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眠障碍与过度觉醒:来自静息态脑电和睡眠脑电的证据 被引量:19
1
作者 赵文瑞 李陈渝 +1 位作者 陈军君 雷旭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0-286,共17页
失眠障碍已成为仅次于抑郁症的全球第二大流行性精神疾病.过度觉醒模型是解释失眠障碍维持机制的重要理论之一,而静息态脑电和睡眠脑电则为这一模型提供了最重要的证据支持.本文首先归纳了进行静息态和睡眠脑电分析的方法,并提出从清醒... 失眠障碍已成为仅次于抑郁症的全球第二大流行性精神疾病.过度觉醒模型是解释失眠障碍维持机制的重要理论之一,而静息态脑电和睡眠脑电则为这一模型提供了最重要的证据支持.本文首先归纳了进行静息态和睡眠脑电分析的方法,并提出从清醒静息态、入睡到不同睡眠期的系统分析框架.通过分析前人的研究发现,失眠障碍过度觉醒的静息态和睡眠脑电证据主要有:睡眠连续性和宏观结构受损、觉醒增加、日间睡眠潜伏期延长、清醒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脑电β活动的升高等.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部分非苯二氮类药物、睡眠期的经颅直流电刺激等治疗手段,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过度觉醒.脑电功率谱分析有助于区分不同的失眠障碍亚型,评估药物和非药物干预疗效,但在应用中应充分考虑年龄、性别、脑电频段划分等影响.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关注不同失眠障碍亚型的皮层过度觉醒,统一脑电频段划分标准,严格控制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干扰.应在睡眠分期判读和功率谱分析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源定位、时频、无标度等介观和微观结构的脑电分析,促进静息态脑电和睡眠脑电在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评估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障碍 过度觉醒 功率谱分析 静息态脑电 睡眠脑电
原文传递
原发性失眠与抑郁症伴发失眠患者觉醒水平比较 被引量:14
2
作者 马国重 蒋晓江 +2 位作者 乐发国 冯正权 刘雅贞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46-748,共3页
目的通过原发性失眠患者(PI)与抑郁症伴发失眠患者(DI)觉醒水平的比较,探讨抑郁症伴发失眠的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该院睡眠门诊及住院原发性失眠与抑郁症伴发失眠患者52例,按照美国精神病学会制订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 目的通过原发性失眠患者(PI)与抑郁症伴发失眠患者(DI)觉醒水平的比较,探讨抑郁症伴发失眠的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该院睡眠门诊及住院原发性失眠与抑郁症伴发失眠患者52例,按照美国精神病学会制订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的相关标准分为DI组和PI组,比较两组24h尿游离氢化可的松、心率变异性、脑电频谱的差异。结果 DI组24h尿游离氢化可的松高于PI组,P<0.05。PI组的HF、SDNN、SDANN、rMSSD、pNN50指标均高于DI组(P<0.05)。DI组患者脑电频谱theta、alpha、sigma、beta、gamma相对功率值与P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伴发失眠患者躯体觉醒水平比原发性失眠患者高,脑皮质觉醒水平比原发性失眠患者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抑郁症 过度觉醒
下载PDF
针刺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干预作用及其相关神经电生理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义 冯慧 +5 位作者 莫亚莉 毛洪京 刘文娟 尹岩 徐莲莲 余正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5-668,共4页
目的:比较针刺与唑吡坦干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觉醒状态的差异,并探讨其相关神经电生理学机制。方法:将61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30例)和针刺组(31例),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 目的:比较针刺与唑吡坦干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觉醒状态的差异,并探讨其相关神经电生理学机制。方法:将61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30例)和针刺组(31例),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多导睡眠监测仪(polysomnography,PSG)监测睡眠结构相关指标及多次睡眠潜伏时间试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的平均睡眠潜伏时间(mean sleep latency,MSL)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针刺组治疗后PSQI评分较药物组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睡眠潜伏期(sleep onset latency,SOL)缩短、觉醒次数(number of awake1nings,NWAK)、入睡后清醒时间(wake after sleep onset,WASO)减少,总睡眠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增多、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SE)明显增高(均P<0.01),药物组治疗后非快速眼动3期(non-rapid eye movement period 3,N3)较本组治疗前增多,N1、N2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apid eye movement period,REM)比例较本组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针刺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N1、N2比例减少,N3、REM比例增多(均P<0.01)。两组治疗后SOL、NWAK、WASO、TST、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刺组治疗后较药物组N1、N2比例减少,N3、REM比例增多(均P<0.01)。两组治疗后MSLT的MSL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均P<0.01)。针刺组治疗后MSLT的MSL较药物组缩短(P<0.05)。结论:针刺较唑吡坦能够更有效地改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并更有利于调节其过度觉醒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原发性失眠症 过度觉醒 神经电生理学
下载PDF
