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海相地层水文地质地球化学与油气保存条件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楼章华 李梅 +1 位作者 金爱民 朱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7-396,共10页
我国海相地层的油气藏被构造运动改造的强度较大,油气保存条件较差。地下水动力场的分布特征在油气藏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已知海相油田与南方海相地层的水文地质地... 我国海相地层的油气藏被构造运动改造的强度较大,油气保存条件较差。地下水动力场的分布特征在油气藏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已知海相油田与南方海相地层的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水文地质地球化学性质与油气保存条件的密切关系。沉积埋藏阶段是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主要时期;抬升剥蚀时期水文地质的最大特点是地层压实排水作用停止,沉积埋藏水被大气水驱替、淡化。不整合面附近的封存大气水可能是油气藏被破坏和保存条件差的标志,也可能是有机质尚未进入二次生烃的重要指标。通常水文地质开启程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弱。交替停滞带是不受地表水影响的水文地质带,有利于油气保存;自由交替带受地表水强烈影响,不利于油气保存。并且初步总结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油气保存条件的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判别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地层 油气保存条件 水文地质 水文地球化学
下载PDF
海相地层水文地球化学与油气保存条件评价 被引量:27
2
作者 楼章华 金爱民 付孝悦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1-505,共5页
针对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和油气藏破坏严重的问题,提出评价油气保存条件的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基于大气水下渗对油气藏保存具有破坏作用并淡化了地层水的原理,通过分析松潘-阿坝地区和十万大山盆地现今地下水动力特征,利用... 针对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和油气藏破坏严重的问题,提出评价油气保存条件的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基于大气水下渗对油气藏保存具有破坏作用并淡化了地层水的原理,通过分析松潘-阿坝地区和十万大山盆地现今地下水动力特征,利用温泉和方解石脉稳定同位素资料,分别计算了现今和古大气水下渗深度.在分析中国典型海相盆地和南方海相地层水化学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比地表水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总结了一套评价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的水文地球化学综合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总体较差,现今和古大气水下渗强烈.不同时代地层水被下渗大气水下渗淡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海相地层 油气保存条件 水文地球化学 水动力
下载PDF
南黄海盆地中—古生代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 被引量:21
3
作者 梁杰 张鹏辉 +2 位作者 陈建文 龚建明 袁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9,共10页
南黄海盆地中—古生代海相地层发育齐全且厚度较大,油气多源多期成藏,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物质基础,但一直未获得实质性的油气勘探突破。研究认为,多期构造事件造就了该叠合盆地复杂的构造格局,其良好的静态油气保存条件受到不同程度... 南黄海盆地中—古生代海相地层发育齐全且厚度较大,油气多源多期成藏,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物质基础,但一直未获得实质性的油气勘探突破。研究认为,多期构造事件造就了该叠合盆地复杂的构造格局,其良好的静态油气保存条件受到不同程度的后期叠加改造或破坏,油气保存条件成为关乎该区海相油气勘探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要素。为此,从构造运动与烃源岩条件、盖层特征、岩浆活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等多个方面对该盆地海相地层的油气保存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多期构造事件造就了该盆地复杂的构造格局,2个主要阶段(中—古生代海相盆地稳定演化阶段和中—新生代构造变格与成盆阶段)控制了区域烃源岩的发育及演化,呈现出差异性油气保存的特点;(2)相对较弱的构造改造及品质较好的厚层烃源岩发育、纵向上良好的盖层封盖性能、较弱的岩浆活动、相对封闭性的水文地质条件是该区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有利区需要同时具备的前提条件。结论认为:该盆地中部的崂山隆起构造稳定、断裂活动及岩浆活动较弱,油气保存条件较为优越,发育多个油气地质条件良好且生储盖组合完整的大型构造圈闭,是该区海相古生界油气勘探最为有利的远景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盆地 中—古生代 油气保存条件 海相地层 构造运动 盖层特征 岩浆活动 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崂山隆起
