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6
1
作者 周国华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4年第6期1097-1106,共10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巨大环境风险。笔者围绕土壤重金属元素生物有效性(可给性)概念、元素形态与有效性影响因素、有效态(可给态)实验技术,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土壤金属元素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取决于其地球化学行为、元素成因来源、土... 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巨大环境风险。笔者围绕土壤重金属元素生物有效性(可给性)概念、元素形态与有效性影响因素、有效态(可给态)实验技术,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土壤金属元素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取决于其地球化学行为、元素成因来源、土壤理化条件(p H值、有机质、粘土矿物与化学活性矿物、土壤粒级组成等)以及植物根际效应等。选择性单步提取和连续提取是检测土壤元素形态、有效态的有效和可行方法。针对手—口是土壤铅等污染物在儿童群体暴露的重要途径,发展了生物可给态体外试验方法。土壤污染物生物有效性和可给性已成为土壤污染风险评价的重要指标参数,实验成果也为土壤污染修复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生物有效性(可给性) 选择性提取 体外试验方法 元素地球化学行为
下载PDF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IUD在人工配制液中铜的腐蚀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承典 徐乃欣 +2 位作者 陆菊芳 丁翠红 杨秉炎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8-32,共5页
本文应用腐蚀电化学的极化电阻技术研究铜在人工配制液中的腐蚀行为,由测得的极化电阻可以算出相应的腐蚀电流和腐蚀速度的瞬时值,根据给定期间一系列数据积分可得出平均腐蚀速度。纯度自99.7%至99.99%的几种铜管试样表现... 本文应用腐蚀电化学的极化电阻技术研究铜在人工配制液中的腐蚀行为,由测得的极化电阻可以算出相应的腐蚀电流和腐蚀速度的瞬时值,根据给定期间一系列数据积分可得出平均腐蚀速度。纯度自99.7%至99.99%的几种铜管试样表现出相近的腐蚀速度,表明钢的纯度不是这种腐蚀的决定因素,而介质的pH起重要作用,pH6.3时的腐蚀速度是pH8.0时的5倍左右。这可以解释文献中铜释放率数据的分散性,因为人体宫腔液的pH有较大的差异。消炎痛对铜在人工配制液中的腐蚀没有什么影响。电化学方法应用于IUD体外试验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节育器 体外试验 铜腐蚀 极化电阻法
下载PDF
中草药蒲公英的体外抑菌试验 被引量:16
3
作者 孟静思 袁进罡 马辉 《河北化工》 2013年第03X期29-31,共3页
研究了中草药蒲公英的体外抑菌作用。对蒲公英水提物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试管二倍稀释法进行试验。实验得出,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54.19mg/mL,最低杀菌浓度(MBC)均为216.75mg/mL;对绿脓杆菌的MIC为... 研究了中草药蒲公英的体外抑菌作用。对蒲公英水提物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试管二倍稀释法进行试验。实验得出,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54.19mg/mL,最低杀菌浓度(MBC)均为216.75mg/mL;对绿脓杆菌的MIC为54.19mg/mL,MBC为108.38mg/mL;对粪肠球菌的MIC为108.38mg/mL,MBC 433.50mg/mL。结果表明,中草药蒲公英的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粪肠球菌均具有体外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蒲公英 体外抑菌 琼脂平板扩散法 试管二倍稀释法
下载PDF
和厚朴酚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一桢 张文娟 +2 位作者 唐兰如 刘红 陈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3720-3727,共8页
目的优化和厚朴酚长循环脂质体(HLCL)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及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以和厚朴酚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HLCL组方,并对优化组方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观察HLCL表面形态,透析法研究HLCL体外释放情况,UPLC-... 