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和孤岛渣油供氢能力与生焦趋势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宗贤 何岩 +2 位作者 郭爱军 张宏玉 阙国和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1-255,共5页
首先以蒽为化学探针对孤岛、辽河和胜利减压渣油及其四组分的氢转移能力进行表征,原理是,蒽与渣油在350~400℃热反应,渣油向蒽供氢,使蒽转化成9,10-二氢蒽,用气相色谱分析定量测定热反应产物中的9,10-二氢蒽,并... 首先以蒽为化学探针对孤岛、辽河和胜利减压渣油及其四组分的氢转移能力进行表征,原理是,蒽与渣油在350~400℃热反应,渣油向蒽供氢,使蒽转化成9,10-二氢蒽,用气相色谱分析定量测定热反应产物中的9,10-二氢蒽,并计算出单位重量油样供氢量;然后在400℃下热处理测定三种渣油的生焦诱导期(定义为生焦01%时所用时间)。结果发现:虽然它们四组分相近,但氢转移潜力相差较大,特别是它们的沥青质的氢转移能力相差悬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渣油 生焦 诱导期 氢转移能力 渣油
下载PDF
1H-NMR评价不同重油缓和热转化过程中的相对供氢能力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贺 陈坤 +1 位作者 王宗贤 郭爱军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91-1198,共8页
以蒽为化学夺氢探针,采用1H-NMR为检测手段测定了三种典型重质渣油及其亚组分在380℃、临氮初压4 MPa、反应8 min条件下的可供氢含量,并分析了产物的甲苯不溶物、液体馏程分布以及气体组成。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的热反应较为缓和,渣... 以蒽为化学夺氢探针,采用1H-NMR为检测手段测定了三种典型重质渣油及其亚组分在380℃、临氮初压4 MPa、反应8 min条件下的可供氢含量,并分析了产物的甲苯不溶物、液体馏程分布以及气体组成。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的热反应较为缓和,渣油及组分反应前后结构变化不明显,样品体系内部主要发生渣油及组分向夺氢体(蒽)的氢转移反应。1H-NMR中化学位移在1.4~2.0的H cβ和2.5~4.7的H cα含量的变化值与化学探针法测定的实际可供氢量有较好的线性关联,可利用此两段化学位移内的氢含量评价不同重质油品在缓和热改质过程中的相对供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H-NMR 可供氢含量 重油 缓和热转化 供氢能力
下载PDF
减压渣油掺炼焦化蜡油的焦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世松 舒畅 +1 位作者 宋国良 王栋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3-56,共4页
以国内某炼油厂减压渣油为焦化原料,选用该厂焦化蜡油作为供氢剂,并将焦化蜡油切割成小于400℃馏分(A)、400~430℃馏分(B)和430~460℃馏分(C)3个窄馏分,测定了3个窄馏分的结构参数和供氢指数,并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在减压渣油中分别掺... 以国内某炼油厂减压渣油为焦化原料,选用该厂焦化蜡油作为供氢剂,并将焦化蜡油切割成小于400℃馏分(A)、400~430℃馏分(B)和430~460℃馏分(C)3个窄馏分,测定了3个窄馏分的结构参数和供氢指数,并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在减压渣油中分别掺炼质量分数10%的3个窄馏分,考察了各焦化产物的收率,并与纯减压渣油焦化反应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3个窄馏分供氢指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掺炼窄馏分A的焦化反应液体收率明显高于纯减压渣油焦化反应;在3个窄馏分中,掺炼A时的液体收率最高,掺炼B时次之,掺炼C时最低,这与3个窄馏分供氢指数的测定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氢剂 焦化蜡油 窄馏分 供氢能力
下载PDF
馏分油氢转移能力的测定与分析
4
作者 李凤绪 王成林 +5 位作者 杨梅 郭磊 王利强 孙丽娜 姜坤 秦玉洁 《当代化工》 CAS 2015年第3期657-660,共4页
采用管式反应器考察了三种馏分油的受热氢转移能力,用气相色谱分析反应产物,并根据实验结果改进了氢转移能力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不同的馏分油/探针比,测得的馏分油氢转移能力不同,随着馏分油/探针比的增大,氢转移能力大体呈先减小后... 采用管式反应器考察了三种馏分油的受热氢转移能力,用气相色谱分析反应产物,并根据实验结果改进了氢转移能力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不同的馏分油/探针比,测得的馏分油氢转移能力不同,随着馏分油/探针比的增大,氢转移能力大体呈先减小后不变的趋势;馏分油的氢转移能力与其结构组成密切相关,三种馏分油的供氢能力与其α氢含量顺序一致B>C>A,夺氢能力与β氢、芳炭率fA、缩合度大小顺序一致C>B>A。综合考虑供氢能力和夺氢能力,三种馏分油的供氢指数大小顺序为B>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氢能力 夺氢能力 氢转移能力 供氢指数 结构参数
下载PDF
减压渣油深度转化组合工艺及其供氢溶剂筛选
