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隔离热灌注化疗技术治疗肢体恶性肿瘤 被引量:6
1
作者 宋建民 李晶 +1 位作者 韩飞容 付来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418-1420,共3页
目的:改进肢体隔离热灌注化疗技术,可简化操作,缩短灌注时间,提高恶性肿瘤治疗安全性,本研究观察其对治疗肢体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对97例肢体恶性肿瘤实施了隔离热灌注化疗。其中,Ⅲ/Ⅳ期恶性黑色素瘤71例,均行淋巴结清扫术后灌注。... 目的:改进肢体隔离热灌注化疗技术,可简化操作,缩短灌注时间,提高恶性肿瘤治疗安全性,本研究观察其对治疗肢体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对97例肢体恶性肿瘤实施了隔离热灌注化疗。其中,Ⅲ/Ⅳ期恶性黑色素瘤71例,均行淋巴结清扫术后灌注。骨肉瘤8例,软组织肉瘤18例。上肢22例,下肢75例。16例按传统方法手术,81例按改进方法手术。改进方法包括:改进动静脉插管方式,灌注液中加入扩血管药物、监控肌肉温度等。结果:灌注后均有病灶变软、变小、变薄。切除标本病检,23例瘤组织完全坏死,52例瘤组织大部分坏死,22例瘤组织小部分坏死。均行保肢手术。无手术死亡。无血栓形成。改进组无筋膜室综合症发生,灌注速度加快,肢体肿胀较轻。结论:经头静脉、大隐静脉断端插入静脉导管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未发现影响肢体血液回流。灌注液中加入血管扩张药可明显加快灌注速度,特别是上肢,能使肢体温度较快达到热化疗的要求。灌注中监控肌肉组织的温度不超过43℃,可以防止发生小腿或前臂肌肉坏死引起的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隔离热灌注化疗 肢体恶性肿瘤 技术改进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曹培 唐祖雄 +4 位作者 孙鼎 薛小峰 杨小华 秦磊 钱海鑫 《肝胆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三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18年5月~2020年12月间收治的...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三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18年5月~2020年12月间收治的11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T管引流组(40例),一期缝合组(42例)和改良一期缝合组(30例),其中改良一期缝合组暂时保留胆囊管及胆囊,将胆囊逆行游离后离断胆囊动脉,胆囊管予以丝线结扎后将丝线经操作孔拖出体外予以牵拉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改良一期缝合组的手术时间中位数及四分位距141.0(70.0)min短于T管引流组165.0(70.0)min和一期缝合组170.0(67.0)min。三组患者术后第3天的肝功能水平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以及γ-谷氨酰转肽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并发症方面,T管引流组术后出现胆漏、急性胰腺炎和肠梗阻各1例;一期缝合组出现2例发热症状,改良一期缝合组胆漏、发热和急性胰腺炎各1例。改良一期缝合组的引流管拔除时间相比于其他两组无明显优势,但其术后住院天数5.0(2.0)天显著小于T管引流组6.0(4.0)天和传统一期缝合组7.0(4.0)天。术后随访中,三组患者均恢复顺利,目前已完成随访105例。结论对比传统微创术式,改良一期缝合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上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较短、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T管引流 改良 一期缝合
下载PDF
Treatment of bilateral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joint with an improved technique:A case report
3
作者 Xing-Xing Yu Jian-Ye Chen +3 位作者 Hong-Sheng Zhan Ming-Da Liu Yun-Fei Li Yu-Yan Jia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7期1320-1325,共6页
BACKGROUND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is a common osteoarticular deformity in pediatric orthopedics.A patient with bilateral DDH was diagnosed and treated using our improved technique"(powerful overtu... BACKGROUND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is a common osteoarticular deformity in pediatric orthopedics.A patient with bilateral DDH was diagnosed and treated using our improved technique"(powerful overturning acetabuloplasty)"combined with femoral rotational shortening osteotomy.CASE SUMMARY A 4-year-old girl who was diagnosed with bilateral DDH could not stand normally,and sought surgical treatmen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ouble hip extension and standing.As this child had high dislocation of the hip joint and the acetabular index was high,we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acetabuloplasty to"powerful turnover acetabuloplasty"combined with femoral rotation shortening osteotomy.During the short-term postoperative follow-up(1,3,6,9,12,and 15 months),the child had no discomfort in her lower limbs.After the braces and internal fixation plates were removed,form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as actively carried out.CONCLUSION Our"powerful overturning acetabuloplasty"combined with femoral rotational shortening osteotomy is feasible in the treatment of DDH in children.This technology may be widely used in the clin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improved technique Case report