下载PDF
川西龙门山油气保存条件探讨 被引量:18
4
作者 罗啸泉 李书兵 +1 位作者 何秀彬 李志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4,共5页
在对国内外推覆带油气研究现状调研的基础上,从构造形变、盖层及油水与油气保存关系等方面,对龙门山逆冲推覆带油气保存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在区带评价的基础上,指出江油—都江堰断裂以东保存条件好,有利于油气成藏。... 在对国内外推覆带油气研究现状调研的基础上,从构造形变、盖层及油水与油气保存关系等方面,对龙门山逆冲推覆带油气保存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在区带评价的基础上,指出江油—都江堰断裂以东保存条件好,有利于油气成藏。建立了龙门山逆冲推覆带构造形变保存模式,以及适应本区特征的评价技术方法和指标。据此预测石板滩背斜、鸭子河背斜为龙门山前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保存条件 勘探评价 逆冲推覆带 龙门山 四川盆地西部
下载PDF
利用有机包裹体探讨塔里木盆地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下侏罗统油气运移与油气藏的存储条件 被引量:13
5
作者 郭宏莉 朱如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67-1472,共6页
本文主要是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的依奇克里克构造、克拉苏及吐格尔明三个构造带砂岩储层中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利用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有机包裹体的显微镜荧光特征、气相色谱、激光拉曼的成分分析,重点讨论了依奇克里克构造带成藏... 本文主要是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的依奇克里克构造、克拉苏及吐格尔明三个构造带砂岩储层中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利用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有机包裹体的显微镜荧光特征、气相色谱、激光拉曼的成分分析,重点讨论了依奇克里克构造带成藏条件。通过对研究区储层中包裹体研究结合油气藏的分布特征认为在库车坳陷东部储层物性不是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封存条件才是控制该区油气能否成藏的决定因素。断层断在地层内部,对成藏有利,而地层产状较直立,断层直通到近地表,油气沿断层向上运移逃逸,包裹体是最好的证据。由储层包裹体温度、荧光特征和成分上的差异显示出在依奇克里克构造带至少有二次油气运移,第一期有机质低成熟时有过少量的油气运移,大量的油气运移是第二期。爆裂法进行群体包裹体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出两个高峰区域,两个高峰区分别反应了轻烃与重烃“C”数上的差异,利用了514nm 和785nm两个激光波长,进行了激光拉曼分析,其测试结果显示出,断层开启的样品包裹体中 H_2O 都很高,CO_2含量很低,断层封闭的样品 H_2O 部很低,CO_2含量高,以次来判别储层的封闭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奇克里克构造 下侏罗统 有机包裹体 油气运移 存储条件
下载PDF
黔北坳陷及周缘构造作用与油气保存条件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斯春松 张润合 +6 位作者 姚根顺 郭庆新 朱振宏 楼章华 金宠 金爱民 黄羚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0-1021,共12页
黔北坳陷及周缘地区自晋宁期基底形成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改造,油气保存条件受到严重破坏.本文以加里东运动、燕山-喜山运动为主线,从构造作用引起的剥蚀、构造变形、断裂、岩浆活动及地层水化学响应等方面,在平面上和纵向上,分析黔中隆... 黔北坳陷及周缘地区自晋宁期基底形成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改造,油气保存条件受到严重破坏.本文以加里东运动、燕山-喜山运动为主线,从构造作用引起的剥蚀、构造变形、断裂、岩浆活动及地层水化学响应等方面,在平面上和纵向上,分析黔中隆起→黔北坳陷→川南坳陷构造作用差异性及其与油气保存条件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揭示由黔中隆起→黔北坳陷→川南坳陷方向油气保存条件的渐变性.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构造作用的差异性使油气保存条件地区差异性明显,油气保存条件由黔中隆起→黔北坳陷→川南坳陷方向逐渐变好;2)研究区地层水化学特征表现为平面分区性和垂向分带性.平面分区性:由黔中隆起→黔北坳陷→川南坳陷方向,同一地层地层水浓缩特征明显,油气保存条件逐渐变好;垂向分带性在川南坳陷表现明显,地层水随着埋深的增加逐渐浓缩,油气保存条件也逐渐变好,推测埋深800m以下地层整体封闭性较好,有利于油气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北坳陷 构造作用 海相地层 水化学 油气保存条件
