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我国现行不能犯理论辩护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家林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129,共9页
我国不能犯理论的通说属于客观主义性质的学说,与德、法、英、美等国家在未遂犯的判断上采用了相同的观点。我国不能犯理论的通说较之具体的危险说、修正的客观危险说等各种新提倡的观点而言更具合理性。
关键词 不能犯 理论 辩护
下载PDF
从危险概念看不能犯的判断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悦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6-138,共13页
不能犯是指因欠缺行为的危险而不具有可罚性的未遂行为,因此如何认识和把握危险概念是不能犯判断的核心问题。德国《刑法》第23条第3款的规定是导致其理论上以印象说作为未遂犯处罚根据的通行观点,亦是实务中对不能犯未遂的可罚性持肯... 不能犯是指因欠缺行为的危险而不具有可罚性的未遂行为,因此如何认识和把握危险概念是不能犯判断的核心问题。德国《刑法》第23条第3款的规定是导致其理论上以印象说作为未遂犯处罚根据的通行观点,亦是实务中对不能犯未遂的可罚性持肯定态度的主要原因,但客观未遂论取代印象理论已成为德国未遂犯理论发展的主要趋势。危险的本质是结果发生的客观盖然性,危险的判断涉及的是结果发生的盖然性而非确定性,客观危险理论为危险的事后判断立场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支持。具体危险说在危险判断上契合了二元不法论的理论诉求,但在危险判断的具体规则上存在重大缺陷。对具体危险的判断应当从更为客观的角度加以限定。具体危险即抽象危险的现实化,对具体危险的判断,主要就是从一般人的角度对抽象危险现实化的条件是否可能存在而展开的评价性判断。具体危险的判断应当限定为着手以后的阶段,而不包括预备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能犯 客观危险论 具体危险
下载PDF
论结果加重犯的不能形态
3
作者 石启龙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2期26-28,共3页
结果加重犯是大陆法系刑法学概念,其作为一种特殊的犯罪形态,在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一直是争议很大的问题,而不能犯同样是备受争议的问题,将这两个问题相结合更是有相当的复杂性。
关键词 不能犯 不能犯的结果加重犯 结果加重犯的不能犯
下载PDF
未遂犯刑事责任新论
4
作者 聂立泽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1-116,共6页
该文通过对未遂犯刑事责任的理论与制度根据、我国未遂犯的处罚原则与根据以及未遂犯与不能犯的关系的比较研究,阐释了主观主义、客观主义、折衷主义关于未遂犯刑事责任的观点均失于片面,只有建立在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基础上的我国的刑事... 该文通过对未遂犯刑事责任的理论与制度根据、我国未遂犯的处罚原则与根据以及未遂犯与不能犯的关系的比较研究,阐释了主观主义、客观主义、折衷主义关于未遂犯刑事责任的观点均失于片面,只有建立在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基础上的我国的刑事责任原则才是未遂犯刑事责任的科学根据,提出了完善我国刑法理论中关于未遂犯与不能犯关系之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遂犯 不能犯 刑事责任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刑法
下载PDF
试论不能犯
5
作者 刘艳珍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60-63,共4页
 传统观点认为不能犯是犯罪未遂的一种,所有的不能犯均构成犯罪。这种观点没有正确理解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事实上不能犯分为可罚的未遂犯与不可罚的不能犯。结合外国刑法学关于不能犯的理论,论述了可罚的未遂犯与不可罚的不能犯的...  传统观点认为不能犯是犯罪未遂的一种,所有的不能犯均构成犯罪。这种观点没有正确理解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事实上不能犯分为可罚的未遂犯与不可罚的不能犯。结合外国刑法学关于不能犯的理论,论述了可罚的未遂犯与不可罚的不能犯的区别及判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未遂 不能犯 刑法 客观主义 中国
下载PDF
中日刑法理论中不能犯之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协平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2-14,共3页
在各国刑法理论及司法实践中,不能犯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能犯的理论丰富复杂,在实践中认定又十分困难。而各国刑法理论中不能犯的含义又有所区别,尤以中日之间的区别为典型。文章拟就中日刑法理论中不能犯的概念、类型、法律后... 在各国刑法理论及司法实践中,不能犯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能犯的理论丰富复杂,在实践中认定又十分困难。而各国刑法理论中不能犯的含义又有所区别,尤以中日之间的区别为典型。文章拟就中日刑法理论中不能犯的概念、类型、法律后果及根据进行比较研究,以便更好地界定理解我国刑法中的不能犯,为我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能犯 概念 类型 法律后果
