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幅循环荷载作用下岩石的滞后及阻尼效应研究 被引量:60
1
作者 肖建清 冯夏庭 +1 位作者 丁德馨 蒋复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77-1683,共7页
通过花岗岩常幅循环加载试验,分析岩石的非线弹性滞后特性。卸载阶段,应变相位滞后于应力相位,加载阶段,应变相位可能滞后、相等或超前于应力相位。研究结果表明,加卸载中阻尼效应的差异引起变形曲线的畸形,变形-时间曲线变成一条上宽... 通过花岗岩常幅循环加载试验,分析岩石的非线弹性滞后特性。卸载阶段,应变相位滞后于应力相位,加载阶段,应变相位可能滞后、相等或超前于应力相位。研究结果表明,加卸载中阻尼效应的差异引起变形曲线的畸形,变形-时间曲线变成一条上宽下窄的非正弦曲线,而塑性变形的累积使平均应变水平线逐渐上移,因此出现应变相位超前于应力相位的现象。基于应变相位与应力相位的关系,探讨滞回圈可能存在的形态,若应变相位始终滞后于应力相位,滞回圈呈椭圆形;若加载段中应变相位超前于应力相位,则呈新月形;若既有滞后又有相等和超前的情形,则呈长茄形。将岩石视为黏弹塑性材料,讨论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的计算方法,给出两者的修正计算式。利用试验数据分析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动弹性模量的演化与应力水平密切相关,成线性或倒S型发展规律;而阻尼比则取决于动弹性模量以及滞回圈面积的大小,演化曲线呈U形或L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循环加载 滞后效应 动弹性模量 阻尼比
下载PDF
理想斯特林热机循环原理及其效率的计算和实际工作效率的简单讨论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雨青 《物理与工程》 2015年第1期49-52,共4页
本文首先从热机效率的基本公式出发,阐述理想斯特林热机的工作原理,从中看到斯特林热机独特的工程设计对效率计算的影响,使其效率达到理想卡诺循环效率;其次给出实际斯特林热机工作时的热损耗的来源分析;最后结合有关论文的结论,给出工... 本文首先从热机效率的基本公式出发,阐述理想斯特林热机的工作原理,从中看到斯特林热机独特的工程设计对效率计算的影响,使其效率达到理想卡诺循环效率;其次给出实际斯特林热机工作时的热损耗的来源分析;最后结合有关论文的结论,给出工质为范德瓦耳斯气体时的效率与体积比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效率 理想斯特林循环 回热器 热损 范德瓦耳斯 体积比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胶凝砂砾石材料的滞后及阻尼效应 被引量:9
3
作者 黄虎 黄凯 +1 位作者 张献才 韩立炜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9-748,共10页
为探求胶凝砂砾石(CSG)材料在动荷载下的力学特性,通过大型动三轴仪进行了等幅循环加载试验,分析了CSG材料的非线性滞后特性和阻尼比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加卸载过程中阻尼效应的差异引起了应力-应变曲线的不同步,在加载阶段,应变相位... 为探求胶凝砂砾石(CSG)材料在动荷载下的力学特性,通过大型动三轴仪进行了等幅循环加载试验,分析了CSG材料的非线性滞后特性和阻尼比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加卸载过程中阻尼效应的差异引起了应力-应变曲线的不同步,在加载阶段,应变相位可能超前于或滞后于应力相位,两者相位差与循环次数有关;卸载阶段的应变相位始终滞后于应力相位;整个循环过程始终存在残余变形,从而使滞回环表现为下部不闭合的新月形;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应变相位滞后于应力相位的程度和残余变形均呈大—小—大的趋势.基于新月形滞回环不闭合的特点,根据能量原理讨论了阻尼比的计算方法和演化规律,发现阻尼比的大小取决于残余变形和滞回环面积的大小,演化曲线呈U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凝砂砾石材料 循环荷载 滞回环 滞后效应 耗散能 阻尼比
下载PDF
动弹模量阻尼比测试技术与归一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黄斌 傅旭东 +1 位作者 张本蛟 邱子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9-666,共8页
动弹模量与阻尼比是土动力分析最基本的力学参数,一般通过较小应变范围的动三轴试验得到,测试技术的可靠性与试验参数求取的准确性是进行抗震安全性评估的关键。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比较了力与位移传感器内置与外置、不同相对位置等因... 动弹模量与阻尼比是土动力分析最基本的力学参数,一般通过较小应变范围的动三轴试验得到,测试技术的可靠性与试验参数求取的准确性是进行抗震安全性评估的关键。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比较了力与位移传感器内置与外置、不同相对位置等因素对滞回圈、动弹模量与阻尼比的影响,提出了针对存在残余变形的不闭合滞回圈的动弹模量与阻尼比的计算方法,比较了频率、围压、固结比等因素对试验成果的影响规律及特征,并在Janbu公式中引入固结比的幂函数影响因子,对不同围压、不同固结比下的动弹模量阻尼比进行了归一化特性研究。研究成果有利于提高国内科研机构在土动力参数测试方面的能力,对抗震工程与科研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弹模量 阻尼比 滞回圈 围压 固结比 归一化
下载PDF
HSRC框架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冯宏 李立仁 陈永庆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5-712,共8页