原文传递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developmental models of Oligocene source rocks in the Qiongdongnan Basin,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7
7
作者 Li Wenhao Zhang Zhihuan +2 位作者 Li Youchuan Liu Chao Fu Ni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Coals developed in the Oligocene Yacheng and Lingshui formations in the Qiongdongnan Basin have high organic matter abundance, and the dark mudstones in the two formations have reached a good source rock standard but ... Coals developed in the Oligocene Yacheng and Lingshui formations in the Qiongdongnan Basin have high organic matter abundance, and the dark mudstones in the two formations have reached a good source rock standard but with strong heterogenei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race elements, organic macerals and biomarkers, it is indicated that plankton has made little contribution to Oligocene source rocks compared with the terrestrial higher plants. The organic matter preservation depends on hydrodynamics and the redox environment, and the former is the major factor in the study area. During the sedimentary period of the Yacheng Formation, tidal flats were developed in the central uplift zone, where the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were weak and the input of terrestrial organic matter was abundant. So the Yacheng Salient of the central uplift zone is the most favorable are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urce rocks, followed by the central depression zone. During the sedimentary period of the Lingshui Formation, the organic matter input was sufficient in the central depression zone due to multiple sources of sediments. The semi-enclosed environment was favorable for organic matter accumulation, so high quality source rocks could be easily formed in this area, followed by the Yacheng salient of central uplift zone. Source rocks were less developed in the northern depression zone owing to poor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PALEOPRODUCTIVITY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hydrodynamicconditions redox conditions Oligocene source rocks Qiongdongnan Bas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南黄海崂山隆起中、古生界油气保存条件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许振强 梁杰 +5 位作者 陈建文 张鹏辉 张银国 王建强 雷宝华 杨传胜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5-133,共9页
