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腐殖质及有机态氮组分的变化 被引量:42
1
作者 魏自民 王世平 +4 位作者 席北斗 赵越 何连生 姜永海 刘鸿亮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5-240,共6页
利用实际城市生活垃圾,采用工厂化工艺进行堆肥试验,探讨在堆肥过程中腐殖质及有机态氮组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堆肥的进行,有机碳、富里酸、全氮、酸水解性有机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堆肥前相比,降低幅度分别为53.00%、64.... 利用实际城市生活垃圾,采用工厂化工艺进行堆肥试验,探讨在堆肥过程中腐殖质及有机态氮组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堆肥的进行,有机碳、富里酸、全氮、酸水解性有机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堆肥前相比,降低幅度分别为53.00%、64.73%、21.78%、22.80%.而腐殖质、胡敏酸、氨基酸态氮则分别在堆肥的第35d达到最低点,而后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酰胺态氮、氨基糖态氮在堆肥的第21d达到最高峰.堆肥过程中,腐殖质与胡敏酸、酸水解有机态氮与全氮含量显著相关.胡敏酸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堆肥后胡敏酸分子的芳构化程度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工厂化堆肥 腐殖质 有机态氮组分
下载PDF
长期垄作稻田腐殖质稳定碳同位素丰度(δ^(13)C)分布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唐晓红 罗友进 +2 位作者 任振江 吕家恪 魏朝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85-991,共7页
研究了四川盆地丘陵区连续16年垄(宽垄)作稻田土壤稳定碳库腐殖质组分的稳定碳同位素(δ13C)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为宽垄作>垄作>水旱轮作.腐殖质碳以胡敏素为主,占土壤碳含量的21%~30%,提取碳以胡敏酸为主,分... 研究了四川盆地丘陵区连续16年垄(宽垄)作稻田土壤稳定碳库腐殖质组分的稳定碳同位素(δ13C)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为宽垄作>垄作>水旱轮作.腐殖质碳以胡敏素为主,占土壤碳含量的21%~30%,提取碳以胡敏酸为主,分别占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的17%~21%和38%~65%.土壤有机碳的δ13C值介于-27.9‰~-25.6‰,20~40 cm和0~5 cm土壤有机碳δ13 C值之差约为1.9‰.土壤胡敏酸δ13 C值比土壤有机碳低1‰~2‰,更接近于油菜和水稻秸秆及根系的δ13C值.土壤富里酸δ13C值分别较土壤有机碳和胡敏酸高2‰和4‰.耕作层和犁底层胡敏素δ13C值分别介于-23.7‰~-24.9‰和-22.6‰~-24.2‰,δ13C值的变化反映了耕层中腐殖质的新老混合现象.各有机组分δ13C值递减顺序为:胡敏素>富里酸>土壤有机碳>稻草(油菜)残体>胡敏酸.长期水稻种植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同时,耕作方式影响土壤腐殖质δ13C在耕作层和犁底层中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 有机质 腐殖质 稳定碳同位素丰度( δ13C) 稻田
原文传递
Stable carbon isotope evidence for tracing the diet of the host Hepialus larva of Cordyceps sinensi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3
作者 CHEN Di YUAN JianPing +6 位作者 XU ShiPing ZHOU XiaoGang ZHANG Yan XU XiaoMing ZOU ZhiWen ZHANG GuRen WANG JiangHa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5期655-659,共5页
Two types of Hepialus larvae with different diets were distinguished in the Sejila Mountain,Tibetan Plateau based on the stable carbon isotope data of the host Hepialus larva of Cordyceps sinensis and its closely adja... Two types of Hepialus larvae with different diets were distinguished in the Sejila Mountain,Tibetan Plateau based on the stable carbon isotope data of the host Hepialus larva of Cordyceps sinensis and its closely adjacent tender plant roots and humus fractions.Type I is the larva chiefly fed by soil humus,and characterized by the δ 13C values of -22.6‰ to-23.4‰,and more than -23.4‰ in its heads.Type II is the larva chiefly fed by tender plant roots,and characterized by the δ 13C values of-24.6‰ to -27.6‰,and less than -24.6‰ in its heads.Our result has exceeded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that their food sources only come from the tender plant roots,and may provide evidence for choosing cheap and high-quality foods and further establishing artificial habitats in their large-scale re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ble carbon ISOTOPES HOST HEPIALUS larva of CORDYCEPS SINENSIS humus substances Tibetan Plateau
