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强化降压治疗与高血压脑出血血肿、血肿周围水肿的关系 被引量:23
1
作者 刘佳佳 黎宏斐 +3 位作者 沈福玉 黄伟 吴丽玲 王圣岳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压治疗与高血压脑出血(HICH)血肿、血肿周围水肿的关系。方法将50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强化降压组(23例)及对照组(27例)。所有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强化降压组患者加用氨氯地平10 mg/d。入院时及入院24 h后各进行一次头颅C...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压治疗与高血压脑出血(HICH)血肿、血肿周围水肿的关系。方法将50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强化降压组(23例)及对照组(27例)。所有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强化降压组患者加用氨氯地平10 mg/d。入院时及入院24 h后各进行一次头颅CT检查,比较两组的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结果入院时强化降压组及对照组SBP、血肿体积及周围水肿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强化降压组24 h SBP、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显著缩小(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BP与血肿、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呈正相关(r=0.291,P=0.040;r=0.312,P=0.027)。结论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可减少血肿、血肿周围水肿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强化降压 高血压脑出血 关系
下载PDF
超早期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 被引量:18
2
作者 潘红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7期504-505,共2页
目的总结超早期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经验。方法2001年3月~2005年2月,我科对33例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6h内超早期手术,采用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镜下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不放引流,... 目的总结超早期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经验。方法2001年3月~2005年2月,我科对33例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6h内超早期手术,采用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镜下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不放引流,术后严格控制高血压。结果术后CT复查血肿清除彻底。术后肺炎2例。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随访3个月,良好23例,中残10例。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清除血肿彻底,并发症和致残率低,恢复功能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 外侧裂入路 显微手术
下载PDF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的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祝涛 安晓静 金昌洙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89-193,237,共6页
目的通过应用有创颅内压监护仪,获得持续准确的颅内压数值以及颅内压的变化趋势,揭示颅内压监护在高血压脑出血个体化治疗中的重要指导意义。方法随机选取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监护组(23例)和非监护组(27例)。监护组患者和非监护组... 目的通过应用有创颅内压监护仪,获得持续准确的颅内压数值以及颅内压的变化趋势,揭示颅内压监护在高血压脑出血个体化治疗中的重要指导意义。方法随机选取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监护组(23例)和非监护组(27例)。监护组患者和非监护组患者均频率性应用脱水药物(甘露醇),但监护组患者根据颅内压数值调整脱水药物应用频次和血压值,而非监护组则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影像学资料、瞳孔等变化来调整甘露醇频次和血压值。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同的内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方式介入的时间、脱水药物(甘露醇)的调整时间、临床转归以及颅内压监护组患者的平均颅内波动水平。结果与非监护组比较,颅内压监测组者手术治疗介入的时间更短(P<0.05),甘露醇开始减量时间也缩短(P<0.05),6个月后的GOS评分也提高(P<0.05)。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护能够更加准确地指导手术时机和甘露醇用量的调控,在高血压脑出血的个体化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压 个体化 治疗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在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佳 袁鹏 +2 位作者 胡晞 邹胜伟 邓永兵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ICP)在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选择及术后脱水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64例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监护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监护组根据患者临床表现、CT检查,结合ICP决定手术方式,对照组根据...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ICP)在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选择及术后脱水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64例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监护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监护组根据患者临床表现、CT检查,结合ICP决定手术方式,对照组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CT检查决定手术方式。监护组根据ICP结合头颅CT使用脱水剂,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结合头颅CT使用脱水剂。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颅内压监护组的去骨瓣手术率、二次手术率、肾功能损害及内环境紊乱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对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选择能提供很好的指导意义,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预后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方式 脱水治疗
下载PDF
加用早期微生态制剂的肠内营养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许强宏 戴海文 +2 位作者 陈进 严静 龚仕金 《临床外科杂志》 2008年第5期336-338,共3页
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应用。方法选择7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强化治疗组于手术后第2天开始应用瑞先加微生态制剂,连用1周;对照组单用瑞先。测定手术... 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应用。方法选择7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强化治疗组于手术后第2天开始应用瑞先加微生态制剂,连用1周;对照组单用瑞先。测定手术前1天和第8天粪便中分泌型IgA,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术后菌群失调情况并分类,并观察比较两组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第8天,强化治疗组粪便中分泌型IgA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感染等并发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一次排便后细菌油镜计数结果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组菌群失调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应用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可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防止肠道菌群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肠内营养 高血压脑出血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下载PDF
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中少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维杰 张俊功 +2 位作者 徐厚池 刘玉光 王鑫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1年第8期1026-1028,共3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抽吸引流术治疗中少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并讨论手术相关问题。方法将6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立体定向手术组30例,非手术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再出血率、病死率和远期恢复情况(GOS分级)。结果两...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抽吸引流术治疗中少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并讨论手术相关问题。方法将6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立体定向手术组30例,非手术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再出血率、病死率和远期恢复情况(GOS分级)。结果两组住院期间发生再出血、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远期GOS分级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手术远期疗效优于非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术 高血压脑出血
