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2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自燃指标气体与特征温度的对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97
1
作者 肖旸 王振平 +1 位作者 马砺 翟小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51,共5页
对兖州矿区煤样进行热重分析,划分出相应的7个特征温度区,并利用15 t特大型煤自然发火试验台对煤样自燃过程进行试验模拟,得出煤自燃过程中相应的指标气体,建立了煤自燃指标气体与特征温度的对应关系,为井下煤自燃的早期预测预报奠定了... 对兖州矿区煤样进行热重分析,划分出相应的7个特征温度区,并利用15 t特大型煤自然发火试验台对煤样自燃过程进行试验模拟,得出煤自燃过程中相应的指标气体,建立了煤自燃指标气体与特征温度的对应关系,为井下煤自燃的早期预测预报奠定了基础,并能对煤自燃机理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燃 指标气体 特征温度 热重分析
下载PDF
页岩气评价标准与储层分类 被引量:89
2
作者 涂乙 邹海燕 +2 位作者 孟海平 夏志远 李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3-158,共6页
随着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迅猛发展,页岩气评价标准和储层分类方法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在调研国内外页岩气地质特点、生气能力、储气能力和易开采性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四川盆地具体地质情况,筛选出10个储层评价参数,并界定了评价... 随着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迅猛发展,页岩气评价标准和储层分类方法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在调研国内外页岩气地质特点、生气能力、储气能力和易开采性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四川盆地具体地质情况,筛选出10个储层评价参数,并界定了评价参数分级分值。随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化各因子之间的大小关系,计算出了各主、次因子的权重和页岩气储层质量综合评价因子,从而进行了储层分类。分析发现,我国四川盆地页岩气储层与美国五大页岩气盆地地质特点极为相似,并且龙马溪组和筇竹寺组储层综合评价因子分别为0.48和0.45,与美国New Albany页岩气盆地储层评价因子相差不大,开发潜力巨大。实例证明,储层分类结果与实际生产情况吻合度非常高。该评价方法可为我国页岩气储层评价和选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标分值 主因子 权重系数 评价指标 综合评价因子 储层分类 页岩气
下载PDF
煤炭自燃指标性气体确定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1
3
作者 彭伟 何启林 葛新玉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0-144,共5页
矿井火灾是矿井五大灾害之一,煤炭自燃则是矿井火灾最主要的起因。为了了解煤炭氧化、自燃规律,本文采用TG-DSC技术研究了不同煤种在水分蒸发、吸氧增重、受热分解及燃烧等不同氧化阶段的氧化特征值;并采用TG-DSC-GC联用技术研究了不同... 矿井火灾是矿井五大灾害之一,煤炭自燃则是矿井火灾最主要的起因。为了了解煤炭氧化、自燃规律,本文采用TG-DSC技术研究了不同煤种在水分蒸发、吸氧增重、受热分解及燃烧等不同氧化阶段的氧化特征值;并采用TG-DSC-GC联用技术研究了不同煤种在整个氧化阶段的气体产物生成规律及其特征。在煤的低温氧化阶段,找出了CO等可作为判别煤自燃的指标性气体及C2H4等辅助指标性气体;并得出了各煤种氧化阶段的耗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分析 气相色谱 煤的氧化 自燃 指标性气体
下载PDF
平朔矿区煤自然发火指标气体选择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邬剑明 彭举 吴玉国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7-69,共3页
以平朔矿区4个煤层煤样为研究对象,利用程序升温试验重点研究CO、C2H4、H2气体在煤氧化自燃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同时也对同一矿井的不同煤层、同一煤层不同矿井的气体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平朔煤产生CO的临界温度为60~7... 以平朔矿区4个煤层煤样为研究对象,利用程序升温试验重点研究CO、C2H4、H2气体在煤氧化自燃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同时也对同一矿井的不同煤层、同一煤层不同矿井的气体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平朔煤产生CO的临界温度为60~70℃,C2H4出现的温度为120℃左右,H2生成的临界温度为90℃,且生成量随煤温的上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因此,平朔矿区检测煤炭自燃的标志气体应以CO和C2H4为主、H2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程序升温 指标气体 临界温度 预测预报