基于“昼精夜暝”理论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袁芳 郭静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993-5996,共4页
目的:基于"昼精夜暝"理论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P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P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昼精夜暝"理论指导下的调神方治疗,对照组采用无效穴位针刺治疗,疗程均为4周,... 目的:基于"昼精夜暝"理论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P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P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昼精夜暝"理论指导下的调神方治疗,对照组采用无效穴位针刺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睡眠日志评估患者睡眠状况,采用过度觉醒量表(HAS)评估患者日渐过度觉醒程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睡眠时间显著增加(P<0.01),睡眠潜伏时间以及觉醒次数显著降低(P<0.01,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PSQI和HAS评分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基于"昼精夜暝"理论的针刺疗法可有效改善PI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精夜暝 原发性失眠 针刺 过度觉醒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过度觉醒量表
原文传递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赵亚楠 吴文忠 +3 位作者 王晓秋 徐益权 姜媛媛 刘成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538-2543,共6页
目的观察调神针法治疗慢性失眠症的疗效,并基于"过度觉醒"探讨针刺治疗慢性失眠症的潜在机制。方法将60例慢性失眠症(Chronic insomnia,CI)患者,随机分为调神针刺组(试验组)30例和假针刺组(对照组)30例。调神针刺组选用百会... 目的观察调神针法治疗慢性失眠症的疗效,并基于"过度觉醒"探讨针刺治疗慢性失眠症的潜在机制。方法将60例慢性失眠症(Chronic insomnia,CI)患者,随机分为调神针刺组(试验组)30例和假针刺组(对照组)30例。调神针刺组选用百会、印堂、神门(双)、三阴交(双),假针刺组采用非病症相关穴位浅刺的方法。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连续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结束治疗1月随访时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总积分及各因子积分、过度觉醒量表(Hyperarousal scale,HAS)积分、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T)浓度变化。结果治疗后与随访时比较,调神针刺组各量表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0.01);治疗后血清COR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1)。治疗后,假针刺组PSQI总分及血清CORT与治疗前比,均明显下降(P <0.05);随访时假针刺组各量表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调神针刺组各量表积分及血清CORT降低均明显优于假针刺组(P <0.01)。结论调神针法可明显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过度觉醒状态,降低血清CORT浓度可能是潜在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神针法 慢性失眠症 过度觉醒 皮质醇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应激性失眠易患性与觉醒过度、性格特点及应对策略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高存友 甘景梨 +4 位作者 赵兰民 祝希泉 梁学军 陈涛 李东河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 探讨觉醒过度、性格特点及应对策略等因素对应激性失眠易患性的影响情况.方法 以345名睡眠良好的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福特应激失眠反应量表(FIRST)、睡前觉醒状态量表(PSAS)、大五人格问卷(NEOPI-R... 目的 探讨觉醒过度、性格特点及应对策略等因素对应激性失眠易患性的影响情况.方法 以345名睡眠良好的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福特应激失眠反应量表(FIRST)、睡前觉醒状态量表(PSAS)、大五人格问卷(NEOPI-R)、压力应对方式调查问卷(CISS)、心率变异度(HRV)评估研究对象心理及生理变化特点.使用FIRST将研究对象分为应激性失眠高风险组(高风险组,n=172)和应激性失眠低风险组(低风险组,n=173).结果 与低风险组比较,高风险组年龄偏小[(27.91±8.22)岁vs(24.82±7.73)岁],女性所占比例较高(34.7% vs 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高风险组PSAS总分[(30.11±6.22)分]、睡前认知觉醒因子分[(17.73±4.51)分]、睡前生理觉醒因子分[(12.78±3.23)分],NEOPI-R神经质因子分[(3.13±0.51)分],CISS情感指向因子分[(48.98±10.54)分],HRV指标LF/HF值(1.51±0.19)高于低风险组[(28.52±5.82)分,(16.32±4.32)分,(11.41±2.75)分,(2.87±0.47)分,(46.23±11.21)分,(1.17±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NEOPI-R外倾性因子分[(2.96±0.54)分],HRV指标HF值[(311.21±72.32) ms2/Hz]、LF值[(469.49±85.67) ms2/Hz]低于低风险组[(3.11±0.56)分,(490.43±91.74) ms2/Hz,(573.21±98.75) ms2/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线性回归方程分析显示性别、PSAS总分、睡前认知觉醒因子分、睡前生理觉醒因子分、神经质因子分、情感指向因子分、LF/HF值均与FIRST评分显著相关(P<0.01或0.05).结论 认知-生理觉醒过度、神经质性格特征可能是个体易患应激性失眠的病前特征,不良的压力应对策略促进了失眠症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失眠 易患性 觉醒过度 压力应对方式
原文传递
安神平衡针刺法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慢性失眠症疗效观察及对过度觉醒状态、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任志欣 朱敬云 +1 位作者 王琳琳 邵素菊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7期200-204,共5页
