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化身到具身:元宇宙教育应用的价值效能与风险考量 被引量:15
1
作者 申灵灵 卢锋 +1 位作者 张金帅 刘思江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52,共7页
元宇宙是身体高度沉浸的虚拟世界,关注深层次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探索,为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但同时也伴随生命异化的风险。基于此,文章以具身理论为依据,首先,梳理出元宇宙发展历程中的化身发展与具身转向,阐释元宇宙与身体的作用机理... 元宇宙是身体高度沉浸的虚拟世界,关注深层次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探索,为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但同时也伴随生命异化的风险。基于此,文章以具身理论为依据,首先,梳理出元宇宙发展历程中的化身发展与具身转向,阐释元宇宙与身体的作用机理变化。其次,从身体参与视角分析元宇宙在教育应用中的价值效能:扩容共存在场的拟态场域、推进多维感知的脱域融合以及重构具身交往的耦合关系。最后,以人的发展为宗旨,从自然人进化逻辑的技术转向、社会人交往发展的认知冲突与虚拟人身份认同的反向适应三个层面考量元宇宙教育应用将会面临的风险,以期帮助人们理性认识与应用元宇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身 具身 元宇宙 价值 教育
下载PDF
善与恶的化身:蛇文化符号的阐释 被引量:14
2
作者 蒋栋元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8-62,共5页
在所有动物中,受到褒贬最多的莫过于蛇。一方面,它象征着正义、诚实、报恩、智慧、生育,是善良的化身;另一方面,它又象征着残暴、狡诈、忘恩、愚昧、死亡,是邪恶的代表。蛇的这一双重特性突出地反映在民风习俗、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和宗... 在所有动物中,受到褒贬最多的莫过于蛇。一方面,它象征着正义、诚实、报恩、智慧、生育,是善良的化身;另一方面,它又象征着残暴、狡诈、忘恩、愚昧、死亡,是邪恶的代表。蛇的这一双重特性突出地反映在民风习俗、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良 邪恶 化身 文化符号 阐释
下载PDF
铠甲之“在身”:中国传统武术实战性的历史透视 被引量:6
3
作者 岳涛 戴国斌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4-72,共9页
中国传统武术在当前所遭遇之现代性困境及实战性质疑,要求我们回到“由戎而武”的历史真实中,重新审视其真实面貌及“实战”的用武之地。铠甲之“在身”,照见古今不同之武术实践逻辑。铠甲“在身”的武术实践逻辑揭示:将必然防守交给铠... 中国传统武术在当前所遭遇之现代性困境及实战性质疑,要求我们回到“由戎而武”的历史真实中,重新审视其真实面貌及“实战”的用武之地。铠甲之“在身”,照见古今不同之武术实践逻辑。铠甲“在身”的武术实践逻辑揭示:将必然防守交给铠甲,重视简单高效具有破甲能力的进攻,重视力量体能与协调性、一势万遍的训练等,是中国传统武术在历史上面向实战的真实面貌。中国传统武术之实战性有多维体现,代表性绝艺如“六合劲”等,是古战场所向披靡之技艺。今日面临的“不能战”质疑,在本质上是中国传统武术被强行拉入西方主导的“现代搏击”实践逻辑而带来的尴尬和误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铠甲 具身化 武术 实战性 六合劲
下载PDF
胡塞尔的想象和幻象
4
作者 马克·里希尔 曾仲权(译)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1期15-26,共12页
马克·里希尔分析论证指出,在胡塞尔那里,想象是对没有物理载体的图像客体的一种“感知表象”,是感知表象式的拟象。而幻象和想象的区分虽不是严格确定,但还是有区别的。想象仍然有其当下不在场的图像主体,而幻象则没有当下不在场... 马克·里希尔分析论证指出,在胡塞尔那里,想象是对没有物理载体的图像客体的一种“感知表象”,是感知表象式的拟象。而幻象和想象的区分虽不是严格确定,但还是有区别的。想象仍然有其当下不在场的图像主体,而幻象则没有当下不在场的图像主体。幻象显现具有四大特征:一是多变性或变形性;二是在所谓连续的时间过程中非连续性的闪现;三是在同一个假定的时间连续体中具有间歇性;四是他们的显现是不存在的虚无。但是,幻象需要在想象行为中显现,尽管幻象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被其所代现的现实存在的图像主体。在戏剧表演中,戏剧人物是无法直观、并不存在的“感知”幻象,演员只能具身化这种不可形象化的戏剧人物。演员只有在具身化这一并不存在的感知幻象过程中进行移情,他才是好演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想象 幻象 虚无 具身化
