军 +1 位作者 李静 李茜若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7-163,共7页
文中以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大针茅(Leymus chinensis+Stipa grandis)群落为研究样地,选取8种代表性植物,采用积温生态因素代替时间变量的方法,分别对其单珠生物量的动态变化与积温因子累积关系做了如下研究:1)对Logistic模型进行了改进... 文中以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大针茅(Leymus chinensis+Stipa grandis)群落为研究样地,选取8种代表性植物,采用积温生态因素代替时间变量的方法,分别对其单珠生物量的动态变化与积温因子累积关系做了如下研究:1)对Logistic模型进行了改进;2)建立了植物生物量与积温因子累积关系的Logistic生长模型;3)分别模拟8种植物对积温因子的响应特征并给出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8种植物相对生物量与相对积温关系基本呈S型变化,其中决定系数均达到0.94以上,说明积温既是影响干物质积累的重要因素,同时作为衡量植物生育过程的时间标尺具有其可靠性与可行性。另外,由模型确定的多个生长特征参数值分析表明,不同生活型功能群之间对积温因子的响应差异较大,而相同功能群的不同植物种对积温因子的响应差异相近,该结果显示出与植物生活型功能群的分类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单株生物量 积温因子 Logistic生长模型 生活型功能群
原文传递
滇西北丽江云杉不同龄级个体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凤军 廖声熙 +1 位作者 崔凯 温清涛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3-78,共6页
以滇西北10~200年生丽江云杉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收获法研究其个体生物量及各器官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结果表明:(1)随着树龄的增加,单株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随之增加,40年生时个体生物量平均为177.52 kg/株,其后每隔20年其... 以滇西北10~200年生丽江云杉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收获法研究其个体生物量及各器官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结果表明:(1)随着树龄的增加,单株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随之增加,40年生时个体生物量平均为177.52 kg/株,其后每隔20年其生物量翻一番,100年生时为1 222.84 kg/株,然后生物量增速放缓,至200年时达到了2 328.23 kg/株。(2)各器官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为,树干平均占54.97%,树根占20.82%,树枝占12.76%,树叶占6.64%,树皮占5.26%,干>根>枝>叶>皮;100年后树皮生物量超过树叶生物量,表现出干>根>枝>皮>叶,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率高于地下部分。(3)各龄级根系生物量分配以主根和粗根为主,粗根>主根>细根,其中粗根分配率为56.42%,占根总生物量比例较大,证实丽江云杉为浅根性树种,侧根较为发达。(4)丽江云杉生物量前期积累缓慢,20年后开始加速,150~200年间生物量增量减缓,但树干保持稳定增长,较长的生长期可将其作为大径材目标培育。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丽江云杉的总生物量增长阶段来划分其近、成、过熟林年龄,利于经营期内获取更多的自然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云杉 天然林 生物量 生长 年龄 分配率
下载PDF
不同株距与灌水量对甜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建查 潘志贤 +3 位作者 李义林 李坤 岳学文 方海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06-1413,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株距与灌水量对甜玉米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探究甜玉米获得高产高效的最佳种植株距与灌水量。【方法】试验设置3个种植株距(20、30、40 cm)和3个灌水量(215、265、365 m^(3)·hm^(−2))处理,对不同株... 【目的】研究不同株距与灌水量对甜玉米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探究甜玉米获得高产高效的最佳种植株距与灌水量。【方法】试验设置3个种植株距(20、30、40 cm)和3个灌水量(215、265、365 m^(3)·hm^(−2))处理,对不同株距和灌水量处理的甜玉米个体生物量及其分配、群体经济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株距对甜玉米个体生物量有显著影响,灌水量对甜玉米个体生物量分配比例有显著影响,株距与灌水量对甜玉米生物量分配比例有显著交互作用。(1)随着株距增大,甜玉米个体生物量明显增加,株距为40 cm时个体生物量最大;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个体茎生物量和茎比例显著增加;365 m^(3)·hm^(−2)+40 cm组合处理的个体生物量最高,且主成分综合得分最高。(2)随着株距、灌水量增加,叶、茎与地上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指数先减小后增大,果穗与地上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指数先增大后减小,果穗–地上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指数最大的株距为30 cm、灌水量为265 m^(3)·hm^(−2)、组合为265 m^(3)·hm^(−2)+30 cm。(3)甜玉米群体经济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随着株距增大呈现降低趋势,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变化均不显著,以265 m^(3)·hm^(−2)+20 cm组合处理的群体经济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结论】365 m^(3)·hm^(−2)+40 cm组合处理的甜玉米个体生物量最大,265 m^(3)·hm^(−2)+30 cm组合处理的甜玉米果穗的生物量分配比例最大,265 m^(3)·hm^(−2)+20 cm组合处理的甜玉米群体经济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距 灌水量 个体生物量 异速生长 群体经济产量 灌溉水利用效率
下载PDF
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海洋线虫个体干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梦迪 陈建春 +3 位作者 郭玉清 陆志强 李先姗 常喻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9-96,共8页
对采自2012-2013年4个季度,福建九龙江口和洛阳江口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的海洋线虫进行了分选和制片,对其优势属的全部个体进行了体长和体宽的测量。利用体积换算法,获得了线虫群落成体干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海洋... 对采自2012-2013年4个季度,福建九龙江口和洛阳江口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的海洋线虫进行了分选和制片,对其优势属的全部个体进行了体长和体宽的测量。利用体积换算法,获得了线虫群落成体干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海洋线虫群落优势属个体成体干质量在0.14~4.88μg之间,幼体的变化范围在0.17~1.46μg之间,平均的个体干质量为0.826μg。海洋线虫群落结构种类组成和幼体所占比例是影响线虫个体干质量估算的主要因素。建议对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海洋线虫生物量的估计当以实测为最佳,如采用经验系数则建议使用个体平均干质量0.8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海洋线虫 个体干质量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单木参数与生物量机载LiDAR估测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峰 谭畅 +1 位作者 张贵 刘京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9-224,242,共7页
