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1篇文章
< 1 2 1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介入治疗后血清缺氧诱导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变化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2
1
作者 管清龙 纪卫政 +1 位作者 任伟新 顾俊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讨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后血清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1月对60例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另选20名正常人作... 目的探讨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后血清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1月对60例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另选2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术前、术后血清HIF-1a VEGF含量。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KPS评分、Child-Pugh分级、门脉癌栓、血管侵犯及BCLC分期等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采用Kanplan-Meier法分析术后血清中HIF-1a VEGF含量变化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60例患者TACE术前HIF-1a和VEGF含量分别为(175.7±62.2)pg/ml和(346.6±134.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1±5.07)pg/ml和(49.9±11.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第1天血清HIF-1a含量明显高于术前[(603.1±166.6)pg/ml比(175.7±62.2)pg/ml,P<0.01]。VEGF含量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血清HIF-1a、VEGF含量分别为(210.7±61.5)pg/ml和(300.1±82.6)pg/ml,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1个月下降更明显[分别为(146.8±50.6)pg/ml和(244.8±54.5)pg/ml,P<0.001)]。Cox回归分析证实KPS评分、Child-Pugh分级、门脉癌栓、肝内外转移、血管侵犯等因素中,回归系数对风险度有重要相关性。Kanplan-Meier分析显示,术后血清HIF-1a、VEGF含量高低对评估预后有指导意义。结论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后血清HIF-1a和VEGF含量变化对预后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氧诱导因子-1a
下载PDF
川芎嗪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HIF-1、VEGF的影响 被引量:33
2
作者 汪怿 徐洁慧 李韧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393-1395,共3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HI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NPDR患者(120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60只眼)和试验组30例(60只眼)。对照组予以调... 目的观察川芎嗪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HI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NPDR患者(120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60只眼)和试验组30例(60只眼)。对照组予以调节血糖、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0.24 g+0.9%氯化钠250 m L静脉滴注qd。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血清HIF-1、VEGF的表达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67%显著优于对照组83.33%(P<0.05)。试验组患者血清HIF-1、VEGF的表达(25.26±10.14),(88.36±16.54)ng·L-1明显低于对照组(37.59±10.26),(102.40±21.35)ng·L-1(P<0.0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川芎嗪对NPDR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HIF-1、VE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疗效 低氧诱导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HIF-1α induces VE-cadherin expression and modulates vasculogenic mimicry in esophageal carcinoma cells 被引量:28
3
作者 Na-Na Tang Hong Zhu +7 位作者 Hong-Jie Zhang Wei-Feng Zhang Hai-Lin Jin Lu Wang Pin Wang Gui-Jun He Bo Hao Rui-Hua Sh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47期17894-17904,共11页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HIF)-1&#x003b1; modulates vasculogenic mimicry (VM) by upregulating VE-cadherin expression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关键词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1 VE-CADHERIN RNA interference Vasculogenic mimicry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1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宋建瑞 卫立辛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636-639,共4页
目的:总结低氧诱导因子-1(HIF-1)与细胞凋亡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探讨HIF-1在肿瘤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edline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低氧诱导因子-1、凋亡和肿瘤"等为关键词,检索2000-2008年的相关文... 目的:总结低氧诱导因子-1(HIF-1)与细胞凋亡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探讨HIF-1在肿瘤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edline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低氧诱导因子-1、凋亡和肿瘤"等为关键词,检索2000-2008年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文献378条。纳入标准:1)HIF-1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2)HIF-1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3)HIF-1影响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根据纳入标准,精选分析36篇文献。结果:HIF-1可以通过调控下游目的基因的表达影响细胞凋亡,在不同条件下发挥促进或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但是HIF-1在哪种条件下促进或抑制细胞凋亡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结论:虽然HIF-1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但两者关系还不太确切,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 细胞凋亡 靶基因 肿瘤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调控 被引量:12
