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元混合模型的煤矿矿井突水水源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剑民 王继仁 何治良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5-100,共6页
为准确判定煤矿矿井突水水源,基于多元混合模型理论,在水化学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含水层和突水水样化学离子,建立矿井突水的多元混合模型。分析计算3个不同煤矿的矿井突水水样,并与BP神经网络方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这2种传统突水水源分析方... 为准确判定煤矿矿井突水水源,基于多元混合模型理论,在水化学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含水层和突水水样化学离子,建立矿井突水的多元混合模型。分析计算3个不同煤矿的矿井突水水样,并与BP神经网络方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这2种传统突水水源分析方法相对比。结果表明:多元混合模型理论、BP神经网络方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均能够结合水化学数据对矿井突水水源进行有效判别,其中多元混合模型理论不仅简洁易懂,而且准确率高于传统的BP神经网络方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安全 矿井突水 水化学分析 多元混合模型 传统方法 突水水源
下载PDF
水-岩作用模拟中饱和指数SI的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周祖权 宋汉周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0-93,共4页
以化学热力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 ,综合分析了水化学分析数据误差的传递及其对饱和指数SI值的影响 ,饱和指数SI反映了水岩系列间的相互作用 .计算结果表明 ,各水化学分析数据误差对SI值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其中“... 以化学热力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 ,综合分析了水化学分析数据误差的传递及其对饱和指数SI值的影响 ,饱和指数SI反映了水岩系列间的相互作用 .计算结果表明 ,各水化学分析数据误差对SI值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其中“反应”最为灵敏的是水的pH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分析数据 误差传递 水-岩体系列 相互作用 饱和指数SI 灵敏度
下载PDF
三元混合模型在地下矿山涌水水源计算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爱华 刘银朋 程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768-2773,共6页
在水化学分析基础上,选用与矿化度(M)存在显著线性相关的元素,如硫酸根离子、钙离子等,建立地下矿山涌水源计算分析的三元混合模型。将建立的三元混合模型应用于开磷马路坪矿区矿山涌水水源分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矿山涌水水... 在水化学分析基础上,选用与矿化度(M)存在显著线性相关的元素,如硫酸根离子、钙离子等,建立地下矿山涌水源计算分析的三元混合模型。将建立的三元混合模型应用于开磷马路坪矿区矿山涌水水源分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矿山涌水水源构成的判别与分析方面适用性好;根据计算得到的矿山涌水水源混合比,易于判明该矿山涌水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涌水源 水化学分析 三元混合模型
下载PDF
地下水波动带中细菌群落结构与水质响应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左锐 李桥 +4 位作者 孟利 杨洁 翟远征 王金生 滕彦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87-1697,共11页
为揭示地下水波动带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地下水环境相互作用关系,选取哈尔滨市第一水源地作为研究区,采集地下水样品以及波动带不同深度(0~5m非饱和带和6~50m饱和带)含水介质样品,分别用于水化学分析和16S rRNA细菌高通量测序,依... 为揭示地下水波动带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地下水环境相互作用关系,选取哈尔滨市第一水源地作为研究区,采集地下水样品以及波动带不同深度(0~5m非饱和带和6~50m饱和带)含水介质样品,分别用于水化学分析和16S rRNA细菌高通量测序,依托冗余分析定量表述地下水质参数与细菌群落相关性.水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水主要污染物为Fe、Mn、NH4+和有机质,Fe、Mn超标与研究区特定地质背景有关,NH4+和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微生物分析结果显示,非饱和带和饱和带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性显著,非饱和带细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饱和带,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Actinobacteria、Firmicutes和Acidobacteria为研究区优势门,在非饱和带和饱和带的累积相对丰度分别为82.89%和98.64%.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门水平上非饱和带中与水质演化强相关的细菌类群是Bacteroidetes、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Verrucomicrobia,贡献率分别为15%、14.8%、8.9%和5.2%;饱和带中对地下水质演化起主要作用的类群为Bacteroidetes、Acid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Firmicutes,贡献率分别为38.4%、19.0%、10.8%和9.1%.属水平上非饱和带中的Pseudomonas和饱和带中的Flavobacterium对Fe、Mn、NH4^+生物转化起主导作用.本研究为揭示地下水波动带中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地下水污染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波动带 水化学分析 16S RRNA 细菌群落 冗余分析
