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矸石质硅铝基胶凝材料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李化建 孙恒虎 肖雪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8-782,共5页
为提高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以500℃煅烧的煤矸石为主体原料,附以改性硅酸钠溶液为成岩剂,研制煤矸石质硅铝基胶凝材料.利用煤矸石与矿渣、粉煤灰之间的协同效应在常规条件下制备出强度持续增长(62.10 MPa,3 d;93.15 MPa,90 d)、施工性... 为提高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以500℃煅烧的煤矸石为主体原料,附以改性硅酸钠溶液为成岩剂,研制煤矸石质硅铝基胶凝材料.利用煤矸石与矿渣、粉煤灰之间的协同效应在常规条件下制备出强度持续增长(62.10 MPa,3 d;93.15 MPa,90 d)、施工性能良好的胶凝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IR和MAS NMR对全煤矸石硅铝基胶凝材料进行研究,煤矸石质硅铝基胶凝材料在水化前后Si,A l价键和配位发生了改变,表征有水化产物生成,进一步验证水化产物有水白云母、C-S-H凝胶和类沸石无定性铝硅酸盐凝胶.根据煤矸石硅铝基胶凝材料的特征提出了原位键合的水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煤矸石质硅铝基胶凝材料 协同效应 原位键合
下载PDF
激光熔覆工艺参数对TiC_p/Al表层复合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马乃恒 梁工英 苏俊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41-1044,共4页
研究了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对原位合成TiCp/Al表层复合材料与基底的界面结合和熔覆层组织均匀性的影响。通过调整工艺参数 ,获得了有良好冶金结合的界面和TiC颗粒分布均匀的熔覆组织。结果表明 :在激光功率一定时 ,过低的扫描速度将使激... 研究了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对原位合成TiCp/Al表层复合材料与基底的界面结合和熔覆层组织均匀性的影响。通过调整工艺参数 ,获得了有良好冶金结合的界面和TiC颗粒分布均匀的熔覆组织。结果表明 :在激光功率一定时 ,过低的扫描速度将使激光束前端一定距离内的基底材料在表面熔化前被加热时间太长 ,以致表面氧化 ;而过高的扫描速度会使靠近界面处的粉料中合成反应不能充分完成而残留一些粉末 ;这两种情况都影响了熔覆层和基底的结合。随着激光输入比能的降低 ,熔覆组织的均匀性降低 ,这是由于合成反应未充分完成所致。当激光功率为 2 2 0 0~ 2 5 0 0W ,扫描速度为 7~ 10mm/s时 ,在ZL10 4合金表面可获得组织均匀、界面结合良好的TiCp/Al复合材料熔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原位合成 界面结合 组织均匀性 碳化钛/铝复合材料
下载PDF
In situ synthesis of chemically bonded NaTi2(PO4)3/rGO 2D nanocomposite for high-rate sodium-ion batteries 被引量:7
3
作者 Ha-Kyung Roh Hyun-Kyung Kim +4 位作者 Myeong-Seong Kim Dong-Hyun Kim Kyung Yoon Chung Kwang Chul Roh Kwang-Bum Kim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844-1855,共12页
A phase-pure NaTi2(PO4)3/reduced graphene oxide (rGO) nanocomposite was prepared using a microwave-assisted one-pot method and subsequent heat treatment. The well-crystallized NaTi2(PO4)3 nanoparticles (30-40 n... A phase-pure NaTi2(PO4)3/reduced graphene oxide (rGO) nanocomposite was prepared using a microwave-assisted one-pot method and subsequent heat treatment. The well-crystallized NaTi2(PO4)3 nanoparticles (30-40 nm) were uniformly precipitated on rGO templates through Ti-O-C bonds. The chem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NaTi2(PO4)3 nanoparticles and rGO could immobilize the NaTi2(PO4)3 nanoparticles on the rGO sheets, which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nanocomposite. The NaTi2(PO4)B/rGO nanocomposite exhibited a specific capacity of 128.6 mA-h.g-1 approaching the theoretical value at a 0.1 C-rate with an excellent rate capability (72.9% capacity retention at 50 C-rate) and cycling performance (only 4.5% capacity loss