下载PDF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中未遂犯的认定
7
作者 任增亮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第9期73-76,共4页
不能犯与具体危险犯的区分,对于客观行为危险性的判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国刑法界对于二者判断的标准有很多不同观点。文章通过对具体案例分析,认为应当站在事前角度,通过对危害结果或危险状态没有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考虑该... 不能犯与具体危险犯的区分,对于客观行为危险性的判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国刑法界对于二者判断的标准有很多不同观点。文章通过对具体案例分析,认为应当站在事前角度,通过对危害结果或危险状态没有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考虑该原因不出现可能性的大小。当原因不出现的可能性较大时,即认为行为属于具体危险犯;反之则为不能犯。同时具体危险犯与其他结果犯一样,也应当存在未遂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具体危险犯 不能犯 犯罪未遂
下载PDF
关于不能未遂犯含义的探讨
8
作者 李晓欧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34-37,共4页
不能犯问题由于在我国刑事立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很多争议,侵犯人权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我国刑法理论关于不能未遂犯的含义、本质及存在的不完善之处等几个问题的研究,得出我国不能未遂犯的应有含义,即不能犯并非均构成... 不能犯问题由于在我国刑事立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很多争议,侵犯人权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我国刑法理论关于不能未遂犯的含义、本质及存在的不完善之处等几个问题的研究,得出我国不能未遂犯的应有含义,即不能犯并非均构成犯罪,而可分为不能犯未遂与不可罚之不能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能犯 不能犯未遂 危险 犯罪形态
下载PDF
不能犯概念再厘定
9
作者 孙大勇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74-77,共4页
不能犯的界定关系到罪与非罪的认定,也关系到我国刑法基本立场之争,但刑法学界存在概念使用上的混乱。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不能犯按照行为性质有无实现犯罪的可能性分别属于重新界定后的犯罪未遂和不能犯。
关键词 不能犯 犯罪未遂 可罚性
下载PDF
论不能犯未遂的成立范围
10
作者 胡东平 詹明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27-29,共3页
我国刑法理论通说对不能犯未遂的成立范围认定过于宽泛,这既不符合犯罪构成理论的要求,也会导致整个刑法理论的不协调。德日刑法理论关于不能犯的学说虽然不能说是尽善尽美,却有值得借鉴之处。从实现刑法机能及我国新刑法具有的客观主... 我国刑法理论通说对不能犯未遂的成立范围认定过于宽泛,这既不符合犯罪构成理论的要求,也会导致整个刑法理论的不协调。德日刑法理论关于不能犯的学说虽然不能说是尽善尽美,却有值得借鉴之处。从实现刑法机能及我国新刑法具有的客观主义倾向两个方面来看,不能犯未遂的成立范围应以法益侵害的危险性为其认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能犯 犯罪构成 法益侵害
下载PDF
论不能犯未遂成立范围之因由
11
作者 胡东平 詹明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8-91,95,共5页
我国刑法中的不能犯未遂学说不符合犯罪构成理论的要求,导致整个刑法理论不协调,对犯罪成立范围认定过于宽泛。大陆法系刑法理论关于不能犯的学说虽然存在问题,却有值得借鉴之处。不能犯未遂成立范围应以法益侵害原则来确定,这既是实现... 我国刑法中的不能犯未遂学说不符合犯罪构成理论的要求,导致整个刑法理论不协调,对犯罪成立范围认定过于宽泛。大陆法系刑法理论关于不能犯的学说虽然存在问题,却有值得借鉴之处。不能犯未遂成立范围应以法益侵害原则来确定,这既是实现刑法机能的要求,也符合我国新刑法客观主义的立法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能犯 犯罪构成 法益侵害
下载PDF
中外刑法理论中的不能犯比较
12
作者 潘小磊 李勇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8-11,共4页
长期以来,不能犯一直是刑法理论中争论不休的话题,其中,不能犯不为罪、不可罚与不能犯可罚是争议的焦点。各国立法的不同反映出各国刑法基本立场的不同。鉴于我国新刑法倾向于客观主义的立场,因此,我国应在立法上明确规定不能犯不具有... 长期以来,不能犯一直是刑法理论中争论不休的话题,其中,不能犯不为罪、不可罚与不能犯可罚是争议的焦点。各国立法的不同反映出各国刑法基本立场的不同。鉴于我国新刑法倾向于客观主义的立场,因此,我国应在立法上明确规定不能犯不具有可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能犯 未遂 可罚性
下载PDF
未遂犯与不能犯界限研究
13
作者 王振生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2-54,共3页
