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五味药性理论辨识及其化学生物学实质表征路径 被引量:82
1
作者 张铁军 刘昌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从中药五味概念、五味与四气、归经、升降沉浮、功效的关系以及临证配伍等方面对传统中药五味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和辨识。以仿生模型为基础,结合化学分析手段、受体理论、生物效应评价模型、药动学方法等对五味、功效、四气、归经、升降... 从中药五味概念、五味与四气、归经、升降沉浮、功效的关系以及临证配伍等方面对传统中药五味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和辨识。以仿生模型为基础,结合化学分析手段、受体理论、生物效应评价模型、药动学方法等对五味、功效、四气、归经、升降浮沉等中药性味研究,提出现代化学生物学表征路径。最后,从系统论和还原论的角度探讨了五味药性研究的思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五味理论 辨识 化学生物学 表征路径 研究思路
原文传递
猪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61
2
作者 李海燕 李雁冰 +7 位作者 于康震 毕英佐 辛晓光 秦运安 谷守林 冯菊艳 唐秀英 李维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17,共6页
用SPF鸡胚从我国东北地区猪群中分离出 3株H3 N2 猪流感病毒 (SIV) ,分别命名为A/Swine/Heilongjiang/ 1/ 2 0 0 0、A/Swine/Heilogjiang/ 2 / 2 0 0 0和A/Swine/Heilogjiang/ 3/ 2 0 0 0。SIV分离株第 8代病毒液对 0 .5 %豚鼠红血球的... 用SPF鸡胚从我国东北地区猪群中分离出 3株H3 N2 猪流感病毒 (SIV) ,分别命名为A/Swine/Heilongjiang/ 1/ 2 0 0 0、A/Swine/Heilogjiang/ 2 / 2 0 0 0和A/Swine/Heilogjiang/ 3/ 2 0 0 0。SIV分离株第 8代病毒液对 0 .5 %豚鼠红血球的血凝价分别为2 0 48log2 、2 0 48log2 、40 96log2 ;将其制成琼扩 (AGP)抗原与禽流感标准阳性血清均出现清晰白色沉淀线 ;与流感病毒H3 亚型标准阳性血清的血凝抑制 (HI)价分别为 8log2 、7log2 、7log2 ,但不能被鸡新城疫阳性血清抑制。这 3株SIV都为热不稳定型 ;均能凝集驴、绵羊、鸡、兔、豚鼠、小鼠、大鼠、人O型血红血球 ,对马、牛红血球均不凝集 ;感染一个病毒最小致死量的鸡胚平均死亡时间分别为 86 .4、12 9.6和 91.2小时 ;每 0 .2ml病毒液鸡胚半数感染量分别为 4.75lg、4.5lg、和 6 .0lg ;对鸡的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和脑内接种致病指数各为 0 .5 6、0 .32、0 .5 2和 0 .77、0 .38、0 .5 2 ;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 2 .6lg、2 .0lg和 2 .5lg ;试验感染小鼠、豚鼠和猪均可发病并出现死亡。存活动物接种后第 6天和第 14天的血清 ,其HI价均在 8log2 以上 ,而AGP均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感病毒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猪流感病毒广东株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 被引量:33
3
作者 王连想 毕英佐 +1 位作者 曹永长 李海燕 《中国兽医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21,共5页
对广东省 2 5个猪场有呼吸道症状的 30~ 6 0日龄仔猪 ,用棉拭子采样 ,接种鸡胚分离病毒。经鉴定 ,7株为H1N1亚型毒株。对其中 3株分离株的形态学、部分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病毒粒子在透射电镜下为杆状、丝状、椭圆形... 对广东省 2 5个猪场有呼吸道症状的 30~ 6 0日龄仔猪 ,用棉拭子采样 ,接种鸡胚分离病毒。经鉴定 ,7株为H1N1亚型毒株。对其中 3株分离株的形态学、部分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病毒粒子在透射电镜下为杆状、丝状、椭圆形及圆形 ,大小为 80~ 12 0nm ;血凝素(HA)均为热不稳定型 ;均不耐热且对乙醚、氯仿敏感 ;均能凝集公鸡、豚鼠、兔、大白鼠、山羊等动物红细胞 ,对小白鼠红细胞的凝集性有所不同 ,均不凝集牛和猪红细胞 ;经绒毛尿囊腔接种 9日龄鸡胚 ,不能导致鸡胚死亡 ,EID50 分别为 10 — 6 .17/ 0 .2mL、10 - 5.83/ 0 .2mL、10 - 4.4 3/ 0 .2mL ;经鼻腔途径感染小白鼠 ,均未导致小鼠出现症状和死亡 ,接种后第 14d在部分存活的小鼠血清中可检出病毒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株 流感病毒 分离 鉴定 特性
下载PDF
蓝、紫粒小麦籽粒花色苷组成分析 被引量:39
4
作者 赵善仓 刘宾 +6 位作者 赵领军 郭栋梁 毛江胜 郭长英 任凤山 王宪泽 田纪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4072-4080,共9页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配以串联质谱技术和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对蓝、紫粒小麦籽粒中的花色苷进行分离与鉴定,揭示蓝、紫粒小麦籽粒花色苷组成成分。【方法】小麦籽粒花色苷用90%甲醇水溶液(含0.5%甲酸)超声波提取,SPEC18柱净化处...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配以串联质谱技术和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对蓝、紫粒小麦籽粒中的花色苷进行分离与鉴定,揭示蓝、紫粒小麦籽粒花色苷组成成分。【方法】小麦籽粒花色苷用90%甲醇水溶液(含0.5%甲酸)超声波提取,SPEC18柱净化处理。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蓝、紫粒小麦籽粒中的花色苷提取物进行母离子扫描,初步确定蓝、紫粒小麦籽粒中的花色苷种类,用全扫描、子离子扫描,多反应检测技术对蓝、紫粒小麦籽粒中的花色苷组分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蓝、紫粒小麦籽粒中含有14种不同种类的花色苷类化合物,且不同的蓝、紫粒小麦籽粒中花色苷的种类与含量不同。【结论】明确了蓝、紫粒小麦籽粒中花色苷的组分与含量,建立了应用质谱快速分离与鉴定蓝、紫粒小麦籽粒中花色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花色苷 蓝、紫粒小麦 分离与鉴定