崂山隆起位于南黄海盆地中部,海相中-古生界分布广泛且厚度大,其构造演化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山等多期构造运动,早期油气聚集可能在后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油气保存条件是崂山隆起油气勘探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因素... 崂山隆起位于南黄海盆地中部,海相中-古生界分布广泛且厚度大,其构造演化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山等多期构造运动,早期油气聚集可能在后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油气保存条件是崂山隆起油气勘探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因素。通过综合分析构造运动中抬升剥蚀作用和断裂作用与油气保存的关系,以及盖层条件与油气保存的关系,探讨崂山隆起内部油气保存条件的差异性以指导该区油气勘探。结果表明:崂山隆起呈差异性油气保存特点,位于崂山隆起中南部的高石稳定带是一个早期断裂不发育的弱变形区,后期构造运动改造破坏程度较弱,特别是下古生界具备较为优越的生储盖组合,构造多以断背斜和低幅宽缓背斜为主,发育多个大型圈闭,岩浆活动相对较弱,油气保存条件较为优越;而崂山隆起北部的青峰变形带断裂系统发育,地层褶皱变形强烈,单个圈闭规模较小,油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差;高石稳定带中南部是进一步油气勘探和调查参数井钻探的重点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运动 盖层条件 油气保存条件 海相中-古生界 崂山隆起 南黄海
下载PDF
马朗凹陷卡拉岗组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聚集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媛萍 徐星安 +1 位作者 尹诗琪 刘俊田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3年第2期1-6,共6页
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保存和散失都是在地层水的环境里或是在地层水的参与下进行的。地层水运动是油气运移聚散的动力和载体,其化学成分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油气赋存的环境与条件。地层水与油气在地质历史进程中的活动是相互依存、... 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保存和散失都是在地层水的环境里或是在地层水的参与下进行的。地层水运动是油气运移聚散的动力和载体,其化学成分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油气赋存的环境与条件。地层水与油气在地质历史进程中的活动是相互依存、制约的因果关系。文中从水文地质观点和角度研究出发,利用地层水化学特征的各种参数,如变质系数、脱硫系数、碳酸盐平衡系数、氯镁系数等组合特征,分析油气的保存条件、地层的封闭程度及油气的运移条件,旨在通过水化学的变化特征来掌握地层水对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作用,寻找有利的油气聚集带。研究表明: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上石炭统卡拉岗组地层水具有矿化度高和氯镁系数越大,变质系数、脱硫系数和碳酸盐平衡系数就越小的特点,矿化度、水性系数及水型的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该区存在有利于油气保存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认为,斜坡区地层水地质环境稳定,封闭条件好,利于油气聚集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水化学特征 油气保存条件 卡拉岗组 上石炭统 马朗凹陷
下载PDF
米仓山前带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佩芸 张庆峰 姜智利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年第6期44-47,共4页
米仓山前带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由于构造变形强烈,油气成藏过程复杂。为此,从该区构造特征分析入手,建立了米仓山基底垂直隆升+侧向挤压断褶型构造模型,认为受扬子北缘刚性基底的阻拦形成构造楔叠加导致垂直隆升,同时产生挤压应力,控制... 米仓山前带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由于构造变形强烈,油气成藏过程复杂。为此,从该区构造特征分析入手,建立了米仓山基底垂直隆升+侧向挤压断褶型构造模型,认为受扬子北缘刚性基底的阻拦形成构造楔叠加导致垂直隆升,同时产生挤压应力,控制了米仓山“扇状冲断”的构造变形特征;通过对米仓山前典型井与气田的解剖,建立了米仓山前带新生古储-强烈抬升剥蚀型、断裂通源-断凹封堵型、近源侧向疏导-高陡倒转破坏型、近源侧向疏导-叠加调整型与断裂通源-构造稳定型五种油气成藏模式,指出了“构造稳定、持续保存”是山前带油气富集成藏的关键要素;以构造单元划分为基础,结合构造变形强度和地层流体、地层压力、包裹体分析等开展动态与静态保存条件综合评价攻关研究,指出联合走滑挤压压扭变形控制保存条件差异性,提出在持续保存有利区主要寻找相带有利、近源充注的原生岩性圈闭气藏;而在较有利保存区应“动中找静”,避开深浅层压扭一致变形带,寻找构造-岩性圈闭的方法开展川北构造复杂区选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仓山前带 构造特征 油气成藏 保存条件
下载PDF
