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大断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41
1
作者 郭占谦 萧德铭 唐金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7-32,共6页
纵观我国东部裂谷系中松辽、渤海湾、江汉及南海等几个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发现油气田的分布与盆地中断开基底、地壳或岩石圈的深大断裂有相伴出现的现象,分析深大断裂与沉积、构造、地温场及压力场的相关性后发现:深大断裂控制了沉积体... 纵观我国东部裂谷系中松辽、渤海湾、江汉及南海等几个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发现油气田的分布与盆地中断开基底、地壳或岩石圈的深大断裂有相伴出现的现象,分析深大断裂与沉积、构造、地温场及压力场的相关性后发现:深大断裂控制了沉积体系及沉积相带的展布;控制了地温场的展布;从而控制了油气藏形成条件的生、储、盖因素。深大断裂还控制了盆地内构造区带的展布、控制了流体压力场的展布,从而控制了油气藏形成条件的运移与聚集因素。因此,深大断裂控制了含油气盆地中油气藏的分布;查清深大断裂的分布是提高勘探成功率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裂谷带 控制 油气臧
下载PDF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 被引量:244
2
作者 张善文 王永诗 +1 位作者 石砥石 徐怀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0,共10页
根据济阳坳陷新近系油气成藏特点 ,提出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概念。该体系为 3层结构 :下部为油源通道网层 ,中部为仓储层 ,上部为油气聚集网层 ,这种岩相结构由河流层序发育过程中可容空间的变化速率从小到大所决定。在济阳坳陷北部 ,油... 根据济阳坳陷新近系油气成藏特点 ,提出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概念。该体系为 3层结构 :下部为油源通道网层 ,中部为仓储层 ,上部为油气聚集网层 ,这种岩相结构由河流层序发育过程中可容空间的变化速率从小到大所决定。在济阳坳陷北部 ,油源通道网层由古近系和断裂网构成 ,切入烃源岩的油源断裂起油气向上运移的单向阀作用 ,为新近系提供它源油气 ;仓储层为新近系馆陶组下段低位域辫状河流相砂砾岩 ,连通性好、分布广、厚度大 ,蓄积来自古近系的油气形成毯状聚集 ;油气聚集网层为新近系馆陶组上段、明化镇组的退积域和高位域沉积 ,以曲流河相为主的砂体平面呈树枝状 ,剖面呈透镜状 ,油气通过砂体 断裂输导网络运移聚集。对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中石油运移、聚集过程的二维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在油源断裂幕式活动的地震泵作用下 ,周期性沿断裂向上输送的油气首先充注仓储层 ,呈毯式以放射状方式运移 ,通过沟通仓储层与上覆岩层的断裂进入上覆砂层的油在断裂两侧的砂体聚集成藏。济阳坳陷新近系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已发现 3类 9种油 (气 )藏类型 ,潜山披覆构造主体及其周围分布构造型油气藏组合 ,储量丰度大 ;岩性型油气藏组合受河道控制 ,分布范围广 ,横向变化大 ,油水关系复杂 ;缓坡构造带分布地层型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毯式 油气成藏体系 济阳坳陷 新近系 河流相层序 油源断裂 浅层断裂网 垂向运移 侧向运移 浅层次生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
下载PDF
川东地区志留系—石炭系含气系统天然气运移聚集机理 被引量:19
3
作者 蒋有录 张一伟 +1 位作者 冉隆辉 路中侃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5-30,共6页
根据川东地区石炭系、志留系天然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特点 ,结合地层压力分布特征 ,探讨了该区志留系—石炭系含气系统的天然气运移聚集机理 ,提出该系统具有箱外成藏和箱内成藏两种模式。下伏志留系高压封存箱生成的油气随箱体顶部破裂呈... 根据川东地区石炭系、志留系天然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特点 ,结合地层压力分布特征 ,探讨了该区志留系—石炭系含气系统的天然气运移聚集机理 ,提出该系统具有箱外成藏和箱内成藏两种模式。下伏志留系高压封存箱生成的油气随箱体顶部破裂呈混相涌流进入石炭系 ,油气在石炭系中向继承性发育的古隆起运移聚集 ,形成大型古油气藏 ,后逐渐演化成古气藏。志留系封存箱内部的天然气可在有利储集层中聚集成藏。喜山构造运动使研究区天然气重新大规模运移聚集 ,形成充满度很高的残余气藏。石炭系储层气驱水实验表明 ,岩石渗透率与驱替后残余水饱和度呈负相关指数关系。在一般地层压力条件下 ,天然气很难通过岩层的细小孔隙运移并排替地层水富集 ,细小孔隙中的天然气是早期聚集其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成藏机理 异常压力 含气系统 流体封存箱 川东地区
下载PDF
库车坳陷盐构造与相关成藏模式 被引量:20
4
作者 余一欣 汤良杰 +3 位作者 王清华 杨文静 彭更新 雷刚林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共5页
