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日疟原虫乳酸脱氢酶的表达、纯化及免疫活性的鉴定 被引量:4
1
作者 孙莉 郝文波 +2 位作者 吴英松 王穗海 李明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间日疟原虫乳酸脱氢酶(PvLDH)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融合蛋白,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测定其免疫活性。方法将构建的LDH/pGEX-4T-1重组菌BL21接种于LB培养基中,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融合蛋白的表达,重...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间日疟原虫乳酸脱氢酶(PvLDH)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融合蛋白,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测定其免疫活性。方法将构建的LDH/pGEX-4T-1重组菌BL21接种于LB培养基中,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融合蛋白的表达,重组蛋白纯化后免疫小鼠制备特异性血清,ELISA检测血清效价,Western-blotting鉴定其免疫活性。结果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PvLDH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融合蛋白,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复性、纯化后免疫小鼠,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ELISA法测效价为1∶51200,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该血清能特异性与间日疟和恶性疟患者全血发生反应,而不能与正常人起交叉反应。结论PvLDH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乳酸脱氢酶 表达 免疫活性
下载PDF
CD4^+T淋巴细胞的活化在HIV-1感染长期非进展者及典型进展者之间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焦艳梅 福军亮 +6 位作者 张政 张晖 金磊 周春保 付宝云 王福生 吴昊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了解CD4^+T淋巴细胞的活化在长期感染非进展者(LTNP)及典型进展者(TP)之间的差异,探讨HIV感染的免疫基础。方法 收集24例HIV-1感染患者(7名LTNP患者,17名TP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的抗凝血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淋巴... 目的 了解CD4^+T淋巴细胞的活化在长期感染非进展者(LTNP)及典型进展者(TP)之间的差异,探讨HIV感染的免疫基础。方法 收集24例HIV-1感染患者(7名LTNP患者,17名TP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的抗凝血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的活化标志物CD38并检测其CD4计数等指标;bDNA方法检测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LTNP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的活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P患者的活化程度明显增高(P〈0.01);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CD38的表达水平与CD4计数呈正相关,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结论 随着疾病的进展,CD4^+T淋巴细胞的活化程度逐渐增高;LTNP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活化程度没有明显增高可能是其疾病长期不进展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免疫活性 抗原 CD38
原文传递
高压灭菌前后党参口服液中多糖的免疫活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余雪婷 曹庸 +3 位作者 刘耀慧 贺丽苹 李文治 陈洪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23-327,共5页
研究高压灭菌前后党参口服液中多糖的免疫活性变化。采用醇沉法、超滤膜分离法得到党参口服液中活性多糖部分,以RAW264.7巨噬细胞为模型,通过对细胞增殖指数、吞噬指数、NO释放量以及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的分泌量的测定,评... 研究高压灭菌前后党参口服液中多糖的免疫活性变化。采用醇沉法、超滤膜分离法得到党参口服液中活性多糖部分,以RAW264.7巨噬细胞为模型,通过对细胞增殖指数、吞噬指数、NO释放量以及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的分泌量的测定,评价高压灭菌前后党参口服液中多糖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超滤分离得到高压灭菌前以及高压灭菌后党参口服液中分子量小于30 k Da的多糖组分CPP-2和HCPP-2,其得率分别为22.41%和15.91%,纯度分别为69.03%和69.30%,且二者均能较好地促进巨噬细胞增殖(增殖指数=1.13~1.48),因此CPP-2和HCPP-2是党参口服液中主要的活性多糖部分。与CPP-2相比,HCPP-2在25~400μg/m L浓度范围内作用于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TNF-α和IL-1β生成显著性降低(p<0.05);在100~400μg/m L浓度范围内,NO和IL-6生成显著性降低(p<0.05)。说明高压灭菌会导致党参口服液中多糖的免疫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口服液 高压灭菌 多糖 巨噬细胞RAW264.7 免疫活性
下载PDF
复方免疫活性因子对奶牛亚临床型乳房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吴辉 朱小甫 +1 位作者 虎文君 陈德坤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1-114,共4页
用CMT法检出患隐性乳房炎的实验用奶牛,将检出的阳性奶牛72头随机分为4组,A、B、C 3组为试验组,使用复方免疫活性因子治疗,其中A组为肌肉注射,B组为静脉注射,C组为乳房注射;D组为抗生素对照组。分别在注射药物以后的当天,第2天至第6天用... 用CMT法检出患隐性乳房炎的实验用奶牛,将检出的阳性奶牛72头随机分为4组,A、B、C 3组为试验组,使用复方免疫活性因子治疗,其中A组为肌肉注射,B组为静脉注射,C组为乳房注射;D组为抗生素对照组。分别在注射药物以后的当天,第2天至第6天用CMT诊断液检测治疗效果,并称量治疗过程中奶牛的泌乳量,用利普斯50试剂盒检测治愈奶牛牛乳中的抗生素残留。结果表明,复方免疫活性因子对奶牛亚临床型乳房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治疗后阳性率可降低30.5%以上,同时可使产奶量明显增加,治愈奶牛牛乳中无抗生素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免疫活性因子 奶牛 亚临床型乳房炎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