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电阻热脱附土壤升温机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1
作者 葛松 孟宪荣 +1 位作者 许伟 施维林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822-3828,共7页
探究了原位电阻热脱附技术加热土壤升温机制及影响因素.利用原位电阻热脱附小试设备,研究了电流、加热方式、补水及负压对土壤升温和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升温主要通过两种机制:一是电能转化成热能,通电对土壤直接加热使土壤温度升... 探究了原位电阻热脱附技术加热土壤升温机制及影响因素.利用原位电阻热脱附小试设备,研究了电流、加热方式、补水及负压对土壤升温和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升温主要通过两种机制:一是电能转化成热能,通电对土壤直接加热使土壤温度升高,该升温机制主要存在于两电极之间的土壤;二是热传导,电极之间土壤温度最高,热量逐渐由高温土壤传导至低温土壤,使电极连线周边土壤温度逐渐升高.加热电流大小,影响土壤升温速度,电流越大,土壤升温越快,单位能耗越低;间歇加热方式与连续加热方式相比,土壤升温速度慢,达到相同温度所需时间长,但单位能耗低,仅是连续加热方式能耗的45.2%;加热过程中需不断向电极附近补充水分,以维持较高电流的持续加热;抽提负压大,土壤热损失多,单位能耗高,抽提负压对抽提管附近土壤温度影响最明显.在实际工程中,宜根据时间、成本和效果等选择合适的工艺条件,以期提高原位电阻热脱附修复污染土壤的效率,降低能耗,缩短工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热脱附 电阻热 土壤修复 升温机制 能耗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7A04铝合金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测定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红英 王晓峰 +4 位作者 唐宜 邓云喆 黄愉 孙远 王法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0-646,共7页
对7A04铝合金固溶处理后的连续冷却转变(CCT图)进行测定。通过动态电阻法测得冷却过程的电阻—温度曲线,根据曲线斜率的变化规律确定相变开始点、结束点以及临界冷却速度所处范围,绘制该合金的CCT图,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观察连... 对7A04铝合金固溶处理后的连续冷却转变(CCT图)进行测定。通过动态电阻法测得冷却过程的电阻—温度曲线,根据曲线斜率的变化规律确定相变开始点、结束点以及临界冷却速度所处范围,绘制该合金的CCT图,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观察连续冷却过程中合金的组织转变。结果表明:电阻对连续冷却过程的组织变化敏感,动态电阻法测得的CCT图是可信的;经470℃、1h固溶处理后,抑制相变发生的临界冷却速度低于35.37℃/s,但高于9.96℃/s;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相变开始温度和结束温度均降低,相变主要集中在150~400℃的温度区间发生;快速冷却时,合金保持较高的过饱和度,在60℃以下仍有相变发生,慢速冷却时,MgZn2平衡相在晶内和晶界大量析出并逐渐长大和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A04铝合金 CCT图 动态电阻 相变
下载PDF
6082铝合金CCT图的测定及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红英 赵延阔 +1 位作者 唐宜 王晓峰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37-1243,共7页
采用动态电阻法测得6082铝合金连续冷却过程的电阻-温度曲线,根据曲线斜率变化判断相变点及临界冷却速率,绘制出该合金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图),通过TEM对组织转变的观察验证了所测CCT图,模拟实际生产条件对CCT图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 采用动态电阻法测得6082铝合金连续冷却过程的电阻-温度曲线,根据曲线斜率变化判断相变点及临界冷却速率,绘制出该合金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图),通过TEM对组织转变的观察验证了所测CCT图,模拟实际生产条件对CCT图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动态电阻法测得的CCT图是可信的;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相变开始温度先降低,在达到某冷却速率时骤升,然后继续降低;相变主要集中在220—400℃的温度区间发生,抑制相变发生的临界冷却速率在16—34℃/s之间;20mm厚实验合金板适宜采用60℃水淬,淬火转移时间较长,利用所测CCT图可以制定分级淬火工艺,从而在最大限度减小淬火应力的同时抑制平衡相的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82铝合金 CCT图 动态电阻 相变 冷却速率
原文传递
污染场地原位热修复技术与能效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小刚 张芳 +3 位作者 李书鹏 韦云霄 侯德义 李广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0-206,共7页
本文围绕原位热修复技术所存在的有效性和能耗难以评估的问题,基于原位热修复技术机制、影响因素、能效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原位热修复技术热量传递和污染物驱动机制,探讨热导率和电导率等原位热修复能效的影响因素;基于电阻加热(E... 本文围绕原位热修复技术所存在的有效性和能耗难以评估的问题,基于原位热修复技术机制、影响因素、能效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原位热修复技术热量传递和污染物驱动机制,探讨热导率和电导率等原位热修复能效的影响因素;基于电阻加热(ERH)修复技术原位中试研究,分析了ERH系统的加热性能和该场地加热0~100 d的温度场时空分布,解析温度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ERH存在电阻发热和电极井热传导两种机制,加热效率受电极井距离和地层环境影响,热量散失是未来原位热修复技术能效评估应关注和研究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原位热修复 电阻加热 温度分布 能效评估