目的:观察安神平衡针刺法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慢性失眠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递质水平、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慢性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脱落3例,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给... 目的:观察安神平衡针刺法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慢性失眠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递质水平、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慢性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脱落3例,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安神平衡针刺法治疗。2组共治疗3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过度觉醒状态[过度觉醒量表(HAS)、入睡前觉醒量表(PSAS)]、相关神经电生理学效应[睡眠总时间(TST)、睡眠潜伏期(SOL)、觉醒次数(NWAK)、非快速眼动1/2/3期(1/2/3,N1、N2、N3)与快速眼动睡眠期(REM)占TST比例]及血清神经递质[血清γ-氨基丁酸(GABA)含量、谷氨酸(GA)]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HAS评分、PS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HAS评分、P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3/TST、TST、REM/TST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上升,SOL、NWAK、N1/TST、N2/TST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TST、SOL、NWAK指标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3/TST、TST、REM/T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OL、NWAK、N1/TST、N2/T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GABA、G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GABA、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神平衡针刺法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慢性失眠症患者效果确切,能够改善患者过度觉醒状态,减少觉醒次数,改善失眠状态,调整睡眠结构,改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症 艾司唑仑 安神平衡针刺法 过度觉醒 神经递质
原文传递
情绪调控策略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关系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7
8
作者 安献丽 陈四光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第12期1798-1801,共4页
目的研究情绪调控在预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中的性别差异。方法本研究利用认知情绪调控问卷调查了265名大学生的积极评估与沉思默想两种策略与PTSD症状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情绪调控策略与PTSD症状之间的性别差异,并利用相关及多... 目的研究情绪调控在预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中的性别差异。方法本研究利用认知情绪调控问卷调查了265名大学生的积极评估与沉思默想两种策略与PTSD症状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情绪调控策略与PTSD症状之间的性别差异,并利用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了生活应激经历与情绪调控策略对PTSD症状的影响。结果女生比男生会更多地采用积极评估策略来应对应激(t=-1.91,P=0.058),并且积极评估策略与女生的PTSD症状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回避:r=-0.26,P〈0.01;记忆闯入:r=-0.19,P〈0.01;高唤醒:r=-0.19,P〈0.01)。但积极评估与PTSD症状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积极评估策略的使用与男生的PTSD症状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记忆闯入:r=0.28,P〈0.05;高唤醒:r=0.26,P〈0.05)。沉思默想与PTSD症状之间的关系并不存在男女差异,无论对于男女,沉思默想与PTSD症状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37~0.46,P〈0.01)。研究还发现,情绪调控比生活应激经历本身更能决定PTSD症状的严重性。结论应激后陷入沉思默想不但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还可能会破坏男性利用积极评估策略应对应激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调控 回避 记忆闯入 高唤醒
下载PDF
失眠的觉醒过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刘雅贞 蒋晓江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2年第5期525-527,共3页
失眠症是指以入睡时间延长、睡眠维持障碍以及白天功能受损如疲乏、烦躁不安等为主诉的疾病。国外已有文献表明慢性失眠症是由于人认知及生理的觉醒过度导致,并以此理论为基础寻找觉醒过度状态的指标及其变化趋势,相关指标的恢复便可... 失眠症是指以入睡时间延长、睡眠维持障碍以及白天功能受损如疲乏、烦躁不安等为主诉的疾病。国外已有文献表明慢性失眠症是由于人认知及生理的觉醒过度导致,并以此理论为基础寻找觉醒过度状态的指标及其变化趋势,相关指标的恢复便可用于评估相关治疗方法的效果。但此方向的研究并不成熟,研究结论之间存在许多矛盾,需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觉醒过度
原文传递
耳穴刺激经迷走神经对失眠患者尾状核驱动的皮层过度觉醒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帅 何家恺 +5 位作者 赵斌 张金铃 赵亚楠 翟伟航 王瑜 荣培晶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451-5455,共5页
