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体白细胞自动分类方法与系统实现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晓敏 罗立民 韦钰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30-136,共7页
本文报道了用于人体血液中六类白细胞自动分类的计算机分析系统,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识别算法.包括血液中细胞数字图象的采集、预处理、白细胞自动检出、区域分割、特征抽取和选择及分类判决.经大量作品实际测试表明:单个细胞检出成... 本文报道了用于人体血液中六类白细胞自动分类的计算机分析系统,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识别算法.包括血液中细胞数字图象的采集、预处理、白细胞自动检出、区域分割、特征抽取和选择及分类判决.经大量作品实际测试表明:单个细胞检出成功率达94%,六类识别率达85%以上,三类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分类 模式识别 图象处理
下载PDF
腰神经根CT多平面重组同层显示的解剖学特征及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22
2
作者 林井副 李燕英 +9 位作者 王占宇 叶红军 王建和 梁英魁 姜力 李晓娟 张超 葛合全 王锐 张燕群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5-649,共5页
目的探讨腰神经根(LNR)16层螺旋 CT 多平面重组同层显示的解剖学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选55例腰椎正常者和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LNR 病变者(腰椎椎间盘突出症8例、椎管狭窄症5例、恶性肿瘤4例、创伤5例及结核1例)。使用美国 GE 公司生产... 目的探讨腰神经根(LNR)16层螺旋 CT 多平面重组同层显示的解剖学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选55例腰椎正常者和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LNR 病变者(腰椎椎间盘突出症8例、椎管狭窄症5例、恶性肿瘤4例、创伤5例及结核1例)。使用美国 GE 公司生产的 Light Speed 16层螺旋 CT 扫描,在工作站(ADW4.1)上利用 UNIX 操作系统进行 LNR 多平面重组,选取 LNR 走行清晰的同层显示层面,观察其解剖学特征。对病变者重点分析其异常表现。结果在斜冠状面上双侧LNR 可对称显示:55例(100%)L1~5的 LNR 均可分别单节段显示;55例(100%)L1~2或 L2~3,以及 L3~4的 LNR 均可同时显示2个节段;49例(88%)L1~3、46例(84%)L2~4、20例(36%)L3~5可同时显示3个节段;15例(27%)L1~4的 LNR 同时显示4个节段;8例(15%)同时显示5个节段LNR。每条 LNR 均能显示走行的起止点、方向、大小、形态、张力状态及毗邻关系。除斜冠状面外 LNR均不能对称显示,但显示的长度相对增加而数目减少,单根重组时 LNR 均显示的最长。LNR 异常主要表现受压23例,同时伴粘连20例,移位14例,萎缩13例,增粗9例。结论 16层螺旋 CT 的多平面重组同层显示技术是整体显示 LNR 解剖学特征极为理想的方法,它对 LNR 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奠定了基础。LNR 走行"同层显示"及"路标"的新概念,可能为其进一步影像学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病 腰骶丛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应用数字化成像和激光照像胃肠双对比造影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15
3
作者 孙玉芝 张金山 +1 位作者 时惠平 姚家琪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745-747,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综合X线机及激光照像机进行胃肠道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50例病人在同一台X线机上同时进行了普通X线胃肠双对比造影和应用数字化X线机图像后处理胃肠双对比造影,对图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普通... 目的:探讨数字化综合X线机及激光照像机进行胃肠道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50例病人在同一台X线机上同时进行了普通X线胃肠双对比造影和应用数字化X线机图像后处理胃肠双对比造影,对图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普通X线机胃肠造影因受呼吸运动、病人转动影响及kV、mAs等条件选择不当等影响,致12例照片质量欠佳;而所有数字化成像激光打印图像清晰度、灰度、对比度均佳,细微结构显示清晰,并可动态观察胃肠道功能。结论:数字化成像胃肠双对比造影激光打印图像质量好,工作效率高,资料便于储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系统 数字化成像 激光照像 X线
原文传递
Visual object tracking- 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被引量:9
4
作者 Ahmad ALI Abdul JALIL +4 位作者 Jianwei NIU Xiaoke ZHAO Saima RATHORE Javed AHMED Muhammad AKSAM IFTIKHAR 《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 SCIE EI CSCD 2016年第1期167-188,共22页
