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SA图像测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金龙 凌锋 +4 位作者 李慎茂 宋庆斌 黄居义 王玉林 吴婷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8期627-630,共4页
目的:探讨DSA图像测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检查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介入中心近期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狭窄患者在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对狭窄血管进行测量并进行狭窄百分比分析计... 目的:探讨DSA图像测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检查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介入中心近期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狭窄患者在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对狭窄血管进行测量并进行狭窄百分比分析计算。结果: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对本组病例中的血管狭窄病变进行测量,应用直径为10mm的正圆形不锈钢球作为参照物,并且尽可能将其放置在与预测量血管或病变同侧同一平面位置接近的部位,其测量数值与实际大小非常接近;对于颅外段狭窄病变,可以应用带有标准刻度(mm为单位)的导管或导丝作为参照物,进行测量时很少产生误差。结论:DSA图像测量技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查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正确评价血管的狭窄程度,对于介入操作医生选择合适的支架、保护过滤伞及扩张球囊等材料的种类、型号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图像后处理 测量技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巫恒平 仲建全 郭欢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835-83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我院25例疑似支气管异物的患儿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采用MPR、Min IP、VR及VE等后处理技术,分析并比较其在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经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我院25例疑似支气管异物的患儿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采用MPR、Min IP、VR及VE等后处理技术,分析并比较其在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经临床纤维支气管镜证实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25例患儿均获得清晰的CT图像及后处理图像,多平面重建(MPR)对异物显示较佳,显示率为100%(25/25),容积再现(VR)能明确异物的位置及与气管的关系,显示率为97%(24/25),最小密度投影(Min IP)对异物的测量较精确,显示率为97%(24/25),及仿真内窥镜(VE)能准确显示异物在气管内的位置及对气管的堵塞情况。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准确率较高,可成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 支气管 小儿 异物 多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下载PDF
DSA图像测量技术在介入神经放射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王金龙 李慎茂 凌锋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9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DSA图像测量技术在介入神经放射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介入中心1035例患者在进行介入神经放射学检查及治疗过程中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对病变及正常血管影像进行测量。结果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对本组病例中的血管及病变进... 目的探讨DSA图像测量技术在介入神经放射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介入中心1035例患者在进行介入神经放射学检查及治疗过程中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对病变及正常血管影像进行测量。结果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对本组病例中的血管及病变进行测量,应用直径为10mm的正圆形不锈钢球作为参照物,并且尽可能将其放置在与预测量血管或病变同侧同一平面位置接近的部位,其测量数值较少产生误差;应用三维重建系统对旋转DSA三维重建的图像也可进行精确测量。结论DSA图像测量技术对介入神经放射学检查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介入操作医生选择合适的支架、保护过滤伞、弹簧圈及扩张球囊等材料的种类、型号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 介入性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图像后处理 测量技术
原文传递
CT扫描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破口检出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瑞宝 陈晶 何占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251-254,共4页
目的:研究CT扫描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破口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对106例主动脉夹层病人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表面遮盖成像(SSD)等技术进行图像后... 目的:研究CT扫描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破口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对106例主动脉夹层病人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表面遮盖成像(SSD)等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原始横轴位图像的夹层动脉瘤破口检出率为37.7%,MIP、CPR、MPR、VR、SSD的夹层破口检出率分别为0.0%、46.2%、69.8%、65.1%、39.6%。最终97例能明确显示夹层破口,夹层破口的检出率为91.5%,9例因破口直径太小、升主动脉根部伪影或假腔完全血栓化等原因而显示欠佳。MPR、CPR、VR对夹层破口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SSD与MIP(P<0.01)。根据DeBakey分型,Ⅰ型47例(44.3%),Ⅱ型17例(16.0%),Ⅲ型42例(39.6%)。MPR、VR对Ⅰ型、Ⅱ型的检出准确率优于MIP、CPR及SSD(P<0.01),CPR、MPR对Ⅲ型的检出准确率优于MIP与SSD(P<0.01)。结论:CT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显示主动脉夹层破口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各有优缺点,其中MPR操作简单、对夹层破口的显示能力强及准确分型,可作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图像后处理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螺旋CT诊断心肌桥最佳成像方法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周伟 李盖 +2 位作者 张明剑 陈伟彬 张惠英 《中国医药》 2018年第12期1804-1807,共4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诊断心肌桥方面的最佳成像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共同确诊心肌桥的患者95例。对患者的仿真内窥镜(VE)、容积再建、最大密度成像(MIP...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诊断心肌桥方面的最佳成像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共同确诊心肌桥的患者95例。对患者的仿真内窥镜(VE)、容积再建、最大密度成像(MIP)、曲面再建、多平面再建(MPR)重建图像进行分析,分析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心肌桥方面的差别。结果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中,VE优秀0例、良好0例、差95例(100.0%),平均秩422.00;容积再建优秀36例(37.8%)、良好54例(56. 8%)、差5例(5.4%),平均秩266. 54;MIP优秀90例(94. 7%)、良好5例(5. 3%)、差0例,平均秩159.09;曲面再建优秀95例(100. 0%)、良好0例、差0例,平均秩147. 50; MPR优秀73例(76.8%)、良好17例(17. 8%)、差5例(5.4%),平均秩194. 87。经秩和检验,5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组间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57、P<0.05),以曲面再建/MIP图像后处理方法有明显优势。结论 256层螺旋CT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中,曲面再建/MIP重建技术为最佳诊断心肌桥的成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壁冠状动脉 图像后处理技术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6
作者 阿娜尔.阿肉甫汗 古力孜拉.阿孜拜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5期897-899,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不同成像技术对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及其在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9例经支气管镜手术证实的病例分析其螺旋CT后处理图像的显示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29例中,气管异物9例,左住支气管11例,右主支气管9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不同成像技术对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及其在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9例经支气管镜手术证实的病例分析其螺旋CT后处理图像的显示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29例中,气管异物9例,左住支气管11例,右主支气管9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肺气肿16例,肺不张1例,炎症4例,纵隔积气1例。29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与CT诊断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小儿气管异物为无创性检查,准确性高,其后处理技术能较好的显示异物的位置,大致形态及合并其它肺部征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小儿 气管支气管异物 图像后处理
