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球形活性炭对氨气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金青青 梁晓怿 +1 位作者 张佳楠 周晓龙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66,共6页
研究了不同金属盐溶液浸渍改性的球形活性炭对氨气的吸附性能以及同种浸渍剂的最佳浸渍比。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康塔吸附仪探究了不同浸渍比对浸渍炭样品的表面形貌、物相结构及孔径分布的影响。通过固定床吸附装置... 研究了不同金属盐溶液浸渍改性的球形活性炭对氨气的吸附性能以及同种浸渍剂的最佳浸渍比。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康塔吸附仪探究了不同浸渍比对浸渍炭样品的表面形貌、物相结构及孔径分布的影响。通过固定床吸附装置对基炭和浸渍炭进行了氨气吸附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浸渍剂种类对氨气吸附效果有很大影响,同等浸渍条件下,氯化钴浸渍的活性炭具有最优氨气吸附效果,氯化钴浸渍比为50%的样品对氨气的吸附量最高,可达54.05 mg/mL,为基炭的37倍。对吸附氨气后样品的物化性质进行分析以及程序升温脱附表征,结果表明氯化钴与氨气反应生成了[Co(NH_(3))_(6)]Cl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活性炭 氯化钴 浸渍炭 氨气 吸附性能
下载PDF
浸渍炭中铜氧化物的XPS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胡玉良 刘国宏 +3 位作者 周晓东 韩万飞 温维丽 王娜 《广州化工》 CAS 2018年第7期73-76,共4页
通过制备单一组分的铜浸渍炭(Cu-AC),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技术研究浸渍炭中铜氧化物的化学态及其随深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浸渍炭表面的Cu主要以CuO化学态存在,内部主要以Cu_2O化学态存在;浸渍炭防护HCN的反应在其表面和内部同... 通过制备单一组分的铜浸渍炭(Cu-AC),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技术研究浸渍炭中铜氧化物的化学态及其随深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浸渍炭表面的Cu主要以CuO化学态存在,内部主要以Cu_2O化学态存在;浸渍炭防护HCN的反应在其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而对ClCN的防毒作用主要在浸渍炭的表面进行。本研究为调控浸渍炭的制备工艺和生产条件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防护性能、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渍炭 X射线光电子能谱 铜氧化物 深度剖析 氢氰酸 氯化氰
下载PDF
均匀设计原理在制备浸渍活性炭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林秋菊 刘进 +2 位作者 郭坤敏 李云峰 苏发兵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63-65,共3页
均匀设计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和试验中。为减少实验次数 ,得到制备浸渍炭的最佳配方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对实验进行了设计 ,得到了试验条件下的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 :在多因素多水平试验中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可大大减少试验次数 。
关键词 均匀设计原理 制备 浸渍活性炭 材料 应用
下载PDF
氟利昂11在浸渍活性炭床层的吸脱附行为
4
作者 尹晓敏 郑超 +3 位作者 康凯 宋华 金君素 白书培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50-859,共10页
对低浓度氟利昂11气体在浸渍活性炭(浸渍炭)上的吸脱附行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的气流比速和气流湿度条件对氟利昂11在浸渍炭床层吸附穿透的影响,利用Wheeler方程和Yoon-Nelson方程描述了吸附动力学过程。探讨了脱附温度、气流比速... 对低浓度氟利昂11气体在浸渍活性炭(浸渍炭)上的吸脱附行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的气流比速和气流湿度条件对氟利昂11在浸渍炭床层吸附穿透的影响,利用Wheeler方程和Yoon-Nelson方程描述了吸附动力学过程。探讨了脱附温度、气流比速及床层含水率等影响因素对氟利昂11脱除效果的影响机制,运用LDF和Freundlich脱附动力学模型对脱附过程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氟利昂11在浸渍炭上的吸附动力学主要受外扩散控制,确定了其1%穿透时间与气流比速的定量关系;气流湿度对氟利昂11吸附行为的影响体现在与水分子发生竞争吸附,从而导致穿透曲线出现卷起现象;氟利昂11的脱附速率大小与脱附温度、气流比速和床层含水率呈正相关;当脱附温度为25~30℃,气流比速为0.8 L·min^(-1)·cm^(-2)时为最佳机械泄露测试脱附条件。本研究可为有毒有害气体净化用固定床吸附装置的设计,以及机械泄露非破坏性检验应用方法的建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脱附 浸渍炭 氟利昂11 机械泄露