after 1,000 cycles at a high rate of 10 C). These properties were maintained even when the electrodes were prepared without the use of an additional conducting agent. The excellent sodium storage properties of the NaTi2(PO4)B/rGO nanocomposite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nano-sized NaTi2(PO4)3 particles, which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transport lengths for Na+ ions, and an intimate contact between the NaTi2(PO4)3 particles and rGO due to chemical bon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i2(PO4)dreducedgraphene oxide (rGO)nanocomposite chemical bonding ENERGY-EFFICIENCY in situ synthesis high-rate sodium-ion batteries
原文传递
Hydrogen Bonds in Coal——The Influence of Coal Rank and the Recognition of a New Hydrogen Bond in Coal 被引量:4
4
作者 LI Dong-tao +1 位作者 Wen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0-75,共6页
By means of in situ diffuse reflectance FTIR, the IR spectra of 6 coals with different ranks were obtained from room temperature to 230 ℃. A new curve fitting method was used to recognize the different hydrogen ... By means of in situ diffuse reflectance FTIR, the IR spectra of 6 coals with different ranks were obtained from room temperature to 230 ℃. A new curve fitting method was used to recognize the different hydrogen bonds in the coals, and the influence of coal rank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hydrogen bonds(HBs) in the coals and their thermal stability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nother new HB(around 2514 cm -1 ) between the -SH in mercaptans or thiophenols and the nitrogen in the pyridine like compounds in the coals, and the evidence for that was provided. The controversial band of the HB between hydroxyl and the nitrogen of the pyridine like compounds was determined in the range of 3028-2984 cm -1 , and the result is consistent with but more specific than that of Painter et al .. It was found that the stability of different HBs in the coals is influenced by both coal rank and temperature. For some HBs, the higher the coal rank, the higher the stability of them. With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our research, the stability of the HB between the hydroxyl and the π bond increases to some extent for some coals at temperatures higher than 110 or 14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bonding Thermal stability Coal rank COAL In situ diffuse reflectance FTIR
下载PDF
pH敏感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金巧蓉 张幼维 +2 位作者 赵炯心 汪山献松 范青青 《合成技术及应用》 2007年第1期16-19,共4页
