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oretical description of drawing body shape in an inclined seam with longwall top coal caving mining 被引量:8
1
作者 Jiachen Wang Weijie Wei Jinwang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2020年第1期182-195,共14页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awing body shape is essential for optimization of drawing parameters in longwall top coal caving mining.In this study,both physical experiment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are emplo...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awing body shape is essential for optimization of drawing parameters in longwall top coal caving mining.In this study,both physical experiment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a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se characteristics and derive a theoretical equation for the drawing body shape along the working face in an inclined seam.By analyzing the initial positions of drawn marked particle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rawing body shape for different seam dip angles are obtained.It is shown that the drawing body of the top coal exhibits a shape-difference and volume-symmetry characteristic,on taking a vertical line through the center of support opening as the axis of symmetry,the shapes of the drawing body on the two sides of this axis are clearly different,but their volumes are equal.By establishing theoretical models of the drawing body in the initial drawing stage and the normal drawing stage,a theoretical equation for the drawing body in an inclined seam is proposed,which can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rawing body shape.The shape characteristics and volume symmetry of the drawing body are further analyzed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It is shown that one side of the drawing body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by an inflection point,with the lower part being a variation development area.This variation development area increases gradually with increasing seam dip angle,resulting in an asymmetry of the drawing body shape.However,the volume symmetry coefficient fluctuates around 1 for all values of the seam dip angle variation,and the volumes of the drawing body on the two sides are more or less equal as the variation development volume is more or less equal to the cut volume.Both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confirm that the drawing body of the top coal exhibits the shape-difference and volume-symmetry characterist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wall top coal caving mining inclined seam Top coal Drawing body shape Equation for drawing body
下载PDF
Ground subsidence mechanism of a filling mine with a steeply inclined ore body
2
作者 LI Guang LIU Shuai-qi +2 位作者 MA Feng-shan GUO Jie HUI Xi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8期2358-2369,共12页
