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歌”不关情——从艾略特的《情歌》看其对象征主义文学的接受与发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徐海燕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58-61,共4页
本文通过对《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分析,从艾略特的写作手法,其"客观对应物"理论以及"非个人化"理论,阐明法国象征主义流派,尤其是其暗示观点对艾略特的影响以及艾略特对象征主义文学的接受与发展。
关键词 《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象征主义 暗示 艾略特 客观对应物 非个人化理论
下载PDF
情歌的悖论──从艾略特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看其诗艺 被引量:5
2
作者 姚本标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64-68,共5页
情歌的主题是爱情 ,但《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却是一首无情的情歌。艾略特在诗中以悖论为框架 ,佐以象征手法、内心独白和典故法等 ,反映了他早期的诗歌理论 ,即创作过程“非个性化”和营造“客观对应物”。其诗艺的标新立异影响了他以后... 情歌的主题是爱情 ,但《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却是一首无情的情歌。艾略特在诗中以悖论为框架 ,佐以象征手法、内心独白和典故法等 ,反映了他早期的诗歌理论 ,即创作过程“非个性化”和营造“客观对应物”。其诗艺的标新立异影响了他以后的诗歌创作 ,奠定了艾略特现代主义诗坛领袖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歌 艾略特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爱情 诗歌理论 诗歌创作 现代主义 英国
下载PDF
浪漫主义批评中的非个性化理论 被引量:1
3
作者 田茫茫 王艳坤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74-78,共5页
诗歌的非个性化理论是英国浪漫主义批评的重要成果之一。在柯勒律治、赫士列特和济慈看来,诗人唯有超越自我个性的局限,才能以博大的精神去体察万物,描绘万物,使笔下的一切生气灌注,千姿百态。而莎士比亚之所以成为伟大艺术的典范,就在... 诗歌的非个性化理论是英国浪漫主义批评的重要成果之一。在柯勒律治、赫士列特和济慈看来,诗人唯有超越自我个性的局限,才能以博大的精神去体察万物,描绘万物,使笔下的一切生气灌注,千姿百态。而莎士比亚之所以成为伟大艺术的典范,就在于他成功地实现了这种超越,他的艺术是一种非个性化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批评 非个性化理论 柯勒律治 赫士列特 济慈
下载PDF
艾略特“非个人化”诗学与中国传统诗学之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虞颖 胡齐放 伍锋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3-95,共3页
本文探讨了20世纪现代派代表诗人T.S.艾略特的“非个人化”诗学理论以及其深刻内涵,和诗人提出此理论的目的和意义。论文指出“非个人化”诗学强调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主体缺失,客体显现,反映了其对浪漫主义文论的反对,和向西方理性主义... 本文探讨了20世纪现代派代表诗人T.S.艾略特的“非个人化”诗学理论以及其深刻内涵,和诗人提出此理论的目的和意义。论文指出“非个人化”诗学强调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主体缺失,客体显现,反映了其对浪漫主义文论的反对,和向西方理性主义的回归。这种诗学观与中国传统诗学中所提倡的以无我之心观察万事万物不谋而合。这种“无我”之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类中心论和情感中心论,从而建立人与历史,人与自然的共时的互相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艾略特 “非个人化” 无我
下载PDF
论艾略特的“非个性化”诗歌理论 被引量:2
5
作者 肖小军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62-66,72,共6页
“非个性化”是艾略特最有影响力的文学理论,它是针对浪漫主义的“个性说”、“天才说”而提出的,它主张诗歌不是诗人个性与个人情感的反映,而是个性与情感的脱离。“客观对应物”与“情感统一论”是诗歌非个性化的实现途径。艾略特本... “非个性化”是艾略特最有影响力的文学理论,它是针对浪漫主义的“个性说”、“天才说”而提出的,它主张诗歌不是诗人个性与个人情感的反映,而是个性与情感的脱离。“客观对应物”与“情感统一论”是诗歌非个性化的实现途径。艾略特本人的作品尤其是早期的诗歌最能反映他的理论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个性化 客观对应物 情感统一论 艾略特
下载PDF
The Writing Techniques of T.S Eliot——Analysis of The Love Song of J.Alfred Prufrock
6
作者 张曼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2X期220-221,共2页