下载PDF
安徽部分地区猪丹毒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陆萍 黄晓慧 +4 位作者 李春芬 魏文涛 孙裴 魏建忠 李郁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22-1828,共7页
【目的】对安徽省8个不同地区猪场临床疑似猪丹毒病/死猪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形态学及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PCR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并进行药物感受性实验及免疫保护实验。【结果】共分离到29株猪丹... 【目的】对安徽省8个不同地区猪场临床疑似猪丹毒病/死猪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形态学及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PCR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并进行药物感受性实验及免疫保护实验。【结果】共分离到29株猪丹毒杆菌,源自8个地区的猪丹毒杆菌分离菌具有较一致的形态特征和相似的生化特性。对29株猪丹毒杆菌进行1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敏感率均达100%,其次是青霉素93%、红霉素89.7%和头孢噻肟75.9%,对其他13种药物则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8株不同地区猪丹毒杆菌分离菌的LD50在(14.30?2.36)×102 CFU/mL之间,显示分离菌对小鼠均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商品化猪丹毒G4T10株弱毒疫苗2次颈部皮下免疫小鼠后,分别用剂量为100 LD50的8株猪丹毒杆菌分离菌腹腔攻毒小鼠,免疫保护率为100%。【结论】安徽地区猪丹毒发生有上升趋势,不同地区的猪丹毒杆菌分离菌具有较为一致的生物学特性,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药物有显著疗效,使用猪丹毒G4T10株弱毒疫苗可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丹毒杆菌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小鼠 免疫保护
原文传递
砷的健康危害评估 被引量:31
6
作者 张维 齐丽娟 +2 位作者 宁钧宇 高珊 李国君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367-372,378,共7页
目的在系统文献检索基础上,收集筛选砷(Arsenic)及其化合物的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的毒理学资料和数据,对砷的健康影响进行危害评估,为风险评估提供毒理学基础数据。方法首先进行系统文献检索,经过初级检索、去重和人工筛选等文献梳... 目的在系统文献检索基础上,收集筛选砷(Arsenic)及其化合物的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的毒理学资料和数据,对砷的健康影响进行危害评估,为风险评估提供毒理学基础数据。方法首先进行系统文献检索,经过初级检索、去重和人工筛选等文献梳理过程,以及文献质量相关性评价,确定纳入的核心参考文献;然后对收集筛选的毒理学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对砷的健康影响进行危害评估。结果砷的毒性与其化学形态和溶解性有关。无机砷的急性经口毒性分级为中毒至剧毒,有机砷为无毒。三价砷毒性强于五价砷。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动物试验显示:砷对心血管、呼吸、胃肠、血液、免疫、生殖和神经系统有危害效应。人体通过呼吸吸入、皮肤接触、食物和水等方式摄入过量砷后,会发生急、慢性砷中毒,甚至诱发癌症。2012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砷和无机砷化合物列为第1类物质(对人类为确定致癌物)。结论砷的长期暴露具有一定的健康危害,其毒性作用主要包括生殖发育毒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和致癌性等。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基于总膳食暴露评估的无机砷的BMDL0.5为每天2.0~7.0μg/kg·bw。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生活饮用水的砷限量为10μg/L。我国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谷物等食品中总砷限量为0.5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危害评估 危害识别 危害特征描述
原文传递
致仔猪水肿病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6
7
作者 刘国平 吴斌 +5 位作者 刘梦元 何启盖 唐先春 郭黎明 黄晓东 陈焕春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3,共3页
从不同省份发生水肿病的仔猪的脏器中分离到 7株细菌 ,通过菌体形态、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型等一系列的鉴定 ,确认为大肠埃希氏菌。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 ,该菌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 ,可引起小鼠死亡。肉汤培养物无... 从不同省份发生水肿病的仔猪的脏器中分离到 7株细菌 ,通过菌体形态、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型等一系列的鉴定 ,确认为大肠埃希氏菌。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 ,该菌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 ,可引起小鼠死亡。肉汤培养物无菌滤液能致死小鼠且剖检见相关脏器水肿 ,引起 Vero细胞死亡。对主要毒力基因 SL T- Ile及 F18进行扩增 ,SL T- Ile全部阳性 ,5株 F18为阳性 ,对 L T1及 ST1扩增则全为阴性。药敏试验证明 ,各菌株的耐药谱不同。各菌株攻毒于断奶仔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阳性 脏器 SLT 扩增 死亡 耐药谱 仔猪水肿病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试验
