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气象监测的输电线路覆冰动态过程估计模型 被引量:34
1
作者 庄文兵 祁创 +4 位作者 王建 于龙 张清川 熊小伏 刘泽青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87-94,共8页
导线覆冰与脱冰跳跃威胁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因此实现线路覆冰增长与脱冰跳跃动态过程实时趋势估计,对运维检修决策有很大意义。在现有覆冰增长与脱冰跳跃的影响因素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微气象监测数据的输电线路覆冰及脱冰跳跃发展... 导线覆冰与脱冰跳跃威胁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因此实现线路覆冰增长与脱冰跳跃动态过程实时趋势估计,对运维检修决策有很大意义。在现有覆冰增长与脱冰跳跃的影响因素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微气象监测数据的输电线路覆冰及脱冰跳跃发展趋势多时间尺度动态估计模型。以新疆电网某线路运行记录为例进行了建模分析,所提模型与实际运行结果及其他方法对比测试表明,该方法可较好地估计输电线路覆冰增长及脱冰跳跃过程,实用性强,可用于输电线路覆冰及脱冰跳跃监测、越限告警,作为电网调度运行及线路运维检修决策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覆冰增长 脱冰跳跃 微气象 状态估计
下载PDF
基于流体力学的不同型式绝缘子覆冰增长过程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志劲 黄海舟 +2 位作者 蒋兴良 胡建林 孙才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5-43,共9页
为研究绝缘子覆冰过程动力学特性,基于拉格朗日法,通过求解复合绝缘子和空气动力型绝缘子外部气流的三维RANS控制方程和离散水滴控制方程,得到两种绝缘子外部的连续相流场和水滴运动轨迹;通过人工覆冰增长试验,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验... 为研究绝缘子覆冰过程动力学特性,基于拉格朗日法,通过求解复合绝缘子和空气动力型绝缘子外部气流的三维RANS控制方程和离散水滴控制方程,得到两种绝缘子外部的连续相流场和水滴运动轨迹;通过人工覆冰增长试验,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典型雨凇覆冰气象条件下,复合绝缘子迎风面和背风面的流场区别很大,背风侧流速极低,绕流和旋涡回流现象不明显;复合绝缘子覆冰主要存在于迎风面,背风面覆冰极少且无冰棱存在;空气动力型绝缘子背风侧流场流速仍较高,且旋涡回流现象明显,来流能很好地绕过钢帽到达绝缘子背风侧;空气动力型绝缘子迎风侧和背风侧的覆冰形态和增长差异不大;冰棱的出现进一步阻挡了来流并使流场湍动幅度增大。大风速下(>15m/s),绝缘子迎风面将形成冰柱面,绝缘子结构型式对覆冰形态影响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子 覆冰增长 流场 水滴运动轨迹 数值模拟
下载PDF
Model simulations of the annual cycle of the landfast ice thickness in the East Siberian Sea 被引量:5
3
作者 YANG Yu Matti Leppranta +3 位作者 LI Zhijun Bin Cheng ZHAI Mengxi Denis Demchev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2015年第2期168-178,共11页
The annual cycle of the thickness and temperature of landfast sea ice in the East Siberian Sea has been examined using a one-dimensional thermodynamic model. The model was calibrated for the year August 2012-July 2013... The annual cycle of the thickness and temperature of landfast sea ice in the East Siberian Sea has been examined using a one-dimensional thermodynamic model. The model was calibrated for the year August 2012-July 2013, forced using the data of the Russian weather station Kotel'ny Island and ECMWF reanalyses. Thermal growth and decay of ice were reproduced well, and the maximum annual ice thickness and breakup day became 1.64 m and the end of July. Oceanic heat flux was 2 W.m^-2 in winter and raised to 25 W.m^-2 in summer, albedo was 0.3-0.8 depending on the surface type (snow/ice and wet/dry). The model outcome showed sensitivity to the albedo, air temperature and oceanic heat flux. The modelled snow cover was less than 10 cm having a small influence on the ice thickness. In situ sea ice thickness in the East Siberian Sea is rarely available in publications. This study provides a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ice thickness estimation by modelling. The result can be used as a proxy to understand the sea ice conditions on the Eurasian Arctic coast, which is important for shipping and high-resolution Arctic climate model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fast sea ice New Siberian Islands ice growth ice decay oceanic heat flux SNOW ALBEDO
