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拉霉素漂浮-生物粘附微囊的制备及漂浮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郑建华 刘朝武 +2 位作者 包德才 赵燕军 马小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0-273,共4页
以克拉霉素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乙基纤维素载药微球(EM),并通过内部凝胶化法进行包衣制得海藻酸钠-乙基纤维素载药微囊(AEM),最后通过离子交联法进一步包衣制得壳聚糖-海藻酸钠-乙基纤维素微囊(CAEM)。考察了... 以克拉霉素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乙基纤维素载药微球(EM),并通过内部凝胶化法进行包衣制得海藻酸钠-乙基纤维素载药微囊(AEM),最后通过离子交联法进一步包衣制得壳聚糖-海藻酸钠-乙基纤维素微囊(CAEM)。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微囊中药物包封率及载药量的影响,并进一步评价了微囊的体外释放及漂浮性能。结果表明,EM及CAEM球形度均较好,药物包封率分别为80.9%~97.3%及72.3%~78.2%;载药量分别为16.2%~49.8%及7.1%~12.7%。CAEM在pH为5的醋酸缓冲液中,6h的累积释放率为56.6%~76.9%,漂浮率〉70%,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及良好的体外漂浮性能。CAEM有望延长药物在胃内的滞留时间,提高胃粘膜药物浓度,从而提高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霉素 漂浮-生物粘附微囊 体外释药 漂浮性能 幽门螺旋杆菌
下载PDF
鸢尾苷元胃内漂浮缓释片兔体内药动学及其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金凤 王芳 +4 位作者 杨翠燕 王国玉 魏颖 赵楠 赵庆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6-271,共6页
目的评价鸢尾苷元胃内漂浮缓释片(TFSRT)的体外释药特性、兔体内药动学及其体内外相关性。方法以人工胃液为介质,HPLC法考察TFSRT的体外释放特性。以6只日本大耳白兔自身交叉对照,单剂量ig给予TFSRT和鸢尾苷元悬浮液各200 mg,HPLC法测... 目的评价鸢尾苷元胃内漂浮缓释片(TFSRT)的体外释药特性、兔体内药动学及其体内外相关性。方法以人工胃液为介质,HPLC法考察TFSRT的体外释放特性。以6只日本大耳白兔自身交叉对照,单剂量ig给予TFSRT和鸢尾苷元悬浮液各200 mg,HPLC法测定血浆鸢尾苷元质量浓度,并用PKsolver 2.0药动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TFSRT体外10 h累积释放度大于70%。兔体内药动学表明TFSRT和鸢尾苷元悬浮液均符合单室模型特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2.809±0.371)、(0.442±0.138)h,Cmax分别为(6.317±1.337)、(9.662±2.759)μg/m L,AUC0~t分别为(74.156±10.420)、(57.059±13.309)μg?h/m L,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TFSRT相对鸢尾苷元悬浮液的生物利用度为(134.63±27.94)%。结论 TFSRT达到了缓慢释药、显著提高生物利用度的设计目的;其体内吸收与体外释药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87 9),表明可以采用体外释放度来控制其制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苷元 胃内漂浮缓释片 释放度 药动学 体内外相关性 体外释药特性 HPLC 单室模型 生物利用度
原文传递
积雪草酸自组装胶束的构建及其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尹丽娜 张雅雯 +2 位作者 周云琍 陈晓晓 郑高利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4891-4896,共6页
目的以两亲性材料壳聚糖-去氧胆酸聚合物为载体制备积雪草酸(AA)自组装胶束(AA-CS-DCA PMs),并研究胶束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点。方法采用超声分散法构建AA-CS-DCA PMs,采用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等指标对胶束进行表征,通过体... 目的以两亲性材料壳聚糖-去氧胆酸聚合物为载体制备积雪草酸(AA)自组装胶束(AA-CS-DCA PMs),并研究胶束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点。方法采用超声分散法构建AA-CS-DCA PMs,采用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等指标对胶束进行表征,通过体外释放考察胶束的释药特性。