During T.S. Eliot's(1888-1965)whole life he left us a lot of fortune, and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Eliot's finest and most important works. A lot of scholars and critics have... During T.S. Eliot's(1888-1965)whole life he left us a lot of fortune, and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Eliot's finest and most important works. A lot of scholars and critics have done different researches on this poem.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one of these po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S. Eliot's poe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Eliot impersonal theory objective correlative
下载PDF
从张扬个性到复归传统——论艾略特的“非个人化”诗论 被引量:1
7
作者 郑艳林 《襄樊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5-68,共4页
艾略特最有影响力的诗论当属"非个人化"理论,这个诗论的提出是为了纠正浪漫主义诗论对情感和个性过于强调的弊端而提出的。艾略特认为文学传统作为诗人的共同财产应当被重视,诗歌的情感应该是"非个人",艺术创作实... 艾略特最有影响力的诗论当属"非个人化"理论,这个诗论的提出是为了纠正浪漫主义诗论对情感和个性过于强调的弊端而提出的。艾略特认为文学传统作为诗人的共同财产应当被重视,诗歌的情感应该是"非个人",艺术创作实际上是"非个人化"的过程。艾略特在创作中践行了他的诗歌理论,《荒原》这部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就是对其诗论最好的注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传统 艾略特 诗论 非个人化
下载PDF
试论艾略特《荒原》中的“非个人化”理论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书华 余燕萍 王国英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75-76,共2页
文章结合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对其诗作《荒原》进行解读,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来阐释该理论的内涵,"非个人化"理论在此诗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其中关于该理论的重要表达手法也贯穿其中。
关键词 艾略特 非个人化 历史传统 客观对应物
下载PDF
从《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及《荒原》分析艾略特的诗歌作品与其文学创作理论的离合
9
作者 胡梦蝶 《装备制造与教育》 2014年第2期72-75,93,共5页
作为英美文学史上的巨匠之一,艾略特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造诣非凡,而且在文学评论方面也颇有建树。艾略特通过大量用典、戏仿、戏剧独白等写作方式,使其作品与自己所倡导的“诗人应与传统相一致”的理论观点相吻合,但他的作品却不可... 作为英美文学史上的巨匠之一,艾略特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造诣非凡,而且在文学评论方面也颇有建树。艾略特通过大量用典、戏仿、戏剧独白等写作方式,使其作品与自己所倡导的“诗人应与传统相一致”的理论观点相吻合,但他的作品却不可避免地显露出个人的生活经历背离了他本人所提出的“非个性化”、“客观对应物”等文学理论。本文拟通过分析艾略特的代表作《普鲁夫洛克的情歌》以及《荒原》等深入探讨他的诗歌与他的文学创作原则的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略特 诗人 批评家 传统与个人才能 非个性化
下载PDF
关于“兴”与艾略特诗学观念的两点探讨
10
作者 王媛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7-83,共7页
中国诗学中的"兴"概念与英国诗人艾略特诗学观念中的"客观对应物"在本质内涵上,均涉及到作家编制情感"代码",读者还原"代码"之上情感的过程。深入概念内部建立中西方诗学对话,详细析出"兴... 中国诗学中的"兴"概念与英国诗人艾略特诗学观念中的"客观对应物"在本质内涵上,均涉及到作家编制情感"代码",读者还原"代码"之上情感的过程。深入概念内部建立中西方诗学对话,详细析出"兴"区别于"比"而蕴含的与"客观对应物"概念的契合点。由"兴"中所蕴含集体情感与原始宗教性体验出发,首次证明了"入兴"中涉及的"非个人化"因素,同时辨析了"兴"与艾略特诗学观念诉诸的不同文化传统,以及在涉及读者"解码"过程时所包含的不同的集体文化无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 客观对应物 非个人化 历史的意识 集体文化无意识
下载PDF
诗性此在——艾略特非个性化理论的诠释学解读
11
作者 李雪梅 穆晓乔 《外语教育研究》 2021年第1期77-84,共8页
T.S.艾略特的非个性化理论从本质上是以诗人的角度展开对历史意识和审美意识的解读。艾略特对传统秩序性的思考和对审美意识的去主体性思考体现了作为构成物转化与彻底中介的审美存在的时间性与游戏性。“非个性化”既表现了个人内心活... T.S.艾略特的非个性化理论从本质上是以诗人的角度展开对历史意识和审美意识的解读。艾略特对传统秩序性的思考和对审美意识的去主体性思考体现了作为构成物转化与彻底中介的审美存在的时间性与游戏性。“非个性化”既表现了个人内心活动中对自我的感知与抵抗,又表现了意识面对传统所承载的超出自身具有广阔历史关系的观念性的有机集合。因此基于伽达默尔的阐释学理论,从效果历史意识和去主体性的审美意识出发进一步解读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诗性此在的历史意识与感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艾略特 非个性化理论 诠释学 伽达默尔 效果历史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