为了研究HSRC(high-strength reinforced concrete)框架柱的抗震性能,对19根HSRC框架柱采用低周反复加载方法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了HSRC框架柱在压弯剪共同作用下的破坏特征和抗震性能;分析了含钢量、轴压比、配箍率、剪跨比以及混凝... 为了研究HSRC(high-strength reinforced concrete)框架柱的抗震性能,对19根HSRC框架柱采用低周反复加载方法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了HSRC框架柱在压弯剪共同作用下的破坏特征和抗震性能;分析了含钢量、轴压比、配箍率、剪跨比以及混凝土强度对HSRC框架柱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RC框架柱相比,HSRC框架柱极限承载力与延性显著提高,抗震性能明显改善;在压弯剪共同作用下,含钢量、剪跨比、混凝土强度对HSRC框架柱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轴压比、体积配箍率对HSRC框架柱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小;剪跨比大于等于3的HSRC框架柱的经济合理参数为:含钢量3.5%-4.5%;设计轴压比0.45-0.60;体积配箍率0.8%-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RC框架柱 低周反复加载 滞回曲线 骨架曲线 延性比 抗震性能
下载PDF
微型土压力传感器标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李连祥 符庆宏 张海平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1-737,共7页
离心模型试验常用微型土压力传感器测量地基或土与结构接触边界上的土压力。传感器使用之前应进行标定。传统的液标或气标方法不能准确反映传感器埋置过程对土体的扰动或传感器周围人为土拱边界条件形成,导致测试结果不甚理想。故针对... 离心模型试验常用微型土压力传感器测量地基或土与结构接触边界上的土压力。传感器使用之前应进行标定。传统的液标或气标方法不能准确反映传感器埋置过程对土体的扰动或传感器周围人为土拱边界条件形成,导致测试结果不甚理想。故针对试验条件,设计制作一套标定微型土压力传感器的方法和装置,以水、粉质黏土和福建标准砂为标定介质,考虑有无刚性靠背两种工作状态对多个传感器进行室内标定,得到标定系数。结果表明:水标未出现卸载滞后,砂标和土标均出现卸载滞后,且表现为非线性;引入滞后比R评价微型土压力传感器的滞后性,认为标定介质和传感器类型是影响滞后比的两个主要因素;传感器自身材料特性和几何特性、地基土的制备和传感器放置、加载预压和加卸载循环等对土体密实度、土体强度等的改变、工作介质和状态等对标定结果有影响。建议尽量模拟试验工作介质和工作状态,逐个标定传感器,以得到更准确的土压力测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土压力传感器 标定方法 滞后比 标定系数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三轴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砂岩能量和孔隙演化
7
作者 刘腾龙 毕靖 +2 位作者 王超林 党爽 沈明轩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4-195,共12页
【目的】为了对考虑复杂应力环境下的岩土工程破坏特征演化及稳定性加固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砂岩进行循环加卸载试验,基于宏观三轴压缩试验和微观核磁共振试验研究砂岩能量和孔隙演化规律。【结果】结果显示:砂岩在三轴循环加卸载... 【目的】为了对考虑复杂应力环境下的岩土工程破坏特征演化及稳定性加固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砂岩进行循环加卸载试验,基于宏观三轴压缩试验和微观核磁共振试验研究砂岩能量和孔隙演化规律。【结果】结果显示:砂岩在三轴循环加卸载下偏应力-应变曲线出现了明显的滞回环,试样峰值强度与围压成正相关关系,并且试件延性破坏程度随初始围压增加而增强;基于能量密度准则,径向能量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耗散能均在最后一个阶段明显增加,且径向总能量和径向弹性应变能差距变大;基于核磁共振理论,发现试件T_2谱和核磁成像灰度值变化规律一致。【结论】结果表明:从滞回环和能量密度准则揭示了岩石在试验过程中的能量损耗特征和岩石的破坏是因为岩石储存弹性应变能的能力达到极限导致能量的急剧释放;从微观核磁共振成像结合试件宏观破坏特征分析,两者在破坏形态上高度一致,增加初始围压可以提高试件循环次数从而致使试件峰值强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应力-应变曲线 滞回环 能量密度 耗散比 核磁成像 T_(2)谱 破坏形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矩形波激励对纳米晶合金高频磁化过程的微观影响机理
8
作者 王怡凡 邹亮 +2 位作者 张黎 李永建 孙秋霞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59-3269,共11页
高频变压器工作时会面临占空比变化的激励情况,由于存在磁弛豫现象,矩形波占空比能通过改变铁心用材料纳米晶合金磁化时间,影响高频变压器能否达到饱和工作点。建立纳米晶合金微磁学模型,对该模型分别施加不同占空比D的矩形波激励,并定... 高频变压器工作时会面临占空比变化的激励情况,由于存在磁弛豫现象,矩形波占空比能通过改变铁心用材料纳米晶合金磁化时间,影响高频变压器能否达到饱和工作点。建立纳米晶合金微磁学模型,对该模型分别施加不同占空比D的矩形波激励,并定义了磁化速率v,从磁滞损耗P_(v)、v及磁矩偏转角速度ω三方面分析D对磁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D=0.5时P_(v)最小,增大或减小D,都会导致P_(v)的增加,且满足两组不同占空比和为1的矩形波激励下,材料产生的P_(v)相同。若激励磁场处在上升沿,D=0.1时的v与ω最小,D=0.9时的v与ω最大;若处在下降沿,D=0.9时的v与ω最小,D=0.1时的v与ω最大。D会影响材料磁化时间,由于磁弛豫现象,改变磁化时间可决定材料能否达到饱和磁化状态,因此存在一个临界状态,该文将其定义为临界占空比D_(c)。结果表明,当D<0.5时D_(c1)的范围应处在0.2~0.21,D>0.5时D_(c2)的范围应处在0.8~0.81,为不同工况下高频变压器工作点的选取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合金 微磁学 磁矩偏转 磁滞损耗 占空比 矩形波