进一步建立清醒大鼠胆汁引流模型,采用柱前衍生化HPLC方法测定胆汁中药物质量浓度,并通过达峰时间(t_(max))、峰浓度(C_(max))、药物排泄速率-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评价口服胶束的体内药动学特点。结果所构建的载药胶束粒径为(70.5±9.8)nm,Zeta电位为(38.4±0.8)mV;药物AA包封率为(77.8±1.2)%,载药量达到(11.7±0.2)%;体外释放试验中,药物没有明显的突释现象,具有缓释特征。载药胶束经胆汁排泄的C_(max)(26.05±3.04)μg/h是对照组(原料药)(9.19±1.12)μg/h的2.8倍,tmax显著延长(2 h vs 1 h),体内消除明显减慢,其消除半衰期t_(1/2)(2.68±1.71)h是对照组(1.49±0.38)h的1.8倍。反映药物吸收程度的生物利用度AUC_(0~t),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200%[(99.05±12.83)μg vs(33.56±8.33)μg]。结论 AA经自组装胶束包封后,体内药物水平明显提高,作用时间延长,极大提高了AA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草酸 壳聚糖-去氧胆酸聚合物 自组装胶束 胆汁引流 体内药动学 超声分散法 体外释放 释药特性 生物利用度
原文传递
新藤黄酸亲水凝胶骨架片的制备和体外释放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晶 王效山 +2 位作者 赵煤矿 刘修树 周娟 《中国药业》 CAS 2008年第18期22-23,共2页
目的研究新藤黄酸骨架片体外释药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考察HPMC用量、乙基纤维素(EC)用量、乳糖用量、压片压力和桨转速对药物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结果HPMC和EC用量显著影响新藤黄酸的释药速率,乳糖... 目的研究新藤黄酸骨架片体外释药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考察HPMC用量、乙基纤维素(EC)用量、乳糖用量、压片压力和桨转速对药物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结果HPMC和EC用量显著影响新藤黄酸的释药速率,乳糖用量、压片压力和桨转速的影响较小。结论通过调节HPMC和EC用量可获得具有理想释药行为的新藤黄酸亲水凝胶缓释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藤黄酸 缓释 体外释放度
下载PDF
川芎嗪双羟萘酸盐缓释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卓虹伊 陈梁 +5 位作者 王春蕊 周洁 赵誉 李维 李寒梅 邹亮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6-624,共9页
目的制备川芎嗪(Lig)双羟萘酸盐(Lig-PAM)缓释纳米混悬剂(Lig-PAM-NSps),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难溶性盐技术制备Lig-PAM,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采用微型介质研磨法制备Lig-PAM-NSps,以平均粒径、多分散指数(PDI)、稳定系数... 目的制备川芎嗪(Lig)双羟萘酸盐(Lig-PAM)缓释纳米混悬剂(Lig-PAM-NSps),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难溶性盐技术制备Lig-PAM,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采用微型介质研磨法制备Lig-PAM-NSps,以平均粒径、多分散指数(PDI)、稳定系数(SI)为评价指标综合加权评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参数,对制备的Lig-PAM-NSps进行表征,并考察其稳定性及体外药物释放情况。结果 Lig与PAM以物质的量为1∶1制备的Lig-PAM复合率为(97.48±0.04)%,与Lig相比,Lig-PAM在水和模拟体液中的溶解度分别降低了95.50%和77.39%;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表明Lig与PAM形成了Lig-PAM。经正交试验优化后,按最佳处方工艺制得Lig-PAM-NSps的平均粒径为(585±5)nm,PDI为0.328±0.015,SI为0.928±0.012;扫描电镜显示Lig-PAM-NSps呈大小分布均一的圆球形,粒径在600 nm左右,且在60 d内物理稳定;体外释放结果表明48 h内Lig-PAM-NSps与Lig溶液相比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并呈现一级释药特征[ln(1-Q)=0.153 67 t+80.458 14,r=0.998 26]。结论 Lig-PAM-NSps制备工艺稳定,在体外可缓慢释放Li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双羟萘酸 难溶性盐 纳米混悬剂 缓释 体外释放特性 微型介质研磨法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甘草次酸拼合物TOGA-X4微粒的制备工艺及其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田娟 赵蕊 +5 位作者 王鹏龙 范文硕 王之洋 马宏瑞 雷海民 蔡程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02-1808,共7页
