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谁在享有公共救助资源?——中国农村低保制度的瞄准效果研究 被引量:82
1
作者 刘凤芹 徐月宾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150,160,共10页
公共救助资源的分配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9107份入户调查数据,本文利用多种指标测量了最低生活保障资源在多大程度上分配给了穷人,分别是哪些类型的穷人。并进一步利用多项logit模型探讨了救助资源分配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 公共救助资源的分配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9107份入户调查数据,本文利用多种指标测量了最低生活保障资源在多大程度上分配给了穷人,分别是哪些类型的穷人。并进一步利用多项logit模型探讨了救助资源分配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收入贫困"人口仅获得31.86%的低保救助资源,相当一部分救助资源分配给了其他类型的贫困人口。社区瞄准机制是导致农村低保制度的实际救助对象和政策规定目标人群相背离的一个主要原因。依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扩展现有低保制度的目标群体,包括更为丰富的贫困类型。(2)中国农村低保制度可以采用代理家计调查和社区瞄准相混合的瞄准机制。首先通过社区瞄准初步确定救助对象名单,然后通过代理家计调查剔除不合格的救助对象,防止精英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收入贫困 社区瞄准 支出型贫困
原文传递
进城农民工家庭贫困的测量与分析——基于“收入—消费—多维”视角 被引量:70
2
作者 郭君平 谭清香 曲颂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4-109,共16页
本文从"收入—消费—多维"视角探究了中国进城农民工家庭贫困的规模、程度、空间分异及其内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进城农民工家庭的贫困类型以消费贫困和选择性贫困为主,同时相对贫困问题较为严重。进城农民工家庭抵御外... 本文从"收入—消费—多维"视角探究了中国进城农民工家庭贫困的规模、程度、空间分异及其内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进城农民工家庭的贫困类型以消费贫困和选择性贫困为主,同时相对贫困问题较为严重。进城农民工家庭抵御外部因素对收入冲击的能力远弱于抵御外部因素对消费冲击的能力,此种情况在中部地区尤甚。中部地区进城农民工家庭的多维贫困最轻微,而西部地区最严重,且随着贫困维数的提高,相应维数的贫困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分维度和区域考察,教育维度贫困是造成中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进城农民工家庭多维贫困的最主要因素,健康维度贫困只是导致东北地区进城农民工家庭多维贫困的最主要因素,生活方面的卫生厕所、沐浴设施、炊用能源以及资产数量等维度的被剥夺情况最严重。经济落后地区进城农民工家庭的多种贫困发生率、平均剥夺份额和多维贫困的最高维数并不必然高于经济发达地区进城农民工家庭。进城农民工家庭十维脱贫率同n维(1≤n≤8)贫困发生率之和相近,其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进城农民工家庭十维脱贫率低于中国平均水平。此外,进城农民工家庭收入(或消费)贫困与多维贫困属于互补关系,二者兼具差异性和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城农民工家庭 收入贫困 消费贫困 选择性贫困 多维贫困
原文传递
公共转移支付的减贫效应估计——收入贫困还是多维贫困? 被引量:59
3
作者 陈国强 罗楚亮 吴世艳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76,共18页
研究目标:估计公共转移支付的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减贫效应。研究方法:基于2010年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完全信息极大似然法对非线性调节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并识别出公共转移支付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收到公共转移支付的样... 研究目标:估计公共转移支付的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减贫效应。研究方法:基于2010年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完全信息极大似然法对非线性调节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并识别出公共转移支付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收到公共转移支付的样本陷入收入贫困概率在样本区间降低的幅度要比其未收到转移支付状况下高出0.120~0.129,陷入多维贫困概率在此期间降低的幅度比其未收到转移支付状况下高出0.019~0.025。异质性分析显示公共转移支付减贫效应随样本陷入贫困概率提高呈倒"U"形变化。研究创新:提供一种包含离散因变量和离散内生性处理变量的政策评价方法。研究价值:将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纳入同一框架讨论,为完善扶贫政策,促进"可行能力"脱贫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公共转移支付 调节效应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老年人收入贫困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 被引量:46
4
作者 朱晓 范文婷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9,共10页
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收入贫困的发生率较高,贫困人口规模巨大,贫困状况令人担忧。全国低于国内低保线的老年人口为5576万,相对贫困老年人口为7698万-8959万。并且,中国老年人贫困发生率呈现"三高三低"... 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收入贫困的发生率较高,贫困人口规模巨大,贫困状况令人担忧。全国低于国内低保线的老年人口为5576万,相对贫困老年人口为7698万-8959万。并且,中国老年人贫困发生率呈现"三高三低"的结构特点,即农村高于城镇、女性高于男性、高龄高于低龄。贫困发生率随着老年人自身教育水平的提升而降低。此外,独居老年人和农村空巢老年人更是收入贫困的高发群体,需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并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贫困 贫困发生率 绝对贫困 相对贫困
下载PDF
2020年后制定农村贫困新标准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43
5
作者 潘文轩 阎新奇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27,共11页
