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测定土壤中重金属 被引量:60
1
作者 韩平 王纪华 +2 位作者 陆安祥 马智宏 潘立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26-829,共4页
应用NITON XL3t600型便携式X射线荧光谱分析仪对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Cu,Zn,Pb,Cr和As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Cu,Zn,Pb,Cr和As元素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23.96,11.69,8.58,19.23,6.24mg.kg-1;对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SS-5进行5次重复测定... 应用NITON XL3t600型便携式X射线荧光谱分析仪对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Cu,Zn,Pb,Cr和As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Cu,Zn,Pb,Cr和As元素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23.96,11.69,8.58,19.23,6.24mg.kg-1;对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SS-5进行5次重复测定,准确度在96%~102%之间,RSD在1.0%~7.6%范围内,表明仪器对于土壤中较高浓度重金属检测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田间进行原位检测,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与国标方法检测结果相比,准确度在55%~119%之间。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田间原位检测,验证了便携式X射线荧光谱分析仪检测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用于土壤中重金属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仪 土壤 重金属 原位检测
下载PDF
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法在土壤重金属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2
作者 杨桂兰 商照聪 +2 位作者 李良君 倪晓芳 章明洪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86-1591,共6页
考察了仪器检测时间、土壤粒径、紧实度和含水量对Olympus Delta Professional型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PXRF)检测土壤中常见重金属元素(Cr、Ni、Cu、Zn、As和Pb)的影响。结果显示,仪器检测时间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检测结果的两个主要因... 考察了仪器检测时间、土壤粒径、紧实度和含水量对Olympus Delta Professional型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PXRF)检测土壤中常见重金属元素(Cr、Ni、Cu、Zn、As和Pb)的影响。结果显示,仪器检测时间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检测结果的两个主要因素,土壤粒径和紧实度对结果的影响并不明显。对标准土壤GSS-4、GSS-5和GSS-27进行5次重复测定的准确度为79%~105%,精密度为0.45%~11.75%,表明该仪器对土壤中重金属检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实验室条件下检测结果与ICP-OES检测结果的相关性较好,除了Cr和As元素的决定系数R^2在0.7~0.8外,其他元素的R^2均>0.9,表明对样品进行简单的前处理后,该仪器可用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XRF 土壤 重金属 检测条件 现场检测
下载PDF
半胶结中低强度围岩导水裂缝带发育特征 被引量:32
3
作者 魏久传 吴复柱 +5 位作者 谢道雷 尹会永 郭建斌 肖乐乐 智宏峰 翟所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74-983,共10页
为获得半胶结中低强度围岩条件下巨厚浅埋煤层开采导水裂缝带高度及发育特征,以榆神矿区金鸡滩煤矿101工作面与转龙湾煤矿23103工作面为例,分别采用地面钻孔探测(岩芯工程地质编录、冲洗液漏失量观测及钻孔电视系统)与井下探测(钻孔双... 为获得半胶结中低强度围岩条件下巨厚浅埋煤层开采导水裂缝带高度及发育特征,以榆神矿区金鸡滩煤矿101工作面与转龙湾煤矿23103工作面为例,分别采用地面钻孔探测(岩芯工程地质编录、冲洗液漏失量观测及钻孔电视系统)与井下探测(钻孔双端封堵测漏法)对采空区上覆岩层导水裂缝带高度及形态进行了现场探查,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和数值模拟对不同开采煤层厚度的导水裂缝带演化规律及发育高度进行了研究。根据现场实测和模拟结果,结合其他相似条件的矿井实测数据,对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与煤层采厚的关系进行了拟合分析。研究表明:大跨度工作面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与煤层采厚为二项式关系,随采厚增加,导水裂缝带高度增大,但增大趋势变缓;导水裂缝带发育形态为平顶拱形,在工作面推进距离与工作面斜长近于相等时,"裂隙拱"在垂向上不再扩展,此时导水裂缝带高度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胶结中低强度围岩 导水裂缝带 现场实测 模拟分析 发育特征