下载PDF
MSCT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乔洪涛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442-444,共3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肠梗阻CT影像,并人为的将螺旋CT横断面图像设定为A组,螺旋CT横断面图像辅以多层面图像重建(multiple plannar rendering,MPR)、曲面重建(cur...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肠梗阻CT影像,并人为的将螺旋CT横断面图像设定为A组,螺旋CT横断面图像辅以多层面图像重建(multiple plannar rendering,MPR)、曲面重建(curved multiplannar reformation,CPR)图像设定为B组,对A、B两组在诊断肠梗阻的部位、病因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与临床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9例中,包括粘连8例,肿瘤5例,肠扭转9例,腹外疝4例,肠套叠3例。A、B两组均能确定肠梗阻的存在,A组能确定16例(55.2%)梗阻部位及17例(58.6%)梗阻原因,B组能确定26例(89.7%)梗阻部位及28例(96.6%)梗阻原因,B组诊断不论在梗阻部位或梗阻原因方面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横断面图像结合MPR后处理,能大大提高肠梗阻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X线计算机 图像后处理
下载PDF
Castleman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3
8
作者 杨亮 桑节峰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6期1018-1021,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经本院经临床病理证实的Castleman病例,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其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材料与方法:搜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巨大淋巴结增生(CD)病例,所有病例均经多排螺旋CT平扫并增强扫... 目的:回顾分析经本院经临床病理证实的Castleman病例,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其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材料与方法:搜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巨大淋巴结增生(CD)病例,所有病例均经多排螺旋CT平扫并增强扫描检查,部分病例行MRI检查。所有病例的CT图像均将其原始薄层图像输入ADW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MPR、VR、CPR、CTA等图像后处理进行观察,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4例患者CT平扫多为孤立单发软组织结节或肿块,伴或不伴卫星结节。其中单发3例,多发1例,病灶边缘光滑,界限清晰,密度多较均匀,部分病灶可见小片或星芒状低密度区,有的病灶可见点状钙化,为肿瘤中心放射或蔟状钙化。1例多发患者主要为多组淋巴结肿大,密度多较均匀,有肝脾轻度肿大,和少量腹水等表现。CT增强扫描所见:所有病例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扫描肿块实质部分明显强化,肿块较大的病灶中心可见星芒状或裂隙状低密度灶。结论:Castleman病影像学上典型的表现为沿淋巴链分布的单发或多发的肿块,边界清晰,病灶中心的钙化和病灶中心的星芒状低密度是诊断CD的重要特征。在淋巴链分布区的富血供病变,在CT及MRI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明显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并有中心瘢痕和钙化特点的病变,应考虑到Castleman病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淋巴结增生 计算机成像 图像后处理技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气管支气管结核的效能分析
9
作者 张安意 《中外医药研究》 2022年第8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气管支气管结核的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11月红安县中医医院收治的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MSCT检查(MSCT组)和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纤维镜组),分析MSCT...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气管支气管结核的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11月红安县中医医院收治的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MSCT检查(MSCT组)和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纤维镜组),分析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价值。结果:通过病理检查出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52例,非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50例,经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为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48例,非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54例,以电子纤维支气管镜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其诊断灵敏度为86.54%,特异度为94.00%,准确度为90.20%,Kappa值为0.804,一致性高;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和肺内结核灶检出率与电子纤维支气管镜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检查气管支气管结核方面准确性较高,可精确诊断气管支气管结核,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电子纤维支气管镜病理检查 图像后处理技术 气管支气管结核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诊断幼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颖 罗肖山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1年第6期815-817,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幼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儿12例,评价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对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显示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 多层螺旋CT...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幼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儿12例,评价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对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显示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 多层螺旋CT均可准确显示12例患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位置,其中4例显示伴随阻塞性肺炎,3例显示肺气肿,1例肺不张.三维重建技术可直观显示异物的形态、与气道的关系及气道阻塞程度.经内镜取出的异物主要为花生米等食物性异物.结论 多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可准确评价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其为一种快速、准确、安全、无创的诊断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直观的影像学资料,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气管支气管 非金属异物 幼儿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 Myrian后处理技术对肺内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贾伟君 李垚 +1 位作者 文爽 何毅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4期79-82,共4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 Myrian影像后处理技术对肺内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诊治的54例肺内结节患者,共80个肺内结节,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和Myrian影像后处理技术,分析两种方法对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情况。结果:Myria...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 Myrian影像后处理技术对肺内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诊治的54例肺内结节患者,共80个肺内结节,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和Myrian影像后处理技术,分析两种方法对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情况。结果:Myrian影像后处理后对胸膜凹陷征、毛刺征、细小钙化、棘状凸起以及血管集束征等图像的诊断水平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多层螺旋CT对恶性肺结节的检出率为53.75%,经过Myrian影像后处理后恶性结节检出率为75.00%;多层螺旋CTMyrian影像后处理灵敏度为85.94%,准确率为80.00%,高于单纯螺旋CT的53.13%和46.25%;多层螺旋CT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8,使用Myrian影像后处理技术后的AUC为0.874。结论:多层螺旋CT应用Myrian影像后处理技术有助于对肺内结节诊断效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Myrain影像后处理技术 肺内结节 定性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