Long-term field monitoring finds that serious surface subsidence can still occur even if the high strength cemented fill method is adopted.Combining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with 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 Long-term field monitoring finds that serious surface subsidence can still occur even if the high strength cemented fill method is adopted.Combining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with 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monitoring,we took a typical filling mining mine with a steeply inclined ore body as an example,and explored its ground subsidence mechanis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und subsidence caused by the mining of steep ore body is characterized by two settlement centers and a significantly uneven spatial distribution,which is visibly different from ground subsidenc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al mine.The subsidence on the hanging wall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n the footwall,and the settlement center tends to move to the hanging wall with the increase of mining depth.The backfill improves the strength and surrounding rock bearing capacity,which leads to a lag of about 3 years of the subsidence.However,under the actions of continuous and repeated mining disturbances,the supporting effect of the backfill can only reduce the amplitude of the deformation,but it cannot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settl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 subsidence Backfill mining Steeply inclined ore body GPS monitoring Rock mass movement model
下载PDF
用整体法速解斜面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问题
3
作者 刘明汉 税永强 《铜仁师专学报》 2002年第2期76-78,共3页
隔离法在物体受力分析中十分有用,但不应忽视整体法的作用,在本文涉及的几种情况,应用整体法解题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 斜面体 地面 整体法 摩擦力 物体受力分析 中学教育 物理教学
下载PDF
缓倾斜层状矿体崩落步距的Mathews稳定图方法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李爱兵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7-69,共3页
本文采用Mathews稳定图方法对缓倾斜矿体的崩落步距以及暴露面积进行了研究,该方法与传统的弹性梁等方法更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关键词 缓倾斜矿体 Mathews稳定图方法 崩落步距 暴露面积 顶板
下载PDF
某缓倾斜铁矿采场结构参数与开采顺序优化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邹平 贺超 +2 位作者 李爱兵 孟中华 王飞飞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42,共6页
为了得到某铁矿采场结构参数和最优开采顺序,采用Bieniawski矿柱强度设计公式对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3个不同开采顺序的分析模型,模拟了开采现状和下步开采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棋盘"方式的... 为了得到某铁矿采场结构参数和最优开采顺序,采用Bieniawski矿柱强度设计公式对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3个不同开采顺序的分析模型,模拟了开采现状和下步开采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棋盘"方式的矿房、矿柱布置形式,有利于地压控制、通风、矿柱回收和保护地面的建(构)筑物等;各盘区之间在盘区大矿柱的隔离作用下,相互之间的影响较小;最优的开采顺序为由北向南开采,其次为从中间到两边开采;根据矿柱强度设计公式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综合确定了采场结构参数。研究结果可为相似矿山采场结构参数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 采矿 缓倾斜厚大矿体 采场结构参数 开采顺序 三维数值分析
下载PDF
露天煤矿端帮逆倾软岩边坡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曹兰柱 王珍 +1 位作者 王东 宋子岭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为达到提高露天煤矿经济效益的目的,在确保最大限度回采压煤的前提下,以露天煤矿边坡稳定性问题作为边坡优化设计标准,结合胜利西二露天煤矿西端帮逆倾软岩边坡工程实际,采用刚体极限平衡软件和数值模拟软件FLAC3D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不... 为达到提高露天煤矿经济效益的目的,在确保最大限度回采压煤的前提下,以露天煤矿边坡稳定性问题作为边坡优化设计标准,结合胜利西二露天煤矿西端帮逆倾软岩边坡工程实际,采用刚体极限平衡软件和数值模拟软件FLAC3D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不断调整边坡参数,研究分析了不同留设煤柱长度到界边坡滑移模式及稳定性变化规律,优化设计了胜利西二露天煤矿西端帮最终边坡形态。研究结果表明:胜利西二露天煤矿西端帮逆倾软岩边坡滑移模式及稳定性主要受煤顶底板弱层控制;其稳定边坡角随着煤柱长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再增加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采用内排压帮可将西端帮压煤全部采出,最终帮坡角提高至32°,采出压煤471.44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逆倾软岩边坡 边坡稳定性 滑坡模式 内排高度 刚体极限平衡法