下载PDF
一次特大暴雨过程中涡旋暴雨云团的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德俊 李跃清 +2 位作者 柳草 熊守权 熊洁 《暴雨灾害》 2016年第5期437-444,共8页
利用MODIS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地面观测资料,对2013年6月30日四川遂宁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中涡旋暴雨云团的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结论是:(1)涡旋暴雨云团与其北侧的积云云团呈前倾结构,说明暴雨云团经历了先由弱积云发展为... 利用MODIS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地面观测资料,对2013年6月30日四川遂宁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中涡旋暴雨云团的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结论是:(1)涡旋暴雨云团与其北侧的积云云团呈前倾结构,说明暴雨云团经历了先由弱积云发展为深对流云、再到云毡的逐步发展成熟过程;(2)涡旋暴雨云团从南到北围绕低涡中心东侧最多时有6条降水云带,其中南部的降水云带碰并增长带(-1^-10℃层)厚度大于凝结增长带(3^-1℃层)厚度,北部降水云带刚好相反,表明南部以碰并增长过程为优势物理过程,利于较快拓宽云滴谱,使得云滴迅速长大形成雨滴降落下来;(3)涡旋暴雨云团中最强降水云带位于其南部的资阳至遂宁一带,分析雷达回波垂直剖面图发现有8个对流单体分布在云带中,且不断有新生单体移向遂宁,并从南至北依次增强,形成"列车效应",其成熟阶段-10℃高度以下碰并增长很充分,厚度为6 km左右,-10℃高度以上存在一个深厚的冰相增长带,厚度5~8 km,发展到成熟阶段碰并增长和冰相过程均为优势微物理过程,云中碰并增长和冰化增长过程向下传递明显,这些特点利于快速形成降水,导致当日10—17时遂宁站连续出现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暴雨云团 螺旋云带 碰并增长过程 冰相增长过程 列车效应
下载PDF
过冷水滴碰撞导线表面结冰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国敏 郭开华 李宁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41,共5页
导线覆冰是一种随机发生的自然现象,曾对电网的安全构成严重危害。目前人们对过冷水滴碰撞导线结冰过程机理认识尚不太清楚。文中对过冷水滴碰撞导线表面结冰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单一过冷水滴碰撞圆柱金属表面冻结的动态行为进行... 导线覆冰是一种随机发生的自然现象,曾对电网的安全构成严重危害。目前人们对过冷水滴碰撞导线结冰过程机理认识尚不太清楚。文中对过冷水滴碰撞导线表面结冰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单一过冷水滴碰撞圆柱金属表面冻结的动态行为进行高速拍摄,揭示了该结冰过程形态特征,并从大量实验数据中分析得到了过冷水滴分别以2.2m/s和4.3m/s的速度撞击不锈钢、紫铜、铝等表面瞬时结冰边界条件的统计数据。同时还对过冷水滴流量从0.6滴/s到2.2滴/s,环境温度从-2℃~-8℃时导线覆冰增长动态过程影像及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和归纳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过冷水滴 覆冰机理 碰撞 瞬时结冰 冰增长
下载PDF
环境条件对线路绝缘子覆冰形态和密度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6
6
作者 孙磊 贾志东 +2 位作者 李亚伟 张星海 周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612-2619,共8页
绝缘子覆冰后闪络风险显著提高,而不同类型覆冰的闪络特性有较大差异。论文分析了覆冰液滴的热交换过程和受力情况,通过改变覆冰环境的温度、降水强度、风速,研究了环境条件与绝缘子覆冰形态和密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了绝缘子覆冰干湿... 绝缘子覆冰后闪络风险显著提高,而不同类型覆冰的闪络特性有较大差异。论文分析了覆冰液滴的热交换过程和受力情况,通过改变覆冰环境的温度、降水强度、风速,研究了环境条件与绝缘子覆冰形态和密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了绝缘子覆冰干湿增长的判定模型,给出了覆冰环境对应的液滴临界直径。研究结果表明:液滴冻结过程受到风速、环境温度及其直径的综合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绝缘子覆冰密度逐渐增加,冰内气泡含量有所降低;降水强度增加时,覆冰密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在较低降水强度下,出现了一定的干增长过程;高风速对干增长过程起促进作用,风速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绝缘子表面将形成混合凇。覆冰液滴的临界直径和实际直径之差与覆冰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干湿增长判定模型与试验测量结果之间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论文研究成果可以为输电线路绝缘子现场覆冰状态预测和冰闪预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冰 密度 判定模型 液滴 临界直径 绝缘子 闪络预警
下载PDF
Molecular-scale processes affecting growth rates of ice at moderate supercooling
7