下载PDF
几种农药的显微拉曼光谱和荧光光谱 被引量:27
4
作者 肖怡琳 张鹏翔 钱晓凡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9-581,共3页
首次用显微拉曼光谱仪测试了几种用于粮食、蔬菜、水果的农药的拉曼光谱和荧光光谱。从一些市售农药上记录到了分子振动特征峰 ,从而可以区分这些农药。此外一些市售农药的荧光光谱也很不同。据此 ,可利用拉曼光谱仪根据拉曼谱和荧光光... 首次用显微拉曼光谱仪测试了几种用于粮食、蔬菜、水果的农药的拉曼光谱和荧光光谱。从一些市售农药上记录到了分子振动特征峰 ,从而可以区分这些农药。此外一些市售农药的荧光光谱也很不同。据此 ,可利用拉曼光谱仪根据拉曼谱和荧光光谱的不同 ,实时实地和快速地识别这些农药及其在粮食、蔬菜、水果表面上的可能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快速测量 显微拉曼光谱 荧光光谱 现场测量
下载PDF
原位PCR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林姣 缪颖 陈德海 《生物工程进展》 CSCD 2000年第2期58-63,共6页
本文介绍了原位PCR的主要进展、基本步骤 ,并对其在外源基因检测、基因变异。
关键词 原位PCR 基因检测 基因变异 基因表达 基因定位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16在食管癌不同人群中的检出率 被引量:21
6
作者 朱林忠 苏秀兰 +4 位作者 陈克能 杨仁杰 邢海平 崔建国 柯杨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70-873,共4页
背景与目的中国河南省安阳地区是食管癌高发区,有研究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是安阳地区食管癌的重要发病因素。本文研究HPV16型在中国北方不同地区食管癌患者中的感染率及其表达水平,以进一步明确HPV16与... 背景与目的中国河南省安阳地区是食管癌高发区,有研究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是安阳地区食管癌的重要发病因素。本文研究HPV16型在中国北方不同地区食管癌患者中的感染率及其表达水平,以进一步明确HPV16与食管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用地高辛标记的HPV16E6探针做原位杂交(insituhybridization,ISH),检测河南省安阳食管癌高发区的食管癌患者(43例)、北京肿瘤医院散发食管癌患者(43例)和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食管癌患者(33例)的食管癌组织中HPV16的感染情况。结果ISH检查结果显示安阳、北京、内蒙古3个地区食管癌患者HPV16感染率分别为81.4%(35/43)、69.8%(30/43)和63.6%(21/33);安阳食管癌患者HPV16感染水平明显高于北京(H=3.91,P<0.05)和内蒙古(H=4.22,P<0.05)的食管癌患者。安阳食管癌患者中HPV16表达呈阳性、强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北京和内蒙古食管癌患者(H=3.95,P<0.05)。结论HPV16在不同地区的食管癌患者中均有较高感染率。安阳食管癌高发区的患者感染HPV16的程度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 乳头状瘤病毒/分离和提纯 原位杂交 检出率 人类
下载PDF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assessment of extranodal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 被引量:20
7
作者 Li, Lan Shi, Yong-Hong +6 位作者 Guo, Zhi-Juan Qiu, Tian Guo, Lei Yang, Hong-Ying Zhang, Xun Zhao, Xin-Ming Su, Qi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0期2504-2519,共16页
