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狗骨式刚性连接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芸 吴华英 +1 位作者 张溶 彭少民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7-39,共3页
通过对狗骨式刚性连接钢框架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 ,研究了该类型结构的破坏形态、变形特点、荷载 位移滞回曲线、结构耗能性能等 ,分析了狗骨式刚性连接钢框架的受力特点及抗震性能 ,为其在钢结构多层或小高层中的应用提供试验... 通过对狗骨式刚性连接钢框架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 ,研究了该类型结构的破坏形态、变形特点、荷载 位移滞回曲线、结构耗能性能等 ,分析了狗骨式刚性连接钢框架的受力特点及抗震性能 ,为其在钢结构多层或小高层中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管式连接 滞回曲线 耗能比
下载PDF
能力曲线折线简化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溥 李英民 +1 位作者 熊振勇 夏洪流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63,共5页
将结构的能力曲线简化为二折线是确定结构的恢复力骨架曲线特征点(屈服点和屈服后刚度)、计算结构延性和等效阻尼比的关键。文中介绍了三种曾经建议的由结构能力曲线确定等效屈服点和屈服后刚度的方法,对三个框架结构算例采用上述建议... 将结构的能力曲线简化为二折线是确定结构的恢复力骨架曲线特征点(屈服点和屈服后刚度)、计算结构延性和等效阻尼比的关键。文中介绍了三种曾经建议的由结构能力曲线确定等效屈服点和屈服后刚度的方法,对三个框架结构算例采用上述建议方法计算的等效屈服力和屈服位移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以此屈服点和屈服后刚度作为等效单质点体系的恢复力骨架曲线,采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法计算了等效单质点体系在罕遇地震下的最大弹塑性位移,通过与杆系模型非线性动力分析法计算的顶点位移对比,从而得到关于能力曲线简化方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曲线 等效单质点体系 恢复力骨架曲线 简化方法 非线性动力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方法的车钩缓冲器特性曲线优化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常崇义 王成国 +1 位作者 王永菲 赵鑫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90,共7页
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车钩缓冲器实际工作状态和进行缓冲器特性曲线优化,提出采用列车纵向动力学系统对缓冲器的特性曲线进行分析。在优化方面,从响应面方法的基本原理出发,建立响应面的子区域构造方法,运用凝聚函数和惩罚技术处理约束的... 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车钩缓冲器实际工作状态和进行缓冲器特性曲线优化,提出采用列车纵向动力学系统对缓冲器的特性曲线进行分析。在优化方面,从响应面方法的基本原理出发,建立响应面的子区域构造方法,运用凝聚函数和惩罚技术处理约束的遗传算法求解加约束条件的二次响应面最优解。以大秦线实际线路、列车编组以及列车纵向动力学性能为优化计算的条件,结合缓冲器数值模型建立缓冲器特性曲线的优化模型,运用所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响应面方法对重载列车缓冲器特性曲线进行优化求解。结果说明所提方法对求解缓冲器特性曲线的优化问题非常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钩缓冲器 特性曲线优化 响应面方法 遗传算法 中心复合设计 显著性检验 约束凝聚处理 子区域 纵向动力学
下载PDF
摩擦型与软钢屈服型耗能器的性能与减振效果的试验比较 被引量:62
4
作者 欧进萍 吴斌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3-87,共15页
本文通过两类四种百余个耗能器(其中摩擦类型的两种,普遍摩擦型和Pall摩擦型;软钢屈服类型的两种:X钢板和三角钢板屈服型)的静力反复加载和低周疲劳试验,进一步了解这些耗能器的滞回特性和疲劳性能。其次,通过分别安装上述四种耗能器的... 本文通过两类四种百余个耗能器(其中摩擦类型的两种,普遍摩擦型和Pall摩擦型;软钢屈服类型的两种:X钢板和三角钢板屈服型)的静力反复加载和低周疲劳试验,进一步了解这些耗能器的滞回特性和疲劳性能。其次,通过分别安装上述四种耗能器的单层剪切型钢框架模型在输入地震动分别为ElCentro、Taft和天津记录等五十余种工况下的振动台试验,较全面地揭示了这些耗能器的减振效果。最后,在试验的基础上较好地建立了上述四种耗能器的恢复力计算模型和参数确定方法,从而为进一步分析这些耗能器对多层或高层框架结构的减振效果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耗能器 地震反应 软钢屈服耗前器 框架模型
下载PDF
钢框架梁翼缘削弱型节点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3
5
作者 郁有升 王燕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8-175,共8页