目的制备粒径均一、复水性良好的甘草次酸拼合物TOGA-X4微粒,得到稳定可靠的制剂工艺,评价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平均粒径、多分散指数和复水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对不锈钢膜乳化法制备抗肿瘤活性物质TOGA-X4微粒的工艺进行考察... 目的制备粒径均一、复水性良好的甘草次酸拼合物TOGA-X4微粒,得到稳定可靠的制剂工艺,评价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平均粒径、多分散指数和复水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对不锈钢膜乳化法制备抗肿瘤活性物质TOGA-X4微粒的工艺进行考察及优化,同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粒外观形态;采用直接释药法测定TOGA-X4微粒和原粉的累积释放率,并采用不同释放模型拟合体外释药曲线,对比评价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优选的最佳制剂工艺为油相含TOGA-X4质量浓度5 mg/m L,水相PVA质量浓度30 mg/m L,油水比1∶1,过膜压力0.4 MPa,冻干保护剂为质量浓度50mg/m L蔗糖水溶液,固化温度为70℃。TOGA-X4微粒中TOGA-X4的释放曲线符合Logistic动力学方程,TOGA-X4原粉的释放曲线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结论不锈钢膜乳化法制备微粒工艺简单、稳定、可靠,提高了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在难溶性药物微粒的制备中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膜乳化法 甘草次酸 拼合物 微粒 体外释放 复水性 TOGA-X4 抗肿瘤 累积释放率 释药特性
原文传递
盐酸苯环壬酯控释片半透膜包衣工艺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彦辰 曾媛 +2 位作者 刘辉 赵静 陶志强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5-490,共6页
采用中试级高效包衣机和正交试验方法,以包衣外观合格率作为评价指标,进行盐酸苯环壬酯渗透泵控释片半透膜包衣工艺优化。所得优化包衣工艺参数如下:喷液量13.0 ml/min;物料温度16℃;雾化压力0.035 MPa。测定了优化后盐酸苯环壬酯控释... 采用中试级高效包衣机和正交试验方法,以包衣外观合格率作为评价指标,进行盐酸苯环壬酯渗透泵控释片半透膜包衣工艺优化。所得优化包衣工艺参数如下:喷液量13.0 ml/min;物料温度16℃;雾化压力0.035 MPa。测定了优化后盐酸苯环壬酯控释片的体外释放度,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合格片释放试验前后及不合格片半透膜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本工艺所得盐酸苯环壬酯控释片的半透膜包衣外观透亮、均匀;微观结构清晰、致密;体外释放度符合质量标准;可适用于盐酸苯环壬酯控释片半透膜包衣的中试级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苯环壬酯 渗透泵控释片 包衣工艺 释放度 微观结构
原文传递
乳剂对人参有效成分透皮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马东 刘梦 +3 位作者 李超英 高雅言 于慧超 何蕊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50-53,共4页
目的:考察人参提取液和人参乳膏中有效成分的体外透皮吸收能力。方法:采用智能透皮吸收仪,以人参总皂苷和总多糖为考察指标,采用UV测定指标成分含量,通过体外释药试验考察人参提取液制备成乳膏前后指标成分的透皮吸收能力变化。结果:人... 目的:考察人参提取液和人参乳膏中有效成分的体外透皮吸收能力。方法:采用智能透皮吸收仪,以人参总皂苷和总多糖为考察指标,采用UV测定指标成分含量,通过体外释药试验考察人参提取液制备成乳膏前后指标成分的透皮吸收能力变化。结果:人参乳膏中总皂苷透皮吸收过程符合一级方程,而人参乳膏中总多糖、人参提取液中总皂苷和总多糖的透皮吸收过程均符合Higuchi方程,2种成分的累积释药率分别为82.30%,67.53%。结论:人参乳膏具有良好的透皮能力,可增加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为其他透皮给药剂型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乳膏 提取液 促透作用 体外释药规律
原文传递
mPEG-PCL聚合物囊泡的制备及INS-mPEG_(114)-PCL_(152)囊泡体外释放特性考察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伟炜 王颐婷 +1 位作者 沈梅 曾庆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5-21,共7页