下载PDF
药品无菌检查中微生物污染的鉴定和污染溯源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范一灵 蒋波 +2 位作者 房蕊 鲍英 徐伟东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7-1072,共6页
目的:本研究结合无菌药品受微生物污染的案例,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分析药品微生物污染情况,保证药品无菌检验结果判断的准确性,对药品微生物污染追踪溯源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从无菌检查阳性样品和实验环境中分离得到14株革兰氏阳性球菌... 目的:本研究结合无菌药品受微生物污染的案例,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分析药品微生物污染情况,保证药品无菌检验结果判断的准确性,对药品微生物污染追踪溯源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从无菌检查阳性样品和实验环境中分离得到14株革兰氏阳性球菌进行鉴定和分型,采用VITEK2 Compact、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RiboPrinter系统以及DiversiLab系统等手段对微生物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无菌阳性样品中分离出的微生物经鉴定为3株溶血葡萄球菌、4株沃氏葡萄球菌和5株表皮葡萄球菌,从环境中得到2株表皮葡萄球菌。由同源性分析可知,来源于不同产地的样品中分离出来的同种微生物亲缘关系较远,来源不同,与环境中收集到的微生物不相关。若仅考虑现有收集到的环境监控菌,污染源是样品在加工或运输过程中引入的,与无菌检查环境无关。结论:通过对14株葡萄球菌的鉴定和溯源分析,综合评价多种技术手段的分型效果,以完善药品无菌检查过程控制,为药品微生物污染的溯源调查提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 污染 微生物 溶血葡萄球菌 沃氏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基因测序 鉴定 溯源
原文传递
一株高效异养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氨氮去除特性 被引量:28
9
作者 吴建江 王兆阳 许培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09-1315,共7页
以丁二酸钠为唯一C源,从垃圾渗滤液活性污泥中富集、分离及筛选出一株高效的异养硝化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了鉴定,同时对其硝化功能和氨氮去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到的异养硝化菌为... 以丁二酸钠为唯一C源,从垃圾渗滤液活性污泥中富集、分离及筛选出一株高效的异养硝化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了鉴定,同时对其硝化功能和氨氮去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到的异养硝化菌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命名为XS76,其GenBank登录号为(JQ934897).该菌经过24h培养,有约60%的氨氮转化为胞内氮,35%左右的氨氮被去除,仅有少量硝酸盐氮的积累,没有羟胺和亚硝酸盐氮的积累.碳源、有机氮源、C/N比、温度等因素均对氨氮去除有较大的影响,在接种量为4%、丁二酸钠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C/N 15、转速180~200r/min、pH 6~9及温度为34℃,氨氮负荷为420 mg/L时处理效果最佳,96 h氨氮去除率可达99.20%.显示了高效的氨氮去除效果,具有潜在的实际废水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养硝化菌 筛选 鉴定 去除特性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裂缝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理 桑晓彤 陈霞飞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72-2484,共13页
裂缝既是渗流通道,又是储集空间,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至关重要.国内外学者运用岩石破裂理论、位错理论和分形理论,以及地质、钻井、测井、地震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裂缝做了大量研究,在形成机理、影响因素、识别及表征和预测等方面取得了... 裂缝既是渗流通道,又是储集空间,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至关重要.国内外学者运用岩石破裂理论、位错理论和分形理论,以及地质、钻井、测井、地震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裂缝做了大量研究,在形成机理、影响因素、识别及表征和预测等方面取得了以下诸多进展:(1)从成因上,普遍认为剪裂缝和张裂缝分别遵循Coulomb准则和Griffith准则,裂缝位错模型和各向异性强度准则等考虑了岩石力学性质和岩层的非均质性,更能真实地表达各向异性裂缝的成因;(2)关于影响因素,认为现今裂缝是不同时期区域、局部构造应力场作用下裂缝叠加的结果,主应力的大小、方向控制了裂缝的发育及分布,先期裂缝通过影响局部应力来制约后期裂缝的分布,而储层的非均质性也会主导裂缝的发育和扩展;(3)在裂缝识别方面,岩心观察是基础、测井方法是有效手段,二者能够实现井眼附近10 m内裂缝的定性—定量识别.借助数学及计算机模拟,井震结合识别裂缝是今后发展的趋势;(4)关于裂缝表征,岩心—分形—应力-应变方法实现了点、线—面—体裂缝参数三位一体的定量表征,并逐步由均一化表征到更好地反映低渗储层非均质性及不同时期裂缝参数的表征;(5)在预测方面,曲率法和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能够实现对裂缝局部-整体的预测,分形方法能够更精确、更客观的预测裂缝,裂缝位错预测模型通过岩石-裂缝-应力场的各向异性利用裂缝发育指数来预测、评价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裂缝 成因 识别和表征 预测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安徽省水稻穗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费丹 檀根甲 罗道宏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77-782,共6页