原文传递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特点与疗效评估 被引量:10
7
作者 单体华 李宏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8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手术相关指标、EQ-5D生存...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手术相关指标、EQ-5D生存质量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EQ-5D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确切,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的表达 被引量:8
8
作者 尹晓亮 张新庆 +2 位作者 张智敏 张锟 蔡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9-321,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剂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在早期脑水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出血后24h内血肿周围脑组织中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剂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在早期脑水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出血后24h内血肿周围脑组织中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进行测定,根据患者头部CT扫描计算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有明显的脑水肿发生,对照组中未发现明显的MMP-9和TIMP-1阳性表达,而在脑出血组则呈现明显表达(P<0.01),而且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TIMP-1(P<0.01)。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中MMP-9表达显著上调,打破了生理状态下与TIMP-1的平衡,可能参与了出血后继发性脑水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组织抑制因子-1 脑水肿
下载PDF
早期微创锥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1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裴本根 潘斯俭 +5 位作者 张健 计跃 蒋洪国 杨奎 黄本生 袁同方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4期531-532,共2页
目的探讨在头颅CT引导定位下早期行软通道微创锥颅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CT检查确诊后,早期在头颅CT引导定位,局麻下行软通道锥颅穿刺置管引流。术后给予尿激酶2万U加生理盐水5 ml... 目的探讨在头颅CT引导定位下早期行软通道微创锥颅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CT检查确诊后,早期在头颅CT引导定位,局麻下行软通道锥颅穿刺置管引流。术后给予尿激酶2万U加生理盐水5 ml分次注入血肿腔溶解血肿并持续引流。结果术后生存91例(82.7%),出院时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标准:Ⅰ级16例,Ⅱ级24例,Ⅲ级35例,Ⅳ级l2例,Ⅴ级4例。Ⅰ级、Ⅱ级、Ⅲ级为恢复优良,恢复优良率为68.18%(75/91)。死亡19例,病死率为17.3%。结论早期微创锥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有效、简便、可靠、安全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早期 微创引流
原文传递
常规开颅手术及立体定向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永胜 黄冠敏 +4 位作者 张业斌 刘文 刘园 陈宏斌 路飞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和优越性。方法27例采用常规开颅清除血肿和25例采用立体定向微创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立体定向微创治疗清除血肿较常规开颅清除血肿死亡率低,术后康复效果好。结论立体定向微...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和优越性。方法27例采用常规开颅清除血肿和25例采用立体定向微创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立体定向微创治疗清除血肿较常规开颅清除血肿死亡率低,术后康复效果好。结论立体定向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恢复快、残死率低等优点,疗效优于传统开颅清除血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立体定向 血肿清除术 疗效
原文传递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合并脑疝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平雨 周忠义 +3 位作者 高喜春 李雪云 杨子才 黄益洪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脑疝治疗办法和临床疗效。方法43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患者,床旁采用YL-1型针穿刺抽吸部分血肿,缓解高颅压症状,尔后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微创皮层造瘘,显微镜下清除残余血肿。结果本...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脑疝治疗办法和临床疗效。方法43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患者,床旁采用YL-1型针穿刺抽吸部分血肿,缓解高颅压症状,尔后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微创皮层造瘘,显微镜下清除残余血肿。结果本组43例,无一例出现术后再出血,死亡6例,死亡率14%。术后随访3-12个月,根据ADL分级法判定疗效。Ⅰ级2例,Ⅱ级10例,Ⅲ级17例,Ⅳ级5例,Ⅴ级3例。结论YL-1型针穿刺引流术联合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显微镜下清除血肿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脑疝行之有效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基底节区 脑疝
下载PDF
血肿钻孔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定波 张培君 李锋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2057-2060,共4页
目的:对比血肿钻孔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120例高血液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开颅血... 目的:对比血肿钻孔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120例高血液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立体定向脑内血肿钻孔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术后两组患者颅内压均呈现先逐步升高再降低的总体变化趋势,且对照组患者术后、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的颅内压较观察组患者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第7天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23. 3%,低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的43.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8. 3%,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58.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出血量、出血距手术时间、手术方式以及GCS评分是术后3个月ADL分级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的出血距手术时间均与3个月ADL分级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r=0. 851)。而且,两组出血距手术时间≤6 h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出血距手术时间> 6 h的患者(P <0. 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钻孔引流术较开颅手术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更为显著且安全性更佳;但为了更好地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应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血肿钻孔引流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CT引导下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屈浙 王东 +4 位作者 张金峰 田军 宋春旺 檀浩鹏 李建华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805-808,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立体定向...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观察组予以CT引导下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手术疗效、再次出血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出出血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与偏瘫恢复时间,有助于保护患者正常脑组织,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冠状缝前入路 神经内镜 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微侵袭血肿引流术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春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2期149-150,153,共3页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微侵袭血肿引流术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行微侵袭血肿引流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微侵袭血肿引流术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行微侵袭血肿引流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恢复情况以及ADL分级。