5
作者 方东 何怡 +2 位作者 崔笑晨 齐建勋 袁文宇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2年第5期311-314,共4页
以减压渣油为原料,催化裂化加氢重循环油和工业馏分油窄馏分为供氢溶剂,采用溶剂脱沥青-液相加氢组合工艺,可将减压渣油高效转化为轻质油。结果表明:焦化蜡油(410~430℃)、FCC油浆(450~470℃)、糠醛抽出油(430~450℃)、重循环油(410~430... 以减压渣油为原料,催化裂化加氢重循环油和工业馏分油窄馏分为供氢溶剂,采用溶剂脱沥青-液相加氢组合工艺,可将减压渣油高效转化为轻质油。结果表明:焦化蜡油(410~430℃)、FCC油浆(450~470℃)、糠醛抽出油(430~450℃)、重循环油(410~430℃)窄馏分的供氢能力依次为2.28,2.61,4.86,2.73 mg/g,远低于四氢萘(7.90 mg/g),而加氢重循环油(0.9487 g/cm^(3))供氢能力(7.42 mg/g)与后者相近;采用组合工艺,以加氢重循环油为供氢溶剂,减压渣油的综合转化率为90.84%,轻质油收率(质量分数)可达89.35%,焦炭得到有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渣油 组合工艺 溶剂脱沥青 液相加氢 重循环油 供氢能力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加氢研究
6
作者 张伟 赵鹏 +1 位作者 刘敏 李文博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1-127,共7页
为研究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加氢反应规律并进行过程优化,以0.1 t/d连续装置获得的液化重油为原料,利用100 mL/h固定床连续装置进行了加氢试验,探讨了溶剂加氢体系的产物分布特征,考察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循环溶剂性质与结构组成的影响规律,... 为研究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加氢反应规律并进行过程优化,以0.1 t/d连续装置获得的液化重油为原料,利用100 mL/h固定床连续装置进行了加氢试验,探讨了溶剂加氢体系的产物分布特征,考察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循环溶剂性质与结构组成的影响规律,利用500 mL高压釜进行了不同加氢深度的循环溶剂与淖毛湖煤液化性能验证。结果表明,在360~380℃,制备循环溶剂的加氢体系C_(1)~C_(3)气体产率不足0.2%,油产率接近100%,主要发生氧氮硫杂原子的部分脱除和芳烃的部分饱和反应,具有浅度裂化的反应特性,加氢产物保持了大比重和高芳烃的结构特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适度降低空速,可使更多的氢气进入溶剂内部,改变溶剂中芳烃-环烷烃-链烷烃的分子结构分布,特别是单双环芳烃的比例,有利于提升循环溶剂的供氢性能。在380℃,15 MPa和空速1 h^(-1)条件下生成的循环溶剂中烷基苯、环烷基苯、二环烷基苯以及双环芳烃数量最多,供氢指数最大,与淖毛湖煤在400℃,17 MPa,60 min缓和的条件下加氢液化的转化率可达93%,油产率59%,呈现出良好的转化特性和反应效果,实现油产率最大限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直接液化 循环溶剂 供氢性能 选择性加氢 芳烃饱和 脱杂 油产率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加氢稳定试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传江 白雪梅 +2 位作者 韩来喜 章序文 高山松 《煤化工》 CAS 2017年第2期39-42,34,共5页
在300 m L加氢试验装置上进行加氢稳定试验,考察了反应压力对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性质的影响,并通过0.5 L高压釜煤液化试验,考察了煤在不同加氢深度循环溶剂中的液化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溶剂加氢反应压力的升高,循环溶剂密度、黏度及氮... 在300 m L加氢试验装置上进行加氢稳定试验,考察了反应压力对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性质的影响,并通过0.5 L高压釜煤液化试验,考察了煤在不同加氢深度循环溶剂中的液化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溶剂加氢反应压力的升高,循环溶剂密度、黏度及氮含量递减,氢碳原子比及供氢指数递增,循环溶剂性质得到改善,供氢性能得到提高,从而促进煤的转化率和油收率提高。当加氢反应压力由12.5 MPa升至19.3 MPa时,煤的转化率从87.21%提高到88.40%,液化油收率从51.62%提高到55.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循环溶剂 加氢 反应压力 供氢性能
下载PDF
亚磷酸酯-酚双功能抗氧剂对聚丙烯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孟鑫 蒋泽文 公维光 《塑料助剂》 2019年第1期28-33,共6页