下载PDF
缓倾斜薄矿体矿柱回采采场围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于跟波 杨鹏 陈赞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294-298,共5页
为解决缓倾斜薄矿体矿柱安全高效回采这一难题,对采场围岩稳定性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以三山岛金矿平里店矿区为工程背景,在前期现场调查、室内力学试验及岩体力学参数工程处理的研究基础上,运用RMR分级法和Q系统分级法分别对缓倾斜... 为解决缓倾斜薄矿体矿柱安全高效回采这一难题,对采场围岩稳定性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以三山岛金矿平里店矿区为工程背景,在前期现场调查、室内力学试验及岩体力学参数工程处理的研究基础上,运用RMR分级法和Q系统分级法分别对缓倾斜薄矿体矿柱回采围岩质量进行分级研究,得出采场围岩稳定性一般;分析了缓倾斜薄矿体采空区顶板破坏机理,并基于Burgers体建立了缓倾斜薄矿体采空区流变力学模型,为采场支护提供了理论依据技术支持;设计了缓倾斜薄矿体矿柱回采采场围岩应力实时监测系统,得到了采场围岩应力变化规律,现场实践证明:监测系统精度高、运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斜薄矿体 矿柱回采 岩体质量 稳定性 破坏机理 应力监测
下载PDF
西石门铁矿南区崩落卸载采矿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任凤玉 陶干强 +3 位作者 李清望 张仲发 李江 窦梅林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9-41,共3页
西石门铁矿南区底板含不稳矽卡岩层的缓倾斜中厚矿体 ,应用无底柱崩落卸载法取代传统的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 ,解决了采准巷道遭地压破坏的技术难题。本文详细介绍无底柱崩落卸载法的基本原理、方案构成、施工顺序、出矿控制方法及其在... 西石门铁矿南区底板含不稳矽卡岩层的缓倾斜中厚矿体 ,应用无底柱崩落卸载法取代传统的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 ,解决了采准巷道遭地压破坏的技术难题。本文详细介绍无底柱崩落卸载法的基本原理、方案构成、施工顺序、出矿控制方法及其在西石门铁矿南区三年多的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矿体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铁矿 地压 巷道
下载PDF
倾斜板角度对亚共晶高铬铸铁半固态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田琴 周荣锋 +1 位作者 蒋业华 周荣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9-161,共3页
采用倾斜板冷却体法对亚共晶高铬铸铁进行半固态成形,研究了倾斜板角度对亚共晶高铬铸铁半固态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倾斜板角度过大或过小都将使得组织中的初生奥氏体较粗大、圆整度较小。当倾斜板角度较小时,金属液的流速相对较慢... 采用倾斜板冷却体法对亚共晶高铬铸铁进行半固态成形,研究了倾斜板角度对亚共晶高铬铸铁半固态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倾斜板角度过大或过小都将使得组织中的初生奥氏体较粗大、圆整度较小。当倾斜板角度较小时,金属液的流速相对较慢,枝晶与枝晶和枝晶与金属液间的冲刷、碰撞、剪切作用较小,晶粒易于长大,导致枝晶状初生奥氏体比较多。当倾斜板角度较大时,金属液流速相对较快,金属液在倾斜板上流动的时间相对较短,枝晶间以及枝晶与金属液间的冲刷、碰撞、剪切作用时间相对较短,导致枝晶状初生奥氏体也比较多。当倾斜板角度为45°时,制备的亚共晶高铬铸铁初生奥氏体的尺寸最小,圆整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板角度 冷却体法 亚共晶高铬铸铁 初生奥氏体
下载PDF
缓倾斜中厚矿体高效采矿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赵永峰 张雄天 +1 位作者 马红福 田维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23,共5页
以新疆哈密黄土坡铜锌矿为研究对象,针对矿山一期开采中存在的损失、贫化率较高,通风条件差等问题,提出了采用二步骤采矿法开采深部矿产资源的新方案。即矿块垂直矿体走向布置(矿体厚度≥10 m),将矿块划分为矿房和矿柱,分为二个步骤进... 以新疆哈密黄土坡铜锌矿为研究对象,针对矿山一期开采中存在的损失、贫化率较高,通风条件差等问题,提出了采用二步骤采矿法开采深部矿产资源的新方案。即矿块垂直矿体走向布置(矿体厚度≥10 m),将矿块划分为矿房和矿柱,分为二个步骤进行回采,第一步先采矿房,第二步后采矿柱。开采矿房时,采用分段矿房法回采,阶段嗣后充填;开采矿柱时,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回采。基于FLAC3D对新方案的第二步骤开采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第二步骤的开采过程中顶板未出现冒落、垮塌等现象。同时经过一期及二期试验采场的工业试验验证,证明新方案具有工人工作集中、设备利用率高,矿房回采时顶板暴露面积较小、作业条件安全性较高,矿柱回采时损失极大减小、采矿成本适中等优点,其采矿回采率及贫化率分别为93.50%、7.69%,极大地提高了矿山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斜中厚矿体 二步骤采矿方法 数值模拟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缓倾斜多层矿体采矿技术 被引量:17
