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奈克拉单药或联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冯娟 原瑞凤 +7 位作者 唐海龙 白庆咸 杨岚 董红娟 梁蓉 张涛 顾宏涛 高广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0-966,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维奈克拉(VEN)的诱导治疗在初治不宜强化化疗及复发难治(R/R)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血液内科于2021年2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收治的使用含维奈克拉诱导治疗的初治不适合强化化... 目的:探讨基于维奈克拉(VEN)的诱导治疗在初治不宜强化化疗及复发难治(R/R)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血液内科于2021年2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收治的使用含维奈克拉诱导治疗的初治不适合强化化疗(初治虚弱组)及复发/难治性(R/R组)AML患者共51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诱导治疗缓解率(CR/CRi)、总体反应率(ORR)、微小残留病(MRD)、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初治虚弱组患者32例,中位年龄60(29-88)岁;R/R组患者19例,中位年龄49(22-92)岁。初治虚弱组和R/R组接受VEN治疗的中位疗程数均为2个。初治虚弱组及R/R组经1个疗程诱导治疗后CR/CRi率分别为65.6%和36.9%,ORR分别为81.3%和42.1%,经1-3个疗程治疗后累计CR/CRi率分别为71.9%和47.4%,达到CR/CRi患者的MRD转阴率分别为69.6%和33.3%。初治虚弱组及R/R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8(5-11)和3(1-5)个月,中位OS分别为13(6-20)和5(3-7)个月。两组达到CR/CRi的患者中位OS均显著优于未达到CR/CRi的患者(13 vs 4个月、OS未达到vs 4个月)。首次诱导治疗期间有3级以上粒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分别占96%、90.2%、84.3%,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有30例(58.8%)。最常见的非血液学AE为感染(12/51,23.5%),其次为胃肠道反应(6/51,11.8%)。结论:以VEN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在初治不宜强化化疗及R/R AML患者中诱导治疗反应率高,总体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及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维奈克拉 去甲基化药物 初治 复发难治
下载PDF
去甲基化药物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骨髓纤维化患者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祝坤 张婕 贡蓉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33-338,共6页
目的:探究去甲基化药物(hypomethylating agent,HMA)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伴或不伴骨髓纤维化(MF)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山西白求恩医院2017年1月—2023年9月收治的147例MDS患者,其中MF 0级患... 目的:探究去甲基化药物(hypomethylating agent,HMA)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伴或不伴骨髓纤维化(MF)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山西白求恩医院2017年1月—2023年9月收治的147例MDS患者,其中MF 0级患者50例,MF 1~3级患者97例。根据骨髓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将接受HMA单药治疗的患者分为2组,非纤维化组(MF 0级)27例,纤维化期组(MF 1~3级)59例;根据是否接受HMA单药治疗将MF 1~3级患者分为2组,支持治疗组30例,HMA单药治疗组59例。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液学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根据IPSS-R与IPSS-M的危险分层、WHO 2016分型、基因突变(TP53、ASXL1、U2AF1、DNMT3A、SF3B1、TET2、JAK2、RUNX1)以及治疗疗效。结果:非纤维化组与纤维化期组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根据IPSS-R与IPSS-M的危险分层以及基因突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血小板计数、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中74例患者进行了疗效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持治疗组与HMA单药治疗组的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中位OS、中位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根据IPSS-R及IPSS-M的危险分层、WHO 2016分型、基因突变(ASXL1、TET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S中骨髓纤维化与预后不良有关。接受HMA单药治疗并不能改善MDS伴骨髓纤维化患者的预后,并且接受HMA单药治疗并不能延长MDS伴骨髓纤维化患者的OS和P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基化药物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纤维化
原文传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低甲基化药物耐药的机制及其对策 被引量:5
3
作者 庞艳彬 范丽霞 +4 位作者 薛华 柳嘉 杜欣 化罗明 王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74-1578,共5页