5
作者 杜可明 陈国强 陈竺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98-1102,共5页
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factor-1,HIF-1)是调节氧稳态的核心转录因子,在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肿瘤形成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由α、β两个亚基组成的异二聚体,其活性主要由HIF-1α亚基来决定,而α亚... 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factor-1,HIF-1)是调节氧稳态的核心转录因子,在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肿瘤形成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由α、β两个亚基组成的异二聚体,其活性主要由HIF-1α亚基来决定,而α亚基的DNA结合活性和转录活性又受到严格调控。这些调控因素除氧浓度外,还包括其它刺激物如金属离子、NO、活性氧和生长因子等。本文概述HIF-1α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 基因调控 信号传导
下载PDF
HIF-1α和VEGF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16
6
作者 邱亚双 周慧芳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89-393,共5页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程度及其与喉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HIF-1α及VEG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为喉癌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喉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程度及其与喉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HIF-1α及VEG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为喉癌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喉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试验分组:60例喉癌标本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及VEGF表达情况,并用CD105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60例喉癌组织中,HIF-1α、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67%(43/60)、65.00%(39/60),MVD平均值为33.82±10.15;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IF-1α、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2/20)、20%(4/20),MVD平均值为21.48±6.84。喉癌组织中HIF-1α、VEGF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喉组织。HIF-1α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HIF-1α与VEGF表达一致符合率为56.67%(34/60),两者表达呈明显正相关。HIF-1α、VEGF均阳性的喉癌组织MVD高于两者均为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喉癌组织中存在HIF-1α蛋白及VEGF的过表达,HIF-1α、VEGF与MVD在喉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协同促进肿瘤新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血管形成 缺氧诱导因子-1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电针干预脊髓损伤大鼠受损节段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鸿升 魏卫兵 +3 位作者 周宾宾 崔俊武 李振兴 王永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01-1707,共7页
背景:作者发现,中医“痿病”从气血论治理论与脊髓损伤神经修复的关键环节在于改善组织血氧微环境有着惊人的相似,提出假设:电针刺激可通过干预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转导,改善脊髓血氧微环境从而促进神经再生。目的:... 背景:作者发现,中医“痿病”从气血论治理论与脊髓损伤神经修复的关键环节在于改善组织血氧微环境有着惊人的相似,提出假设:电针刺激可通过干预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转导,改善脊髓血氧微环境从而促进神经再生。目的:探讨电针干预对脊髓损伤大鼠受损节段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120只SD雌性大鼠以微型血管夹夹闭脊髓,保持夹闭状态20 s制作脊髓夹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即阿是穴电针组、足阳明胃经电针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40只。电针组造模后第3天开始接受每日1次的电针治疗,阿是穴电针组选择2个阿是穴、足阳明胃经电针组选择双侧伏兔、足三里穴,每周5次。于干预后1,2,3,4,5周对大鼠进行BBB评分之后分别取出损伤的脊髓组织标本,行病理组织观察,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Western blot检测损伤脊髓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实验方案经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712001)。结果与结论:①阿是穴电针组及足阳明胃经电针组大鼠的下肢功能评分、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未经电针干预的对照组;②随着干预时间的推移阿是穴电针组及足阳明胃经电针组的神经元数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③结果说明,电针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下肢功能评分、增加神经元的数量、上调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mRNA及蛋白表达,从而有效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脊髓损伤 大鼠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阿是穴 足阳明胃经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与肿瘤细胞凋亡及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玉梅 陈永强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948-950,954,共4页