下载PDF
煤自燃全过程高温区域及指标气体时空变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35
5
作者 李林 陈军朝 +2 位作者 姜德义 范金洋 高玉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4-450,共7页
煤自燃是煤矿开采过程中诱发瓦斯爆炸灾难的主要安全隐患之一,为了研究煤自燃高温区域的动态变化规律,利用煤自然发火实验炉模拟了煤样从常温至着火点的全过程,全面分析了煤自然发火过程中高温区域、指标气体的时空变化规律,得出:1在煤... 煤自燃是煤矿开采过程中诱发瓦斯爆炸灾难的主要安全隐患之一,为了研究煤自燃高温区域的动态变化规律,利用煤自然发火实验炉模拟了煤样从常温至着火点的全过程,全面分析了煤自然发火过程中高温区域、指标气体的时空变化规律,得出:1在煤自燃过程中,高温点首先出现在低氧浓度分布区,逐步向高氧浓度分布区偏移,即高温点由离进气孔较远的上部逐渐向下部进气孔位置移动。低温阶段,高温点下移缓慢;高温阶段,高温点快速下移。煤体高温点最终停留在约为煤堆高度的3/10处;2实验中炉内各个区域温度变化差异较大,相应区域指标气体生成速率也随之不同。实验确定了煤自氧化加速点(130℃),当煤体温度达到大约130℃时,高温点所处的高度大约为127 cm(煤堆高度的6/10处),各项指标气体的生成速率v急剧增大,127 cm可作为指标气体生成速率的分界线。分界线之上,v缓慢增大,指标气体产量占总量的比例极小;分界线之下,v急剧增大,指标气体产量所占总量的比例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全过程 高温区域 指标气体
下载PDF
超长综采工作面撤架期间煤自燃预测及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文虎 王文 +3 位作者 陶维国 程小蛟 姜希印 程邦楷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7-173,共7页
为治理济宁二号井9303超长综采工作面撤架周期长、采空区遗煤量大、存在漏风等问题导致的采空区煤自燃,基于数学建模、程序升温试验、现场原位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适合超长工作面撤架期间煤自燃预测与防控一体的综合防治技术。根据... 为治理济宁二号井9303超长综采工作面撤架周期长、采空区遗煤量大、存在漏风等问题导致的采空区煤自燃,基于数学建模、程序升温试验、现场原位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适合超长工作面撤架期间煤自燃预测与防控一体的综合防治技术。根据已有的对推采期间上隅角CO预测研究与现场条件推演停采撤架期间上隅角CO浓度数学模型;通过程序升温-色谱分析试验获得采空区遗煤氧化升温过程中CO与C2H4的生成规律;依据煤自燃危险区域判定理论对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进行现场观测,通过上隅角CO浓度预测数学模型、采空区束管监测数据以及工作面参数计算得到上隅角CO预测浓度,判断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危险性;最后结合预测结果、工作面发火特点以及煤自燃防治工作经验,提出封堵减漏、惰化降温等防控措施。结果表明:遗煤氧化升温的临界温度为60~80℃、干裂温度为110~130℃、采空区遗煤氧化升温标志气体随温度变化呈类指数增长;常温、临界温度、干裂温度三个特征温度对应的上隅角CO体积分数预测范围分别为:≤36.30×10-6、(410.02~1 758.05)×10-6、(12 264.33~38 197.95)×10-6;通过上隅角CO浓度预测与现场监测值对比分析,成功预测了停采撤架期间采空区煤自燃程度,所提出的针对性防控措施成功消除了煤自燃隐患,保证了撤架工作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工作面 撤架 煤自燃 指标气体
下载PDF
拓扑指数F(′F)与气相色谱保留指数RI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杨锋 颜肖慈 +4 位作者 欧阳礼 罗明道 周培疆 望天志 屈松生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97-500,共4页
用结构参数构成的矩阵定义了拓扑指数F(′F),计算了10个系列94个分子的 F(′F)值。发现F(′F)与这些化合物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有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97 以上。
关键词 拓扑指数 气相色谱 保留指数 相关性 保留值
全文增补中
基于指标气体关联分析的煤自燃分级预警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谭波 邵壮壮 +3 位作者 郭岩 赵彤 朱红青 李传兴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39,共7页
