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唐五代社会与政治中的词臣与词臣家族——以新出石刻资料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陆扬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6,共12页
唐代对文的重视催生出新的政治文化和精英群体,要了解这一复杂的历史过程,需要对被视作最能代表这一新价值的词臣及其家族加以考察。新出唐五代碑志为具体了解唐代精英对词臣身份的定位和词臣家族特征的认识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也为更完... 唐代对文的重视催生出新的政治文化和精英群体,要了解这一复杂的历史过程,需要对被视作最能代表这一新价值的词臣及其家族加以考察。新出唐五代碑志为具体了解唐代精英对词臣身份的定位和词臣家族特征的认识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也为更完整了解"文"在唐代文化中的重要性的提升提供了更多被淹没的环节。本文的工作是从这些碑志中择取六则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分析其内容及书写来勾勒词臣文化在唐五代出现的历史语境和对政治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 词臣 清流家族 翰林学士 政治文化
原文传递
从词臣背景看真德秀与理学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许浩然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1-149,共9页
有宋一代,理学之士与词学之臣是两个长期存在文化分野的士大夫群体。南宋晚期,随着理学的官方化,理学义理与词臣词学开始呈现融合之势。真德秀以词臣出身提倡程朱之道,成为复振理学的关键人物。然而在词臣履历仕宦的背景下考察真德秀与... 有宋一代,理学之士与词学之臣是两个长期存在文化分野的士大夫群体。南宋晚期,随着理学的官方化,理学义理与词臣词学开始呈现融合之势。真德秀以词臣出身提倡程朱之道,成为复振理学的关键人物。然而在词臣履历仕宦的背景下考察真德秀与理学的实际关系,可以发现其早先词科入等,是依靠韩侂胄党派人物的指教与提携,与理学门墙存有深刻分野;后来韩氏被诛,真氏出于政治需要提倡理学,由此进入馆阁,但在文化上难以与理学义理契合;再后他退居地方社会,在文化上真正接受理学,但仍与纯粹的理学学者存有隔阂。词臣词学与理学义理在真德秀的文化立场中呈现共存相拒之势,此种情况一直延续至其重回朝廷担任翰林学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德秀 词臣 理学
原文传递
从应制之作到“不朽”之文——政治语境与文化语境中的苏轼《上清储祥宫碑》 被引量:1
3
作者 许浩然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7-135,共9页
元祐时苏轼于翰林学士承旨任上奉敕撰成《上清储祥宫碑》。在政治的语境中,该文宣扬了元祐之政的导向,但于随后的绍述时代即遭禁毁,显露出词臣应制之作工具功用的短暂性。在文化的语境中,该文撰成于苏轼文宗位望形成、确立之时,在北宋... 元祐时苏轼于翰林学士承旨任上奉敕撰成《上清储祥宫碑》。在政治的语境中,该文宣扬了元祐之政的导向,但于随后的绍述时代即遭禁毁,显露出词臣应制之作工具功用的短暂性。在文化的语境中,该文撰成于苏轼文宗位望形成、确立之时,在北宋士人的文事活动中,成为被称赏追慕的对象,体现出文宗之于政治的超然性。及至后代,该文在文化上的影响依然延续,彰显了苏轼文宗位望超越朝代更迭的“不朽”意义。《上清储祥宫碑》于苏轼词臣衔职与文宗位望的交错分合之际,揭示出其文学形象复杂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上清储祥宫碑》 词臣 文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