AIM: To establish a model for prognosis assessment of extranodal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FDC) sarcoma.METHODS: Nine lesions were examined by routine and molecular approaches.Clinicopathological factors from the new... AIM: To establish a model for prognosis assessment of extranodal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FDC) sarcoma.METHODS: Nine lesions were examined by routine and molecular approaches.Clinicopathological factors from the new cases and 97 reported cases were analyzed for their prognostic values.RESULTS: The current lesions were found in f ive male and four female patients,located mainly in the head and neck area and averaging 7.2 cm in size.Six patients had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and three remained free of disease.The 106 patients (male/female ratio,1.1:1) were aged from 9 to 82 years (median,44 years).The tumor sizes ranged from 1.5 to 21 cm (mean,7.4 cm).Abdominal/pelvic region was affected most frequently (43%).Surgical resection was performed in 100 patients,followed by radiation and/or chemotherapy in 35 of them.Follow-up data were available in 91 cases,covering a period of 3-324 mo (mean,27 mo;median,19 mo).Of the informative cases,38 (42%) had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and 12 (13%) died of the disease.These tumors were classif ied histologically into lowand high-grade lesions.A size ≥ 5 cm (P = 0.003),highgrade histology (P = 0.046) and a mitotic count ≥ 5/10 HPF (P = 0.013) were associated with tumor recurrence.The lesions were def ined as low-,intermediateand high-risk tumors,and their recurrence rates were 16%,46% and 73%,and their mortality rates 0%,4% and 45%,respectively.CONCLUSION: Extranodal FDC tumors behave like soft tissue sarcomas.Their clinical outcomes are variable and can b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ir sizes and gra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anodal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 Prognosis assessment Histologic grade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situ hybridization Mutation detection
下载PDF
核酸探针原位杂交检测白斑综合症病毒的组织特异性 被引量:12
8
作者 吕玲 何建国 +2 位作者 邓敏 翁少萍 左涛 《热带海洋》 CSCD 2000年第4期86-91,共6页
从白斑综合症病毒 (whitespotsyndromevirus ,简称WSSV)部分基因组文库中得到核酸探针 ,采用原位杂交检测方法检测对虾甲壳下表皮、胃、后肠、鳃、触角腺的上皮细胞、淋巴器官的基质细胞、肌细胞、心肌细胞及结缔组织细胞 ,原位杂交结... 从白斑综合症病毒 (whitespotsyndromevirus ,简称WSSV)部分基因组文库中得到核酸探针 ,采用原位杂交检测方法检测对虾甲壳下表皮、胃、后肠、鳃、触角腺的上皮细胞、淋巴器官的基质细胞、肌细胞、心肌细胞及结缔组织细胞 ,原位杂交结果均为阳性。对虾甲壳下表皮的上皮细胞、胃的上皮细胞对病毒较其它部位敏感 ,感染程度高 ;中肠上皮细胞、肝胰腺上皮细胞、淋巴器官内皮细胞未发现感染病毒 ,原位杂交用于WSSV检测 ,比组织切片HE染色更准确、更敏感。在同一组织的同一部位 ,原位杂交所得到的阳性细胞个数比HE多。探针大小不同 ,敏感性也有变化。短的探针 41 3bp敏感性较高 ,长的探针敏感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症病毒 核酸探针 原位杂位 检测 对虾
下载PDF
原位荧光LAMP技术检测食源性沙门氏菌 被引量:16
9
作者 叶宇鑫 李琳 +1 位作者 山崎伸二 石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7-142,共6页