2020年在现行标准下实现全面脱贫后需尽快研究构建新的农村贫困标准。根据贫困标准制定规律与演进趋势,本文对2020年后制定农村贫困新标准的思路与措施进行了前瞻性探索,首次构建了农村贫困新标准的整体框架并说明其动态演进过程。本文... 2020年在现行标准下实现全面脱贫后需尽快研究构建新的农村贫困标准。根据贫困标准制定规律与演进趋势,本文对2020年后制定农村贫困新标准的思路与措施进行了前瞻性探索,首次构建了农村贫困新标准的整体框架并说明其动态演进过程。本文论证并提出的2020年后的农村贫困新标准,是以相对贫困标准为方向、以多维贫困标准为核心,包含国家与地方双层标准的一个体系。鉴于现行标准下脱贫户生活水平仍较低的现实,绝对贫困标准向相对贫困标准的转变宜采用渐进方式,设立有过渡性质的一般贫困标准。在区域发展差异较大情况下,制定农村贫困新标准应坚持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相结合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0年 贫困标准 相对贫困 多维贫困
原文传递
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关系分析 被引量:43
6
作者 冯贺霞 王小林 夏庆杰 《劳动经济研究》 2015年第6期38-58,共21页
本文探讨了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之间的内在理论关系,并使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和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以及Logit模型,重点分析了收入贫困与多维度贫困的关联和差异。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的关系可以归纳为:贫困是人类基本能... 本文探讨了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之间的内在理论关系,并使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和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以及Logit模型,重点分析了收入贫困与多维度贫困的关联和差异。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的关系可以归纳为:贫困是人类基本能力缺失的结果,而不仅仅是收入不足;既存在货币收入方面的贫困,也存在非货币收入方面的贫困。关于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的统计分析表明:收入贫困和多维度贫困的重合度为30.62%,或者说收入贫困的概念遗漏了69.38%的多维度贫困户。Logit模型回归结果及稳健性检验表明,收入的增加能显著降低多维度贫困及各维度贫困发生的概率,但这种影响较小。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并结合国际上的多维贫困指数实践经验,本文主张中国制定收入贫困与多维度贫困互补的贫困标准,既弥补收入贫困测量的不足,又能反映出贫困的全面性和复杂性,且有助于相关扶贫部门更有效地开展精准扶贫,使得贫困群体在收入、教育、健康及生活质量等多方面得到改善,实现全面小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贫困 收入贫困 测量 比较分析
原文传递
残疾与贫困:基于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测量的研究 被引量:38
7
作者 廖娟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7,共10页
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1989-2011年数据,使用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测量方法对残疾人贫困状况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logit模型分析了残疾对个体贫困的影响和导致残疾人贫困的因素。残疾人与非残疾人的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状态... 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1989-2011年数据,使用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测量方法对残疾人贫困状况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logit模型分析了残疾对个体贫困的影响和导致残疾人贫困的因素。残疾人与非残疾人的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状态都在逐步改善,但残疾人的多维贫困指数都高于非残疾人,且前者比后者更容易陷入贫困;教育、医疗保险和卫生设施是对残疾人多维贫困指数贡献最大的三个指标,农村残疾人比城市残疾人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更大;教育和就业是导致残疾人贫困的重要因素。提出了改善当前残疾人贫困状况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贫困贡献率
下载PDF
贫困理论与反贫困政策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8
作者 张秀艳 潘云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共5页
贫困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主要关注的社会民生问题,从收入贫困到包括健康、教育、医疗、住房等非货币因素的多维贫困,贫困内涵不断深化。目前多维贫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研究贫困的主要方面,通过对贫困概念及分类、贫困测量方法以及我国相... 贫困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主要关注的社会民生问题,从收入贫困到包括健康、教育、医疗、住房等非货币因素的多维贫困,贫困内涵不断深化。目前多维贫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研究贫困的主要方面,通过对贫困概念及分类、贫困测量方法以及我国相应的反贫困政策进行系统梳理,总结贫困理论的演变和进展,从而揭示多维贫困理论对于我国政策制定的导向作用,为更好地研究我国的贫困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反贫困政策
下载PDF
退耕还林动态减贫: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的共同分析 被引量:30
9
作者 谢晨 张坤 +1 位作者 王佳男 聂杨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37,共20页
本文以21个省1121户退耕农户在1998~2018年间6个退耕还林政策关键年份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从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两个方面评估退耕还林的动态减贫效应。研究发现,退耕还林实现了动态持续减贫,从1998年到2018年,农户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发生... 本文以21个省1121户退耕农户在1998~2018年间6个退耕还林政策关键年份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从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两个方面评估退耕还林的动态减贫效应。研究发现,退耕还林实现了动态持续减贫,从1998年到2018年,农户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发生率均显著下降,退耕还林平均降低收入贫困发生率7.52个百分点,减贫贡献率接近30%。计量分析结果证实,退耕还林补助和退耕地收入显著地降低了退耕农户的贫困发生率。随着退耕补助标准降低,退耕还林减贫的贡献总体趋于降低。农村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的减贫作用趋于增强,与退耕还林减贫措施形成互补,共同构成了不复耕、不返贫的底线。由是,发展中国家在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的同时,需持续推动农村减贫。退耕补助减贫效应显著但属于阶段性,从长期看,农村减贫总体仍依赖于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退耕监测农户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林业减贫
