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IOL计算公式对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度预测准确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林丽 陈亦棋 沈丽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目的评估不同人工晶状体(IOL)计算公式预测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前后联合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屈光度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临床研究设计。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 目的评估不同人工晶状体(IOL)计算公式预测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前后联合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屈光度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临床研究设计。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在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拟行前后联合术的ARC合并IMEM患者(ARC+IMEM组)共30例30眼,ARC患者(ARC组)共32例32眼,术中均植入Adapt-AO IOL。IOL度数使用IOL-Master以SRK-T公式及Haigis公式计算所得。使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术前及术后黄斑中心凹的厚度。计算各组不同公式计算IOL度数的术后平均屈光预测误差(ME)和平均绝对屈光预测误差(MAE);分析术后各公式屈光误差与黄斑厚度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ARC+IMEM组患者术后Haigis公式ME和MAE分别为(-0.47±0.66)D、(0.63±0.44)D,SRK-T公式ME和MAE分别为(-0.60±0.59)D和(0.73±0.41)D;ARC组患者术后Haigis公式ME和MAE分别为(-0.18±0.74)D和(0.68±0.65)D;SRK-T公式ME和MAE分别为(-0.23±0.85)D和(0.75±0.69)D;各组间ME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5.093,P=0.026),不同公式间ME和MAE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E:F公式=0.393,P=0.532;MAE:F公式=0.695,P=0.406)。ARC+IMEM组术后Haigis公式MAE≤0.25 D、≤0.5 D及≤1.0 D的患者比例与AR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RC+IMEM组患者术后SRK-T公式MAE≤0.25 D的患者比例较ARC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4,P=0.007)。ARC+IMEM组术后3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值为(-97.4±115.3)μm,与Haigis公式和SRK-T公式术后ME均呈正相关(r=0.369,P=0.045;r=0.421,P=0.021)。结论在参数未优化条件下,ARC+IMEM患者Haigis公式计算IOL度数测量ME值略小于SRK-T公式。近视漂移程度可能与黄斑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白内障 屈光 生物测量 超声乳化摘出术 玻璃体切割术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撕除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视力和视物变形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骆贵军 姚莎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4-267,共4页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撕除术对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视物变形程度的影响。方法:对31例31眼IMEM患者实施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撕除术进行治疗,并检查患者手术前后BCVA、CMT、椭圆体带(IS/OS...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撕除术对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视物变形程度的影响。方法:对31例31眼IMEM患者实施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撕除术进行治疗,并检查患者手术前后BCVA、CMT、椭圆体带(IS/OS)连续性和黄斑形态,评估治疗效果并研究BCVA与手术前后黄斑结构形态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可能对手术结果造成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术前平均BCVA和CMT分别为0. 59±0. 14和429. 35±86. 17μm,术后6mo时分别降低至0. 38±0. 09和304. 87±62. 54μm(P<0. 05)。术后患者视物变形程度逐渐减轻,且术后1、3、6mo时患者视物变形程度低于术前水平(P<0. 008)。术后1mo时患者IS/OS连续比例为65%,与术前(52%)比较无差异(P>0. 008),术后3、6mo时IS/OS连续比例分别为81%和90%,与术前比较有差异(P<0. 008),术后1、3、6mo时正常型黄斑形态患者比例为26%、52%和77%,与术前比较有差异(P <0. 008),术后6mo时正常型黄斑形态患者比例与术后1mo比较有差异(P<0. 008)。IMEM患者术后BCVA与术前IS/OS连续性、术前黄斑形态、术后IS/OS连续性和术后黄斑形态均呈明显负相关性(P<0. 05),与术前BCVA、术后CMT呈明显正相关性(P<0. 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撕除术治疗可明显降低IMEM患者CMT,改善IS/OS完整性和黄斑形态,从而提高患者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玻璃体切割 黄斑前膜撕除术 黄斑中心凹厚度 视力 视物变形
下载PDF
黄斑前膜分级法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效果的评估:基于OCT图像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懿 曾键 +5 位作者 郑磊 杨明民 钟敬雯 曾国君 曾爱能 张国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2-264,268,共4页
目的根据OCT检查结果对特发性黄斑前膜进行分级,评估其预判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5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9例(30眼)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OCT检查显示的黄斑中心凹形态变... 目的根据OCT检查结果对特发性黄斑前膜进行分级,评估其预判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5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9例(30眼)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OCT检查显示的黄斑中心凹形态变化将该病分为4级。各级患者均进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剥除黄斑前膜,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各级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情况。结果随着分级增高,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形态改变越紊乱,黄斑前膜出现和中心凹部丢失也越明显。各级患者术前与术后的Log MAR 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各级患者术前及术后的Log MAR BCVA随着分级增高而增加,整体比较以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提示特发性黄斑前膜分级越高患者的视力越差。特发性黄斑前膜Ⅱ级患者术前和术后Log MAR BCVA差值最大,且与其他各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提示特发性黄斑前膜Ⅱ级患者的BCVA在术后的改善程度最大。除Ⅲ级患者外,其余各级患者术前与术后CF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及术后各级患者间的CFT随着分级增高而增加,整体比较以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提示特发性黄斑前膜分级越高患者的黄斑厚度越高。结论基于OCT检查图像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进行分级,不仅有助于预判患者术后视力和CFT的恢复情况,还有利于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分级 视力 手术时机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前膜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黄晓波 邹海东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0期797-799,共3页
