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熔融指数聚丙烯的生产探索 被引量:17
1
作者 郑晓曦 李新昌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13年第4期38-39,44,共3页
在聚丙烯材料高速发展的时代,高熔融指数PP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在通过可控流变法生产PP的过程中,降解剂(有机过氧化物)的选择尤为重要。本文着重介绍了2种高熔融指数PP的制备方法,以及目前生产中常用的有机过氧化物降解剂。
关键词 高熔融指数 氢调法 可控流变法 过氧化物 聚丙烯
下载PDF
粉末X线衍射测定间氨基苯甲酸/富马酸(2/1)有机盐晶体结构 被引量:1
2
作者 董水超 陶亚秋 +2 位作者 沈晓冬 杜峰 潘志刚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3-88,共6页
以间氨基苯甲酸和富马酸为原料,采用乙醇溶液结晶法制备间氨基苯甲酸/富马酸(2/1)有机盐粉晶体。利用粉末X线衍射数据,通过指标化确定其晶胞参数并采用直接空间法解析其晶体结构。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定羧酸根中H的结合情况,利用Riet... 以间氨基苯甲酸和富马酸为原料,采用乙醇溶液结晶法制备间氨基苯甲酸/富马酸(2/1)有机盐粉晶体。利用粉末X线衍射数据,通过指标化确定其晶胞参数并采用直接空间法解析其晶体结构。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定羧酸根中H的结合情况,利用Rietveld精修技术对其晶体结构进行精修,最终测定了间氨基苯甲酸/富马酸(2/1)有机盐的晶体结构。该晶体结构中不对称单元中包含1个质子化的间氨基苯甲酸和半个去质子化的富马酸。羧基上和氨基上的H全部参与氢键作用。系统分析了该晶体结构中氢键的形成方式,揭示了氢键在晶体结构中的堆砌作用,并展示了粉末X线衍射技术在有机分子晶体结构测定中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工程 氢键 质子转移 直接空间法 RIETVELD精修
下载PDF
基于扩散界面法的微重力下液氢沸腾传热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易天浩 杨光 +1 位作者 黄永华 吴静怡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494-2500,共7页
本文建立了单个气泡沸腾的模型,采用扩散界面法追踪气液相界面,考虑过热液体层和热毛细流动效应,研究了不同重力、壁面过热度下氢气泡动力学和传热特征。模拟结果表明,液氢沸腾时气泡尺寸较小,并且基底无扩张和收缩行为。提出在重力水平... 本文建立了单个气泡沸腾的模型,采用扩散界面法追踪气液相界面,考虑过热液体层和热毛细流动效应,研究了不同重力、壁面过热度下氢气泡动力学和传热特征。模拟结果表明,液氢沸腾时气泡尺寸较小,并且基底无扩张和收缩行为。提出在重力水平为4×10^(-2)g_(e)(g_(e)为地球常重力)左右可能存在临界重力加速度,将氢气泡动力学行为划分为浮力控制区和表面张力控制区。在浮力控制区,脱附直径和时间,以及平均热通量与重力水平关系分别满足D_(d)∝g^(-0.272)、t_(d)∝g^(-0.833)和q∝g^(0.325);在表面张力控制区,脱附直径和时间,以及平均热通量与重力水平关系分别满足D_(d)∝g^(-0.032)、t_(d)∝g^(-0.079)和q∝g^(0.035)。随着壁面过热度的增加,三相接触线附近的液体温度越高,气泡生长速率和平均热通量增大,脱附时间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氢 微重力 气泡动力学 传热 扩散界面法
原文传递
碳纳米管非均匀氢等离子体微波吸收的数值模拟
4
作者 刘保星 彭志华 +3 位作者 谢凝钰 谢卫平 胡林华 张亚楠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提出碳纳米管非均匀氢等离子体薄膜的层状介电模型,探讨等离子体密度分布对碳纳米管氢等离子体微波吸收的影响,运用转移矩阵法求解电磁波的传播方程,计算不同条件下碳纳米管氢等离子体薄膜在0~30GHz频段的微波衰减系数。随着氢等离子体... 提出碳纳米管非均匀氢等离子体薄膜的层状介电模型,探讨等离子体密度分布对碳纳米管氢等离子体微波吸收的影响,运用转移矩阵法求解电磁波的传播方程,计算不同条件下碳纳米管氢等离子体薄膜在0~30GHz频段的微波衰减系数。随着氢等离子体中自由电子密度分布非均匀性系数a的增加,微波衰减吸收峰值|Attmax|和强烈微波吸收的频宽均明显增大,吸收峰向高频方向移动。结果表明,增大等离子体密度分布的非均匀性,能显著改善碳纳米管氢等离子体薄膜的微波吸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氢等离子体 层状介电结构 转移矩阵法 微波吸收
下载PDF
