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Pt/C催化剂通过浸渍-还原法制备疏水催化剂 被引量:9
1
作者 肖成建 胡胜 +2 位作者 傅中华 罗阳明 王和义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7年第9期855-859,共5页
选择XC-72R炭黑为载体,采用改进的浸渍-还原法制备了2-3 nm高分散度Pt/C催化剂。研究了还原温度、还原剂、pH和甲醛用量等工艺条件对Pt粒径大小及分散度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提高溶液pH和反应... 选择XC-72R炭黑为载体,采用改进的浸渍-还原法制备了2-3 nm高分散度Pt/C催化剂。研究了还原温度、还原剂、pH和甲醛用量等工艺条件对Pt粒径大小及分散度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提高溶液pH和反应温度、增加甲醛用量均有助于得到Pt粒子粒径较小的高分散度Pt/C催化剂,较佳的工艺条件为:用乙二醇与水为炭黑分散溶剂,反应温度80-90℃,pH≈11,甲醛用量80倍于PtCl62-物质的量,可以制备Pt粒子粒径在2 nm左右的高分散度Pt/C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催化剂 疏水催化剂 浸渍-还原法
下载PDF
负载型Pt/C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Pt晶粒尺寸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黄成德 单忠强 +2 位作者 李晓婷 韩佐青 陈延禧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45-647,共3页
The effects of impregnation and reduction conditions on the particle size of Pt and structure of Pt/C catalyst were investigated by TEM, XRD and rotating thin-layer electrode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duct... The effects of impregnation and reduction conditions on the particle size of Pt and structure of Pt/C catalyst were investigated by TEM, XRD and rotating thin-layer electrode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ductants affected the particle size and crystal face of platinum in the catalyst and Pt/C catalyst prepared from BP-2000 and by using HCHO as reductant showed a good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 铂/碳催化剂 浸渍还原法 晶粒结构 制备
下载PDF
An impregnation-reduction method to prepare graphite nanosheet/alumina composites and its high-frequency dielectric properties 被引量:3
3
作者 Ke-Lan Yan Run-Hua Fan +5 位作者 Min Chen Kai Sun Xu-Ai Wang Qing Hou Shi-Bing Pan Ming-Xun Yu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05-208,共4页
he nano-graphite sheet/alumina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in situ by a facile impregnation-reduction process.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composites was analy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and the final phase composition... he nano-graphite sheet/alumina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in situ by a facile impregnation-reduction process.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composites was analy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and the final phase composition after reduction is Al2O3,metal Fe and graphite crystal.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mages show that the particle size of Fe is about 20 nm,and the lamellae thickness of the graphite is about 30 nm.Then,the dielectric properties and conductive mechanism of the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0.01-1.00 GHz by impedance analyz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al part of permittivity of composites increases with Fe3+ concentration,which is due to the increase in interfacial polarization between Fe and A12O3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of lamellar graphite formation.Therefore,tunable microtopography and electrical parameters of nano-graphite sheet/alumina composites can be realized by changing Fe3+ concen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regnation-reduction method Ceramicmatrix composites Graphite sheet Complex permittivity CONDUCTIVITY
原文传递
污泥基载体负载Co基催化剂催化NaBH_4水解制氢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璇 付国家 +1 位作者 田红景 郭庆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20-1026,共7页