特发性黄斑前膜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增生性视网膜疾病,可造成视力损伤、视物变形,严重者可引发黄斑裂孔。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了。本文主要对黄斑前膜的发病、临床表现和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玻璃体切割术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玻璃体黄斑界面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邢晓利 梁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583-1585,共3页
玻璃体黄斑界面疾病主要包括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和特发性黄斑裂孔。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 ography,OCT)作为一种新的能提供高分辨活体组织横截面图像的非损伤性影像学检查技术,具有独特的高... 玻璃体黄斑界面疾病主要包括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和特发性黄斑裂孔。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 ography,OCT)作为一种新的能提供高分辨活体组织横截面图像的非损伤性影像学检查技术,具有独特的高分辨率、无损伤性等特点,自临床广泛应用以来,为临床玻璃体黄斑界面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的监测以及定量评估、治疗方案的选择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信息及参考价值。我们对玻璃体黄斑界面疾病在OCT图像中的解剖形态学特征的了解,促进了临床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下面我们就OCT在玻璃体黄斑界面疾病的应用进展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玻璃体黄斑界面疾病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 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 特发性黄斑裂孔
下载PDF
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治疗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白内障 被引量:8
6
作者 罗康怡 杜冰 +1 位作者 古洵清 陈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1097-1098,共2页
目的:探讨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01/2011-10于我院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白内障患者112例118眼,根据临床表现和... 目的:探讨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01/2011-10于我院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白内障患者112例118眼,根据临床表现和OCT检查结果按早期、增殖期、牵拉期予以分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wk;6mo检测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OCT检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视网膜组织变化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mo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早期组≥0.5者100%,增殖期组≥0.5者73%,牵拉期组≥0.1者53%。术后6mo,OCT检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术前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牵拉期组患者有2例最终行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离术。结论: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白内障患者可以改善视觉质量,并不会加重原有眼底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黄斑前膜已处于牵拉期的白内障患者,单纯白内障手术对术后视力改善有限,建议联合或再行眼底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下载PDF
手持式视网膜视力计、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对白内障合并黄斑前膜患者的术后视力预测 被引量:7
7
作者 李红阳 黎燕英 +4 位作者 薛丽萍 邹红蕾 梁仁隆 杨兵花 吴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手持式视网膜视力计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对白内障合并黄斑前膜患者的术后视力预测的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我院因老年性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 目的探讨手持式视网膜视力计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对白内障合并黄斑前膜患者的术后视力预测的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我院因老年性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根据术前检查结果,发现白内障患者的眼底合并有特发性黄斑前膜,以LOCSⅡ晶体混浊分类标准,选取晶体混浊分级为C2N2P1的患者,共45例52眼。并以黄斑中心凹厚度作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分为3组:在OCT检查下黄斑中心凹厚度<300μm为A组(9眼),300~400μm为B组(25眼),>400μm为C组(18眼)。比较3组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前视网膜视力、术后第1天最佳矫正视力、术后3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分析术前视网膜视力与术后3月最佳矫正视力的一致性。结果3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月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大部分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恢复到0.3~0.5。黄斑中心凹厚度<400μm的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0.3有31例(91.18%)。黄斑中心凹厚度>400μm,白内障术后视力≥0.3只有14例(77.78%)。术前视网膜视力和术后3月最佳矫正视力之间有正相关关系(r=0.830,P<0.05)。结论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视力。手持式视网膜视力计能准确评估C2N2P1分级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视力。