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憎水性污染物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增溶动力学 被引量:10
1
作者 董亮 戴树桂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7-31,共5页
为了解表面活性剂溶液对憎水性污染物增溶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六氯乙烷在Tween20溶液中的增溶动力学过程,建立了六氯乙烷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增溶的传质模型.模型表明当六氯乙烷总表面积固定时,其溶解速率同六氯乙烷在表面活... 为了解表面活性剂溶液对憎水性污染物增溶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六氯乙烷在Tween20溶液中的增溶动力学过程,建立了六氯乙烷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增溶的传质模型.模型表明当六氯乙烷总表面积固定时,其溶解速率同六氯乙烷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表观溶解度和表观传质系数呈正相关.发现六氯乙烷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表观传质系数和纯水中的相比降低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增溶传质 憎水性 污染物 地下水污染
下载PDF
PVDF/PEI-EDA亲疏水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抗污染性能
2
作者 张少峰 齐鹏 +2 位作者 侯得印 丁春立 王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17,21,共6页
为解决疏水性污染物对膜的污染问题,利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具有抗污染性能的聚偏氟乙烯/聚醚酰亚胺-乙二胺(PVDF/PEI-EDA)亲疏水复合膜,对其进行了表征;以含疏水性污染物(油污)的Na Cl水溶液作为进料溶液进行了直接接触式膜蒸馏脱盐... 为解决疏水性污染物对膜的污染问题,利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具有抗污染性能的聚偏氟乙烯/聚醚酰亚胺-乙二胺(PVDF/PEI-EDA)亲疏水复合膜,对其进行了表征;以含疏水性污染物(油污)的Na Cl水溶液作为进料溶液进行了直接接触式膜蒸馏脱盐和抗污染实验,并与商业的PVDF疏水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复合膜厚度为340μm,平均孔径0.677μm,孔隙率72.4%;膜表面呈纳米纤维状,具有明显的酰胺基团,膜表面在空气中水接触角为5.6°,在水相中的油接触角为143°。复合膜蒸馏运行稳定,脱盐、抗污染膜蒸馏平均通量分别为5.5、4 kg/(m^2·h),可以有效的防止疏水性污染物(油污)的污染。而商业的PVDF疏水膜膜蒸馏过程不能维持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性污染物 亲疏水复合膜 疏油 抗污染 膜蒸馏
下载PDF
沉积微生物和生物膜提高摇蚊属昆虫(双翅目:摇蚊科)对毒死蜱的生物利用率
3
作者 Anneli Widenfalk Anna Lundqvist +2 位作者 Willem Goedkoop 樊兴明 周霞萍 《腐植酸》 2009年第4期28-36,共9页
本试验定量研究了不同来源的有机物(腐植酸、无菌沉积物、沉积物和微生物提取物)对摇蚊属幼虫的疏水性农药毒死蜱[O,O-二乙基-O-(3、5、6-三氯-2-吡啶基)硫代磷酸酯]生物利用率的影响。在最后两步处理中,加入14C毒死蜱前可允许生物膜增... 本试验定量研究了不同来源的有机物(腐植酸、无菌沉积物、沉积物和微生物提取物)对摇蚊属幼虫的疏水性农药毒死蜱[O,O-二乙基-O-(3、5、6-三氯-2-吡啶基)硫代磷酸酯]生物利用率的影响。在最后两步处理中,加入14C毒死蜱前可允许生物膜增殖。毒死蜱的累积量在浸渍25h和净化21h后分别定量检测。幼虫中的毒死蜱累积量在用微生物提取物(447±79μg/kgww的幼虫)处理中达到2倍,在用沉积物(371±33μg/kg)处理中达到1.7倍。净化后,幼虫组织中毒死蜱的累积量甚至表现出更大的差别,用微生物提取物(218±21μg/kg)处理后组织浓度达到3.1倍,用沉积物(156±35μg/kg)处理达到2.2倍;而用腐植酸和无菌沉积物处理后毒死蜱的累积量没有产生太大差别。这些结果表明:活体微生物和生物膜可以通过创造微生物环境和为幼虫提供食物,显著提高摇蚊属昆虫对毒死蜱的生物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利用率 生物膜 EPS 疏水污染物 腐植酸 水生生物毒性 浸渍途径 有机磷酸酯农药
原文传递
波浪作用下沉降型憎水性污染物床面释放机理研究:以二氯甲烷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韩龙喜 张奕 +3 位作者 王晨芳 蒋安祺 孙明园 周星辰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1-148,共8页
以沉降型憎水性污染物为代表的危险化学品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大部分污染物将以液态形式沉积于河床表面,这些物质将作为内源性污染源,缓慢地释放进入水体,持续性地导致区域水质严重污染。选取二氯甲烷为对象,通过波浪水槽实验分析... 以沉降型憎水性污染物为代表的危险化学品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大部分污染物将以液态形式沉积于河床表面,这些物质将作为内源性污染源,缓慢地释放进入水体,持续性地导致区域水质严重污染。选取二氯甲烷为对象,通过波浪水槽实验分析了不同波浪要素(波高、波周期等)对其释放强度的影响程度及响应关系,并建立了释放通量与各波浪动力学因子间的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波浪扰动将引起以二氯甲烷为代表的沉降型憎水性污染物明显释放;DCM悬浮颗粒总体积浓度(TVC)总体上随波高的增大而变大,随着波周期的增大而减小;相同波周期情况下,释放通量与波高呈显著指数正相关(R^(2)>0.973);相同波高情况下,释放通量与波周期呈显著对数负相关关系(R^(2)>0.967);进一步建立了释放通量与床面波切应力、床面波浪能量损耗率、近底波浪质点水平速度最大值、单宽总波能及波陡的数学回归模型。该研究可为沉降型憎水性污染物水质预报的源强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及计算方法,进而为完善该类污染物水质预报及风险预警的理论体系提供思路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作用 沉降型憎水性污染物 河(海)床表面 释放强度 数学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地下水质疏水性污染地理空间分布研究
5
作者 张莹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4期49-54,共6页