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经NaOH溶液浸泡去除灰分开孔后用作载体,通过多步浸渍–还原法负载Co制得Co基催化剂。采用XRD、SEM和N2吸附测试对该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Co成功负载到了污泥基载体上,催化剂表面孔结构发达,具有较大比表面积... 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经NaOH溶液浸泡去除灰分开孔后用作载体,通过多步浸渍–还原法负载Co制得Co基催化剂。采用XRD、SEM和N2吸附测试对该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Co成功负载到了污泥基载体上,催化剂表面孔结构发达,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分布较均一的孔径。今系统性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循环次数对污泥基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该催化剂稳定性及活性均较高,在循环使用9次后,催化产氢产率仅由179.2mL min-1 g-1催化剂下降至106.7 mL min-1 g-1催化剂。催化剂催化产氢反应的活化能为55.12 kJ mol-1。污泥来源广泛,以其为载体制备产氢催化剂可应用于便携式氢燃料电池领域,具有很好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Co催化剂 浸渍-还原法 稳定性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Pt_(3)Co二元金属催化剂氧还原性能影响及泛函密度理论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麦奕朗 解相生 +2 位作者 王志达 闫常峰 刘光华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121,共8页
制备低成本、高活性、高稳定性的铂(Pt)基氧还原反应(ORR)催化剂是质子交换燃料电池(PEMFC)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关键。以钴(Co)等非贵金属与Pt掺杂制备二元合金PtM催化剂不仅可以减少Pt用量,还可以获得高于Pt金属催化剂的ORR催化活性和... 制备低成本、高活性、高稳定性的铂(Pt)基氧还原反应(ORR)催化剂是质子交换燃料电池(PEMFC)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关键。以钴(Co)等非贵金属与Pt掺杂制备二元合金PtM催化剂不仅可以减少Pt用量,还可以获得高于Pt金属催化剂的ORR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本研究使用浸渍还原法制备碳载铂钴ORR催化剂,通过控制热处理还原温度来控制纳米颗粒的结构、晶相、尺寸等,从而改善催化剂的ORR性能。XRD、TEM和电化学分析结果综合表明,热处理温度对纳米颗粒合金度和平均粒径有显著的影响,平均粒径和合金度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增大。通过控制热处理温度可以获得粒径与合金度之间的最优值从而提高催化剂氧还原活性,实验表明,800℃是低粒径和高合金度的平衡点,在所有制备的催化剂中有最高的质量活性(0.41 A/mg_(Pt))和稳定性。进一步的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高合金度的Pt_(3)Co结构表面可以降低速控步反应势垒,提高ORR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碳载铂钴催化剂 氧还原反应 浸渍还原法 活性与稳定性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Pt/C催化剂的制备及单电池中的性能测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爱丽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2189-2190,2193,共3页
以氢气作为还原剂,XC-72炭黑为载体,H2[PtCl6]为前驱体,制备Pt含量为20%的高分散Pt/C纳米电催化剂,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单电池中进行了催化剂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良好。
关键词 催化剂 浸渍还原法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性能
下载PDF
Pt纳米催化剂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层中的尺寸效应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爱丽 孙瑜 +1 位作者 梁志修 陈胜利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554-2558,共5页
以XC-72碳黑为载体,H2[PtCl6]为前驱体,采用浸渍还原法并结合后续高温处理,制备出不同尺寸Pt颗粒(3~8nm)的Pt/C催化剂.在基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单电池的电化学电解池中,对实际PEMFC催化层中燃料电池反应的Pt催化剂尺寸效应进... 以XC-72碳黑为载体,H2[PtCl6]为前驱体,采用浸渍还原法并结合后续高温处理,制备出不同尺寸Pt颗粒(3~8nm)的Pt/C催化剂.在基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单电池的电化学电解池中,对实际PEMFC催化层中燃料电池反应的Pt催化剂尺寸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EMFC催化层环境中,Pt/C纳米催化剂对氢氧化和氧还原反应均有显著的粒度尺寸效应.随着Pt粒度减小,氢氧化和氧还原反应的表面积活性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催化剂 浸渍法 粒度效应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原文传递
多孔Al_2O_3负载纳米Fe颗粒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磁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守宪 史志成 +1 位作者 张子栋 范润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29-1432,1437,共5页
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多孔Al2O3负载纳米Fe颗粒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穆斯堡尔谱仪(M ssbauer)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及磁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铁元素以纳米级单质Fe颗粒和超顺磁态α-Fe2O3(<20 nm)的形... 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多孔Al2O3负载纳米Fe颗粒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穆斯堡尔谱仪(M ssbauer)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及磁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铁元素以纳米级单质Fe颗粒和超顺磁态α-Fe2O3(<20 nm)的形式存在。通过穆谱知,氢气气氛600℃还原3h,59.9%铁元素转变为单质铁。浸渍-还原方法能在较低温度下成功制备不同组成、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多孔磁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渍-还原法 多孔氧化铝 纳米复合材料 磁性能