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生物相容的、具有环境响应特性核壳型羟乙基纤维素/聚甲基丙烯酸(HEC/PMAA)聚合物微球。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HEC/PMAA聚合物微球的形成机理;采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微球中分子间相互作用;... 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生物相容的、具有环境响应特性核壳型羟乙基纤维素/聚甲基丙烯酸(HEC/PMAA)聚合物微球。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HEC/PMAA聚合物微球的形成机理;采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微球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利用TEM观察了HEC/PMAA微球的形貌;考察了HEC/PMAA微球的pH敏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 白组装 氢键 核壳结构
下载PDF
原位反应法合成聚丙烯/蒙脱土复合材料及其表征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芳 吴小华 +1 位作者 林晓丹 贾德民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4-16,共3页
以未改性蒙脱土为原料 ,采用原位反应增容技术制备了聚丙烯 (PP) /蒙脱土 (MMT)复合材料 ,并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MMT的阻燃效果比Al (OH) 3 /Mg (OH) 2 复合阻燃体系好 ,且不降低PP的力学性能 ;在原位反应时 ,反应... 以未改性蒙脱土为原料 ,采用原位反应增容技术制备了聚丙烯 (PP) /蒙脱土 (MMT)复合材料 ,并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MMT的阻燃效果比Al (OH) 3 /Mg (OH) 2 复合阻燃体系好 ,且不降低PP的力学性能 ;在原位反应时 ,反应性单体的双键部分接枝到PP主链上 ,同时极性基团部分与MMT发生相互作用 ,形成插层结构 ,层间距离由 1 17nm增加到 1 3 2nm ,MMT与PP间显示出良好的界面粘合形态 ,但MMT主要以 2 0 0~ 3 0 0nm的初级粒子分散于PP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蒙脱土 复合材料 原位反应法 插层结构 界面粘合 阻燃
下载PDF
微米氧化银膏原位生成纳米银的低温烧结连接 被引量:5
7
作者 母凤文 邹贵生 +3 位作者 赵振宇 吴爱萍 闫久春 Y.Norman Zhou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42,115,共5页
为降低纳米银膏用于低温烧结电子互连封装的成本,用较低廉的微米级Ag2O粉末与三甘醇配制成膏.文中研究了其原位生成纳米银的反应机理、低温烧结特性并用其低温烧结连接镀银铜块.结果表明,三甘醇还原微米级Ag2O原位生成纳米银的温度远低... 为降低纳米银膏用于低温烧结电子互连封装的成本,用较低廉的微米级Ag2O粉末与三甘醇配制成膏.文中研究了其原位生成纳米银的反应机理、低温烧结特性并用其低温烧结连接镀银铜块.结果表明,三甘醇还原微米级Ag2O原位生成纳米银的温度远低于Ag2O粉本身的分解温度,同时生成可以逸出的气体,且随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延长,生成的银颗粒增多并逐渐烧结长大形成颈缩式颗粒.在烧结连接温度250℃和外加压力2 MPa条件下,烧结保温时间延长可显著提高接头强度,保温5 min可获得抗剪强度为24 MPa的接头,并对典型条件下的接头断口和横截面显微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银 原位生成 纳米银颗粒 烧结连接
下载PDF
张宣科技氢基竖炉示范工程工艺设计特点
8
作者 褚润林 路鹏 +3 位作者 王海涛 吕志敏 闫军 曹建学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76,共5页
对张宣科技氢基竖炉示范工程工艺设计特点进行了总结。氢基竖炉全部以焦炉煤气为气源,焦炉煤气在竖炉内实现原位重整,CH_(4)催化裂解为CO和H_(2),H_(2)/CO比可达8以上,是目前工业化生产H,比例最高的直接还原工艺。竖炉工艺气循环采用MDE... 对张宣科技氢基竖炉示范工程工艺设计特点进行了总结。氢基竖炉全部以焦炉煤气为气源,焦炉煤气在竖炉内实现原位重整,CH_(4)催化裂解为CO和H_(2),H_(2)/CO比可达8以上,是目前工业化生产H,比例最高的直接还原工艺。竖炉工艺气循环采用MDEA脱除CO_(2)技术,实现炉顶煤气循环使用,可在提高还原效率、增加产量的同时,进一步减少碳排放。氢基竖炉通过采用喷钝化剂减少还原过程球团矿黏结,喷硫化物保护加热炉高温合金管,喷氧部分燃烧工艺气等“三喷”技术,不仅解决了操作安全问题,还有效提高了操作温度和反应效率,降低了系统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基竖炉 焦炉煤气 原位重整 球团矿黏结 合金管
下载PDF
热塑性复合材料原位成型过程铺层间结合强度 被引量:4
9
作者 宋清华 刘卫平 +3 位作者 刘小林 刘奎 杨洋 陈吉平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9-267,共9页
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自动铺放原位成型可以实现结构件在制造过程中一次成型,而不需进入热压罐后处理,属于"非热压罐"制造技术,故原位成型过程中铺层间的结合强度将直接决定最终结构件的性能。通过建立铺层间紧密接触... 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自动铺放原位成型可以实现结构件在制造过程中一次成型,而不需进入热压罐后处理,属于"非热压罐"制造技术,故原位成型过程中铺层间的结合强度将直接决定最终结构件的性能。通过建立铺层间紧密接触模型及高温高压下分子链扩散模型,预测原位成型过程中铺层间的结合强度与成型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对原位成型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通过试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试验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通过计算发现,压辊压力达到1 500N时,铺层间的紧密接触度才能达到1;通过提高升温速率的方式缩短分子链的扩散时间;原位成型试片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仅达到热压罐成型的70%左右,因此还需对原位成型试片性能的其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复合材料 原位成型 紧密接触 分子链扩散 结合强度