为准确预警煤炭自然发火,基于程序升温试验,获得指标气体与温度间的关系,并将起始温度V0和特征温度点V1、V2、V3时刻的碳氧化物比率作为预警界限,设定4级预警机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关联性分析采空区和上隅角CO气体体积分数和碳氧化物... 为准确预警煤炭自然发火,基于程序升温试验,获得指标气体与温度间的关系,并将起始温度V0和特征温度点V1、V2、V3时刻的碳氧化物比率作为预警界限,设定4级预警机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关联性分析采空区和上隅角CO气体体积分数和碳氧化物比率,按照关联等级的高低细化4级预警机制,同时选取典型案例,详细展示该预警机制下的预警流程。结果表明:时间序列点(133)CO体积分数的关联系数为0.4812,关联等级为D级,关联性差,而碳氧化物比率的关联系数为0.9975,关联等级为a级,关联性强,综合判断关联性较强(Da),发布蓝色Ⅱ级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程序升温 指标气体 关联分析 分级预警
下载PDF
修正的拓扑指数及在色谱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9
作者 堵锡华 顾菊观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3-556,共4页
修正的拓扑指数mT被定义为:mT=Σ(δi·δj·δk···)0.5,δi为成键原子i的原子特征值,其中0T、1T对有机物呈现良好的结构选择性。mT与10个系列142个分子的气相色谱相对摩尔校正因子和13个酯分子的色谱保留指数... 修正的拓扑指数mT被定义为:mT=Σ(δi·δj·δk···)0.5,δi为成键原子i的原子特征值,其中0T、1T对有机物呈现良好的结构选择性。mT与10个系列142个分子的气相色谱相对摩尔校正因子和13个酯分子的色谱保留指数、相对保留值有很好的相关性。拓扑指数(mT)能较好地反映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和MATLAB方法结合,取得良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指数 色谱分析 应用 色谱保留指数 多元回归分析 原子特征值 结构选择性 相对保留值 校正因子 气相色谱 结构特征 有机物 相关性 化合物 AB方 分子 成键
下载PDF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屈世甲 安世岗 +1 位作者 武福生 李鹏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25,共4页
针对上湾煤矿12401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防治,通过程序升温氧化实验确定CO作为煤自燃预报指标气体,并辅以C2H4来掌握煤自燃情况;在工作面采空区回风侧铺设束管对采空区气体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划分了采空区自燃"三带&quo... 针对上湾煤矿12401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防治,通过程序升温氧化实验确定CO作为煤自燃预报指标气体,并辅以C2H4来掌握煤自燃情况;在工作面采空区回风侧铺设束管对采空区气体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划分了采空区自燃"三带":距工作面0~32m处为散热带,32~225m处为自燃带,225m以外为窒息带;依据散热带和自燃带总长度及煤最短自燃发火期,计算出工作面最小安全推进速度约为6.4m/d。该研究结果为工作面防灭火措施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煤自燃 自燃“三带” 指标气体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 采空区 推进速度
下载PDF
一种新的拓扑指数~0X(~1X)与气相色谱保留指数RI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堵锡华 冯长君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0-332,共3页
在邻接矩阵的基础上 ,建立化合物的主量子数拓扑指数 mX :0 X =Σ(δi) 0 .5,1X =Σ(δi·δj) 0 .5,并计算了 13个系列 94个分子的0 X、1X值。发现0 X或1X与这些化合物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RI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 0 .97以... 在邻接矩阵的基础上 ,建立化合物的主量子数拓扑指数 mX :0 X =Σ(δi) 0 .5,1X =Σ(δi·δj) 0 .5,并计算了 13个系列 94个分子的0 X、1X值。发现0 X或1X与这些化合物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RI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 0 .97以上 ,略优于文献方法。并且物理意义明确 ,计算简单 ,使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结构参数 拓扑指数 气相色谱 保留指数 相关性
下载PDF
醇、酸的定量结构与性质/活性相关性 被引量:21
12