下载PDF
评析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对小儿龋齿的治疗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淑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1期101-103,共3页
目的评析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对小儿龋齿的治疗价值。方法借用数字随机抽选的方式,随机选择我院2016年1—12月口腔科临床接收并运用传统充填治疗的55例龋齿患儿作为甲组,另抽取同期接收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治疗的同疾病患儿55例作为乙组,... 目的评析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对小儿龋齿的治疗价值。方法借用数字随机抽选的方式,随机选择我院2016年1—12月口腔科临床接收并运用传统充填治疗的55例龋齿患儿作为甲组,另抽取同期接收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治疗的同疾病患儿55例作为乙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乙组治疗中的疼痛比例与患儿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均优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龋齿患儿运用改良后的非创伤性充填术治疗,显著疗效且应用价值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龋齿 改良 非创伤性 充填技术
下载PDF
大鼠肝癌模型经肝动脉改良给药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4
5
作者 顾伟 沈婕 +3 位作者 韩克起 王喜 张亚妮 凌昌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探讨改良的经肝动脉插管(Lindell法)给药技术在该模型上运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20只SD大鼠采用完整组织块肝内植入法建立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在手术显微镜下经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细针穿刺灌注染料,其中组A... 目的建立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探讨改良的经肝动脉插管(Lindell法)给药技术在该模型上运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20只SD大鼠采用完整组织块肝内植入法建立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在手术显微镜下经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细针穿刺灌注染料,其中组A采用改良的Lindell给药技术,组B采用常规Lindell法,观察大鼠各肝叶染色程度,比较两组模型肿瘤重量及体积。结果模型复制和给药成功率为100%,两组瘤重和瘤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灌注前暂时阻断肝固有动脉右侧分支的改良Lindell技术使大鼠尾状叶、右叶及中叶染色程度明显减少(P<0.05)。结论用完整组织块肝内植入法建立的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稳定;改良的Lindell给药技术能模拟临床肝癌介入超选择插管技术,适合于肝癌血管介入治疗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模型 介入技术 改良 大鼠
下载PDF
改良蕈样膀胱插管技术在家兔尿生成实验中的应用
6
作者 陈柏合 罗滔 +1 位作者 刘波 蔡仕宁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6期471-473,共3页
目的应用改良蕈样膀胱插管技术进行家兔尿生成实验,探讨改良蕈样膀胱插管技术的导尿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0组学生完成家兔改良蕈样膀胱插管,观察静脉注射50%葡萄糖、0.1%呋塞米和0.01%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前后家兔尿量的变化。结果应用改良... 目的应用改良蕈样膀胱插管技术进行家兔尿生成实验,探讨改良蕈样膀胱插管技术的导尿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0组学生完成家兔改良蕈样膀胱插管,观察静脉注射50%葡萄糖、0.1%呋塞米和0.01%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前后家兔尿量的变化。结果应用改良蕈样膀胱插管技术的家兔导尿尿滴数为(55±16)滴/分,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85±17)滴/分]和0.1%呋塞米溶液[(135±22)滴/分]后增加尿量,静脉注射0.01%去甲肾上腺素溶液[(65±20)滴/分]后尿量减少(P<0.01)。结论改良蕈样膀胱插管技术导尿效果显著,葡萄糖和呋塞米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而去甲肾上腺素具有抑制尿生成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生成 蕈样膀胱插管 改良技术 动物实验
下载PDF
非麻醉医生对全麻患者两种方法置入Proseal喉罩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应静 吴晋 +2 位作者 黄自生 陈益君 黄长顺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189-192,203,共5页
