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徐小斌小说中的宿命书写
1
作者 李燕妮 《大连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66-72,共7页
当代作家徐小斌的小说《羽蛇》《敦煌遗梦》《天鹅》《别人》等,凭借深刻精彩的宿命书写,把握虚浮无定的人生百年。徐小斌将自己对世界、对人生、对存在的真切感受,注入小说对“轮回”与“无常”这两大宿命范畴的关注中,用细腻的笔墨言... 当代作家徐小斌的小说《羽蛇》《敦煌遗梦》《天鹅》《别人》等,凭借深刻精彩的宿命书写,把握虚浮无定的人生百年。徐小斌将自己对世界、对人生、对存在的真切感受,注入小说对“轮回”与“无常”这两大宿命范畴的关注中,用细腻的笔墨言说血缘流转中的轮回、剖析生命中的无常情境,同时又以小说人物昂扬的生命斗志呈现命定悲剧中人的无畏精神。徐小斌小说中的宿命书写,在对人类整体命运的观照中产生了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并以独特的文学和美学价值,为当代文坛中的宿命书写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小斌小说 宿命书写 轮回 无常
下载PDF
试论《福乐智慧》的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佟德富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7-67,共11页
哲理长诗《福乐智慧》有着语言文化、艺术、法律、天文学、伦理道德、文化人性论、哲学等多方面的价值。长诗中体现的法制观念 ,人权思想 ,重知识、讲实用的认知观 ,以“无常”为核心的发展观和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思想及治国纲领等 ... 哲理长诗《福乐智慧》有着语言文化、艺术、法律、天文学、伦理道德、文化人性论、哲学等多方面的价值。长诗中体现的法制观念 ,人权思想 ,重知识、讲实用的认知观 ,以“无常”为核心的发展观和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思想及治国纲领等 ,是其中的精髓 ,是应予以继承和发扬的文化瑰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乐智慧》 哲理诗 艺术价值 法律价值 伦理道德价值 维吾尔族 文化人性论 语言文化价值
下载PDF
《西游记》“白骨精”考辨 被引量:6
3
作者 宋珂君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92-95,共4页
佛教"白骨观"的修法和理念与《西游记》"三打白骨精"故事的生成,有很深的渊源。"白骨精"形象的成功塑造,体现了作者对无常人生的真切感受与形象表达,阐释了放下贪嗔痴慢、超越白骨微尘人生的宗教训诫。
关键词 白骨精 白骨观 无常 贪嗔痴慢疑 解脱
下载PDF
日本中世文学中无常观的转变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0期12-16,共5页
无常观是日本重要的思想理念,是指现实世界中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产生和消失,把一切事物看作无常的观点。从日本中世时期开始,中世文学中很多作品都涉及无常观的内容,尤其是中世文学的两个代表作《方丈记》和《徒然草》,从这两部作品中... 无常观是日本重要的思想理念,是指现实世界中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产生和消失,把一切事物看作无常的观点。从日本中世时期开始,中世文学中很多作品都涉及无常观的内容,尤其是中世文学的两个代表作《方丈记》和《徒然草》,从这两部作品中可以深刻感受到无常观对于作者和作品的影响。无常观在不同时期内容也发生了转变,从以《方丈记》为代表的悲叹的无常观转变到《徒然草》后半部分的自知的无常观,从悲叹无常,人生无常到理智地接受世间无常,尝试更加乐观积极地去生活,这种转变让原本消极悲观的无常观有了更多积极的意义,对于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常观 日本中世文学 《方丈记》 《徒然草》 日本审美 日本随笔
下载PDF
Wabi sabi,“禅寂”之美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鹏 《创意与设计》 2012年第2期57-60,共4页