作者 Rui Wang Li-Mei Xu Feng Wang 《Frontiers of physics》 SCIE CSCD 2018年第5期109-118,共10页
The growth kinetics of ice are modeled using the Water Potential from Adaptive Force Matching for Ice and Liquid (WAIL) potential with molecular dynamics. The all-atom WAIL model provides a good description of the p... The growth kinetics of ice are modeled using the Water Potential from Adaptive Force Matching for Ice and Liquid (WAIL) potential with molecular dynamics. The all-atom WAIL model provides a good description of the properties of both ice and liquid with an equilibrium temperature of 270 K at 1 bar. The growth kinetics captured by this model can thus reflect those of real ice. Our simul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growth rate of ice on the basal plane is fastest at approximately 20 K supercooling, consistent with experimental findings, where the growth rate increases monotonically as the supercooling increases to 18 K. The key factors that control the growth kinetics leading to the optimal growth temperature are investigated. The simulation revealed a bilayer-by-bilayer growth mechanism on the basal plane that proceeds in two steps. Whereas water molecules lose translational motion and become ice-like quickly, the establishment of orientational order to form ice is a slow and activated process. Enhanced by the templating effect of sublayers, the rapid reduction in translational motion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prefreezing layer might explain the significantly faster growth rate relative to the nucleation rate of water. Whereas remelting of the prefreezing layer is observed at low supercooling and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lower growth rate close to the melting temperature, the slow orientational ordering of the prefreezing layer into the final ice conformation is partly responsible for the reduced growth rate at deeper supercoo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e growth interface water dynamics of crystallization
原文传递
南极普里兹湾邻近海域海冰生消发展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郑少军 史久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16,共8页
利用美国冰雪数据中心发布的2003—2008年高分辨率海冰密集度数据,分6个阶段对普里兹湾区域海冰季节性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根据普里兹湾海区的地形和环流对这些特征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普里兹湾海冰冻结过程和融化... 利用美国冰雪数据中心发布的2003—2008年高分辨率海冰密集度数据,分6个阶段对普里兹湾区域海冰季节性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根据普里兹湾海区的地形和环流对这些特征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普里兹湾海冰冻结过程和融化过程分别经历7个月和5个月,海冰融化速度最快月份是10月和11月,主要表现形式为海冰密集度的减少;海冰冻结速度4月和6月最快,海冰外缘线向北扩展。由于普里兹湾近岸达恩利角冰间湖、普里兹湾冰间湖和Barrier湾冰间湖的存在,海冰的融化呈现大洋区由北向南、近岸区由南向北的双向融化特征;而在普里兹湾口、弗拉姆浅滩和四女士浅滩均存在不易融化的冰舌,两者之间的低密集度海冰区,则对应于暖水侵入普里兹湾的通道。南极绕极流在流经凯尔盖朗海台中部时向北偏转,造成此处在盛冰期较其它经度的海冰外缘更靠北,可达57°S。南极辐散带的表层流场和上升暖流抑制海冰冻结和聚集,形成了低海冰密集度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 海冰生消发展 普里兹湾 南极
下载PDF
乌梁素海湖泊冰生长过程中总氮的迁移规律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岩 李畅游 +2 位作者 SHEN Hung Tao 史小红 乔玲敏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8-735,共8页