梁翼缘削弱的梁柱刚性连接是将塑性铰外移的一种典型节点形式。为研究这种连接形式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共进行了6个模型的拟静力加载试验,其中5个模型用于研究梁翼缘的削弱深度、削弱长度、削弱起始位置对节点连接的破坏形态、... 梁翼缘削弱的梁柱刚性连接是将塑性铰外移的一种典型节点形式。为研究这种连接形式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共进行了6个模型的拟静力加载试验,其中5个模型用于研究梁翼缘的削弱深度、削弱长度、削弱起始位置对节点连接的破坏形态、极限荷载、最大塑性转角、延性性能的影响。作为比较,还进行了一个传统型梁柱全焊接刚性模型连接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梁翼缘削弱节点比传统梁柱刚性连接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和耗能性能,试验中5个节点的塑性转角都大于0.04rad,延性系数大于4.0,达到了抗弯钢框架连接塑性转角不小于0.03rad,延性系数不小于4.0的要求。而普通梁柱全焊接刚性连接的塑性转角仅达到0.026rad,延性系数仅为2.4。5个试件的破坏主要以翼缘削弱处平面外刚度较弱而导致梁发生扭转失稳或梁下翼缘与柱连接的对接焊缝的脆性断裂为主。研究结果表明:将梁翼缘进行适当的削弱后形成的骨型节点可以增加梁柱节点的耗能性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延性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梁翼缘削弱式节点 试验 抗震性能 塑性铰 滞回曲线
原文传递
钢框架端板连接半刚性节点受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68
6
作者 石永久 王萌 +1 位作者 王元清 施刚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1-58,共8页
为研究不同构造对钢框架端板连接半刚性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单元选取,螺栓受力行为、材料本构以及接触模型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结合国内外已有的钢框架端板连接半刚性节点拟静力试验,... 为研究不同构造对钢框架端板连接半刚性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单元选取,螺栓受力行为、材料本构以及接触模型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结合国内外已有的钢框架端板连接半刚性节点拟静力试验,对比分析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结果,深入探讨了钢框架端板连接半刚性节点的受力性能。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均表明:有限元方法可以有效预测各种构造类型钢框架梁柱端板连接节点的承载能力、滞回性能、极限变形状态以及破坏模式等;平齐式端板连接的特性更接近于铰接节点,承载力和刚度降低近50%,并且滞回曲线出现严重劣化;而外伸端板采用加劲肋后,能够起到很好的耗能元件的作用,可以使得节点获得良好受力性能。研究成果为钢框架端板连接半刚性节点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端板连接半刚性节 有限元分析(FEM) 滞回曲线 承载力 损伤退化
原文传递
装配式外套筒-加强式外伸端板组件梁柱连接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9
7
作者 杨松森 王燕 马强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6-86,共11页
针对装配式外套筒-加强式外伸端板组件梁与柱连接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单调加载试验,研究节点的受力机制、破坏模式、承载能力、耗能能力、延性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节点初始转动刚度随外套筒壁厚的增加而增大,当... 针对装配式外套筒-加强式外伸端板组件梁与柱连接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单调加载试验,研究节点的受力机制、破坏模式、承载能力、耗能能力、延性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节点初始转动刚度随外套筒壁厚的增加而增大,当外套筒壁厚由12mm增大到14mm时,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增大约17%。增大外套筒壁厚延迟节点的刚度退化速度;梁与柱采用高强螺栓外伸端板组件连接,可以提高节点的变形和耗能能力。梁柱对拉螺栓连接产生一定的"对拉效应",使节点具有较大的转动能力,试件转角均超过0.035rad,可以满足"强节点"和大震对连接节点转动能力的要求;但是过于显著的对拉效应,使节点产生滑移,滞回环由"弓形"过渡到"反S形",节点的耗能能力下降。设计中应通过选择合理的螺栓直径和外套筒壁厚、合理控制对拉螺栓的伸长值、减少外套筒与柱壁间的加工误差等措施,提高节点的刚度以及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柱连接节点 外套筒 外伸端板组件 对拉效应 抗震性能 滞回曲线
下载PDF
双环软钢耗能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周云 刘季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7-123,共7页
本文提出了“利用两个或多个耗能元件协同工作,同时耗能来设计新型耗能器”的思想,研究设计了双环软钢耗能器,并对三种不同构造的双环软钢耗能器进行了循环加载试验,考察了耗能器的工作特性和耗能性能,揭示了耗能的机理,给出了耗... 本文提出了“利用两个或多个耗能元件协同工作,同时耗能来设计新型耗能器”的思想,研究设计了双环软钢耗能器,并对三种不同构造的双环软钢耗能器进行了循环加载试验,考察了耗能器的工作特性和耗能性能,揭示了耗能的机理,给出了耗能器的恢复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双环软钢耗能器是一种初始刚度和屈服力高、变形性能好、耗能能力强、工作性能稳定、构造简单、制作与安装方便的新型耗能减震装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能 双环软钢耗能器 滞回曲线 耗能器 试验研究
