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努鲁丁·法拉赫《地图》中的身份认同危机 被引量:7
1
作者 杨建玫 常雪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31-40,69,154,共12页
索马里当代著名作家努鲁丁·法拉赫虽然在国外流亡多年,却始终关注并书写索马里人的身份问题。他的小说《地图》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欧加登战争为背景,展现了索马里孤儿阿斯卡尔的身份认同危机及其身份诉求与索马里民族、历史和政... 索马里当代著名作家努鲁丁·法拉赫虽然在国外流亡多年,却始终关注并书写索马里人的身份问题。他的小说《地图》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欧加登战争为背景,展现了索马里孤儿阿斯卡尔的身份认同危机及其身份诉求与索马里民族、历史和政治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对法拉赫的身份书写动因和《地图》中阿斯卡尔的身份焦虑及其对索马里国家身份追寻的分析有助于探讨小说的身份认同危机主题。法拉赫的身份书写动因与索马里的战乱以及他在国外长期流亡的无根状态息息相关,他通过阿斯卡尔的身份危机反映了他本人对个人身份和索马里国家身份的追寻和渴望,表达了他对索马里局势的担忧和他对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拉赫 《地图》 身份焦虑 身份追寻 认同危机
下载PDF
矛盾与冲突:《狩猎愉快》的科幻叙事图景
2
作者 程夏敏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7-41,共5页
美籍华裔作家刘宇昆的科幻小说《狩猎愉快》,勾画了殖民时代和蒸汽时代双重背景下的科幻叙事图景,以赛博格女性主义和文化混杂性展现了两代被殖民者的生存选择与反抗意识。具有三重“他者”身份的女性角色通过赛博格技术实现了对传统父... 美籍华裔作家刘宇昆的科幻小说《狩猎愉快》,勾画了殖民时代和蒸汽时代双重背景下的科幻叙事图景,以赛博格女性主义和文化混杂性展现了两代被殖民者的生存选择与反抗意识。具有三重“他者”身份的女性角色通过赛博格技术实现了对传统父权制和殖民主义的反抗,并且在东西方文化的矛盾与混杂中找到了文化反抗的第三空间--蒸汽机械、赛博格技术与东方传统文化的融合,体现了刘宇昆的跨文化融合视野及后殖民批判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博格主义 女性主义 文化重构
下载PDF
俄罗斯军事干预叙利亚危机的情感动机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明 李泽 《国际安全研究》 2016年第5期95-121,共27页
俄罗斯自2015年9月30日开始军事干预叙利亚危机。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主要采取理性分析路径讨论俄罗斯军事干预叙利亚的动机,即认为俄罗斯是基于对利益的考虑而采取军事干预行动的。文章从情感角度考察俄罗斯的干预行为,认为俄罗斯的行动... 俄罗斯自2015年9月30日开始军事干预叙利亚危机。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主要采取理性分析路径讨论俄罗斯军事干预叙利亚的动机,即认为俄罗斯是基于对利益的考虑而采取军事干预行动的。文章从情感角度考察俄罗斯的干预行为,认为俄罗斯的行动主要是受到对美国不满的驱动,因为美国干预叙利亚危机造成了对俄罗斯大国身份的蔑视。冷战后俄与西方之间的长期互动,使得俄面临"身份遭到蔑视"状态,从而形成针对西方的消极、压抑的"情感定向";而美国在叙利亚危机中的行为,进一步使俄感知到了对其身份的蔑视,从而激发了俄罗斯的"道德悲愤"和"羞辱"等"指向情绪反应"。在该情感的影响下,俄决定实施军事干预叙利亚危机这一"复仇"行为,其目的即在于警告西方不要再做出蔑视俄身份及情感的行为并重塑俄的身份和尊严。明晰俄军事干预叙利亚危机的行为逻辑,能为掌握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关系的发展前景以及中国在构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如何与俄罗斯相处等问题提供一定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利亚危机 俄罗斯 军事干预 情感动机 身份追求
下载PDF
从二元对立到第三空间杂糅——奥立维亚的双重文化身份认定之路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春梅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73-78,113,共7页
美国当代著名的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三部长篇小说《百种神秘感官》具有浓厚的后殖民主义特色,尤其是东方主义的神秘色彩。其女主人公奥立维亚是中美混血的"香蕉人",为了全力美国化,她否认自己的华人文化身份,但是美国主流社... 美国当代著名的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三部长篇小说《百种神秘感官》具有浓厚的后殖民主义特色,尤其是东方主义的神秘色彩。其女主人公奥立维亚是中美混血的"香蕉人",为了全力美国化,她否认自己的华人文化身份,但是美国主流社会却将她视为"他者",二元文化冲突使她陷入文化身份危机。困境中的奥立维亚放弃了对立的二元文化,接受自己的华人文化身份,用双重文化重塑自我,走出文化身份危机,进入了文化身份的第三空间杂糅,获得新生。奥立维亚的文化身份寻求之路经历了从东方主义的二元对立到第三空间的杂糅,是"他者"的典型身份寻求之路,这个文学人物的心路历程,对越来越多的流散族裔的寻根现象和文化认同经历具有案例价值,为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种神秘感官》 文化身份 东方主义 二元对立 第三空间
下载PDF
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戏剧家的历史书写与身份诉求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坚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16-121,128,共7页