目的:探索耳穴刺激经迷走神经(taVNS)对失眠患者尾状核功能活动的调制作用。方法:对纳入的18例失眠患者给予4周taVNS治疗,同时招募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19名,采集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人基线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功能磁共振数据,分... 目的:探索耳穴刺激经迷走神经(taVNS)对失眠患者尾状核功能活动的调制作用。方法:对纳入的18例失眠患者给予4周taVNS治疗,同时招募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19名,采集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人基线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功能磁共振数据,分析taVNS对失眠患者尾状核功能连接(FC)的影响。结果:失眠患者右尾状核头(VSs)与左补充运动区、右中央前回的FC低于健康人(P<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失眠患者右VSs与左角回、左枕中回、右背外侧前额叶、双内侧前额叶及左颞下回的FC降低(P<0.001),左VSs与右颞下回、右颞中回、左角回及左枕中回的FC降低(P<0.001),左VSs与左额中回的FC增强(P<0.001);PSQI降低程度与左VSs和右颞下回及右颞中回的FC变化值呈正相关(r=0.531,P=0.023)。结论:taVNS可通过降低失眠患者左VSs与默认模式网络(右颞下回及颞中回)的FC而改善睡眠障碍,还可降低失眠患者VSs和其他默认模式网络、视觉皮层及初级运动皮层之间的FC,减少皮层的过度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耳穴刺激 迷走神经 尾状核 过度觉醒 默认模式网络
原文传递
高血压共病性失眠患者血浆皮质醇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郎莹 蒋晓江 +3 位作者 许志强 杨信举 刘雅贞 钟代曲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8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检测高血压共病性失眠症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评估其临床意义及对失眠症过度觉醒的预测价值,探讨两者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纳入高血压共病性失眠症患者25例(高血压共病性失眠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25例(原发性失眠组)和对照组25... 目的检测高血压共病性失眠症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评估其临床意义及对失眠症过度觉醒的预测价值,探讨两者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纳入高血压共病性失眠症患者25例(高血压共病性失眠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25例(原发性失眠组)和对照组25例(正常睡眠),分别检测清晨血浆皮质醇水平,比较3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过度觉醒量表(HAS)评分,分析各量表评分与皮质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共病性失眠组患者的PSQI、HAS评分、血浆皮质醇水平均较原发性失眠组和对照组增高,且血浆皮质醇水平与两个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正相关。结论过度觉醒机制可能是失眠症发生的重要机制,血浆皮质醇水平可视为代表觉醒水平的重要指标,高血压病和失眠可能通过共同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病理生理机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高血压病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皮质醇 过度觉醒
原文传递
焦虑症伴发失眠与原发性失眠患者觉醒水平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国重 蒋晓江 +2 位作者 乐发国 冯正权 刘雅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9期29-31,共3页
目的对比焦虑症伴发失眠与原发性失眠患者过度觉醒水平,探讨焦虑症伴发失眠特点。方法收集并分析20例正常睡眠者、25例焦虑症伴发失眠患者及26例原发性失眠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脑电频谱、24 h尿游离皮质醇数据。结果焦虑症伴发失眠患者... 目的对比焦虑症伴发失眠与原发性失眠患者过度觉醒水平,探讨焦虑症伴发失眠特点。方法收集并分析20例正常睡眠者、25例焦虑症伴发失眠患者及26例原发性失眠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脑电频谱、24 h尿游离皮质醇数据。结果焦虑症伴发失眠患者及原发性失眠患者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LF/HF)、24 h尿游离皮质醇浓度、脑电谱频theta、alpha、sigma、beta、gamma相对功率值均高于正常睡眠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异性高频(HF)、5 min平均心率标准差(SDANN)、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爱丁堡指数(pNN50)、脑电谱频delta相对功率值均低于正常睡眠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症伴发失眠患者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LF/HF)、24 h尿游离皮质醇浓度、脑电谱频beta、gamma相对功率值均高于原发性失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异性HF、SDANN、SDNN、rMSSD、pNN50、脑电谱频delta相对功率值低于原发性失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症伴发失眠与原发性失眠患者均存在过度觉醒,其中,焦虑症伴发失眠患者过度觉醒水平比原发性失眠患者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焦虑症 过度觉醒
下载PDF
原发性失眠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关秋莉 郭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期38-41,共4页
失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为深入探讨失眠的脑功能变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本文检索总结了近年原发性失眠rs-fMRI相关研究,发现异常脑区主要位于脑岛、前额叶、颞叶、边缘系统等认知-情绪相关脑区,且存在默认... 失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为深入探讨失眠的脑功能变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本文检索总结了近年原发性失眠rs-fMRI相关研究,发现异常脑区主要位于脑岛、前额叶、颞叶、边缘系统等认知-情绪相关脑区,且存在默认网络、突显网络等网络内部活动与连接异常,提示失眠与负性情绪密切相关,导致认知功能减退,过度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认知-情绪相关脑区 过度觉醒