水稻穗腐病(rice spikelet rot disease,RSRD)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复合性病害,近年来上升成为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一种重要穗部病害。对安徽省穗腐病危害分布进行调查,采集病样分离病原物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研究了其生物学特... 水稻穗腐病(rice spikelet rot disease,RSRD)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复合性病害,近年来上升成为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一种重要穗部病害。对安徽省穗腐病危害分布进行调查,采集病样分离病原物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水稻穗腐病的病原菌主要有4种,分别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es)、新月弯孢菌(Cartularies lunatics)、稻黑孢菌(Nigrospora oryzae)和细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其致死温度分别为60、59、59和60℃(10 min);菌丝生长温度均为10-35℃(最适20-30℃),pH值为5-9(最适7);孢子萌发温度均为5-45℃(最适25-35℃),pH值为4-8(最适7);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淀粉,最适氮源为硝酸钾、尿素和脯氨酸。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水稻种植区,主要病原菌种类分布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穗腐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UPLC-Q-TOF MS^E技术结合UNIFI数据库筛查方法快速分析巴戟天化学成分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美玲 张清清 +8 位作者 付爽 刘月红 梁钏镭 陈娜 丁永胜 王海丽 瞿晓梅 赵保胜 高晓燕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82,共8页
采用UPLC-Q-TOF MS^E技术结合UNIFI数据库筛查方法对巴戟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快速鉴定。对于已知化合物,利用其名称、分子式、结构式等信息补充完善UNIFI数据库,进行数据筛查,依据其精确分子质量、特征离子、中性丢失、MS/MS裂解规律... 采用UPLC-Q-TOF MS^E技术结合UNIFI数据库筛查方法对巴戟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快速鉴定。对于已知化合物,利用其名称、分子式、结构式等信息补充完善UNIFI数据库,进行数据筛查,依据其精确分子质量、特征离子、中性丢失、MS/MS裂解规律、色谱保留行为等信息,结合对照品信息和文献报道等对其进行验证;对于未知成分,根据其精确分子质量、质谱裂解碎片、色谱保留行为以及已知同类化合物的特征碎片,对其进行结构表征。本实验共鉴定出110个化合物,包括8个寡糖类、12个环烯醚萜类、58个蒽醌类化合物和32个其他类化合物;推断出8个未知化合物,包括1个有机酸、2个苷类化合物、5个环烯醚萜类成分,其中4个是潜在的新化合物,另外4个为巴戟天中首次发现的化合物。该方法可对巴戟天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全面的分析,为巴戟天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Q-TOF MSE UNIFI数据库 巴戟天 快速鉴定 表征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ysobacter enzymogenes as a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 Against Some Fungal Pathogens 被引量:19
13
作者 QIAN Guo-liang HU Bai-shi JIANG Ying-hua LIU Feng-qu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9年第1期68-75,共8页
Strain OH11, a Gram-negative, nonspore forming, rod-shaped bacterium with powerful antagonistic activity, was isolated from rhizosphere of green pepper in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f China and characte... Strain OH11, a Gram-negative, nonspore forming, rod-shaped bacterium with powerful antagonistic activity, was isolated from rhizosphere of green pepper in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f China and characterized to determine its taxonomic position. 