原文传递
防护浸渍炭的再生和资源化利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崔洪 金彦任 韩万飞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0-417,共8页
防护浸渍炭是一种负载有金属的活性炭,用于防护化学毒剂和工业有毒、有害物质。同大多数催化剂和吸附剂一样,使用后的防护浸渍炭也面临着再生和资源化利用的挑战。为此,本文针对浸渍炭的直接再生、金属回收和基炭再生等可能的资源化利... 防护浸渍炭是一种负载有金属的活性炭,用于防护化学毒剂和工业有毒、有害物质。同大多数催化剂和吸附剂一样,使用后的防护浸渍炭也面临着再生和资源化利用的挑战。为此,本文针对浸渍炭的直接再生、金属回收和基炭再生等可能的资源化利用途径,介绍和评述了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以两种典型军用浸渍炭(ASC型和ASZM型)为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对浸渍炭进行毒性评估及必要的“脱毒”预处理,是回收利用的首要步骤;在开发和完善回收技术的同时,也应考虑建立再生产品的质量评判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渍炭 回收利用 金属回收 活性炭再生
下载PDF
煤质活性炭基ASZM-T型浸渍炭毒剂防护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薛燕 朱海燕 +1 位作者 刘玉爱 所旭冬 《广州化工》 CAS 2017年第17期83-84,87,共3页
以两种煤质柱状活性炭为载体,用Cu、Mo、Zn、Ag等过渡金属作活性组分,经浸渍、活化制备出ASZM-T型浸渍炭。采用SEM,BET对制备的浸渍炭的表面形貌和孔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其对氢氰酸和氯化氰的防护性能。结果表明活性组分在活性炭孔... 以两种煤质柱状活性炭为载体,用Cu、Mo、Zn、Ag等过渡金属作活性组分,经浸渍、活化制备出ASZM-T型浸渍炭。采用SEM,BET对制备的浸渍炭的表面形貌和孔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其对氢氰酸和氯化氰的防护性能。结果表明活性组分在活性炭孔隙内部的均匀分布、基炭孔隙结构的自身分布,对ASZM-T型浸渍炭的毒剂防护性能至关重要。同时适当的延长浸渍时间也能够提高对毒剂的防护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质活性炭 浸渍炭 毒剂防护
下载PDF
浸渍炭催化剂的氨味逸出成因调查
7
作者 裴佩 温宇慧 +2 位作者 赵晴 郭军军 崔洪 《工业催化》 CAS 2022年第3期43-48,共6页
按照ASC浸渍炭的生产工艺,在活性炭上进行了单组分和多组分的浸渍,并对所制备的浸渍炭进行“氨味”逸出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浸渍组分中的氨水、碳酸氢铵、碱式碳酸铜对“氨味”逸出程度的影响不显著。浸渍组分铬酸酐与氨水形成的铬酸铵... 按照ASC浸渍炭的生产工艺,在活性炭上进行了单组分和多组分的浸渍,并对所制备的浸渍炭进行“氨味”逸出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浸渍组分中的氨水、碳酸氢铵、碱式碳酸铜对“氨味”逸出程度的影响不显著。浸渍组分铬酸酐与氨水形成的铬酸铵是氨味释放的主要来源。通过提高焙烧温度、水洗等措施可以促进浸渍炭表面残留铬酸铵的分解和消除,但也会造成浸渍炭对氯化氰(相对湿度RH为0~50%)防护性能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工程 浸渍炭 氨味逸出 氨味消除 防护性能
下载PDF
紫外光辐照浸渍纸颜色与碳的价态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苏润洲 孙尤优 +1 位作者 张翔宇 李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6-97,103,共3页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与分光光度计,分析浸渍纸受到紫外光辐照后,颜色及碳价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浸渍纸在受到紫外光辐照过程中,颜色变化规律分3个阶段,两端变化大,且呈现黄蓝轴色品指数的增强,中间变化较小;同时,碳价态也发生了显...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与分光光度计,分析浸渍纸受到紫外光辐照后,颜色及碳价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浸渍纸在受到紫外光辐照过程中,颜色变化规律分3个阶段,两端变化大,且呈现黄蓝轴色品指数的增强,中间变化较小;同时,碳价态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高结合能含量增加。结合其变色规律,推断出其表面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辐照 浸渍纸 碳价态 光变色
下载PDF