目前低甲基化药物(HMA)广泛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治疗,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但耐药现象几乎普遍存在。本文重点阐述HMA的免疫机制以及去甲基化治疗后免疫检查点受体表达上调是形成继发耐药的潜在机制。加深对ICP在HMA... 目前低甲基化药物(HMA)广泛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治疗,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但耐药现象几乎普遍存在。本文重点阐述HMA的免疫机制以及去甲基化治疗后免疫检查点受体表达上调是形成继发耐药的潜在机制。加深对ICP在HMA耐药机制中的认识,为在MDS中引入免疫检查点阻滞治疗(CBT)提供理论基础。免疫检查点通路(ICP)在HMA耐药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CBT已是多种实体肿瘤的既定治疗方案,在部分血液肿瘤中也具有辅助治疗作用。CBT在MDS中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有待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结果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免疫检查点 耐药 低甲基化药物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淋巴细胞亚群与去甲基化药物治疗初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惠卉 余浩源 李德鹏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00-205,共6页
目的:探究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淋巴细胞亚群与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初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72例接受HMA单药治疗的MDS患者。根据首次入院时血常... 目的:探究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淋巴细胞亚群与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初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72例接受HMA单药治疗的MDS患者。根据首次入院时血常规结果计算得出LMR,并以中位数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LMR组(LMR≥4.80)36例和低LMR组(LMR<4.80)36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及CD8+T细胞比例),分析LMR与治疗3个疗程后的治疗有效率(ORR)及中位总生存期(OS)的关系;淋巴细胞亚群在HMA治疗前后的变化以及与OS的相关性。结果:高LMR组与低LMR组治疗3个疗程后的中位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3个疗程后LMR≥4.80是MDS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HMA治疗后CD8+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35)。结论:初发MDS患者LMR与HMA治疗MDS早期疗效及预后有关。患者首次入院的淋巴细胞亚群与HMA治疗MDS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去甲基化药物
原文传递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静钰 陈剑芳 +2 位作者 王世芳 郭巧花 马艳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6-482,共7页
目的:探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和去甲基化药物(HMA)的疗效。方法:对37例初诊CM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和HMA的疗效,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Cox... 目的:探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和去甲基化药物(HMA)的疗效。方法:对37例初诊CM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和HMA的疗效,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67岁,常见症状包括乏力、出血、血象异常、发热等,多数患者存在脾大。根据FAB分型,发育异常型CMML 6例,增殖型CMML 31例;根据WHO分型,CMML-08例,CMML-19例,CMML-220例。诊断时中位白细胞计数32.84×10^(9)/L,中位血红蛋白浓度(Hb)101 g/L,中位血小板计数65×10^(9)/L,中位单核细胞绝对值9.53×10^(9)/L,中位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11.29×10^(9)/L,中位乳酸脱氢酶(LDH)水平374 U/L。31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或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的患者中4例存在细胞遗传学异常,可分析结果的12例患者中11例存在基因突变,常见的有ASXL1、NRAS、TET2、SRSF2和RUNX1等。接受HMA治疗并可评估疗效的6例患者中2例达到完全缓解,1例达部分缓解,2例达临床获益,与非HMA治疗组相比总生存期(OS)无显著延长。单因素分析显示Hb<100 g/L、ANC≥12×10^(9)/L、LDH≥250 U/L、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5%与较差的OS显著相关,WHO分型CMML-2、Hb<100 g/L、ANC≥12×10^(9)/L、LDH≥250 U/L、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5%与较差的无白血病生存期(LFS)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NC≥12×10^(9)/L和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5%与较差的OS和LFS显著相关(P<0.05)。结论:CMML在临床特征、遗传学改变、预后和治疗反应等方面具有高度异质性,HMA未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情况,ANC≥12×10^(9)/L、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5%为OS、LFS较差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基因突变 预后 去甲基化药物 疗效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去甲基化药物治疗后感染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苏爽 郭晓玲 +5 位作者 聂子元 湛颖 左雅蓓 郭雪菲 滑欢 任金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9-466,共8页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接受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过程中感染事件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HMA治疗的114例MDS患者的535个HMA治疗周期,采用卡方检验分别对各...