黄斑前膜引起黄斑中心凹厚度>400μm的患者,单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恢复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持式视网膜视力计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白内障 特发性黄斑前膜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华 孙佳 +1 位作者 张怀强 陈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66-2071,共6页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术联合与不联合内界膜(ILM)剥除对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脉络膜厚度、视力和视物变形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6-01/2020-01在本院诊治的IMEM患者88例88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观察组44眼...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术联合与不联合内界膜(ILM)剥除对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脉络膜厚度、视力和视物变形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6-01/2020-01在本院诊治的IMEM患者88例88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观察组44眼接受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对照组44眼仅接受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脉络膜厚度、视力和视物变形、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椭圆体区连续性(EZ)及并发症。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mo时的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FCT)、距黄斑中心凹鼻侧1000μm处脉络膜厚度(NFCT)及距黄斑中心凹颞侧1000μm处脉络膜厚度(TFCT)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改善,光敏感度(MS)上升,观察组患者黄斑暗点数(SP)上升,对照组患者SP下降,观察组术后1、3、6mo时的MS明显低于对照组,SP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mo时的水平和平均M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但组间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1、3、6mo时的CMT较术前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术后3、6mo时的CMT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EZ连续比例及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治疗IMEM时,无论是否联合ILM剥除均可取得良好的视力并改善视物变形,且对脉络膜厚度的影响及安全性相当;但联合ILM剥除具更低的光敏感度和更高的暗点数,术后CMT更厚,并未体现出显著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玻璃体切除 黄斑前膜剥除术 内界膜剥除 脉络膜厚度 视力 视物变形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前膜形成机制及其术后视功能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吴瑛洁 雍红芳 左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99-2002,共4页
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是一种与年龄相关,以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症状为特点的常见的黄斑区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 IMEM发病率也逐年增高。目前,IMEM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玻璃体切割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 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是一种与年龄相关,以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症状为特点的常见的黄斑区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 IMEM发病率也逐年增高。目前,IMEM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玻璃体切割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视功能的改善差异很大。本文就IMEM的发病机制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采取更加准确、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发病机制 视功能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视功能及黄斑区形态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明 谢安明 陈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72-874,共3页
目的评估特发性黄斑前膜经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功能及黄斑区结构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8例(28眼)于我院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内界膜剥除术+玻璃体注射2mg曲安奈德的黄斑前膜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术后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 目的评估特发性黄斑前膜经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功能及黄斑区结构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8例(28眼)于我院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内界膜剥除术+玻璃体注射2mg曲安奈德的黄斑前膜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术后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照相、眼底OCT检查,术后随访半年。结果 25例25眼患者视力提高,3例3眼视力未见提高;最佳矫正视力由术前的0.17±0.10提高至术后的0.37±0.22(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也由术前的(498.07±116.95)μm降至术后的(329.46±111.1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30,P<0.05)。线性相关分析发现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好坏与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呈明显的线性相关(r=0.413,P=0.029)。大部分患者在随访期内黄斑中心凹黄斑厚度未能降至正常。结论黄斑前膜剥除术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的视功能,明显改善黄斑中心凹结构,但是大部分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未能完全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内界膜剥除 视力 黄斑中心凹厚度
下载PDF