以沙门氏杆菌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将原位荧光LAMP技术应用于检测沙门氏菌所需要的具体实验方法与数据,并成功将原位荧光LAMP技术应用于检测人工污染的食品中的沙门氏菌。实验选取invA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结果证明,与传统沙门氏... 以沙门氏杆菌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将原位荧光LAMP技术应用于检测沙门氏菌所需要的具体实验方法与数据,并成功将原位荧光LAMP技术应用于检测人工污染的食品中的沙门氏菌。实验选取invA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结果证明,与传统沙门氏菌检测方法和PCR方法相比,原位荧光LAMP无需破碎细胞提DNA,反应方便易行,耗时少;反应条件恒定温和,能够减少细胞损伤;单基因检测水平证明反应的高灵敏度;良好的基因定位以及清晰的背景条件使反应结果更加直观,易于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荧光LAMP 沙门氏菌 检测
下载PDF
飞机结构强度试验中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丹 宁宁 +2 位作者 杨鹏飞 詹绍正 黄华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313-322,共10页
新型飞机大量使用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作为结构用材,为确定CFRP结构强度试验后的最终损伤状态,必须制定相应的无损检测方案与损伤评定方法。针对强度试验后CFRP工件表面粘接物对检测效率的影响、变厚度弧形CFRP结构原位检测... 新型飞机大量使用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作为结构用材,为确定CFRP结构强度试验后的最终损伤状态,必须制定相应的无损检测方案与损伤评定方法。针对强度试验后CFRP工件表面粘接物对检测效率的影响、变厚度弧形CFRP结构原位检测损伤识别以及CFRP结构冲击损伤定量基准波选取等关键技术,结合强度试验中无损检测的特点,采用现场检测典型信号分析的方法,提出了CFRP结构强度试验中的无损检测方案和损伤评定方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检测方案和评定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强度试验 无损检测 原位检测 冲击损伤
下载PDF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微间隙空气放电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孙志 付琳清 +2 位作者 高鑫 韩柏 孙伟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5616-5624,共9页
微放电等离子体已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但是汤逊放电理论不能合理解释介观尺度空气放电现象,为了深入探究微小间隙空气放电特性和确定场致发射对微放电的作用和机理,基于手动精密位移台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构建能实现微米距离控制的针板... 微放电等离子体已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但是汤逊放电理论不能合理解释介观尺度空气放电现象,为了深入探究微小间隙空气放电特性和确定场致发射对微放电的作用和机理,基于手动精密位移台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构建能实现微米距离控制的针板电极结构,研究了两种尺寸针板电极在大气压下、施加直流电压时的微间隙放电现象及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微间隙放电机理与长间隙有很大不同,间隙为15μm左右时针板裸电极可在空气中、常压下发生辉光放电;AFM针板电极不发生辉光放电,间隙小于2μm后预击穿电流变化趋势与FowlerNordheim公式描述的一致,击穿电压不随间隙距离变化,呈现场致发射放电机制。阴极场致发射放电导致负极性击穿电压低于相同间隙正极性击穿电压。通过AFM实现了针板电极放电微区域的定位和原位形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放电 原子力显微镜 极性效应 原位检测
下载PDF
火星表面含水矿物探测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芶盛 岳宗玉 +1 位作者 邸凯昌 张霞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1-548,共18页
火星表面含水矿物类型识别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对圈定火星表面生命活动有利区域和探索可能存在的火星生命形式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火星表面含水矿物的探测进展,从火星轨道器光谱仪遥感探测、着陆器和巡视器就... 火星表面含水矿物类型识别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对圈定火星表面生命活动有利区域和探索可能存在的火星生命形式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火星表面含水矿物的探测进展,从火星轨道器光谱仪遥感探测、着陆器和巡视器就位探测两方面介绍了矿物探测使用的数据源,重点阐述了目前火星表面已经探测到的各类含水硅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碳酸盐矿物、氯盐及高氯酸盐矿物等含水矿物的光谱特征、矿物具体类别及分布特征,分析了火星表面含水矿物定量反演的主要方法与地质意义。最后从比较行星学角度倡议开展地球和火星含水矿物形成环境和形成过程的类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表面 含水矿物 遥感探测 就位探测 定量反演 比较行星学