下载PDF
元宇宙会是怎样的世界? 被引量:2
5
作者 吴畏 甘功平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6,共14页
对元宇宙这种世界观念的理解与界说,可以从其相关的几个邻近概念,比如可能世界、平行世界、虚拟世界和化身等的考察来进行。基于莱布尼茨式的可能世界的形而上学观照,元宇宙在其超越性意义上是对“人为何创造出这样的世界”之理由的追问... 对元宇宙这种世界观念的理解与界说,可以从其相关的几个邻近概念,比如可能世界、平行世界、虚拟世界和化身等的考察来进行。基于莱布尼茨式的可能世界的形而上学观照,元宇宙在其超越性意义上是对“人为何创造出这样的世界”之理由的追问,显现出元宇宙之为世界的自为性。从平行世界的角度来看,元宇宙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直接的镜像映射,而是受制于现实世界基准的场景世界。站在虚拟世界的立场,元宇宙反映了计算机技术逻辑基础上由技术—社会系统发展所构型的多个虚拟世界的拓扑结构。作为一种虚拟世界的构造性存在者,化身概念则是突出了元宇宙作为世界面向主体的(技术)生成性,这直接指向了主体的“在场”建构和沉浸式的体验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可能世界 平行世界 虚拟世界 化身
下载PDF
大卫·施特劳斯对道成肉身的哲学人类学阐释
6
作者 司强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00-105,共6页
面对自然主义与超自然主义的冲突,施特劳斯以神话学的方法,否认福音书的历史真实性,将其视为早期基督教社团的集体无意识创作。道成肉身不是出现在耶稣身上的一次性事件,而是不断出现在人类及其历史中,历史就是道成肉身的历史。施特劳... 面对自然主义与超自然主义的冲突,施特劳斯以神话学的方法,否认福音书的历史真实性,将其视为早期基督教社团的集体无意识创作。道成肉身不是出现在耶稣身上的一次性事件,而是不断出现在人类及其历史中,历史就是道成肉身的历史。施特劳斯对道成肉身的新解释,开启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人类学道路。以黑格尔哲学的观念论立场为基础,施特劳斯质疑《圣经》的历史真实性,捍卫基督教的神圣性。但是对《圣经》历史真实性的质疑,却瓦解了黑格尔哲学在历史与逻辑之间的一致性。施特劳斯对黑格尔哲学的解释分别影响了布鲁诺·鲍威尔和费尔巴哈。前者将基督教阐释为自我意识异化的产物,后者则以历史真实性为基础反对观念论,走上了唯物主义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成肉身 黑格尔 神话学
下载PDF
图像的表征——安吉利科《圣母领报图》中的情感表达
7
作者 高妍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3年第1期70-82,共13页
对“圣母领报”较为完整的描述出自《新约·路加福音》,此后,艺术家借助图像的力量,将作为经文“叙述者”的“圣母领报”中可读、可想、可看之间的张力表达出来,进而起到更为广泛且直接的流传效果。其中,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对“圣母领报”较为完整的描述出自《新约·路加福音》,此后,艺术家借助图像的力量,将作为经文“叙述者”的“圣母领报”中可读、可想、可看之间的张力表达出来,进而起到更为广泛且直接的流传效果。其中,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修士画家弗拉·安吉利科创作的《圣母领报图》就是众多宗教题材绘画中的杰作。安吉利科的《圣母领报图》作为“象征者”,看似对《圣经》文本做出的可视化处理,但通过分析文本叙述情节向图像转换的细微差别、创作时所处语境下的图像内涵,可以发现图像更深层的表征含义,即除了对“圣母领报”这一场景的描绘以外,《圣母领报图》用可见的图像表现出十分复杂且不可见的“道成肉身”时刻,进而通过图像表现出修士画家安吉利科的崇敬之情。此外,图像作为观看运作的“行为者”,引导着看与被看的交替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拉·安吉利科 意大利文艺复兴 绘画 《圣母领报图》 图像表征 道成肉身 行为者
下载PDF
奥古斯丁论圣像问题:视觉、形象与救赎
8
作者 贾伯辰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68-73,共6页
作为一个尚处在圣像论争兴起之前时代的拉丁教父,奥古斯丁在其著作中所建构的神学理论虽然没有直接涉及这一议题,却也矛盾性地蕴含着后世将激烈对立的两种观点的雏形,具体体现于他的与其视觉伦理紧密相关的神学认识论以及基督论之中。... 作为一个尚处在圣像论争兴起之前时代的拉丁教父,奥古斯丁在其著作中所建构的神学理论虽然没有直接涉及这一议题,却也矛盾性地蕴含着后世将激烈对立的两种观点的雏形,具体体现于他的与其视觉伦理紧密相关的神学认识论以及基督论之中。奥古斯丁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出的模糊立场,是他神学体系的复杂理论来源碰撞融合的结果,就其根源而言,则来自于基督教精神与其犹太传统在相互磨合中所产生的难以避免的内在悖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像 视觉 形象 道成肉身