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敏 郭建莲 张华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65-67,70,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膜剥离术及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剥离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27例27眼。所有患者均行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采用自制钩针将前膜...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膜剥离术及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剥离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27例27眼。所有患者均行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采用自制钩针将前膜组织钩离视网膜表面后用眼内镊撕除前膜,手术结束时玻璃体腔内注入4mgTA。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视力、眼底彩色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视力采用5分纪录,眼底彩色照相、OCT检查按常规方法进行。手术前患眼平均视力为(4.15±0.32),黄斑平均厚度为(498±132)μm。手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7)个月。结果手术后14眼视力提高,约占51.85%;9眼视力不变,约占33.33%;4眼视力下降,约占14.81%。末次随访平均视力提高到(4.52±0.29),与手术前患眼平均视力(4.15±O.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P〈0.05)。13眼视物变形消失,10眼视物变形减轻,4眼视物变形加重。黄斑平均厚度降低到(296±114)μm,与手术前黄斑平均厚度(498±132)μ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68,P〈0.01)。黄斑前膜均经手术成功剥除,随访期内未见黄斑前膜复发和眼内炎发生。并发症:6眼手术中黄斑区视网膜浅层点片状出血,约占22.22%;7眼手术后白内障加重,约占25.92%;4眼手术后高眼压,约占14.81%。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膜剥离和玻璃体腔注射TA能够提高视功能,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确切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玻璃体切割 膜剥离 曲安奈德
原文传递
23G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与不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单俊杰 曹国平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6期485-487,共3页
目的对比特发性黄斑前膜应用23G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与不联合内界膜(ILM)剥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60只眼)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30只眼)和对照组(30例30只眼)。对照组进行23G玻璃... 目的对比特发性黄斑前膜应用23G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与不联合内界膜(ILM)剥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60只眼)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30只眼)和对照组(30例30只眼)。对照组进行23G玻璃体切除手术不剥除内界膜治疗,观察组给予23G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log MAR BCVA为(0. 53±0. 26),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观察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343. 54±48. 73)μ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 05);观察组黄斑体积为(7. 79±0. 41) mm^3,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 23G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与不联合ILM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效果相当,联合ILM剥除在改善视力方面与不联合ILM相当,且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更加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 内界膜 特发性黄斑前膜 疗效
下载PDF
特发性与糖尿病性黄斑前膜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微循环的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敏 冯姝颖 华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42-1947,共6页
目的:对比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和糖尿病性黄斑前膜(dERM)玻璃体切除手术(PPV)前后黄斑区微循环的变化,评估PPV对两种不同类型黄斑前膜(ERM)的影响。方法:对2020-04/07于我院就诊并行PPV联合ERM、内界膜(ILM)剥除手术的24例ERM患者的临... 目的:对比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和糖尿病性黄斑前膜(dERM)玻璃体切除手术(PPV)前后黄斑区微循环的变化,评估PPV对两种不同类型黄斑前膜(ERM)的影响。方法:对2020-04/07于我院就诊并行PPV联合ERM、内界膜(ILM)剥除手术的24例ER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iERM患者12例12眼,dERM患者12例12眼。同时选取2019-09/2020-07行PPV联合ERM、ILM剥除术的iERM患者的对侧健眼16例16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随访均超过3mo。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微循环状态,包括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黄斑区血流密度(MVD),包括浅层血流密度(SVD)和深层血流密度(DVD),并对两组手术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术前iERM组和dERM组FAZ面积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iERM组和dERM组总SV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dERM组低于iERM组,但均无差异;iERM组和dERM组总体DV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ERM组中心凹SVD高于dERM组和正常对照组,iERM组中心凹DVD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ERM组和dERM组旁中心凹SV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但仅dERM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iERM组和dERM组旁中心凹DV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ERM组和dERM组术后BCVA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SVD较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iERM组术后总体DVD和旁中心凹DVD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dERM组术后DVD较术前稍有提高,但均无差异。iERM组和dERM组术后BCVA、SVD及DVD均无明显差异。结论:dERM患者黄斑区微循环的改变比iERM患者明显;PPV联合ERM、ILM剥除术后早期,iERM患者DVD有所改善,而dERM患者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糖尿病性黄斑前膜 玻璃体切除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区微循环
下载PDF
25G玻璃体切割联合臼内障超声乳化治疗特发牲黄斑前膜 被引量:5
14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6期664-666,共3页