Wabi sabi(禅寂)渊源于禅宗茶道,是日本最重要的审美观念。Wabi的核心是自然。它是事物简约、质朴的自然状态,也是人平静、超然的心境。Wabi在审美中表现为谦逊的简约、无华的质朴、不完满或不规则的美感。Sabi的基础是佛教的"无常... Wabi sabi(禅寂)渊源于禅宗茶道,是日本最重要的审美观念。Wabi的核心是自然。它是事物简约、质朴的自然状态,也是人平静、超然的心境。Wabi在审美中表现为谦逊的简约、无华的质朴、不完满或不规则的美感。Sabi的基础是佛教的"无常观",sabi特别注重由于时间流逝所产生的审美感情,尤其是时光流逝所带来的世事无常的沧桑感受。Wabi和sabi是由出离心、无常悲生发出的对人情、物趣的自然恬淡的审美,人与自然就在wabi sabi的审美中获得了自在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bi Sabi 自然 不完满 无常
下载PDF
从生死无常的沉迷到大慈大悲的解脱——论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佛学意蕴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丽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86-88,共3页
迟子建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透露出了浓郁的佛学意蕴,细腻逼真地刻画出了个体能透人生苦难的心理历程。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为对生死无常的沉迷;二为从生死无常的沉迷到大慈大悲的超越。
关键词 迟子建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佛学意蕴 无常
下载PDF
爱与生的永恒——谈川端康成的“轮回转生”观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伟萍 《绥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00-103,共4页
为了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为了寻回失去的亲情和爱情,青年时期的川端康成认同了佛教"轮回转生"的世界现。这一人生现的确立,不但使他在心灵上获得了爱与生的永恒,而且还使川端文学与日本传统美建立了密切的内在关联。恰是在表现... 为了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为了寻回失去的亲情和爱情,青年时期的川端康成认同了佛教"轮回转生"的世界现。这一人生现的确立,不但使他在心灵上获得了爱与生的永恒,而且还使川端文学与日本传统美建立了密切的内在关联。恰是在表现民族性上,川端铸就了文学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常 轮回转生 永恒
下载PDF
《鬼谷子》哲学倾向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顾平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22-24,共3页
传世藏书《鬼谷子》是一部极有价值的杂家著作。该书是战国后期诸子百家的综合物 ,其本体论思想与《老子》的道论有传承关系 ,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亦与《老子》一样 ,十分丰富 。
关键词 鬼谷子 无形 无常 捭阖 揣摩 抵山戏
下载PDF
兼好的无常观与周易思想——以《徒然草》第九十一段为中心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秉珊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86-90,109,共6页
《徒然草》第九十一段是以周易思想为肌肤的章段,该段中所反映的作者兼好法师的无常观是佛教无常观与儒家思想调和的产物。通过比较分析《周易》及其注释书,考察兼好是如何吸收《周易》思想,并使其融入无常观中的。
关键词 《徒然草》 吉凶由人 无常变易 《周易》 《周易程氏传》
下载PDF
读藤田正胜著《日本文化关键词》
10
作者 王蕊 《日本学研究》 2022年第2期230-237,共8页
《日本文化关键词》从五个关键词巧妙切入,分析了日本歌人、俳人、僧侣等不同社会主体的美学思想及其背后的无常观。作者认为充分认识日本文化的“个性”能够更好地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并通过论述西田几多郎的日本文化论进一步强调了在... 《日本文化关键词》从五个关键词巧妙切入,分析了日本歌人、俳人、僧侣等不同社会主体的美学思想及其背后的无常观。作者认为充分认识日本文化的“个性”能够更好地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并通过论述西田几多郎的日本文化论进一步强调了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开展异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文化 无常 异文化交流 藤田正胜
原文传递
《徒然草》的残缺美意识研究
11