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均揭示库车坳陷发育大量盐构造,并影响了油气成藏过程。盐构造类型主要包括: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滑脱褶皱、三角带、逆冲推覆构造、突起构造及其混生构造样式等。构造挤压和差异负荷作用是库车坳陷盐... 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均揭示库车坳陷发育大量盐构造,并影响了油气成藏过程。盐构造类型主要包括: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滑脱褶皱、三角带、逆冲推覆构造、突起构造及其混生构造样式等。构造挤压和差异负荷作用是库车坳陷盐构造形成的主要动力,平衡剖面复原结果表明,盐构造发育过程主要经历了楔状地层、滑脱背斜和构造强烈活动期等3个阶段。受盐构造影响,库车坳陷存在多种圈闭类型和成藏模式,油气主要聚集在盐下圈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构造 成藏模式 库车坳陷
下载PDF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 of Lithologic Reservoirs in the Songliao Basin 被引量:3
5
作者 HouQijun FengZhiqi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4-54,共11页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the fluvial and lacustrine depository system in the large mid-shallow layered depressed lake in the Songliao Basin has been proven to have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li...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the fluvial and lacustrine depository system in the large mid-shallow layered depressed lake in the Songliao Basin has been proven to have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lithologic reservoirs over a large area. Because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base level caused considerable differences in the space at different periods, the types of sand bodies varied in different geologic periods; but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in burial depths and the relative differences in positions of the siltstones and source rocks,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distributive regularities for oil-bearing groups of subtle reservoirs also vary accordingly. In view of the reality of the thinly-interbedded lithologic reservoir in the deltaic frontal facies belt, we have conducted a series of research to study the thinly-interbedded subtle reservoirs with the help of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the geophysical recognition and prediction techniques for thinly-interbedded subtle reservoirs, thus achieving a better effect and optimizing several exploration target areas, each of which has an oil reserve of about 100 million tons. This has shed light on further exploration of new subtle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gliao basin sequence stratigraphy lacustrine depositional system deltaic depositional system subtle hydrocarbon pools hydrocarbon accumulative condition
下载PDF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paleo hydrocarbon pools and predicting secondary reservoirs:a case study of the Sangonghe Formation in the Mosuowan area,Junggar Basin 被引量:2
6
作者 Wei-Jiao Ma Yan-Zhao Wei Shi-Zhen Tao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52-269,共18页