抑制聚丙烯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降解是塑料工业的关键问题。因此,在保持亚磷酸酯水解稳定性的同时提高其抗氧活性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采用多次挤出和DPPH供氢活性评价方法对含有自由酚羟基的亚磷酸酯BM46TBPP进行了抗氧性能的表征,结果... 抑制聚丙烯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降解是塑料工业的关键问题。因此,在保持亚磷酸酯水解稳定性的同时提高其抗氧活性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采用多次挤出和DPPH供氢活性评价方法对含有自由酚羟基的亚磷酸酯BM46TBPP进行了抗氧性能的表征,结果显示,BM46TBPP具有优越于抗氧剂168及其与酚的复合体系的抗氧性能,特别是在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主要是因为BM46TBPP分子当中含有自由酚羟基,体现出分子内协同抗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磷酸酯 供氢能力 分子内协同抗氧活性 DPPH自由基比色法
下载PDF
不同馏分及渣油在临氢热改质过程中供氢能力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吉顺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28,共5页
为了考察重油在临氢热改质过程中的供氢能力,将委内瑞拉原油切割为3个馏分及渣油作为油样,蒽作为夺氢探针,分别研究了氢气、油样以及油样临氢体系的供氢能力,采用反应叠加法分析了临氢热改质过程中油样与氢气之间的协同效应,间接考察了... 为了考察重油在临氢热改质过程中的供氢能力,将委内瑞拉原油切割为3个馏分及渣油作为油样,蒽作为夺氢探针,分别研究了氢气、油样以及油样临氢体系的供氢能力,采用反应叠加法分析了临氢热改质过程中油样与氢气之间的协同效应,间接考察了油样组成结构对氢分子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样中烷烃、环烷烃以及环烷、芳香结构对油样的供氢能力有积极影响;临氢条件下,整个反应体系的供氢能力较油样和氢气单独供氢能力之和提升一倍左右,可见油样与氢气之间存在着积极的协同效应。另外,从油样性质的差异性角度分析,油样组成,如多环芳烃、硫、金属等,对氢分子的活化有着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氢热改质 氢气 供氢能力 协同效应 活化
下载PDF
Effect of hydrogen donating ability of benzofuranone on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10
作者 MENG Xin XIN Zh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1期27-31,共5页
The rate constants for the hydrogen donation of three 3-aryl-benzofuranone compounds with tert-butoxyl radicals have been cal-culated through laser flash photolysis (LFP) technique, which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hyd... The rate constants for the hydrogen donation of three 3-aryl-benzofuranone compounds with tert-butoxyl radicals have been cal-culated through laser flash photolysis (LFP) technique, which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hydrogen donating abilities of those 3-aryl-benzofuranone compounds. 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hose 3-aryl-benzofuranone compounds in polypropylene (PP) have been studied using the oxidation induction time (OIT) of PP stabilized by those 3-aryl-benzofuranone compounds too.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methyl group on the 2'-position can prevent the hydrogen donation of 3-aryl-benzofuranone with tert-butoxyl radicals and weakens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3-aryl-benzofuranone in the oxidation of PP, i.e., the greater is the hydrogen do-nating ability of 3-aryl-benzofuranone with radicals, the better is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3-aryl-benzofuranone in the oxidation of PP in the presence of oxyg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呋喃酮 抗氧化活性 能力 氧化诱导时间 抗氧化作用 化合物 聚丙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