原文传递
原位生成Fe-Al/Al_2O_3复合陶瓷涂层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景德 李厚义 +2 位作者 苟金艳 丁昌库 邢丽娟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6-620,626,共6页
采用化学镀法制备Fe包覆Al核(Al)-壳(Fe)结构复合粉体,以Fe-Al复合粉体为喷涂材料,利用等离子喷涂法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涂层,在喷涂过程中Fe、Al反应生成Fe-Al金属间化合物和Al2O3,通过控制Fe-Al和Al2O3粉体的混合比例实现涂层的梯度化... 采用化学镀法制备Fe包覆Al核(Al)-壳(Fe)结构复合粉体,以Fe-Al复合粉体为喷涂材料,利用等离子喷涂法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涂层,在喷涂过程中Fe、Al反应生成Fe-Al金属间化合物和Al2O3,通过控制Fe-Al和Al2O3粉体的混合比例实现涂层的梯度化。利用SEM、XRD研究涂层微观结构与组成,并测试分析了涂层的抗热震性与结合强度。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Al2O3、Al、Fe3Al和Fe O等组成,喷涂过程中Fe-Al发生反应原位生成了Fe3Al金属间化合物,以Fe-Al为底层的Fe Al/Al2O3梯度涂层的结合强度和抗热震性均明显高于Al2O3涂层,涂层成分的梯度分布和Fe3Al的原位形成改善了涂层的结合状态,提高了结合强度和抗热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Fe-Al/Al2O3复合陶瓷涂层 原位生成 结合强度 抗热震性
下载PDF
电场激活原位合成(TiC)_pNi/TiAl/Ti功能梯度材料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楠 陈少平 +2 位作者 梁连杰 薛鹏飞 孟庆森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20-624,共5页
运用电场激活压力辅助合成(FAPAS)和原位合成技术制备了(TiC)pNi/TiAl/Ti功能梯度材料,研究了电场对材料合成及层界面扩散连接的作用。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梯度材料各层及界面微观组织、相组成和... 运用电场激活压力辅助合成(FAPAS)和原位合成技术制备了(TiC)pNi/TiAl/Ti功能梯度材料,研究了电场对材料合成及层界面扩散连接的作用。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梯度材料各层及界面微观组织、相组成和元素分布。结果表明,电场的施加以及TiAl的燃烧反应是合成材料的关键;经原位合成的TiC颗粒均匀细小;金属陶瓷层/TiAl/Ti基板的界面区产生了成分的互扩散并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钛板到金属陶瓷层的显微硬度呈梯度变化且具有较好的抗热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激活 原位合成 扩散连接 (TiC)pNi TIAL FGM
原文传递
粘结相对原位合成TiC钢结硬质合金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均波 王立梅 +1 位作者 刘均海 黄继华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6-270,共5页
以钛铁粉、铬铁粉、铁粉、胶体石墨和镍粉等为原料,原位合成了nC/Cr18Ni8、TiC/Cr19A13和TiC/Ni40钢结硬质合金,并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洛氏硬度计、拉力试验机等对不同粘结相所制备的试样进行了组织结构分析和物理力学性能... 以钛铁粉、铬铁粉、铁粉、胶体石墨和镍粉等为原料,原位合成了nC/Cr18Ni8、TiC/Cr19A13和TiC/Ni40钢结硬质合金,并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洛氏硬度计、拉力试验机等对不同粘结相所制备的试样进行了组织结构分析和物理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钢结硬质合金主要相组成为TiC、Fe—Cr—Ni和Fe—Cr固溶体,TiC晶粒细小,形状较为规则;粘结相对原位反应合成的钢结硬质合金的密度、硬度和所合成的TiC晶粒有较大影响,在相同烧结条件下TiC/Ni40钢结硬质合金的密度和硬度比TiC/Cr18Ni8和TiC/Cr19A13钢结硬质合金的高,但TiC/Ni40钢结硬质合金中所合成的TiC晶粒比TiC/Cr18Ni8和TiC/Cr19A13钢结硬质合金中合成的TiC晶粒偏聚现象严重。TiC/Ni40钢结硬质合金的硬度为60~70.5HRC,TiC/Cr18Ni8和TiC/Cr19A13钢结硬质合金的硬度多在20~50HRC之间。三者的抗弯强度为960~1452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原位合成 钢结硬质合金 粘结相
下载PDF