历史书写是美国当代黑人女性戏剧家阿德里安娜·肯尼迪从事戏剧创作的动力。尽管非线性的叙述、梦幻的场景和呓语般的对白为她的戏剧蒙上了一层强烈的超现实色彩,但是深层次的分析证明,超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其实是剧作家为历史书写... 历史书写是美国当代黑人女性戏剧家阿德里安娜·肯尼迪从事戏剧创作的动力。尽管非线性的叙述、梦幻的场景和呓语般的对白为她的戏剧蒙上了一层强烈的超现实色彩,但是深层次的分析证明,超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其实是剧作家为历史书写而采用的非激进策略。肯尼迪的艺术实践表明了她对黑人身份诉求所持的态度,即黑人必须要在恢复历史意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有针对性的反抗,最终在黑白文化和谐共存的环境中实现自我身份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里安娜·肯尼迪 黑人戏剧 历史书写 身份诉求
下载PDF
罪错的塑形与成长的追寻——苏童《河岸》中的“身份诉求”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舒劼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3-16,共4页
各种人物不同的"身份诉求"及其之间的矛盾是苏童长篇小说《河岸》的主题。话语的修辞力量在人物的身份塑形之中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而小说中的"性罪错"既是身份原罪的替代物,也是反击身份罪错的有效话语工具。对成... 各种人物不同的"身份诉求"及其之间的矛盾是苏童长篇小说《河岸》的主题。话语的修辞力量在人物的身份塑形之中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而小说中的"性罪错"既是身份原罪的替代物,也是反击身份罪错的有效话语工具。对成人身份与合法身份的诉求错综复杂地贯穿入少年库东亮的成长主题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诉求 话语塑形 性罪错 成长主题
下载PDF
双重文化视角下的身份认同与人物命运——伍慧明小说《望岩》中的人物形象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澜 《韶关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5-28,共4页
身份认同问题始终困扰着华人和华裔。伍慧明的小说《望岩》叙述了在中美截然相反的文化背景下,杰克、乔伊斯、维达等几代华人(华裔)努力生活,以不同的方式不断寻求自我身份认同的故事。伍慧明利用自身的双重文化身份,通过作品向读者表明... 身份认同问题始终困扰着华人和华裔。伍慧明的小说《望岩》叙述了在中美截然相反的文化背景下,杰克、乔伊斯、维达等几代华人(华裔)努力生活,以不同的方式不断寻求自我身份认同的故事。伍慧明利用自身的双重文化身份,通过作品向读者表明,在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华裔必须适应美国的生活方式,同时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在文化差异和冲突中找到一种平衡的方式去构建自己的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岩》 身份诉求 人物命运
下载PDF
身份认同:台湾新文学中妈祖书写的观察维度
8
作者 许正 《妈祖文化研究》 2020年第3期87-91,共5页
本文从想象中国的方法、族群共同记忆的召唤、外省第二代的身份追寻三个层面分析台湾新文学史上的妈祖书写。妈祖意象在台湾宗教文化与文化认同上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妈祖意象在台湾族群身份认同上的游离与回归,印证台湾文学作为中华... 本文从想象中国的方法、族群共同记忆的召唤、外省第二代的身份追寻三个层面分析台湾新文学史上的妈祖书写。妈祖意象在台湾宗教文化与文化认同上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妈祖意象在台湾族群身份认同上的游离与回归,印证台湾文学作为中华文学支脉的基本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 想象中国 召唤结构 身份追寻
下载PDF
现代性语境下的身份追寻——评满族作家于晓威小说《L形转弯》
9
作者 张歆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55-60,共6页
满族作家于晓威在小说《L形转弯》中所呈现出有关身份的困惑与追寻,借助模糊流动的文学叙事建构了独特的文学空间,打破自身被表述、被书写的境遇,本文试图通过对现代性语境中个人的情感体验的书写进行研究,探寻作者在拆除日常生活边界... 满族作家于晓威在小说《L形转弯》中所呈现出有关身份的困惑与追寻,借助模糊流动的文学叙事建构了独特的文学空间,打破自身被表述、被书写的境遇,本文试图通过对现代性语境中个人的情感体验的书写进行研究,探寻作者在拆除日常生活边界的尝试中展现的对民族主体性的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语境 《L形转弯》 情感经验 身份追寻
下载PDF
追寻与离散:梁志英作品中边缘人物的身份追寻
10
作者 常海兰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20期190-192,共3页
美国华裔作家梁志英的短篇小说集《凤眼及其它故事》描述亚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的边缘生活。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故事集中第一部分《离开》中主人公的身份追寻问题,并着重探讨这些边缘人物身份追寻背后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文... 美国华裔作家梁志英的短篇小说集《凤眼及其它故事》描述亚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的边缘生活。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故事集中第一部分《离开》中主人公的身份追寻问题,并着重探讨这些边缘人物身份追寻背后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文章认为,尽管各个主人公拥有不同的成长、生活经历,但身份追寻的结果并无二致,都是被迫选择了离散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志英 边缘生活 身份追寻 离散