目的:合成聚乙二醇单甲醚-聚己内酯(m PEG-PCL)嵌段聚合物,制备聚合物囊泡并考察胰岛素(INS)-m PEG114-PCL152的体外释药行为。方法:利用开环反应制备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m PEG-PCL聚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确定。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聚... 目的:合成聚乙二醇单甲醚-聚己内酯(m PEG-PCL)嵌段聚合物,制备聚合物囊泡并考察胰岛素(INS)-m PEG114-PCL152的体外释药行为。方法:利用开环反应制备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m PEG-PCL聚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确定。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聚合物囊泡,激光散射法测定粒径,透射电镜考察表观形态,芘荧光探针法测定临界聚集浓度值(CAC)。利用Bradford法测定INS-m PEG114-PCL152的载药情况及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空白囊泡粒径约200 nm,CAC均较小。20%投药比例制备的载药囊泡模型药物INS-m PEG114-PCL152利用度最大,包封率(62.80±2.14)%,载药量(11.10±0.34)%;体外释药考察前2 h突释19.28%,48 h后累积释药55.05%,符合Higuchi模型。结论:m PEG-PCL共聚物囊泡粒径适中,抗稀释能力强。INS-m PEG114-PCL152具有较明显突释效应,随着表面结合的INS的解离,逐渐呈良好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己内酯 胰岛素 聚合物囊泡 载药量 体外释药特性
原文传递
硫酸氢氯吡格雷脂质体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伍邦青 贺英菊 +2 位作者 尹宗宁 张志荣 邓黎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0-636,共7页
目的针对硫酸氢氯吡格雷水溶性差的特点,通过将硫酸氢氯吡格雷制备成脂质体,提供一种可供血管内注射给药的硫酸氢氯吡格雷制剂。方法采用薄膜水化超声法和pH梯度法制备载硫酸氢氯吡格雷脂质体,考察其形态、粒径、包封率、载药量、Zeta... 目的针对硫酸氢氯吡格雷水溶性差的特点,通过将硫酸氢氯吡格雷制备成脂质体,提供一种可供血管内注射给药的硫酸氢氯吡格雷制剂。方法采用薄膜水化超声法和pH梯度法制备载硫酸氢氯吡格雷脂质体,考察其形态、粒径、包封率、载药量、Zeta电位和体外释药行为。采用微型动脉夹夹闭大鼠双侧肾蒂的方法建立雄性SD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初步考察硫酸氢氯吡格雷脂质体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硫酸氢氯吡格雷脂质体的最佳处方和工艺为:药脂比为1∶10,磷脂和胆固醇之比为6∶1,十八胺和聚乙二醇400与药物的质量比为1.2∶1和1∶1,孵育时间40 min,孵育温度50℃,超声条件为100 W、间隔5 s工作20次,0.1 mol/L柠檬酸pH3.0缓冲液5 mL,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样品,并进行pH梯度主动载药,pH值调至7.5。此条件下制备的脂质体微粒圆整,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134.13±2.60)nm,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为0.25±0.02,Zeta电位为(2.12±0.23)mV,包封率为(98.66±0.14)%,载药量为(7.47±0.01)%。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显示72 h内硫酸氢氯吡格雷脂质体的累积释放率约66.24%。初步药效实验表明经氯吡格雷脂质体预处理的造模大鼠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较未经处理的造模大鼠低。结论成功制备了硫酸氢氯吡格雷脂质体,为开发硫酸氢氯吡格雷注射液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氢氯吡格雷 脂质体 PH梯度法 体外释放特征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稳定性影响因素及体外释药特征
11
作者 杨波 孙敬蒙 +3 位作者 王丹 周昕琪 才秀丽 张炜煜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1009-1010,共2页
