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阳坳陷古近系超高压成因探讨 被引量:22
1
作者 包友书 张林晔 +3 位作者 李钜源 张守春 张蕾 王宇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1,共5页
分析了济阳坳陷古近系压力场分布特征,并用地化分析数据和地层压力及油气显示等相关资料分析了地层超压与含油气性的关系:济阳坳陷地层超压可分为"自源超压"和"它源超压"2种类型。烃源岩残留烃演化与地层自源超压... 分析了济阳坳陷古近系压力场分布特征,并用地化分析数据和地层压力及油气显示等相关资料分析了地层超压与含油气性的关系:济阳坳陷地层超压可分为"自源超压"和"它源超压"2种类型。烃源岩残留烃演化与地层自源超压演化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几乎所有的超压储集层均具有一定的油气显示;深洼陷带油气藏剩余压力与油气充注程度总体上具有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济阳坳陷地层超压主要是来自于烃源岩的高压含烃流体注入储集层后形成异常高压。根据渗流理论分析、运移模拟实验和地层原油黏度变化特点,分析了液态烃生成的间接增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古近系 生烃增压 自源超压 它源超压
下载PDF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超压体系形成演化与天然气聚集关系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伟 王雪柯 +3 位作者 赵容容 唐大海 尹宏 裴森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39,共15页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四川盆地致密砂岩天然气(以下简称致密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其超压体系的形成与演化对其天然气聚集具有重要影响与控制作用。为了深化川西前陆盆地中生界致密气聚集规律认识与有利勘探区带预测,利用该区气...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四川盆地致密砂岩天然气(以下简称致密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其超压体系的形成与演化对其天然气聚集具有重要影响与控制作用。为了深化川西前陆盆地中生界致密气聚集规律认识与有利勘探区带预测,利用该区气藏压力、钻井液密度资料,以及前人开展的包裹体均一温度研究成果与含烃盐水包裹体PVT模拟气藏古压力恢复成果,结合须家河组不同含气区的埋藏史与构造运动,研究了该区地层流体压力特征、形成机制与演化及其与天然气大规模聚集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组于晚三叠世—侏罗纪形成了欠压实作用超压体系,并在烃源岩成熟度为0.75%时消失或维持弱超压;②晚侏罗世—白垩纪的生烃作用形成了须家河组的古超压体系,其中古超压体系在坳陷带形成于中晚侏罗世,在隆起带及其邻区形成于白垩纪;③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的差异构造运动对须家河组超压体系演化影响十分明显,坳陷带—斜坡带在古近纪超压体系得以维持并略有增强,而隆起带与断裂活动强烈区的超压系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④现今超压体系是生烃与构造挤压联合形成的古超压体系经历强烈构造改造后的残余压力体系;⑤超压体系的持续发育促进了川中地区大面积低丰度天然气区的形成,确保了坳陷带的中北部致密气的大面积封存。结论认为,不仅前陆盆地隆起带及其邻区、坳陷带的川合—绵阳—黎雅以及冲断带—坳陷带为须家河组致密气发育区,而且须家河组超压体系之上的侏罗系—白垩系都具有致密气勘探的良好前景,上述领域均是未来致密气大气田的重要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前陆盆地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致密气 超压体系 大气田 欠压实 生烃增压 超压形成 超压演化
下载PDF
川中桂花油田大安寨段致密油高产稳产再认识 被引量:21
3
作者 黄东 杨光 +2 位作者 韦腾强 邓燕 谭雅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32,共10页