作者 堵锡华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08-512,共5页
在邻接矩阵的基础上 ,建立一种新的拓扑指数 mT :mT =Σ(δi·δj·δk… ) 0 .5,其中 :0 T =Σ(δi) 0 .5,1T =Σ(δi·δj) 0 .5,并计算了 61种化合物分子的0 T、1T值。发现 mT与这些化合物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RI有很好的... 在邻接矩阵的基础上 ,建立一种新的拓扑指数 mT :mT =Σ(δi·δj·δk… ) 0 .5,其中 :0 T =Σ(δi) 0 .5,1T =Σ(δi·δj) 0 .5,并计算了 61种化合物分子的0 T、1T值。发现 mT与这些化合物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RI有很好的相关性。线性回归方程为 :RI =4 2 .7880 +1 3 8.1 681 0 T -4 8.64 2 81T ,相关系数R =0 9997,拓扑指数 (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指数 有机物 气相色谱 保留指数 定量结构 性质 活性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保护层开采效果测评指标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志亮 杨仁树 张跃兵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8-63,共6页
为深入分析保护层开采的实施效果,依据煤岩卸压变形理论和瓦斯运移特性,建立保护层开采测评指标体系,并选择淮南矿区对指标现场应用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测评体系包括保护范围和保护效果两部分,其中,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煤层透... 为深入分析保护层开采的实施效果,依据煤岩卸压变形理论和瓦斯运移特性,建立保护层开采测评指标体系,并选择淮南矿区对指标现场应用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测评体系包括保护范围和保护效果两部分,其中,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煤层透气性系数、煤层顶底板相对变形、瓦斯抽放量、突出指标的变化等因素可作为效果考察的现场测评指标。保护层开采后,应首先明确其保护范围,然后再对保护效果分别从煤体力学特性、煤层瓦斯特性和煤层开采动力特性3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按照现场实测值与指标临界值的对比,即可系统地定量评价保护层开采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层开采 测评效果 指标体系 瓦斯防治 保护范围
下载PDF
煤自燃指标气体的吸附与浓缩规律 被引量:21
14
作者 肖旸 马砺 +2 位作者 王振平 文虎 邓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14-1018,共5页
针对煤自燃指标气体在井下风流中浓度小而无法有效预报煤炭自燃程度的缺点,采用煤自燃指标气体的吸附浓缩实验系统,通过对煤样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热解放出的烃类指标气体吸附浓缩前后检测结果分析,得出烃类指标气体的吸附浓缩规律,以及气... 针对煤自燃指标气体在井下风流中浓度小而无法有效预报煤炭自燃程度的缺点,采用煤自燃指标气体的吸附浓缩实验系统,通过对煤样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热解放出的烃类指标气体吸附浓缩前后检测结果分析,得出烃类指标气体的吸附浓缩规律,以及气体吸附浓缩后甲烷比、乙烷比、烯烷比与煤温的变化关系,使得相同温度下经吸附浓缩后可检测出的组分增多,且各组分气体检出的初始温度大幅降低,使检测出指标气体的初始温度平均提前了90℃左右,提高了各组分气体检测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指标气体 吸附 浓缩 预报
下载PDF
N_2和CO_2对煤燃烧全过程灭火效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吴兵 郭志国 +1 位作者 陈娟 马小林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7-256,共10页
为掌握N_2和CO_2防治煤燃烧全过程的不同效果,采用自主研制的煤自燃氧化程序升温和煤明火燃烧实验装置,分别对平煤八矿煤样进行了通入相同流量N_2和CO_2抑制煤低温氧化过程和熄灭煤明火燃烧过程实验,测定了煤低温氧化阶段的耗氧速率、CO... 为掌握N_2和CO_2防治煤燃烧全过程的不同效果,采用自主研制的煤自燃氧化程序升温和煤明火燃烧实验装置,分别对平煤八矿煤样进行了通入相同流量N_2和CO_2抑制煤低温氧化过程和熄灭煤明火燃烧过程实验,测定了煤低温氧化阶段的耗氧速率、CO和CH_4产生率、煤有焰燃烧阶段的温度场温度、标志性气体(O2,CO和CH_4)组分和热释放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比于煤在纯空气条件下的燃烧,在煤低温氧化阶段,通入CO_2时煤的耗氧速率、CO和CH_4产生率比通入N_2时更低;在煤有焰燃烧阶段,通入CO_2时煤温上升速度、耗氧量、热释放速率以及CO和CH_4产生量的下降速度比通入N_2时更低;在煤阴燃熄灭阶段,通入CO_2时煤温、CO和CH_4产生量下降速度比通入N_2时的更高,而通入CO_2时的耗氧量和热释放速率比通入N_2时的更低,说明CO_2比N_2具有更好的防治煤燃烧全过程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 CO2 煤燃烧 标志性气体 热释放速率 灭火效能