目的比较非麻醉医生对全麻患者使用钢丝塑形置入法与食指推送法置入Proseal喉罩(PLM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由20位没有使用喉罩经验的非麻醉医生在... 目的比较非麻醉医生对全麻患者使用钢丝塑形置入法与食指推送法置入Proseal喉罩(PLM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由20位没有使用喉罩经验的非麻醉医生在麻醉医生带教下行PLMA置入操作,每人随机选择6例患者行喉罩置入(其中改良组3例,对照组3例),改良组使用钢丝塑形置入法,对照组使用食指推送法。记录两种方法置入PLMA的成功率、置入时间、置入前后1min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以及置入后胃管插入成功率,行纤维支气管镜(FOB)定位评分,测定口咽漏气压(OLP)、气腹前气道峰压(PIP)、气腹后PIP,观察有无术中漏气及反流误吸、术后喉罩沾血和咽喉疼痛等并发症。结果改良组置入喉罩首次成功率及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置入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置入喉罩前后1min的HR和MAP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插入胃管,OLP、FOB评分≥3分例数、气腹前PIP、气腹后PIP、术中漏气更换气管插管例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中均未发生反流误吸。术后改良组喉罩沾血和咽喉痛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相对于食指推送法,没有喉罩使用经验的非麻醉医生采用钢丝塑形置入法能迅速有效地对全麻患者置入PLMA,成功率更高,时间更短,术中气道管理安全有效,术后咽喉并发症也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SEAL喉罩 非麻醉医生 改良 置入方法
下载PDF
改良的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术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剑锋 彭志海 +1 位作者 祝哲诚 蔡勇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3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对经典的Ono术式进行改良,探讨影响移植成功的相关因素,以建立高度稳定、可重复性强的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改良术式采用供心头臂干和右肺动脉分别与受体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结果改良术式与经典的Ono术式相... 目的对经典的Ono术式进行改良,探讨影响移植成功的相关因素,以建立高度稳定、可重复性强的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改良术式采用供心头臂干和右肺动脉分别与受体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结果改良术式与经典的Ono术式相比,能明显缩短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的阻断时间,缩短供心冷缺血时间,并减少术后吻合口的出血。结论分支吻合的改良术式较之经典Ono术式具有显著优点,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异位移植术 模型 心脏移植
下载PDF
一体化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学闯 魏晓安 +1 位作者 陆少鸣 王文兵 《广州化工》 CAS 2006年第5期57-59,共3页
介绍了一体化活性污泥法(UNITANK)的发展、基本结构、运行机理,分析该反应器的工艺过程,指出该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抗冲击能力强等优点。针对反应器存在的缺陷,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改造,改造后处理效果良好。
关键词 一体化活性污泥法 技术改造 运行机理
下载PDF
中央孔型ICL植入术中的改良技巧及2a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毕伍牧 孙康 +3 位作者 钟林辉 王瑞娟 郭霞 刘静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08-1211,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技巧在中央孔型ICL V4c植入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09/2016-08在我院行ICL V4c植入术的近视患者72例141眼采用改良手术技巧,包括2.8mm透明角膜单切口、ICL植入前免前房黏弹剂等。监测术后6h内眼内压,术后随... 目的:探讨改良技巧在中央孔型ICL V4c植入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09/2016-08在我院行ICL V4c植入术的近视患者72例141眼采用改良手术技巧,包括2.8mm透明角膜单切口、ICL植入前免前房黏弹剂等。监测术后6h内眼内压,术后随访2a观察视力、屈光度、眼内压、角膜内皮细胞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通过透明角膜2.8mm单切口植入中央孔型ICL V4c,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术后6h内有一定的高眼压发生率,尤其是术后2h眼内压最高,95.7%的术眼眼内压能够在术后6h恢复到正常范围,且术后2a内眼内压平稳。术后6mo,1、2a本组患者累积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4.70%、7.59%、9.63%。术后2a随访期间无晶状体混浊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中央孔型ICL V4c植入术中采用的改良方法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孔型ICL V4c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改良技巧 眼内压 角膜内皮细胞
下载PDF
70例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技术改进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姚开隆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3年第3期6-7,共2页