下载PDF
语言是思想的化身——华兹华斯诗歌语言观的诠释学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光旭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1-85,共5页
道化肉身(incarnation)是基督教的一个重要思想,华兹华斯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化身。这一思想对打破西方世界从笛卡尔、洛克以来所崇拜的理性束缚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为现象学和诠释学等生命哲学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道化肉身(incarnation)是基督教的一个重要思想,华兹华斯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化身。这一思想对打破西方世界从笛卡尔、洛克以来所崇拜的理性束缚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为现象学和诠释学等生命哲学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因此,它是对浪漫主义诗学的一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化肉身 语言 思想 华兹华斯
下载PDF
从盖茨比中看菲茨杰拉德(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顺祥 解亚辉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43-45,59,共4页
弗兰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现代美国著名作家,被称作爵士时代的代言人。他的多数作品描绘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年轻一代的期望、不满和失望。1925年出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写作生涯的顶点。书中主人公盖茨比从多... 弗兰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现代美国著名作家,被称作爵士时代的代言人。他的多数作品描绘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年轻一代的期望、不满和失望。1925年出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写作生涯的顶点。书中主人公盖茨比从多个角度反映了作者的生活和精神历程,从而被认为是作者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茨比 菲茨杰拉德 缩影
原文传递
Open resetlogs操作对Oracle数据库恢复的影响
11
作者 梁昌明 袁功智 +1 位作者 秦占伟 杨建光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8年第4期52-53,55,共3页
目的:讨论Open resetlogs操作对Oracle数据库恢复的影响。方法:利用resetlogs操作前的备份进行数据库恢复,Oracle9i之前主要采用两段式方法执行恢复操作;Oracle10g中利用其归档日志的新格式。结果:2种方法均可以利用resetlogs操作前的... 目的:讨论Open resetlogs操作对Oracle数据库恢复的影响。方法:利用resetlogs操作前的备份进行数据库恢复,Oracle9i之前主要采用两段式方法执行恢复操作;Oracle10g中利用其归档日志的新格式。结果:2种方法均可以利用resetlogs操作前的备份进行数据库恢复。结论:Oracle9i之前分段实现数据库的恢复,步骤繁琐,建议用resetlogs操作打开数据库后,做一个一致性的全库备份;利用Oracle10g的改进特性,可以轻易地跨越resetlogs点进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ACLE incarnation resetlogs 备份 恢复
下载PDF
米谢尔·亨利和法国现象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小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7-24,共8页
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概述法国现象学运动及其发展和特点。第二部分通过对米谢尔·亨利的生命现象学的评述探讨亨利在法国现象学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部分总结归纳对法国现象学运动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法国 米谢尔·亨利 现象学运动 生命现象学