下载PDF
大应变作用下含水率对非饱和砂土动力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海东 陈曦 +1 位作者 李建文 刘方成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3-199,共7页
本文利用WF循环单剪试验系统,完成大应变下,不同含水率和不同正应力下非饱和砂土的循环剪切试验,并分析了不同正应力条件下,含水率对非饱和砂土动力特性影响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剪应变γ≥2%,含水率对非饱和砂土动力特性的影响显著:(1... 本文利用WF循环单剪试验系统,完成大应变下,不同含水率和不同正应力下非饱和砂土的循环剪切试验,并分析了不同正应力条件下,含水率对非饱和砂土动力特性影响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剪应变γ≥2%,含水率对非饱和砂土动力特性的影响显著:(1)含水率对非饱和砂土滞回曲线的影响存在临界含水率,无论正应力大小,低于临界含水率时,滞回曲线相差不大,而高于临界含水率时,滞回曲线随含水率的增大迅速衰减;(2)峰值剪应力随含水率的变化存在相同的临界含水率,无论正应力大小,当含水率低于临界含水率时,峰值剪应力随含水率增大变化较小,而当含水率高于临界含水率时,峰值剪应力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小,且正应力越大衰减得越明显;(3)阻尼比随含水率的变化也存在临界含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砂土 含水率 滞回曲线 阻尼比 滞回耗能
下载PDF
饱水和天然状态下页岩滞后效应及阻尼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蒋长宝 魏财 +3 位作者 段敏克 陈昱霏 余塘 李政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99-1808,共10页
运用RLW-2000型微机伺服岩石三轴试验机,对饱水状态和天然状态页岩在不同围压下进行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分析了两种含水状态页岩的力学特性和滞后效应,并基于能量原理讨论了阻尼比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循环次数增加,累积残余应变... 运用RLW-2000型微机伺服岩石三轴试验机,对饱水状态和天然状态页岩在不同围压下进行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分析了两种含水状态页岩的力学特性和滞后效应,并基于能量原理讨论了阻尼比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循环次数增加,累积残余应变逐渐增加,相对残余应变先降低,后趋于稳定区域,直至破坏前急剧增加;饱水页岩的加卸载变形模量均比天然页岩小,加载变形模量整体比卸载变形模量小;在加载和卸载阶段,均出现应变始终滞后于应力的现象;饱水页岩的滞后效应比天然页岩更明显。提出了考虑滞后效应的能量计算方法,较以往能量计算的误差更小。最后基于能量原理对阻尼比的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发现饱水页岩的阻尼比比天然页岩大。阻尼比的变化较好地反映了页岩损伤机制,可作为预判页岩失稳破坏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力学特性 滞后效应 能量 阻尼比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cyclic deformation properties of saturated Fujian sand at different loading frequencies
11
作者 Chong Yue Ke Liang +1 位作者 Chengshun Xu Xiuli Du 《Underground Space》 SCIE EI CSCD 2023年第6期150-165,共16页
In this study,a series of undrained cyclic torsional shear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yclic loading frequency f on the pre-liquefaction(shearing contractive(SC)period and initial shearing dilat... In this study,a series of undrained cyclic torsional shear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yclic loading frequency f on the pre-liquefaction(shearing contractive(SC)period and initial shearing dilative(ISD)period)and post-liquefaction(late shearing dilative(LSD)period)deformation properties of saturated Fujian sand.The secant shear modulus G and damping ratioλin the entire cyclic loading process,and the unloading tangent shear modulus G_(L1)and flow deformation tangent shear modulus GL2 in the ISD and LSD periods were adopted to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 the evolution of hysteresis loop with an increase in shear strain amplitude ca.