Taking the Jurassic Sangonghe Formation in the Mosuowan-Mobei area of the Junggar Basi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rovides a method that evaluates paleo hydrocarbon pools and predicts secondary reservoirs. Through Qua... Taking the Jurassic Sangonghe Formation in the Mosuowan-Mobei area of the Junggar Basi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rovides a method that evaluates paleo hydrocarbon pools and predicts secondary reservoirs. Through Quantitative Grain Fluorescence (QGF) experiments, well-tie seismic correlation, and paleo structure analysis, the scale and distribution of paleo hydrocarbon pools in the study area are outlined. Combining current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fault characteristics, the re-migration pathways of paleo oil and gas are depicted. Based on barrier conditions on the oil re-migration pathways and current reservoir distribution, we recognize three types of secondary reservoirs. By analyzing 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sand body-fault distribution, the major control factors of secondary reservoirs are specified and, consequently, favorable zones for secondary reservoirs are predicted. The results are mainly as follows. (1) In the primary accumulation period in the Cretaceous, paleo hydrocarbon pools were formed in the Sangonghe Formation of the Mosuowan uplift and their size and distribution were extensive and the exploration potential for secondary reservoirs should not be ignored. Besides, paleo reservoirs were also formed in the Mobei uplift, but just small scale. (2) In the adjustment period in the Neogene, traps were reshaped or destroyed and so were the paleo reservoirs, resulting in oil release. The released oil migrated linearly northward along the structural highs of the Mobei uplift and the Qianshao low-relief uplift and then formed secondary reservoirs when it met new traps. In this process, a structural ridge cooperated with sand bodies and faults, applying unobstructed pathways for oil and gas re-migration. (3) The secondary hydrocarbon pools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low-relief anticlinal type, lithologic pinch-out type and fault block typ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irst type is controlled by a residual low uplift in the north flank of the paleo-anticline. The second type is dist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nggar Basin Paleo hydrocarbon pools hydrocarbon re-migration pathways Secondary reservoirs .Favorable zones
下载PDF
我国海相地层膏盐岩盖层分布与近期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89
7
作者 金之钧 周雁 +2 位作者 云金表 孙冬胜 龙胜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5-724,共10页