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接受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过程中感染事件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HMA治疗的114例MDS患者的535个HMA治疗周期,采用卡方检验分别对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选取P<0.1的因素构建广义估计方程(GEE),探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接受HMA治疗的MDS患者的感染率为46.92%,感染主要发生在呼吸系统;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6.67%,其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在单因素分析中,合并症数量>2种、住院天数>30 d、不同WHO(2016)分型、每个HMA治疗前ANC<0.5×10^(9)/L、Hb<80 g/L及PLT<50×10^(9)/L、前4个HMA治疗周期、不同HMA治疗方案以及既往有化疗史均会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P值均<0.05)。在GEE模型中,合并症数量>2种(OR=8.912)、住院天数>30 d(OR=6.067)、接受地西他滨联合其他药物治疗(OR=3.106)的患者感染率高;每个HMA治疗前Hb≥80 g/L(OR=0.369)、PLT≥50×10^(9)/L(OR=0.448)的患者以及随着HMA治疗周期的延长(OR=0.909),感染率逐渐降低(P值均<0.05)。结论合并症数量>2种、住院天数>30 d的MDS患者在接受HMA治疗的前期,以及治疗过程中Hb<80 g/L、PLT<50×10^(9)/L时,感染率较高,尤其是接受地西他滨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去甲基化药物 阿扎胞苷 地西他滨 感染 危险因素 广义估计方程
下载PDF
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防治策略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昱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90-195,共6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复发,是导致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该病患者HSCT整体疗效的措施主要包括:采取HSCT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去甲基化药物(HMA)和细胞因子联合应用,以及复发危险度分层的...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复发,是导致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该病患者HSCT整体疗效的措施主要包括:采取HSCT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去甲基化药物(HMA)和细胞因子联合应用,以及复发危险度分层的干预策略。复发危险度分层的干预策略主要包括:对移植后微小残留病呈阳性(MDR+)高危MDS患者的抢先干预,对极高危患者移植后进行复发预防和维持治疗,以及对血液学复发者的挽救治疗等。笔者拟就HSCT后复发高危MDS患者的治疗,基于MRD监测的复发危险度分层干预,以及高危MDS患者HSCT后维持治疗及对于复发的预防策略阐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造血干细胞移植 复发 微小残留病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去甲基化药物
原文传递
Pre-transplantation cytoreduction does not benefit advanced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patients after myeloablative transplantation with grafts from family donors 被引量:2
8
作者 Yu-Qian Sun Lan-Ping Xu +5 位作者 Kai-Yan Liu Xiao-Hui Zhang Chen-Hua Yan Jian Jin Xiao-Jun Huang Yu Wang 《Cancer Communications》 SCIE 2021年第4期333-344,共12页
Background:The role of pre-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cytoreduction with either induction chemotherapy(IC)or hypomethylating agents(HMAs)in treating advanced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remains deba... Background:The role of pre-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cytoreduction with either induction chemotherapy(IC)or hypomethylating agents(HMAs)in treating advanced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remains debatable.We aimed to evaluate pre-HSCT strategies by comparing the endpoints related to disease control between advanced MDS patients with pre-HSCT cytoreduction and those with best supportive care.Methods:We described 228 consecutive advanced MDS patients who received HSCT from a haploidentical donor(HID,n=162)or matched related donor(MSD,n=66)with uniform myeloablative conditioning regimens between January 2015 and December 2018.Of these 228 patients,131(57.5%)were treated exclusively with pre-HSCT best supportive care(BSC),49(22.5%)were given HMA,and 48(21.1%)received both IC and HMA.Propensity score-matching analysis,multivariate analyses,and subgroup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elucidate the impact of pre-HSCT strategies on transplant outcomes.Results:The 3-year relapse-free survival(RFS)rates were 78.2% and 70.0% for the BSC and cytoreduction cohorts(P=0.189)and were 78.2%,66.7%,and 73.2% for the BSC,HMA,and HMA+IC groups,respectively(P=0.269).A propensity score-matching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the 3-year RFS rates were 81.9%,87.5%,and 66.9% for BSC,cytoreduction complete remission(CR),and cytoreduction non-CRgroups,respectively(P=0.051).Multivariate analyses demonstrated that pre-HSCT cytoreduction,older patient age,monosomal karyotype,and interval between diagnosis