原文传递
鸡粪腐解过程中不同溶性腐殖质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卢丽兰 王旭东 孟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63,共7页
以鸡粪为材料,添加不同比例的铜、锌进行腐解试验,研究了腐解过程中不同溶性(游离态、松结合态、紧结合态)腐殖质及其组成的动态变化和粪肥中所添加高浓度Cu和Zn对不同提取性的腐殖质及其组成的影响。随着腐解的进行,鸡粪中可提取性... 以鸡粪为材料,添加不同比例的铜、锌进行腐解试验,研究了腐解过程中不同溶性(游离态、松结合态、紧结合态)腐殖质及其组成的动态变化和粪肥中所添加高浓度Cu和Zn对不同提取性的腐殖质及其组成的影响。随着腐解的进行,鸡粪中可提取性的有机碳总体呈下降趋势,与总有机碳(TOC)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在整个腐解过程中,NaOH液浸提提取松结合态腐殖质主要部分,占50%-70%。随着粪肥样品锌含量的增加,松结合态腐殖质在整个腐解期平均分配含量有所增加,而NaOH-Na4P2O7液浸提提取紧结合态腐殖质则有所减少,H2O浸提提取游离态腐殖质变化较小。随着粪肥样品铜含量的增加,松结合态腐殖质在整个腐解期平均分配含量有所增加,而游离态腐殖质则有所减少,但紧结合态腐殖质变化较小。粪肥中Cu、Zn的浓度高低会影响游离态腐殖质中富里酸(FA)和胡敏酸(HA)占TOC比例的变化趋势,铜含量较高的处理样品的松结合态腐殖质FA/TOC(2∶1和3∶1)下降幅度较大,随后皆有上升趋势,30 d后处于近水平状态,铜含量高的处理样品松结合态腐殖质HA/TOC上升幅度较大,随后呈下降趋势。铜含量较高的处理样品的紧结合态腐殖质FA/TOC(2∶1和3∶1)下降幅度较大,随后皆有上升趋势,45d后又有所下降。在腐解过程中,各处理粪肥样品紧结合态腐殖质HA/TOC曲线表现“马鞍”形状。游离态、松结合态和紧结合态腐殖质的HA/FA分别与其对应的HA/TOC显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 堆肥 溶解性腐殖物质
下载PDF
黄土高原草地植被恢复与土壤抗冲性形成过程──Ⅲ.植被恢复对土壤腐殖质物质及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国彬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7年第S1期122-128,共7页
植被恢复对于抗冲性土体构型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植被演替,土壤腐殖质物质含量得到提高,但C/N基本保持恒定。植被恢复可改善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增加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沙打旺草地改善水稳性团聚体作用于同期自然恢复草地,胡敏... 植被恢复对于抗冲性土体构型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植被演替,土壤腐殖质物质含量得到提高,但C/N基本保持恒定。植被恢复可改善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增加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沙打旺草地改善水稳性团聚体作用于同期自然恢复草地,胡敏酸和植物0.1~0.4mm毛根对于>1mm水稳性团聚体形成都具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土壤腐殖质物质
下载PDF
黄盖湖水体CDOM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郭晓蕾 孟凡生 +3 位作者 梁朱明 张家胜 薛浩 张铃松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5-373,共9页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全面地了解CDOM动态对水生态系统管理至关重要。基于2021年秋季黄盖湖及入湖河流24个采样点位的水质数据,运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技术分析了黄盖湖水...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全面地了解CDOM动态对水生态系统管理至关重要。基于2021年秋季黄盖湖及入湖河流24个采样点位的水质数据,运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技术分析了黄盖湖水体CDOM组成特征及潜在来源。结果表明:黄盖湖水体中CDOM主要由3种荧光组分组成,分别为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240,310/390)、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2(265,350/460)和蛋白质荧光组分C3(220,280/320),3种组分占总荧光强度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39.58%、29.34%和31.08%。荧光指数(FI)、自生源指数(BIX)和腐殖化指数(HIX)结果表明,不同湖区间腐殖度差异性显著(ANOVA,p<0.05),腐殖度大小具体表现为西部湖区>中部湖区>东部湖区。相关性分析表明,C1与C2显著正相关(R=0.55,P<0.01),黄盖湖水体中C1类腐殖质组分可能来源于水中微生物对C2类腐殖质组分的转化或藻类活动。黄盖湖水体CDOM以新近自生源为主,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主要来源可能为流域内生活污水、使用家禽粪便的农田渗滤液以及微生物对残留浮游植物和陆源腐殖质组分的生物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盖湖 平行因子分析 荧光特征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类腐殖质
