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滞流水体冷热负荷理想承载能力探讨
1
作者 刘勇 付祥钊 王勇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2,60,共5页
基于对目前滞流水体地源热泵系统中主要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不同约束条件下滞流水体冷热负荷理想承载能力的概念;分析了滞流水体冷热负荷理想承载能力与水体原热特性以及水温允许上下限值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在确定滞流水体水温允许上下... 基于对目前滞流水体地源热泵系统中主要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不同约束条件下滞流水体冷热负荷理想承载能力的概念;分析了滞流水体冷热负荷理想承载能力与水体原热特性以及水温允许上下限值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在确定滞流水体水温允许上下限值时,社会约束、系统(设备)正常运行约束、能效约束、生态环境约束等条件限制因素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流水体 冷热负荷 理想承载能力
下载PDF
基于熵权理想点的水资源承载力风险评价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彦 孟令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2-146,207,共6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为了科学评价水资源承载力风险,进而对我国水资源利用状况提出警示,从水资源、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等4个角度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将风险划分为轻度风险、中度风险、重度风... 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为了科学评价水资源承载力风险,进而对我国水资源利用状况提出警示,从水资源、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等4个角度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将风险划分为轻度风险、中度风险、重度风险、极度风险4个等级,利用熵权理想点法对水资源承载力风险开展评价。最后,以北京、天津、上海、武汉、重庆等5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城市2015年的水资源承载力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天津市和上海市处于重度风险级别;重庆市、武汉市处于轻度风险级别。研究结果与实际相符,表明该评价模型具有可行性及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分析理论 熵权理想点 风险评价 DELPH法 主成分分析法 水资源承载力
下载PDF
应用逼近理想解法综合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 被引量:10
3
作者 崔振才 曹广占 +2 位作者 刘秋生 靳兆荣 高振芬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0,共4页
在多目标决策中,基于传统的逼近于理想解的技术,根据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强与弱和待评价的对象(评价方案)的不理想(负理想)与理想(劣与优)这些典型的模糊概念,提出了基于模糊集合的逼近理想解法(TOPSISFS),并应用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 在多目标决策中,基于传统的逼近于理想解的技术,根据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强与弱和待评价的对象(评价方案)的不理想(负理想)与理想(劣与优)这些典型的模糊概念,提出了基于模糊集合的逼近理想解法(TOPSISFS),并应用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综合评价中。TOPSISFS与投影寻踪模型法(PP法)、理想区间法(MODMIIM)相比,简单、有效。TOPSISFS可广泛应用于多目标决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集合 逼近理想解 水资源承载能力 综合评价 多目标决策
下载PDF
基于TOPSIS和热点分析的都汶公路沿线地质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琛 汪宙峰 +1 位作者 汪裕峻 徐建伟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04-715,共12页
针对山区公路沿线复杂地质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等问题,以都江堰-汶川公路沿线区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承载力综合质量和空间聚类关系对区域地质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方法,实现了对具有地质灾害易发特点的山区公路沿线区域承载力状况... 针对山区公路沿线复杂地质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等问题,以都江堰-汶川公路沿线区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承载力综合质量和空间聚类关系对区域地质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方法,实现了对具有地质灾害易发特点的山区公路沿线区域承载力状况的科学评价。通过自然-环境-人文模型构建区域承载力状况评估指标体系,借助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因子的权重,采用TOPSIS算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方法)进行计算并加权叠加得到承载力综合质量状况,结合热点分析的结果对研究区的承载力状况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承载力质量空间分布皆呈现出高度聚集性,划入适宜建设区的面积占比31.12%,后备调控区的面积占比31.98%,不宜建设区面积占比36.79%,研究区内的映秀镇、漩口镇和都江堰所组成的三角区呈现大面积的高值聚集区,承载力综合质量好,空间聚集度高,利于规划建设。评价结果为区域承载力准确评价和空间利用格局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也可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SIS算法 层次分析法 地质生态环境 承载力 地理国情普查 热点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