and HSCT were poor prognostic factors for RFS.In the subgroup analyses,BSC was associated with longer RFS compared to cytoreduction among the younger patients,those with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 intermediate-2/high risk at diagnosis,and those with intermediate/poor cytogenetics.Conclusions:Different pre-HSCT therapies did not yield discrepant post-HSCT outcomes.No benefit in terms of post-HSCT outcomes were correlated with pre-HSCT cytoreduction in advanced MDS even for cytoreduction CR patients.Early referral to HSCT 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CYTOREDUCTION hypomethylating agent induction chemotherapy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best supportive care
原文传递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治疗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杜欣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79-282,共4页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是一类具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和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id 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特征的恶性造血干细胞性疾病,是最具侵袭性的慢性白...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是一类具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和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id 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特征的恶性造血干细胞性疾病,是最具侵袭性的慢性白血病之一。其常规治疗手段包括支持治疗、降低肿瘤细胞治疗以及去甲基化疗法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等。然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仍然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CMML的方法。文章将对现有CMML的治疗方法以及近年来新的药物临床研究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去甲基化药物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低甲基化治疗失败后的治疗选择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旭东 张路 +2 位作者 杨秀鹏 唐玉凤 王德秀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7年第10期577-581,共5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主要治疗包括支持治疗(如输血、集落刺激因子、螯合铁等)和靶向药物(5.氮杂胞苷、地西他滨、来那度胺)。如果患者对以上药物无效,则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失败后,目前努力的方向是继续调整并优化...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主要治疗包括支持治疗(如输血、集落刺激因子、螯合铁等)和靶向药物(5.氮杂胞苷、地西他滨、来那度胺)。如果患者对以上药物无效,则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失败后,目前努力的方向是继续调整并优化去甲基化药物(HMT)方案,改善药物制剂[口服制剂和(或)新制剂],根据突变筛选患者,提高HMT治疗MDS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正在进行的研究重点是确定用来作为HMT治疗失败后挽救MDS患者的独特药物。如rigoserlib最有可能使特定人群[原发性难治性和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评分为高危的患者]受益。鉴于实体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进展,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PD-1抑制剂单剂可在早期治疗和复发时联合HMT治疗MDS。对于那些有特定靶向突变基因的少数民族患者,有替代药物(IDHl/2)是非常有希望的。骨髓移植是治愈MDS的唯一方法,但因MDS进展时大多患者都年老体弱,所以移植的可行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去甲基化药物 治疗失败
原文传递
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洪俊 饶永彩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8期2595-2598,2601,共5页
目的:评估流式细胞仪细胞免疫表型检测(FCI)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诊断和监测治疗反应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采用多色 FCI 分析法和形态学观察法对109例 CMML 患者和39例随访患者的骨髓标本的免疫表型和形态学进行检测... 目的:评估流式细胞仪细胞免疫表型检测(FCI)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诊断和监测治疗反应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采用多色 FCI 分析法和形态学观察法对109例 CMML 患者和39例随访患者的骨髓标本的免疫表型和形态学进行检测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 FCI 测得骨髓单核细胞百分比为15%。与形态学分出的单核细胞百分比相关(r =0.35,P=0.0003)。96%患者单核细胞 FCI 发生改变;FCI 观察到的 CMML 粒细胞生成障碍为91.7%明显高于形态学方法测得的82.6%(χ2=4.10,P<0.05)。 CMML 患者 FCI CD34+细胞测定结果为中位数0.7%(范围0.15%~11.60%),但其免疫表型改变非常显著改变个数的中位数为7(范围1~11个)。91%患者出现1阶段原始血细胞缺失或明显减少。39例随访患者中35例使用低甲基化剂(HMA)治疗和4例等待治疗患者的骨髓样品 CD34+原始细胞均被检测到持续的免疫表型改变,对 HMA 治疗有应答的13例患者单核细胞 CD14表达均正常;而40.9%(9/22)HMA 治疗无应答者单核细胞 CD14表达发生改变(P=0.030),4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免疫表型于移植后均正常。结论 CMML 患者的 CD34+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表现出多种 FCI 异常,FCI 能够将恶性增生从反应性单核细胞增多中区分出来,同时也可用于监测 CMML 患者治疗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流式细胞免疫分型 低甲基化剂