目的优化和厚朴酚长循环脂质体(HLCL)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及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以和厚朴酚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HLCL组方,并对优化组方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观察HLCL表面形态,透析法研究HLCL体外释放情况,UPLC-MS/MS法研究大鼠分别ig等剂量和厚朴酚及HLCL(20 mg/kg和厚朴酚)后的血浆药动学参数。结果 HLCL的最优制备条件为大豆磷脂酰胆碱-胆固醇-m PEG2000-DSPE的质量比为8∶1∶1、药脂质量比为1∶10、超声时间为12 min。在此条件下,HLCL在TEM下为圆球,包封率84.7%、载药量10.4%、平均粒径121.5 nm、Zeta电位-30.8 mV。HLCL体外释放缓慢,24 h在p H 1.2和p H 6.9释放介质中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80%和71%。大鼠ig给药后,HLCL组和厚朴酚的C_(max)、t_(max)、t_(1/2)分别为(23.29±11.76)ng/m L、(0.13±0.05)h和(10.59±5.72)h,和厚朴酚组的Cmax、tmax、t1/2分别为(79.34±56.32)ng/m L、(0.30±0.07)h和(4.44±3.14)h,两组的AUC0-∞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游离和厚朴酚相比,HLCL体外释放缓慢,体内吸收迅速、消除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厚朴酚 长循环纳米脂质体 体外释放 药动学 包封率 正交试验 透析法 UPLC-MS/MS 累积释放率
原文传递
蓝玉簪龙胆提取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菁菁 李旭波 +5 位作者 耿铮 张弦 侯颖 刘水冰 许文忠 田琼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24-1027,共4页
目的研究蓝玉簪龙胆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内外抗菌活性。方法体外实验部分:蓝玉簪龙胆分别以乙醇、氯仿、正丁醇、蒸馏水提取,得到极性不同的4部分产物,利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 目的研究蓝玉簪龙胆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内外抗菌活性。方法体外实验部分:蓝玉簪龙胆分别以乙醇、氯仿、正丁醇、蒸馏水提取,得到极性不同的4部分产物,利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体内实验部分:采用腹腔注射MRSA法建立小鼠感染模型,分别给予蓝玉簪龙胆水提液高、中、低剂量,银黄胶囊治疗15 d,并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观察存活率。结果体外实验:蓝玉簪龙胆各极性组分对MRSA和MSSA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正丁醇组分抑菌作用最强,其次为乙醇、水层组分;体内试验:除了蓝玉簪龙胆大剂量组,其余各治疗组存活率均高于模型对照组,而蓝玉簪龙胆中剂量组存活率最高。结论蓝玉簪龙胆对MRSA和MSSA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而且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对MRSA感染小鼠有一定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玉簪龙胆 提取物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体外抑菌实验 肉汤稀释法 腹腔感染
下载PDF
头孢丙烯国产口服制剂质量评价与生物等效性初步预测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斗胜 王晨 +3 位作者 于丽娜 王立新 刘春亮 胡昌勤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20-1128,共9页
目的:评价头孢丙烯国产口服制剂质量并初步预测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HPLC法分析原料及制剂的杂质谱变化,采用光纤探头与流通池法结合,模拟胃肠环境下,研究头孢丙烯片、分散片和胶囊的溶出曲线及溶出行为差异。HPLC法:采用Alltima-C_(18... 目的:评价头孢丙烯国产口服制剂质量并初步预测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HPLC法分析原料及制剂的杂质谱变化,采用光纤探头与流通池法结合,模拟胃肠环境下,研究头孢丙烯片、分散片和胶囊的溶出曲线及溶出行为差异。HPLC法:采用Alltima-C_(18)色谱柱(4.6 mm×250 mm,3.5μm),柱温25℃,流速1.0 mL·min^(-1);有关物质测定时以0.23%磷酸二氢铵溶液—甲醇的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5 nm;溶出曲线实验时,以磷酸二氢铵溶液(称取磷酸二氢铵20.7 g.加水1 800 mL使溶解,用磷酸调节pH至4.4)-乙腈(90∶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光纤溶出法:分别以水、介质1、介质2为溶出介质,溶出体积900 m ,采用转篮法,转速为100 r·min^(-1),分别在4、8、10、30 min时取样。流通池法:以水、介质1、介质2为溶出介质,温度37.0℃,流速4 mL·min^(-1),分别在3、6、10、15、30 min时取样。结果:国产头孢丙烯制剂中主要杂质为头孢羟氨苄,属工艺杂质;各剂型中头孢羟氨苄与总杂质控制较好,分别约含0.3%和0.4%左右;与专利药相比,无明显差异;国产头孢丙烯片具有与专利药相同的体外溶出行为;分散片和胶囊的体外溶出行为与片剂相似,无明显差异,表现为快速释放。结论:头孢丙烯国产口服制剂质量较好,工艺较稳定;国产头孢丙烯片与专利药相比,药品质量无差异,体外溶出实验初步预测二者生物等效;而分散片和胶囊的快速溶出,对保证头孢丙烯的临床抗菌效果是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菌素 头孢丙烯 杂质谱 生理模拟介质 胃肠环境 生物等效性 体外溶出实验 体外替代方法 光纤溶出法 流通池法 HPLC法