椰壳活性炭的制备及防护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军军 裴佩 +3 位作者 李鹏 王德周 孙晓敏 武越 《山西化工》 2018年第1期4-8,共5页
以椰壳炭化料为原料,采用直接成型法和二次成型法分别制备椰壳活性炭。利用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仪、静态吸附仪、X衍射仪等实验仪器对椰壳活性炭和浸渍炭样品进行研究分析,以期找到二次成型工艺制备的椰壳活性炭性能优异的根本原... 以椰壳炭化料为原料,采用直接成型法和二次成型法分别制备椰壳活性炭。利用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仪、静态吸附仪、X衍射仪等实验仪器对椰壳活性炭和浸渍炭样品进行研究分析,以期找到二次成型工艺制备的椰壳活性炭性能优异的根本原因。对所制备的活性炭材料进行氯化氰的防护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利用二次成型工艺生产的椰壳活性炭制备的浸渍炭有利于对氯化氰气体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壳炭化料 直接活化工艺 二次成型工艺 浸渍炭
下载PDF
电弧能量对浸金属碳滑板材料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0
10
作者 胡道春 孙乐民 +1 位作者 上官宝 张永振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2,共7页
在销盘式高速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通过正交试验考查了电弧能量对浸金属碳滑板材料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统计学相关系数理论和非线性回归分析,对电弧能量与摩擦系数、比磨损率进行定量比较分析,发现电弧能量与摩擦系数间存在一... 在销盘式高速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通过正交试验考查了电弧能量对浸金属碳滑板材料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统计学相关系数理论和非线性回归分析,对电弧能量与摩擦系数、比磨损率进行定量比较分析,发现电弧能量与摩擦系数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与比磨损率间存在幂函数的关系;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结合摩擦表面宏观温度的测量,分别对销试样电弧侵蚀后的表面膜微观结构、相组成及磨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弧能量严重影响摩擦副的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电弧热效应使得局部接触表面温度超过熔点,浸渗金属熔融渗出摩擦表面,并使基体碳气化沉积于摩擦盘上,使得电弧侵蚀机理表现为材料转移和熔融喷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能量 浸金属碳滑板 摩擦磨损性能 电弧侵蚀
下载PDF
浸渍活性炭脱硫过程中孔结构及气体湿度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谭小耀 吴迪镛 袁权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37-240,共4页
引言 浸渍活性炭是一种低温、高效脱硫剂,其硫容量可达52%以上,特别适合于低H_2S浓度的天然气脱硫净化过程。活性炭孔结构是影响脱硫效率的关键因素,许多人曾对此作过研究,但结果却很不一致,如Swinarski和Siedlewski的研究表明脱硫活... 引言 浸渍活性炭是一种低温、高效脱硫剂,其硫容量可达52%以上,特别适合于低H_2S浓度的天然气脱硫净化过程。活性炭孔结构是影响脱硫效率的关键因素,许多人曾对此作过研究,但结果却很不一致,如Swinarski和Siedlewski的研究表明脱硫活性与孔径在3.5nm—8nm的孔表面积成正比,而认为小于3.5nm的孔没有脱硫效果,并且反应生成的硫最初总是覆盖在8nm—30nm的大孔中,这种硫不影响催化活性。Sreeramamurthy和Menon分析了活性炭孔内生成的硫,其结果表明反应最初阶段生成的硫沉积在相当于20个硫原子的大孔内,这部分约占总的硫生成量的70%,而后才填充到直至4个硫原子的微孔中,Steijins和Mars研究了不同孔结构物质的脱硫效果,发现孔径在0.5nm—1nm范围内的微孔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太大和太小的孔的脱硫效果则要弱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渍活性炭 脱硫 孔结构 湿度 活性炭 吸附
下载PDF
磁性活性炭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0
12