PA6-66-1010/MCPA6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惠琴 林志勇 +1 位作者 陈郡 钱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1-63,共3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三元共聚尼龙6-66-1010(PA6-66-1010)与原位浇铸尼龙6(MCPA6)的共混复合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力学性能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复合材料的结晶熔融行为、动态力学性能、力...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三元共聚尼龙6-66-1010(PA6-66-1010)与原位浇铸尼龙6(MCPA6)的共混复合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力学性能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复合材料的结晶熔融行为、动态力学性能、力学性能及断裂破坏形貌。结果表明,PA6-66-1010的加入,使得复合材料中MCPA6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减弱、分子链活动性增加;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熔融温度、结晶度随着PA6-66-1010含量的增加而下降;PA6-66-1010的加入,破坏了MCPA6分子间氢键的规整性,使得复合材料韧性得到提高而强度变化不大;当PA6-66-1010含量为10%时,复合材料断裂伸长率提高近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浇铸尼龙6 尼龙6-66-1010 原位聚合 氢键 增韧
下载PDF
孕镶金刚石硬质合金基底上沉积金刚石涂层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简小刚 黄卓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1,共4页
为提高金刚石涂层和基底的结合力,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普通硬质合金和孕镶金刚石硬质合金基底上分别沉积金刚石涂层,并通过扫描电镜、拉曼光谱和压痕分析对比研究其结合性能。结果表明:在孕镶金刚石硬质合金基底上可以实现金刚石的... 为提高金刚石涂层和基底的结合力,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普通硬质合金和孕镶金刚石硬质合金基底上分别沉积金刚石涂层,并通过扫描电镜、拉曼光谱和压痕分析对比研究其结合性能。结果表明:在孕镶金刚石硬质合金基底上可以实现金刚石的同质与异质外延生长;在孕镶金刚石硬质合金基底上沉积的金刚石形核率高,晶形大小均匀,涂层表面平整;孕镶金刚石基底金刚石涂层的结合力优于硬质合金基底金刚石涂层膜基界面的结合力。在孕镶金刚石硬质合金基底上沉积金刚石膜可扩大金刚石涂层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沉积 形核率 金刚石晶型 结合力
下载PDF
热致液晶聚酰胺/聚酰胺66原位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卓 郭鸿俊 +1 位作者 何伟 张文熊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151-155,159,共6页
研究了热致液晶聚酰胺(TLCPa)/聚酰胺66(PA66)原位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及其成纤机理。转矩流变仪研究证实:TLCPa/PA66的粘度比小于1,利于TLCPa在基体中成纤。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结果显示:PA66的熔点和结晶温度均随TLCPa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研究了热致液晶聚酰胺(TLCPa)/聚酰胺66(PA66)原位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及其成纤机理。转矩流变仪研究证实:TLCPa/PA66的粘度比小于1,利于TLCPa在基体中成纤。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结果显示:PA66的熔点和结晶温度均随TLCPa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同时结晶度和结晶速率随TLCPa含量增加也明显降低,体系具有明显的相容特征。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研究结果显示:液晶聚酰胺与尼龙66分子间存在氢键作用,并且参与形成氢键作用官能团的数量随液晶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显示:在单纯剪切流场条件下,TLCPa分散相在PA66基体中能够变形为微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液晶聚酰胺 聚酰胺66 原位复合材料 共混 氢键
下载PDF
制备方式对PA6/PA6-66-1010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惠琴 林志勇 +1 位作者 陈郡 钱浩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共5页