作者 林进 李晖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1期109-111,共3页
《徒然草》创作于1332年至1392年间,是日本著名的三大随笔文学之一。作者吉田兼好博通诸学,见识明达,是日本镰仓末期及南北朝时期著名歌人和随笔作家。在这部作品中,他以丰富的感受性及敏锐的洞察力,凝练出对于自然、生活等世间诸相的... 《徒然草》创作于1332年至1392年间,是日本著名的三大随笔文学之一。作者吉田兼好博通诸学,见识明达,是日本镰仓末期及南北朝时期著名歌人和随笔作家。在这部作品中,他以丰富的感受性及敏锐的洞察力,凝练出对于自然、生活等世间诸相的认识及生活智慧。《徒然草》由243段生动有趣的短篇随笔构成,其核心理念是诸行无常的无常观思想,而在无常观思想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残缺美的审美意识。所谓残缺,是指不完满、未完成以及未达极致的事物。当残缺的事物被赋予物哀、幽玄之美的情趣时,就诞生出残缺美的审美意识。以残缺美的视角来看待自然人生等一切事物,就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内心会变得自在安宁,了悟人生的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缺美 吉田兼好 《徒然草》 无常观
下载PDF
東亞文獻與敦煌文學中的佛教無常世界——以九想觀詩為中心 被引量:1
12
作者 鄭阿財 《中国俗文化研究》 2017年第2期57-86,共30页
'無常'是佛教思想的精髓、教理的核心。無常觀念給予世人精神慰藉與解脫,不但是勸誘世人、化導眾生的宣教題材,也是佛教文學中獨特的主題。本文論述佛教無常觀與早期中國文學中的無常,並從敦煌文獻中梳理出《十无常》《百歲篇... '無常'是佛教思想的精髓、教理的核心。無常觀念給予世人精神慰藉與解脫,不但是勸誘世人、化導眾生的宣教題材,也是佛教文學中獨特的主題。本文論述佛教無常觀與早期中國文學中的無常,並從敦煌文獻中梳理出《十无常》《百歲篇》《九想觀》《十二時》等'無常'主題的作品,考察其所呈現的無常世界;據敦煌九想觀詩寫本進行内容析論,探究其淵源與流變;進而連結日本文獻中有關'九想觀'的詩歌與繪畫,藉以說明中國佛教與藝文對佛教無常思想的接受與轉化,及其在東亞漢字文化圈的影響與發展,闡釋中國佛教文學中的九想觀從觀想到勸化轉變的現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東亞文獻 敦煌文學 佛教 無常 九想觀
原文传递
论《南柯太守传》的佛教母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柳旭 王永丹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99-102,共4页
在唐传奇小说中,佛法义理已然浸润于作品的深层。《南柯太守传》传递的无常与梦幻母题流露出佛教浓重的世事无常、生命皆苦、人生如梦、万事成空思想。面对如斯困境,佛教亦为人类提供了找到生命本源的自在解脱之法,即心的解脱。于是追... 在唐传奇小说中,佛法义理已然浸润于作品的深层。《南柯太守传》传递的无常与梦幻母题流露出佛教浓重的世事无常、生命皆苦、人生如梦、万事成空思想。面对如斯困境,佛教亦为人类提供了找到生命本源的自在解脱之法,即心的解脱。于是追求脱俗出世的精神超越成为人们肯定生命价值的理想境界,成就了一朝风月、万古长空的瞬间永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常 梦幻 自在超脱
下载PDF
从“新批评主义”的视角研究爱丽丝·门罗“纪实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以《匆匆》为例
14
作者 卢越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66-71,共6页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以其“纪实现实主义”的风格而著称。她的短篇小说结构精巧复杂,充满悬念和文本的不确定性,非细读不能充分理解和欣赏。因此,仅从偏文化的“女性主义”和地域性的角度评价门罗是远远不够的。本文回归...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以其“纪实现实主义”的风格而著称。她的短篇小说结构精巧复杂,充满悬念和文本的不确定性,非细读不能充分理解和欣赏。因此,仅从偏文化的“女性主义”和地域性的角度评价门罗是远远不够的。本文回归“新批评主义”细读文本的文学评论传统,以门罗自选集《传家之物》里的代表作《匆匆》为例,通过对原文大量的引用和分析,联系相关的概念对小说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与此同时,研究作家如何运用她所挑选的写作视角和她特有的创作技巧,呈现普通人的生活,探索人生的真相、生命的本质,以达到充分挖掘其作品文学价值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丽丝·门罗 纪实现实主义 传家之物 匆匆 无常 限制性第三人称视角