以"勘探反演"的思路,总结了近年来膏盐岩下油气勘探研究的现状,分析了膏盐岩盖层的分布特点,讨论了我国膏盐岩下海相地层的勘探潜力与方向。研究认为,膏盐岩是优质盖层,在我国四川和塔里木两大盆地的海相地层中分布广泛;膏盐... 以"勘探反演"的思路,总结了近年来膏盐岩下油气勘探研究的现状,分析了膏盐岩盖层的分布特点,讨论了我国膏盐岩下海相地层的勘探潜力与方向。研究认为,膏盐岩是优质盖层,在我国四川和塔里木两大盆地的海相地层中分布广泛;膏盐岩下油气资源潜力大,是我国未来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在南方地区,除白垩-古近系外,膏盐岩盖层分布的层位主要有中-下寒武统和中-下三叠统。膏盐岩盖层平面上分布范围很广,但不同地区分布差异性大。其中,中-下三叠统膏盐岩盖层与四川盆地油气分布关系密切;寒武系和中-下三叠统膏盐岩盖层较厚,对海相油气的封盖能力最强。石炭系在湖南中部地区已有一定范围分布。塔里木盆地也发现和落实了多套膏盐岩盖层。在塔里木台盆区最主要的盖层有两套,即寒武系膏盐岩层和石炭系中上部膏盐泥岩层,同样显示出优越的封盖条件。特别是石炭系,是塔里木台盆区最主要的区域性盖层;寒武系膏盐岩盖层在巴楚-麦盖提地区分布面积广,连续厚度大。综合考虑膏盐岩下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特别是斜坡带、枢纽带的控油气作用,提出了南方和塔里木盆地2个地区5个领域或区带为近期有利勘探区。其中,四川盆地3个领域或区带,分别是三叠系膏盐岩下镇巴区带、寒武系膏盐岩下川南区带和寒武系膏盐岩下鄂西渝东区带;塔里木盆地两个领域或区带,分别是寒武系膏盐岩下巴-麦区带和石炭系膏盐岩下勘探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盐岩盖层 油气保存条件 勘探潜力 油气藏 海相地层 中国
下载PDF
渤南洼陷古近系膏盐层对深层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48
8
作者 宫秀梅 曾溅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4-27,共4页
世界上许多含油气盆地深层油气藏的形成都与膏盐层有关。针对膏盐层的空间展布及其与油气成藏条件的关系,探讨了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深层膏盐层对油气运聚的影响。认为:渤南洼陷的膏盐层主要发育在洼陷中心部位,并向南、北依次减薄;膏盐层... 世界上许多含油气盆地深层油气藏的形成都与膏盐层有关。针对膏盐层的空间展布及其与油气成藏条件的关系,探讨了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深层膏盐层对油气运聚的影响。认为:渤南洼陷的膏盐层主要发育在洼陷中心部位,并向南、北依次减薄;膏盐层不仅可作盖层,同时也可储集油气,在膏盐层发育层段,次生孔隙相对发育;膏盐层常伴生异常高压,压力系数高达1.73;膏盐间成藏和膏盐下成藏是该区两种主要的与膏盐层有关的油气成藏模式,发育在膏盐层之下的油气藏数量相对较多,是今后深层油气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洼陷 深层 膏盐层 油气藏
下载PDF
溶洞充填物判识的频率差异分析技术 被引量:38
9
作者 唐文榜 刘来祥 +2 位作者 樊佳芳 韩革华 马学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44,共4页
寻找碳酸盐岩油藏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充满流体的大型溶洞。塔河油田的勘探实践表明 ,应用频率差异分析技术可以有效的鉴别溶洞充填物的性质。当溶洞全为流体充填时 ,其地震波具有强振幅、低速度及调谐性的特征 ;当充填粘稠的半流体时 ,其... 寻找碳酸盐岩油藏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充满流体的大型溶洞。塔河油田的勘探实践表明 ,应用频率差异分析技术可以有效的鉴别溶洞充填物的性质。当溶洞全为流体充填时 ,其地震波具有强振幅、低速度及调谐性的特征 ;当充填粘稠的半流体时 ,其调谐反射相当于绝对反射的 90 ;当充填物为疏松沉积物时 ,其调谐反射也相当于绝对反射的 77 。以上几种介质 ,都很有可能是油的储集体。对于主频集中在 2 0~ 30Hz的反射波而言 ,只要溶洞高度在 2~ 3m以上就能识别。该技术在塔河油田进行了应用 ,其连片三维区溶洞分布层及纵、横向连通情况清晰可见 ;在S4 8井中的风化面下 ,发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差异分析 振幅-频率 溶洞 充填物 油气藏 塔河油田
下载PDF
火山作用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34
10
作者 刘嘉麒 孟凡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共4页
目前全球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发现了与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或油气显示,火山岩已经从油气勘探的"禁区"逐渐转变为"靶区"。火山活动伴随的热液和气液可以明显提高有机质的生烃量和转化率,有效地加快油气运移速率,而且... 目前全球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发现了与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或油气显示,火山岩已经从油气勘探的"禁区"逐渐转变为"靶区"。火山活动伴随的热液和气液可以明显提高有机质的生烃量和转化率,有效地加快油气运移速率,而且无机成因烃的来源可能也与火山作用有关。火山岩本身可以成为油气的有利聚集场所,同时火山作用与沉积作用相匹配还有助于形成一系列与火山岩有关的油气圈闭。孔隙度、渗透率较差的火山灰或厚层玄武岩具有良好的封闭性能,可成为油气藏的局部盖层。火山岩油气藏的研究需将火山作用、构造作用、沉积作用、成烃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缺一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作用 油气成藏 火山岩储集层 生烃量有机质转化率 无机成因 生储盖组合油气聚集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陆架坡折带地质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30
11
作者 张忠涛 秦成岗 +5 位作者 高鹏 屈亮 刘道理 徐徽 徐乐意 周凤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44,116,共6页