下载PDF
T型方管节点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5
9
作者 武振宇 陈鹏 王渊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13,共6页
为了得到T型方管节点的滞回性能,为进一步研究方管结构的抗震性能打下基础。对轴向往复荷载作用下的12个T型方管节点进行试验研究。试验中6个节点采用弦杆两端约束的边界条件,其余6个节点采用弦杆中部约束的边界条件。得到节点试件的破... 为了得到T型方管节点的滞回性能,为进一步研究方管结构的抗震性能打下基础。对轴向往复荷载作用下的12个T型方管节点进行试验研究。试验中6个节点采用弦杆两端约束的边界条件,其余6个节点采用弦杆中部约束的边界条件。得到节点试件的破坏模式和滞回曲线,以及用以评价节点抗震性能的主要参数(承载力、延性和能量耗散系数)。研究不同约束条件和几何参数对节点滞回性能的影响。将节点的极限承载力与单向荷载作用下我国规范公式(GB50017—2003)计算结果、CIDECT公式计算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节点的破坏模式主要是受压时弦杆表面塑性变形和受拉时焊缝边缘开裂,导致在支弦杆交汇处被拉断;节点滞回曲线饱满,从节点域靠近弦杆侧壁的两侧开裂到节点完全破坏还有很大的耗能能力;焊缝尺寸对节点的滞回性能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方管节点 滞回曲线 破坏模式 往复荷载
下载PDF
生土结构房屋的承重夯土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2
10
作者 王毅红 苏东君 +2 位作者 刘伯权 池家祥 刘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1-456,共6页
对村镇建筑中使用的生土结构房屋承重夯土墙的受力及抗震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设计了三片夯土墙试件.对试件施加竖向荷载和低周反复水平荷载,研究夯土墙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过程、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的特征以及墙体的水平... 对村镇建筑中使用的生土结构房屋承重夯土墙的受力及抗震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设计了三片夯土墙试件.对试件施加竖向荷载和低周反复水平荷载,研究夯土墙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过程、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的特征以及墙体的水平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等.通过对比试验,分析了构造柱、圈梁在夯土墙体中的作用以及土中掺和料对墙体受力性能的影响,指出影响夯土墙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及一些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夯土墙承重墙体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建筑 生土结构 夯土墙 抗震性能 滞回曲线 构造措施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框架梁柱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8
11
作者 柳炳康 陈丽华 +2 位作者 周安 郑宇 符栎辉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9-115,共7页
通过3个再生混凝土框架梁柱中节点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加载试验,对其破坏形态、滞回性能、延性特征、刚度退化等进行了研究,为再生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应用提供试验依据和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节点受力和破坏过程可分为初... 通过3个再生混凝土框架梁柱中节点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加载试验,对其破坏形态、滞回性能、延性特征、刚度退化等进行了研究,为再生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应用提供试验依据和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节点受力和破坏过程可分为初裂阶段、通裂阶段、极限阶段、破坏阶段;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时,混凝土多沿再生骨料新老砂浆界面呈酥松状破坏,表现出明显脆性性质;增加箍筋数量,可以提高节点核心区的受剪承载力;在核心区发生剪切破坏前,梁根部纵筋能够充分发挥变形能力,滞回曲线较为丰满;施加轴向压力,可延缓节点裂缝的开展,抑制梁纵筋黏结滑移,有助于提高试件的抗震性能;再生混凝土试件具有一定的延性和耗能能力,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用在抗震设防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中节点 再生混凝土 拟静力试验 滞回曲线 延性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边缘约束构件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12
