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6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与勘探开发前景 被引量:1111
1
作者 贾承造 郑民 张永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9-136,共8页
结合非常规油气特点,评价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总结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进展,阐述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前景与未来的发展战略。研究表明,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其中致密气可采资源量为8.8×1012~12.1... 结合非常规油气特点,评价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总结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进展,阐述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前景与未来的发展战略。研究表明,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其中致密气可采资源量为8.8×1012~12.1×1012m3,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为15×1012~25×1012m3,煤层气可采资源量为10.9×1012m3,致密油可采资源量为13×108~14×108t,可回收页岩油资源量为160×108t,油砂也具有一定资源潜力。目前已形成了全数字地震勘探技术、低渗低阻气层识别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且应用效果显著。致密气和致密油是中国目前最为现实的待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煤层气与页岩气的开发利用正在起步。未来10~20年,中国非常规油气产量将显著增长,在弥补常规油气产量短缺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资源潜力 勘探开发技术 致密气 致密油 页岩气 煤层气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被引量:1263
2
作者 邹才能 董大忠 +5 位作者 王社教 李建忠 李新景 王玉满 李登华 程克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1-653,共13页
以四川盆地为重点,介绍中国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三大类型页岩形成的沉积环境、地球化学与储集层特征、含气量与远景资源量。中国海相页岩是一套高有机质丰度(TOC为1.0%-5.5%)、高—过成熟(Ro值为2.0%-5.0%)、富含页岩气(含气量1... 以四川盆地为重点,介绍中国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三大类型页岩形成的沉积环境、地球化学与储集层特征、含气量与远景资源量。中国海相页岩是一套高有机质丰度(TOC为1.0%-5.5%)、高—过成熟(Ro值为2.0%-5.0%)、富含页岩气(含气量1.17-6.02 m^3/t)、以陆棚相为主的沉积,主要分布在华南扬子地区古生界、华北地台古生界和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海陆过渡相煤系炭质页岩有机质丰度高(TOC为2.6%~5.4%)、成熟度适中(Ro值为1.1%~2.5%);中新生界陆相页岩有机质丰度高(TOC为0.5%~22.0%)、低熟—成熟(Ro值为0.6%~1.5%)。在对四川盆地下古生界页岩储集层研究中首次发现,寒武系和志留系海相页岩发育大量与北美地区相似的微米—纳米级孔隙。综合评价认为四川盆地发育的多套页岩气层系是勘探开发的现实领域,四川盆地中南部威远—长宁等地区的寒武系和志留系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核心区与层系,其特点是:热演化程度较高(Ro值为2.0%~4.0%)、孔隙度较高(3.0%~4.8%),含气量较高(2.82~3.28 m^3/t)、脆性矿物含量较高(40%~80%)、埋深适中(1 500~4 500 m),有利于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页岩气 纳米级孔喉 页岩油 致密油 源岩油气
下载PDF
纳米油气与源储共生型油气聚集 被引量:303
3
作者 邹才能 杨智 +10 位作者 陶士振 李伟 吴松涛 侯连华 朱如凯 袁选俊 王岚 高晓辉 贾进华 郭秋麟 白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26,共14页