原文传递
城市流动人口相对贫困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7
10
作者 朱晓 秦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5-129,共15页
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不同模型分析流动人口贫困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流动人口贫困主要表现为相对贫困,消费贫困发生率远高于收入贫困;贫困类型以持久性相对贫困和选择性相对贫困为主;乡-城流动人口更易陷入... 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不同模型分析流动人口贫困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流动人口贫困主要表现为相对贫困,消费贫困发生率远高于收入贫困;贫困类型以持久性相对贫困和选择性相对贫困为主;乡-城流动人口更易陷入相对贫困,且不同贫困类型的发生率均不同程度高于城-城流动人口;部分个体家庭因素和流入地区因素均对流动人口陷入相对贫困有显著影响,其中个体及家庭因素比流入地区因素的影响更大,且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在不同分位点存在较大差异。政策启示在于应将流动人口扶贫工作纳入到整体社会扶贫的大格局大体系之中,并着眼于区域发展和致富的长效机制,减少相对贫困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相对贫困 收入贫困 消费贫困 贫困发生率
下载PDF
中国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的静态与动态比较分析 被引量:28
11
作者 李博 张全红 +1 位作者 周强 Mark Yu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9-55,共17页
研究目标:从家庭层面对中国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状态进行静态和动态比较,定量分析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相互影响。研究方法:利用A-F双界限法测度多维贫困,借助联合概率分布矩阵和动态转移矩阵考察两种贫困的状态转换及其动态偏离情况。... 研究目标:从家庭层面对中国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状态进行静态和动态比较,定量分析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相互影响。研究方法:利用A-F双界限法测度多维贫困,借助联合概率分布矩阵和动态转移矩阵考察两种贫困的状态转换及其动态偏离情况。研究发现: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的发生率和状态转换率相差不大,但两种贫困家庭之间却存在巨大的静态和动态偏离,2014年中国两种贫困家庭的重合度仅为17%,2010~2014年在收入脱贫(或入贫)的家庭中同时发生多维脱贫(或入贫)的家庭占比一般不超过20%;深度贫困家庭减贫进展缓慢。研究创新: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提供的面板数据,有助于分析家庭贫困变动的长期效应;按家庭特征对样本进行分组,并比较各组家庭之间两种贫困的静态偏离情况;将两种贫困的偏离分析由静态层面拓展到动态层面。研究价值: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更多经验证据,为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A-F双界限法 静态偏离 动态偏离
原文传递
多维视角下普惠金融对农村减贫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罗荷花 骆伽利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0-88,共9页
基于农村贫困多维视角,在分析农村贫困存在着收入贫困、教育贫困、权利贫困等多维贫困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探讨了普惠金融多维农村减贫的机理,进而从普惠金融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测度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并运用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普惠... 基于农村贫困多维视角,在分析农村贫困存在着收入贫困、教育贫困、权利贫困等多维贫困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探讨了普惠金融多维农村减贫的机理,进而从普惠金融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测度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并运用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村减贫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2011~2016年广东、湖南、广西等九省普惠金融指数和东、中、西部三地区的普惠金融指数均呈现明显增长趋势;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总体贫困、收入贫困、教育贫困和权利贫困的减缓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普惠金融机构应努力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创新金融产品和流程,大力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实现农村贫困减缓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扶贫 普惠金融 多维贫困 收入贫困
下载PDF
金融发展对收入贫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再检验--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王爱萍 胡海峰 张昭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0-83,共14页