目的:分析技术改进甲状腺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70例应用改进技术实施全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81例应用传统技术实施全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技术改进甲状腺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70例应用改进技术实施全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81例应用传统技术实施全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手术结果差异。结果:实验组并发暂时性低钙血症和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的比率为4.3%和2.9%,低于对照组的14.8%和13.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实验组无1例并发永久性低钙血症和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结论:改进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甲状腺全切除术 改进技术 传统技术
原文传递
单步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式改进在急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永欣 赵德民 +2 位作者 李杰 吕美珍 周剑 《中华全科医学》 2012年第4期638-639,共2页
目的探讨单步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式的改进在急危重患者中抢救的应用前景和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3月以来经治的35例各种原因致呼吸道梗阻而引起的呼吸极度困难患者为观察对象,应用单步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的基本术式,借鉴PDT穿刺技术替代... 目的探讨单步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式的改进在急危重患者中抢救的应用前景和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3月以来经治的35例各种原因致呼吸道梗阻而引起的呼吸极度困难患者为观察对象,应用单步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的基本术式,借鉴PDT穿刺技术替代床边纤支镜引导下直视穿刺方法,即在第1,2或2,3软骨环水平横行切开皮肤,切口长度=螺旋切开器的外径×π/2(切口长度=切割器周长/2,精确计算可减少损伤。),套管针接注射器后垂直穿刺进针(注射器内有2%利多卡因2 ml),同时回抽注射器,见有气泡就确定进入气管中。拔除针芯,置入导丝。将旋转切割器沿导丝旋入,退出切割器,置入气管导管即可。结果应用改进后的气管切开方法实施的手术,使患者均顺利建立了人工气道而获救,由于手术方法的改进有效地避免了纤支镜自身侵入性操作对气管壁损伤,减少了设备,简化了手术步骤,达到了床边纤支镜引导同等效果。结论改进后单步经皮旋转气管切开的术式更安全,可控性更强,准确性更高,更易于非外科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T 术式改进 危重患者 应用
原文传递
改进的缝合技术在Ⅱb区屈肌腱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献伟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6年第3期298-300,30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改进的缝合技术修复Ⅱb区屈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8月,对12例Ⅱb区屈肌腱损伤患者采用了改进的缝合技术,缩短浅肌腱“V”形桡侧束断端,尺侧束相对弧形延长,为深肌腱在鞘管内滑行提供新的空间,... 目的:探讨应用改进的缝合技术修复Ⅱb区屈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8月,对12例Ⅱb区屈肌腱损伤患者采用了改进的缝合技术,缩短浅肌腱“V”形桡侧束断端,尺侧束相对弧形延长,为深肌腱在鞘管内滑行提供新的空间,深肌腱不再走原解剖“V”形隧道内,改走相对延长后的尺侧浅肌腱束浅面,重建屈指功能。结果12例术后获得6~12个月随访,屈伸功能恢复良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8例,良3例,可1例。结论手指Ⅱb区采用改进的缝合技术使深肌腱在延长后的尺侧浅腱束浅面滑行,克服了传统技术缝合后使深层一个深肌腱缝合口必须在浅肌腱两个缝合口之间的“V”形隧道滑行的弊端,从而减少了被卡压和粘连的风险,该技术的改进既修复了浅深肌腱又减少了肌腱粘连,可最大限度满足手指屈曲功能要求,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b区 腱损伤 改进技术 修复
下载PDF
天然草地合理利用与改良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麦丽亚·伊尔斯比克 沙吾列·沙比汗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0年第6期185-186,共2页
天然草地是以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及其环境构成的重要生产系统,覆盖范围较大,在维护生态平衡、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壤沙漠化、涵养水源、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不可替... 天然草地是以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及其环境构成的重要生产系统,覆盖范围较大,在维护生态平衡、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壤沙漠化、涵养水源、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放牧地区草食畜牧养殖产业的主要饲料来源。该文主要分析天然草地利用存在的问题,论述天然草地合理利用和改良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地 合理利用 改良技术
下载PDF
织物稀密路成因分析及改进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建成 蒋秀明 +3 位作者 周国庆 何辉 吴冬凤 张艳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6-59,共4页