Visual object tracking (VOT) is an important sub- field of computer vision. It has widespread application do- mains, and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surveillance and security system. VOA facilitates ... Visual object tracking (VOT) is an important sub- field of computer vision. It has widespread application do- mains, and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surveillance and security system. VOA facilitates finding the position of target in image coordinates of video frames. While doing this, VOA also faces many challenges such as noise, clutter, occlusion, rapid change in object appearances, highly maneuvered (complex) object motion, illumination changes. In recent years, VOT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due to availability of low-cost high-quality video cameras as well as fast computational resources, and many modern techniqu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handle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VO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readers to 1) VOT and its applica- tions in other domains, 2) different issues which arise in it, 3) various classical as well as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for object tracking, 4) evaluation methodologies for VOT, and 5) online resources, i.e., annotated datasets and source code available for various tracking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object tracking computer vision imageprocessing point tracking kernel tracking silhouette track-ing
原文传递
图像处理方法在粗集料形态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徐冬青 张东 +1 位作者 庄心怡 边疆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78,共10页
粗集料是沥青混合料的主要成分之一,我国每年公路建设需要消耗几十亿吨的粗集料。粗集料形状、棱角和纹理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准确评价粗集料的形态特征对于粗集料的质量控制和沥青混合料设计... 粗集料是沥青混合料的主要成分之一,我国每年公路建设需要消耗几十亿吨的粗集料。粗集料形状、棱角和纹理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准确评价粗集料的形态特征对于粗集料的质量控制和沥青混合料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图像处理方法是研究粗集料形状、棱角和纹理特征的有效手段。系统总结了二维图像处理方法(基于图像尺寸和半径的方法、腐蚀-膨胀法、分形维数法、梯度法和多边形拟合法、霍夫变换法、傅里叶变换法、小波变换法)和三维图像处理方法(球谐变换法、傅里叶变换法、小波变换法、腐蚀-膨胀法)在粗集料形态评价中的应用和取得的研究成果,并针对不同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了评述。针对二维图像方法的固有缺陷,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是基于粗集料的三维点云数据使用三维图像处理方法构建粗集料形状、棱角和纹理评价指标。最后结合作者现行的研究,介绍了使用激光三维扫描技术采集粗集料三维图像的步骤,并探讨了利用三维点云数据计算粗集料三维尺寸、处理粗集料棱角和平滑粗集料纹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粗集料形态 图像处理方法 研究进展 激光三维扫描
原文传递
平板型与同轴型等离子体发生器射频大气压辉光放电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和平 王志斌 +2 位作者 乐沛思 葛楠 包成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88-1594,共7页
为了深入理解不同的等离子体发生器几何结构对其放电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一维流体模型对平板型和同轴型两种不同结构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放电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对放电图像采用可见光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平... 为了深入理解不同的等离子体发生器几何结构对其放电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一维流体模型对平板型和同轴型两种不同结构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放电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对放电图像采用可见光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平板型等离子体发生器所产生的等离子体主要参数(如电子温度和活性粒子浓度等)关于两电极中间平面对称,而同轴型等离子体发生器所产生的等离子体主要参数则呈现出非对称的分布规律,这与放电图像灰度值的空间分布规律定性一致。通过对等离子体中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的分析可知,不同结构发生器所对应的等离子体主要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依赖于不同电极结构所导致的放电区电场强度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大气压辉光放电 射频放电 电极结构 图像处理 数值模拟 灰度值
下载PDF
界面粗糙度对土体龟裂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昌黎 唐朝生 +2 位作者 李昊达 孙凯强 施斌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14-1321,共8页