下载PDF
回望与坚守:论宋代节俗词怀旧书写的文化意义
11
作者 余敏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56,共5页
怀旧书写是中国诗歌创作最原始的母题之一。宋代节俗词的怀旧书写,立足于民俗的承传性,从记忆中的民俗经历出发,通过对节日风俗追忆式的场景重现或节日实践回望式的选择联想,抒写对于往昔的深切眷念和幽惋怜惜,具有慰藉心灵情感、身份... 怀旧书写是中国诗歌创作最原始的母题之一。宋代节俗词的怀旧书写,立足于民俗的承传性,从记忆中的民俗经历出发,通过对节日风俗追忆式的场景重现或节日实践回望式的选择联想,抒写对于往昔的深切眷念和幽惋怜惜,具有慰藉心灵情感、身份追寻与文化认同、以个人小历史反映社会大历史三个方面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俗词 怀旧 身份追寻 文化意义
下载PDF
吞咽与拒绝——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厌食症
12
作者 蔡青 田俊武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40-44,共5页
文学中的疾病书写是当代西方文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就美国华裔女性文学而言,其中的疾病书写也早己超越了医学的范畴,与美国社会制度、种族歧视、性别冲突和少数族裔女性自我身份的困惑联系在一起。《女勇士》《喜福会》《跨越》等华裔... 文学中的疾病书写是当代西方文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就美国华裔女性文学而言,其中的疾病书写也早己超越了医学的范畴,与美国社会制度、种族歧视、性别冲突和少数族裔女性自我身份的困惑联系在一起。《女勇士》《喜福会》《跨越》等华裔女性作家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厌食现象,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反映了母女关系不和、两性关系的危机以及华裔女性对自我身份的超越和追求等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女性文学 厌食症 身份追求 疾病症候
下载PDF
论《秀拉》中的“现存”与“缺席”
13
作者 张秀见 《唐都学刊》 2007年第5期98-102,共5页
托妮.莫里森在小说《秀拉》中塑造了一个别具一格的黑人女性——秀拉。作品在描绘秀拉对自我身份的追求和发掘过程时,蕴涵了大量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在小说中,它们要么是现存的,要么是缺席的。正是通过这种现存与缺席之间的动态运作,作... 托妮.莫里森在小说《秀拉》中塑造了一个别具一格的黑人女性——秀拉。作品在描绘秀拉对自我身份的追求和发掘过程时,蕴涵了大量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在小说中,它们要么是现存的,要么是缺席的。正是通过这种现存与缺席之间的动态运作,作者展现了一幅关于黑人社区同黑人个体之间的关系、黑人个体(尤指黑人女性)追求身份确定的缺陷以及其中所蕴涵的深刻含义的画面。透过这副画面,我们得以更深刻地领略黑人女性在种族、性别、阶级等多重压迫下的艰苦与顽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存 缺席 美国黑人现状 个体追求
下载PDF
印度海外文学的发展与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义华 王伟均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2-168,共7页
印度海外文学在印度数次移民浪潮中日渐孕育萌芽,20世纪八十年代迅速发展,并在随后三十年达到繁荣期,形成了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作家群,冲击了世界文学的固有版图。本文从印度海外文学的萌芽与发展、主题与特征、影响与研究三个主要方... 印度海外文学在印度数次移民浪潮中日渐孕育萌芽,20世纪八十年代迅速发展,并在随后三十年达到繁荣期,形成了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作家群,冲击了世界文学的固有版图。本文从印度海外文学的萌芽与发展、主题与特征、影响与研究三个主要方面概述了印度海外文学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海外文学 移民潮 身份追寻 家园书写 研究现状
原文传递
论《宠儿》的伦理诉求与建构 被引量:17
15
作者 易立君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1-137,共7页
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其代表作《宠儿》深刻地表现了黑人奴隶伦理缺失的惨状及其家庭伦理诉求。身为奴隶,他们被剥夺最基本的为人父母和子女的伦理身份;不能组建具有正常伦理属性的家庭。女性黑奴必须... 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其代表作《宠儿》深刻地表现了黑人奴隶伦理缺失的惨状及其家庭伦理诉求。身为奴隶,他们被剥夺最基本的为人父母和子女的伦理身份;不能组建具有正常伦理属性的家庭。女性黑奴必须不断地生育,却被剥夺照顾、保护子女的权利;男性被不断转卖或随意杀戮,在家庭伦理角色中一直缺失。但是人的天性让他们不懈地维护人伦关系。如小说中的塞丝为了人身自由和家庭完整而不惜亲手杀死女儿;黑尔通过个人努力劳动来营建家庭最终遭遇失败;贝比.萨格斯因内心的伦理困惑郁郁而终,他们的悲剧揭示了非裔美国人民在蓄奴制时期艰辛而漫长的伦理诉求与建构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儿》 伦理身份 伦理诉求 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