原文传递
不同自燃倾向性煤的指标气体产生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沈云鸽 王德明 朱云飞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9-74,共6页
为研究不同自燃倾向性煤的自燃指标气体变化规律,提高对煤早期自燃预测预报的准确度,采用程序升温实验系统,得到内蒙古褐煤、神东长焰煤、河南气煤及枣庄焦煤4种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氧化时间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以及指标气体浓度在煤氧化过... 为研究不同自燃倾向性煤的自燃指标气体变化规律,提高对煤早期自燃预测预报的准确度,采用程序升温实验系统,得到内蒙古褐煤、神东长焰煤、河南气煤及枣庄焦煤4种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氧化时间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以及指标气体浓度在煤氧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自燃倾向性最高的褐煤应以CO和乙烯作为煤自燃早期预报的首选指标气体;易自燃的长焰煤应采用乙烯和烯烷比为主、以CO为辅的煤自燃判定指标;自燃倾向性较低的气煤应以乙烯和烯烷比作为煤自燃预报指标;CO是自燃倾向性最低的焦煤的最佳自燃预报指标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自燃倾向性 指标气体 预测预报
下载PDF
土壤化探元素预测天然气的探索 被引量:19
17
作者 赵琦 罗正春 刘永平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50-254,共5页
通过德阳新场气田化探成果与气田上有机物异常、物探异常和钻孔实际见气的对比 ,结合成都地区、宜宾地区综合研究 ,认为 As、 Sb、 Hg、 Ba、 Mn五元素及 Cu、 Pb、 Zn、 Mo、 Cd、Ni、V、P等是预测天然气的指示元素。用该指标对新场气... 通过德阳新场气田化探成果与气田上有机物异常、物探异常和钻孔实际见气的对比 ,结合成都地区、宜宾地区综合研究 ,认为 As、 Sb、 Hg、 Ba、 Mn五元素及 Cu、 Pb、 Zn、 Mo、 Cd、Ni、V、P等是预测天然气的指示元素。用该指标对新场气田和成都地区实际勘察结果映证预测指示元素是正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元素 化探元素 天然气 土壤 有机物
下载PDF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激素及血气状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徐蕊 崔燕 雷黎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7期776-779,共4页
目的探究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激素及血气状态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97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气管插管组(n=49)与硬膜外麻醉组(n=48),... 目的探究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激素及血气状态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97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气管插管组(n=49)与硬膜外麻醉组(n=48),2组患者分别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及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麻醉开始前(T1)、气腹15 min(T2)及手术结束15 min(T3)Ramsay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静脉血清中肾上腺素(A)、去甲肾上腺素(NA)、皮质醇水平,动脉血SpO_(2)、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_(2))、HCO_(3)-浓度,以及术中呛咳及躁动情况。