作者 章红梅 吕西林 +1 位作者 鲁亮 曹文清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2-98,共7页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是高层建筑中的主要抗侧力构件,边缘约束情况是影响剪力墙抗震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研究边缘约束构件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进行了三片边缘约束情况不同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低周反复试验,并对试验...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是高层建筑中的主要抗侧力构件,边缘约束情况是影响剪力墙抗震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研究边缘约束构件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进行了三片边缘约束情况不同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低周反复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内容包括:破坏形态、水平承载力、位移延性系数、刚度退化、抗震耗能能力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地设置边缘约束能够扩大塑性破坏区域,提高试件的水平承载力,改善其抗震耗能性能。研究进一步发现,边缘纵筋配筋率在提高试件的水平承载力,改善其抗震耗能性能和刚度退化程度方面影响显著,而边缘配箍率对抗震性能的贡献在本次试验分析中表现得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力墙 抗震性能 低周反复试验 边缘约束 滞回曲线 刚度退化 阻尼系数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弹塑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兵 李宏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6-81,共6页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弹塑性分析可以采用微观方法和宏观方法,本文对这些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尤其是对于剪力墙的宏观有限元模型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认为如果对高层剪力墙结构进行分析,应尽可能采用宏观方法,而对于...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弹塑性分析可以采用微观方法和宏观方法,本文对这些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尤其是对于剪力墙的宏观有限元模型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认为如果对高层剪力墙结构进行分析,应尽可能采用宏观方法,而对于宏观剪力墙模型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剪力墙 模型 滞回曲线 非线性 限元模型
下载PDF
一字形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周云 刘自力 +1 位作者 刘丰 吴从晓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1-88,共8页
为了研究一字形短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设计制作6片不同轴压比(0.3、0.5、0.7分别制作二组)和3片不同配筋方式的一字形短肢剪力墙模型及试验加载装置,对9片剪力墙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对... 为了研究一字形短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设计制作6片不同轴压比(0.3、0.5、0.7分别制作二组)和3片不同配筋方式的一字形短肢剪力墙模型及试验加载装置,对9片剪力墙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对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性能、位移延性、耗能能力、刚度退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轴压比对一字形短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试件表现出明显的脆性破坏;配有X型交叉筋的短肢剪力墙的裂缝分布均匀,承载能力较高,延性较好。提出了一字形短肢剪力墙一般应采用带暗柱及X形交叉配筋形式并严格控制轴压比限值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肢剪力墙 轴压比 试验研究 滞回曲线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剪力墙的剪切滞变模型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令心 杨桦 江近仁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1999年第2期9-16,共8页
详细评述了有关剪力墙的剪切滞变模型,提出了一个简化的剪切滞变模型,并推荐了两种剪切滞变模型用于描述多竖线单元剪力墙模型中的水平弹簧.