白云凹陷北坡地区是珠江口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之一,其层序地层学特点表现为沉积受控于特殊的古地理位置——陆架坡折带。从距今21 Ma至今,陆架坡折带位置基本保持在该区附近,在低海面时期发育了大量低位体系域沉积砂岩体,具备优... 白云凹陷北坡地区是珠江口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之一,其层序地层学特点表现为沉积受控于特殊的古地理位置——陆架坡折带。从距今21 Ma至今,陆架坡折带位置基本保持在该区附近,在低海面时期发育了大量低位体系域沉积砂岩体,具备优先捕获油气的有利条件。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钻井、地震资料,结合各种层序界面特征,重新确定了该区新近系珠江组下段SB23.8、SB21等2个层序界面,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5个四级层序地层单元,从而建立起等时地层格架;之后,对该区近3 000 km2三维地震SB21.0层序界面之上的陆架坡折点进行了识别和追踪,确定出陆架坡折带的分布范围,识别出其低位体系域时期所分布的主要沉积地质体:主要有低位楔或陆架边缘三角洲、水道充填、低位扇等3种类型,并对其特征及展布规律进行了详细描述。结论认为:上述陆架坡折带具备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充足的油气源,优越的储集条件,良好的运聚匹配条件和保存条件以及晚期成藏特征等,同时,由于其上的砂岩体具有良好的形成岩性—地层圈闭条件,因此,该陆架坡折带极具油气勘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 层序地层学 陆架坡折带 低位楔 水道充填 低位楔 油气藏形成
下载PDF
甲醇制烯烃反应机理 被引量:24
12
作者 虞贤波 刘烨 +1 位作者 阳永荣 王靖岱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57-1762,共6页
本文综述了甲醇制烯烃(MTO)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介绍了MTO反应的5个阶段:二甲醚平衡物的生成,反应诱导期,反应稳定期,二次反应和积碳失活,以及各个阶段存在的反应类型。总结了主要的机理模型及相应的实验论据,讨论了机理模型在各个反应... 本文综述了甲醇制烯烃(MTO)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介绍了MTO反应的5个阶段:二甲醚平衡物的生成,反应诱导期,反应稳定期,二次反应和积碳失活,以及各个阶段存在的反应类型。总结了主要的机理模型及相应的实验论据,讨论了机理模型在各个反应阶段的应用,重点讨论了直接形成机理和hydrocarbon pool机理。基于实验论据的支持,认为hydrocarbon pool机理能更好地解释MTO反应。同时,对机理研究中采用的理论和实验方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制烯烃(MTO) 反应机理 hydrocarbon pool
原文传递
Bongor盆地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及分布规律初探 被引量:24
13
作者 宋红日 窦立荣 +2 位作者 肖坤叶 胡勇 任立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2-767,共6页
Bongor盆地位于西非裂谷系和中非裂谷系交汇部位,是受中西非裂谷系(WCARS)影响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Bongor盆地下白垩统发育多套良好烃源岩、多套储集性能良好的砂体、有效的圈闭和3套封盖性能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及优越的生储盖... Bongor盆地位于西非裂谷系和中非裂谷系交汇部位,是受中西非裂谷系(WCARS)影响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Bongor盆地下白垩统发育多套良好烃源岩、多套储集性能良好的砂体、有效的圈闭和3套封盖性能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及优越的生储盖组合配置,构成其油气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构造、构造-岩性复合型是主要的油气藏类型;生油凹陷和成熟烃源岩分布范围、区域性盖层、储集砂体和二级构造带控制着油气分布;北部斜坡带中段的深挖细找,前中生界基岩、北部斜坡带东、西两侧以及南部陡坡带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储层 油气成藏 Bongor盆地 西非裂谷系
下载PDF
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机理 被引量:20
14
作者 邬光辉 陈利新 +2 位作者 徐志明 韩剑发 席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22,共3页