目的:综述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与肿瘤细胞凋亡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以缺氧诱导因子-1、细胞凋亡以及血管生成为检索关键词,运用重庆维普、elsevier和pubmed central中英文全文数据库,对2004~2007年发... 目的:综述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与肿瘤细胞凋亡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以缺氧诱导因子-1、细胞凋亡以及血管生成为检索关键词,运用重庆维普、elsevier和pubmed central中英文全文数据库,对2004~2007年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共收集相关文献143篇,通过查找全文,排除重复或类似的研究文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重点文献48篇,最后纳入分析的文献25篇。结果:HIF-1在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通过调节不同靶基因的转录活性,发挥促凋亡与抗凋亡的双重作用;同时具有生物学和临床价值,其过度表达与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刺激血管生成和不良预后有关。结论:鉴于HIF-1与肿瘤细胞凋亡及血管生成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和开发以HIF-1为靶点的抗癌作用强、毒副反应小的抗肿瘤新药将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缺氧诱导因子-1 细胞凋亡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综述文献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妊娠后胎盘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及内皮素-1的表达及与妊娠结局关系 被引量:14
9
作者 杨晓菊 孙玲玲 +2 位作者 张萌 万欣 徐金娥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lα,HIF-1α)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妊娠后胎盘中的表达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DM妊娠患者24例(DM+妊娠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lα,HIF-1α)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妊娠后胎盘中的表达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DM妊娠患者24例(DM+妊娠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38例(GDM组)以及正常孕妇35例(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游离雌三醇(free estriol,FE3)和人胎盘泌乳素(human placental lactogen,hPL)水平判断胎盘功能,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HIF-1α、ET-1蛋白在胎盘中的表达,比较各组检测指标差异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分析DM患者妊娠后血清FE3、hPL水平与胎盘HIF-lα、ET-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DM+妊娠组及GDM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DM+妊娠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高于GDM组,DM+妊娠组胎盘功能低于对照组和GDM组(P<0.05);3组胎盘均有HIF-1α和ET-1蛋白表达,DM+妊娠组、GDM组HIF-1α蛋白表达明显增强,DM+妊娠组ET-1表达明显增强;DM+妊娠组HIF-1α、ET-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3.3%、87.5%,GDM组为73.6%、31.6%,对照组为22.9%、17.1%;DM+妊娠组FE3、hPL水平与其胎盘HIF-1α、ET-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79/0.83;r=0.86/0.88,P<0.05)。结论 DM患者妊娠后胎盘HIF-1α、ET-1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胎盘功能损害有关,对妊娠结局可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糖尿病 胎盘 缺氧诱导因子-1Α 内皮素-1
原文传递
Association of HIF-1αexpression and cell apoptosis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the rat 被引量:10
10
作者 于如同 高立达 +2 位作者 姜曙 官鹏 毛伯镛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1年第4期218-221,共4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of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IF-1α and apoptosis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ethods: Using experimen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the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of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IF-1α and apoptosis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ethods: Using experimen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the rats, the expression of HIF-1α was studi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cerebral tissue, apoptotic cell death was evaluated with TUNEL (transferase-mediated X-dUTP nick end labeling), and double-labeled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TUNEL method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F-1α and apoptosis. Results: There was remarkable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 of HIF-1α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and the control groups (P< 0.01),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the expression of HIF-1α at 48 hours was highest; the evidence of apoptotic cell death after experimen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was found by TUNEL; the apoptotic percentage increased or decreased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HIF-1α (r= 0.99).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econdary brain ischemia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apoptotic cell death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HIF-1α can prompt apoptotic cell death after experimen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in injuries APOPTOSIS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