本文结合中国2010-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发展对收入贫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论表明:总体而言,金融发展对收入贫困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影响,即金融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会降低贫困发生率;分地区来看,在包含国家级贫困县的省... 本文结合中国2010-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发展对收入贫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论表明:总体而言,金融发展对收入贫困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影响,即金融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会降低贫困发生率;分地区来看,在包含国家级贫困县的省份,金融发展对收入贫困影响的倒U型趋势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金融发展通过经济增长渠道和人力资本积累渠道改善了收入贫困,而金融资源向研发投入水平较高的非贫困地区和非农部门的集聚可能"挤出"贫困人口的资金供给,不利于收入贫困的改善;此外,考察期内,金融体系并未通过影响收入分配而对收入贫困产生影响。本文进一步从金融视角探讨了改善收入贫困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收入贫困 中介效应模型 Sobel检验
原文传递
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视角下中国农村家庭致贫机理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侯亚景 周云波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6-123,共8页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了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关联性,并依据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双重识别标准下农村家庭的不重叠性,从家庭人口特征、生产经营特征、资本特征、社会关系特征和村庄地理环境角度,对农村收入贫困...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了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关联性,并依据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双重识别标准下农村家庭的不重叠性,从家庭人口特征、生产经营特征、资本特征、社会关系特征和村庄地理环境角度,对农村收入贫困家庭和多维贫困家庭的致贫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土地流转、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越好,越利于两类家庭摆脱贫困;(2)土地面积、组织成员、当地教育条件、地区类型对于两类家庭具有相反的影响;(3)劳动力人数、户口类型、家庭经营、住房拥有情况仅对收入贫困家庭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社会地位、地貌特征仅对多维贫困家庭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未来扶贫工作应该针对不同类型家庭的致贫因素采取差异化的扶贫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致贫机理 精准扶贫
下载PDF
中国农村多维贫困的动态变化:1991—2011 被引量:24
15
作者 张全红 周强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29,共8页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选取教育、健康、生活水平和收入四个维度共11个指标,通过计算家庭的剥夺得分来识别其是否贫困,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1991—2011年中国农村的多维贫困指数。研究发现:多维视角的中国农村减贫效果要大于单一收...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选取教育、健康、生活水平和收入四个维度共11个指标,通过计算家庭的剥夺得分来识别其是否贫困,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1991—2011年中国农村的多维贫困指数。研究发现:多维视角的中国农村减贫效果要大于单一收入指标视角;从指标分解看,1991—2011年,收入始终是中国农村多维贫困的第一致因,但其贡献度在下降,而受教育年限和健康状况的贫困贡献度在上升;被调查省份的多维贫困状况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一致,多维贫困的变化与收入贫困的变化也不完全一致;户主性别、教育程度和人口规模不同的家户,多维贫困程度相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贫困 收入贫困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教育改善贫困效应的地区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高艳云 王曦璟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0-77,共8页
教育对于增加收入、改善贫困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本文在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两种贫困识别标准下,分析了教育改善贫困的效应在地区之间的异质性,考察了该效应是否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根据分层LOGIT模型的估计,本文认为地区经济发展... 教育对于增加收入、改善贫困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本文在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两种贫困识别标准下,分析了教育改善贫困的效应在地区之间的异质性,考察了该效应是否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根据分层LOGIT模型的估计,本文认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发挥教育改善收入贫困效应有重要影响,对于多维贫困的改善效应则不明显。要发挥教育改善贫困的效应,必须注重精准扶贫与发展地区经济相结合;但仅仅发展经济,不一定能保证教育对多维贫困的改善效应,减轻多维贫困需要更加重视公共产品供给和民生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效应 经济发展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分层LOGIT模型
下载PDF
中国农村的贫困特征与动态转换: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张全红 李博 周强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1-42,共12页