在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构造带发现了目前中国最大的奥陶系生物礁型碳酸盐岩凝析气田,为没有明显边底水、油气水分布复杂的非常规油气藏。研究了其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和油气成藏机理。结果认为:目前发现的油气主要分布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 在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构造带发现了目前中国最大的奥陶系生物礁型碳酸盐岩凝析气田,为没有明显边底水、油气水分布复杂的非常规油气藏。研究了其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和油气成藏机理。结果认为:目前发现的油气主要分布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大型镶边台地边缘礁滩相中,礁滩体储层纵向叠置、横向连片,沿台地边缘大面积分布,低孔低渗储层的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洞为主;塔中Ⅰ号构造带历经多期油气充注与调整,油气成藏系统生储盖组合配置优越,储层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低孔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是油气赋存差异的基础,多期油气充注是油气水分布复杂化的重要原因,晚期气侵则是形成非常规凝析气藏的重要机制,多期油气充注与储层非均质性造成了油气产出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中部 奥陶纪 碳酸盐岩 凝析气田 油气藏形成 条件 机理
下载PDF
南堡凹陷周边凸起地区碳酸盐岩古岩溶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家政 郭建华 +3 位作者 赵广珍 刘喜顺 郭勇 范玉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3-128,共6页
通过地层对比、野外露头剖面观测、单井岩心观察,样品测试等手段,对南堡凹陷周边凸起地区的岩溶作用、成岩作用、油气成藏及控油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发现,该区的岩溶作用较为发育,主要为:①野外露头见大的溶洞,岩心观察有岩溶角砾... 通过地层对比、野外露头剖面观测、单井岩心观察,样品测试等手段,对南堡凹陷周边凸起地区的岩溶作用、成岩作用、油气成藏及控油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发现,该区的岩溶作用较为发育,主要为:①野外露头见大的溶洞,岩心观察有岩溶角砾、溶蚀孔洞及黄铁矿集合体等;②录井表现为钻时突然降低甚至钻具放空,井漏;③测井解释有大型溶蚀孔洞发育带、溶蚀孔洞发育带等。成岩作用分为建设性成岩作用、破坏性成岩作用以及双重性成岩作用。油气藏类型主要有潜山不整合油气藏和构造块状油气藏,控制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是岩溶缝洞型储层有效储集体发育程度、烃源岩的好坏及与构造的关系,尤其是油气运移通道是否发育直接影响了周边凸起有利部位的油气富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碳酸盐岩 古岩溶 成岩作用 油气藏形成 成岩作用 油气藏类型
下载PDF
印度河盆地含油气系统特征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15
16
作者 林卫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9-21,共3页
印度河盆地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沉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油气主要聚集在白垩系—下第三系含油气系统中,以气为主。下白垩统Sembar组海相页岩是主要烃源岩,始新统Sui Main石灰岩和下白垩统下Goru组砂岩是盆地内的两套主要储集层,发育岩性、... 印度河盆地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沉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油气主要聚集在白垩系—下第三系含油气系统中,以气为主。下白垩统Sembar组海相页岩是主要烃源岩,始新统Sui Main石灰岩和下白垩统下Goru组砂岩是盆地内的两套主要储集层,发育岩性、断块、断鼻和背斜等各类圈闭。油气成藏分为两期,早油晚气,早期形成了盆地南部巴丁地区的白垩纪被动裂谷断块油藏,晚期形成始新世石灰岩礁体岩性气藏。研究结果认为:盆地南部印度河三角洲入海处以及邻近海上区域和中西部褶皱带、前渊带是该区下一步寻找油气的主要目标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河盆地 含油气系统 油气藏形成 期次 成藏模式 烃源岩 储集层 勘探区
下载PDF
甲醇制烯烃反应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邢爱华 林泉 +1 位作者 朱伟平 岳国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5,共7页
深入理解甲醇制烯烃反应机理,对开发高效催化剂、优化反应工艺(gongyio Liquid and Chemical)的状态,以提高烯烃选择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甲醇制烯烃反应机理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对氧离子机理、碳正离子机理、自由基机理、卡宾机理在... 深入理解甲醇制烯烃反应机理,对开发高效催化剂、优化反应工艺(gongyio Liquid and Chemical)的状态,以提高烯烃选择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甲醇制烯烃反应机理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对氧离子机理、碳正离子机理、自由基机理、卡宾机理在内的直接C-C键形成机理进行了简要介绍,详细分析了近期被广泛接受的间接C-C键形成机理(碳池机理),包括初始碳池形成、碳池物质种类、碳池物种反应、碳池失活发展历程。简要介绍了烯烃二次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烯烃 MTO 反应机理 碳正离子 碳池 催化剂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潜山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11