地下水质疏水性污染涉及多种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和微生物等,其迁移、转化和积累过程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为了制定地下水治理策略,提出基于GIS的地下水质疏水性污染地理空间分布研究方法。介绍研究区域以及土壤和地下水的采样测定... 地下水质疏水性污染涉及多种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和微生物等,其迁移、转化和积累过程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为了制定地下水治理策略,提出基于GIS的地下水质疏水性污染地理空间分布研究方法。介绍研究区域以及土壤和地下水的采样测定方法;建立疏水性污染物的迁移模型,获得水性污染特征,并采用GIS技术绘制疏水性污染元素的地理空间分布图;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析风险分布特征,完成污染地理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富集了多种疏水性重金属,主要以Zn和Cu为主,疏水性污染重金属的空间分布较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技术 污染物迁移模型 疏水性污染 地理空间分布 潜在生态风险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在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贾凌云 吴刚 杨凤林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8-61,共4页
评述了表面活性剂在疏水性有机物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从表面活性剂、污染物、土壤及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角度讨论了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制。指出导致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效率低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传递问题,而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以... 评述了表面活性剂在疏水性有机物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从表面活性剂、污染物、土壤及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角度讨论了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制。指出导致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效率低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传递问题,而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以加快疏水性有机物污染物从土壤表面到水相的传质过程。目前已经发现某些表面活性剂能够促进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但并未发现一致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疏水性有机污染物 土壤污染 生物修复
下载PDF
有机质官能团及微孔特性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吸附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6
7
作者 韩兰芳 孙可 +2 位作者 康明洁 吴丰昌 Baoshan XING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11-1820,共10页
作为重要的地质吸附剂,土壤/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是环境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主要的汇.由于有机质的结构异质性,疏水性有机污染物一旦进入其中,会被吸附在不同的位点上,反应活性和生态风险进而会发生变化.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有机质上的吸... 作为重要的地质吸附剂,土壤/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是环境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主要的汇.由于有机质的结构异质性,疏水性有机污染物一旦进入其中,会被吸附在不同的位点上,反应活性和生态风险进而会发生变化.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有机质上的吸附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其在环境中的分布,传输及生物有效性.本文就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上吸附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讨论了重要有机质组分(腐殖质和碳黑)的结构和吸附作用差异性,重点分析了有机质的微孔特性和官能团对吸附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吸附剂 吸附 有机质 疏水性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微塑料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富集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贾雨薇 赵建亮 +2 位作者 于旭彪 陈长二 应光国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0,共10页
近年来,海洋和淡水环境中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微塑料不仅会对生物体造成物理损伤,而且微塑料会吸附环境中的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OCs),也能释放其本身含有的添加型疏水性有机化合物至表面,从而形成复合污染物进入生物体... 近年来,海洋和淡水环境中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微塑料不仅会对生物体造成物理损伤,而且微塑料会吸附环境中的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OCs),也能释放其本身含有的添加型疏水性有机化合物至表面,从而形成复合污染物进入生物体。然而,有关微塑料在污染物生物富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还不清楚。本文从实验室暴露、野外富集和模型模拟研究3个方面对微塑料作用下HOCs的生物富集规律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微塑料作用下的生物富集机制。最后,针对微塑料对HOCs生物富集作用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疏水性有机污染物 吸附 生物富集机制
下载PDF
两相系统在疏水性有机污染物高效降解菌富集培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虞志强 陈杏娟 +1 位作者 赵刚 许玫英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05-1611,共7页