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f on G of saturated Fujian sand in the SC period is not apparent.However,all the G-γ_(a),G_(L1)-γ_(a),and GL2-ca curves in the ISD and LSD periods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with an increase in f.This study also proposes a modified method for calculatingλto compensate for the analytical error caused by the non-closure of hysteresis loop.Compared with the classical curves that mainly applied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theλfirst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γa.Furthermore,theλevaluated by the modified method is approximately 10%–15%more than theλevaluated by the traditional method when theλreaches its peak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 liquefaction Cyclic loading frequency hysteresis loop shape Shear modulus Damping ratio
原文传递
环形剪切开孔软钢阻尼器的设计及力学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磊 杨明飞 +1 位作者 陈宜网 沙志平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108,共8页
为了改善矩形剪切钢板阻尼器在剪力作用下塑性分布不均且容易出现四周应力集中现象,提出了一种环形剪切开孔软钢阻尼器。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该阻尼器的数值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力学分析。分析过程中分别考虑了钢板厚度、开孔数量和孔径... 为了改善矩形剪切钢板阻尼器在剪力作用下塑性分布不均且容易出现四周应力集中现象,提出了一种环形剪切开孔软钢阻尼器。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该阻尼器的数值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力学分析。分析过程中分别考虑了钢板厚度、开孔数量和孔径大小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环形剪切开孔软钢阻尼器屈服位移较小,滞回曲线饱满且稳定,耗能能力强。阻尼器的初始刚度、最大恢复力及等效粘滞阻尼系数随着钢板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开孔率不超过18%时,其初始刚度、最大恢复力及等效粘滞阻尼系数随着开孔数量和孔径大小的增加变化不大,说明阻尼器设计较为合理。最后,通过分析给出了该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并利用数值分析结果进行验证,显示其吻合度较高,能准确地描述该阻尼器的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剪切 软钢阻尼器 滞回曲线 开孔率 恢复力模型
下载PDF
升降热流条件下的脉动热管性能
13
作者 余俊声 朱晔 +4 位作者 李乾坤 徐士轩 张昕阳 汪城 屈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78-1186,共9页
作为一种高效的传热元件,脉动热管由于其结构柔韧性,在微小空间和复杂形状中的热管理和设备散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脉动热管的热性能对于设备效率和安全性有重要的影响,而操作条件和运行模式对热管性能的改善有显著作用。本文针对脉动... 作为一种高效的传热元件,脉动热管由于其结构柔韧性,在微小空间和复杂形状中的热管理和设备散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脉动热管的热性能对于设备效率和安全性有重要的影响,而操作条件和运行模式对热管性能的改善有显著作用。本文针对脉动热管在升降热流条件下的性能进行实验测试,采用水为工质,30%~40%充液率,结果表明,热管在低热流、弱冷却条件下易于遭受启动失败和热失控的风险;在升降热流条件下,脉动热管的热阻在启动前后的变化趋势存在反向规律。由于热管在启动前后的工质状态不同,热流升降对于工质状态变化的影响受限于热惰性和迟滞现象,继而导致热阻变化规律的差异。热管负荷相同,若热管未启动,上升段热阻低于下降段;当热管启动运行时,下降段热阻低于上升段;热管负荷越远离启动临界值,升降热流条件下的热阻差异越小。相较于低充液率,热管在高充液率时的热阻反向规律更显著;热管在自然冷却时的热阻反向规律更显著于强制冷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热管 升降热流 热阻 迟滞圈 充液率
下载PDF
Effect of triple-phase contact line on contact angle hysteresis 被引量:4
14
作者 YU Yang WU Qun +1 位作者 ZHANG Kai JI BaoHua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2年第6期1045-1050,共6页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triple-phase contact line has critical effect on the contact angle hysteresis of surfaces.In this study,patterned surfaces with various surface structures of different area fractions...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triple-phase contact line has critical effect on the contact angle hysteresis of surfaces.In this study,patterned surfaces with various surface structures of different area fractions were prepared by electron etching on a silicon wafer.The advancing angle,receding angle and hysteresis angle of these surfaces were measured.