16S rRNA gene sequenc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strain OH11 belongs to the Gammaproteobacteria and had the highest degree of sequence similarity to Lysobacter enzymogenes strain C3 (AY074793) (99%), Lysobacter enzymogenes strain N4-7 (U89965) (99%), Lysobacter antibioticus strain (AB019582) (97%), and Lysobacter gummosus strain (AB16136) (97%). Chemotaxonomic data revealed that strain OHI 1 possesses a quinine system with Q-8 as the predominant compound and C15:0 iso, C17:1 iso ω9c as the predominant iso-branched fatty acids, all of which corroborated the assignment of strain OH11 to the genus Lysobacter. Results of DNA-DNA hybridization and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tests clearly showed that strain OH11 was classified as Lysobacter enzymogenes. Strain OH11 could produce protease, chitinase, and β-1,3-glucanase. It showed strong in vitro antifungal activity against Rhizoctonia solani, Sclerotinia scletotiorum, and several other phytopathogenic fungi.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ysobacter enzymogenes as a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 of plant disease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sobacter enzymogenes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zation biological control
下载PDF
产抑菌物质乳杆菌的筛选及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杨颖 陈卫 +2 位作者 田丰伟 张灏 汤坚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17,共5页
从健康成年人的口腔中筛选出一株产抑菌物质的菌株HO-69,经API系统鉴定为植物乳杆菌。排除酸性末端产物与过氧化氢的影响后,HO-69的发酵上清液对变形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抑制作用。抑菌物质经初步提取... 从健康成年人的口腔中筛选出一株产抑菌物质的菌株HO-69,经API系统鉴定为植物乳杆菌。排除酸性末端产物与过氧化氢的影响后,HO-69的发酵上清液对变形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抑制作用。抑菌物质经初步提取,推测其分子量在10kDa以下,胰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部分损失,100℃水浴加热20min依然保持较高的抑菌活力,显示活性的pH范围是3.0~7.0,活力随pH的降低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抑菌物质 筛选 性质 鉴定
下载PDF
基于状态特征因子的路面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博 孙仁云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6-510,522,共6页
在3种经典轮胎-路面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一种"路面状态特征因子"的概念(它代表最佳滑移率前附着系数-滑移率曲线段下面的封闭面积),给出了7种典型路面的特征因子阈值及其区间,据此识别汽车当前行驶路面状态。基于8自由度... 在3种经典轮胎-路面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一种"路面状态特征因子"的概念(它代表最佳滑移率前附着系数-滑移率曲线段下面的封闭面积),给出了7种典型路面的特征因子阈值及其区间,据此识别汽车当前行驶路面状态。基于8自由度汽车动力学模型,分别在单一路面和对接路面上进行制动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准确快速地识别路面状态。最后在自制的汽车防抱制动装置试验台上进行的制动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路面识别 特征因子 轮胎模型 试验
下载PDF
梯度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超灿 黄芳 +1 位作者 韦丽莉 吴力立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13-16,共4页
概括了国内外梯度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近况 ,介绍了高分子梯度结构的类型、溶液扩散制备法、高分子梯度结构表征方法、形成机理、材料特性和应用等。
关键词 高分子梯度材料 溶液法 结构表征 梯度功能高分子材料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志刚 孙青松 +8 位作者 姚蓉 刘冰心 晁行周 邹忠 刘立峰 吴彦 郑爱芳 赵苏红 金梅林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81-86,共6页
2010年以来中国大部分种鸭和蛋鸭养殖地区相继发生了以减料、产蛋下降和伴有一定死淘率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死淘率高,给中国的养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仅2010年给中国的养鸭业造成的损失达50亿元。随着研究的深入,该病... 2010年以来中国大部分种鸭和蛋鸭养殖地区相继发生了以减料、产蛋下降和伴有一定死淘率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死淘率高,给中国的养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仅2010年给中国的养鸭业造成的损失达50亿元。随着研究的深入,该病被确诊为是由一种新型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本文围绕着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毒生物学特性、病毒检测方法及致病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鸭坦布苏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药敏特性及其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5