本文站在客观未遂论的立场对未遂犯与不能犯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在评析诸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未遂犯与不能犯界限的新观点——"构成要件符合说"。
关键词 未遂犯 不能犯 侵害法益危险性 客观未遂论 主观未遂论
下载PDF
未遂犯的处罚根据 从比较法观点的思考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子平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2-543,共22页
在探索中国大陆地区刑法有关未遂犯的处罚根据时,有必要从比较法(德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刑法")的视角加以比较分析与思考。目前大陆地区讨论相关问题的文献,多数以日本学说作为依归(采客观未遂论),少数则以德国学说作为依... 在探索中国大陆地区刑法有关未遂犯的处罚根据时,有必要从比较法(德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刑法")的视角加以比较分析与思考。目前大陆地区讨论相关问题的文献,多数以日本学说作为依归(采客观未遂论),少数则以德国学说作为依归(采主观客观混合未遂论),而忽略了二者在思维上根本的差异、不同以及与大陆地区刑法规定的合致性,此亦形成目前学说见解紊乱的因素之一。实际上,大陆地区刑法有关未遂犯的处罚根据,是以主观未遂理论为基础而辅以客观未遂理论的折衷立场。虽然表面上与多数德国学说主张的主观客观混合未遂理论相同,但实质上在客观面存在差异。德国的混合理论的客观面乃"法秩序的危殆化",而大陆地区的混合理论的客观面则为"法益侵害的危险性"或"结果发生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未遂论 客观未遂论 主观客观混合未遂论 不能犯 中止犯
原文传递
论诈骗罪的未遂犯
15
作者 付立庆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39,共18页
根据司法解释规定,“数额较大”场合的诈骗未遂不处罚而“数额巨大”的场合则需要处罚,对该罪未遂的研究具有直接意义。欠缺欺骗行为或者属于不能犯的场合,都不成立诈骗未遂;中立帮助行为是否成立诈骗罪需要限缩性讨论。狭义的权利行使... 根据司法解释规定,“数额较大”场合的诈骗未遂不处罚而“数额巨大”的场合则需要处罚,对该罪未遂的研究具有直接意义。欠缺欺骗行为或者属于不能犯的场合,都不成立诈骗未遂;中立帮助行为是否成立诈骗罪需要限缩性讨论。狭义的权利行使行为一般不成立诈骗罪,所有权人采用欺骗方法骗回财物的场合也不成立诈骗罪。未提出交付要求的欺骗行为也可能例外地肯定“着手”,各种具体类型诈骗的着手标准需要分别判断。诈骗罪的既遂标准应采取“取得加损害说”,处分行为并未导致行为人一方取得财产的场合,更可能被评价为诈骗未遂。在实行着手后犯罪既遂之前,成立诈骗未遂包括多种不同情形。而对诈骗未遂的处罚,也要避免重复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能犯 权利行使 着手 取得加损害 未遂犯
原文传递
不能犯中危险判断的客观化倾向之辨正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俊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7年第4期96-105,共10页
现有的不能犯理论对主观论存在着诸多误解,其原因在于混淆了未遂犯的处罚根据、不能犯的判断以及法条规定三方面的关系。是否对不能犯进行处罚取决于法条规定,主观说并不会扩张处罚范围。具体危险说自称是客观理论,但其实质是主观理论... 现有的不能犯理论对主观论存在着诸多误解,其原因在于混淆了未遂犯的处罚根据、不能犯的判断以及法条规定三方面的关系。是否对不能犯进行处罚取决于法条规定,主观说并不会扩张处罚范围。具体危险说自称是客观理论,但其实质是主观理论。抽象危险说虽然备受日本学界批评,但将其放在不法主观化的背景下考察,则需要重新认识其理论意义。台湾地区的刑事立法、大陆地区的理论学说都明显偏向客观主义,对此需要理性分析。重大无知标准是印象理论的具体化,体现了不法主观化的趋势,同时也较为符合我国的刑事司法与刑事立法,且重大无知说在理论支撑力上优于抽象危险说,应予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能犯 具体危险说 抽象危险说 重大无知说 主观不法
下载PDF
毒品犯罪争议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桂玉 《政法学刊》 2015年第6期56-61,共6页
从立法层面讲,涉毒犯罪侵害了国家对毒品的管理制度,属于行为犯;从犯罪行为人角度讲,其目的并不是挑战国家对毒品的管理制度,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谋取利益(不限于经济利益),因此,毒品犯罪属于目的犯,而不是行为犯。否则,单纯的购买、吸食... 从立法层面讲,涉毒犯罪侵害了国家对毒品的管理制度,属于行为犯;从犯罪行为人角度讲,其目的并不是挑战国家对毒品的管理制度,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谋取利益(不限于经济利益),因此,毒品犯罪属于目的犯,而不是行为犯。否则,单纯的购买、吸食毒品的行为也侵害了国家对毒品的管理制度,却不构成犯罪,对此,现有理论给不出合理的解释。毒品犯罪中,居间行为的推波助澜让毒品更加泛滥,也增加了毒品犯罪的隐秘性,对居间行为的定性及处罚在理论上存在争议。鉴于刑法对毒品犯罪处罚的严厉性,有必要对毒品犯罪的不能犯和未遂犯做出明确区分,以免不当扩大刑法的打击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犯罪 居间行为 不能犯未遂 刑法修正案(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