在对比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类型、地质特征及勘探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纳米油气"的概念,指出"纳米油气"是未来石油工业的发展方向。纳米油气是指用纳米技术研究和开采聚集在纳米级孔喉储集系统中的油气,纳米油气主... 在对比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类型、地质特征及勘探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纳米油气"的概念,指出"纳米油气"是未来石油工业的发展方向。纳米油气是指用纳米技术研究和开采聚集在纳米级孔喉储集系统中的油气,纳米油气主要分布在烃源岩层及与其大面积紧密接触的近源致密储集层系中,涵盖了页岩油、页岩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油、致密砂岩气、致密灰岩油等,储集层孔喉直径一般为纳米级;油气水在纳米孔喉中渗流能力差,相态分异难,主要依靠超压驱动,油气被滞留吸附,在源储共生致密层系中大面积连续分布。中国含油气盆地发育源储共生型致密层系、碳酸盐岩缝洞层系、火山岩缝洞层系、变质岩裂缝层系等多种类型油气聚集层系,其中源储共生层系油气聚集位于盆地中心或斜坡部位,源内或近源层状大面积聚集,是资源分布的主体和未来发展重点领域。以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源储共生型油气聚集为典型实例,提出连续型油气"两线一区"(即源储共生层系油气聚集顶底界线、油气连续聚集边界线、"甜点"分布核心区)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油气 纳米技术 源储共生致密油气 非常规油气 致密油 致密气 页岩气 页岩油 连续型油气聚集
下载PDF
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与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65
4
作者 邹才能 陶士振 +9 位作者 杨智 袁选俊 朱如凯 侯连华 贾进华 王岚 吴松涛 白斌 高晓辉 杨春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2-322,共11页
全球油气勘探目标的转移和石油地质学的发展,具有从毫-微米孔喉的圈闭油气,逐渐向纳米孔喉的连续型油气聚集发展的趋势。近十年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地位愈发重要,致密气、煤层气、重油、沥青砂等已成为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 全球油气勘探目标的转移和石油地质学的发展,具有从毫-微米孔喉的圈闭油气,逐渐向纳米孔喉的连续型油气聚集发展的趋势。近十年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地位愈发重要,致密气、煤层气、重油、沥青砂等已成为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致密油成为亮点领域,页岩气成为热点领域。中国致密气、页岩气、致密油、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取得重要突破,油页岩、天然气水合物、油砂矿等有重要进展。中国非常规油气研究也取得重大进展,陆相敞流湖盆大型浅水三角洲砂体、湖盆中心砂质碎屑流沉积和湖相碳酸盐岩等,提供了湖盆中心储集体形成和分布的理论依据;创新发展了连续型油气聚集理念,明晰了连续型油气聚集的10个基本地质特征和2项关键标志,为大面积非常规油气规模勘探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系统表征了致密油气储层的纳米级微观孔喉结构,首次发现了纳米孔喉中油气的赋存,推动了纳米孔喉中油气流动机制和分布规律的研究。随着全球石油工业和纳米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出了"纳米油气"概念,并指出这是未来石油工业的发展方向,需要发展纳米油气透视观测镜、纳米油气驱替剂、纳米油气开采机器人等换代技术,油气智能化时代即将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型油气聚集 非常规油气 纳米级孔喉 湖盆中心储集体 致密气 致密油 页岩气 纳米油气
下载PDF
中国近海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5
作者 吴必豪 张光学 +2 位作者 祝有海 卢振权 陈邦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77-189,共13页
南海、东海具有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良好动力学环境和丰富的烃类气体来源。根据卫星对海面增温异常的观测、底水气体地球化学、标志矿物和流体组成的研究表明 ,南海、东海海底存在强烈的烃流体活动和排气作用 ;南海南北陆坡区海底气体主... 南海、东海具有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良好动力学环境和丰富的烃类气体来源。根据卫星对海面增温异常的观测、底水气体地球化学、标志矿物和流体组成的研究表明 ,南海、东海海底存在强烈的烃流体活动和排气作用 ;南海南北陆坡区海底气体主要由CH4组成 ,前者多为微生物成因气 ,后者多为热解气 ;冲绳海槽热液沉积区的气体 ,主要为CO2 (86 % ) ,其次为CH4、H2 、H2 S(14 % ) ,分别来自岩浆流体及陆源有机质的降解 ,也属热解成因气。地震地球物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南海东北部、北部、南部陆坡区和冲绳海槽中南部 ,测线长度还很有限 ,虽然都有BSR标志的发现 ,但质量比较好 ,研究程度也比较高的还只有南海东北部主动陆缘和北部被动陆缘的一些海域。通过沉积物烃含量和热释光的研究 ,南海、东海共获得 6个地球化学异常区。在综合对比物化探、地热等项资料的基础上初步认为 :笔架南 (Ⅰ )、台西南—东沙 (Ⅱ )异常区是寻找水合物的最佳远景区 ;琼东南—西沙海槽(Ⅲ )、中建南—中业北 (Ⅳ )和冲绳海槽南部异常区是寻找水合物和常规油气藏的有利地区 ,但Ⅳ区更有利于寻找油气 ,其余 2区更有利于寻找水合物 ;南沙海域的研究程度总体上比较低 ,但在其中的南沙海槽 ,物化探异常标志均优 ,甲烷含量较其它地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天然气水合物 南海 东海 烃类气体 气体地球化学 排气作用 BSR
下载PDF