下载PDF
Relapsed/refractory 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 effectively treated with low-dose decitabine plus tislelizumab: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12
作者 Xiao-Sheng Ding Lan Mi +4 位作者 Yu-Qin Song Wei-Ping Liu Hui Yu Ning-Jing Lin Jun Zh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21期6041-6048,共8页
BACKGROUND Academic studies have proved that anti-programmed death-1(PD-1)monoclonal antibodies demonstrated remarkable activity in relapsed/refractory 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cHL).However,most patients ultimately ... BACKGROUND Academic studies have proved that anti-programmed death-1(PD-1)monoclonal antibodies demonstrated remarkable activity in relapsed/refractory 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cHL).However,most patients ultimately experienced failure or resistance.It is urgent and necessary to develop a novel strategy for relapsed/refractory cHL.The aim of this case report is to evaluate the combination approach of low-dose decitabine plus a PD-1 inhibitor in relapsed/refractory cHL patients with prior PD-1 inhibitor exposure.CASE SUMMARY The patient was a 27-year-old man who complained of enlarged right-sided cervical lymph nodes and progressive pain aggravation of the right shoulder over the past 3 mo before admission.Histological analysis of lymph node biopsy was suggestive of cHL.The patient experienced failure of eight lines of therapy,including multiple cycles of chemotherapy,PD-1 blockade,and anti-CD47 antibody therapy.Contrast-enhanced CT showed that the tumors of the chest and abdomen significantly shrunk or disappeared after three cycles of treatment with decitabine plus tislelizumab.The patient had been followed for 11.5 mo until March 2,2021,and no progressive enlargement of the tumor was observed.CONCLUSION The strategy of combining low-dose decitabine with tislelizumab could reverse the resistance to PD-1 inhibitors in patients with heavily pretreated relapsed/refractory cHL.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is strategy needs to be further asse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UNOTHERAPY hypomethylating agent 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 SURVIVAL Case report
下载PDF
去甲基化药物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13
作者 李笑 王艳 +4 位作者 郭玉洁 牛志云 马莉 周旭泉 张敬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7-261,共5页
目的:观察去甲基化药物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21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为CMML并应用去甲基化药物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疗效指标、生存期及安全性。结果:共有25例... 目的:观察去甲基化药物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21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为CMML并应用去甲基化药物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疗效指标、生存期及安全性。结果:共有25例CMML患者接受去甲基化药物治疗,18例以地西他滨为基础治疗,7例以阿扎胞苷为基础治疗。其中20例获得应答,7例获得完全缓解(CR),CR患者均以地西他滨为基础治疗,5例CR发生于治疗的前4个疗程。中位随访16.4(9.4-20.5)个月后,4例CR患者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25例CMM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7.4个月(95%CI:12.437-22.363)。按照MDAPS、CPSS、CPSS-mol、MMM预后积分系统分别对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仅发现MDAPS预后积分系统不同危险度分层与生存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MML患者应用去甲基化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感染、胃肠道反应、血液学毒性、皮肤过敏和肝功能损伤。所有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改善。结论:去甲基化药物对CMML患者治疗有效,且安全性良好。CR多发生于治疗的前4个疗程,对于无应答的患者,可应用去甲基化药物联合小剂量化疗。去甲基化药物可以延缓病情但并不能阻止CMML的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去甲基化药物 完全缓解 总生存期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