原文传递
肽类微球注射剂释放度实验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梁苑英竹 林晓鸣 +2 位作者 刘万卉 庾莉菊 杨化新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918-2923,共6页
简述了已经上市的肽类微球注射剂的临床应用与作用机制,概述了微球制剂的体外释放实验;从肽类微球制剂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分析、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的验证、体内体外相关性与预测模型研究等方面,探讨肽类微球注射剂体外释放度的评价策略... 简述了已经上市的肽类微球注射剂的临床应用与作用机制,概述了微球制剂的体外释放实验;从肽类微球制剂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分析、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的验证、体内体外相关性与预测模型研究等方面,探讨肽类微球注射剂体外释放度的评价策略。为肽类微球注射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类微球注射剂 体外释放实验 体内外相关性 方法评价
原文传递
止痹痛巴布剂体内外透皮给药的相关性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庆月 唐斌斌 +1 位作者 杜书君 郝保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4-486,共3页
目的考察止痹痛巴布剂体内外透皮给药的相关性。方法体外试验采用单室扩散池,HPLC法检测接收池中青藤碱的质量浓度;体内试验检测大鼠的血药浓度,采用W-N法计算累积吸收质量浓度。对体外累积透过质量浓度与体内累积吸收质量浓度进行线性... 目的考察止痹痛巴布剂体内外透皮给药的相关性。方法体外试验采用单室扩散池,HPLC法检测接收池中青藤碱的质量浓度;体内试验检测大鼠的血药浓度,采用W-N法计算累积吸收质量浓度。对体外累积透过质量浓度与体内累积吸收质量浓度进行线性回归。结果回归方程为Y=0.097 24 X+0.323 91,r=0.955 1,体内外相关性非常显著(α=0.001)。结论此方法可用于评价透皮给药系统体内外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痹痛巴布剂 透皮给药系统 体内试验 体外试验 相关性 W-N法 青藤碱
原文传递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骨植入物镍离子释放的体外测试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郑亚亚 吕原原 +6 位作者 杨英 杨艳丽 闫鹏伟 李景元 宋丽霞 缪祥文 汤京龙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3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骨植入物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镍离子析出的风险,植入物镍离子释放在体内很难直接测试,为此本文建立一种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骨植入物镍离子释放的体外测试方法。方法选用磷酸盐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t soluti... 目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骨植入物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镍离子析出的风险,植入物镍离子释放在体内很难直接测试,为此本文建立一种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骨植入物镍离子释放的体外测试方法。方法选用磷酸盐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t solution,PBS)作为测试液,用于植入物镍离子的浸提,将植入物置于带盖容器中,容器中装有PBS,将容器静置在温度稳定控制的恒温培养箱内(37±1)℃下,静置相应设置的时间点,每个时间点设1组空白试验和3个相同平行试样进行镍释放量测定,分别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er,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设备测试溶液中镍离子浓度。结果随时间推移从器械中释放出来的镍离子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镍离子释放时点为4周时,释放周期结束,AAS测得镍离子释放量平均值为0.37×10^(-3)μg/(cm^(2)·d),累计释放量平均值为10.22×10^(-3)μg/cm^(2)。ICP-MS测得镍离子释放量平均值为0.29×10^(-3)μg/(cm^(2)·d),累计释放量平均值为7.9×10^(-3)μg/cm^(2)。AAS和ICP-MS两种测试方法测试结果差异性不大,结果数据的走势相同说明试验可重复性高。结论此方法可为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骨植入物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确保植入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镍离子的析出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保证其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骨植入物 镍离子释放 体外测试方法