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脱贫攻坚战须精准识别贫困人口。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农户数据,从收入和多维角度对比分析了我国农村2012-2016年的贫困程度和动态转换。研究发现,2014年我国农户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的重合... 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脱贫攻坚战须精准识别贫困人口。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农户数据,从收入和多维角度对比分析了我国农村2012-2016年的贫困程度和动态转换。研究发现,2014年我国农户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的重合度仅为18%,收入贫困概念遗漏了76%的多维贫困户,多维贫困概念遗漏了64%的收入贫困户。相对而言,低教育程度户主家庭和中西部家庭更易同时陷入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从动态转换看,这两种贫困测量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偏差,2012-2014年收入脱贫户中仅16%的农户同时实现了多维脱贫,2014-2016年也仅为18%,但是,处于深度多维贫困状态的农户比例几乎没有下降。基于上述测算结果,本文主张结合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评价指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同时要高度关注深度贫困人群和新增贫困人群,使得这些贫困家庭在收入、教育、健康、卫生等多方面实现脱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人口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动态转换
原文传递
农旅融合减缓农村贫困机理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钟漪萍 唐林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52,170,171,共12页
在构建农旅融合减缓农村贫困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匹配CFPS微观数据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数据,测算农村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进而采用包含交互效应和中介效应的Probit、Tobit模型,从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两个层面验证农旅融合对农... 在构建农旅融合减缓农村贫困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匹配CFPS微观数据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数据,测算农村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进而采用包含交互效应和中介效应的Probit、Tobit模型,从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两个层面验证农旅融合对农村贫困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调节作用及内在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农旅融合能够减缓农村收入贫困,但其减缓农村多维贫困效果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旅融合减缓农村收入贫困起正向调节作用,但其对农旅融合减缓农村多维贫困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农村居民工资收入水平和人均资本是减缓农村收入贫困的重要传导机制,但其对农村多维贫困的传导作用不显著。因此,在深入发展农旅融合时,“因症施策”“多措并举”方可有效减缓农村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旅融合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中介效应
下载PDF
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多维贫困影响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胡伦 陆迁 杜为公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5-38,共14页
多维贫困已成为影响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严重障碍,而社会资本作为缓解多维贫困的非正规制度,理应在贫困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贫困的多维特性分析了社会资本促进贫困减缓的机理,利用2015年中国综合调查... 多维贫困已成为影响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严重障碍,而社会资本作为缓解多维贫困的非正规制度,理应在贫困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贫困的多维特性分析了社会资本促进贫困减缓的机理,利用2015年中国综合调查(CGSS)数据,探讨了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多维贫困的影响及其代际差异。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具有缓解多维贫困的功能,且在缓解收入、教育贫困方面尤为突出,但健康减贫效应不显著,考虑内生性问题及采用稳健性估计以后,其结论仍然稳健成立。进一步边际效应显示,社会资本减贫增收的边际效应略大于教育脱贫。同时,社会资本是影响新老农民工教育脱贫效果差异化的关键因素,且社会资本对老一代农民工影响作用更大。社会资本能通过缩小收入差距与提升就业质量进而缓解收入贫困;在健康贫困方面,社会资本主要通过获取医疗服务资源的路径实现脱贫;在教育贫困方面的其脱贫路径是加强农民工充电学习,强化社会资本"干中学"效应而缓解教育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收入贫困 教育贫困 健康贫困 社会资本
下载PDF
易地扶贫搬迁的减贫效应与机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明月 冯晓龙 +1 位作者 张崇尚 仇焕广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79,共19页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探究其减贫效应与机制,既对“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又有利于讲好易地扶贫搬迁故事、分享中国脱贫经验。本文从“贫”“困”“主观贫困”3个方面阐述...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探究其减贫效应与机制,既对“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又有利于讲好易地扶贫搬迁故事、分享中国脱贫经验。本文从“贫”“困”“主观贫困”3个方面阐述易地扶贫搬迁对贫困户的多维减贫机理,进而利用8省(区)16县1009户的3期面板数据分析易地扶贫搬迁的多维减贫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在多维贫困临界值k为0.3的情况下,贫困户的多维贫困指数从2016年的0.308下降到2020年的0.009,其中,贫困发生率的下降幅度要大于平均被剥夺份额的下降幅度;易地扶贫搬迁能显著降低贫困户的多维贫困水平,而且搬迁时间越长,这一效果越显著;易地扶贫搬迁主要通过改善贫困户的教育、健康和生活水平来提升家庭的发展能力,进而缓解其多维贫困中的“困”。鉴于此,乡村振兴阶段的易地扶贫搬迁仍需加强后续扶持工作,促进安置区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就业充分稳定,以提高搬迁群众的收入水平;促进安置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以及公共服务提质扩面,以提升搬迁群众的发展能力;加强安置区治理体系建设以及思想文化建设,以增加搬迁群众的主观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主观贫困 减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