目的探讨25G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60例(60只眼),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联合手术组及分期手术组。分期手术... 目的探讨25G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60例(60只眼),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联合手术组及分期手术组。分期手术组30例30只眼,先行玻璃体手术,术后根据晶状体混浊程度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手术组30例30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5G玻璃体切割,并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对分期手术组白内障发展情况,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厚度及相关并发症等资料进行观察,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1年,平均8个月。结果(1)在分期手术组中,玻璃体切割术后晶体混浊加重者27只眼(占90%),其中因白内障明显影响视力行Ⅱ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者21只眼(占70%);(2)联合手术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i〉2行者24只眼(80%)与分期手术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行者16只眼(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4.92,P〈0.05)。(3)联合手术组及分期手术组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185—511(287±65)μm,182~509(279±66)μm,较术前均明显减轻,但术后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3,P〉0.05)。(4)两组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而且两组植入的人工晶状体无并发症。结论25G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不仅可以改善视力,而且可以有效地避免二次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25G玻璃体切割 白内障超声乳化
原文传递
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中行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智晶 刘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2311-2314,共4页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除术+黄斑前膜剥除术联合或不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效果。方法:特发性黄斑前膜42例46眼均合并有老年性白内障,A组23例25眼,行玻璃体切除并黄斑前膜剥除术联合空气填充;B组19例21眼,行玻璃体切除术+黄斑前...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除术+黄斑前膜剥除术联合或不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效果。方法:特发性黄斑前膜42例46眼均合并有老年性白内障,A组23例25眼,行玻璃体切除并黄斑前膜剥除术联合空气填充;B组19例21眼,行玻璃体切除术+黄斑前膜剥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和组间视力、黄斑中心区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术前视力、黄斑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3、6mo,两组患者视力均显著改善,CMT均明显减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间视力、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两组患者视力与黄斑厚度均无相关性。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切除术+黄斑前膜剥除术联合或不联合空气填充术均能安全、有效地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同时联合空气填充术未显示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白内障 空气填充术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
16
作者 王爽 白淑玮 +1 位作者 雷春灵 李凤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624-1628,共5页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3-01在西安市人民医院诊断为IMEM患者72例72眼,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A组和B组,A组36眼接受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ERM)剥...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3-01在西安市人民医院诊断为IMEM患者72例72眼,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A组和B组,A组36眼接受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ERM)剥除术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B组36眼仅接受玻璃体切除、ERM剥除术治疗。随访12 mo。比较术前及术后1、3、6、12 mo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黄斑视网膜结构变化。结果:术后1、3、6 mo两组间BCVA比较有差异(均P<0.05),A组视力提高较明显;术后12 mo两组间BCVA比较无差异(P=0.056)。术后1、3、6 mo两组间CMT比较有差异(均P<0.05),A组患者术后CMT降低较B组明显;术后12 mo两组间CMT比较无差异(P=0.165)。两组手术前后各时间眼压比较有差异(F时间=2.763,P时间<0.05;F组间=26.800,P组间<0.05;F交互=5.091,P交互<0.05)。A组术后黄斑视网膜结构变化明显。结论:玻璃体手术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晚期IMEM,能够在术后6 mo内迅速改善黄斑形态并帮助视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黄斑水肿 玻璃体内注射 地塞米松 玻璃体切除术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内界膜剥除术后视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华 孙佳 +1 位作者 赵霞 白领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01-1606,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内界膜剥除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我院2016-01/2020-04收治的特发性黄斑前膜行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的患者118例118眼。术后随访6mo评价手术疗效,观察术前、术后1、3、6mo的视力变化、视物... 目的:探讨影响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内界膜剥除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我院2016-01/2020-04收治的特发性黄斑前膜行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的患者118例118眼。术后随访6mo评价手术疗效,观察术前、术后1、3、6mo的视力变化、视物变形程度、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黄斑区容积。分析术前及术后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黄斑区容积与术后视力及视物变形评分的相关性,评估术后视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96眼视功能恢复良好,手术治疗改善率为81.4%。与术前相比,术后1、3、6mo术眼视力明显提升(P<0.05),水平方向视物变形评分明显缩小(P<0.05),术眼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黄斑区容积明显减小(P<0.05)。术前与术后6mo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黄斑区容积与术后6mo视力均呈负相关(P<0.05),与术后6mo水平方向视物变形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IMEM病程、术前矫正视力、术前水平或垂直方向视物变形、术前黄斑水肿是患者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术前矫正视力差(OR=3.062)、术前存在水平方向视物变形(OR=2.438)、术前存在黄斑水肿(OR=2.000)是导致患者术后视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术眼视力,减轻视物变形。病程越长、术前矫正视力越差、术前视物变形越严重、术前有黄斑水肿的患者内界膜剥除术后视功能恢复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内界膜剥除术 视力 视物变形 视功能