环境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ydrophobic organic pollutants,HOPs)的浓度日益增加,获取HOPs高效降解功能微生物能有效提高HOPs污染治理效率。近年来,利用两相系统促进HOPs微生物降解转化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本文重点从两相系统的结构... 环境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ydrophobic organic pollutants,HOPs)的浓度日益增加,获取HOPs高效降解功能微生物能有效提高HOPs污染治理效率。近年来,利用两相系统促进HOPs微生物降解转化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本文重点从两相系统的结构特点及其富集HOPs降解功能微生物的原理、主要影响因素和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两相系统在毒害性HOPs微生物加速降解脱毒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应用前景进行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系统(两相分配生物反应器) 微生物降解 富集培养 疏水性有机污染物
原文传递
蚯蚓蓄积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过程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史志明 徐莉 胡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共10页
简述了蚯蚓蓄积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OC)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并介绍了几种预测蚯蚓蓄积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模型,包括经验模型、速率模型、平衡分配模型、机制模型和逸度模型。一般地,蚯蚓蓄积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途径包括经口和经皮两条,主... 简述了蚯蚓蓄积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OC)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并介绍了几种预测蚯蚓蓄积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模型,包括经验模型、速率模型、平衡分配模型、机制模型和逸度模型。一般地,蚯蚓蓄积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途径包括经口和经皮两条,主要方式是简单扩散,其中对于大多数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经皮途径占主导地位,然而随着疏水性的提高(logK ow>5),经口途径贡献增大,尤其是在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不同的蓄积预测模型除速率模型外均是基于三个假设:(1)疏水性有机污染物,主要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蚯蚓系统间的基本行为是土壤固液之间和蚯蚓生物相之间的分配平衡过程;(2)蚯蚓的脂肪相是此类污染物的主要蓄积库;(3)污染物在蚯蚓体内不存在或者存在可忽略的代谢和生物转化过程。最后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该重视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蚯蚓体的内部行为如分布,以更好地了解蚯蚓毒理上的相关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疏水性有机污染物 预测模型 平衡分配模型 生物蓄积
下载PDF
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梁生康 王修林 单宝田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6-280,共5页
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类型、理化性质、生物表面活性剂提高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的机理及其在污染场地生物修复中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生物表面活性剂不仅具有乳化、增溶、降低表/界面张力等功能,而且低毒、对环境友好、易于... 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类型、理化性质、生物表面活性剂提高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的机理及其在污染场地生物修复中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生物表面活性剂不仅具有乳化、增溶、降低表/界面张力等功能,而且低毒、对环境友好、易于生物降解,因而在环境污染的生物治理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生物强化 疏水性有机污染物 生物降解 生物修复
下载PDF
无机沉淀对土壤有机质吸附疏水有机污染物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安显金 肖保华 +3 位作者 邸欣月 董慧 汤海明 吴森森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2016年第5期572-580,共9页
土壤有机质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解吸是影响其在土壤中迁移、转化和归趋的重要因素之一。老化是有机污染物和土壤等介质长时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影响着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已有的老化研究注重有机污染物被土壤等介质吸附隔离的机制... 土壤有机质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解吸是影响其在土壤中迁移、转化和归趋的重要因素之一。老化是有机污染物和土壤等介质长时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影响着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已有的老化研究注重有机污染物被土壤等介质吸附隔离的机制,很少考虑土壤等吸附剂自身演化对有机污染物吸附的影响。本文通过无机沉淀处理方法来模拟自然环境过程吸附剂自身的演化对土壤有机质吸附能力的影响,从而证明吸附剂自身的变化也是影响老化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无机沉淀包裹和填充的碱提土样品比原始碱提土样品具有更小的吸附能力,同时无机沉淀处理后的样品的吸附性能随着无机沉淀离子浓度增加而降低。这可能是无机沉淀覆盖碱提土样品的内外表面积和填充碱提土样品的微孔所引起的,同时也可能是无机沉淀占据了吸附有机污染物的高能点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性有机污染物 老化效应 无机沉淀 不可提取态有机质 自然环境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