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地表Q值测试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9
1
作者 赵秋芳 云美厚 +2 位作者 朱丽波 李晓斌 李伟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97-1418,I0015,共23页
准确求取近地表品质因子Q值是构建近地表衰减Q模型、实施反Q滤波处理以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重要前提。通过对现有近地表品质因子估算方法的梳理,将其初步划分为岩石样本测试Q估算和地层原位测量Q估算两大类。前者依据测试原理的不同可... 准确求取近地表品质因子Q值是构建近地表衰减Q模型、实施反Q滤波处理以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重要前提。通过对现有近地表品质因子估算方法的梳理,将其初步划分为岩石样本测试Q估算和地层原位测量Q估算两大类。前者依据测试原理的不同可细分为应力-应变法、驻波法和行波法三种;后者按照现场观测技术的不同细分为微测井法、小折射法、大炮初至波法和面波法四种。进一步对不同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条件、探测范围、优点与不足等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各方法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总体而言,岩石样本测试Q估算的测量精度相对较高,但受样本自身局限性及测量频率与地震勘探频率的非一致性等因素影响,测量结果在地震勘探中的实用效果难遂人愿。微测井法和小折射法均可获得有限调查点的较准确Q值,具有较高的纵向分辨率,但难以精准描述Q值横向变化。此外,小折射法还受近地表观测条件限制,地域适应性欠佳。大炮初至直达波法易于估算近地表低降速层Q平均值,能够较好地描述近地表Q值的横向变化,但纵向分辨率不足。初至折射波法无法反映近地表高速层的衰减特性。可控源记录初至波法理论上可获得与小折射法同等精度的Q值纵向分辨率,且具有优于小折射法的横向Q值变化刻画能力。面波法主要应用瑞雷面波,包括来自大炮记录的瑞雷面波信息,其探测深度较小,主要揭示近地表风化层的Q值。此外,受面波信息处理、提取和速度频散曲线求取精度等限制,现有的面波法Q值估算精度有限。井地联合及多源信息融合Q反演应该是未来近地表准确Q值反演和应用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表 Q值 样本测试 原位观测 谱比法 层析反演
下载PDF
露天矿排土场散体岩土抗剪强度指标试验方案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正宇 赵惜墨 李爱兵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6年第2期59-63,共5页
通过现场对露天矿排土场散体岩土容重、块度组成、自然安息角的原位测试,在实验室制备细粒级试样进行大型直剪试验,根据室内试验结果及现场测试成果,计算混合粒级散体岩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为排土场稳定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该试验方案为... 通过现场对露天矿排土场散体岩土容重、块度组成、自然安息角的原位测试,在实验室制备细粒级试样进行大型直剪试验,根据室内试验结果及现场测试成果,计算混合粒级散体岩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为排土场稳定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该试验方案为获取露天矿排土场散体岩土抗剪强度指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排土场 散体岩土 抗剪强度 现场试验 室内试验
下载PDF
工程VSP技术在三峡坝区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双喜 刘永华 李江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316-325,共10页
通过对长江三峡枢纽工程坝区白岩尖1井的工程VSP测试,在采用四分量采集、双子波监控和复杂波场的波形识别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反映岩石特性的多种动弹模量,综合解释井口周围复杂的花岗岩岩体内部风化带分布和裂隙及岩脉充填分布.
关键词 垂直地震剖面 原位测试 动弹模量 三峡坝区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远东拟沙丁鱼渔场形成的三维环境特征
4
作者 邵煜 张春玲 +4 位作者 范家慧 傅利福 苏涵 闯子维 张梦莉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9-539,共11页
为深入了解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melanostictus)渔场的形成和变迁规律,基于“淞航号”连续3年在渔场区的现场调查数据,通过梯度依赖最优插值方法融合历史数据,综合分析了西北太平洋渔场形成的物理海洋和生物化学三维环境特征,并初步... 为深入了解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melanostictus)渔场的形成和变迁规律,基于“淞航号”连续3年在渔场区的现场调查数据,通过梯度依赖最优插值方法融合历史数据,综合分析了西北太平洋渔场形成的物理海洋和生物化学三维环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该海域远东拟沙丁鱼渔场中心位置及渔获量随温度、盐度、流场、叶绿素、溶解氧等环境因子变动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远东拟沙丁鱼渔场中心与温度锋面的径向变化、叶绿素浓度等值线的水平变化趋势均有较好的一致性,且渔场多分布在涡旋相互作用的边缘过渡区。渔场区适宜的温度、盐度、叶绿素范围分别约7~17℃、33.25~34.25、0.25~0.75 mg·m^(-3),高渔获点的溶解氧饱和度大于70%,对应的流速范围基本在0.5~1.0 m·s^(-1),渔获量与温度、盐度、叶绿素浓度、溶解氧饱和度等环境因子的垂向梯度大致呈反比关系。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太平洋渔情预报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环境 渔场形成 远东拟沙丁鱼 淞航号 现场调查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金川矿区地应力分布规律的回归分析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光存 杨志强 +1 位作者 高谦 李茂辉 《黄金》 CAS 2014年第12期29-33,共5页
通过收集整理金川矿区地应力实测数据,利用MATLAB软件中的相关工具,建立了主应力大小与埋深之间的回归函数关系,以及水平主应力和垂直主应力与埋深之间的回归函数关系,绘制了关系曲线;并研究归纳了金川矿区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研究结... 通过收集整理金川矿区地应力实测数据,利用MATLAB软件中的相关工具,建立了主应力大小与埋深之间的回归函数关系,以及水平主应力和垂直主应力与埋深之间的回归函数关系,绘制了关系曲线;并研究归纳了金川矿区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可为金川矿区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现场测量 回归分析 分布规律 金川矿区
下载PDF
城市道路沥青路面车辙的调查与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萌成 陈晓 王宝林 《路基工程》 2017年第1期13-17,21,共6页
车辙是沥青路面结构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杭州市城区主干道车辙现场调查与数值模拟,对车辙发生部位、深度分布和次生病害以及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调查分析表明:城市道路车辙频发于交叉口和公交站点,车辙周围常伴有推移和拥包等次... 车辙是沥青路面结构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杭州市城区主干道车辙现场调查与数值模拟,对车辙发生部位、深度分布和次生病害以及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调查分析表明:城市道路车辙频发于交叉口和公交站点,车辙周围常伴有推移和拥包等次生病害,车辙深度越大发生频次所占百分比越小。模拟结果表明,轮迹带车辙(推移)主要源于中面层的竖向/水平累积变形,面层加筋有利于消减车辙(尤其是推移)病害,当外荷载小于临界值时,车辙(推移)通常呈现为压密稳定的演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 沥青路面 车辙 现场调查 演化规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