原文传递
高应力区巷道支护结构采动破坏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常立宗 苏学贵 +2 位作者 杜献杰 杨朋博 郭毛毛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26,共7页
高应力区巷道围岩裂隙发育,支护结构更易受采动影响而失稳破坏,而目前对巷道支护结构在采动过程中破坏演化特征的研究鲜有报道。针对双柳煤矿3316工作面地质特征,采用井下动态载荷实测、原位探测、数值模拟等方法,对3316抽采巷支护结构... 高应力区巷道围岩裂隙发育,支护结构更易受采动影响而失稳破坏,而目前对巷道支护结构在采动过程中破坏演化特征的研究鲜有报道。针对双柳煤矿3316工作面地质特征,采用井下动态载荷实测、原位探测、数值模拟等方法,对3316抽采巷支护结构受采动影响破坏动态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采动对高应力区巷道支护结构动态载荷影响明显,采动影响增强系数达2.1~5.8,致使部分锚杆(索)达到屈服极限甚至发生破断,巷道围岩有失稳破坏风险。②采动应力增大引起围岩内部次生裂隙扩展,集中在0~2.44 m范围内,围岩裂隙受采动影响系数为1.92~2.54,围岩黏聚力减小,加速支护结构破坏,导致巷道变形加剧。③采动对支护结构破坏影响具有显著的时效特性,工作面超过测点10~70 m处支护结构受力受采动影响最明显,且两帮支护结构受力具有非对称性。通过优化锚杆强度、锚索直径及间排距等关键支护参数,可有效提高支护强度,巷道顶板变形量为146 mm,较优化前减少了71.7%,实现了巷道围岩稳定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围岩控制 高应力区巷道 巷道支护 支护结构优化 采动破坏 动态载荷实测 原位探测
下载PDF
丹参根不同组织部位丹参酮类成分分布的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清蓉 李晓艳 +3 位作者 孙莹 穆帝秀 严铸云 陈新 《光散射学报》 2018年第4期351-356,共6页
采用拉曼光谱法对药用植物丹参根鲜样不同组织部位进行原位检测,以考察丹参酮类成分在丹参根中不同组织上的分布。结果表明:丹参酮IIA标准品在1668、1620、1579、1535、1479cm-1出现较强峰,丹参根周皮、韧皮部也在1667/1665、1618/1613... 采用拉曼光谱法对药用植物丹参根鲜样不同组织部位进行原位检测,以考察丹参酮类成分在丹参根中不同组织上的分布。结果表明:丹参酮IIA标准品在1668、1620、1579、1535、1479cm-1出现较强峰,丹参根周皮、韧皮部也在1667/1665、1618/1613、1576/1575、1533/1532、1477/1480cm-1出现较强峰,周皮、韧皮部与丹参酮IIA标准品谱图之间的匹配度分别为74.9%、49.4%;而木质部与丹参酮IIA标准品无相对应的拉曼峰,与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标准品谱图之间的匹配度很低,分别仅为4.4%、5.6%,不足以证明有丹参酮类成分存在;因此得出丹参根周皮和韧皮部中均有丹参酮类成分的分布,且主要成分为丹参酮IIA,而木质部中无丹参酮类成分分布的结论。虽然丹参根周皮和木质部均呈红色,但拉曼光谱检测发现丹参酮类成分的分布与周皮细胞颜色分布之间呈正相关性,与木质部细胞颜色分布无相关性,这提示颜色判别法分析丹参酮类成分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利用拉曼光谱法可快速的获得丹参酮类成分在丹参根中的分布情况,凸显了拉曼光谱用于丹参根中化学成分原位检测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根 拉曼光谱 原位检测 丹参酮类成分
下载PDF
西部矿区深部复杂应力环境下开采扰动区松软岩层力学特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来兴平 伍永平 +1 位作者 任奋华 蔡美峰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2-316,共5页
对西部石嘴山一矿38区深部+600m轨道巷开采扰动区进行了全面的工程地质调查.采用MOTIC-BA300POL型偏光显微镜等综合分析了砂岩、泥岩的矿物成分、物理性质、自然状态以及饱和状态下的力学及变形特性.结合现场围岩变形、应力监测与构造... 对西部石嘴山一矿38区深部+600m轨道巷开采扰动区进行了全面的工程地质调查.采用MOTIC-BA300POL型偏光显微镜等综合分析了砂岩、泥岩的矿物成分、物理性质、自然状态以及饱和状态下的力学及变形特性.结合现场围岩变形、应力监测与构造异常探测等,研究了深部复杂应力环境下松软岩层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矿区 深部开采 扰动区 现场监测 构造探测
下载PDF
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成玲 汪付星 +1 位作者 颜冬云 徐绍辉 《环境科技》 2009年第6期63-67,共5页