伊拉克库尔德地区油气保存条件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航辉 贾随良 +1 位作者 赫鹏飞 贝东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8年第6期41-44,48,118,共6页
在分析构造演化过程和油气成藏类型与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对伊拉克库尔德地区油气藏保存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库尔德地区生油期略早于圈闭形成期,油气充注贯穿于圈闭形成期,封堵断层还处于活动期。油气聚集成藏之后,构造运动继续对油... 在分析构造演化过程和油气成藏类型与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对伊拉克库尔德地区油气藏保存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库尔德地区生油期略早于圈闭形成期,油气充注贯穿于圈闭形成期,封堵断层还处于活动期。油气聚集成藏之后,构造运动继续对油藏进行改造,对油气保存产生破坏作用:大气淡水渗入油藏,氧化作用使原油密度变大。库尔德地区油气保存条件控制油气成藏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德地区 油气勘探 成藏特征 保存条件
下载PDF
沉积盆地地下水与油气成藏-保存关系 被引量:19
12
作者 楼章华 朱蓉 +1 位作者 金爱民 李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88-1194,共7页
含油气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可以划分为:①泥岩压实水离心流;②大气水下渗向心流;③(层间)越流、越流-蒸发泄水和④滞流4种局部水动力单元类型。通常盆地边缘大气水不对称下渗,发育向心流,中央凹陷区以泥岩为主的砂泥岩地层压实,发育离... 含油气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可以划分为:①泥岩压实水离心流;②大气水下渗向心流;③(层间)越流、越流-蒸发泄水和④滞流4种局部水动力单元类型。通常盆地边缘大气水不对称下渗,发育向心流,中央凹陷区以泥岩为主的砂泥岩地层压实,发育离心流,大气水下渗向心流与地层压实离心流汇合,发育越流泄水。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演化和地下水成因控制了地下水化学场的分布规律。在离心流和向心流流动过程中,地下水浓缩、盐化,在越流泄水区形成高浓缩、高盐化地下水。泥岩压实离心流是沉积盆地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地层压实排水离心流过程中,由于岩性、地层、断层等圈闭使得部分油气在运移过程中聚集;在地下水越流泄水过程中有利于油气大量聚集—富集;在向心流推进过程中,早期聚集的油气可能部分被破坏,此外也可能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水动力和部分岩性、地层、断层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地下水化学 油田地下水动力 油气成藏动力学 油气保存条件
下载PDF
赵庄井田煤层气成藏条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车影 《能源与环保》 2020年第10期92-99,共8页
煤层气成藏条件研究是有效划分成藏类型或含气系统,煤层气富集高渗有利区预测、评价及优选的关键基础工作。基于赵庄井田煤层气地质条件及相关测试资料,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煤生烃、煤层气储集和煤层气封盖保存条件等方面对赵庄井田煤... 煤层气成藏条件研究是有效划分成藏类型或含气系统,煤层气富集高渗有利区预测、评价及优选的关键基础工作。基于赵庄井田煤层气地质条件及相关测试资料,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煤生烃、煤层气储集和煤层气封盖保存条件等方面对赵庄井田煤层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中丰富的生烃物质在良好的生烃动力作用下,提高了生烃率和生烃量,为煤层气成藏提供了基础条件;煤变质程度高,促使煤中微小孔隙发育,煤层气储集能力增强和储集空间增大,有利于煤层气大量储存和富集;煤层埋深、围岩特性、构造及地下水径流等地质条件的有机匹配,为煤层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封盖保存条件,是煤层气成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煤田 赵庄井田 煤层气生烃条件 煤层气储集条件 煤层气封盖保存条件
下载PDF
青藏高原油气资源远景评价问题 被引量:51
14
作者 王成善 李亚林 李永铁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共7页
位于全球特提斯巨型油气构造域东段的青藏高原是我国现今陆上面积最大、油气调查和研究程度最低的地区。尽管近些年来对青藏高原油气地质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但是仍存在诸多尚未解决的基础地质和石油地质问题,从而影响并制约着该区油气... 位于全球特提斯巨型油气构造域东段的青藏高原是我国现今陆上面积最大、油气调查和研究程度最低的地区。尽管近些年来对青藏高原油气地质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但是仍存在诸多尚未解决的基础地质和石油地质问题,从而影响并制约着该区油气资源远景评价。根据特提斯构造域演化、青藏高原大地构造属性、盆地基底以及新生代大陆碰撞、高原隆升对盆地的改造作用,提出了影响该区油气资源远景评价的10个重要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指出了该区油气地质调查与远景评价中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油气资源 保存条件 盆地改造 远景评价