川西前陆盆地流体的跨层流动和天然气爆发式成藏 被引量:51
6
作者 刘树根 李国蓉 +5 位作者 李巨初 徐国盛 王国芝 徐国强 孙玮 雍自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0-699,共10页
川西前陆盆地是我国西部典型的前陆盆地,也是我国重要的致密砂岩含气区。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和四段等渗透层中的流体跨过须家河组三段、五段等不渗透层流入侏罗系自流井组、千佛岩组、沙溪庙组、遂宁组和蓬莱镇组等渗透层,即发生... 川西前陆盆地是我国西部典型的前陆盆地,也是我国重要的致密砂岩含气区。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和四段等渗透层中的流体跨过须家河组三段、五段等不渗透层流入侏罗系自流井组、千佛岩组、沙溪庙组、遂宁组和蓬莱镇组等渗透层,即发生了流体的跨层流动。流体的跨层流动一方面使侏罗系砂岩发生了受酸性水控制的次生溶蚀作用,从而改善了侏罗系的储集条件;另一方面为侏罗系形成天然气藏提供了气源条件。盆地天然气成藏具有烟囱效应、早聚晚藏和异常高压等特征。深盆气是天然气早期聚集在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主要是须二段和须四段)的基本形式,是后期天然气成藏的基础,本文称之为气库区。天然气藏形成是由地壳隆升作用致使早期聚集的气库区决口,引起流体跨层流动,天然气以速度快、规模大和范围窄的形式运移和聚集,本文称之为爆发式成藏。爆发式成藏形成了上三叠统晚期裂缝重组气藏和侏罗系气藏(并非都是次生气藏)两类气藏。早期天然气聚集和定位地区的确定和评价是今后川西前陆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和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 跨层流动 爆发式 成藏模式 致密砂岩 天然气 前陆盆地 四川盆地 川西前陆盆地 天然气成藏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资源发展现状及关键问题 被引量:53
7
作者 刘洪林 王红岩 +3 位作者 刘人和 赵群 张晓伟 雍洪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3-116,共4页
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加快对其的开发利用对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介绍了我国煤层气、油砂、油页岩、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致密砂岩气等非常规油气的资源状况,分析了国家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战略需求。结论... 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加快对其的开发利用对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介绍了我国煤层气、油砂、油页岩、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致密砂岩气等非常规油气的资源状况,分析了国家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战略需求。结论指出,为加快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步伐,需对以下非常规油气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攻关:油砂成矿规律及提高分离效率基础研究、油页岩成矿规律及原位开采基础研究、页岩气成藏机制及高效开采基础研究、致密砂岩气成藏机理及开采基础研究、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富集规律及开采工艺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非常规油气 勘探 开发 现状 需求 基础研究
下载PDF
北京地区大气中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的人为源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46
8
作者 邵敏 赵美萍 +2 位作者 白郁华 李金龙 唐孝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12,共7页
以能源为线索,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手段,对北京地区大气中各人为源排放的NMHC进行了分类定量测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石油化工、交通、燃煤和居民液化石油气NMHC的排放特征及对北京地区大气NMHC的贡献。结果表... 以能源为线索,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手段,对北京地区大气中各人为源排放的NMHC进行了分类定量测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石油化工、交通、燃煤和居民液化石油气NMHC的排放特征及对北京地区大气NMHC的贡献。结果表明,交通运输和石油化工是对大气中NMHC贡献最大的人为源,其次是燃煤工业。对大气中NMHC的特征物种也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人为源 大气 北京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区西部和南部奥陶纪海槽边缘沉积特征与天然气成藏潜力分析 被引量:46
9