下载PDF
“今昔物语集”及日本中世的孔子故事--礼赞与讽刺之间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阳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1年第2期51-58,共8页
本文以『今昔物语集』和日本中世典籍中的孔子说话为研究对象。指出『今昔物语集』中的孔子像有着礼赞与讽刺的二元冲突,一方面对孔子所坚持的理念进行了讽刺,而另一方面则对孔子处处使用敬语表示尊重。而其后日本中世纪典籍中的孔子像... 本文以『今昔物语集』和日本中世典籍中的孔子说话为研究对象。指出『今昔物语集』中的孔子像有着礼赞与讽刺的二元冲突,一方面对孔子所坚持的理念进行了讽刺,而另一方面则对孔子处处使用敬语表示尊重。而其后日本中世纪典籍中的孔子像则大多以垂迹的方式被划入了佛教的怀抱,成为了佛教菩萨的化身,从而化解了日本孔子说话中自身的矛盾与冲突。笔者认为,这一文学现象是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与儒家、道教的中国本土文化,乃至神道教日本的本土文化从对立、并存到融合的一个文化发展轨迹的反映。『今昔物语集』则是这一现象的分水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昔物语集 孔子 佛教 冲突 垂迹
原文传递
功能性质视阈下的虚词多义特性再研究--以日语格助词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慈惠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0-128,共9页
相对于实词指称对应事物,其多义通过中心义的语义扩展认知操作派生而得,中心义也是多义之一这一现象来说,虚词则以标示实词或语句之句法成分与其他句法成分的语法关系之语法功能标记为己任,其上位抽象的本质义即是所标记的语法关系义,... 相对于实词指称对应事物,其多义通过中心义的语义扩展认知操作派生而得,中心义也是多义之一这一现象来说,虚词则以标示实词或语句之句法成分与其他句法成分的语法关系之语法功能标记为己任,其上位抽象的本质义即是所标记的语法关系义,多义则是指本质义在具体下属语境中对应变异在基本层级之中位的多个语法范畴。因此,虚词的本质义不是多义之一,多义之间不是派生与被派生的关系,没有中心义与边缘义之分,而是同层级的并列关系。区分清这一点具有理论意义,也是还原虚词和虚词多义的真实面貌,乃至做实虚词多义研究的第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词 本质义 基本层次范畴多义 化身/变异
下载PDF
等待的焦虑与“70后”诗人的时间之思——以阿翔《一切流逝完好如初》和翟文熙《时间软壳》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光顺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43-49,共7页
诗的道成肉身,是未曾得到充分关注的重要诗学命题,这同时涉及到两个维度,面向存在的诗歌之道和面向世界的诗歌的肉身。以翟文熙和阿翔代为表的70后诗人,是介于前代诗人(50后、60后)和下代诗人(80后、90后)之间的尴尬的一代,既没有前代... 诗的道成肉身,是未曾得到充分关注的重要诗学命题,这同时涉及到两个维度,面向存在的诗歌之道和面向世界的诗歌的肉身。以翟文熙和阿翔代为表的70后诗人,是介于前代诗人(50后、60后)和下代诗人(80后、90后)之间的尴尬的一代,既没有前代诗人恰逢文学成为时代中心的幸运,也没有下代诗人对于各种新媒体写作的熟稔,一种渴望被历史接纳的等待焦虑与植根于生存体验的时间之思就成为其内在主题。这种历史意识和时间体验在他们的写作中呈现出难以具体化的困境,这也就是诗的道成肉身的过程化开展难以被实现出来。诗性与哲性交融,但社会、政治和生活的更复杂主题却基本被过滤。这种困境既源于外在社会权力结构的压制,也源于70后诗人对于道成肉身的诗学自觉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后诗人 诗学精神 道成肉身 历史意识 时间体验
下载PDF
陶瓷文化在浅绛彩上的体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安维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69,共3页
在众多的陶瓷装饰手法中,浅绛彩作为一种独特的装饰方法,虽然短暂(仅在清末至民国时期)而又受到收藏家以及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就彩绘方法而言,有它的缺点(易退色),但它渗透着浓重的文化气息,本文主要从工艺上,绘画上,文学上较详细的描... 在众多的陶瓷装饰手法中,浅绛彩作为一种独特的装饰方法,虽然短暂(仅在清末至民国时期)而又受到收藏家以及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就彩绘方法而言,有它的缺点(易退色),但它渗透着浓重的文化气息,本文主要从工艺上,绘画上,文学上较详细的描写晚清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白瓷上绘制花纹,再染上淡赭和极少的水绿,草绿与淡蓝彩,经低温烧成,使其瓷上纹饰与纸娟上之浅绛画近似的一种。不过其题材已布局限于山水,除山水外尚有人物,花鸟,走兽之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文化 浅绛彩 体现