原文传递
典型设施环境条件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腐殖物质碳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敏 段军波 +3 位作者 周开来 刘茜 梁荣祥 黄永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06-1714,共9页
为明确设施环境对土壤有机碳形态变化的影响,选取武汉城郊设施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环境温度(4、10和25℃)、土壤酸化(土壤pH分别为6.89、6.11和5.30)和土壤盐渍化[土壤w(可溶性盐分)分别为1.90、3.05和5.01 g/kg]3种典型设施环境条... 为明确设施环境对土壤有机碳形态变化的影响,选取武汉城郊设施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环境温度(4、10和25℃)、土壤酸化(土壤pH分别为6.89、6.11和5.30)和土壤盐渍化[土壤w(可溶性盐分)分别为1.90、3.05和5.01 g/kg]3种典型设施环境条件,通过为期90 d的室内模拟强化试验,研究以上3种典型设施环境条件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动态变化、腐殖物质碳组成及有机碳矿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4℃的对照处理相比,随着设施环境温度升高,土壤w(MBC)(MBC为微生物生物量碳)和w(ROOC)(ROOC为易氧化有机碳)呈上升趋势,25℃时的最大增幅分别达19.43%和55.56%;而土壤w(DOC)(DOC为可溶性有机碳)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10℃下最大增幅为17.23%,25℃下最大减幅为60.89%.与对照土壤[pH为6.89,w(可溶性盐分)为1.90 g/kg]相比,土壤pH为5.30的酸化处理下w(MBC)和w(ROOC)平均降幅分别为29.80%和5.93%,土壤w(可溶性盐分)为5.01 g/kg的盐化处理下的平均降幅分别为35.64%和6.26%,而酸化和盐化使土壤w(DOC)较对照的平均增幅分别达58.19%和119.73%.此外,设施环境温度提高会降低土壤有机碳矿化率和HU(胡敏素碳)所占比例,其HA/FA(胡敏酸碳富里酸碳含量之比)较对照增加了1.05倍;而土壤酸化和盐化会使有机碳矿化率较对照分别增加3.78和7.80倍,其HA/FA较对照分别降低了65.72%和73.21%.可见,提升设施环境温度、减缓或改善设施土壤的酸化及盐化问题,均有利于设施土壤的固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土壤 活性有机碳 腐殖物质碳 有机碳矿化率 设施环境条件
下载PDF
伊逊河春汛期水质波动原因解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越 薛浩 +4 位作者 孟凡生 张铃松 梁朱明 张道萍 徐静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11-2019,共9页
为探究伊逊河春汛期水质波动的主要原因,分别于2020年12月和2021年3月对伊逊河流域进行采样调查,在水环境因子时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使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荧光特征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解析水体污染物的荧光特性和... 为探究伊逊河春汛期水质波动的主要原因,分别于2020年12月和2021年3月对伊逊河流域进行采样调查,在水环境因子时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使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荧光特征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解析水体污染物的荧光特性和来源特征。结果表明:伊逊河春汛期水质明显恶化,Ⅴ类及劣Ⅴ类水体占比由14.29%升至88.24%,主要超标因子为COD_(Cr)、TP和COD_(Mn);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OM)识别出3种荧光组分〔UVC类腐殖质(C1)、UVA类腐殖质(C2)和类色氨酸(C3)〕,类腐殖质总贡献率接近80%;冰封期和春汛期各采样点位水体溶解性有机物的荧光指数(FI)分别为1.65~1.88和1.49~1.75,自生源指数(BIX)分别为0.76~1.31和0.65~0.99,腐殖化指数(HIX)分别为0.10~7.00和0.40~6.00;春汛期伊逊河水体DOM表现出更强的腐殖性和较弱的近期自生源特性,陆源贡献比例显著提高;荧光参数FI、BIX与DOC、TP、COD_(Cr)和COD_(Mn)等水质参数呈显著负相关(R>0.6,P<0.01),春汛期水体DOC、TP等污染物浓度升高主要受高腐殖质背景、水土流失及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逊河 平行因子分析 荧光特征 溶解性有机物 类腐殖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