作者 杨华 付金华 包洪平 《海相油气地质》 2010年第2期1-13,共13页
鄂尔多斯地区自中—晚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继承性地发育区域性海相沉积,大体经历了中—晚元古代大陆裂谷及拗拉槽、寒武纪陆表海台地、奥陶纪局限海台地及构造转换等三个主要演化阶段。分析认为,奥陶纪在盆地西部和南部存在对天然气成藏较... 鄂尔多斯地区自中—晚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继承性地发育区域性海相沉积,大体经历了中—晚元古代大陆裂谷及拗拉槽、寒武纪陆表海台地、奥陶纪局限海台地及构造转换等三个主要演化阶段。分析认为,奥陶纪在盆地西部和南部存在对天然气成藏较为有利的海槽/台地边缘沉积相带。中—上奥陶统平凉组—背锅山组是盆地西部和南部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的主要烃源层;奥陶系礁滩体岩性圈闭是最主要的圈闭类型。盆地西部的天环北段和南部的麟游北为两个近期天然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纪 构造演化 沉积相带 油气成藏 天然气潜力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大中型气藏成烃条件分析 被引量:41
10
作者 王兰生 李宗银 +3 位作者 沈平 陈盛吉 张鉴 谢邦华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67-571,共5页
应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和气藏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四川盆地东部石炭系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大中型气藏的烃源地球化学控制因素。指出:川东地区发育的下志留统和上二叠统两套大中型泥质烃源岩是石炭系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大中型天然气藏的烃源... 应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和气藏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四川盆地东部石炭系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大中型气藏的烃源地球化学控制因素。指出:川东地区发育的下志留统和上二叠统两套大中型泥质烃源岩是石炭系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大中型天然气藏的烃源保障,石炭系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大中型气藏的形成受开江印支—燕山期古隆起的控制,喜山运动形成的圈闭对天然气成藏具有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 成烃条件 含油气系统理论 地球化学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叠合盆地天然气的重要来源——分散可溶有机质 被引量:29
11
作者 刘文汇 张建勇 +3 位作者 范明 高波 张殿伟 郑伦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天然气形成具有多源性,以天然气直接母源赋存状态分类为基础,厘定了主要气源分散可溶有机质的概念。对分散可溶有机质赋存状态以及生成途径进行了分析,初步确定了作为气源岩的生气丰度下限,分析了生气潜力,认为分散可溶有机质是高演化... 天然气形成具有多源性,以天然气直接母源赋存状态分类为基础,厘定了主要气源分散可溶有机质的概念。对分散可溶有机质赋存状态以及生成途径进行了分析,初步确定了作为气源岩的生气丰度下限,分析了生气潜力,认为分散可溶有机质是高演化阶段的最主要气源,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分析了可溶有机质演化程度与气态烃转化率以及同位素的关系;指出分散型可溶有机质裂解气轻烃中环烷烃含量高,而聚集型可溶有机质裂解时链烷烃生成量较苯系物多,且裂解过程中没有环烷烃产物出现,这是因为无论是硅酸盐岩还是碳酸盐岩都对可溶有机质的成气演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分散可溶有机质比聚集可溶有机质生气潜力更为有效。结合实际地质情况,讨论了分散可溶有机质评价方法,使分散可溶有机质评价更具有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 同位素 裂解气 分散可溶有机质 气源 天然气 叠合盆地
下载PDF
渭河盆地地热水水溶烃类天然气成因与来源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李荣西 刘建朝 +1 位作者 魏刚峰 赵法锁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4-780,共7页
渭河盆地地热水富含烃类天然气,甲烷含量一般在10%左右,最高可达82.44%。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烃类天然气具有正碳同位素系列特征,其中位于户县—西安新生代沉积凹陷的地热水伴生天然气δ13C1值小于-55‰,具有生物成因气的特征,而其他... 渭河盆地地热水富含烃类天然气,甲烷含量一般在10%左右,最高可达82.44%。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烃类天然气具有正碳同位素系列特征,其中位于户县—西安新生代沉积凹陷的地热水伴生天然气δ13C1值小于-55‰,具有生物成因气的特征,而其他地区地热水伴生烃类天然气δ13C1值在-38.7‰~-27.2‰之间,为热解成因天然气。天然气源岩分析显示,渭河盆地古近系张家坡组深水湖相沉积岩系,是渭河盆地生物气的重要源岩。分布于渭河断裂之北、构成渭河盆地基底的古生界,与出露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铜川—韩城(即渭北隆起)一带的古生界相当,是渭河盆地热解天然气的主要气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盆地 烃类天然气 碳同位素 天然气成因 源岩