为研究湖泊冰封期总氮的污染特征,测定了冰厚分别为0cm、2.5cm、9.5cm、21cm、31cm、41cm、50cm和59am时总氮在冰体和水体中的垂向分布,阐明湖泊冰生长过程中总氮在冰-水-沉积物体系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冰生长过程中总氮由冰体... 为研究湖泊冰封期总氮的污染特征,测定了冰厚分别为0cm、2.5cm、9.5cm、21cm、31cm、41cm、50cm和59am时总氮在冰体和水体中的垂向分布,阐明湖泊冰生长过程中总氮在冰-水-沉积物体系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冰生长过程中总氮由冰体向冰下水体迁移,水体的总氮含量随着冰厚的增加而升高,冰厚为59cm时其含量为冰体的2.85倍,冰生长速率决定总氮在冰一水界面处的迁移通量;总氮在冰层内的迁移主要发生在冰体形成初期(0~21cm),之后几乎不再迁移而与冰内气泡融合并转化为独立于冰体的稳定氮胞;冰下水体总氮的实测值小于其计算值,表明冰生长过程中总氮由水体向沉积物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氮 迁移规律 冰生长速率 冰生长过程 乌梁素海湖泊
下载PDF
辽东湾海冰生消的热力要素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季顺迎 岳前进 张希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5-39,共5页
利用辽东湾JZ2 0 2海域冰期气象、水文和海冰的测量资料 ,对冰面太阳辐射、长波辐射、感热、潜热、冰内热传导和冰下海洋热通量等热力要素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 ,并对其中的部分参数进行了确定 ;对 1997~1998年度不同天气条件和不同... 利用辽东湾JZ2 0 2海域冰期气象、水文和海冰的测量资料 ,对冰面太阳辐射、长波辐射、感热、潜热、冰内热传导和冰下海洋热通量等热力要素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 ,并对其中的部分参数进行了确定 ;对 1997~1998年度不同天气条件和不同冰期的海冰热力要素进行了对比分析 ,发现太阳辐射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云层 ,冰面感热主要受控于风速和气温 ,而长波辐射变化量不大 ;不同风向时的相对湿度差别很大 ,并直接影响到冰面潜热的大小 ;海洋热通量在初冰期最大 ,可达 2 0 0W/m2 以上 ,然后逐渐降低 ,在融冰期接近于 0。另外 ,气温 (冰面感热 )、太阳辐射和海洋热通量的变化决定了辽东湾海冰的生消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 热力要素 海冰生肖 辽东湾 计算
下载PDF
The migration of total dissolved solids during natural freezing process in Ulansuhai Lake 被引量:13
11
作者 Yan ZHANG ChangYou LI +1 位作者 XiaoHong SHI Chao LI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2012年第1期85-94,共10页
High total dissolved solids (TDS) conten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ollution contributors in lakes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Ulansuhai Lake, located in Urad Qianqi, Inner Mongolia, China, was selected as the o... High total dissolved solids (TDS) conten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ollution contributors in lakes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Ulansuhai Lake, located in Urad Qianqi, Inner Mongolia, China, was selected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emperatures and TDS contents of both ice and under-ice water were collected together with corresponding ice thickness. TDS profiles were drawn to show the distribution of TDS and to describe TDS migr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bout 80% (that is 3.602x108 kg) of TDS migrated from ice to water during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of ice. Within ice layer, TDS migration only occurred during initial ice-on period, and then perished. The TDS in ice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ce thickness, following a negative exponential-like trend. Within un- der-ice water, the TDS migrated from ice-water interface to the entire water column under the effect of concentra- tion gradient until the water TDS content was uniform. In winter, 6.044x 107 kg (16.78% of total TDS) TDS migrated from water to sedirnent, which indicated that winter is the best time for dredging sediment. The migration effect gives rise to TDS concentration in under-ice water and sediment