作者 单国彬 张冠东 +3 位作者 田青 官月平 刘会洲 安震涛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探讨了负压浸渍法制备磁性活性炭的浸渍条件,浸渍溶液为油酸修饰的Fe3O4磁性凝胶均匀分散在正己烷溶剂中形成的磁性溶液. 通过对油酸修饰的磁性凝胶进行差热、热重和微热容分析确立了浸渍产物的热处理条件,考察了磁性溶液浓度、浸渍时... 探讨了负压浸渍法制备磁性活性炭的浸渍条件,浸渍溶液为油酸修饰的Fe3O4磁性凝胶均匀分散在正己烷溶剂中形成的磁性溶液. 通过对油酸修饰的磁性凝胶进行差热、热重和微热容分析确立了浸渍产物的热处理条件,考察了磁性溶液浓度、浸渍时间、浸渍温度对浸渍产物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对磁性活性炭的组份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磁强计测定了磁性活性炭的磁性能,用比表面、孔容测试技术比较了活性炭和磁性活性炭的比表面、孔体积和孔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溶液 负压浸渍 活性炭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浸渍活性炭脱除低浓度H_2S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谭小耀 吴迪镛 袁权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1-25,46,共6页
应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活性炭种类、改性剂、添加剂种类、改性剂及添加剂组成等五种因素对改性活性炭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和改性剂种类是决定改性活性炭硫容量的关键因素。最优的改性活性炭脱硫剂组成是ZL-30B活性炭担... 应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活性炭种类、改性剂、添加剂种类、改性剂及添加剂组成等五种因素对改性活性炭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和改性剂种类是决定改性活性炭硫容量的关键因素。最优的改性活性炭脱硫剂组成是ZL-30B活性炭担载6%的Na2CO3改性剂,并以0.1%的TS3作为添加剂,这样制得的改性活性炭硫容量可达5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渍 活性炭 脱硫 硫化氢 气体
下载PDF
酚醛浸渍碳烧蚀体(PICA)的制备、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15
14
作者 贾献峰 刘旭华 +2 位作者 乔文明 凌立成 龙东辉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7-80,90,共5页
采用热塑性酚醛树脂溶液浸渍碳毡,经过溶胶-凝胶反应和常压干燥后,制备出一系列不同密度的酚醛浸渍烧蚀体(PICA)(0.27-0.47 g/cm^3)材料,并系统研究了不同密度的PICA碳化前后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及隔热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IC... 采用热塑性酚醛树脂溶液浸渍碳毡,经过溶胶-凝胶反应和常压干燥后,制备出一系列不同密度的酚醛浸渍烧蚀体(PICA)(0.27-0.47 g/cm^3)材料,并系统研究了不同密度的PICA碳化前后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及隔热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ICA具有典型的碳纤维增强酚醛气凝胶复合结构。不同密度的PICA均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隔热性能,且弯曲强度为2.2-16.5 MPa,热导率为56-62 m W/(m·K)。在密度为0.40 g/cm^3时,PICA弯曲强度最大,热导率最低。进一步通过1 000℃高温处理之后,相应的C-PICA材料仍然表现出轻质、高强、低热导率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防护材料 酚醛浸渍碳烧蚀体 低密度 溶胶-凝胶
下载PDF
振动对纯碳、浸金属碳滑板载流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红娟 王平 +1 位作者 胡艳 陈光雄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1-176,共6页
采用高速环-块式载流摩擦试验机,研究了纯碳和浸金属碳2种滑板材料在高速载流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行为。利用相关系数理论,对滑板振动加速度和电弧能量的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滑板振动加速度和电弧能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试验结... 采用高速环-块式载流摩擦试验机,研究了纯碳和浸金属碳2种滑板材料在高速载流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行为。利用相关系数理论,对滑板振动加速度和电弧能量的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滑板振动加速度和电弧能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摩擦系数随着振动加速度的增加逐渐减小,2种滑板材料的磨损率随着振动加速度的增加均逐渐增大,且浸金属碳滑板的耐磨性比纯碳滑板好。随着振动的增大,电弧对2种滑板材料的侵蚀程度均明显加剧,浸金属碳滑板电弧侵蚀形式以层片状剥离为主,纯碳滑板以烧蚀坑和热应力裂纹为主。载流条件下,纯碳滑板导电性优于浸金属碳滑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振动 纯碳滑板 浸金属碳滑板
下载PDF