土体在蒸发干燥的过程中会产生龟裂现象,从而极大地改变其工程性质,引发各种工程地质灾害。为了研究界面粗糙度对土体龟裂的影响,设计了两组龟裂试验,分别在试样容器底部涂抹凡士林(S1)和粘贴砂纸(S2)来改变试样与容器界面的粗糙度。试... 土体在蒸发干燥的过程中会产生龟裂现象,从而极大地改变其工程性质,引发各种工程地质灾害。为了研究界面粗糙度对土体龟裂的影响,设计了两组龟裂试验,分别在试样容器底部涂抹凡士林(S1)和粘贴砂纸(S2)来改变试样与容器界面的粗糙度。试验过程中,定期对土体裂隙发育情况进行拍照记录,并采用数字图像技术对裂隙几何形态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得到不同界面粗糙度条件下土体龟裂的动态发展过程及相关参数,结果表明:(1)土体蒸发过程可分为3个典型阶段:常速率阶段、减速率阶段和残余阶段;(2)龟裂发育过程也可分为3个典型阶段:主干裂隙生成阶段、次级裂隙生成阶段和裂隙扩展稳定阶段;(3)界面粗糙度对龟裂发育过程有重要影响。对于基底相对光滑的界面,土样呈整体向中心收缩趋势,表面几乎不产生裂隙。对于粗糙的界面,受基底摩擦作用,土样表面发育纵横交错的裂隙网络。在不同的裂隙发育阶段,界面粗糙度对裂隙率增长速度影响不同。界面粗糙度越高,最终稳定时的表面裂隙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裂 界面粗糙度 力学机理 收缩 定量分析 图像处理
下载PDF
结构动位移测试的计算机视觉方法实现 被引量:9
8
作者 季云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70-1674,共5页
基于计算机视觉原理,采用相机参数标定、图像跟踪和三维点重构技术,建立了以普通消费级相机为测试手段的结构动位移测试方法.通过简谐振动、悬臂梁自由振动和框架模型振动台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计算机视觉... 基于计算机视觉原理,采用相机参数标定、图像跟踪和三维点重构技术,建立了以普通消费级相机为测试手段的结构动位移测试方法.通过简谐振动、悬臂梁自由振动和框架模型振动台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动位移测试方法是对目前其他传统测试方法的很好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位移测试 计算机视觉 相机参数标定 图像处理
下载PDF
Online application of automatic surface quality inspection system to finishing line of cold rolled strips 被引量:4
9
作者 Hao Sun, Ke Xu, and Jinwu Xu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Advanced Roll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SCD 2003年第4期38-41,共4页
An automatic surface quality inspection system installed on a finishing lineof cold rolled strips is introduced. The system is able to detect surface defects on cold rolledstrips, such as scratches, coil breaks, rusts... An automatic surface quality inspection system installed on a finishing lineof cold rolled strips is introduced. The system is able to detect surface defects on cold rolledstrips, such as scratches, coil breaks, rusts, roll imprints, and so on. Multiple CCD area scancameras were equipped to capture images of strip surface simultaneously. Defects were detectedthrough 'Dark-field illumination' which is generated by LED illuminators. Parallel computationtechnique and fast processing algorithms were developed for real-time data processing. Theapplication to the production line shows that the system is able to detect defects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inspection cold rolled strip finishing line CCD cameras imageprocessing
下载PDF
Advances in Studies and Applications of Centroidal Voronoi Tessellations 被引量:6
10
作者 Qiang Du Max Gunzburger Lili Ju 《Numerical Mathematics(Theory,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SCIE 2010年第2期119-142,共24页
Centroidal Voronoi tessellations(CVTs) have become a useful tool in many applications ranging from geometric modeling,image and data analysis,and numerical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to problems in physics,astroph... Centroidal Voronoi tessellations(CVTs) have become a useful tool in many applications ranging from geometric modeling,image and data analysis,and numerical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to problems in physics,astrophysics,chemistry,and biology. In this paper,we briefly review the CVT concept and a few of its generalizations and well-known properties.We then present an overview of recent advances in both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studies and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CVTs.Whenever possible,we point out some outstanding issues that still need investiga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onoi tessellations CENTROIDS CLUSTERING mesh generation and optimization imageprocessing model reduction point sampling.