结果2组患者T1时刻各指标,T2时刻SpO_(2)、pH值,T3时刻Ramsay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皮质醇水平、pH及HCO_(3)-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气管插管组患者Ramsay评分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气管插管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A、NA、皮质醇、PaCO_(2)、HCO_(3)-浓度,T3时刻A、NA水平、PaCO_(2)及术中呛咳、躁动程度明显低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较硬膜外麻醉可达到更好的麻醉效果;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气指标;降低外周血中应激激素水平;减少术中呛咳及躁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全麻 腹腔镜手术 血流动力学 激素 血气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煤自燃温度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郑学召 李梦涵 +2 位作者 张嬿妮 姜鹏 王宝元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64,共7页
针对传统煤自燃温度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差、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预测模型对参数的选取要求较高和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测试时易出现过拟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煤自燃温度预测模型。利用煤自燃程序升温实验选取O2浓... 针对传统煤自燃温度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差、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预测模型对参数的选取要求较高和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测试时易出现过拟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煤自燃温度预测模型。利用煤自燃程序升温实验选取O2浓度、CO浓度、C2H4浓度、CO/ΔO2比值、C2H4/C2H6比值作为煤自燃预警指标数据,并对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将数据分为学习集和测试集;对学习集抽样形成决策树并按决策树最优特征分裂形成随机森林;采用均方误差值和判定系数(R2)优化随机森林算法的参数,进而构建随机森林模型;将测试集数据输入已训练好的随机森林模型,得到煤自燃温度预测结果。模型对比结果表明:与基于粒子群优化反向传播(PSO-BP)神经网络算法和基于SVM算法的煤自燃温度预测模型相比,随机森林测试阶段的R2为0.8697,PSO-BP测试阶段的R2为0.7836,SVM测试阶段的R2为0.8350,说明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煤自燃温度预测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对煤自燃温度进行预测,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普适性,解决了基于PSO-BP神经网络算法的煤自燃温度预测模型和基于SVM算法的煤自燃温度预测模型容易出现过拟合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温度预测 随机森林 指标气体 煤自燃预警指标
下载PDF
水浸长焰煤自燃预测预报指标气体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朱建国 戴广龙 +2 位作者 唐明云 叶庆树 李鹏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94,共6页
为解决补连塔矿22煤采空区长期浸水的遗煤自燃预测预报问题,针对含水煤样自燃预测预报研究较少的问题,通过对5种不同含水率的长焰煤进行程序升温试验研究,分析温度升高过程中的遗煤自热氧化气体产物及其浓度变化规律,对煤自燃预测预报... 为解决补连塔矿22煤采空区长期浸水的遗煤自燃预测预报问题,针对含水煤样自燃预测预报研究较少的问题,通过对5种不同含水率的长焰煤进行程序升温试验研究,分析温度升高过程中的遗煤自热氧化气体产物及其浓度变化规律,对煤自燃预测预报指标气体进行优选。研究结果表明:浸水的遗煤低温氧化具有分阶段特性,在煤样浸水程度不同的复杂情况下,提出以φ(CO)/φ(CO2)、φ(O2)/Δφ(CO2-CO)、φ(C2H4)/φ(C2H6)以及C2H6、C2H4和C3H8作为煤自燃预测预报指标,并且当φ(CO)/φ(CO2)≤0.1或φ(O2)/Δφ(CO2-CO)≥0.02时,则煤处于吸氧蓄热阶段(30~100℃),当0.8≤φ(C2H4)/φ(C2H6)≤1.10时,则煤处于自热氧化阶段(100~140℃),当φ(CO)/φ(CO2)≥0.5或φ(O2)/Δφ(CO2-CO)≤0.005时,则煤处于加速氧化阶段(140~230℃)。研究结果对采空区遗煤的自燃防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时对参数指标进行修正,完善煤自燃预测预报指标,可有效预防煤自燃灾害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含水率 指标气体 长焰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