下载PDF
姜油树脂自微乳载药体系的设计、表征及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晓晨 孙敬蒙 +2 位作者 白彩萍 王丹 张炜煜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对姜油树脂自微乳载药体系进行设计及形态学表征,并进行体外释放的研究。方法以包封率和透光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混合方式、混合温度、混合速度、混合时间以及姜油树脂与EO比例对姜油树脂自微乳制备工艺的影响;采用正... 目的对姜油树脂自微乳载药体系进行设计及形态学表征,并进行体外释放的研究。方法以包封率和透光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混合方式、混合温度、混合速度、混合时间以及姜油树脂与EO比例对姜油树脂自微乳制备工艺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以综合加权评分法分析测定结果。测定姜油树脂自微乳进行粒径、Zate电位、表观形态、包封率和载药量并研究其体外释放。结果通过对姜油树脂自微乳载药体系的设计,得粒径为79. 5±5. 30 nm,Zeta电位为-30. 85±0. 52 m V,包封率为90. 33%±0. 20%,载药量为2. 5446±0. 03 mg·m L^(-1)的优化姜油树脂自微乳,形态学表征结果显示:制备的姜油树脂自微乳的分散性、稳定性良好,且12 h释放度达90. 58%±1. 65%。结论制得的姜油树脂自微乳粒径小、包封率较高、理化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药物释放性能,该结果对更好地开发利用姜油树脂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油树脂 自乳化释药系统 干姜 表征 体外释放 工艺优化 正交实验 综合加权评分法
原文传递
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微球体内外释放度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苑英竹 袁松 +3 位作者 郭宁子 刘万卉 杨化新 庾莉菊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53-963,共11页
目的:研究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微球体外释放度加速试验方法,并探讨与体内释放的相关性,为该制剂的有效性评价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转瓶法和流池法考察了温度、pH、转速、流速、样品池的种类、膜的排列方式、玻璃珠以及加样方式等影... 目的:研究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微球体外释放度加速试验方法,并探讨与体内释放的相关性,为该制剂的有效性评价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转瓶法和流池法考察了温度、pH、转速、流速、样品池的种类、膜的排列方式、玻璃珠以及加样方式等影响因素,建立了体外加速释放在温度37℃、片剂池(22.6 mm)、流速16 mL·min-1和pH 10.0缓冲液中进行的流池法,并与在温度37℃、转速6 r·min-1和pH 10.0缓冲液中进行的转瓶法进行对比。结果: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微球在流池法中的释放均快于转瓶法中的释放;且2种制剂样品不同方法测定结果趋势一致,制剂A释放快于制剂B;对流池法体外加速释放-体内释放进行线性回归,制剂A和B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8 2、0.960 9。结论:采用流池法测定的体外加速释放快于转瓶法,且与体内释放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为评价奥曲肽微球制剂的体内外释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微球 体外加速释放试验 转瓶法 流池法 体内释放分析
原文传递
半夏泻心结肠靶向片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行为 被引量:3
12
作者 余巧 冯白茹 +3 位作者 申茹 李大炜 徐英辉 祁银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90-2295,共6页