下载PDF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下穿水库隧道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侯俊伟 左利兵 徐文腾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3年第5期581-589,共9页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对隧道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时,单一的预报方法预测结果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隧道围岩和地下水的变化情况,为了保证隧道的施工安全,有必要采取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本文以龙水镇至珠溪镇城镇饮用水源污水截流管网工程2#隧...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对隧道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时,单一的预报方法预测结果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隧道围岩和地下水的变化情况,为了保证隧道的施工安全,有必要采取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本文以龙水镇至珠溪镇城镇饮用水源污水截流管网工程2#隧道C段(K2+863)掌子面涌水为例,根据下穿水库隧道的地质和水文情况,采用地质调查、超前地质钻探、瞬变电磁、地质雷达、水化学分析五种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进行超前探测。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结果表明,瞬变电磁法探测水平切面图上在隧道前方向左45°方向上30 m以内存在低阻异常区,隧道水平方向往隧道上部视电阻率值逐渐降低。得出:掌子面左前方砂岩层裂隙发育,3号孔突水水源为砂岩层裂隙水,工作面左45°左右前方张扭性裂隙与水库相连,主要通过中-细砂岩层间裂隙水沟通,进入隧道。地质雷达、瞬变电磁法、水化学分析互相补充,相互验证,成果可靠。预报结论为提前采取施工措施提供了依据,有效避免了地质灾害对工程的不利影响,对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 下穿水库隧道 超前地质钻探 瞬变电磁 地质雷达 水化学分析
下载PDF
集合相交法对出水钻孔水源的分析与判别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飞飞 张凡斌 +3 位作者 牛真茹 李洋 崔家全 苏本振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9-102,共4页
及时准确判断矿井突水成因,查找突水水源,是解决和预防突水灾害的关键。以某矿东钻机在正常钻进过程中突发井喷的现象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测定出水流量、水温、p H值、电导率,以及室内水化学分析,综合流量、p H值动态分析和水化学分析,... 及时准确判断矿井突水成因,查找突水水源,是解决和预防突水灾害的关键。以某矿东钻机在正常钻进过程中突发井喷的现象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测定出水流量、水温、p H值、电导率,以及室内水化学分析,综合流量、p H值动态分析和水化学分析,初步对井喷钻孔进行水源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依次得到不同分析方法下最有可能的出水含水层,采用集合相交的方法综合分析各可能出水含水层,初步判断出水水源为太原组灰岩含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出水 动态分析 水化学分析 集合相交 水源判别
下载PDF
滇东黔西典型岩溶流域地下水中锶富集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涂春霖 和成忠 +3 位作者 陶兰初 刘振南 寸得欣 刘红豪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6-468,共13页
滇东黔西岔河岩溶流域地下水和地表水中锶超常富集,研究富锶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和成因机理,可以为天然富锶矿泉水的开发利用提供支撑.通过对含水介质中锶元素含量、地下水分布和水化学特征的分析,结合氢氧同位素和^(87)Sr/^(86)Sr比值、... 滇东黔西岔河岩溶流域地下水和地表水中锶超常富集,研究富锶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和成因机理,可以为天然富锶矿泉水的开发利用提供支撑.通过对含水介质中锶元素含量、地下水分布和水化学特征的分析,结合氢氧同位素和^(87)Sr/^(86)Sr比值、离子比例系数和Piper三线图、Gibbs图解等方法,研究了地下水中Sr的来源和成因.结果表明,永宁镇组(T_(1)yn)和关岭组(T_(2)g)岩石中锶含量较高,是地下水中锶的主要来源层位.研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均以大气降雨补给为主,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和HCO_(3)-Ca·Mg型,优势阴阳离子为HCO_(3)^(-)、Ca^(2+)和Mg^(2+).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均受岩石风化作用的控制,溶滤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了区内水体的组分特征.水-岩作用是锶在地下水中富集的主要途径,方解石的风化溶解是地下水中Sr的主要来源,白云石和石膏也有一定的贡献;阳离子交换作用不利于锶在地下水中的富集,人类活动有利于锶从碳酸盐岩中释放,但作用均较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黔西 岩溶流域 地下水 同位素 水化学分析
下载PDF
煤矿矿井突水水源的多元矩阵模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剑民 王继仁 何治良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9-83,共5页
针对煤矿矿井突水对煤矿安全生产的不利影响,基于水化学分析结果,建立多元混合模型模型,分析计算矿井突水水样,并与传统的BP神经网络原理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对比,分析结果与矿山实际情况相符合。结果表明:多元混合模型不仅能准确分析出... 针对煤矿矿井突水对煤矿安全生产的不利影响,基于水化学分析结果,建立多元混合模型模型,分析计算矿井突水水样,并与传统的BP神经网络原理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对比,分析结果与矿山实际情况相符合。结果表明:多元混合模型不仅能准确分析出矿井突水水样主要来源,而且计算简单准确,受水化学分析样本量和离子种类数量限制较小,可以作为一种矿井突水水源判别工具在工程实践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混合模型 传统方法 水化学分析 矿井突水 突水水源
原文传递
矿井突水水源判别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8
9
作者 崔中良 黄保胜 龙向前 《中国钨业》 CAS 2018年第4期42-50,共9页
判别矿井突水水源是预防和解决矿井突水灾害的关键,在矿山防治水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采用中国知网(CNKI)的检索功能对主题选择为"突水水源"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人工神经网络与计... 判别矿井突水水源是预防和解决矿井突水灾害的关键,在矿山防治水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采用中国知网(CNKI)的检索功能对主题选择为"突水水源"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人工神经网络与计算机算法的结合是当前判别突水水源的应用热点。论述了矿井突水水源判别的主要方法,并概述各种方法的应用现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得出未来矿井突水水源判别方法将具有精细化、广泛化和可视化的特点,并指出了矿井突水水源判别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水水源判别 水温水位法 水化学分析法 数理分析法
下载PDF
澜沧江水文与水环境特征及其时空分异 被引量:49
10
作者 李丽娟 李海滨 王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9-56,共8页