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while the geometry of microstructure and contact line have a minor effect on the advancing angle,they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receding angle and thus the hysteresis angle.We have shown that the effect of microstructure and the contact line can be described by a quantitative parameter termed the triple-phase line ratio.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act angle hysteresis receding angle surface microstructure area fraction contact line ratio WETTING
原文传递
叶片缘板阻尼器切向接触刚度及其微滑动摩擦建模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杨雄 蒋向华 王延荣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54-1360,共7页
为有效解决叶片缘板阻尼器的微滑动摩擦建模问题,针对带圆角的平板接触模型,推导得到了阻尼器切向接触刚度的解析表达式,包括初始切向接触刚度和微滑动阶段平均切向接触刚度,并将其与平面应变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为有效解决叶片缘板阻尼器的微滑动摩擦建模问题,针对带圆角的平板接触模型,推导得到了阻尼器切向接触刚度的解析表达式,包括初始切向接触刚度和微滑动阶段平均切向接触刚度,并将其与平面应变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初始切向接触刚度的值仅与接触体的材料属性、阻尼器轴向长度与接触区半宽度的比值有关,平均切向接触刚度还与接触面的压力分布有关;利用有限元法计算得到的切向接触刚度值与理论解之间的计算误差与文献中有限元解的误差相比减小约7.1%。基于切向接触刚度的理论分析结果,发展了一种微滑动摩擦模型,给出了模型中实验系数λ的解析表达式,对于本文研究的带圆角平板接触模型,λ的值通常在1.00~1.15。将所发展的微滑动摩擦模型用于B-G型缘板阻尼器减振特性分析中,并与宏滑动摩擦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发展的微滑动摩擦模型可以用来计算阻尼器接触面发生微滑动时所能提供的阻尼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摩擦 微滑动 切向接触刚度 迟滞环 阻尼比
下载PDF
砂-锯末混合模型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雪菊 潘旦光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37-742,共6页
为研究砂-锯末混合模型土的动力参数规律特性,采用动三轴试验,研究了此类土的滞回圈特性以及其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随循环加载次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分级循环加载过程中,随着荷载级别的增加,滞回圈的面积逐渐增大,形状从柳叶形... 为研究砂-锯末混合模型土的动力参数规律特性,采用动三轴试验,研究了此类土的滞回圈特性以及其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随循环加载次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分级循环加载过程中,随着荷载级别的增加,滞回圈的面积逐渐增大,形状从柳叶形向新月形发展;模型土的动剪切模量在各循环下基本为常量而阻尼比呈上下波动;而随荷载级别的增大,动剪切模量均值减小,阻尼比均值增大;与一般砂土相比,模型土的动力参数曲线分布形态类似,但动剪切模量比更小,阻尼比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土 动三轴试验 滞回圈 动剪切模量 阻尼比
下载PDF
钢管橡胶混凝土柱滞回性能数值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冉 宋传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47-1351,共5页
为研究橡胶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力学性能,得到钢管橡胶混凝土在单轴受压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采用位移加载控制方式获取了不同配合比相应的应力和应变数据,并采用ABAQUS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验证,计算分析了不同长细比参数控制... 为研究橡胶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力学性能,得到钢管橡胶混凝土在单轴受压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采用位移加载控制方式获取了不同配合比相应的应力和应变数据,并采用ABAQUS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验证,计算分析了不同长细比参数控制下普通钢管混凝土柱和钢管橡胶混凝土柱的滞回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橡胶钢管混凝土柱虽然具有良好的变形性能,但由于其承载力大幅下降,橡胶钢管混凝土柱的耗能性能低于普通钢管混凝土柱.钢管橡胶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评价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橡胶混凝土 滞回性能 长细比 混凝土损伤模型 ABAQUS
