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鼻子”病貉患有低色素小细胞贫血的诊断 被引量:4
1
作者 侯志军 赵树臣 +6 位作者 邢明伟 柴洪亮 李德军 于文会 孙颖 刘志平 华育平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14-18,29,共6页
为分析貉"白鼻子"病的发病原因,对患"白鼻子"病的貉和正常貉进行了血常规检查,用Mann-whinney法进行了组间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与正常貉相比,"白鼻子"病患貉淋巴细胞百分比(P=0.04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为分析貉"白鼻子"病的发病原因,对患"白鼻子"病的貉和正常貉进行了血常规检查,用Mann-whinney法进行了组间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与正常貉相比,"白鼻子"病患貉淋巴细胞百分比(P=0.04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0.031)降低(或减少)且差异显著(P<0.05),淋巴细胞计数(P=0.004)、中间细胞计数(P=0.004)、中间细胞百分比(P=0.004)、红细胞计数(P=0.000)、红细胞压积(P=0.000)、平均红细胞体积(P=0.001)、血红蛋白含量(P=0.000)、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P=0.001)降低(或减少)且差异极显著(P<0.01),白细胞计数(P=0.130)、中性粒细胞计数(P=0.47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P=0.91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P=0.831)、血小板计数(P=0.915)、血小板压积(P=0.852)、平均血小板体积(P=0.202)、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0.749)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对"白鼻子"病患貉血色指数、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分析,确定"白鼻子"病貉患有低色素小细胞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鼻子病 低色素小细胞贫血 诊断
下载PDF
浙北地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儿童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陆燕 张鑫丽 +1 位作者 杨胜 沈国松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2年第4期699-701,共3页
目的了解浙北地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儿中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基因类型和分布情况。方法首先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患儿进行血红蛋白电泳,对地贫表型阳性的患儿,再进行相应的中国常见地贫基因检测。结果本次研究中,共对959例小细胞低色... 目的了解浙北地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儿中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基因类型和分布情况。方法首先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患儿进行血红蛋白电泳,对地贫表型阳性的患儿,再进行相应的中国常见地贫基因检测。结果本次研究中,共对959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儿进行血红蛋白电泳,筛查出地贫表型阳性的527例儿童进行了地贫基因检测,最后检出223例患儿携带地贫常见的突变基因类型。在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儿中,地贫基因携带者占23.2%,其中α-地贫携带率5.6%(54/959),β-地贫携带率为17.4%(167/959),αβ地贫复合型携带率0.2%(2/959)。其中α-地贫检测出αα/-α^(3.7)、αα/-α^(4.2)、-α^(3.7)/α^(QS)、--^(SEA)/αα、--^(SEA)/-α^(3.7)、-α^(3.7)/α^(cs)共6种基因型,以--^(SEA)/αα为主,占79.5%(43/54);β-地贫检测出IVS-Ⅱ-654、CD41-42、CD17、CD28、CD26(G>A)、CD71-72、CD27-28、-73、-90、CD14-15(+G)、CD15-16(+G)共15种突变基因,均为杂合突变,以IVS-Ⅱ-654、CD41-42、CD17为主,分别占33.53%(56/167)、26.95%(45/167)、18.56%(31/167);αβ地贫复合基因型为αα/α^(cS)&β^(CD41-42)/β^(N)和αα/-α^(4.2)&β^(CD17)/β^(N)。结论浙北地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儿童中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携带率达23.15%,携带β-地贫基因的检出率明显高于α-地贫,并且分别以IVS-Ⅱ-654和--^(SEA)/αα基因型最多见;同时为该地区贫血患儿的治疗以及地中海贫血的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对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有着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血红蛋白电泳 基因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