在国内外致密油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川中地区勘探开发效益最好的桂花油田大安寨段油藏的解剖,认为桂花油田大安寨段油藏虽然存在多产层特征,但主力产油层位尤以大二亚段最为发育,勘探、开发成效最为显著;烃储配置分析表明,平面上处于相... 在国内外致密油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川中地区勘探开发效益最好的桂花油田大安寨段油藏的解剖,认为桂花油田大安寨段油藏虽然存在多产层特征,但主力产油层位尤以大二亚段最为发育,勘探、开发成效最为显著;烃储配置分析表明,平面上处于相变带附近的介壳滩体是烃源岩生烃增压后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必然场所,即侧向近源运移、充注是此类致密油的主要运聚方式:(1)相变带附近的介壳滩处于低压,是油气近源运移、聚集的有利场所;(2)相变带增加了烃源岩与介壳滩的接触面积,使介壳滩体具有"包裹"特征,进一步增加了油气侧向聚集的效率;(3)发育的低角度层裂缝,有助于烃源岩排出的烃类顺层向相变带附近介壳滩体疏导。结合最新钻探的GQ1H井认为,处于烃源岩突变带附近的介壳滩体中的低速异常体是下步有利的水平钻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油田 大安寨段 烃储配置 生烃增压 侧向运移 相变带 低速异常体
下载PDF
碳酸盐岩排烃条件及其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赵喆 钟宁宁 黄志龙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碳酸盐岩排烃问题一直是地球化学界争论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模拟实验中的一个难点。通过对碳酸盐岩与泥岩生排烃过程中的产物和排烃动力的定量模拟实验研究,确定了碳酸盐岩烃源岩的有效排烃方式,讨论了碳酸盐岩在排烃临界条件下... 碳酸盐岩排烃问题一直是地球化学界争论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模拟实验中的一个难点。通过对碳酸盐岩与泥岩生排烃过程中的产物和排烃动力的定量模拟实验研究,确定了碳酸盐岩烃源岩的有效排烃方式,讨论了碳酸盐岩在排烃临界条件下的有机质丰度的取值范围。实验结果表明,碳酸盐岩排烃模式与泥岩的模式不同,有其特殊的排烃方式;在碳酸盐岩排烃过程中生烃增压是主要的排烃驱动力;有机质丰度下限值不是一个定值,正好相反,随着热演化温度的不同,有机质丰度下限值也不尽相同。根据碳酸盐岩特殊的排烃模式,源岩有机碳含量0.4%~0.5%可能是满足碳酸盐岩源岩有效排烃条件的临界有机质丰度范围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排烃模式 生烃增压 有机质丰度下限 模拟实验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榆林—绥德地区山2段天然气运移动力探讨
5
作者 王晓梅 赵靖舟 +1 位作者 姚泾利 周锴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探讨鄂尔多斯盆地榆林—绥德地区山西组山2段天然气运移动力和天然气分布之间的关系,通过真实气体状态方程求取典型井的生烃膨胀力,结合地层破裂压力系数确定烃源岩层古压力。依据砂岩包裹体恢复的成藏时期古流体压力为储层古压力,... 为了探讨鄂尔多斯盆地榆林—绥德地区山西组山2段天然气运移动力和天然气分布之间的关系,通过真实气体状态方程求取典型井的生烃膨胀力,结合地层破裂压力系数确定烃源岩层古压力。依据砂岩包裹体恢复的成藏时期古流体压力为储层古压力,通过计算源储剩余压差分析天然气的运移动力。研究表明:陕142井上古生界由于生烃膨胀,煤层的古压力系数达1.93~1.96,可使煤层破裂;研究区山2段源储剩余压差平均5.99 MPa,源储剩余压差和含气饱和度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性;该区山2段天然气在源储剩余压差作用下从烃源岩垂向运移至致密储层,具有就近聚集成藏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增压 剩余压差 致密砂岩 上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饶阳凹陷洼槽区地层压力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华 张丰荣 +2 位作者 蒋有录 杨徳相 赵萌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46,共10页
根据地层压力实测数据和地层压力模拟计算,对饶阳凹陷洼槽区的地层压力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饶阳凹陷洼槽区古近系普遍发育超压;纵向上,存在东营组、沙一段和沙三段三套超压层系;可划分为单超压结构和双超压结构,其... 根据地层压力实测数据和地层压力模拟计算,对饶阳凹陷洼槽区的地层压力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饶阳凹陷洼槽区古近系普遍发育超压;纵向上,存在东营组、沙一段和沙三段三套超压层系;可划分为单超压结构和双超压结构,其中双超压结构可细分为上强下弱、上弱下强和上下均势3种类型;平面上,超压中心与洼槽沉积中心相吻合,河间和留西洼槽超压幅度最大;从沙三段到沙一段,南部洼槽区超压规模明显减小,北部洼槽区超压规模略增,超压中心具有从南到北的迁移性;东营组超压成因机制主要为欠压实作用,沙一段和沙三段的超压成因机制为生烃作用与欠压实作用的混合增压机制;由于欠压实与生烃两者对超压的贡献比例差异,造就了研究区多种超压结构并存的现状,并影响了油气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压力 超压结构 超压成因 生烃增压 饶阳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