下载PDF
盐酸右美托咪定诱导睡眠平衡术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雅贞 蒋晓江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2年第6期580-582,共3页
目的探讨右关托咪定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以及该治疗方法对失眠症过度觉醒的影响。方法对本科室22例失眠症患者行睡眠监测、血清皮质醇检测、相关量表评估及各系统检查,并行盐酸右美托咪定诱导睡眠平衡术,术后复查睡眠监测、血清皮质醇进... 目的探讨右关托咪定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以及该治疗方法对失眠症过度觉醒的影响。方法对本科室22例失眠症患者行睡眠监测、血清皮质醇检测、相关量表评估及各系统检查,并行盐酸右美托咪定诱导睡眠平衡术,术后复查睡眠监测、血清皮质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行盐酸右美托咪定诱导睡眠平衡术后,失眠症患者较术前睡眠潜伏期缩短(P〈0.05),睡眠总时间延长(P〈0.05),睡眠效率增高(P〈0.05),觉醒次数及入睡后清醒时间无明显减少(P〉0.05),清晨8:00血皮质醇降低(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诱导睡眠平衡术可缩短失眠症患者的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总时间,改善睡眠效率,但对睡眠维持状态无明显改善,并可降低血皮质醇抑制过度觉醒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盐酸右美托咪定 过度觉醒 皮质醇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诱导睡眠平衡术对慢性顽固性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国重 蒋晓江 +2 位作者 乐发国 冯正权 刘雅贞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2年第5期500-506,共7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诱导睡眠平衡术(DISBT)对慢性顽固性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慢性顽固性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DISBT组(21例)给予DISBT治疗和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治疗。DISBT治疗时间为3 d,共行3次治疗。于治...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诱导睡眠平衡术(DISBT)对慢性顽固性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慢性顽固性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DISBT组(21例)给予DISBT治疗和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治疗。DISBT治疗时间为3 d,共行3次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分别对两组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过度觉醒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并检测治疗前后睡眠结构和脑电频谱差异。结果:①两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分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降低程度DISBT组>对照组(P<0.05)。②DISBT组睡眠结构中2期睡眠比例、脑电频谱β、γ频段相对功率值较治疗前减少(P<0.05),对照组则较冶疗前上升(P<0.05);DISBT组冶疗后3期睡眠比例及6频段相对功率值较治疗前上升(P<0.05);对照组则较治疗前下降(P<0.05)。③两组治疗后,过度觉醒量表总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降低程度DISBT组>对照组(P<0.05);对照组过度觉醒量表中极限数个数总和、反应因子及自省因子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SBT组则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诱导DISBT能有效降低失眠患者的脑皮质过度觉醒水平,纠正紊乱的睡眠-觉醒通路,改善患者失眠症状,是治疗慢性顽固性原发性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原发性失眠症 过度觉醒
原文传递
失眠与微觉醒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茹 唐吉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5-949,共5页
失眠症是以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所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对人体各个系统均有慢性损害,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患。失眠症发生和维持的主要机制是过度觉醒假说,微觉醒作为皮质觉醒,... 失眠症是以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所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对人体各个系统均有慢性损害,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患。失眠症发生和维持的主要机制是过度觉醒假说,微觉醒作为皮质觉醒,也参与过度觉醒机制的形成。本文对微觉醒的机制及临床意义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觉醒 觉醒 失眠 过度觉醒 睡眠碎片化 记忆 抑郁
下载PDF
李丹丹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改善肝郁型失眠患者过度觉醒状态临证经验
17
作者 周鼎 陈壮志 李丹丹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250-254,共5页
李丹丹教授通过研究原发性失眠现代医学发病机制和中医基础理论,认为改善过度觉醒状态的关键在于调节阴阳。当前社会人们面临的压力日渐增大,情志变化逐渐成为失眠的主要原因,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枢机不利,阴阳失调是关键病机所在。故从... 李丹丹教授通过研究原发性失眠现代医学发病机制和中医基础理论,认为改善过度觉醒状态的关键在于调节阴阳。当前社会人们面临的压力日渐增大,情志变化逐渐成为失眠的主要原因,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枢机不利,阴阳失调是关键病机所在。故从肝论治,以疏肝解郁、平衡阴阳为治疗原则,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改善肝郁型失眠患者过度觉醒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过度觉醒 临床经验 李丹丹