目的制备半夏泻心结肠靶向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以粉碎度、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渗漉速度为影响因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含有量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制备包衣片后,小杯法测定黄芩苷、盐酸小檗碱体外释放度,... 目的制备半夏泻心结肠靶向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以粉碎度、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渗漉速度为影响因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含有量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制备包衣片后,小杯法测定黄芩苷、盐酸小檗碱体外释放度,筛选包衣处方。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粉碎度粗粉,乙醇体积分数70%,乙醇用量10倍,渗漉速度2~3 mL/(min·kg),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含有量分别为14.687 4%、6.993 0%;最佳包衣处方为4.4%Eudragit S100,0.6%邻苯二甲酸二乙酯,1%滑石粉,包衣增重8%。结肠靶向片在0.1 mol/L HCl(2 h)、磷酸盐缓冲液(pH 6.8,4 h)中累积释放度小于5%,而在磷酸盐缓冲液(pH 7.8~8.0,1 h)中达到85%以上。结论半夏泻心结肠靶向片可实现结肠定位释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结肠靶向片 制备 体外释放行为 正交试验 小杯法
下载PDF
艾司唑仑片溶出数据的Weibull分布 被引量:3
13
作者 翟聪杰 陈华 南楠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89-1093,共5页
目的:使用Weibull分布模型拟合艾司唑仑片的溶出曲线,通过比较6条曲线参数来评价制备工艺,并为评价艾司唑仑体外溶出行为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利用DDSolver软件分别对来自市场抽验的6个不同厂家的样品进行溶出数据拟合。以自制样品G为参... 目的:使用Weibull分布模型拟合艾司唑仑片的溶出曲线,通过比较6条曲线参数来评价制备工艺,并为评价艾司唑仑体外溶出行为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利用DDSolver软件分别对来自市场抽验的6个不同厂家的样品进行溶出数据拟合。以自制样品G为参比,利用OriginPro 8.0对各参数进行双侧t-检验。结果:与样品G进行比较,由t-检验结果发现:样品B仅T_d值表现出明显差异;样品A的T_(50)和T_d值均有明显差异;而样品D除了T_(50)和T_d值外,形状参数β也表现出了明显差异;C、E、F 3批样品除了位置参数T_i外,其余各参数均有明显差异。结论:每批样品需要达到较高的溶出速率才能使溶出曲线与样品G一致。因此,样品A通过优化粒径,样品D经过优化工艺参数和辅料,均可以获得较高的溶出速率;而C、E、F 3批样品要想达到此目的有点困难,需对工艺参数和处方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唑仑 镇静催眠药 精神类管制药品 药物体外溶出度 溶出曲线 曲线参数 溶出行为 制备工艺评价 仿制药 一致性评价 WEIBULL分布 DDSolver OriginPro 8.0 t-检验 模型依赖法
原文传递
基于L5178Y细胞的Pig-a基因突变试验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亚楠 王雪 文海若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9-96,共8页
目的:采用不同作用机制化合物研究基于L5178Y细胞体外Pig-a基因突变试验方法。方法:使用不同浓度范围的马兜铃酸I(aristolochic acid I,AAI)、N-亚硝基二乙胺(N-nitrosodiethylamine,NDEA)、甲磺酸甲酯(methyl methanesulfonate,MMS)、... 目的:采用不同作用机制化合物研究基于L5178Y细胞体外Pig-a基因突变试验方法。方法:使用不同浓度范围的马兜铃酸I(aristolochic acid I,AAI)、N-亚硝基二乙胺(N-nitrosodiethylamine,NDEA)、甲磺酸甲酯(methyl methanesulfonate,MMS)、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秋水仙素(colchicine,COL)、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糖精、乙烯利、苯并芘[benzoa pyrene,B(a)P]和4-硝基喹啉-N-氧化物(4-nitroquinoline N-oxide,4-NQO)共10种化合物,分别与L5178Y细胞作用一段时间后表达8 d,细胞经APC抗CD45与PE抗CD90.2抗体孵育后使用流式细胞术收集100万个细胞并识别表型为CD90-/CD45^(+)突变细胞,并计算突变率。结果:致突变剂AAI、NDEA、MMS、MMC、B(a)P、4-NQO分别在无或有代谢活化条件下导致L5178Y细胞Pig-a基因突变率显著性升高,而需代谢活化的致突变剂CP、整倍体诱变剂COL、非遗传毒性致癌物乙烯利和糖精的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基于L5178Y细胞的体外Pig-a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可在无及有代谢活化条件下有效检出致突变剂,特异性和可靠性较高,在药物基因突变风险评价及机制研究领域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毒性 Pig-a基因突变 L5178Y细胞 体外试验 致突变剂 方法研究
原文传递