酶中组氨酸残基与水分子间的氢迁移及氧化对其影响
5
作者 李国清 崔瑞海 范卓文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6年第1期65-66,共2页
采用量子化学的CNDO/2法,探讨了酶活性部位的组氨酸残基和水之间氢键的形成和氢迁移问题,对组氨酸残基被氧化前后的氢健构成和催化机理进行了比较,为研究酶催化过程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关键词 组氨酸 氢迁移 水分子 氧化 催化活性
下载PDF
汽轮发电机带有交替径向风道的转子流体与传热耦合分析
6
作者 李伟力 乔田怀 +3 位作者 李亚磊 李程昊 刘明洋 李志强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0,共10页
针对汽轮发电机带有交替径向通风道的转子发热冷却问题,以一台350 MW水氢氢冷汽轮发电机为研究对象,依据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的基本理论,首先建立计及旋转的电机全域通风网络模型,采用逐次迭代法计算得到各支路流量和节点压力。其次,建立... 针对汽轮发电机带有交替径向通风道的转子发热冷却问题,以一台350 MW水氢氢冷汽轮发电机为研究对象,依据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的基本理论,首先建立计及旋转的电机全域通风网络模型,采用逐次迭代法计算得到各支路流量和节点压力。其次,建立了带有交替径向风道的发电机转子流体-传热三维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给出了基本假设和相应的边界条件,同时将通风网络计算得到的风速和压力作为转子求解域的耦合边界,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求解,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然后分析了交替径向风道内流量分配和氢气流动情况,研究了转子内部氢气温度分布和槽楔出风口风温变化规律,探明了转子绕组和铁心轴向温度分布特性,讨论了副槽入口流量和槽楔出口直径对转子流体和温度的影响。得出副槽入口流量应控制在0.1~0.16 m^(3)/s范围内,且选择较小的槽楔出口直径,可以提高通风系统的效率与风量分配均匀性,降低转子轴向热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氢氢冷汽轮发电机 交替径向风道 通风网络 流体流动与传热 有限体积法
下载PDF
再生冷却氢氧推力室传热计算方法研究与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巩岩博 刘忠恕 +1 位作者 郑大勇 王维彬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63,共6页
推力室传热计算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非常关键,然而传统的再生冷却传热计算模型在针对氢氧火箭发动机时存在较大的误差。通过对推力室燃烧与流动过程的分析,并结合部件传热试验数据,考虑到雾化蒸发过程、燃气雷诺数大小以及普朗特数... 推力室传热计算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非常关键,然而传统的再生冷却传热计算模型在针对氢氧火箭发动机时存在较大的误差。通过对推力室燃烧与流动过程的分析,并结合部件传热试验数据,考虑到雾化蒸发过程、燃气雷诺数大小以及普朗特数拟合公式计算偏差等因素的影响,提出改进的再生冷却传热计算模型。分别使用这两种模型对某型氢氧发动机推力室在不同工况下的传热过程开展计算,并与试车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改进的再生冷却传热模型具有更高的计算准确度和更好的针对不同工况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火箭发动机 推力室 再生冷却 对流传热 计算方法
下载PDF
4-氨基二苯胺合成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曹晶华 龚凯 +1 位作者 张卫星 程正载 《化工中间体》 2014年第9期4-10,共7页
综述了合成4、氨基二苯胺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氢气还原法、氢转移氢化法和硫化碱还原法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我国4-氨基二苯胺生产应重视采用新工艺,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减少"三废"污染。
关键词 4-氨基二苯胺 氢气还原法 氢转移氢化法 硫化碱还原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