下载PDF
论人权的三个化身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曰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17-22,共6页
宪法权利体系、普通法律权利体系和国际人权体系是人权的三个化身,它们具有不同的含义,相互之间可以转化。但因未能洞悉人权的真谛,在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上形成人为的割裂。正确理解人权的三个化身理论,既能使人权的不同化身各得其位,... 宪法权利体系、普通法律权利体系和国际人权体系是人权的三个化身,它们具有不同的含义,相互之间可以转化。但因未能洞悉人权的真谛,在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上形成人为的割裂。正确理解人权的三个化身理论,既能使人权的不同化身各得其位,又能协力促进和保障人权,最大限度地实现每一个人的人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 化身 宪法权利 普通法律权利 国际人权
下载PDF
3DVC的交互行为及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鸣华 李玉洁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300-306,共7页
合理有效的交互行为,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认知、理解、掌握和获得,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创建了一个基于多代理技术的三维虚拟教室(3DVC)教学平台,实现虚拟学习环境中的交互行为.具体分析了3DVC的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了用户化身... 合理有效的交互行为,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认知、理解、掌握和获得,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创建了一个基于多代理技术的三维虚拟教室(3DVC)教学平台,实现虚拟学习环境中的交互行为.具体分析了3DVC的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了用户化身代理、化身智能寻径、教学场景的智能跟踪等.给出了3DVC的教学实现效果.通过平台,可以直观观察学生之间的交互情况,体现了知识认知、情感态度、信息交流方面的虚拟现实的交互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教室 交互 学习行为 化身
下载PDF
救赎与救劫——古代小说中的神仙降凡主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万晴川 王雅静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9-25,共7页
古代小说中的谪降描写,表现了道教关于罪谴、赎罪的观念。这一母题在不同时代被不同作者改造、置换,成为表达不同时代的中心意识和创作者个人人生感触的叙事要素。小说中的使命降世描写,则表现了道教有关劫难来临、道教英雄下凡救世的... 古代小说中的谪降描写,表现了道教关于罪谴、赎罪的观念。这一母题在不同时代被不同作者改造、置换,成为表达不同时代的中心意识和创作者个人人生感触的叙事要素。小说中的使命降世描写,则表现了道教有关劫难来临、道教英雄下凡救世的思想。神仙降凡叙事实际上就是追求宇宙和谐秩序的神话原型,无论是神仙思凡、犯错,还是人世间的劫难,都意味着和谐秩序遭到破坏,神仙谪下尘世修炼或降世救劫,就是要努力恢复和重建和谐的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古代小说 神仙降凡 救世
下载PDF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诗漫议
20
作者 朱炯远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09-110,共2页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诗是柳宗元的重要代表作,但其中"化身"之说历来的诗评家、注释家或避略不言,或语焉不详。本文从佛经中求得"化身"的确切含义,以之揆度柳诗,果使其诗意豁而显之。
关键词 柳宗元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诗歌 “化身” 诗意 思想感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