低浓度氰化氢在浸渍活性炭上的吸附净化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宁平 蒋明 +3 位作者 王学谦 杨弘 师雁 柏杨巍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38-1045,共8页
采用浸渍法改性活性炭吸附脱除低浓度氰化氢(HCN),研究了NaOH与磺化酞菁钴(CoPcS)混合浸渍改性活性炭净化HCN的性能。研究表明:改性炭在制备过程中适当增加NaOH的浓度有利于提高其吸附HCN的能力,当NaOH浸渍液浓度为10%时,CoPcS/NaOH配比... 采用浸渍法改性活性炭吸附脱除低浓度氰化氢(HCN),研究了NaOH与磺化酞菁钴(CoPcS)混合浸渍改性活性炭净化HCN的性能。研究表明:改性炭在制备过程中适当增加NaOH的浓度有利于提高其吸附HCN的能力,当NaOH浸渍液浓度为10%时,CoPcS/NaOH配比0.15mg·g-1、焙烧温度350℃为最佳制备条件;吸附反应阶段较适宜的体积空速为923h-1、氧体积分数2%、吸附温度为90℃。N2吸附表征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性质,与原活性炭相比,CoPcS与NaOH混合浸渍改性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有所降低,但对HCN的吸附能力却显著提高,说明HCN与浸渍剂在活性炭表面发生了化学反应;孔径分布说明HCN在改性炭的中孔或大孔上参与化学吸附造成微孔扩充,而不是微孔填充和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氢 浸渍活性炭 吸附净化 磺化酞菁钴
下载PDF
电弧作用下浸铜碳材料烧蚀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7
作者 伍玉鑫 王阳明 +2 位作者 杨泽锋 许潘 吴广宁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9-1126,共8页
电弧侵蚀是影响浸铜碳材料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首先,将电弧等效为高斯分布的热源,基于热传导理论和流体理论,考虑材料相变,探讨了浸铜碳材料的温度变化过程、材料发生相变的熔化-凝固过程;接着,分析了液体表面张力是烧蚀熔池流动... 电弧侵蚀是影响浸铜碳材料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首先,将电弧等效为高斯分布的热源,基于热传导理论和流体理论,考虑材料相变,探讨了浸铜碳材料的温度变化过程、材料发生相变的熔化-凝固过程;接着,分析了液体表面张力是烧蚀熔池流动的主导因素,影响材料内部的温度分布;最后,考虑浸铜碳材料的蒸发升华,求解了材料表面的形貌及温度分布。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电弧作用下,浸铜碳材料相变形成熔池域,电弧熄灭后,熔池域继续扩大一段时间才逐渐减小;熔池表面散热较内部散热快。液体表面张力导致熔池表面流动,进而加快材料表面散热。电弧持续作用下,浸铜碳材料表面逐渐形成烧蚀熔池和烧蚀凹坑。烧蚀熔池的半径和深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近似线性增长,材料表面烧蚀凹坑处的温度最高,其值在碳的升华温度附近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 浸铜碳材料 相变 液体表面张力 温度分布 熔池
下载PDF
浸渍活性炭脱除低质量浓度H_2S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肖永厚 王树东 +1 位作者 吴迪镛 袁权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65,共5页
浸渍法制备了Na2CO3浸渍活性炭(IACⅠ)和一种高效脱硫剂(IACⅡ)。通过测定低质量浓度H2S在固定床上的穿透曲线,比较了原活性炭(AC)、IACⅠ和IACⅡ的脱硫效果。考察了原料气相对湿度,H2S质量浓度对穿透过程的影响。建立了固定床反应器一... 浸渍法制备了Na2CO3浸渍活性炭(IACⅠ)和一种高效脱硫剂(IACⅡ)。通过测定低质量浓度H2S在固定床上的穿透曲线,比较了原活性炭(AC)、IACⅠ和IACⅡ的脱硫效果。考察了原料气相对湿度,H2S质量浓度对穿透过程的影响。建立了固定床反应器一维轴向扩散模型模拟脱硫穿透曲线,并进行了数值求解。通过模型计算与实验测量穿透曲线拟合,确定了有效扩散系数等参数。结果表明,IACⅡ的脱硫效果最佳,其有效扩散系数较IACⅠ有所提高。提高相对湿度有利于增大硫容,但有效扩散系数略有降低。随着H2S入口质量浓度升高,有效扩散系数增大,穿透变快,硫容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渍活性炭 H2S 脱除 有效扩散系数
下载PDF
浸渍活性炭脱除H_2S固定床反应器模型(Ⅰ)──数值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谭小耀 吴迪镛 袁权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31-538,共8页
建立了浸渍活性炭固定床脱硫反应器数学模型,并用逼近的微分──差分方法进行求解,以此讨论了固定床反应器内气体脱硫过程的一般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较低空速下操作以及使用较小颗粒的脱硫剂可以延长床层的使用寿命,提高操作硫容... 建立了浸渍活性炭固定床脱硫反应器数学模型,并用逼近的微分──差分方法进行求解,以此讨论了固定床反应器内气体脱硫过程的一般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较低空速下操作以及使用较小颗粒的脱硫剂可以延长床层的使用寿命,提高操作硫容量,而与进料浓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 活性炭 硫化氢 固定床反应器 数值分析
