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湖紫外光敏感磷与可酶解磷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华丽 周易勇 +2 位作者 李建秋 宋春雷 曹秀云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5-708,共4页
初步讨论了武汉东湖不同工作站中紫外光敏感磷 (UVSP)与可酶解磷 (PHP)的季节变化以及间隙水中二者和碱性磷酸酶活性 (APA)的存在及其相互关系 间隙水中PHP与UVSP的存在 ,说明湖泊沉积物亦为间接有效的磷库 紫外光照射可显著提高间隙... 初步讨论了武汉东湖不同工作站中紫外光敏感磷 (UVSP)与可酶解磷 (PHP)的季节变化以及间隙水中二者和碱性磷酸酶活性 (APA)的存在及其相互关系 间隙水中PHP与UVSP的存在 ,说明湖泊沉积物亦为间接有效的磷库 紫外光照射可显著提高间隙水中o P的浓度 ,却明显抑制溶解态碱性磷酸酶 (APase)的活性 ,这一结果未能支持UVSP释放o P的过程仍遵从酶促机制的假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湖 湖泊富营养化 紫外光敏感磷 可酶解磷 污染分布 季节变化 酶促机制
下载PDF
太湖流域不同类型区河流水体磷形态分布及矿化速率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宏伟 高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58-763,共6页
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实验相结合,对种植业(A)、养殖业(B)和生活污水(C)3种影响类型河流水体中磷的形态、矿化速率和周转时间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B类型影响的河流水体中总磷(TP)、可溶解性总磷(TDP)和溶解性反应磷(SRP)浓度略高于A类... 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实验相结合,对种植业(A)、养殖业(B)和生活污水(C)3种影响类型河流水体中磷的形态、矿化速率和周转时间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B类型影响的河流水体中总磷(TP)、可溶解性总磷(TDP)和溶解性反应磷(SRP)浓度略高于A类型,却远低于C类型影响的河流水体;但河流水体中可酶解磷(EHP)浓度则相反,以A类型影响的河流水体最高,丰水期最高可达0.11 mg L-1,而C类型影响的河流水体EHP浓度则较低。实验数据显示受农业影响的河流水体磷的矿化速率明显高于C类型影响的河流水体,尤其在丰水期,A类型影响的河流水体中磷的矿化速率最高可达1.437 nmol L-1min-1。研究表明水体中磷的矿化速率与EHP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受农业影响的河流水体磷的周转时间为3~7 d,低于C类型影响的河流水体的9.1 d。以上结果说明环太湖河流水体磷的形态分布、转化与影响水体的类型密切相关,生活污水对环太湖河流总磷贡献较大,而农业生产所产生的磷其生物可利用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反应磷(SRP) 可酶解磷(EHP) 矿化速率 周转时间 太湖流域
下载PDF
五种天然水体胶体相可酶解磷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芳 朱广伟 贺冉冉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3-489,共7页
分别在太湖草型湖区胥口湾及藻型湖区梅梁湾采集水样,采用常规过滤与切向流超滤相结合的方法,将水体中的颗粒/胶体依据粒径大小分离,通过测定计算得到64-1μm,1-0.5μm,0.5-0.1μm,0.1μm-1nm,<1nm五个粒级的可酶解磷含量.同时采集太... 分别在太湖草型湖区胥口湾及藻型湖区梅梁湾采集水样,采用常规过滤与切向流超滤相结合的方法,将水体中的颗粒/胶体依据粒径大小分离,通过测定计算得到64-1μm,1-0.5μm,0.5-0.1μm,0.1μm-1nm,<1nm五个粒级的可酶解磷含量.同时采集太湖"引江济太"工程长江调水口——望虞河口水样、千岛湖水样及千岛湖下游河流型水库富春江段水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种典型水体中颗粒相的可酶解磷含量占总可酶解磷含量的比重较高,胶体相的可酶解磷也占了相当的比重,是生物必需磷不可忽视的重要储库.望虞河口河水总磷0.216mg/L,可酶解磷含量达0.174mg/L,其输入可能对太湖水体生物有效磷浓度的增加起到重要的贡献,"引江济太"调水时具有一定生态风险.对于胶体范围的可酶解磷,胥口湾、望虞河的胶体态可酶解磷主要分布在较大、中胶体范围,梅梁湾和千岛湖的胶体态可酶解磷主要分布在中、微胶体范围,富春江水库的胶体态可酶解磷分布的相对比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胶体 可酶解磷 切向流超滤 富营养化 千岛湖 富春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