that is likely to affect ecosystem and water quality of the Yellow River. The trend of transfer flux of ice-water and water-sediment interfaces is similar to that of ice growth rate, which reveals that ice growth rate is one of the determinants of TDS migration. The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TDS migration can be referenced by research on other lakes with similar TDS content in cold and arid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Ulansuhai Lake total dissolved solids (TDS) migration natural freezing process transferflux ice growth rate
下载PDF
基于热力学过程的渤海海冰生消模型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昆 刘潘 +2 位作者 金生 王年斌 于喆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6-123,共8页
为了对渤海海冰生消问题进行模拟,基于三维自由水面垂向分层动网格的Euler-Lagrangian模式,采用VC(Vertex-Centered)方式的非结构化有限体积方法离散三维浅水方程组,模拟渤海的水流运动过程。以此水动力场为背景,引入热力学过程的影响,... 为了对渤海海冰生消问题进行模拟,基于三维自由水面垂向分层动网格的Euler-Lagrangian模式,采用VC(Vertex-Centered)方式的非结构化有限体积方法离散三维浅水方程组,模拟渤海的水流运动过程。以此水动力场为背景,引入热力学过程的影响,对渤海海域的冬季结冰过程进行模拟,建立了海冰生消模型。其中热力学参数主要包括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风场特征、太阳辐射、感热通量系数以及潜热通量系数。以渤海2011/2012年常冰年的结冰过程为例,将各个热力学参数对冰情影响的敏感性进行分析,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感热与潜热系数是对冰情影响最敏感的一项,即当感热和潜热通量系数仅减小了0.000 2后,其海冰的最大厚度就减小了15 cm。最后,通过连续实测的水动力数据与2009/2010年冬季的典型海冰灾害过程再一次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充分说明了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性、稳定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三维 Euler-Lagrangian模式 热力学过程 海冰生消模型
下载PDF
我国海冰工程研究回顾
13
作者 岳前进 王国军 +3 位作者 董睿 黄亚婷 吴宽宽 张大勇 《船舶》 2023年第1期51-60,共10页
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在结冰的渤海海域发现了油气资源,进而促进了海冰问题的研究,相继开展了大规模海冰调查、海冰生消与运动、海冰物理力学行为、冰荷载、抗冰结构设计及海冰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并进行了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我国的... 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在结冰的渤海海域发现了油气资源,进而促进了海冰问题的研究,相继开展了大规模海冰调查、海冰生消与运动、海冰物理力学行为、冰荷载、抗冰结构设计及海冰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并进行了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我国的海冰研究成果不仅保障了渤海油气开发的建设与运行,而且对于目前在黄海和渤海冰区的风电场基础设施建设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文中将从冰区海洋资源开发的角度,回顾我国海冰研究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工程 海冰生消 冰荷载 抗冰设计 海冰管理
下载PDF
水平方向上冰中受陷气泡形成和分布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邵苛苛 宋孟杰 +4 位作者 江正勇 张旋 张龙 高润淼 甄泽康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61-164,共4页
为研究水冻结成冰过程中出现的受陷气泡形成和分布特性,在水平Hele-Shaw cell内进行了水膜冻结实验。研究发现,冰中存在蛋状和针状两种类型的气泡,其行为受冰生长速率的影响。当冰生长速率小于20.6μm/s和9.4μm/s时,分别会有针状气泡... 为研究水冻结成冰过程中出现的受陷气泡形成和分布特性,在水平Hele-Shaw cell内进行了水膜冻结实验。研究发现,冰中存在蛋状和针状两种类型的气泡,其行为受冰生长速率的影响。当冰生长速率小于20.6μm/s和9.4μm/s时,分别会有针状气泡出现和蛋状气泡消失的现象,当冰的生长速率小于3.1μm/s时冰中不会出现气泡。随着冰的生长,气泡的尺寸呈现先增加后趋于恒定的趋势。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优化防/除冰技术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水膜 受陷气泡 冰生长速率 气泡生长 气泡分布
下载PDF
低温风洞中航空发动机进口支板的结冰行为
15
作者 张涛 裴誉 +4 位作者 王嘉瞳 邓洪伟 张桐鑫 李俊杰 王志军 《铸造技术》 CAS 2023年第11期1043-1049,共7页