下载PDF
高导电石墨烯/银复合棉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卓明 杨盈 +5 位作者 何姗 刘晓霞 姜浩 彭傲鑫 刘怀远 朱英婷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15,34,共5页
结合浸渍-还原法和磁控溅射技术制备导电性能优异的石墨烯/银复合导电棉织物。探讨不同质量分数的氧化石墨烯(GO)和溅射功率对石墨烯/银复合棉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KH-560硅烷偶联剂对棉织物进行预处理,能明显改善复合棉织物... 结合浸渍-还原法和磁控溅射技术制备导电性能优异的石墨烯/银复合导电棉织物。探讨不同质量分数的氧化石墨烯(GO)和溅射功率对石墨烯/银复合棉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KH-560硅烷偶联剂对棉织物进行预处理,能明显改善复合棉织物的耐水洗性能,从而改善其导电持久性;采用GO质量分数为0.8%以及溅射功率为300 W制备的石墨烯/银复合棉织物具有最优的导电性能,其表面方阻值为13.62Ω/sq;随着溅射功率增加至300 W,复合棉织物的水静态接触角增大至147.4°,其疏水性能得到明显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 导电性 耐洗性 石墨烯 浸渍-还原法 磁控溅射
原文传递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t/C电催化剂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宝臣 田建华 《天津理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9-11,共3页
采用浸渍还原法 ,用H2 [PtCl6]制备了高分散的纳米级碳载铂 (Pt/C)电催化剂 .探讨了搅拌方式、H2 [PtCl6]浓度、反应温度、碳的热处理等因素对电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得到了较适宜的制备工艺 .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碳载铂电催化剂 浸渍还原法 制备方法 搅拌方式 反应温度
下载PDF
燃料电池Pt基催化剂制备方法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苗珍珍 史莹飞 秦晓平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4-638,共5页
对燃料电池Pt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原理及性能进行综述,重点探索Pt基催化剂量产的可能方法,包括多元醇法、油胺法、浸渍还原法和NaBH_(4)法,并对其他方法进行探讨。多元醇法和油胺法均为溶液法,制备过程简单、重复性高,适用于催化剂的... 对燃料电池Pt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原理及性能进行综述,重点探索Pt基催化剂量产的可能方法,包括多元醇法、油胺法、浸渍还原法和NaBH_(4)法,并对其他方法进行探讨。多元醇法和油胺法均为溶液法,制备过程简单、重复性高,适用于催化剂的量产制备。多元醇法采用价格低廉的生物质衍生物乙二醇作为溶剂和还原剂,可通过微波辅助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是目前最适于批量生产Pt基催化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Pt基催化剂 多元醇法 油胺法 浸渍还原法 NaBH_(4)法
下载PDF
浸渍-还原法制备SPE膜-电极组件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金库 巴俊洲 +2 位作者 蒋亚雄 李军 吴文宏 《舰船科学技术》 2009年第9期116-120,共5页
为了研究浸渍-还原法对制备SPE膜-电极组件的影响,对浸渍-还原法的2个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机理分析,通过方程计算出液膜厚度和[Pt(NH3)4]2+离子在液膜内的扩散系数,并得出以下结论:浸渍过程应为液膜扩散,使[Pt(NH3)4]2+在膜内的分布为直线... 为了研究浸渍-还原法对制备SPE膜-电极组件的影响,对浸渍-还原法的2个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机理分析,通过方程计算出液膜厚度和[Pt(NH3)4]2+离子在液膜内的扩散系数,并得出以下结论:浸渍过程应为液膜扩散,使[Pt(NH3)4]2+在膜内的分布为直线,有利于还原过程中控制晶核生长速度,从而获得微细的铂颗粒;为了在膜的内表层形成精细的铂颗粒,要求离子膜内扩散是还原过程的控制步骤,同时还要求有快速的界面化学反应及较高的还原剂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渍-还原法 液膜扩散 界面化学反应 机理分析
下载PDF
镧掺杂Cu_2O/TiO_2催化剂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楠楠 周娟 张新磊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87-90,共4页
以水合肼、硝酸镧等为原料,通过浸渍-还原法制备La掺杂的Cu_2O/TiO_2(La-Cu_2O/TiO_2)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荧光光谱(FS)等对La-Cu_2O/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组成、形貌进行了表征,并以甲基橙为目标... 以水合肼、硝酸镧等为原料,通过浸渍-还原法制备La掺杂的Cu_2O/TiO_2(La-Cu_2O/TiO_2)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荧光光谱(FS)等对La-Cu_2O/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组成、形貌进行了表征,并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研究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LaCu_2O/TiO_2晶型为混晶相,稀土元素La的掺入抑制了复合材料晶粒尺寸的生长,提高了分散性,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增强,反应100min后,降解率达到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渍-还原法 镧掺杂Cu2O/TiO2 复合催化剂 光催化
下载PDF
浸渍溶液中有机组分对Pt-Ru/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单忠强 何欣炎 +1 位作者 于玢 田建华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9年第6期537-542,共6页