关键词 剪力墙 剪切滞变模型 滞回曲线 承载力
下载PDF
碳纤维布及扁钢加固古建筑榫卯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于业栓 薛建阳 赵鸿铁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2-117,共6页
通过对2个严格按照宋代《营造法式》有关大木作要求制作的木构架模型及其分别用CFRP布和扁钢加固榫卯节点的构架模型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深入分析了加固前后木构架榫卯节点滞回性能、骨架曲线特性、延性、耗能、刚度退化等... 通过对2个严格按照宋代《营造法式》有关大木作要求制作的木构架模型及其分别用CFRP布和扁钢加固榫卯节点的构架模型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深入分析了加固前后木构架榫卯节点滞回性能、骨架曲线特性、延性、耗能、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从对试验结果分析看,榫卯节点采用CFRP布和扁钢加固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古建筑的抗震设计和加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榫卯节点 碳纤维布 扁钢 滞回曲线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泥炭质土的动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黄娟 丁祖德 +2 位作者 袁铁映 赵丹 彭立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551-2558,共8页
泥炭质土是一种具有明显区域性的特殊土。通过一系列不同围压、固结比、加载频率等条件下的分级加载动三轴试验,研究了昆明泥炭质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变形特性。从动骨干曲线、应力-应变滞回曲线和动弹性模量等方面重点分析了围压、... 泥炭质土是一种具有明显区域性的特殊土。通过一系列不同围压、固结比、加载频率等条件下的分级加载动三轴试验,研究了昆明泥炭质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变形特性。从动骨干曲线、应力-应变滞回曲线和动弹性模量等方面重点分析了围压、固结比、加载频率对泥炭质土变形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泥炭质土的动应变随动应力幅值非线性增长,且存在某一临界动应力,当动应力幅值达到临界动应力值后,应变急剧增长,土体结构发生破坏;围压对泥炭质土动变形的影响最为显著,固结比次之,加载频率最小;固结比对泥炭质土动变形的影响程度依赖于围压,围压越大,固结比的影响越明显;相同循环振级下,泥炭质土的弹性变形随围压和固结比增大而减小,加载频率愈低,土体的弹性变形愈大;随着循环振次的增加和振级水平的提高,泥炭质土刚度逐渐下降,塑性变形产生并累积增长,围压和固结比越大,加载频率越低,泥炭质土的塑性变形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质土 变形特性 动三轴试验 骨干曲线 滞回曲线 动弹性模量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模型结构试验的滞回反应和耗能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熊仲明 史庆轩 +1 位作者 王社良 霍晓鹏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9-95,共7页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研究背景,根据模型相似关系,通过拟动力试验的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模型结构的滞回反应和耗能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及其薄弱环节或部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剪力墙结...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研究背景,根据模型相似关系,通过拟动力试验的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模型结构的滞回反应和耗能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及其薄弱环节或部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屈服顺序为:剪力墙根部→框架各层梁端→框架各柱根部,剪力墙的屈服和耗能能力对整个结构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影响很大。当弹塑性变形较大时,结构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剪力墙根部截面的性能。本文工作为指导这类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以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动力试验 滞回曲线 滞回耗能
原文传递
开槽式三重钢管防屈曲耗能支撑试验研究与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24
19
作者 邓雪松 邹征敏 周云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1-49,共9页
依据"核心单元局部削弱相当于其他部位加强"的新型防屈曲耗能支撑设计原理,设计开槽式三重钢管防屈曲耗能支撑和普通三重钢管防屈曲耗能支撑,对其在轴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耗能性能、疲劳性能和破坏特征进行试验研究和数值... 依据"核心单元局部削弱相当于其他部位加强"的新型防屈曲耗能支撑设计原理,设计开槽式三重钢管防屈曲耗能支撑和普通三重钢管防屈曲耗能支撑,对其在轴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耗能性能、疲劳性能和破坏特征进行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并将试验研究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开槽式三重钢管防屈曲耗能支撑在受拉和受压时都能屈服而不屈曲,其轴力-位移滞回曲线稳定、饱满,对称性和规律性好;开槽式支撑的屈服荷载和屈服位移小于不开槽支撑,具有提前屈服的功能,开槽不影响支撑的整体承载力,开槽式支撑的恢复力模型可以采用对称的双线性恢复力模型来描述;开槽可以使支撑的薄弱部位从核心钢管端部转移到开槽部位,使支撑具有定点屈服的功能,避免支撑端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槽式 三重钢管 防屈曲耗能支撑 定点屈服 滞回曲线
下载PDF
低周反复荷载下核心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齐岳 郑文忠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12,共7页
完成了9根以轴压比、核心高强混凝土面积为参数的核心高强混凝土柱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描述了试验柱的破坏过程,测得了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分析了试验柱的耗能性能、抗力衰减、骨架曲线及延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剪跨比为3,... 完成了9根以轴压比、核心高强混凝土面积为参数的核心高强混凝土柱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描述了试验柱的破坏过程,测得了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分析了试验柱的耗能性能、抗力衰减、骨架曲线及延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剪跨比为3,轴压比n0=0.33~0.42的核心高强混凝土柱,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发生压弯破坏,滞回曲线饱满,无明显的捏缩现象,位移延性系数均大于3,延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周反复荷载 核心高强混凝土柱 滞回曲线 骨架曲线 延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