11
作者 罗周全 周科平 +7 位作者 古德生 史秀志 陈建宏 高文翔 戴云鸥 胡寺华 陈学元 张庆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60-763,共4页
针对传统缓倾斜多层矿体的采矿方法 ,如全面法、中深孔落矿下盘漏斗法和爆力运搬法等 ,生产能力小、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成本高等缺点 ,从云南锡业公司松树脚锡矿“大马芦”矿段的实际开采技术条件出发 ,提出了一种新型颇有特色的缓... 针对传统缓倾斜多层矿体的采矿方法 ,如全面法、中深孔落矿下盘漏斗法和爆力运搬法等 ,生产能力小、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成本高等缺点 ,从云南锡业公司松树脚锡矿“大马芦”矿段的实际开采技术条件出发 ,提出了一种新型颇有特色的缓倾斜多层矿体的采矿方法———深孔合采井下矿废分离连续采矿法。它采用大直径深孔合采矿岩、井下矿岩集中分离、连续采矿等技术 ,变革了传统的分采工艺 ,有效地克服了传统采矿方法的弊端 ,为缓倾斜多层矿体的高效、低耗和安全开采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斜 多层矿体 矿废分离 连续采矿 采矿技术
下载PDF
缓倾斜中厚矿体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下盘残留矿石合理回采工艺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孙文勇 陈星明 +1 位作者 王伟 张志贵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7,共6页
详细分析了下盘残留矿石比例以及下盘残留矿石回收的特殊性对矿山矿石回收效果的影响。分析表明,下盘残留矿量比例主要受矿体赋存条件以及采矿方法主要结构参数影响,矿体厚度越小、倾角越缓,结构参数越大,下盘残留矿量比例越大,由矿岩... 详细分析了下盘残留矿石比例以及下盘残留矿石回收的特殊性对矿山矿石回收效果的影响。分析表明,下盘残留矿量比例主要受矿体赋存条件以及采矿方法主要结构参数影响,矿体厚度越小、倾角越缓,结构参数越大,下盘残留矿量比例越大,由矿岩混采造成的下盘残留矿石回收效果越差,改进下盘残留矿石回采工艺是保证下盘残留矿石充分回收以及矿石整体回收效果的关键。最后针对传统切岩回采下盘残留矿石工艺造成的矿体下盘残留矿石退采不充分及矿石回收效果差问题,提出了下盘切岩开采+上分段下盘进路间柱辅助回采进路回采下盘残留矿石新工艺以及增大矿体下盘崩矿步距、矿体下盘边孔角等降低矿石损失贫化技术措施,对目前国内相关矿山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斜中厚矿体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下盘残留矿石 合理回采工艺
下载PDF
国内外倾斜中厚矿体的开采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16
13
作者 任建平 阳雨平 +2 位作者 邓良 周旭 吴广宇 《现代矿业》 CAS 2009年第6期1-4,共4页
倾斜中厚矿体的开采是国内外矿山开采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技术难题。对国内外倾斜中厚矿体的开采现状进行了总结,并研究了其开采特点和发展趋势。介绍了国内倾斜中厚矿体多采用空场法回采、机械化程度低、矿石回收率低,国外以充填法为主、... 倾斜中厚矿体的开采是国内外矿山开采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技术难题。对国内外倾斜中厚矿体的开采现状进行了总结,并研究了其开采特点和发展趋势。介绍了国内倾斜中厚矿体多采用空场法回采、机械化程度低、矿石回收率低,国外以充填法为主、机械化程度高、资源回收率高,但成本也很高的现状。提出了倾斜中厚矿体应向机械化程度高、高效率、高回收率、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中厚矿体 开采现状 开采特点 发展趋势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急倾斜薄矿体采矿方法优选 被引量:17
14
作者 曹帅 宋卫东 +1 位作者 朱先洪 戚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7,共4页
针对高寒高海拔地区急倾斜薄矿体特殊的开采技术条件,基于几种常规开采急倾斜薄矿体的采矿方法,综合考虑影响采矿方法优选的11个因素指标,运用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法计算出相应采矿方法的权重矩阵,同时利用线性函数法及二元对比排序法确定... 针对高寒高海拔地区急倾斜薄矿体特殊的开采技术条件,基于几种常规开采急倾斜薄矿体的采矿方法,综合考虑影响采矿方法优选的11个因素指标,运用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法计算出相应采矿方法的权重矩阵,同时利用线性函数法及二元对比排序法确定各指标隶属度矩阵,建立综合评价指标模型。得出中深孔嗣后废石充填机械化采矿法最优,进而解决了青海高原矿山人工劳动强度大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急倾斜薄矿体 采矿方法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判指标模型
下载PDF
关于缓倾斜厚大矿体采矿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6
15
作者 潘常甲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21,24,共4页
以新桥硫铁矿Ⅰ #矿体西翼缓倾斜厚大矿体的开采为实例 ,对生产中应用的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和分段空场嗣后一次充填采矿法进行分析比较 ,提出采矿方法的优化建议 。
关键词 缓倾斜厚大矿体 采矿方法 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 爆破参数 充填工艺
下载PDF
大直径深孔侧向崩矿技术在大红山铜矿的应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广涛 艾春龙 +1 位作者 卢光远 孙宏生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1年第5期8-10,22,共4页
大红山铜矿属于多层缓倾斜矿体,传统小分段空场法分采存在资源回收率低、二次单耗高等缺点。采用大直径深孔侧向崩矿技术多层矿体合采,增加了开采矿体的厚度范围,提高了资源回收率,经济技术效果明显。