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Pt-Ru/C催化剂,选用不同的有机组分(如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和乙二醇)组成浸渍溶液.这些有机组分与前驱体(PtC l62-和Ru3+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空间位阻的不同,直接影响前驱体在载体表面的吸附状况和还原电位,进而影... 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Pt-Ru/C催化剂,选用不同的有机组分(如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和乙二醇)组成浸渍溶液.这些有机组分与前驱体(PtC l62-和Ru3+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空间位阻的不同,直接影响前驱体在载体表面的吸附状况和还原电位,进而影响粒子尺寸、晶体结构和Pt-Ru/C催化剂的性能.实验表明,采用等体积比的乙二醇和水混合溶剂制备的Pt-Ru/C催化剂,透射电镜测试Pt-Ru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7 nm,且粒径分布均匀;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Pt-Ru粒子相对结晶度低(IPt/IC=1.67),合金化程度较高(Pt-Ru合金中Ru原子分数为0.471).在0.5 mol/L H2SO4和0.5 mol/L CH3OH混合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测试表明,所制备的Pt-Ru/C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抗CO中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抗CO中毒催化剂 Pt-Ru/C 浸渍还原法 有机溶剂
下载PDF
石墨烯基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锂-氧气电池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曾晓苑 张英杰 +1 位作者 李雪 董鹏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0-56,共7页
锂-氧气电池作为一种拥有超高理论比能量密度的新型电池体系,在电动汽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改进的Hummers法和热膨胀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再由浸渍还原法分别负载不同的贵金属Ru、Ir、Au、Ag,研究石墨烯基不同贵金属催化剂对... 锂-氧气电池作为一种拥有超高理论比能量密度的新型电池体系,在电动汽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改进的Hummers法和热膨胀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再由浸渍还原法分别负载不同的贵金属Ru、Ir、Au、Ag,研究石墨烯基不同贵金属催化剂对锂-氧气电池性能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较高氧析出催化活性的Ru/RGO和Ir/RGO催化剂的锂-氧气电池的可逆性能与充放电循环稳定性优于采用Ag/RGO和Au/RGO催化剂的锂/氧气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 贵金属 催化剂 浸渍还原法 锂-氧气电池
下载PDF
Enhancement of current density using effective membranes electrode assemblies for water electrolyser system 被引量:1
16
作者 Swaminathan Seetharaman Subash Chandrabose Raghu Kambiz Ansari Mahabadi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77-84,共8页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nd design a composite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PEM) and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MEA) that are suitable for the PEM based water electrolysis system. In particular,it focus...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nd design a composite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PEM) and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MEA) that are suitable for the PEM based water electrolysis system. In particular,it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ulphonated polyether ether ketone(SPEEK) based membranes and caesium salt of silico-tungstic acid(Cs Si WA) matrix compared with one of the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such as titanium dioxide(TiO2), silicon dioxide(SiO2) and zirconium dioxide(ZrO2). The resultant membrane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on exchange capacity(IEC), water uptake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Comparative studi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MEAs were also conducted utilizing impregnation-reduction and conventional brush coating methods. The PEM electrolysis performance of SPEEK-Cs Si WA-ZrO2 composite membrane was more superior than that of other membranes involved in this study.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shows that a maximum current density of 1.4 A/cm^2 was achieved at 60 °C, explained by an increased concentration of protonic sites available at the inte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membrane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impregnation reduction method Brush coating method Electroly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