原文传递
缺氧诱导因子-1在缺氧预处理心肌保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秀华 武旭东 +1 位作者 蔡莉蓉 刘凤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3-346,共4页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HIF-1)在缺氧预处理(HPC)心肌细胞保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模型上,观察HPC对于24h后心肌细胞H/R损伤的影响,以MTT法测定心肌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HIF-1)在缺氧预处理(HPC)心肌细胞保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模型上,观察HPC对于24h后心肌细胞H/R损伤的影响,以MTT法测定心肌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制备心肌细胞蛋白提取物,以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抗体测定HPC后不同时间ERK1/2活性,以聚丙烯酰胺电泳迁移实验观察HIF-1α磷酸化,并观察蛋白磷酸酶激动剂BDM和ERKs的上游激酶(MEK1/2)抑制剂PD98059对于HPC诱导的HIF-1α磷酸化以及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HPC可以提高心肌细胞H/R后存活率、减少LDH漏出,并激活ERK1/2,使HIF-1α发生磷酸化;蛋白磷酸酶激动剂BDM和ERKs的上游激酶MEK抑制剂PD98059可以消除HPC诱导的HIF-1α磷酸化和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结论:HPC可以提高乳鼠心肌细胞对于H/R的耐受性,其机制涉及ERKs介导的HIF-1α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预处理 心肌 缺氧诱导因子-1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小血管低氧诱导因子1α与其羟化酶表达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云荣 戴爱国 +1 位作者 胡瑞成 孔春初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34-238,I0003,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小动脉内低氧诱导因子α亚基(HIF-1α)及HIF脯氨酸羟化酶(PHD)、HIF抑制因子的表达,探讨其在肺血管重塑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因肺肿瘤行肺叶切除者,COPD组(12例),对照组(14例)。取2组患者的...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小动脉内低氧诱导因子α亚基(HIF-1α)及HIF脯氨酸羟化酶(PHD)、HIF抑制因子的表达,探讨其在肺血管重塑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因肺肿瘤行肺叶切除者,COPD组(12例),对照组(14例)。取2组患者的肺组织,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HIF-1α、PHD1、PHD2、PHD3、FIH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并计算肺小动脉管壁厚度(PAMT)及肺小动脉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的比值(WA%)。结果:①COPD组PAMT(40μm±5μm)、WA%(50%±9%)均较对照组(分别为(31μm±4μm,39%±6%)高(均P<0.01);②COPD组肺小血管HIF-1αmRNA和蛋白表达(吸光度(A)值)(0.230±0.036,0.275±0.039)较对照组(0.174±0.029,0.102±0.015)增强(均P<0.01),蛋白质表达增高更明显。COPD组肺小血管PHD1 mRNA表达(0.180±0.030)与对照组(0.191±0.029)比无明显改变(P>0.05)。COPD组PHD2、PHD3 mRNA表达(0.245±0.044,0.252±0.023)较对照组(0.182±0.028,0.127±0.017)明显增高(均P<0.01)。PHD1蛋白质表达(0.104±0.015)较对照组(0.209±0.023)降低(P<0.01)。PHD2蛋白质表达(0.274±0.044)较对照组(0.219±0.043)增高(P<0.01)。PHD3蛋白质表达(0.161±0.023)较对照组(0.146±0.021)略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FIHmRNA和蛋白质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相关分析表明HIF-1α蛋白质水平与WA%,PAMT及PHD2、PHD3 mRNA及PHD2蛋白质呈正相关,与PHD1蛋白质呈负相关。结论:PHDs可能通过调节HIF-1α表达参与COPD患者的肺血管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脯氨酰羟化酶 肺血管重塑
下载PDF
蝎毒多肽促进5-氟尿嘧啶抑制H22肝癌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隋文文 张维东 +4 位作者 武利存 王兆朋 张月英 王朝霞 贾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2-397,共6页
目的探讨蝎毒多肽增强5-氟尿嘧啶(5-Fu)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建立H22肝癌皮下荷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蝎毒多肽(20 mg/kg)组、5-Fu(20 mg/kg)组、联合组(5-Fu+蝎毒多肽),每组20只。绘制肿瘤体积增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免疫组... 目的探讨蝎毒多肽增强5-氟尿嘧啶(5-Fu)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建立H22肝癌皮下荷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蝎毒多肽(20 mg/kg)组、5-Fu(20 mg/kg)组、联合组(5-Fu+蝎毒多肽),每组20只。绘制肿瘤体积增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PTEN、PI3K、P-Akt、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PTEN、PI3K、P-Akt、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联合组、5-Fu组、蝎毒多肽组H22肝癌移植瘤的生长较模型组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联合组和5-Fu组瘤质量和肿瘤体积差异亦显著(P<0.05)。与荷瘤对照组相比,联合组明显下调PI3K、P-Akt、HIF-1α表达(P<0.01),上调PTEN表达(P<0.01),降低MVD(P<0.01)。结论蝎毒多肽可促进5-Fu抑制小鼠H22肝癌移植瘤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微环境中PI3K、P-Akt、HIF-1α的表达,上调PTEN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多肽 H22肝癌 缺氧诱导因子-1a 血管生成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与胰腺癌病理学特征及新生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玉军 纪祥瑞 《胰腺病学》 2003年第3期140-144,共5页