下载PDF
针刺调节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症过度觉醒状态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张欣雨 张艺馨 +2 位作者 刘璐 郭静 张帆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7期747-753,共7页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症患者的过度觉醒状态、睡眠质量、疲劳状态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针刺百会,双侧心俞、脾俞、神门、照海、申脉、安眠、三阴...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症患者的过度觉醒状态、睡眠质量、疲劳状态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针刺百会,双侧心俞、脾俞、神门、照海、申脉、安眠、三阴交、足三里;对照组非经非穴浅刺。2组均隔日针刺1次,共针刺4周,总计治疗14次。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结束时过度觉醒量表评分(H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标(PSQI)、疲劳量表评分(FS-14);记录患者24 h 12导动态心电图数据,以Kubios HRV version软件分析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HAS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PSQI各维度分数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及PSQI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以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FS-14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PNN50、RMSSD、HRV三角指数、VLF和LF/HF较治疗前均呈上升趋势(P<0.05),HF、LF较治疗前均呈下降趋势(P<0.05);对照组SDNN、VLF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P<0.05);治疗组PNN50、LF/HF高于对照组(P<0.05),LF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可以改善过度觉醒和疲劳状态,提高慢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并通过调整心率变异性反映出其下调交感神经兴奋性,上调副交感神经调节的能力,进而平衡自主神经系统,提高人体适应性,其作用与经穴特异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慢性失眠症 过度觉醒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基于默认模式网络探讨针刺治疗失眠症过度觉醒机制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沐风 刘成勇 +5 位作者 万青云 王晓秋 刘永康 曹紫琼 张玉婷 吴文忠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0-134,145,共6页
过度觉醒模型是解释失眠症(insomnia disorder,ID)发生和维持的重要理论之一,然而少有研究探索ID过度觉醒的影像学机制。研究发现,ID患者常表现出情绪异常、记忆障碍等过度觉醒症状,这些症状与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 过度觉醒模型是解释失眠症(insomnia disorder,ID)发生和维持的重要理论之一,然而少有研究探索ID过度觉醒的影像学机制。研究发现,ID患者常表现出情绪异常、记忆障碍等过度觉醒症状,这些症状与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功能异常密切相关,故DMN损害可能是ID发病机制之一。针刺可能通过调节DMN的活动及功能连接变化,抑制大脑过度觉醒状态,进而改善ID症状。本文将从分子基因、神经内分泌、心率变异性、多导睡眠图及影像学等角度系统梳理ID过度觉醒机制,探索过度觉醒与DMN的关系,综合针刺调控ID患者过度觉醒的影像学证据,通过分析过度觉醒与DMN的联系,为针刺干预ID机制研究提供影像学证据,并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思路,如从脑网络连接和神经元细胞层面探索,扩大样本量,采用多模态成像技术,并结合新兴分析方法,以更全面地揭示针刺治疗ID的脑效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过度觉醒 默认模式网络 针刺 脑效应机制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耳甲电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睡眠障碍患者大脑皮质兴奋性的调节作用
20
作者 陈晓曼 何嘉健 +4 位作者 陈超 卢龙生 王嘉丽 陈筱 赵斌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023-1025,1029,共4页
目的:探讨耳甲电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睡眠障碍患者大脑皮质兴奋性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广东省佛山市第八人民医院金沙分院中医科和康复科门诊失眠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 目的:探讨耳甲电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睡眠障碍患者大脑皮质兴奋性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广东省佛山市第八人民医院金沙分院中医科和康复科门诊失眠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过度觉醒量表(HAS)来评估受试者的一般情况,同时利用单脉冲经颅磁刺激技术,采集2组受试者经耳甲电针治疗前后的皮层运动诱发电位相关指标,观察耳甲电针对皮层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和波幅的调节作用。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皮层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短,波幅大;治疗后,患者的皮层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未见显著变化,但波幅有所下降。结论:耳甲电针可以通过激活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从而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睡眠障碍患者大脑皮质过度觉醒状态,可能是耳甲电针治疗失眠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睡眠障碍 过度觉醒 皮层兴奋性 皮层运动诱发电位 耳甲电针 经颅磁刺激 PSQ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