下载PDF
2A14合金的连续冷却转变动力学曲线及其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红英 赵延阔 +2 位作者 唐宜 王晓峰 邓云喆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68-974,共7页
测定2A14合金连续冷却转变动力学曲线(CCT图),并对该曲线进行应用研究。通过DSC分析和SEM组织观察确定2A14合金合理的固溶温度,采用动态电阻法测得固溶后合金连续冷却过程的电阻—温度曲线,根据曲线斜率变化判断相变信息,绘制2A14合金... 测定2A14合金连续冷却转变动力学曲线(CCT图),并对该曲线进行应用研究。通过DSC分析和SEM组织观察确定2A14合金合理的固溶温度,采用动态电阻法测得固溶后合金连续冷却过程的电阻—温度曲线,根据曲线斜率变化判断相变信息,绘制2A14合金的CCT图,利用透射电镜(TEM)观察连续冷却过程中合金的组织转变。结果表明:2A14合金适宜的固溶温度为505℃;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相变开始温度先降低,在达到某冷却速度时骤升,然后持续增加;相变主要集中在140~380℃的温度区间发生,抑制相变发生的临界冷却速度稍大于38.5℃/s;在实验范围内,20 mm厚的2A14合金板适宜采用60℃或100℃水淬,参考所测CCT图制定分级淬火工艺,可以在最大限度减小淬火应力的同时,抑制第二相的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A14合金 连续冷却转变动力学曲线(CCT图) 原位电阻 相变 冷却速度
下载PDF
Al-Zn-Mg-Sc合金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测定 被引量:3
6
作者 何振波 赵延阔 +3 位作者 王晓峰 尹志民 李红英 崔建忠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43-50,共8页
测定了Al-Zn-Mg-Sc合金固溶处理后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通过动态电阻法测得冷却过程的电阻-温度曲线,根据曲线斜率的变化规律确定相变开始点、结束点以及临界冷却速度范围,绘制出该合金的CCT图,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观察连... 测定了Al-Zn-Mg-Sc合金固溶处理后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通过动态电阻法测得冷却过程的电阻-温度曲线,根据曲线斜率的变化规律确定相变开始点、结束点以及临界冷却速度范围,绘制出该合金的CCT图,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观察连续冷却过程的组织转变.结果表明,动态电阻法测得的CCT图是可信的;在470℃,保温1 h固溶处理后,抑制相变发生的临界冷速在2 168.0℃/min以下,但高于716.8℃/min,相变主要集中在150~420℃的温度区间发生;当冷却速度较慢时,平衡相η在晶内和晶界大量析出并逐渐长大和粗化,当冷却速度较快时,合金保持了较高的过饱和度,冷却到70℃以下仍有相变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Sc合金 CCT图 动态电阻 相变 连续冷却
下载PDF
原位电阻热脱附修复氯代烃污染土壤 被引量:10
7
作者 孟宪荣 葛松 +2 位作者 许伟 吴建生 李长宁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69-676,共8页
针对原位电阻热脱附(ISERH)技术基础性研究不足、缺乏小试设备研发等问题,利用自主研发ISERH设备,以1,2-二氯乙烷和氯苯为目标污染物,探究了ISERH过程中土壤温度变化及设定温度、加热时间、污染物种类、老化时间对污染物热脱附效果的影... 针对原位电阻热脱附(ISERH)技术基础性研究不足、缺乏小试设备研发等问题,利用自主研发ISERH设备,以1,2-二氯乙烷和氯苯为目标污染物,探究了ISERH过程中土壤温度变化及设定温度、加热时间、污染物种类、老化时间对污染物热脱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脱附过程中氯代烃污染土壤的主要阴离子SO4^(2-)和Cl^(−)含量分别提高了121.92和49.82 mg·kg^(−1),土壤电阻降低,土壤升温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设定温度72℃(1,2-二氯乙烷和水共沸点)、加热时间12 h时,污染物去除效果不佳;提高设定温度至95℃,延长加热时间至36 h时,1,2-二氯乙烷去除率可达78.29%~100%。在修复效果的比较上,浅层土壤优于深层土壤;在能量利用率的比较上,间歇加热抽提优于连续加热抽提。污染物性质及土壤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是影响污染物热脱附效果的主要因素,单一污染土壤的1,2-二氯乙烷去除率高于氯苯;在先加入1,2-二氯乙烷后再加入氯苯的复合污染土壤中,氯苯去除率高于1,2-二氯乙烷;老化时间越长,污染物热脱附去除效果越差。本研究结果可为ISERH技术修复氯代烃化工污染场地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电阻热脱附 氯代烃 土壤修复 复合污染
原文传递
MEASUREMENT OF SOLID SLURRY FLOW VIA CORREL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FLOW METER,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 AND MECHANISTIC MODELLING 被引量:3
8
作者 XU Jing-yu WU Ying-xiang +5 位作者 ZHENG Zhi-chu WANG M. MUNIR B. OLUWADAREY H. I. SCHLABERG H. I. WILLIAMS R. A.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4期557-563,共7页