筛选降尿酸肽的体外测定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柳 康小燕 +2 位作者 梁明 张婷 任娇艳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9-257,共9页
由于紫外分光光度法、NBT/PMS显色法、荧光分析法,MTS/PMS还原法等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活性检测方法对多肽检测的局限性,本文建立了适用于筛选降尿酸多肽类物质的体外测定方法,采用双酶偶联法联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多肽类物... 由于紫外分光光度法、NBT/PMS显色法、荧光分析法,MTS/PMS还原法等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活性检测方法对多肽检测的局限性,本文建立了适用于筛选降尿酸多肽类物质的体外测定方法,采用双酶偶联法联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多肽类物质的体外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以双酶偶联法优化样品测定的反应体系,得到最适反应条件:黄嘌呤浓度0.22 mmol/L,酶浓度0.52 u/m L,缓冲液pH 8.0,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0 min;优化尿酸分离的液相条件,确定最适检测条件:95%15 mmol/L NH4H2PO4+5%甲醇,pH 6.5,流速1 m 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90 nm。实验表明,最适条件下双酶偶联法和HPLC法检测精密度良好,准确度达95%以上。双酶偶联法联合HPLC法可高效、准确进行多肽降尿酸活性检测。双酶偶联法联合HPLC法证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具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可作为降尿酸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 体外检测 尿酸 双酶偶联法 HPLC法 黄嘌呤氧化酶
原文传递
愈溃膜对6种常见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丽萍 段晓颖 孙广科 《中国药业》 CAS 2012年第22期25-26,共2页
目的考察愈溃膜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中药抗菌试验试管法,以蜂胶口腔膜为对照,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愈溃膜对大肠埃希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较强,对金黄色... 目的考察愈溃膜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中药抗菌试验试管法,以蜂胶口腔膜为对照,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愈溃膜对大肠埃希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较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稍弱,总体效果优于蜂胶口腔膜。结论愈溃膜对6种常见细菌具有抑制作用,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愈溃膜 体外抑菌作用 试管法
下载PDF
防晒化妆品UVA防护效果体外测试与人体测试结果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宁 刘娟 +2 位作者 杨丽 郑洪艳 张思华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16年第2期41-43,共3页
采用体外方法与人体试验对化妆品UVA防护性能进行评价,并考察两种方法测试结果的相关性。即利用ISO24443中UVA体外防护效果测试方法以及人体PPD法,对5种防晒化妆品进行评价,并将人体试验与体外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体外测试结果... 采用体外方法与人体试验对化妆品UVA防护性能进行评价,并考察两种方法测试结果的相关性。即利用ISO24443中UVA体外防护效果测试方法以及人体PPD法,对5种防晒化妆品进行评价,并将人体试验与体外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体外测试结果与人体法测试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晒化妆品 UVA防护 体外评价方法 人体PPD法
下载PDF