目的考察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的稳定性及体外溶出特征,为其进一步的剂型选择、工艺设计及贮存条件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的外观质量、总黄酮和牡荆素鼠李糖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其进行高温、高湿、强光照射... 目的考察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的稳定性及体外溶出特征,为其进一步的剂型选择、工艺设计及贮存条件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的外观质量、总黄酮和牡荆素鼠李糖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其进行高温、高湿、强光照射试验考察;以牡荆素鼠李糖苷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动态反透析法检测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的体外释药特征。结果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具有一定的耐光照、热稳定性,外观质量无变化,总黄酮、牡荆素鼠李糖苷的含量无统计学意义,RSD均小于2.0%,但高湿条件下吸湿明显,重量变化较大;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 H 7.4)中的牡荆素鼠李糖苷24 h累积释放率均达到70%以上,且释放机制遵循Higuchi方程。结论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的稳定性较好,应在相对临界湿度60%以下条件下保存,体外释药特征以被动扩散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叶提取物 类脂质体 稳定性 影响因素 体外释放特征
下载PDF
IVIVR的建立方法及应用
12
作者 梁雨婷 周琮杰 +1 位作者 许华容 李清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19-1126,共8页
药品的体外特性和体内吸收过程之间的相关性一直是研究者的重点和难点,如何通过某些体外特征来评价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对于药品的质量控制有重大意义。体内体外关系(IVIVR)是相对于体内外相关性(IVIVC)提出的一种预测性的数学模... 药品的体外特性和体内吸收过程之间的相关性一直是研究者的重点和难点,如何通过某些体外特征来评价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对于药品的质量控制有重大意义。体内体外关系(IVIVR)是相对于体内外相关性(IVIVC)提出的一种预测性的数学模型,旨在建立药物制剂的体内生物学过程和体外释放特性之间的关系。本文介绍了IVIVC和IVIVR的建立流程,系统总结了IVIVC和IVIVR的异同点,重点讨论了近年来IVIVR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VIVR IVIVC 体外释放特性 体内生物学过程
下载PDF
天麻素淀粉微球的制备及其鼻黏膜黏附性与体外释药特性考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石森林 李晓琦 +1 位作者 施笑晖 张光霁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5-590,共6页
目的确定天麻素淀粉微球的处方工艺,并考察其鼻黏膜黏附特性与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复乳化交联法制备天麻素淀粉微球,以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均匀设计法优化天麻素淀粉微球的处方工艺;选择蟾蜍上颚黏膜为... 目的确定天麻素淀粉微球的处方工艺,并考察其鼻黏膜黏附特性与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复乳化交联法制备天麻素淀粉微球,以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均匀设计法优化天麻素淀粉微球的处方工艺;选择蟾蜍上颚黏膜为评价模型,黏膜平均滞留时间为指标,评价天麻素淀粉微球的黏膜黏附力;以天麻素原料药为对照,采用浆法,进行天麻素淀粉微球体外释药实验,计算累积释药率,并用不同释放模型拟合体外释药曲线,综合考察天麻素淀粉微球的释药特性。结果优化后的处方及制备工艺条件:天麻素2.0 g,淀粉4.5 g,液体石蜡100.0 m L,Span 80用量3.5 g,ECH 5.1 m L,制备温度40℃,搅拌速率1 000 r/min。天麻素淀粉微球的平均粒径为(47.69±1.92)μm,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9.78±0.70)%和(35.72±3.28)%;无黏附性粉末的平均滞留时间为(176.92±23.25)s,折算为人体鼻黏膜滞留时间仅为20~30 min,而天麻素淀粉微球的平均滞留时间延长至(944.33±68.29)s,折算为人体鼻黏膜滞留时间约为3 h;天麻素淀粉微球3 h累积释药达90%以上,释药过程符合Weibull模型,t50为40.08 min,t90为245.73 min。结论采用复乳化交联法,按所选处方工艺制备可得粒径均匀、载药量和包封率较高的天麻素淀粉微球;所得微球具有良好的黏膜黏附与缓释性能,可保证天麻素在微球鼻腔滞留期间平缓释放,并基本释药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淀粉微球 制备 复乳化交联法 均匀设计 缓释 黏膜黏附力 体外释药特性
原文传递