下载PDF
尼龙织物叠层橡胶支座压缩与压剪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宜峰 张琰 +1 位作者 李爱群 徐泓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50-156,共7页
为了进一步将隔震技术推广应用于低矮村镇建筑,设计制作了一种低成本尼龙织物叠层橡胶支座,并对其进行了竖向压缩与压剪试验。结果表明:支座的竖向刚度较叠层钢板橡胶支座明显偏小,但其竖向阻尼比可达7%;支座压剪滞回曲线饱满,残余位移... 为了进一步将隔震技术推广应用于低矮村镇建筑,设计制作了一种低成本尼龙织物叠层橡胶支座,并对其进行了竖向压缩与压剪试验。结果表明:支座的竖向刚度较叠层钢板橡胶支座明显偏小,但其竖向阻尼比可达7%;支座压剪滞回曲线饱满,残余位移小;当剪应变较小时,支座因“翻滚”卷曲使其等效水平剪切刚度减小,但在大剪应变时,因橡胶材料硬化以及支座“全翻滚”变形,支座切线刚度明显增加;当支座在剪应变为300%时性能未见明显退化,但侧面出现小裂纹;随着剪应变增加,支座等效阻尼比在9%~13%当内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以上结果可为此类支座的进一步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织物叠层橡胶支座 压缩试验 压剪试验 滞回曲线 阻尼比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箱型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方志 王飞 +1 位作者 殷新锋 王诚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19,共8页
以配箍率和水平荷载加载角度为试验参数,通过对6个钢筋混凝土箱型墩试件施加常轴力以及水平反复荷载,研究水平荷载作用方向和配箍率对钢筋混凝土箱型墩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各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荷载退化曲线和刚度退化曲线等... 以配箍率和水平荷载加载角度为试验参数,通过对6个钢筋混凝土箱型墩试件施加常轴力以及水平反复荷载,研究水平荷载作用方向和配箍率对钢筋混凝土箱型墩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各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荷载退化曲线和刚度退化曲线等方面的特征,并得出了各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和耗能系数。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箱型墩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水平荷载加载方向角和配箍率是影响箱型墩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箱型桥墩 抗震性能 滞回曲线 配箍率 水平荷载
原文传递
Bending Hysteresis of Twill Woven Fabrics in Various Directions
20
作者 卢咏敏 胡金莲 卢明德 《Journal of China Textile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1999年第3期37-41,共5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bending hysteresis of twill woven fabrics in various directions. In this research, existing models for the prediction of bending rigidity of woven fabrics are applied to bending hysteresi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bending hysteresis of twill woven fabrics in various directions. In this research, existing models for the prediction of bending rigidity of woven fabrics are applied to bending hysteresis. Wide range of cotton twill woven fabrics is examined by comparing the theoretical data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indicated that Peirce’s, Shinohara et al’s and Cooper’s models can be applied to the prediction of bending hysteresis of twill woven fabrics. Besides,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ratio V, introduced by Cooper, of a cotton twill fabric is found to have the range between 0.8 and 1.4. The general shape of the polar diagram of bending hysteresis along the weft direction is spreading outwards with the increase in ratio V from the range 0.8 to 1. However, the general shape of bending hysteresis will collapse around the weft direction when ratio V is increased from 1 and 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DING hysteresis POLAR DIAGRAM ratio V.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