下载PDF
生物气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明宅 张洪年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10,共5页
对控制生物气成藏的诸项地质因素进行了探讨,取得了如下认识:①产甲烷菌的大量繁殖是生物气富集的关键因素,其适宜的地球化学环境为缺氧、缺硫酸根、中—中高温、较低矿化度的近中性水介质环境;②Ⅰ、Ⅱ型有机质的最佳生气温度为3... 对控制生物气成藏的诸项地质因素进行了探讨,取得了如下认识:①产甲烷菌的大量繁殖是生物气富集的关键因素,其适宜的地球化学环境为缺氧、缺硫酸根、中—中高温、较低矿化度的近中性水介质环境;②Ⅰ、Ⅱ型有机质的最佳生气温度为35~40℃,Ⅲ型有机质的最佳生气温度为40~50℃;③有机质生气潜力按Ⅰ、Ⅱ、Ⅲ型干酪根的顺序依次降低;④提出了生物气的赋存相态模式,自上而下生物气的赋存运移相态为游离态—水溶态—游离态,解释了生物气在深度上的分布规律;⑤产生物气地层具有高孔渗特征,生物气要成藏需有厚的泥岩盖层封盖保存;⑥生物气成藏是所生天然气不断生成聚集和不断纵向散失达到相对平衡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 油气藏形成 生油气量 油气藏分布
下载PDF
开鲁盆地奈曼凹陷奈1区块九佛堂组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保存条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赵兴齐 陈践发 +6 位作者 程锐 刘武生 李西得 易超 张字龙 朱鹏飞 郭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56,共10页
基于实际测试资料,统计分析奈曼凹陷奈1区块九佛堂组21口井地层水的水型、矿化度及特征系数在平面及纵向上的变化特征,并探讨研究区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的保存及分布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地层水是以阴阳离子分别为HCO3-和(Na++K+)... 基于实际测试资料,统计分析奈曼凹陷奈1区块九佛堂组21口井地层水的水型、矿化度及特征系数在平面及纵向上的变化特征,并探讨研究区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的保存及分布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地层水是以阴阳离子分别为HCO3-和(Na++K+)为主的Na HCO3型水,地层水矿化度低;研究区地层水矿化度主要受控于断层的分布,靠近断层的油气井中地层水矿化度明显较远离断层的油气井中的高,主要是由于该区深部的高矿化度地层水经断层及其他运移通道运移至浅层,并与浅层地层水混合所致;地层水化学组分及离子特征系数随深度的变化表现为稳定型、正相关型和负相关型3种变化类型;纵向上,地层水的Cl-浓度、r(Cl-))/r(Mg2+)及r(Ca2+))/r(Mg2+)都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大,而HCO3-浓度及r(Na+))/r(Cl-)均随埋深的增加而减小,表明奈1区块九佛堂组地层水现今总体上处于封闭的流体动力环境,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平面上,靠近凹陷中心的奈1块油气井中地层水r(Na+))/r(Cl-)及r(SO42-)×100)/r(Cl-)明显较奈3块及其以西地区偏低,而r(Cl-))/r(Mg2+)及r(Ca2+))/r(Mg2+)明显偏高,表明奈1块地层封闭条件好,更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与保存;研究区断层有效沟通了烃源层与储集层,为浅层次生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靠近凹陷中心的奈1块是该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且主干断裂和浅层分支断裂发育带是浅层次生油气藏勘探的重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地球化学特征 油气保存条件 奈1区块 奈曼凹陷 开鲁盆地
下载PDF
中国南方含油气区构造-沉积类型及其勘探潜力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喆 钟宁宁 +1 位作者 梁狄刚 陈建平 《海相油气地质》 2008年第1期51-54,共4页
南方含油气的复杂构造区根据构造—沉积类型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通过对不同类型典型含油气区的生烃量及非构造运动天然气散失量的化学动力学计算,认为这四种类型含油气区的油气聚集潜力从好到坏依次为:喜马拉雅运动抬升暴露型... 南方含油气的复杂构造区根据构造—沉积类型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通过对不同类型典型含油气区的生烃量及非构造运动天然气散失量的化学动力学计算,认为这四种类型含油气区的油气聚集潜力从好到坏依次为:喜马拉雅运动抬升暴露型、燕山运动抬升暴露型、反复抬升—沉降型和海西—印支运动抬升暴露—后期浅埋型。主要构造运动发生越晚,对油气保存越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含油气区 构造-沉积类型 油气保存条件 油气潜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