下载PDF
无常:鲁迅的灵魂栖息
15
作者 赵永福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69-72,共4页
《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是鲁迅自传体散文集,总共收录了10篇散文,是他历经世事沧桑、饱尝精神震荡后的情感寄托。《无常》作为"全书最迷人的篇章",用"无常"这一独特而奇异的角色既折射出了鲁迅的童心世界,同时表... 《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是鲁迅自传体散文集,总共收录了10篇散文,是他历经世事沧桑、饱尝精神震荡后的情感寄托。《无常》作为"全书最迷人的篇章",用"无常"这一独特而奇异的角色既折射出了鲁迅的童心世界,同时表达了他对"下等人"的关爱,是鲁迅灵魂的栖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无常 童心
下载PDF
概念组成的逻辑关系——以“所作与无常的关系”为例
16
作者 贡布次仁 旦增赤来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1年第1期79-97,190,191,共21页
“所作与无常关系”是藏传因明的重要研究对象。文章梳理了藏传因明巨著《释量论本颂解脱•阐明解脱道》《量决定论大疏•善显意趣》和《阐明心要庄严》中关于“所作与无常关系”的不同解读,并从归纳推理的视角对“所作与无常关系”进行... “所作与无常关系”是藏传因明的重要研究对象。文章梳理了藏传因明巨著《释量论本颂解脱•阐明解脱道》《量决定论大疏•善显意趣》和《阐明心要庄严》中关于“所作与无常关系”的不同解读,并从归纳推理的视角对“所作与无常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认为,法称逻辑理论最核心的部分“因三相”和“二支论试”中第二相与因支的关系上存在学术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纳推理 所作 无常 二支论试
下载PDF
论“本来无一物”真义
17
作者 周晓露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0-52,共3页
学界普遍认为惠能偈中的“本来无一物”属于“性空”思想,不符合禅宗的“修心”主旨。而我们认为“本来无一物”并非“性空”,而是讲顿悟后的主观感受———无心,与禅宗思想一致。
关键词 性空 本无 无心
下载PDF
从“智”看兼好对《庄子》的理解——以《徒然草》第三十八段为中心
18
作者 陈秉珊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29-33,共5页
《徒然草》第三十八段中,兼好法师在批判世俗人们追逐名利的同时,对世俗人们的"智"进行深刻剖析,并援引庄子思想加以否定。通过比较《庄子》本文与成玄英疏,看兼好法师是如何理解《庄子》思想的。
关键词 《徒然草》 《庄子》 成玄英疏 无常
下载PDF
论庄子“无常”理念
19
作者 徐春根 《嘉应学院学报》 2016年第12期25-31,共7页
在佛法看来,观诸行无常,能让世人破执、对现实生厌离心而出世间,终得悦心解脱。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也具有类似的看法。不过,与佛法有所不同的是,庄子洞悉世间万有皆是无常,但并不提倡人们遁世、出世,而主张"陆沉"于世,指出如... 在佛法看来,观诸行无常,能让世人破执、对现实生厌离心而出世间,终得悦心解脱。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也具有类似的看法。不过,与佛法有所不同的是,庄子洞悉世间万有皆是无常,但并不提倡人们遁世、出世,而主张"陆沉"于世,指出如果人们意欲彻底化解痛苦,那么,其必由之路乃是顺道而行,高扬以审美的心胸对待生活、观照人生、憧憬未来,役使或驾驭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或驾驭,让人之所为与天道协和一致,惟有如此,才能真正享受到人生的"至乐"、逍遥于天地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无常 顺遂天道 以和为量 物物而不物于物
下载PDF
佛教母题与《南柯太守传》中的生存观
20
作者 高雪 李婷婷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1-63,共3页
佛教文化是唐代传奇文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从佛教无常母题和梦幻母题的角度入手,可以深入探讨《南柯太守传》中的生存观以及佛学对于这种生存观的影响。
关键词 生存观 母题 梦幻 无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