下载PDF
基于DSP的机器视觉系统设计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艳 《现代电子技术》 2005年第11期101-102,105,共3页
为了搜索到做缓慢运动和微小运动的物体,本系统采用累计差分图像算法对运动目标进行搜索;为了获取运动目标的运动参数,采用了光流法。本系统选取TMS320C6000作为系统的硬件平台,采用摄像机获取场景图像,通过软件获取运动目标,确定目标... 为了搜索到做缓慢运动和微小运动的物体,本系统采用累计差分图像算法对运动目标进行搜索;为了获取运动目标的运动参数,采用了光流法。本系统选取TMS320C6000作为系统的硬件平台,采用摄像机获取场景图像,通过软件获取运动目标,确定目标的运动参数,以达到机器视觉实时高效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P 图像处理 光流法 机器视觉系统
下载PDF
图像分割算法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彩云 《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 2014年第4X期2637-2639,共3页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图像识别技术也被成功地应用于许多领域。而图像识别的前提条件是图像分割技术,整个数字图像处理过程的好坏取决于图像分割算法的合理选择。由于获取图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对图像进...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图像识别技术也被成功地应用于许多领域。而图像识别的前提条件是图像分割技术,整个数字图像处理过程的好坏取决于图像分割算法的合理选择。由于获取图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对图像进行分割的过程中怎样采用合适的图像分割算法成为研究热点。在比较现有分割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基于灰度阀值分割算法中的阀值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图像处理 图像分割 阀值
下载PDF
用于分析灰度与温度相关性的红外探测设备 被引量:5
13
作者 巩稼民 王贝贝 +4 位作者 郭涛 柳华勃 刘坤鹏 徐嘉驰 张正军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8-174,共7页
为了解决在某些领域温度不易被测量的问题,一些国内外的研究者决定从图像处理领域出发,研究图像与温度的关系。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出了一种全新的用于分析图像灰度与温度相关性的实验设备,该设备首先通过控制器对温度进行控制,再利用... 为了解决在某些领域温度不易被测量的问题,一些国内外的研究者决定从图像处理领域出发,研究图像与温度的关系。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出了一种全新的用于分析图像灰度与温度相关性的实验设备,该设备首先通过控制器对温度进行控制,再利用红外相机记录在不同温度(40℃~100℃)下的红外靶标成像图,然后对靶标成像图进行处理,从中提取灰度值,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出温度在60℃~80℃范围内红外靶标成像图的灰度值和温度值近似呈高度线性关系,得到相关系数为0.931。结果表明:该设备可以精确地分析出红外靶标图像灰度与温度之间存在的线性相关关系,并且在空气透过率的测量、造纸厂草料自燃研究和电力检查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探测设备 图像灰度 温度检测 红外靶标 图像处理
下载PDF
三维锥束扫描CT成像图像重建新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志强 曾凯 +1 位作者 张丽 邢宇翔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04年第4期5-8,共4页
介绍了作者在CT成像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实践中关于图像重建、图像处理和理解方面的成果,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主要的成果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研究三维CT重建常用算法的特点和固有误差,提出改进重建图像质量的新方法;二是从研究算法重建的优... 介绍了作者在CT成像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实践中关于图像重建、图像处理和理解方面的成果,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主要的成果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研究三维CT重建常用算法的特点和固有误差,提出改进重建图像质量的新方法;二是从研究算法重建的优化准则出发,实现不同的重建方法;三是从应用任务出发对重建图像的性能进行理论和仿真研究;四是从应用实际问题出发,提出图像处理和理解的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扫描 图像重建算法 图像处理 图像理解
下载PDF
Microscale crack propagation in shale samples using focused ion bea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ing 被引量:1
15
作者 Xin Liu Si-Wei Meng +3 位作者 Zheng-Zhao Liang Chun'an Tang Jia-Ping Tao Ji-Zhou T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488-1512,共25页
Reliable prediction of the shale fracturing process is a challenging problem in exploiting deep shale oil and gas resources.Complex fracture networks need to be artificially created to employ deep shale oil and gas re... Reliable prediction of the shale fracturing process is a challenging problem in exploiting deep shale oil and gas resources.Complex fracture networks need to be artificially created to employ deep shale oil and gas reserves.Randomly distributed minerals and heterogeneities in shales significantly affect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fracturing behaviors in oil and gas exploitation.Describing the actual microstructure and associated heterogeneities in shales constitute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The RFPA3D(rock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 parallel computing program)-based modeling approach is a promising numerical technique due to its unique capability to simulate the fracturing behavior of rocks.To improve traditional numerical technology and study crack propagation in shale on the microscopic scale,a combination of high-precision internal structure detection technology with the