卵巢癌个体性化疗方案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毅 孙丽君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评价卵巢癌细胞对8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卵巢癌患者个体性化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用的研究模式。方法①应用MTT法检测8种化疗药物对卵巢癌细胞系HO-8910细胞和对照组不同时间、不同浓度化疗药物及其组合的细胞抑制率,筛选出抑制... 目的评价卵巢癌细胞对8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卵巢癌患者个体性化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用的研究模式。方法①应用MTT法检测8种化疗药物对卵巢癌细胞系HO-8910细胞和对照组不同时间、不同浓度化疗药物及其组合的细胞抑制率,筛选出抑制率最高的化疗药物并进行组合。②通过FCM法检测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效果,采用Annexin-V-FITC结合PI染色和TdT介导X-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结果①在MTT法定量检测中,8种化疗药物作用48h对HO-8910细胞系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其中以4PPC (32μg/ml)的CDDP与4PPC(0.12μg/ml)的As2O3效果最显著,此时HO—8910细胞系的抑制率分别为80.43 %和73 3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 01)(2).MTT法定量检测21种化疗药物组合对HO-8910细胞系抑制率,筛选出抑制率最高的化疔药物组合:CDDP+BLM+紫杉醇(抑制率94.4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 0125)。(3).FCM法定量检测组合CDDP+BLM+紫杉醇作用2、4、6、8、10、12、24、48h 8个时间段对HO-8910细胞系的细胞凋亡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以作用48h的细胞凋亡率最高(75.70%),差异显著(P=0.0136)。结论①卵巢癌细胞的化疗敏感性与化疗药诱导的卵巢癌细胞凋亡密切相关。②细胞抑制率,早期细胞凋亡,晚期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可作为制汀卵巢癌个体性治疗方案的评价指数体系。③在细胞抑制率的基础上优选出相应的抗癌药物,再通过细胞凋亡率评价抗癌药物的优化组合方案,这一肿瘤个体性化疗方案制定程序具有可行性,为卵巢癌者个体性化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一个有用的研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细胞凋亡 体外药敏实验 MTT法 FCM法
下载PDF
重组人皮肤模型EpiSkin^(TM)在化学品皮肤腐蚀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姚丽芳 蒋伟 +4 位作者 陈相 缪文彬 赵锷 李楠 蔡臻子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6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为化学品皮肤腐蚀性分类提供有效可靠的体外替代检测方法。方法使用EpiSkin ^(TM)重组人皮肤模型,对已知分类类别的标准参考物以及未知分类类别的化学物质进行检测,评估其在化学品皮肤腐蚀性分类中的应用。结果标准参考物二氯乙酰... 目的为化学品皮肤腐蚀性分类提供有效可靠的体外替代检测方法。方法使用EpiSkin ^(TM)重组人皮肤模型,对已知分类类别的标准参考物以及未知分类类别的化学物质进行检测,评估其在化学品皮肤腐蚀性分类中的应用。结果标准参考物二氯乙酰氯分类为1A类,乙醛酸一水合物分类为1B/1C类,分类结果与已知分类一致。无磷转化膜为非腐蚀性物质,防腐剂为1B/1C类。结论 EpiSkin ^(TM)重组人皮肤模型测试方法适用于化学品腐蚀性分类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腐蚀 体外替代实验 重组人皮肤模型 EpiSkinTM
原文传递
新药心脏毒性体外检测方法的建立
20
作者 于志强 张华允 马中春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1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建立适合于药物心脏毒性评价的人心肌细胞模型,并采用此模型评价新药中化合物潜在的心脏毒性。方法:选用浓度为0.33、1、3μmol/mL的他莫昔芬(Tamoxifen)和浓度为0.11、0.33、1μmol/mL的氟哌利多(Droperidol)分别与人心肌细胞孵育... 目的:建立适合于药物心脏毒性评价的人心肌细胞模型,并采用此模型评价新药中化合物潜在的心脏毒性。方法:选用浓度为0.33、1、3μmol/mL的他莫昔芬(Tamoxifen)和浓度为0.11、0.33、1μmol/mL的氟哌利多(Droperidol)分别与人心肌细胞孵育48 h。给药后1、2、3、6、9、12、18、24、30、36、42和48 h采用实时细胞分析法和高内涵细胞成像技术监测心肌细胞搏动的频率、振幅、规律性及线粒体膜电位等指标在给药前后的变化,建立人心肌细胞体外心脏毒性评价模型。应用此模型评价化合物他莫昔芬和氟哌利多的心脏毒性。结果:他莫昔芬和氟哌利多与人心肌细胞共同孵育后,3μmol/mL的他莫昔芬在处理3 h时使人源性心肌细胞场电位时程(FPD)和人源性心肌细胞收缩频率降为0,18 h后恢复,其他浓度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心肌细胞FPD和心肌细胞收缩频率对氟哌利多均具有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FPD(Max)数值越大而收缩频率数值越小,24 h后进行全换液,换液后各浓度处理的心肌细胞均可恢复。结论:利用人心肌细胞可以建立一种可行的体外心脏毒性评价模型,结合实时细胞分析法以及高内涵细胞成像技术可评价药物的心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药 心脏毒性 体外 检测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