下载PDF
Effect of Na^+ impregnated activated carbon on the adsorption of NH_4^+-N from aqueous solution 被引量:6
20
作者 Mo Shi Zhengfang Wang Zheng Zhe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8期1501-1510,共10页
Two kinds of activated carbons modified by Na+ impregnation after pre-treatments involving oxidation by nitric acid or acidification by hydrochloric acid (denoted as AC/N-Na and AC/HCl-Na, respectively), were used ... Two kinds of activated carbons modified by Na+ impregnation after pre-treatments involving oxidation by nitric acid or acidification by hydrochloric acid (denoted as AC/N-Na and AC/HCl-Na, respectively), were used as adsorbents to remove NH4+-N. The surface features of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by BET, SEM, XRD and FT-IR. The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equilibrium and kinetic conditions.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initial solution pH and initial concentration were investigated. A possible mechanism was proposed. Results showed that optimal NH4+-N removal efficiency was achieved at a neutral pH condition for the modified ACs. The Langmuir isotherm adsorption equation provided a better fit than other models for the equilibrium study.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followed both the pseudo second-order kinetics model and intra-particle kinetic model. Chemical surfa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Na+ ions form ionic bonds with available surface functional groups created by pre-treatment, especially oxidation by nitric acid, thus increasing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the modified ACs for NH4+-N. Na+-impregnated ACs had a higher removal capability in removing NH4+-N than unmodified AC, possibly resulting from higher numbers of surface functional groups and better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The good fit of Langmuir isotherm adsorption to the data indicated the presence of monolayer NH4+-N adsorption on the active homogenous sites within the adsorbents. The applicability of pseudo second-order and intra-particle kinetic models revealed the complex nature of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The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model revealed that the adsorption process consisted not only of surface adsorption but also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4+-N ADSORPTION Na+-impregnated activated carbon ISOTHERM kinetics mechanis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