18
作者 周慧华 黄晓东 +2 位作者 安健 曹海鹏 杨先乐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51-1859,共9页
【目的】查明引起江苏省连云港市某养殖场中华绒螯蟹死亡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特性与组织病理特征,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药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传统方法从患病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组织中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 【目的】查明引起江苏省连云港市某养殖场中华绒螯蟹死亡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特性与组织病理特征,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药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传统方法从患病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组织中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利用API ID32E细菌生化鉴定试剂条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以纸片扩散法测定病原菌的药敏特性,并通过常规石蜡切片观察患病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和肠道等病灶组织的病理特征。【结果】从患病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分离获得1株具有致病性的病原菌株(HXH1),经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其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HXH1菌株对健康中华绒螯蟹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6.92×10^4CFU/mL,对复方新诺明、杆菌肽、奈替米星、氟苯尼考、多粘菌素B、新霉素、庆大霉素、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卡那霉素、磺胺异噁唑、链霉素和甲氧嘧啶等14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罗红霉素中度敏感,对多西环素、萘啶酸、阿莫西林、四环素和吡哌酸等5种抗生素已产生耐药性(不敏感)。与健康中华绒螯蟹相比,患病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和肠道存在明显病理变化,具体表现为:肝胰腺细胞排列极其紊乱,局部可见坏死细胞,细胞核固缩深染;局部肠黏膜上皮组织溶解脱落至肠腔内。【结论】维氏气单胞菌对中华绒螯蟹具有较强的致病性,通过引起肝胰腺和肠道等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而造成机体损伤甚至死亡,养殖生产上可选用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和酰胺醇类渔用抗生素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维氏气单胞菌 分离鉴定 药敏特性 组织病理特征
下载PDF
一个甲烷氧化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晓丽 于建国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4-938,共5页
实验室自行设计方案分离多株以甲烷为唯一碳源的菌株,对其中的1株QJ16进行了研究,根据该菌株形态特征与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分析,证实该菌株是一个与其最近的甲基单胞菌属各成员都不相同的菌株。对该菌株的培养条件和利用甲烷的特性进... 实验室自行设计方案分离多株以甲烷为唯一碳源的菌株,对其中的1株QJ16进行了研究,根据该菌株形态特征与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分析,证实该菌株是一个与其最近的甲基单胞菌属各成员都不相同的菌株。对该菌株的培养条件和利用甲烷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氮源以氯化铵和硝酸钾共同作用最好,碳源以甲烷最佳,最佳生长温度为30℃,最佳生长pH为6~7;在批式实验时菌株利用甲烷的最适pH为6.5左右,微量元素Cu2+的浓度为15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细菌 甲烷 16S rDNA测序 分离鉴定 特性
下载PDF
激光红外热成像材料表面裂纹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博正 康嘉杰 +3 位作者 董丽虹 王海斗 郭伟 高治峰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65-1171,共7页
表面裂纹缺陷是材料中危险的缺陷形式,及时发现服役过程中产生的表面裂纹至关重要。激光红外热成像不仅具有传统红外检测的优点,还因激光能量密度高等特有优点,可远距离检测材料表面微小裂纹。综述了激光红外成像系统平台组件及其关键... 表面裂纹缺陷是材料中危险的缺陷形式,及时发现服役过程中产生的表面裂纹至关重要。激光红外热成像不仅具有传统红外检测的优点,还因激光能量密度高等特有优点,可远距离检测材料表面微小裂纹。综述了激光红外成像系统平台组件及其关键参数对激光红外成像检测的影响。从图像处理、优化工艺参数等角度入手,阐述了激光红外热成像检测表面裂纹缺陷的定性识别,进一步介绍了对材料表面裂纹缺陷长度、宽度以及深度特征的定量表征。最后对激光红外热成像检测表面裂纹缺陷进行了总结归纳,以及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红外 热成像 表面裂纹 定性识别 定量表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