The study presented here was carried out to obtain the actual solids flow rate by the combination of 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 and electromagnetic flow meter. A new in-situ measurement method based on measureme... The study presented here was carried out to obtain the actual solids flow rate by the combination of 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 and electromagnetic flow meter. A new in-situ measurement method based on measurements of the Electromagnetic Flow Meters (EFM) and 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 (ERT) to study the flow rates of individual phases in a vertical flow was proposed. The study was based o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that were carded out with a 50 mm vertical flow rig for a number of sand concentrations and different mixture velocities. A range of sand slurries with median particle size from 212 μm to 355 μm was tested. The solid concentration by volume covered was 5% and 15%, and the corresponding density of 5% was 1078 kg/m^3 and of 15% was 1238 kg/m^3. The flow velocity was between 1.5 m/s and 3.0 m/s. A total of 6 experimental tests were conducted. The equivalent liquid model was adopted to validate in-situ volumetric solids fraction and calculate the slip veloc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RT technique can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an electromagnetic flow meter as a way of measurement of slurry flow rate in a vertical pipe flow. However it should be emphasized that the EFM results must be treated with reservation when the flow pattern at the EFM mounting position is a non-homogenous flow. The flow rate obtained by the EFM should be corrected considering the slip velocity and the flow patte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urry measurement 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 (ERT) Electromagnetic Flow Meters (EFM) in-situ mean volumetric fraction slip velocity
原文传递
长三角某石油烃污染场地地下水原位电阻加热修复技术工程应用
9
作者 余锦涛 张长波 +5 位作者 徐剑锋 宋盘龙 盛健 陆锟 廖志强 商照聪 《应用技术学报》 2022年第1期83-90,共8页
以我国长三角地区某典型机械厂石油烃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为案例,阐述原位电阻加热技术对有机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过程。通过原位电阻加热将水土同步加热至近100℃,将污染物从土壤和地下水中脱附出来,配以多相抽提井将污染物抽出并进行后... 以我国长三角地区某典型机械厂石油烃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为案例,阐述原位电阻加热技术对有机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过程。通过原位电阻加热将水土同步加热至近100℃,将污染物从土壤和地下水中脱附出来,配以多相抽提井将污染物抽出并进行后续处理;设置地下温度、压力监测点,动态监测修复过程;设置地下水监测井,定期采集地下水样品,评估修复效果。地下水样品中污染物浓度监测结果表明,加热50 d后(加热中期)各监测点位的地下水石油烃的修复达标率超过65%,加热108 d后(加热后期)达标率达100%。后期尚需对地下水污染物开展进一步跟踪监测,验证该技术的持久性和彻底性,为后续技术示范推广与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和成功的经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热修复 原位电阻加热 地下水修复 石油烃
下载PDF
原位电阻加热修复热传递模型构建及数值模拟
10
作者 陈智康 岳瑞 +2 位作者 刘柳君 尹立普 毛旭辉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653-2662,共10页
原位电阻加热(Electrical resistance heating,ERH)技术在场地修复中工艺参数的选取较多依赖于工程经验,ERH热量传递的数值模型能够模拟不同工艺参数下土壤加热的温度场,从而为ERH工艺参数的选取提供理论指导。利用电阻加热土柱装置实... 原位电阻加热(Electrical resistance heating,ERH)技术在场地修复中工艺参数的选取较多依赖于工程经验,ERH热量传递的数值模型能够模拟不同工艺参数下土壤加热的温度场,从而为ERH工艺参数的选取提供理论指导。利用电阻加热土柱装置实验验证了建立的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并应用在场地尺度下探讨了电场强度、电极间距和地下水流动对原位三相电阻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实测值和模拟值均方误差为0.05~12.29,平均相对误差为0.42%~5.32%。随着电场强度越大,土壤升温速率显著加快;电场强度90 V·m^(−1)时,综合考虑电极井建设数量、加热时长及能耗,最适宜的电极间距为6 m;对电极附近补水可以显著缩短加热时长。较快的地下水流动会降低场地升温速率,不利于场地的修复;对于地下水流速过快的场地应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缓解热量流失。本研究结果可为原位电阻加热工程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修复 原位电阻加热 数值模拟 热量传递 电场强度 电极间距 地下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