采用原位共混和熔融共混分别制备了尼龙(PA)6/PA6-66-1010共混物。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动态热机械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共混物的内部氢键作用、结晶熔融行为、玻璃化转变温度、力学性能及拉伸... 采用原位共混和熔融共混分别制备了尼龙(PA)6/PA6-66-1010共混物。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动态热机械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共混物的内部氢键作用、结晶熔融行为、玻璃化转变温度、力学性能及拉伸断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原位共混物的分子链段的运动性和柔性好于熔融共混物,结晶温度、熔融温度、结晶度均低于熔融共混物,强度和韧性均优于熔融共混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共混 熔融共混 尼龙6-66-1010 尼龙6 氢键
下载PDF
钛基梯度功能材料电场激活原位合成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少平 张楠 +1 位作者 薛鹏飞 孟庆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5-340,共6页
本文采用电场激活压力辅助燃烧合成工艺(FAPAS),以Ti-Al和Ni-Ti-C体系的放热反应,实现了TiC陶瓷颗粒增强的Ni基复合材料的原位合成以及Ti-TiAl-(TiC)pNi功能梯度材料的同步连接制备。借助SEM和XRD等手段分析了各层界面的相组成和微观结... 本文采用电场激活压力辅助燃烧合成工艺(FAPAS),以Ti-Al和Ni-Ti-C体系的放热反应,实现了TiC陶瓷颗粒增强的Ni基复合材料的原位合成以及Ti-TiAl-(TiC)pNi功能梯度材料的同步连接制备。借助SEM和XRD等手段分析了各层界面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以及界面元素扩散特征,探讨了电场对功能梯度材料制备过程中各层间界面的冶金特征及连接结构的影响,揭示了电场作用下,利用放热体系进行原位合成和扩散连接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外加电场条件下,钛粉和铝粉反应形成TiAl相产生的化学热促进了钛基板与TiAl层界面原子的扩散溶解,是两者形成连接的关键;钛-碳反应热促进TiC/Ni细晶复合结构形成,提高了TiC颗粒与基体之间的润湿性和复合材料层的致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激活 功能梯度材料 原位合成 TIAL (TiC)pNi 扩散连接
下载PDF
原位莫来石结合碳化硅支撑体的高温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志勇 韩伟 +2 位作者 刘开琪 敖雯青 顾静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1-204,共4页
为研制可长期使用于800℃以上高温烟气净化的陶瓷膜过滤材料,采用原位反应结合技术制备了显气孔率为37. 2%、平均孔径为46. 5μm、常温抗折强度为22. 5 MPa的莫来石结合碳化硅支撑体,研究了其高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碳化硅支撑体的热... 为研制可长期使用于800℃以上高温烟气净化的陶瓷膜过滤材料,采用原位反应结合技术制备了显气孔率为37. 2%、平均孔径为46. 5μm、常温抗折强度为22. 5 MPa的莫来石结合碳化硅支撑体,研究了其高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碳化硅支撑体的热态抗折强度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1 000℃时达到最大值36. 5 MPa,为常温抗折强度的1. 6倍;但在1 200℃时仍保持具有10 MPa以上的热态强度。SEM断口形貌显示,当温度由室温升至1 000℃再升至1 200℃时,支撑体断裂方式由沿晶-穿晶混合型断裂变为穿晶断裂再变为沿晶断裂。莫来石的耐高温性及其高温自增强特性赋予了碳化硅支撑体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使其可满足800℃以上高温烟气过滤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膜过滤材料 碳化硅支撑体 原位反应 莫来石结合 高温烟气净化 高温抗折强度
下载PDF
Interfacial strengthening and antibacterial behavior in an ultrafine-graine d Zn-Ag-base d biocomposites fabricated by the Cu_(2)O-induced in situ wetting approach
19
作者 Xiao Wang Tongxin Di +2 位作者 Wei Li Debao Liu Xiaohao Sun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1期109-134,共26页
Nowadays,Zinc(Zn)-based biocomposites as biodegradable implant materials have been recognized as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overcome the insufficient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Zn matrix and to endow the Zn-based material... Nowadays,Zinc(Zn)-based biocomposites as biodegradable implant materials have been recognized as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overcome the