目的 研究胰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 - 1α(HIF- 1α)的表达与胰腺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以及 HIF- 1α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 7例胰腺癌和 10例正常... 目的 研究胰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 - 1α(HIF- 1α)的表达与胰腺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以及 HIF- 1α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 7例胰腺癌和 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 HIF- 1α和 VEGF蛋白的表达。同时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胰腺癌和正常胰腺组织中的微血管。结果  HIF- 1α和 VEGF蛋白在 4 7例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5 .3% (2 6 / 4 7)和 6 1.7% (2 9/ 4 7) ,而在 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均未见表达。胰腺癌组织 MVD为 37.6 1± 14 .3,正常胰腺组织为 7.5 5 ± 2 .4 ,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别 (t'=13.5 1,P<0 .0 0 1)。 HIF- 1α和 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及 MVD均与胰腺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χ2 =4 .32 ,6 .0 1,4 .75 ,4 .6 2 ;t=2 .38,3.92 ;P<0 .0 5 ) ,而与胰腺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和患者术后 1年生存率无关 (P>0 .0 5 )。HIF- 1α与 VEGF(r=0 .32 9,χ2 =5 .71;P<0 .0 5 )、HIF- 1α与 MVD(r=0 .5 94 ,t=4 .96 ;P<0 .0 0 1)及 VEGF与 MVD(r=0 .36 6 ,t=2 .6 4 ;P<0 .0 5 )间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 在缺氧状态下 ,胰腺癌组织中 HTF- 1α基因被激活 ,过量表达 HIF- 1α蛋白 ,并通过诱导 VE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表达 胰腺癌 病理学特征 新生血管生成
下载PDF
姜黄素对缺氧HepG2细胞中HIF-1α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9
15
作者 侯伟 覃华 +4 位作者 刘爽 王颖 刘南植 赵秋 田德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2354-2358,共5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缺氧条件下人肝癌细胞HepG2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0、1、2、5、10μmol/L的姜黄素处理缺氧条件下的HepG2细胞6h后,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和RT-PCR检测HIF-1α的蛋白及mRNA...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缺氧条件下人肝癌细胞HepG2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0、1、2、5、10μmol/L的姜黄素处理缺氧条件下的HepG2细胞6h后,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和RT-PCR检测HIF-1α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0μmol/L,10μmol/L姜黄素,10μmol/L姜黄素+10μmol/LMG-132处理缺氧条件下的HepG2细胞6h后,用Western blot检测HIF-1α和VEGF的蛋白水平.结果:HepG2细胞经1、2、5、10μmol/L的姜黄素处理后,HIF-1α蛋白水平与对照组(0μmol/L姜黄素处理)比较明显降低(F=79.81,P<0.01),且降低程度随着姜黄素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变大,但各剂量组HIF-1α的mRN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可以逆转姜黄素所致的HepG2细胞内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抑制(F=68.47,83.79,均P<0.01).结论:姜黄素通过蛋白酶体途径,在转录后水平抑制缺氧HepG2细胞的HIF-1α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肝细胞癌 缺氧 缺氧诱导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缺氧激活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罗玲 高兴林 +5 位作者 李东风 罗少华 吴健 林琦 欧琼 岑瑞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902-3905,共4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与缺氧诱导因子-1(HIF-1)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激活情况。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轻中度OSAHS组(16例)、重度OSAHS组(14例)及对照组(30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及Western blo...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与缺氧诱导因子-1(HIF-1)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激活情况。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轻中度OSAHS组(16例)、重度OSAHS组(14例)及对照组(30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及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NF-κB、HIF-1m RNA水平和NF-κB、HIF-1蛋白水平。结果:重度OSAHS组NF-κBp65m RNA及NF-κBp65蛋白表达、HIF-1αm RNA及HIF-1α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轻中度OSAHS组(均P<0.01);NF-κBp65 m RNA及NF-κBp65蛋白表达轻中度OSAHS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068及0.254),轻中度OSAHS组HIF-1αm RN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HIF-1α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777)。NF-κBp65m RNA及HIF-1αm RNA的表达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正相关(r=0.493,P=0.006,r=0.508,P=0.004),与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 O2)呈负相关(r=-0.488,P=0.006,r=-0.46,P=0.011)。NF-κBp65蛋白表达与AHI呈正相关(r=0.669,P<0.001)。HIF-1α蛋白表达与AHI、氧减指数(ODI)呈正相关(r=0.645,P=0.001;r=0.480,P=0.018)。NF-κBp65m RNA与HIF-1αm RNA呈正相关(r=0.543,P=0.002),NF-κBp65、HIF-1α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716,P<0.001)。结论:OSAHS患者NF-κB及HIF-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出现上调,且患者病情越重上调越明显,表明OSAHS的发病与两者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缺氧诱导因子-1 核因子-ΚB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的表达与脑膜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9
17