采用黑龙江长白山地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LiDAR数据和野外调查补充样地数据,利用树冠高层模型和三维点云分割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单木识别,选择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单木参数和生物量估算。结果表明:机载LiDAR估测的长白落叶松单木参数与实测... 采用黑龙江长白山地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LiDAR数据和野外调查补充样地数据,利用树冠高层模型和三维点云分割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单木识别,选择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单木参数和生物量估算。结果表明:机载LiDAR估测的长白落叶松单木参数与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单木树高、冠幅、胸径和地上生物量的R2分别为0.873 2、0.633 5、0.790 3和0.799 2;平均拟合精度分别为88.34%、83.46%、85.11%和86.19%;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单木平均生物量分别为25.12、94.08、117.74、279.33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单木 生物量 估测 机载激光雷达
下载PDF
云雾山天然草地植物生长规律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丽学 程积民 +4 位作者 万惠娥 周梦华 赵凌平 李维军 石绘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168-3175,共8页
试验以云雾山优势种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大针茅(Stipa grandis)与伴生种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厚穗冰草(Agropyron dasystachys)、二裂萎陵菜(Potentilla bifurca)和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 试验以云雾山优势种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大针茅(Stipa grandis)与伴生种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厚穗冰草(Agropyron dasystachys)、二裂萎陵菜(Potentilla bifurca)和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为研究对象,对每一植物选择典型植株进行标记,重点从植物株高和地上单株生物量两个方面对其生长动态,进行一个生长周期(返青期-枯黄期)的观察测量,结果表明:(1)植物生长在株高和地上单株生物量达到最大值之前,均基本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2)在植物整个生长过程中,地上单株生物量月变化与株高存在动态分形关系:lnB=D×lnH+lnC。(3)植物生长除受其生物学特性支配外还受外界环境因子的限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降雨量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次试验中,植物株高增长和地上单株生物量月变化均与降雨量累积存在着极显著的对数相关性:y=a×lnx+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地 株高 地上单株生物量 LOGISTIC模型 动态分形 降雨量
下载PDF
福建桉树异速生长方程与生物量估算
17
作者 郑小曼 翁闲 +1 位作者 欧玲珑 任引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1-333,共13页
以中国南方主要速生丰产树种桉树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破坏性实测的90棵桉树解析木数据,研究桉树单木器官生物量的分配及规律,构建最佳单木异速生长方程,计算桉树根冠比并将其应用于桉树树根生物量的估算。结果表明:1)桉树生物量的分配... 以中国南方主要速生丰产树种桉树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破坏性实测的90棵桉树解析木数据,研究桉树单木器官生物量的分配及规律,构建最佳单木异速生长方程,计算桉树根冠比并将其应用于桉树树根生物量的估算。结果表明:1)桉树生物量的分配策略如下:随着林龄的增大,桉树树干的生物量分配比例不断增多,而树枝、树叶和树根的生物量分配比例不断减少。2)应用桉树分林龄的根冠比数据估算桉树树根生物量是最为可行且有效的方法。3)在桉树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方程构建中,乘幂方程优于线性方程,最优自变量则根据各器官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单木生物量 器官分配 根冠比 异速生长方程
下载PDF
Individual particle analysis of aerosols collected at Lhasa City in the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4
18
作者 Bu Duo Yunchen Zhang +5 位作者 Lingdong Kong Hongbo Fu Yunjie Hu Jianmin Chen Lin Li A.Qio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65-177,共13页
To understand the composition and major sources of aerosol particles in Lhasa City on the Tibetan Plateau (TP), individual particles were collected from 2 February to 8 March, 2013 in Tibet University. The mean conc... To understand the composition and major sources of aerosol particles in Lhasa City on the Tibetan Plateau (TP), individual particles were collected from 2 February to 8 March, 2013 in Tibet University. The mean concentrations of both PM2.5 and PM10 during the sampling were 25.7 ± 21.7 and 57.2 ± 46.7 μg/m^3, respectively, much lower than those of other cities in East and South Asia, but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remote region in TP like Nam Co, indicating minor urban pollution. Combining the observations with the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and back trajectory analysis, it was concluded that local sources controlled the pollution during the sampl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combined with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a (EDS) was used to study 408 particles sampled on four days. Based on the EDS analysis, a total of 8 different particle categories were classified for all 408 particles, including Si-rich, Ca-rich, soot, K-rich, Fe-rich, Pb-rich, Al-rich