织机送经卷取机构存在的缺陷是造成织物稀密路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种适合国情的无梭织机机械式送经机构的改造方案。文章介绍了织机送经机构的改造技术,讨论了电子送经系统的动力、控制、张力探测部分的设计准则和选用... 织机送经卷取机构存在的缺陷是造成织物稀密路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种适合国情的无梭织机机械式送经机构的改造方案。文章介绍了织机送经机构的改造技术,讨论了电子送经系统的动力、控制、张力探测部分的设计准则和选用方法。实验表明,改造后织机的织物稀密路缺陷得到了改善,稳定了织物张力波动,有效的提高了织物的质量,为其他无梭织机改造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稀密路 SAURER400型织机 送经机构 电子送经系统 改进技术
下载PDF
改良型造口袋裁剪技术在特殊肠造口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金龙 李芬 +1 位作者 罗洋 李丹 《全科护理》 2021年第20期2826-2828,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型造口袋裁剪技术在袢式肠造口、蘑菇形肠造口两类特殊肠造口维护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将126例肠造口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均采用ARC标准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在造口袋裁剪上采用改良型造口袋裁剪... 目的:探讨改良型造口袋裁剪技术在袢式肠造口、蘑菇形肠造口两类特殊肠造口维护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将126例肠造口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均采用ARC标准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在造口袋裁剪上采用改良型造口袋裁剪方法,比较两组造口底盘发生渗漏率、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发生率及造口袋更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粪水性皮炎发生率为12.7%,低于对照组38.1%(P<0.05)。术后第1天、术后第4天、术后第7天、术后第10天对照组底盘渗漏发生率为7.9%、36.5%、41.2%和20.6%高于观察组的6.3%、7.9%、11.1%和6.3%,除了术后第1天外,其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造口袋更换时间分别为22.49 min、17.13min、14.52min和11.22min,对照组为20.29min、19.24min、18.26min和16.25min,除术后第1天外,观察组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01)。结论:采用改良型造口袋裁剪方法在袢式及蘑菇形肠造口中运用时能够有效减少造口底盘发生渗漏,降低粪水性皮炎的发生率,同时后期可缩短造口装更换时间,是可行、有效的造口护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袢式造口 蘑菇形造口 改良型技术 造口袋裁剪技术 造口护理
下载PDF
CT导引下肺部穿刺活检的实施技术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永利 李莉芬 +3 位作者 张志玲 宁瑞霞 黄连铭 李成田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1年第9期64-65,共2页
目的:提高CT导引下对肺部病变穿刺活检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病理报告成功率,同时减少并发症。方法:穿刺前给予强化扫描,在平静呼吸状态下呼气末屏气用三步进针法配以角度仪等措施对82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或肿瘤样病变进行穿刺抽吸病理组织。... 目的:提高CT导引下对肺部病变穿刺活检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病理报告成功率,同时减少并发症。方法:穿刺前给予强化扫描,在平静呼吸状态下呼气末屏气用三步进针法配以角度仪等措施对82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或肿瘤样病变进行穿刺抽吸病理组织。标本石蜡包埋后连续超薄作病理切片。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5%,病理报告成功率为95.5%,3例发生少量气胸未做特殊处理。结论:应用三步进针法等措施能有效地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和病理报告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导引 穿刺活检 改良技术 应用
下载PDF
改进洗涤红细胞工艺技术及临床应用的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狄玉文 王玲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5年第5期406-407,共2页
目的:推广改进洗涤红细胞的临床应用。方法:将血液成份按不同比重离心分层(共6层),减少洗涤次数,减少离心力(Xg),缩短离心时间,分出血浆,弃掉血小板,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剩留红细胞用盐水配成70%的红细胞悬液。结果:保护改进洗... 目的:推广改进洗涤红细胞的临床应用。方法:将血液成份按不同比重离心分层(共6层),减少洗涤次数,减少离心力(Xg),缩短离心时间,分出血浆,弃掉血小板,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剩留红细胞用盐水配成70%的红细胞悬液。结果:保护改进洗涤红细胞膜不受损伤,维持红细胞的形态、弹性及功能,质控项目符合要求,临床应用效果好、安全,尤其O型红细胞可称万能血。输血不良反应率降到最低限度,与未改进的洗涤红细胞、浓缩红细胞、全血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方法正确,结果满意,制品优质优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涤红细胞 工艺改进 应用效果 输血不良反应 非危险万能血
下载PDF