下载PDF
白内障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艳芳 刘瑜 《甘肃医药》 2015年第12期891-894,共4页
目的:观察与分析白内障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白内障术前行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发现白内障合并IERM患者80例(89眼),根据OCT图像中黄斑中心凹形态特... 目的:观察与分析白内障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白内障术前行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发现白内障合并IERM患者80例(89眼),根据OCT图像中黄斑中心凹形态特征,将患者分为3组:Ⅰ期早期(35眼)、Ⅱ期增生期(47眼)、Ⅲ期牵拉期(7眼)。均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顺利,术后随访3个月,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OCT检查以及术后满意度调查。结果:术前BCVA(0.14±0.12),术后3个月BCVA(0.42±0.31),Ⅰ期、Ⅱ期患者术前、术后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期患者术前、术后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期患者术前、术后黄斑区OCT检查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主观满意度95.51%。结论:白内障合并Ⅰ期和Ⅱ期IERM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视力,且对黄斑区的病变无明显影响,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高。术前根据黄斑区OCT检查结果对白内障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进行临床分期能有效预测其白内障术后视力的提高程度,有助于提高术后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20G和25G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华 高晓明 王作龙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2105-2108,共4页
目的:探究20G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和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为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微创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进行疗效研究。选取2014-01/2016-12于我院眼科治... 目的:探究20G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和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为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微创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进行疗效研究。选取2014-01/2016-12于我院眼科治疗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60例60眼。根据不同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将采用20G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28例28眼设为对照组,采用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32例32眼设为观察组,经术后3mo的随访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OCT检查结果、舒适度,并记录手术时间、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8~25(平均20±2.15)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2~35(平均28±2.07)min,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无视力下降。观察组视力提高患者比例为69%,显著高于对照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7,P<0.05),术前两组患者眼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两组患者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31.34,P<0.01;F_(组别)=17.43,P<0.01),术后7d,1mo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OCT检查黄斑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d,1、3mo OCT检查两组患者黄斑前膜均消失,黄斑厚度较术前比较均减少,黄斑水肿消退或者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时,两组患者均未发现黄斑前膜复发。术后7d,1、3mo两组间黄斑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对照组患者均存在异物感、肿胀、流泪、疼痛等眼部不适,其中20眼有结膜充血、水肿,考虑结膜缝线造成眼部不适,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观察组中有12眼轻度结膜充血水肿,4眼切口处点状出血,5眼出现低眼压,眼压为6~8mmHg,未做特殊处理,术后7d出血均自行消除,水肿减轻,眼压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G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 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术 特发性黄斑前膜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特发性黄斑前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徐钊楷(综述) 毛剑波 沈丽君(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3-486,共4页
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是一种因黄斑区及周边视网膜形成非血管性纤维膜,继而因纤维膜的牵拉导致黄斑的变形、皱褶等导致患眼视力下降及视物变形的眼底疾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凭借无创、分辨率高、可分层显示视网膜血管、... 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是一种因黄斑区及周边视网膜形成非血管性纤维膜,继而因纤维膜的牵拉导致黄斑的变形、皱褶等导致患眼视力下降及视物变形的眼底疾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凭借无创、分辨率高、可分层显示视网膜血管、量化视网膜血管密度和无灌注血管区大小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包括iERM在内的黄斑疾病的诊断中。OCTA除了可以提供视网膜微血管结构、血流灌注的数字化信息,揭示iERM对微血管结构的牵拉作用,还可以在疾病的随访中用于监测血流灌注的改变。虽然目前OCTA尚不能完全替代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但其已经为进一步了解iERM的发病机制、疾病进程及预后因素带来了更加丰富的信息。本文就OCTA在iERM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OCTA在iERM中的应用提供更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