18
作者 康德江 庞雄奇 +1 位作者 付广 吕延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8-31,共4页
通过对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上侏罗统布达特群潜山源岩、盖层和内部断裂系统等成藏地质因素的动态和静态研究认为,生油盖层、断层和裂缝、生烃凹陷、源岩断裂是该潜山油气成藏的四大主控因素:有效的区域性封盖层大面积呈中等级别的封盖,... 通过对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上侏罗统布达特群潜山源岩、盖层和内部断裂系统等成藏地质因素的动态和静态研究认为,生油盖层、断层和裂缝、生烃凹陷、源岩断裂是该潜山油气成藏的四大主控因素:有效的区域性封盖层大面积呈中等级别的封盖,其主要分布在贝尔凹陷的中部和南部的二级构造带上;大量继承性的源岩断裂和裂缝与烃源岩的生排油时期在时间上匹配良好,并具有多期次的开启和闭合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油气成藏的储集性能,并成为了油气成藏的主要运移路径和储集空间;生烃凹陷的位置则控制着油气藏的空间分布,其空间分布又决定了布达特群古潜山"新生古储、多源一储"的成藏模式。结论指出:盖层封盖条件较好的、油源附近的继承性源岩断裂区域应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贝尔凹陷 晚侏罗世 古潜山 油气藏形成 生储盖组合 勘探区
下载PDF
广安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油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郭海洋 刘树根 +2 位作者 何建军 朱平 张全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39,137-138,共3页
川中广安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复杂,相邻的两口井所表现的生产特征差异较大。明确该油气藏主要成藏控制因素,对于指导下一步勘探和开发工作意义重大。从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和圈闭形成等条件出发,详细分析了该油气藏... 川中广安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复杂,相邻的两口井所表现的生产特征差异较大。明确该油气藏主要成藏控制因素,对于指导下一步勘探和开发工作意义重大。从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和圈闭形成等条件出发,详细分析了该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并对其成藏控制因素和成藏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广安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为浅湖—半深湖沉积环境,砂、泥岩互层发育,深湖黑色泥岩可作为烃源岩;其中发育数层超致密泥质岩类、泥质粉砂岩类,为储层提供了直接盖层,为油气藏提供了良好的盖层及侧向遮挡条件。由于上覆地层的快速沉积,导致研究区压实作用强烈,原生孔隙很少,次生孔隙不发育,仅有一定的黏土矿物微孔存在,为低孔低渗储层;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对油气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关键因素还是断层和裂缝。实践证明,只有在裂缝发育带才能形成较大规模的油气藏,故建议对该区作裂缝专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安地区 侏罗纪 油气藏形成 条件 沉积 成岩作用 断层 裂缝(地质)
下载PDF
彩25井区石炭系火成岩气藏形成条件 被引量:6
20
作者 高先志 沈楠 +2 位作者 何万军 秦旭升 章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20,共3页
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凹陷石炭系火成岩气藏自彩25井在其中获得工业气流后,随后有多口评价井落空,所以研究该区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便成了急迫的问题。针对火成岩油气藏形成的特殊性,从储层的形成特点、气藏形成的运移条件和发现井的构造背... 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凹陷石炭系火成岩气藏自彩25井在其中获得工业气流后,随后有多口评价井落空,所以研究该区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便成了急迫的问题。针对火成岩油气藏形成的特殊性,从储层的形成特点、气藏形成的运移条件和发现井的构造背景等角度分析了该气藏形成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彩25井区火成岩气藏储层多位于石炭系火成岩顶部不整合面以下,岩性主要为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凝灰熔岩和蚀变安山岩,其中发育裂缝及各种溶孔等次生孔隙;火成岩下伏的石炭系暗色泥岩和碳质泥岩等气源岩所形成的油气,通过断层向上运移到火成岩顶部,然后通过不整合面下的渗透层横向运移并聚集到局部构造的高部位,形成高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油气藏;断裂通道、构造高背景以及火成岩的孔渗性是控制气藏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五彩湾凹陷 石炭纪 火成岩 储集层 油气藏形成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