RFPA^(3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construct a real mineral structure-based modeling method.First,an improved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 was developed to incorporate actual shale microstructures(focused ion bea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as used to capture shale microstructure images that reflect the distri-butions of different minerals)into the numerical model.Second,the effect of mineral inhomogeneity was considered by integrating the mineral statistical model obtained from the mineral nanoindentation experiments into the numerical model.By simulating a shale numerical model in which pyrite particles are wrapped by organic matter,the effects of shale microstructure and applied stress state on microcrack behavior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In this study,the effect of pyrite particles on fracture propagation wa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for the first time.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minerals and initial defects dominated the fracture evolution and the failure mode.Cracks are generally initiated and propagated along the boundaries of hard mineral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SEM Digital imageprocessing Realistic microstructure 3D digital shale fracture process simulation PYRITE
下载PDF
校正的管腔内密度变化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方正 陈林丽 +2 位作者 郭大静 刘佳 宋卫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94-598,共5页
目的以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为参照标准,评价校正的冠状动脉管腔内密度变化(CCO)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有CCTA和ICA结果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86例患者共136支血... 目的以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为参照标准,评价校正的冠状动脉管腔内密度变化(CCO)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有CCTA和ICA结果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86例患者共136支血管,按照ICA结果将支架狭窄程度分为通畅组、狭窄组和闭塞组。计算支架近远端CCO,和CCTA目测法评价ISR。计算CCO、CCTA和CCO+CCTA诊断ISR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结果通畅组76支,狭窄组38支,闭塞组22支,3组的CCO分别是0.222±0.083、0.317±0.085和0.485±0.0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CO、CCTA和CCO+CCTA诊断IS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0.811和0.882,CCTA与CCO+CCT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诊断支架闭塞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7、0.842和0.972,其中CCTA与CCO+CCT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CCO随支架狭窄程度增加而增高;CCO+CCTA显著提高了CCTA对ISR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支架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冠状动脉再狭窄
下载PDF
基于残差注意力机制的图像超分辨率算法研究
17
作者 刘斌 王耀威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484-492,共9页
针对传统单幅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未能充分利用浅层特征信息,忽略视觉目标中的空间结构信息,难以捕捉特征通道与高频特征信息之间的依赖关系,重建图像出现伪影、边缘模糊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残差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 针对传统单幅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未能充分利用浅层特征信息,忽略视觉目标中的空间结构信息,难以捕捉特征通道与高频特征信息之间的依赖关系,重建图像出现伪影、边缘模糊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残差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该模型特征提取部分结合WDSR-B(Wider Activation Super-Resolution B)残差网络增强特征信息在网络中的流通,通过坐标注意力机制对特征参数加权,引导网络更好地重建高频特征,恢复图像细节。实验结果表明,4倍图像重建下,在Set5和Set14测试集上的峰值信噪比(PSNR: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为31.00 dB、28.96 dB,结构相似性(SSIM:Structural Similarity)为0.893、0.854,重建后的图像在细节、轮廓方面均表现更好,优于其他主流超分辨率重建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差网络 超分辨率 注意力 深度学习 图像处理
下载PDF
Visualization of 3-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a 300 MW twin-furnace coal-fired boiler 被引量:4
18
作者 YANG Chao ZHOU Huai-chun HUANG Zhi-feng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1期33-37,共5页