为了掌握航空发动机进口支板表面的冰层生长机理和结冰规律,本文采用循环式低温风洞模拟高空结冰环境,并对3种不同复合材料支板-支板A(复合材料+金属包边)、支板B(复合材料+涂层)和支板C(蜂窝复合材料+涂层+气膜孔及沟槽)进行结冰试验... 为了掌握航空发动机进口支板表面的冰层生长机理和结冰规律,本文采用循环式低温风洞模拟高空结冰环境,并对3种不同复合材料支板-支板A(复合材料+金属包边)、支板B(复合材料+涂层)和支板C(蜂窝复合材料+涂层+气膜孔及沟槽)进行结冰试验。结果表明,支板表面的结冰宏观过程可分解为液态水滴撞击支板表面而发生的吸附、流动、冻结过程,这个过程受到液态水含量、平均水滴直径、来流速度、温度、持续时间的影响。在一定温度和持续时间下,积冰种类会随来流速度的增大和平均水直径减小,逐渐由明冰向霜冰转变。结冰量和脱落周期随气量和来流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但气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不会再影响积冰的脱落尺寸。综合比较,支板C在模拟的两种发动机典型状态慢车、中间推力下防冰效果最佳。试验结果为发动机进口支板防冰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为飞机防除冰甚至空气系统优化提供较为翔实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进口支板 低温风洞 冰层生长机理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Bohai Oil Spill in the Winter Sea Ice Period 被引量:1
16
作者 WANG Kun DU Jing +4 位作者 LIU Ming WU Jin-hao JIANG Heng-zhi JIN Sheng SONG Lun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9年第2期185-197,共13页
The Bohai Sea is a seasonal icy sea area that has the lowest latitude of any sea experiencing icing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simulation studies on oil spills during its sea ice period are the key to analyzing w... The Bohai Sea is a seasonal icy sea area that has the lowest latitude of any sea experiencing icing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simulation studies on oil spills during its sea ice period are the key to analyzing winter oil spill accidents. This study applied the three-dimensional free surface to establish a high-resolution hydrodynamic model and simulate tidal distributions in the Bohai Sea. Then, the oil spill model of the open sea area and thermodynamic model were combined to establish a numerical model for the Bohai oil spill during the winter sea ice period. The hydrodynamic model and sea ice growth and melting model were verified, and the parameters were adjusted based on the measured values, which indicate that the numerical model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is of high accuracy,stability and ubiquity. Finally, after checking the calculations repeatedly,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for the Bohai Sea was determined to be 1.0×10^(–7 )m^2/s. It is better that the comprehensive weathering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is lower than that of a non-winter oil spill, with 1.3×10^(–7 )m^2/s being the most appropriate coefficient. This study can provide the reliabl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operational safety and reduction in losses caused by winter oil spill accidents for the petroleum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dynamic MODEL SEA ice growth and melt MODEL oil SPILL WINTER ice PERIOD Bohai SEA
下载PDF
单极层状冷冻法处理苦咸水 被引量:3
17
作者 谌文武 罗从双 韩文峰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9-434,共6页
采用单极层状冷冻方法淡化苦咸水,可以获得回收率高、质量好的冰晶.分别取500、1.000、2.000、3.000、5.000.mg/L苦咸水在-2、-4、-6、-8、-10、-12、-14、-16、-18、-20.℃的条件下冷冻,观察分析脱盐率、冷冻温度、冷冻速率、成冰率和... 采用单极层状冷冻方法淡化苦咸水,可以获得回收率高、质量好的冰晶.分别取500、1.000、2.000、3.000、5.000.mg/L苦咸水在-2、-4、-6、-8、-10、-12、-14、-16、-18、-20.℃的条件下冷冻,观察分析脱盐率、冷冻温度、冷冻速率、成冰率和苦咸水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冷冻速率增大或者溶液浓度增加脱盐率下降,冷冻速率主要受冷冻温度影响,成冰率主要受冷冻速率和冷冻时间的影响,而溶液浓度对冷冻速率没有明显影响.随水样浓度由低到高,其最佳冷冻温度范围分别为:-6~-10.℃、-4~-8.℃、-6~-10.℃、-2~-6.℃和-2~-8.℃.在成冰率分别为9.5%、9.3%、7.0%、7.8%和8.5%时,各水样的脱盐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94.3%、80.6%、64.8%、68.1%和5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法 苦咸水 脱盐率 冷冻速率 成冰率