经股静脉途径改良方法放置冠状窦电极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慧 蒋清安 郑亚西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22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电极在右房内成袢后置入冠状窦行电激动标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2例拟行射频消融术,但锁骨下静脉穿刺失败或股静脉途径常规方法放置冠状窦电极失败的患者。采用使电极在右房内成袢后置入冠状窦的方法。结果:电极成袢... 目的:探讨电极在右房内成袢后置入冠状窦行电激动标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2例拟行射频消融术,但锁骨下静脉穿刺失败或股静脉途径常规方法放置冠状窦电极失败的患者。采用使电极在右房内成袢后置入冠状窦的方法。结果:电极成袢后置入冠状窦的成功率为91%,尚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式股静脉途径放置冠状窦电极的操作较简单,电极在冠状窦内位置稳定,利于电激动顺序标测,建议作为放置冠状窦电极的可选操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静脉 冠状窦 电极 改良术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crack in a structural member using improved radial basis function(IRBF)neural networks 被引量:1
20
作者 Rajendra Machavaram Shankar Krishnapilla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Computing and Cybernetics》 EI 2013年第2期182-211,共30页
Purpose–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n effective and simple technique to structural damage identification,particularly to identify a crack in a structure.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pproach is an alternat... Purpose–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n effective and simple technique to structural damage identification,particularly to identify a crack in a structure.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pproach is an alternative to identify the extent and location of the damage over the classical methods.Radial basis function(RBF)networks are good at function mapping and generalization ability among the various neural network approaches.RBF neural networks are chosen for the present study of crack identification.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Analyzing the vibration response of a structur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monitor its health and even to detect the damage.A novel two-stage improved radial basis function(IRBF)neural network methodology with conventional RBF in the first stage and a reduced search space moving technique in the second stage is proposed to identify the crack in a cantilever beam structure in the frequency domain.Latin hypercube sampling(LHS)technique is used in both stages to sample the frequency modal patterns to train the proposed network.Study is also conducted with and without addition of 5%white noise to the input patterns to simulate the experimental errors.Findings–The results show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identifying the location and magnitude of a crack by the proposed IRBF method,in 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RBF method and other classical methods.In case of crack location in a beam,the average identification error over 12 test cases was 0.69 per cent by IRBF network compared to 4.88 per cent by conventional RBF.Similar improvements are reported when compared to hybrid CPN BPN networks.It also requires much less computational effort as compared to other hybrid neural network approaches and classical methods.Originality/value–The proposed novel IRBF crack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is unique in originality and not reported elsewhere.It can identify the crack location and crack depth with very good accuracy,less computational effort and ease of impleme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es Stress(materials)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materials BEAMS Structural members Crack identification Structural damage Frequency domain Latin hypercube sampling improved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s Reduced search space moving techniqu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