对近几年应用于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检测的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薄层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和光谱技术等实验室检测技术,免疫分析法及活体生物测定法等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 对近几年应用于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检测的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薄层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和光谱技术等实验室检测技术,免疫分析法及活体生物测定法等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除虫菊酯 实验室检测 现场快速检测
下载PDF
三级差分抽气分子束质谱装置的设计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丁洪斌 刘佳宏 +1 位作者 宋志民 杨学锋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研制了具有三级涡轮分子泵差分抽气系统的分子束质谱装置 ,该装置在 1330 0Pa典型气体采样压力下 ,三级差分抽气区的压力分别达到 5× 10 - 1,3× 10 - 3,1 2× 10 - 4Pa。利用该装置 ,已成功地实现了对活性离子物种N+ 和N... 研制了具有三级涡轮分子泵差分抽气系统的分子束质谱装置 ,该装置在 1330 0Pa典型气体采样压力下 ,三级差分抽气区的压力分别达到 5× 10 - 1,3× 10 - 3,1 2× 10 - 4Pa。利用该装置 ,已成功地实现了对活性离子物种N+ 和N+ 2 的“原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取样 离子检测 分子束质谱 三级差分抽气
下载PDF
涡流阵列探头在高压涡轮叶片原位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秀梅 段建刚 李永 《无损检测》 2014年第4期20-22,71,共4页
针对某发动机高压涡轮叶片的结构与裂纹特点,特别是考虑了裂纹产生的特殊部位及叶片形状对涡流场耦合的影响,提出了高压涡轮叶片原位涡流阵列检测技术。为保证原位涡流检测的可靠性,设计了专用的涡流阵列探头,同时根据检查孔与叶片的空... 针对某发动机高压涡轮叶片的结构与裂纹特点,特别是考虑了裂纹产生的特殊部位及叶片形状对涡流场耦合的影响,提出了高压涡轮叶片原位涡流阵列检测技术。为保证原位涡流检测的可靠性,设计了专用的涡流阵列探头,同时根据检查孔与叶片的空间位置关系制作了特殊工装,解决了高压涡轮叶片的原位检测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阵列探头 特殊工装 原位检测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热导率高精度快速测量系统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丁忠军 刘保华 李官保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49-1053,共5页
为了高效精确地对海洋沉积物热导率进行原位探测,针对目前原位探测设备体积大、精度低、操作不便、维护困难等不足,对热脉冲双探针(dual-probe heat-pulse measurement theory,DPHP)热导率快速测量理论,以及该理论中NTC热敏电阻热耗散... 为了高效精确地对海洋沉积物热导率进行原位探测,针对目前原位探测设备体积大、精度低、操作不便、维护困难等不足,对热脉冲双探针(dual-probe heat-pulse measurement theory,DPHP)热导率快速测量理论,以及该理论中NTC热敏电阻热耗散系数、热时间常数对热导率测量精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DPHP理论融合热时间常数补偿的海洋沉积物热导率测量系统。运用该探测系统进行了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其平均测量速度≤40s,热导率精度可以达到±0.05。测量速度和精度有了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热导率 热脉冲探针技术 原位探测
下载PDF
大口径光学元件表面疵病在位检测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贵林 朱俊辉 +1 位作者 李嘉祥 李治斌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67-1173,共7页
精密光学元件在加工过程中如果工艺控制不当,产生的划痕、麻点等疵病分布范围虽然较小,但对整个光学系统的性能影响却很大,破坏力非常强,目前的表面疵病检测仪基本上针对平面或球面光学元件进行离线检测。文章以光学加工机床为运动平台... 精密光学元件在加工过程中如果工艺控制不当,产生的划痕、麻点等疵病分布范围虽然较小,但对整个光学系统的性能影响却很大,破坏力非常强,目前的表面疵病检测仪基本上针对平面或球面光学元件进行离线检测。文章以光学加工机床为运动平台,采用暗场散射成像方法,设计多光束均匀照明系统,研究表面疵病微细特征的识别算法,实现大口径光学表面疵病的在位检测与评价;标定结果表明,表面疵病宽度偏差为2.05%,长度偏差为2.39%,满足指标要求;在此基础上针对Φ280 mm平面硅镜进行自动化在位检测,给出了不同类型疵病的统计数据,解决了离线检测中非加工时间长与多次装夹引起定位误差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元件 表面疵病 散射成像 在位检测 图像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