insufficient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Zn matrix and to endow the Zn-based materials with biofunctionality.However,the strengthening effect on Zn-based matrix compos-ite remains far from expectation mainly due to the poor interfacial bonding between the reinforcement and Zn matrix,and the relatively coarse grain size of the Zn matrix.Herein,we have developed a novel in situ wetting strategy to ameliorate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Zn-Ag-based composites using cuprous oxide-modified graphene oxide(Cu_(2)O-GO)sheets as reinforcement.The en-hanced interfacial bonding between GO sheets and Zn matrix owing to the in situ generated ZnO inter-layer and the ultrafine microstructure with an average grain size of 360 nm were simultaneously achieved in the hot extruded(HEed)1 wt%Cu_(2)O-GO/Zn-2 wt%Ag biocomposites.Consequently,HEed biocompos-ites possessed excellent tensile properties,including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UTS)of 344.0±2.4 MPa,yield stress(YS)of 314.0±4.8 MPa,and elongation at failure of 15.5%±1.3%.Ultrafine and uniform microstructure of the HEed biocomposites resulted in a relatively uniform corrosion morphology and a degradation rate of 0.195±0.004 mm y^(−1) in simulated body fluid(SBF)solution.The 2-fold diluted extract of the HEed biocomposites exhibited satisfying cytocompatibility with MC3T3-E1 pre-osteoblast comparable to that of Ti-6Al-4 V ELI alloys.More importantly,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metallic ions,Ag-rich nanoparticles,and GO sheets contributed to the remarkabl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experimental biocomposites against both S.aureus and E.coli.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1Cu_(2)O-GO/Zn-2Ag biocomposites should be anticipated as a promising biodegradable material for orthopedic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based composite In situ reaction Ultrafine microstructure Inerfacial bonding Antibacterial behavior
原文传递
改性双马来酰亚胺结构复合材料及与天然橡胶的原位热粘接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斌 徐雨 +3 位作者 张承双 马荣檄 王飞 杜娟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22年第4期1-5,共5页
以改性双马来酰亚胺(BMI)为基体,高强玻璃纤维为增强体,制备适于固体发动机推力矢量控制系统用增强件复合材料,分析了其与天然橡胶的原位热粘接性能。研究发现,改性BMI树脂的固化是分步进行的,适宜固化制度为130℃/3h+180℃/2h+230℃/3h... 以改性双马来酰亚胺(BMI)为基体,高强玻璃纤维为增强体,制备适于固体发动机推力矢量控制系统用增强件复合材料,分析了其与天然橡胶的原位热粘接性能。研究发现,改性BMI树脂的固化是分步进行的,适宜固化制度为130℃/3h+180℃/2h+230℃/3h,固化后材料的玻璃化温度超过250℃。改性BMI/玻纤复合材料的室温拉伸、弯曲强度均在600MPa以上,160℃强度保持率约90%以上。室温压缩、层间剪切强度分别高于300MPa、30MPa,160℃分别下降至250MPa、20MPa。Thinkbond11/26、Thinkbond11/27两种胶粘剂用于改性BMI/玻纤复合材料与天然橡胶界面原位热粘接,界面剪切强度均超过5.8MPa。改性BMI/玻纤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均显著优于增强件现用环氧/玻纤复合材料,满足固体火箭发动机柔性喷管矢量控制系统结构件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马来酰亚胺 复合材料 天然橡胶 原位粘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