关键词 大直径深孔侧向崩矿技术 大红山铜矿 缓倾斜矿体
下载PDF
缓倾斜中厚矿体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合理回采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英碧 张志贵 +2 位作者 陈星明 叶青 谭宝会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2-136,共5页
缓倾斜中厚矿体条件下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山普遍存在矿石损失和贫化严重等突出问题,是矿山急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试验研究和大顶山矿区的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缓倾斜矿体条件下采用"垂直分区"、"组合放矿"... 缓倾斜中厚矿体条件下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山普遍存在矿石损失和贫化严重等突出问题,是矿山急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试验研究和大顶山矿区的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缓倾斜矿体条件下采用"垂直分区"、"组合放矿"新工艺并通过优化炮孔布置与优化切割爆破参数等技术措施,可以在较好地解决缓倾斜矿体条件下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损失和贫化严重的问题,可明显提高矿山生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斜矿体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回采工艺 损失贫化
下载PDF
基于可靠度理论的钢筋混凝土假顶强度确定与配筋设计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范文录 李夕兵 周子龙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35,共6页
根据贵州开磷集团用沙坝矿中厚破碎矿体条件,采用钢筋混凝土人工假顶下向分段充填法开采方法,在上分段设计施工钢筋混凝土人工顶板,使用可靠度理论分析了各参数对假顶强度的影响程度,探讨出人工假顶可靠概率下的合理取值,得出钢筋混凝... 根据贵州开磷集团用沙坝矿中厚破碎矿体条件,采用钢筋混凝土人工假顶下向分段充填法开采方法,在上分段设计施工钢筋混凝土人工顶板,使用可靠度理论分析了各参数对假顶强度的影响程度,探讨出人工假顶可靠概率下的合理取值,得出钢筋混凝土顶板可靠概率为90%时的假顶承载强度,以及该强度下的假顶厚度值以及合理配筋值。基于可靠度理论的假顶强度确定方法与配筋设计结果表明,采场跨度对假顶强度影响最大,在大跨度、高载荷下假顶承载强度满足需求,矿山效益及回采安全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破碎矿体 钢筋混凝土假顶 下向分段充填 可靠度理论 采场跨度 配筋设计
下载PDF
缓倾斜极薄矿体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焦国芮 陈才贤 +2 位作者 杨福斗 温世平 李恒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共4页
在开采缓倾斜极薄矿体时,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是维护采场稳定性、提高矿山生产效率的有效措施。结合南温河钨矿缓倾斜极薄矿体开采的采场设计,针对0.5,1m厚的矿体,分别设计了6种采场结构参数方案,应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探究合适的... 在开采缓倾斜极薄矿体时,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是维护采场稳定性、提高矿山生产效率的有效措施。结合南温河钨矿缓倾斜极薄矿体开采的采场设计,针对0.5,1m厚的矿体,分别设计了6种采场结构参数方案,应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探究合适的采场结构参数。研究表明:对于0.5m厚的矿体,采用0.5m的间柱宽度、3m的回采宽度可以更好地维护采场稳定,降低矿石损失率;对于1m厚的矿体,同样采取0.5m的间柱宽度、3m的回采宽度的方案能达到最优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斜极薄矿体 采场结构参数 采场稳定性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某锡矿缓倾斜中厚矿体的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 被引量:16
20
作者 赵长政 王贻明 +2 位作者 徐恒 吴爱祥 严祥波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4,共5页
华南某锡矿体由于倾角缓厚度大,构造变形复杂,矿石无法借助自重实现搬运,且顶板暴露面积大,无轨设备无法进入采场作业;同时采空区面积大,若均采用胶结充填则成本过大。针对以上问题,在采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的基础上,对采场中的参... 华南某锡矿体由于倾角缓厚度大,构造变形复杂,矿石无法借助自重实现搬运,且顶板暴露面积大,无轨设备无法进入采场作业;同时采空区面积大,若均采用胶结充填则成本过大。针对以上问题,在采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的基础上,对采场中的参数进行结构优化,交替布置矿房与矿柱时,对第一步骤回采的矿柱尽量设计较小的尺寸,嗣后进行胶结充填,同时对第二步骤回采的矿房尽量设计较大的尺寸,嗣后进行非胶结充填,从而解决了矿石无法实现自重搬运、顶板管理困难以及胶结充填成本过大等问题。实践证明:改进后的方案使矿山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12%,矿石贫化率降低0.5%,每年的充填费用减少540万元,提高了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了作业效率,实现了矿体开采安全、高效、经济的技术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斜中厚矿体 分段空场法 参数优化 胶结充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