Until now, it has been difficult to obtain on-line three-dimensional (3-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which can reflect the overall combustion condition in the furnace of a coal-fired power plant boiler. A c... Until now, it has been difficult to obtain on-line three-dimensional (3-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which can reflect the overall combustion condition in the furnace of a coal-fired power plant boiler. A combustion monitoring system is introduced which can solve the problem efficiently. Through this system, the 3-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a coal-fired boiler furnace can be obtained using a novel flame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 Briefly, we first outline the visualization principle. Then,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of the system in a 300 MW twin-furnace coal-fired boiler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visualization of the 3-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twin-furnace boiler is realized with an industrial computer and the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DCS) of the boiler.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shows that it can provide valuable combustion information of a furnace and is useful for the combustion diagnosis and adjustment in coal-fired power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power engineering combustion monitoring system 3-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CCD camera flame imageprocessing technique
下载PDF
双靶点单通道和多轴向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治疗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鹏 陈挺 +4 位作者 章杨 高连升 傅伟明 张建民 刘凤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6-382,共7页
目的:评估双靶点单通道和多轴向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技术在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外科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并接受双靶点单通道和多轴向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治... 目的:评估双靶点单通道和多轴向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技术在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外科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并接受双靶点单通道和多轴向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治疗的34例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双靶点组)的临床资料,并与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同科住院并接受传统单靶点单通道方法行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的27例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单靶点组)进行比较,评估其手术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双靶点组术前血肿量11.7~89.5mL,平均(38.6±19.2)mL,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15分,平均(9.6±3.2)分;单靶点组术前血肿量17.7~83.4mL,平均(40.1±18.1)mL,GCS3~13分,平均(9.1±2.9)分,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靶点组术后24h残余血肿量1.8~20.1mL,平均(11.1±4.2)mL,清除率(73.1±5.4)%;单靶点组术后24h残余血肿量4.2~30.9mL,平均(18.5±5.3)mL,清除率(55.1±5.1)%,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1个月随访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靶点组术后住院天数为3~50d,平均住院日12.6d,单靶点组术后住院天数2~49d,平均住院日14.2d。结论:双靶点单通道和多轴向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技术应用于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可提高血肿清除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平均住院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外科学 血肿/外科学 穿刺术/方法 立体定位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方法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激光旁轴送丝熔覆堆积成形焊缝特征拟合及最佳搭接率模型验证
20
作者 李松钊 朱加雷 +5 位作者 赵晓鑫 黄钰连 朱昱颖 宋旷达 李桂新 黄钰珊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9-55,共7页
在激光旁轴送丝熔覆成形中,表面平整度是影响其成形质量的关键因素。为获得理想的表面平整度,选取ER-2209焊丝,基于激光旁轴送丝单层单道熔覆焊缝形貌,使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图像处理、焊缝特征提取及数学拟合。试验结果表明,传统焊缝... 在激光旁轴送丝熔覆成形中,表面平整度是影响其成形质量的关键因素。为获得理想的表面平整度,选取ER-2209焊丝,基于激光旁轴送丝单层单道熔覆焊缝形貌,使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图像处理、焊缝特征提取及数学拟合。试验结果表明,传统焊缝的抛物线模型与实际熔覆焊缝特征差异较大,为保证误差可控,同时避免不利因素的产生,经过多组不同阶数的拟合结果对比发现,使用6阶函数对试验对象的拟合效果更好。由焊缝曲线的拟合结果可得出最优拟合函数,进而利用微分的思想建立最佳平整度的数学模型,可求解出最佳理论搭接率,并通过5组单因素激光旁轴送丝搭接试验对所提出的表面平整度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焊缝表面平整度是焊缝特征和层间偏移量的函数;该模型的理论最佳搭接率是30.45%,试验验证的理想搭接率在30%~35%之间,在试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理论最佳搭接率成立。在实际的激光旁轴送丝熔覆成形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理论最优搭接率基础上小范围灵活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旁轴送丝熔覆成形技术 图像处理 焊缝轮廓拟合 搭接率模型 单因素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