原文传递
基于PR状态方程的粘度模型 被引量:31
13
作者 郭绪强 荣淑霞 +1 位作者 杨继涛 郭天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6-61,共6页
基于pvT和Tμp图形的相似性。结合两参数PengRobison状态方程,建立了一个能够同时预测流体气、液相粘度的统一模型。该模型的特点是能够同时描述气、液相及超临界流体的粘度随温度、压力和组成的变化,并能... 基于pvT和Tμp图形的相似性。结合两参数PengRobison状态方程,建立了一个能够同时预测流体气、液相粘度的统一模型。该模型的特点是能够同时描述气、液相及超临界流体的粘度随温度、压力和组成的变化,并能够连续通过临界点。在宽广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对22种烷烃及二氧化碳、氮气共计4250个数据点的粘度进行了计算,绝对平均误差为701%;通过引入vanderWals单流体混合规则,将PR粘度模型应用于明确烃类混合物及油气藏流体粘度的计算。三个二元烃类混合物2441个数据点的绝对平均误差为1571%;9种天然气及22种油藏原油粘度计算值的绝对平均误差分别为98%和1399%,计算结果优于现有的油气藏流体粘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状态方程 粘度模型 油藏 原油 流体粘度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奥陶系天然气的非烃成因及其成藏意义 被引量:30
14
作者 韩剑发 梅廉夫 +4 位作者 杨海军 张海祖 徐志明 顾乔元 于红枫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4-325,共12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部斜坡带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台缘坡折带礁滩复合体大型凝析气藏和台内岩溶风化壳大型油气藏。利用有机地化指标与构造沉积演化紧密结合对有效烃源岩及成藏过程的研究取得了较好成果,但随...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部斜坡带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台缘坡折带礁滩复合体大型凝析气藏和台内岩溶风化壳大型油气藏。利用有机地化指标与构造沉积演化紧密结合对有效烃源岩及成藏过程的研究取得了较好成果,但随着勘探的纵深发展,流体分布复杂的问题日趋突出,通过天然气组分以及相关同位素等分析化验数据,进行塔中北部斜坡带奥陶系油气成藏研究,建立了"三期成藏、两期调整,早期成油、晚期注气,复式聚集、普遍含油"成藏模式,明确了塔中天然气以原油裂解气为主,强调晚期气侵是形成塔中大型天然气田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烃类 奥陶系 塔中 原油裂解气 气侵 多期成藏
下载PDF
中国非常规致密岩油气藏特征 被引量:29
15
作者 康玉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97,共4页
致密岩油气是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一种,在全球广泛分布,在中国分布也十分广泛,具有广阔的开发潜力,但目前我国对其的勘探程度还比较低。为此,研究并总结了中国致密岩(砂质岩、泥质岩、泥质灰岩等)油气的主要特征:具有特低的孔隙度、渗透率... 致密岩油气是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一种,在全球广泛分布,在中国分布也十分广泛,具有广阔的开发潜力,但目前我国对其的勘探程度还比较低。为此,研究并总结了中国致密岩(砂质岩、泥质岩、泥质灰岩等)油气的主要特征:具有特低的孔隙度、渗透率条件,致密岩与烃源岩多呈互层状,多时代、多层段叠置并大面积成藏,该类油气藏组合类型多样、以自生自储组合为主,具有多层、多点、全方位排烃和充注的特点,油、气、水关系复杂,常与泥页岩油气及煤层气共存。结论认为,在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类型中,致密岩油气资源潜力最大,而且致密岩油气比暗色泥页岩油气或煤层气开采技术难度相对要小,是我国当前和今后油气勘探开发最重要和现实的接替领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致密岩 油气藏 成藏特点 资源潜力 开采难度 油气勘探开发 接替领域
下载PDF
低磁场条件下天然气核磁共振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为民 郭和坤 叶朝辉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研究天然气在低磁场条件下的核磁共振弛豫特性及含烃因子的变化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受核磁共振仪器耐温、耐压条件的限制 ,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非常少 ,国内还是空白 .本文在一套自行研制的耐高温、耐高压的低磁场 ... 研究天然气在低磁场条件下的核磁共振弛豫特性及含烃因子的变化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受核磁共振仪器耐温、耐压条件的限制 ,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非常少 ,国内还是空白 .本文在一套自行研制的耐高温、耐高压的低磁场 (磁场强度 0 .0 5 6T)核磁共振设备上 ,对我国大庆油田深层天然气的核磁共振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获得了天然气的T1 弛豫时间、含烃因子随温度和压力变化的函数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驰豫 含烃因子 天然气 低磁场 核磁共振 测井技术