简要分析了我国澜沧江流域云南段部分水化学指标的时空变化 ,发现顺干流流向降水和径流的变化量增加 ,稳定性减弱 ,离子浓度也随水流方向逐步降低 ;典型站点的离子浓度随时间表现出程度各异的增加势头。而支流的空间变异比较复杂 ,表明... 简要分析了我国澜沧江流域云南段部分水化学指标的时空变化 ,发现顺干流流向降水和径流的变化量增加 ,稳定性减弱 ,离子浓度也随水流方向逐步降低 ;典型站点的离子浓度随时间表现出程度各异的增加势头。而支流的空间变异比较复杂 ,表明非地带性因子的作用强烈。目前澜沧江水质总体尚好 ,丰水期主要污染指标为CODMn和TP ;上、中游水质良好 ,下游水质污染较严重 ,支流水质劣于干流 ;上、中游水质比较稳定 ,年际变化较小 ,下游及各支流水质呈逐年恶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特征 水化学分析 水质评价 澜沧江 时空变化 COD 降水 径流 年际变化
下载PDF
An Assessment of Saltwater Intrusion in Coastal Regions of Lagos, Nigeria
11
作者 Obunadike Callistus Akerele D. Daniel +4 位作者 Abiodun O. Pelumi Olisah Somtobe Oloyede Kunle Obunadike S. Echezona Obunadike J. Chinenye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4年第1期93-119,共27页
This paper explains various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saltwater intrusion, including overexploitation of freshwater resources and climate change as well as the different techniques essential for effective saltwater i... This paper explains various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saltwater intrusion, including overexploitation of freshwater resources and climate change as well as the different techniques essential for effective saltwater intrusion management. The impact of saltwater intrusion along coastal regions and its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hydrogeology and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It suggests potential solutions to mitigate the impact of saltwater intrusion, including effective water management and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SWI. The application of A.I (assessment index) serves as a guideline to correctly identify wells with SWI ranging from no intrusion, slight intrusion and strong intrusion. The challenges of saltwater intrusion in Lagos and the salinization of well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hydro-chemical parameters. The study identifies four wells (“AA”, “CMS”, “OBA” and “VIL”) as having high electric conductivities, indicating saline water intrusion, while other wells (“EBM”, “IKJ, and “IKO”) with lower electric conductivities, indicate little or no salt-water intrusion, and “AJ” well shows slight intrusion. The elevation of the wells also played a vital role in the SWI across coastal regions of Lagos. The study recommends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coastal wells to help sustain and reduce saline intrusion.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important for policymakers,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addressing the challenges of saltwater intrusion along coastal regions. We assessed the SWI across the eight (8) wells using the Assessment Index to identify wells with SWI. Wells in “CMS” and “VIL” has strong intrusions. A proposed class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specific ion ratios categorizes water quality from good (+) to highly (-) contaminated (refer to Table 4). These findings underscore the need for attention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address groundwater unsuitability for various purpo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chemical Data analysis Saline Incursion Aquifer Sustainability and Management Coastal Regions Ground Water Intrusion
下载PDF
滨海矿山矿坑涌水源识别与混合比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段学良 马凤山 +3 位作者 赵海军 郭捷 顾鸿宇 刘帅奇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9年第3期406-416,共11页
通过水化学和同位素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了三山岛金矿西山矿区井下巷道的涌水来源为海水、375-20(Mg)、淡水和320-7(Ca),其中375-20和320-7均为基岩水,但其水化学特征明显不同,前者是富Mg型基岩水,而后者是富Ca型基岩水。... 通过水化学和同位素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了三山岛金矿西山矿区井下巷道的涌水来源为海水、375-20(Mg)、淡水和320-7(Ca),其中375-20和320-7均为基岩水,但其水化学特征明显不同,前者是富Mg型基岩水,而后者是富Ca型基岩水。据此建立了巷道涌水的混合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极大似然法计算得到巷道涌水混合比,分析其演化规律。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涌水来源,并计算水样混合比;海水在各端元中占比最大,是混合水的主要成分,各期水样海水比例在50%左右波动;海水比例较高的中段为-510m中段,在此中段处于1660和2230勘探线之间的水点,各期海水比例大于50%,尤其是510-2水样点,海水比例最高达到77%;淡水主要影响范围是-465m及以上中段;F3断裂带受采动影响较大,其周围的水样点海水比例波动大,需加强对该断裂带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同位素分析 主成分分析(PCA) 涌水源 混合比 三山岛金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