and other particles. The dominant elements were Si, A1 and Ca, which were mainly attributed to mineral dust in the earth's crust such as feldspar and clay. Fe-, Pb-, K-, Al-rich particles and soot mainly originated from anthropogenic sources like firework combustion and biomass burning during the sampling. During the sampling, the pollution mainly came from mineral dust, while the celebration ceremony and religious ritual produced a large quantity of anthro- pogenic metal-bearing particles on 9 and 25 February 2013. Cement particles also had a minor influence. The data obtained in this study can be useful for developing pollution control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vidual particles Fireworks biomass burning Lhasa TEM
原文传递
基于分层贝叶斯方法的高山松单木生物量模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金君 舒清态 +3 位作者 王柯人 席磊 孙杨 罗浩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6-132,共7页
以香格里拉市典型森林生态系统高山松林为对象,在前期进行Ⅰ区和Ⅱ区共115株高山松单木地上生物量实测基础上,以异速生长方程为单木生物量基础模型,并采用分层贝叶斯方法、非线性混合模型法、贝叶斯方法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异速生长... 以香格里拉市典型森林生态系统高山松林为对象,在前期进行Ⅰ区和Ⅱ区共115株高山松单木地上生物量实测基础上,以异速生长方程为单木生物量基础模型,并采用分层贝叶斯方法、非线性混合模型法、贝叶斯方法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异速生长参数拟合,运用决定系数(R^(2))、估测精度(E)、均方根误差(RMSE)等指标对模型参数拟合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从拟合精度看,4种方法的模型拟合效果均较好,R^(2)均达到了0.98以上。但分层贝叶斯方法估计结果更优,其R^(2)=0.9856,E=84.76%和R_(MSE)=39.75 kg;2)通过对比不同方法的差异发现,加入了区域随机效应的分层贝叶斯方法和非线性混合模型法的拟合效果均优于未加入区域随机效应的贝叶斯方法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分层贝叶斯方法在拟合高山松单木生物量模型中具有更大优势,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加入了随机效应的分层贝叶斯方法和非线性混合模型法可以提高单木生物量模型的估计精度,采用分层贝叶斯方法进行高山松单木生物量模型参数估测,为大尺度样本数据模型参数估测方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贝叶斯方法 非线性混合模型法 贝叶斯方法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 单木生物量模型
下载PD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Management Potential of Artificial Pinus tabulaeformis Forest in Shanxi Province
20
作者 Lanying FAN Jianguo CHANG +1 位作者 Yaqin CUI Tuohuan SUN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8年第3期5-9,14,共6页
The dynamic variation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artificial Pinus tabulaeformis forest was studied in Shanxi Province,and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artificial forest was predi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 The dynamic variation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artificial Pinus tabulaeformis forest was studied in Shanxi Province,and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artificial forest was predi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quality of regional forest stand.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stratification and harvesting method with the relative growth model. Cumulative method and Thornthwaite Memorial model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actual and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the forest. The productivity of P. tabulaeformis forest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and started decrease with the mature period. The actual productivity of P. tabulaeformis forest was 4. 462 t/( ha·year);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trees was 72. 17% of the total productivity,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the total biomass increased but productivity decreased at late near-mature forest;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herb layer was 21. 16% in the young forest stage,and then decreased gradually. On the contrary,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shrub layer increased gradually,and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grassland was more than that of the herb layer,so as the key period of structural management; the averag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forest was 8. 422 t/( ha·year),and the potential space of P. tabulaeformis was at least 32% in Shanxi Province. In conclusion,the potential space of productivity of P. tabulaeformis was at least 32%,and the primary limiting factor of P. tabulaeformis forest productivity in Shanxi Province was rainf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us tabuliformis individual tree biomass mode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Potential productiv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