下载PDF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origin identification of natural gas by the parameters of light hydrocarbon 被引量:23
17
作者 HU GuoYi 1,2,3 ,LI Jian 1,2 ,LI Jin 1,2 ,LI ZhiSheng 1,2 ,LUO Xia 1,2 ,SUN QingWu 1,2 &MA ChengHua 1,2 1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Langfang Branch),Petrochina,Langfang 065007,China 2 The Key Laboratory of Ga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Petrochina,Langfang 065007,China 3 College of Geo-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102200,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131-139,共9页
The light hydrocarbon composition of 209 natural gas samples and individual light hydrocarbon carbon isotopes of 53 natural gas samples from typical humic-sourced gas and sapropelic-sourced gas in the four basins of C... The light hydrocarbon composition of 209 natural gas samples and individual light hydrocarbon carbon isotopes of 53 natural gas samples from typical humic-sourced gas and sapropelic-sourced gas in the four basins of China have been determined and analyzed.Some identification parameters for humic-sourced gas and sapropelic-sourced gas are proposed or corrected.The differences of compound-specificδ13C value of individual light hydrocarbon between humic-sourced gas and sapropelic-sourced gas have been founded.The humic-sourced gas has the distribution ofδ13C benzene > -24‰,δ13C toluene >-23‰,δ13C cyclohexane >-24‰andδ13C methyl cyclohexane >-24‰,while the sapropelicsourced gas has the distribution ofδ13C benzene <-24‰,δ13C toluene <-24‰,δ13C cyclohexane <-24‰and δ13C methyl cyclohexane <-24‰.Among the components of C7 light hydrocarbon compound,such as normal heptane(nC7),methyl cyclohexane(MCH)and dimethyl cyclopentane(ΣDMCP),etc,relative contents of nC7 and MCH are influenced mainly by the source organic matter type of natural gas.Therefore,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gas with relative content of nC7 of more than 30%and relative content of MCH of less than 70%is sapropelic-sourced gas,while gas with relative content of nC7 of less than 35%and relative content of MCH of more than 50%is humic-sourced gas.Among components of C5-7 aliphatics, the gas with relative content of C5-7 normal alkane of more than 30%is sapropelic-sourced gas,while the gas with relative content of C5-7 normal alkane of less than 30%is humic-sourced gas.These paremeters have been suggested to identify humic-sourced gas and sapropelic-sourced g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gas humic-sourced gas sapropelic-sourced gas carbon ISOTOPE light hydrocarbon parameters