下载PDF
北冰洋高纬度区域海冰及气象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郝光华 沈辉 +2 位作者 田忠翔 李明 赵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0-99,共10页
基于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布放在北极随海冰漂流的自动气象站和温度链浮标获取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北极高纬度区域的大气特征和海冰生消过程。根据海冰的漂移轨迹分为两个阶段分析,第1阶段,海冰主要向东南漂移;第2阶段,海冰主要向东北漂... 基于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布放在北极随海冰漂流的自动气象站和温度链浮标获取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北极高纬度区域的大气特征和海冰生消过程。根据海冰的漂移轨迹分为两个阶段分析,第1阶段,海冰主要向东南漂移;第2阶段,海冰主要向东北漂移。第1阶段观测的平均气温和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6.6℃和93%,第2阶段观测的平均气温和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29.3℃和76%,第2阶段平均气压高于第1阶段。海冰的漂移轨迹主要受到波弗特高压外围气流的影响。利用自动气象站漂移轨迹计算得到海冰漂移速度,与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海冰漂移速度比较显示,两者纬向速度更为接近。海冰在第1阶段以融化为主,海冰厚度略有减小,8月份海冰生长率为–0.11 cm/d;海冰的生长过程主要发生在第2阶段,1–3月生长率均超过0.9 cm/d,2019年3月海冰生长最快,平均生长率为1.3 cm/d,海冰的增长一直持续至观测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生长 冰速 波弗特高压 漂流气象站
下载PDF
瞬态传热下冰的热力学过程及相变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晓东 王安良 +1 位作者 Knut H?yland 季顺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7-567,共11页
冰水介质间的热传递过程广泛存在于海冰与冰川的生消演化中。对冰水间传热过程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冰脊固结与冰川融化过程的内在机理。分别采用浸没试验与基于有限差分法的数值模型对热传递过程进行研究,并通过量纲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深... 冰水介质间的热传递过程广泛存在于海冰与冰川的生消演化中。对冰水间传热过程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冰脊固结与冰川融化过程的内在机理。分别采用浸没试验与基于有限差分法的数值模型对热传递过程进行研究,并通过量纲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深入讨论。试验过程中分别采用不同初始温度与初始厚度的试样,并测试冰温与冰厚的变化情况。试验数据显示,在瞬态热传导过程中冰内存在明显的温度梯度,且在试验初期呈非线性分布而在中后期呈准线性分布。试样的平均温度表现出试验初期的快速升高与中后期的缓慢提升两个阶段。当试样具有较低初始温度或较高的厚度时需要更长的时间达到环境温度。冰厚的变化也同样出现快速增长与缓慢提升的两个阶段。当试样初始冰温较低或初始厚度较大时,冰厚增长量显著提高。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冰温变化的决定因素是由Fourier所表示的导热与内能之间的比值而非初始条件。冰厚的最终增长率则由表示相变的Stefan数与表示热对流的Biot数两者之间差值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热传导 热对流 厚度增长率 温度分布 量纲分析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纳米微粒对不同种类低温保护剂反玻璃化结晶的影响
20
作者 吕福扣 刘宝林 李维杰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23,共6页
为了研究羟基磷灰石(HA)纳米微粒对不同种类低温保护剂(质量浓度为60%的渗透性丙三醇和质量浓度为50%的非渗透性PEG-600)反玻璃化结晶的影响,利用低温显微镜研究了含有不同粒径(20nm、40nm、60nm)和不同质量浓度(0.1%、0.5%)HA纳米微粒... 为了研究羟基磷灰石(HA)纳米微粒对不同种类低温保护剂(质量浓度为60%的渗透性丙三醇和质量浓度为50%的非渗透性PEG-600)反玻璃化结晶的影响,利用低温显微镜研究了含有不同粒径(20nm、40nm、60nm)和不同质量浓度(0.1%、0.5%)HA纳米微粒的丙三醇和PEG-600溶液在反玻璃化过程中的结晶现象。实验结果表明:丙三醇和PEG-600溶液在反玻璃化过程中的冰晶形貌分别为枝状和球形,且形貌都不随添加纳米微粒而改变。与未添加纳米微粒的丙三醇溶液相比,添加60nm、0.5%纳米微粒溶液的析晶分数仅为未添加溶液的1/7。PEG-600溶液在-64℃^-52℃区间内的析晶分数显著增加,其中添加40nm、0.5%纳米微粒的PEG-600溶液的析晶分数增加了90%。冰晶的生长速率存在两个极大值现象,而添加40nm、0.5%纳米微粒的丙三醇溶液、未添加和添加60nm纳米微粒的PEG-600溶液的冰晶生长速率都只有一个极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显微镜 反玻璃化 冰晶形貌 冰晶分数 冰晶生长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