含银敷料的表征和银的体外释放实验方法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程祥 赵玉云 +5 位作者 邵安良 王健 白茹 蒋兴宇 屈树新 徐丽明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1-499,共9页
目的:建立含银敷料的表征和银体外释放及鉴别释放液中纳米银和银离子的实验方法;探讨其在相关产品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含银敷料进行形貌及银颗粒价态分析表... 目的:建立含银敷料的表征和银体外释放及鉴别释放液中纳米银和银离子的实验方法;探讨其在相关产品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含银敷料进行形貌及银颗粒价态分析表征;采用摇床法及往复支架法考察含银敷料在纯水和模拟体液(SBF)中的释放特性。通过体外细胞毒性研究,讨论材料表征与细胞毒性风险评价的相关性。结果:通过使用10 k D滤膜的超滤管实现了纳米银颗粒的有效分离,并通过调整释放液中氯离子/银离子的浓度比排除了SBF释放液中可能存在的氯化银颗粒物的干扰。利用所建立的规范性试验方法对实验所用的2种含银敷料进行了评价。其结果显示2种含银敷料均含纳米银,往复支架法体外释放试验显示含银烧烫伤贴24 h内在纯水和SBF中释放总银分别为5.24、12.41μg·cm-2,表明在SBF中的总银释放量高于纯水中释放量(约2倍);且SBF中银颗粒的释放比例略高于纯水中的释放比例。细胞毒性评价(MTT、LDH)的结果显示含银烧烫伤贴细胞毒性大于含银创伤贴,与总银释放量呈正相关。结论:本课题建立的含银敷料表征和银释放特性的实验方法,能够有效地判定敷料中是否含有纳米银及是否有纳米银颗粒的释放,为正确地对含银敷料进行风险评估及合理有效的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银敷料 体外银释放 银离子 纳米银 模拟体液(SBF)释放特性 风险评估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原文传递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新颖 许向阳 +3 位作者 曾令高 毛文星 郑冬梅 高梓真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16期52-56,共5页
目的研究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篮法进行溶出试验,分别测定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在pH 1.2氯化钠盐酸溶液、pH 4.5醋酸盐溶液、pH 6.8磷酸盐溶液介质中的溶出度,并作溶出曲线,对体外溶出曲线进行模型拟合,考察其释放动力... 目的研究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篮法进行溶出试验,分别测定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在pH 1.2氯化钠盐酸溶液、pH 4.5醋酸盐溶液、pH 6.8磷酸盐溶液介质中的溶出度,并作溶出曲线,对体外溶出曲线进行模型拟合,考察其释放动力学及释药机制;采用往复筒法进行溶出试验,对往复筒的关键设置参数进行考察。测定样品在含不同体积分数(0,5%,20%,40%)乙醇pH 1.2盐酸介质的溶出度,并作溶出曲线,评估剂量倾泻风险。结果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呈一级动力学,释药机制为溶蚀与扩散相结合;往复频率与溶出速率呈正相关,筛网规格在20~40目之间对溶出行为的影响较小。且乙醇不会导致剂量倾泻。结论本研究中分别建立了篮法及往复筒法测定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体外溶出度,可为体外溶出评价提供更多的评估手段。并建立了体外溶出曲线模型拟合及乙醇剂量倾泻实验方法,为了解该药体外释放规律及行为提供了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 溶出曲线 模型拟合 剂量倾泻 篮法 往复筒法 体外释药特性
下载PDF
蜂胶黄酮萃取物脂质体制备工艺的优化及体外缓释特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单良 汤志勇 +2 位作者 刘元法 金青哲 王兴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32-237,共6页
本研究运用均匀设计方法,以脂质体黄酮包封率、平均粒径、冷藏稳定性为指标,对蜂胶黄酮萃取物脂质体制备工艺进行了初步优化,结合体外释放特性评价最终确定制备工艺条件为:蜂胶黄酮萃取物100mg、蛋黄卵磷脂500mg、胆固醇80mg、旋转蒸发... 本研究运用均匀设计方法,以脂质体黄酮包封率、平均粒径、冷藏稳定性为指标,对蜂胶黄酮萃取物脂质体制备工艺进行了初步优化,结合体外释放特性评价最终确定制备工艺条件为:蜂胶黄酮萃取物100mg、蛋黄卵磷脂500mg、胆固醇80mg、旋转蒸发温度45℃、0.01mol/L pH7.4磷酸盐缓冲液用量25ml、超声作用时间25min。在此最佳条件下制得脂质体的黄酮包封率为86.6%,平均粒径为104.78nm,4℃冷藏一个月的稳定率为7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黄酮萃取物 脂质体 均匀设计 体外释放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