原文传递
深层—超深层古老烃源岩滞留烃及其裂解气资源评价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李剑 王义凤 +3 位作者 马卫 王东良 马成华 李志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15,共7页
我国高-过成熟海相天然气主要成因类型为原油裂解气,滞留烃是原油裂解气的重要来源,对其进行定量研究意义重大。为此,结合正演(实验模拟)和反演(地质剖面解剖)两种方法,求取了我国重点盆地不同类型、不同丰度、不同演化阶段的滞留烃量,... 我国高-过成熟海相天然气主要成因类型为原油裂解气,滞留烃是原油裂解气的重要来源,对其进行定量研究意义重大。为此,结合正演(实验模拟)和反演(地质剖面解剖)两种方法,求取了我国重点盆地不同类型、不同丰度、不同演化阶段的滞留烃量,建立了5种类型烃源岩(腐泥型、偏腐泥混合型、偏腐殖混合型、腐殖型、煤型)的滞留烃演化模型。结果表明:腐泥型、偏腐泥混合型优质烃源岩在低成熟阶段的排烃效率低于20%,在主生油阶段的排烃效率介于20%~50%,在高成熟阶段的排烃效率介于50%~80%,而相应阶段偏腐殖混合型和腐殖型烃源岩的排烃效率则要低约10%。基于该演化模型,初步计算了四川盆地海相烃源岩中高成熟阶段-现今滞留烃资源分布和裂解排气量:该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滞留烃在高演化阶段裂解排出的气态烃总量达230.4×10^(12)m^3,震旦系陡山沱组烃源岩滞留烃裂解气的排出量为12.3×10^(12)m^3,均显示出很好的天然气成藏潜力;进而指出,四川盆地筇竹寺组烃源岩滞留烃裂解气的有利区主要包括高石梯-磨溪、资阳、威远地区,有利分布面积达4.3×10~4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烃源岩 高—过成熟 滞留烃 裂解气 定量评价 正演法 反演法 勘探区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界分布特征与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24
19
作者 龚建明 李刚 +4 位作者 杨传胜 须雪豪 张锦伟 王海荣 徐立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7,共8页
在充分利用前人对东海陆架盆地中生代油气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对最新处理的地震剖面和重磁反演剖面进行了精细解释和综合研究,结合海陆中生界对比结果认为: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界分布广、厚度大,平均厚度可达6 000m,而且具有"东厚... 在充分利用前人对东海陆架盆地中生代油气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对最新处理的地震剖面和重磁反演剖面进行了精细解释和综合研究,结合海陆中生界对比结果认为: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界分布广、厚度大,平均厚度可达6 000m,而且具有"东厚西薄、南厚北薄"的特征。侏罗系主要分布在闽江和基隆凹陷,厚度分布稳定,w(TOC)平均值>1.0%;而白垩系在整个陆架盆地南部均有分布,具有向基隆凹陷加厚的趋势,w(TOC)平均值<1.0%。东海陆架盆地南部的基隆凹陷是下一步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的首选目标,而台北低凸起很可能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远景 地层分布 中生代 东海陆架盆地 油气
下载PDF
轻烃分析技术及参数应用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玉桓 夏亮 《录井技术》 2002年第4期5-12,50,共8页
在利用气相色谱分析和段进行储集层流体性质研究方面,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轻烃分析技术。认为色谱分析的重点应放在C6-C9左右,因其在原油中的相对含量最高、组分构成最丰富,反映油层的信息也最多,这些组分经色谱分离形成单... 在利用气相色谱分析和段进行储集层流体性质研究方面,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轻烃分析技术。认为色谱分析的重点应放在C6-C9左右,因其在原油中的相对含量最高、组分构成最丰富,反映油层的信息也最多,这些组分经色谱分离形成单体烃。因此,用此类轻烃参数评价储集层性质和已开发油层的水洗、水淹程度更有说服力。文章对轻烃分析方法及参数的物理意义、基本原理做了详细叙述,阐明了芳烃、环烷烃和烷烃的物理性质与储集层性质的关系,利用这些轻烃参数相对百分含量的变化判别储集层性质和水淹程度,这是该技术与传统的气测井和热解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的主要区别点,文章还介绍了资料处理程序,作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并提出了轻烃资料用于储集层评价、水淹层判别的参数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 气相色谱 录井 分析方法 原理 参数应用 储集层评价 水淹层判别 原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