结果①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P<0.01);②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术后ADL分级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④观察组并发症23.33%,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侵袭血肿引流术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侵袭血肿引流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微创软通道双管引流治疗大血肿量的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维军 周宁全 +4 位作者 吕廷勇 唐其权 王超 刘凡 何贵龙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9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双管引流治疗血肿量大于70mL的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微创软通道手术治疗出血量大于70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5例,按置管数量分为单管组和双管组,单管组27例,双管组18例,用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两组中伴脑疝患者的死亡率...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双管引流治疗血肿量大于70mL的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微创软通道手术治疗出血量大于70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5例,按置管数量分为单管组和双管组,单管组27例,双管组18例,用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两组中伴脑疝患者的死亡率,血肿平均排空时间,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出院时GOS评分,平均住院日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单管组与双管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术前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双管组的血肿量大于单管组(P <0.05),术后单管组与双管组的总死亡率、伴脑疝患者死亡率、术后再出血率、血肿平均排空时间、并发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出院时功能恢复GOS评分以及平均住院日进行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创软通道双管引流治疗血肿量大于70mL的HICH是安全、有效的,并且治疗效果优于单管引流,并没有增加术后再出血率和颅内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手术 单管引流 双管引流 预后
下载PDF
尿激酶联合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宝东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0例,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并取同时期收治的接受保守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0例,将其设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0例,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并取同时期收治的接受保守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0例,将其设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Barthel更高(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可有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促使患者的疾病转归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尿激酶 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择时微创手术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天义 周晓光 +2 位作者 胥剑波 余莎 熊梦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3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48 h内择时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其中符合24 h内微创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9例,31例观察组48 h内择时实施微创手术。采用日常生活ADL分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 目的:探讨48 h内择时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其中符合24 h内微创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9例,31例观察组48 h内择时实施微创手术。采用日常生活ADL分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评价两组微创手术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Ⅰ、Ⅱ、Ⅲ、Ⅳ、Ⅴ级及死亡病例数,GOS评分优、良、中、差,并发症发生情况,总有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有效的止血、脱水降颅压、抗感染、控制血压、改善脑循环、降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能量、保护神经的治疗,在48 h内实施微创手术,其效果与24 h内实施微创手术的效果相当,这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的时间窗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择时微创手术 日常生活ADL分级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术后并发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针灸治疗肢体偏瘫患者的综合康复护理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智彩 《光明中医》 2018年第20期3091-3093,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在针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受针灸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在针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受针灸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对比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 00%(36/40)]高于对照组[72. 50%(29/40)],同时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则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患者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促进其肢体功能改善,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疗效提升,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肢体偏瘫 针灸疗法 综合康复护理
下载PDF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及甘露醇用量调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洪江 彭祖佩 《系统医学》 2018年第3期62-64,共3页
目的探究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和甘露醇用量调控中使用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2016年11月收治于该院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4例,监测组调整患者的甘露醇使用频率和血压值根据持续颅内压监测结... 目的探究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和甘露醇用量调控中使用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2016年11月收治于该院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4例,监测组调整患者的甘露醇使用频率和血压值根据持续颅内压监测结果,对照组凭借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瞳孔情况和意识形态等。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监测组患者的甘露醇减量时间(99.8±27.5)h和手术介入时间(17.2±3.8)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4.4±33.5)、(22.3±3.9)h(P<0.05),其GOS量表评分(4.7±0.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6±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持续颅内压监测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可准确地选择手术时机及时调整甘露醇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颅内压监测 高血压脑出血 甘露醇
下载PDF
微创引流术联合中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华丽 赵冬梅 《河南中医》 2017年第6期1000-1002,共3页
目的:观察微创引流术联合中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微创引流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量... 目的:观察微创引流术联合中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微创引流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4.51%,观察组有效率为94.1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程度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引流术联合中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促进血肿吸收、降低神经功能损害、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引流术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