作者 顾应江 夏祥国 +4 位作者 李定军 刘亮 江涌 包长顺 陈礼刚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6年第5期402-405,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HIF-1)的表达与脑膜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脑膜瘤和10例正常脑膜组织中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并用人原始造血细胞(CD34)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脑膜瘤和正常...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HIF-1)的表达与脑膜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脑膜瘤和10例正常脑膜组织中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并用人原始造血细胞(CD34)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脑膜瘤和正常脑膜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8例脑膜瘤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为79%,其中弱阳性(+),阳性(++),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1%,15%;MVD为6—55,x^-±s为28±11;正常脑膜中无HIF-1α表达,MVD为4±1,明显低于肿瘤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HIF-1α阴性(-)表达者,MVD为11±5;呈弱(+)、中(++)及强阳性(+++)表达者,MVD分别为23±10.36±13及47±15;HIF-1α阳性表达程度与MVD呈正相关(k=0.766,P〈0.01)。结论HIF-1的表达与脑膜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HIF-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调控血管生成的机制,可能为脑膜瘤的治疗开辟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缺氧诱导因子-1(HIF-1) 人原始造血细胞(CD34) 微血管密度(MVD)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生成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内质网应激和HIF-1对VEGF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静 朱鸿 施彩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0-243,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导致不可逆的失明,DR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和新生血管形成,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公认的最重要的眼内新生血管生长因子。近来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ERS)和低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导致不可逆的失明,DR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和新生血管形成,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公认的最重要的眼内新生血管生长因子。近来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ERS)和低氧诱导因子-1(HIF-1)能够调控VEGF的表达,共同促进DR的病程发展。该文就ERS和HIF-1对于VEGF的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内质网应激 低氧诱导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1与缺血性心肌损伤保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丁然然 哈艳平 +4 位作者 王振良 雷洪 申志华 郭峻莉 揭伟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447-1457,共11页
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是一个关键和特异的核转录因子,也是联系低氧、缺血损伤等病理现象的纽带。HIF-1通过作用于低氧反应元件在转录水平调控一系列低氧反应基因表达以介导细胞对低氧的应答,在缺血缺氧性... 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是一个关键和特异的核转录因子,也是联系低氧、缺血损伤等病理现象的纽带。HIF-1通过作用于低氧反应元件在转录水平调控一系列低氧反应基因表达以介导细胞对低氧的应答,在缺血缺氧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缺血性心肌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致死性疾病,HIF-1与缺血性心肌病的病理生理关系密切,在受损心肌的保护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HIF-1功能调节、在缺血性心肌损伤中的表达调控及参与心肌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展望了基于HIF-1靶点进行缺血性心肌病防治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 缺血性心肌病 心肌保护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HIF-1α和HK-Ⅱ及LDH-Ⅴ表达生物学意义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蒋晓忠 严律南 +5 位作者 孙广运 赵少勇 古吉敏 雷开键 朱勇 王昌松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44,48,共5页
目的:研究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及糖酵解相关基因己糖激酶-Ⅱ(HK-Ⅱ)、乳酸脱氢酶-Ⅴ(LDH-Ⅴ)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状态,并阐释三者对HC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行手术治疗的56例新鲜肝癌组织标本,通过免疫... 目的:研究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及糖酵解相关基因己糖激酶-Ⅱ(HK-Ⅱ)、乳酸脱氢酶-Ⅴ(LDH-Ⅴ)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状态,并阐释三者对HC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行手术治疗的56例新鲜肝癌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IF-1α、HK-Ⅱ和LDH-Ⅴ等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肝细胞癌组织中HIF-1α、HK-Ⅱ和LDH-Ⅴ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75.0%和67.9%。HIF-1α、HK-Ⅱ及LDH-Ⅴ三者的阳性表达均与HCC的有无肝硬化背景、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肝门淋巴结转移、有无门脉/胆道癌栓的形成、有无静脉侵袭及包膜完整与否等因素相关,P<0.05;而与HCC患者的性别、年龄、HBsAg阳性或阴性、血清AFP高低及癌灶的直径大小等指标无关,P>0.05。结论:HK-Ⅱ、LDH-Ⅴ基因与HIF-1α基因的同步表达在H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协调作用,共同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反映了HCC的生物学行为,可以将三者作为预测HCC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氧诱导因子-1 肝肿瘤 生物学 己糖激酶 乳酸脱氢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