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库车前陆盆地古隆起及双超压体系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冬胜 金之钧 +1 位作者 吕修祥 杨明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1-827,855,共8页
通过地层接触关系、沉积特征及地震反射特征等,在库车前陆盆地识别出6个燕山期古隆起及1个古近纪末的低幅度背斜构造。认为燕山末期的古隆起控油,古近纪末期的低幅度构造聚气,新近纪末期的冲断背斜圈闭富气,说明前陆盆地的古隆起与克拉... 通过地层接触关系、沉积特征及地震反射特征等,在库车前陆盆地识别出6个燕山期古隆起及1个古近纪末的低幅度背斜构造。认为燕山末期的古隆起控油,古近纪末期的低幅度构造聚气,新近纪末期的冲断背斜圈闭富气,说明前陆盆地的古隆起与克拉通盆地的古隆起对油气分布具有同样的控制作用。划分出库车前陆盆地纵向上2个超压体系,认为深部超压体系的形成与快速埋藏条件下的大量生烃有关,而上部超压体系是后期构造侧向挤压的结果。古隆起聚集了大量早期生成的天然气,在形成深部超压体系的同时,也决定了新近纪冲断背斜发育的位置,进而也决定了现今天然气藏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隆起 双超压体系 构造挤压 成藏序列 天然气 库车前陆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永进油田西山窑组油藏成岩演化及成藏史 被引量:6
2
作者 任新成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28,共8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永进油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埋深为5600~6400 m,为深层—超深层低孔低渗储集层。为揭示储集层致密化过程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流体包裹体分析、沥青荧光颜色分析等手段,分析了中侏罗统西山窑... 准噶尔盆地腹部永进油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埋深为5600~6400 m,为深层—超深层低孔低渗储集层。为揭示储集层致密化过程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流体包裹体分析、沥青荧光颜色分析等手段,分析了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储集层特征、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序列和油气充注史。研究结果表明,永进油田西山窑组经历了3期成岩—油气充注过程,每期成岩作用均因一期油气充注而终止;第一期充注的原油在构造抬升过程中遭受氧化,生成大量碳质沥青占据孔隙;第二期成岩作用末期发生大规模油气充注,形成超压油藏,油气充注抑制了储集层胶结减孔作用,溶解早期孔隙中充填的碳质沥青增加储集层空间,是油气成藏及储集层物性改善和保持的关键期,该期所成油藏是永进油田主要的勘探目标;第三期成岩作用,地层快速深埋压实,储集层物性变差,该期有少量高成熟油气充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永进油田 西山窑组 成岩作用 成岩演化 成藏序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